語文教案通用(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體會課文中的小伙伴們,通過勞動實現愿望后的喜悅心情.
學習重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勞動實現愿望后的喜悅心情。
過 程 與 方 法
教 師 活 動
一.鞏固復習.
1.指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八個生字.
3.提醒學生寫字時要有正確的姿勢.
4.學生寫完后,學生的書寫效果.
三.拓展延伸.
四.實踐活動
1.搜集有關莧菜的資料,制作成知識小卡片.
2.利用假日與家長一道去鄉村采集馬齒莧或菜市場買些回家品嘗,然后把感受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五.: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學 生 活 動
1.開火車認讀生字,新詞.
2.自己記生字,通過組詞說句子來記憶.
3.讀完這一課后,你有什么感受?說聽.
4.你能和幾個小伙伴們一起把課文內容表演出來嗎?
5.找到描寫童年生活的文章嗎?讀聽聽.
板書設計
馬齒莧
土生土長 沒坐過車
偷偷的`
想辦法實現愿望
吃 照相 逛
戀戀不舍
教學反思
了上節課的經驗,本節課帶學生們由事情的起因——經過——到結局的脈絡分析了文章的中心。解決了課文中的難點問題。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體會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義。
2、體會勞淪斯對生與死的思考。
【教學重點】
1、 體會作者對小生靈頑強生命力的贊美
2、 能夠品味作品的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展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空中的鳥啼,與優雅相伴,與美好相隨,鳴唱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給人許多深刻的啟示。同樣,鳥也在外國文學中,鳥如何歌唱,又給人什么啟示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聆聽英國作家勞倫斯這篇——《鳥啼》(板書)。
2、作者簡介:課本上的注釋,教師補充:勞倫斯大衛赫伯特(1885-1930),英國作家。生在諾丁漢郡一個礦工家庭,曾在諾丁漢大學學習師范教育。當過會計、職員、教師,曾在英國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國家漂泊十余年,廣泛接觸了社會。1909年開始發表詩歌。1911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成名作是長篇小說《兒子和情人》(1913),帶有自傳性質,描寫礦工家庭的困苦生活,但用母愛沖突來解釋主人公波爾莫萊的矛盾心理。弗洛伊德主義的心理分析與對社會矛盾的揭示糾糾纏在一起,是勞倫斯創傷的突出特點。這一特點在長篇小說《虹》(1915)、《恰特萊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鮮明。他的作品還有長篇小說《迷途的姑娘》(1920)、《戀愛中的女人》(1921)、《亞倫的藜杖》(1922)、《袋鼠》(1923)、《羽蛇》(1926),短篇小說集《英國,我的英國》(1922)等。
3、重點詞語:田鳧( ) 跌宕( ) 慰藉( ) 攫( )住
海蜇( ) 蟄( )伏
4、文本研習:①在預習的基礎上課文劃分層次(提問3-4名同學)
明確:全文共15段,劃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寫嚴寒過后,春天來臨,鳥兒的啼鳴。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側重寫鳥二啼鳴給人類的啟示,寫“我們”的思考。
5、難點分析:①文章開始于對鳥兒死亡場景的描寫,讓人倍感凄涼,然而在天氣轉暖之后,鳥兒不停地啼鳴,呼告了一個春天新世界的到來,顯示了一種生命本身的張力。作者筆下的小鳥充滿了生命的沖動。
②默讀課文第一部分,劃出文中表現鳥啼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明確:(2、3、4、5節).鳥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著嚴寒過后新生命的到來。
③課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寫鳥啼,還寫到了鳥尸,在文中劃出描寫鳥尸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明確:(1節)鳥尸是死亡的象征。
④分析描寫“鳥啼”和“鳥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確:“鳥啼”象征新生命,“鳥尸”象征死亡,兩者在文中起到了強烈的對比效果,肯定了生命沖動力量的不可阻擋。
⑤象征著新生命的“鳥啼”給了人類很多啟示,默讀課文7—15節,在文中找出表現受到啟示的`句子,
明確:第7段中“冬天走開了,不管怎樣,我們的心會放出歌聲。”第9段“無論人們情愿與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誰能阻撓到來的生命沖動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鳥兒一樣。”等等。
⑥通過這些啟示,勞倫斯做了什么樣思考?(總結一下)
明確: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們是為著生的,或者是為著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質上不可兼得;同時,他也肯定了生命的價值,春天必然會來臨,誰也無法阻擋生命的沖動,無法阻擋我們對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與追求。
6、再讀全文,理清本文思路;
聆聽---思考---禮贊
穿插:勞倫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復雜,內心充滿苦悶,對現代工業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態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對人性能夠得到充分的自由發揮懷著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個孤獨者在他那個喧嘩年代和騷動的文化氛圍中發出的生的感嘆。他曾說過,我的文章是寫給50年后的人看的。
6、總結課文
生命是偉大的,生命是高貴的,就讓我們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并拿出行動來維護我們生命的高貴。從今天起,我們的生活將充滿快樂的笑語,充滿歡暢的鳥啼。讓我們傾耳細聽窗外那只畫眉鳥的低鳴,傾聽鳥啼,讓《鳥啼》,帶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作業布置:完成《 課時作業》上的練習題。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熟讀、記憶12個成語,理解成語的含義,培養學生積累成語的習慣。
2、訓練學生自己閱讀短文,讀通讀懂,重點要了解短文敘述的順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
3、練習運用日常生活用語,與他人流利地交談,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文明、大方的交際習慣。
4、訓練學生在作文時要把事情經過寫清楚,內容要真實,語句要通順。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今天我們來學習“積累運用二”。
(二)學習讀一讀,背一背。
1、自由讀、理解。
2、指名讀、討論、交流。
3、背一背。
(三)閱讀。
1、出示閱讀提示:
(1)讀短文,要求把短文讀流利。
(2)數一數,短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講的是什么?
2、學生閱讀、反饋。
(1)指名分段朗讀,說一說每一段講的是什么。
(2)重點了解短文的`敘述順序。
(3)短文最后一句話有什么含義?請談談你的理解。
3、總結。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想法寫下來。
第二課時:
(一)訓練要求。
1、對自己擔任角色的話要表達清楚。
2、要對購買的圖書及作家有所了解。表演讀書后的對話,能就新買的書,讀書心得等進行交談。
(二)訓練準備。
1、二個或三個同學結組去買一次書,用心觀察書店營業員,記下營業員的語言。
2、買來一本新書認真看,了解書的作者及圖書內容。
3、想一想自己讀書后的體會或心得。
(三)訓練步驟。
1、引入,揭題:同學們喜歡讀書,也喜歡買書,現在請你們分別擔任角色書店營業員,“我”、“爸爸”來表演對話。
2、準備表演自由結組,試演。
3、選較好的到講臺上表演,表演完一組,大家評議。
(四)評議要求。
1、語言是否符合角色特點。
2、語言表達是否清楚明白。
第三課時:
(一)習作要求。
1、選擇小伙伴的一些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
2、把事情寫清楚,語句要通順。
(二)習作準備。
按一定的順序。把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表達清楚。
(三)習作步驟。
1、啟發談話在童年生活中,你可能結識了不少伙伴。他們有的是同學,有的是鄰居,有的是親友的孩子。你了解他們嗎?喜歡他們嗎?他們中是不是有人做過的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選擇一些事,寫出小伙伴的特點。
2、明確要求。
(1)審題:小伙伴是寫人的,通過一些事表現小伙伴的特點。
(2)寫事時要按一定的順序表達,做到條理清楚。
(3)語句要通順。
2、指導選材。
(1)學生回憶自己小伙伴的事。
(2)小組交流選材。
①所選事例是否能突出人物品質特點。
②事情的經過是否說得清楚、具體。
4、練寫。
語文教案 篇4
課題:牧場上的家
教學內容:
一、歌曲牧場上的家
二、讀譜知識弱起小節
教學目標:
一、用平穩、悠長的氣息和柔和、連慣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達對家鄉的依戀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學習弱起小節的含義和他在音樂中的表現效果。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廣泛流傳的美國田園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調式,旋律優美、流暢。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結構。
第一部分由兩個重復變化的樂句構成,舒展的節奏,曲調在平穩中帶起伏,使旋律優美而又有蕩漾之感,描繪了綠草茵茵的寬闊牧場,水牛、小鹿、羚羊的歡跳及夜幕下星星閃爍,牧場在寧靜的夜晚中的美麗景象,富有詩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進后,以寬松的節奏展開,使得曲調更加優美而抒情,它不僅表現了開闊空曠的家園意境,而且還縱情的抒發了人們對可愛的家園的贊美之情。最后的樂句再現了歌曲第二樂句的旋律,曲調又趨平穩,它使人們完全沉浸在這美麗的家園情景之中,感受和表達了對可愛的家甜美生活的熱愛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讓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
2、弱起小節的學習;長音的延長時值。
3、歌詞的填入,字與音對齊。如:那兒的兒化音和那兒沒有兒化音的填入。
教法:聽唱和視唱結合。
學法: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我會用學生自學及讓學生當小老師,利用生幫生的方法,讓能干的學生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投入到音樂學習中來,加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教學準備:
電腦、實物投影儀、錄音機、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港灣,是我們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溫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在美國的鄉村有個同樣溫暖的家庭,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這個美國小朋友家做客,老師也不知道他們家在哪兒?那我們就順著導游去①看他們家到底在哪里?②他們家有什么美景?觀看課件(一)
2、師生觀后交流。(他們家在草原,他們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樂的天堂)
3、是呀!這位美國小朋友的家真是快樂的天堂啊!瞧!他們還在小院里唱起了家鄉的歌。我們和他們一起學吧!出示課題:牧場上的家
三、新授。聆聽范唱。老師范唱,讓學生感受歌曲。
〈一〉學習曲調。
1、觀察曲調。向同學提出學習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弱起小節、連音線、付點四分音符等)。講解不完全小節和弱起小節:第一個小節同我們以前認識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節不完全……..)想想這樣的小節應該弱唱還是強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兒去了?(末尾)這樣的小節就叫弱起小節。
2、想想以前我們在音樂課中唱過或聽過的歌曲、樂曲有哪些是從“弱起小節”開始的?舉幾個例子。如:(本期的〈晚風〉)
3、先學第一部分。
(1)聽琴、劃拍、自學曲調。
(2)老師有重點地輔導。
(3)聽一遍唱一遍。第一遍:聽琴、劃拍、心里唱;第二遍:聽琴、劃拍、唱出聲。(培養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以聽促唱)。
(4)完整唱一遍。
4、學第二部分。用同樣方法學習。
5、完整、準確唱全曲。
〈二〉歌詞教學。
1、全班準確、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思考:歌詞表達了美國小朋友對自己家的怎樣的感情?(對家的無限熱愛之情)
2、填入歌詞。要求:①歌詞要與音對準。②不要忘記曲調。先填第二段。解決那兒的兒化唱法。再加第一段歌詞。
3、完整、準確唱歌曲。
〈三〉歌曲處理。
1、老師講述:我們今天一起去美國小朋友家做客,他們家在美麗漂亮的牧場,在晴空萬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閑的游蕩,還有快樂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戲,小朋友們還在無憂無慮的唱著自己喜歡的童謠,一切都那么和諧、那么自然、那么優美!他們是多么熱愛自己的家啊!邊回看課件邊講述(復看前面課件)。
2、問:你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達小朋友們對牧場上的家的熱愛呢?你能邊唱邊想象歌中描繪的美麗牧場上的家嗎?用你們的聲音告訴老師,好嗎?
3、帶著你想象的歌曲描繪的意境,有感情地齊唱《牧場上的家》。
4、創編歌詞。同桌同學合作創編一段熱愛家鄉、歌頌家鄉的歌詞,使情感得到升華。
附老師自編歌詞:
我的家在蘆山,這里風光秀麗,還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這有蘆山花燈,還有奪標大鼓,它們都是蘆山驕傲。家!蘆山——我的家!這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這有蘆山花燈,還有奪標大鼓,它們都是蘆山驕傲。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省、店”等10 個生字,會寫“講、打”等8個字。
2、正確 流利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有強烈盼望祖國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
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識記生字。
教學準備:
臺灣島圖片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融情入境
1、出謎面讓學生猜謎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干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雪)
2、學生猜出謎底后,讓他們談雪,老師提問
①你見過雪吧?在哪里看到的?
②你玩過雪嗎?怎樣玩?好玩嗎?
板書 : 看雪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要求不會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相互糾正字音。
3、課件出示生字,看誰認得快,讀的.準。
三、再讀課文,感悟文意
1、共同讀課文,注意讀通順,讀連貫。
2、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去讀,看講了什么。
3、課件出示行政圖,找出臺灣和北京的位置。
4、課件出示描寫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飄著雪花------
5、自讀上面的句子,說感受。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1、組內練讀。
2、小組代表讀,同學評議。
同學們,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祖國的神圣領土,……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出示詞語卡片,開火車讀。
2、誰能把看雪這篇課文的內容說一說。同學評議。
二、復習生字,趣味記憶
1、猜字謎,趣味記憶
說謎語:一堆毛,兩把火,誰在上面很暖和。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儉節約少花錢。
站而不立,慶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
四、演、議結合,感悟真情
(二年級學生天真、活潑、好動,思維形象直觀。讓學生分別扮演教師、臺灣學生,進行師生對話,再討論,利于學生理解臺灣小學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和海峽兩岸小朋友希望同歡樂的思想感情。)
1、從哪些句子中看出臺灣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雪?用——劃出讀一讀。
2、教師示范讀。教師有感情地朗讀,當讀到“很難”、“驚奇”、“深情”等詞語時,語氣、表情、動作要協調配合,讓學生從老師的范讀中感悟詞意。學生模仿老師朗讀。
3、重點讀。指導朗讀四個問句:您看見過真的雪嗎?您是在哪兒見過的?北京離這兒遠嗎?您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看看真的雪呢?
4、大家議一議:“從他們的問句中,你知道了什么?”(通過議論,讓學生明白:表達了臺灣小學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
5、學生自由組合,兩人一組。其中一人扮演老師,一人扮演臺灣小學生,練習文中師生之間的對話。盡量讓更多的小組有機會上臺表演。
6、教師當“導游”,學生當“游客”。師生一同站起,“游客”一邊觀看錄像畫面,一邊聽“導游”解說:“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北京來看雪。每年春節前后,北京常常下大雪,滿天雪花飛舞,把整個北京城妝點得更加美麗。你看,地面上已鋪了厚厚的雪,踩上去軟綿綿的,大家說像什么?樹上披上了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朋友們,盡情地玩雪吧!”(此時,錄像中正播放孩子們盡情玩雪的情景。)
7、當孩子們仍沉浸在美妙雪景之中時,教師趁機說:“遺憾的是臺灣的小朋友們沒能來看雪,此時此刻,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可讓學生寫下來)
三、鞏固生字
1、說說你用什么辦法記住這些字。
2、完成課后我會寫。展示寫的好的同學。
四、課外實踐活動
課文搜集寫期盼臺灣回歸的詩歌讀一讀。
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了解作者及作品相關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詞。
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體會作者熱愛動物、熱愛大自然之情,學會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二教學重點:了解作者及作品相關的文學常識,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詞。
三教學難點:分析文章的語言特色,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讀
獵人與鳥的故事
有一次,獵人從林中捕獲了一只能說多種語言的鳥。“放了我”這只鳥說,“我會給你三條忠告。”“先告訴我”獵人回答道,“我發誓我會放了你。”“第一條忠告是:做事會不要后悔。”鳥說道,“第二條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訴你一件事,你自己認為是不可能的就別相信。第三條忠告是:當你爬不上去時,別費力去爬。”然后鳥又對獵人說:“該放我走了吧。”獵人依言將鳥放了。這只鳥飛起后落在一棵大樹上,又向獵人大聲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在我的嘴里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大珍珠。正是這顆珍珠使我這樣聰明。”這個獵人很想再捕獲這只放飛的鳥。他跑到樹跟前開始爬樹。但是當他爬到一半的時候,他掉下來并摔斷了雙腿。鳥嘲笑他并向他喊道:“笨蛋!我剛才告訴你的忠告全忘記了。我告訴你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別后悔,而你卻后悔放了我。我告訴你讓給有人對你講你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就別相信,而你卻相信像我這樣一只小鳥的嘴里會有一顆很大的珍珠。我告訴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別強迫自己去爬,而你卻追趕我并試圖爬上這顆大樹,結果掉下去摔斷了雙腿。這個箴言說的就是你:‘對聰明人來說,一次教訓比愚蠢人受一百次鞭撻還深刻。’”說完,鳥飛走了。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梁實秋的《鳥》,品讀一下作者與鳥之間的故事吧。
(二)作家作品
梁實秋(1903—1987)原名治華,字實秋,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生于北京。作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譯著《莎士比亞全集》等。
讓學生聽讀課文。
要求:1.劃出生字詞。2.結合課文注釋學習掌握。
羽翮(hé)——指鳥羽。翮,鳥羽的莖狀部分。
瞵(lín)視——瞪眼注視。瞵,瞪著眼睛看。
昂藏((cáng)——形容儀表雄偉。
飲啄(zhuó)——飲水啄食。
摶(tuán)扶搖而直上——意為憑借旋風直上高空。摶:盤旋而上;扶搖:自下而上的旋風。
豐腴(yú)——(身體)豐滿。
秾纖(nóngxiān)合度——胖瘦合適。秾:豐滿,肥胖;纖:細小,瘦弱;合度,適宜。
倏(shū)地——迅速地。
囀(zhuàn)——鳥鳴聲。
喙(huì)——鳥獸的嘴。
鳶(yuān)鷹——老鷹。
跼蹐(jújí)索索——因寒冷而四肢不能伸展的樣子。跼蹐:局促、拘束;索索:畏縮的樣子。
感喟(kuì)——感嘆。喟,嘆氣。
襤褸(lánlǚ)——形容衣服破爛。
窗欞(líng)——窗戶格子。
鴟梟(chīxiāo)——鳥名,俗稱“貓頭鷹”。
四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抄寫并掌握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集體朗誦課文,思考并討論課文層次: 第一部分(1自然段)點明自己對鳥的態度;
第二部分(2—6自然段)描寫了四類不同的鳥;
第三部分(7自然段)暗示中心:現實社會的悲哀是人類造成的,人類囚禁了鳥兒,也囚禁了自由。
分析理解:
第一部分:開門見山,點明自己對鳥的態度。
問:“我愛鳥”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答:內容上——“愛”字,表明了作者對鳥的態度和情感,也構成了整篇文章的基本線索;
結構上——開篇點題,統領全文。
朗讀第二部分:描寫了四類不同的鳥。
本部分可以分作四個層次: 第一層(2)寫令人觸目驚心的籠中鳥。
第二層(3—4)寫令人喜悅的'鳥。
第三層(5)寫令人憎惡的鳥。
第四層(6)寫令人悲苦的鳥。
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寫的是什么鳥?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討論后答:籠中鳥,即失去自由的鳥。表達了作者對鳥的同情和對玩鳥者的反感、不滿。
朗讀第3—4自然段,找出寫“鳥”叫聲和形體的精彩語句?說說好處。
朗讀第5自然段,找出寫“鳥”令人憎惡的精彩語句?說說好處。
朗讀第6自然段,找出寫“鳥”令人悲苦的精彩語句?說說好處。
8.朗讀第7自然段,想想結尾的好處。
9.歸納文章的中心:
文章通過對鳥的描述和感受,寄托了作者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和對囚籠般的現實的不滿,他希望能夠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沒有貧困、沒有強權、沒有欺壓的社會,從而自由地發展個性和才能。
板書設計:略。
布置作業:1.課后練習;2.練習冊。
12.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理解水帶給缺水的人們帶來的“苦”與“樂”。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用詞的精當。
3、領會文本以樂襯苦的表達方式。
4、保護水資源、保護人類賴依生存的環境。
第二課時
一、直接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6課水(板書:水)
2、我們已經讀了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老師想看看同學們有沒有讀懂課文。老師請你們填一填這段話。
出示:因為我們那兒缺水,所以,水,成了村子里的東西。村里人說的最多的話是:;因為缺水,所以,雨天我們在雨地里。
二、提供資源生成問題(生疑)
1、村里人說得最多的話是“請我喝酒不如請我喝水。”那么,媽媽又是怎么說的,請看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母親鎖上了水窖,笑著對我們說:“你們真的餓壞了。”這是我至今為止唯一聽到的將“渴”說成是“餓”的話。
2、讀了這一節,我們有什么要問的嗎?(板書:餓渴)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餓”壞了。
3、我們首先看看這兩個字的意思:出示
“餓”腹(肚子)體(身體)膚(皮膚)處于饑餓狀態;
“渴”口干想喝水
4、誰能說一說母親為什么這樣說。
5、誰還想讀
6、現在,我們知道了為什么媽媽說,“餓”壞了,而不說“渴”壞了。那么,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餓”壞了。
三、學習釋疑弄清疑難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5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讀課文時,你又讀出了哪些問題?在書的邊上打上問號。
四、點難撥疑練習解難
好,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餓”壞了。又有那些新的問題?(學生匯報)
(一)第三自然段:
特別是在夏天,在驕陽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種將要被風干的感覺。
1、“風干”是什么意思?
靠風吹干,將其中水分去掉,見過“風干”的東西嗎?
出示樹葉圖:他們有什么區別?
(第一張:水分充足而飽滿;第二張:干燥而發脆)
2、人被“風干”的感覺是什么樣的感覺?
3、讀
特別是在夏天,在驕陽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種將要被風干的感覺。儲藏在水窖里的水就顯得更加珍貴了。
4、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是啊!因為缺水,動物沒有了家園,莊稼難以成活;因為缺水人們備受干渴的煎熬。如果有了水……誰來說說如果有了水會怎樣?
有了水小動物可以,有了水禾苗可以,有了水我們就可以。因此,水是帶給我們、的希望之泉。
5、可是打開水窖的鑰匙就在母親腰帶上,所以課文說
母親用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窯,也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而掛在她腰帶上的那把鑰匙,則象征著權威、幸福和痛快。我們都盼望著水窖打開的那一刻的到來。
課文還有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們“餓”壞了?
(二)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出示:
我們四兄弟,像四根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一樣,從小到大,排在了母親的跟前。
①讀
②你見過狗尾巴草嗎?曬干的狗尾巴草是什么樣子?
出示圖片:青翠欲滴干癟無力
③母親把我們比喻成曬干的狗尾巴草,是說我們——
④讀
2、母親終于要打開水窖,給我們這些干得嗓門冒煙,全身冒火的狗尾巴草澆水了,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可以叫,可以做動作)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注意水窖打開了,涼絲絲的水氣升騰了,向我們撲了過來,你感受到了嗎?什么感受?
水聲水圈空白圖
母親輕輕一笑,從腰帶上取下鑰匙,打開了水窖。一縷水的氣息撲面而來,我們都倒抽了一口涼氣。
(感覺到涼氣就已經進入了心脾,全身涼絲絲的)“倒抽了一口涼氣”
(2)涼氣進入心脾了,我們慢慢地閉上眼睛,享受母親給我們洗澡。母親給我們洗澡了,水窖中清涼的水從頭頂緩緩地滑了下來,到嘴邊了,到頸部了,到胸部了,到膝蓋了,到腳板了;麥桿扇的涼風徐徐地吹來了,舒服是嗎?可以發出聲音。(啊、啊的叫,真舒服,舒服極了,快樂)
水聲水圈空白圖
我們剛才感受到了什么?(毛孔、細胞、肌膚,都在享受水的滋潤,身體與水的親密接觸。)
(3)讀
母親一手從水窖中打起一勺水,從我們的并沒有頭頂緩緩地傾注下來,一手拿著一把麥稈扇往我們身上扇風。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臉,像一條小溪流,順著脖子緩緩地滑過了我們的胸和背,然后又滑過了我們的大腿和膝蓋……在水的滑動中,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我感覺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動在加快。
(4)誰還想讀
(5)同學們如果我們這樣改一下,看看可不可以?
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流過了我們的臉,像一條小溪流,順著脖子緩緩地流過了我們的胸和背,然后又流過了我們的大腿和膝蓋……在水的滑動中,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我感覺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動在加快。
(6)誰再來讀
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臉,像一條小溪流,順著脖子緩緩地滑過了我們的胸和背,然后又滑過了我們的大腿和膝蓋……在水的滑動中,我聽得到每個毛孔張開嘴巴的吸吮聲,我感覺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動在加快。
3、母愛隨著清涼的水流遍我們全身,母愛隨著徐徐的風溫暖了我們心田,是那樣的舒服,那樣的愉快。母親怕我們用水無度……所以
①讀,
水,它不多不少,在撫摸過全身的每一寸皮膚后,剛好潤濕腳板,地上幾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
②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想說的'
(母親的細膩,母親的“吝惜”;我感受到他們是多么地珍惜水,一點都不愿意浪費水,哪怕是一滴水。)
③讀這句話
總結:同學們,缺水給人們帶來很多痛苦,僅僅是一股水的氣息,一勺四分之一的水,就讓他們歡樂無比,可愛的孩子們,可憐的孩子們,你們真的太苦了!同學們,此時,讀著他們的雨中嬉戲的情形,讀著他們享受著地窖水的涼爽的那一刻,我們內心感到怎樣?
來寫,這就是“以樂襯苦”的寫法。
其實,在西部,就是現在還有很多人正遭受著缺水的折磨。讓我們看一個真實的情景。
五、反思教學加深感悟
1、放西部片子
2、身體的“餓”還能忍受,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饑餓”,是心靈的“饑餓”,放西部片子,定格在期盼的畫面?
同學們,看,濤濤看著眼前茫茫的沙漠,她在期盼;她看到我們這里的自來水龍頭“嘩嘩”流淌,他她在嘆息;看到人們亂砍亂伐,良田變成沙漠,她在吶喊。
她在期盼什么?她在嘆息什么?她又在吶喊什么?
她在期盼:
她在嘆息:
她在吶喊:
請同學們選擇一句話說一說。
(是啊,自然同樣需要人類的尊重,保護環境,尊重自然,這樣人類和自然才能和諧共生)
3、現在我們再讀課題:水我想我們的頭腦中會出現更多的畫面,我們的情感會很復雜。我們來讀一讀
當你在沙漠中行走,在干渴難奈的情況下看到了水?讀:水(渴望)
由于人類的破壞,洪水泛濫,水咆哮著沖向我們的家園時?讀:水(驚恐)
當我們安詳地享受著水帶給人類恩惠,我們帶著感恩的心情時?讀:水(感謝)
水是珍貴的,是我們生命不可獲缺的資源。(板書:珍貴)
水——生命之源
六、引導實踐
同學們為了課文中的孩子,為了短片中的孩子,為了所有嚴重缺水地區的人們,我們現在可以做些什么?我們將來又可以做些什么?我們永遠會做些什么?這是作者留給我們的更深層的思考。
作業:
1、原文題目《餓水》,請同學們找一下馬朝虎先生的原文讀一讀。
2、調查一下我們學校有哪些浪費水的現象,寫一封節約用水倡議書。
板書:
水
餓渴
珍貴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受沈從文散文的基本特點。
3、試著比較《桃花源記》與《桃源與沅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沈從文散文的特點。
2、從寫作方法角度來比較閱讀《桃花源記》與《桃源與沅州》。
【課時安排】
1課時。
【媒體準備】
多媒體設備。
【預習要求】
1、搜集資料:了解陶淵明生平,收集與“桃源”有關的詩詞名句。
2、課外選讀沈從文的一些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蔣大為《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引發學生對桃花、桃源的暇思。)
本單元第二篇課文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作品描繪的是一片什么樣的凈土樂土?(學生回答)歷史學和社會學的常識告訴我們,作品中的這種理想社會在現實中并不存在,而桃源這個地方卻是真真切切的。當地的山水風物,在當地人看來,可能不值一提,而外鄉人讀來可能口角余香。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桃源與沅州》,看看是否在作者的筆下,還殘存著陶淵明作品中的流風遺韻?
二、整體感知:
(一)作品和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煥,出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鳳凰縣,有苗漢土民族的血統。14歲高小畢業后入伍,看盡人世黑暗而產生厭惡心理。接觸新文學后,他于1923年尋至北京,欲入大學而不成,窘困中開始用“休蕓蕓”這一筆名進行創作。至三十年代起他開始用小說構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邊城》、《長河》等。他以“鄉下人”的主體視角審視當時城鄉對峙的現狀,批判現代文明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所顯露出的丑陋,這種與新文學主將們相悖反的觀念大大豐富了現代小說的表現范圍。
沈從文一生創作的結集約有80多部,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早期的小說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愛》等,基本主題已見端倪,但城鄉兩條線索尚不清晰。30年代后,他的創作顯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說有《龍朱》、《八駿圖》、《黑鳳集》等,中長篇《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長河》,散文《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西散記》、《湘西》,文論《廢郵存底》及續集、《燭虛》、《云南看云集》等。
從作品到理論,沈從文后來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式,贊美人性美;鄉村生命形式的美麗,以及與它的對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結構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本于自然、回歸自然的哲學。“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創作要負載的內容。
(二)檢查預習:
1、落實生字詞聽說:結合“詞語手冊”的內容當堂解釋、掌握。
2、概括文章大意。請學生復述,補充,教師點評。
三、課文研討:
1、沈從文把桃源當時的玉器、雞蛋、茶葉等土特產介紹得有聲有色,是如何來刻畫的呢?
——明確:寫實手法。
2、文中是如何寫桃源伐子的?
——寫了船工,寫他們的生活習慣等……
3、文中出現了幾類生活在沅水一帶的人?他們身上有各具有什么特點?作者想借由寫人表現什么?
——表現人性,表現對湘西人們的贊美,對湘西民風的謳歌……
4、為何要在選文的末段講述城門上的那一片觸目黑色的來歷?在這個故事中,姓唐的青年扮演的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明確:一個犧牲者。算得上是一個敢于反抗壓迫的進步青年。體現民族的自愛自尊自強,在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下有其價值和作用,而他最終壯烈犧牲,折射出了作者在民族自強不息背后隱藏的悲劇意識。
四、拓展探究:
1、討論:有人說,在沈從文的筆下,常常能看到“以‘悲憫者’的摯愛,憂患民生疾苦”。例如:桃源伐子上的小水手,隨時面臨葬身激流的危險,即使死了,大不了顧主為死者,燒幾百錢而已。對此,你如何理解?
明確:湘西地方的蠻荒落后,人民精神的日漸墮落,生活的苦痛,水手的危難,等等,作者并不僅僅為此憤懣不平,而是引導讀者由現實社會的憂患去感受生命是處于怎樣的時代壓制之下,讓讀者與自己一起,從歷史的角度探究這種人生和生存狀態的險惡。
2、湘西散文是敘事的,意境化的敘事,作者描述湘西的山山水水,自然風物使其具有“畫”的文化品格。文中哪一處表現最為明顯?
明確:第六小節。司馬長風說,“沈從文以屈原來加濃沅江風物的重量和華貴,同時又以沅江的蘭芷來襯托屈原的風概和文采,使人物和山川,芳草與詩心,歷史和現代,交溶在一起吐露芬芳。”這種追求和境界注定了沈從文具備了大家風范。
五、比較閱讀:
《桃花源記》中有幾句:“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給我們描繪出了一片,隔世斷塵的好去處。但凡讀書人也罷,俗人也好,大多尋思著如此過把神癮,揮霍大把的時間和閑愁,沉迷于游山玩水,消志在閑情逸致中,然后謂之雅事。莫非如此?究竟是悠哉亦或清淡,更或是寂寞使然?請同學們來比較一下兩篇散文。
1、主旨:
《桃花源記》表達了陶淵明向往和平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反映了人民厭惡戰爭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對和平與與世無爭的意境和黑暗社會的鮮明對比。《桃花源記》是作者不滿現實的一種精神寄托。《桃源與沅州》中沈從文則是弘揚鄉村人生和人性的美和善。人民的淳樸,人民對勞動的重視,這些美好精神,值得歌頌。
2、寫作方法:
《桃花源記》:文言散文,敘事;《桃源與沅州》:現代文。
(1)帶有“野性”的個性語言表達方式
作品中出現的一些“土腔”,民俗化語言的滲透讓文中水手們“相互辱罵祖宗”、“各種古怪希奇字眼兒……長大時再用它來辱罵旁人”。這樣寫人物,真實、自然、質樸、親切、傳神。
(2)借助典型的意象。
專載各類客人的“桃源劃子”,船身輕,速度快,又不會出事,在平潭中游刃有余,注定了是沅水流域的交通利器。桃源的小船,本可以作為引人進入“桃源洞”大同世界的象征性器物來認識,但在這里沈從文揭力渲染的卻是小船的作用。在大的沅水體系中,小船像一只過河的卒子,小與弱只是表象,當它容于水的體系中,含而化之,它卻是水中最安全無事的在水中游刃有余的王子,其中的哲學人生之道是值得玩味的。
(3)傳統傳記的敘事方式: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沈從文在描繪沅水船只的過程中,時有對產生于沅水河畔的時尚名人進行穿插式的介紹,實踐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物”的傳統傳記敘事方式。采用典型的方式介紹最早見于記載的桃源伐子上的屈原,還采用對比的方式把為反抗壓迫壯烈犧牲的姓唐的學生與終日混日子的本地人進行了對比。
六、課后延伸:
1、下面請同學們介紹自己收集的關于“桃源”的詩句:
夢幻中的桃源,似乎永遠與桃花源聯為一體。那是一個古老的傳說,那是一個人間仙境,那也是一個理想的.“烏托邦”。一直以來,桃源有古代詩人的吟詠,有近代文人的描繪。陶淵明筆下的桃源,是一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避世之地,是一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世外桃源。陶淵明陶醉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風光里,那種悠然自得自然令世人向往。繼陶潛樂于此地躬耕、寫下奇文之后,不乏文人墨客來桃源壯游尋覓,留下了難以計數的歌詠篇什,如:
李白的《桃源》詩是這樣描摹桃源的:“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一水斜。露濕煙濃草色新,一番流水滿溪春。可憐漁父重來日,只見桃花不見人。”
被譽為草圣的張旭所寫的那首五絕:“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世稱陽明先生的王守仁的那首《桃源洞》:“桃源在何許?西峰最深處。不用問漁人,沿溪踏花去。”
2、交流與“桃源”有關的訊息:
現實中的桃源,不僅因桃花源而名聞遐爾,也借助歌唱家的演唱而傳遍了大江南北。蔣大為那首聲情并茂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引發多少人的遐想,激勵著多少邊防戰士“駐守在風雪的邊疆”。一曲《春暖桃花源》,醉迷了無數聽眾,牽動了無數游客。“三月春風,十里桃花,涓涓溪流,石板小路。幽徑里撒滿了桃花瓣,碧波中飄蕩著那打魚船;山也翠,水也藍,桃花源里住一夜,多活那個二十年,誰不羨慕武陵人住在那個畫中間!”著名自由撰稿人、鄉土作家石煌遠先生的《夢入桃花源》,那美妙的歌詞,清新的畫面,豐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真使人如癡如醉。
3、桃源對聯欣賞:
卅六洞別有一天:淵明記,輞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漁耶、樵耶、隱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問今何世?鹿亡秦,蛇興漢,鼎爭魏,瓜分晉,頌者、謳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附〕賞析參考資料
【注釋】[三十六洞]道家所稱的“三十六洞天”。[淵明記]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輞川行]王維《桃源行》詩。唐代詩人王維,有別墅在蘭田輞川。行:詩的一種體裁。[太白序]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也有人說指《奉餞十七翁州四翁尋桃源洞記》。[昌黎歌]韓愈《桃園圖》詩。韓愈嘗以昌黎自謂,世稱韓昌黎。[五百年]從秦至東晉太元中,歷五百余年。[鹿亡秦]《漢書·蒯通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蛇興漢]《史記·高祖本紀》載:漢高祖劉邦曾在豐田澤中斬白蛇。[鼎爭魏]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后魏國統一中國。[瓜分晉]西晉被匈奴所滅,東晉偏安一隅而存,時有許多小國,瓜分晉朝土地,總稱十六國。南朝宋鮑照《蕪城賦》:“出入三代,五百余載,竟瓜剖而豆分。”[嘔者]嘔心瀝血地感到傷心的人。[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縣西南。后人將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想象之地附會于此,此處便成為我國的名勝之一。
【鑒賞】這副對聯以“卅六洞別有一天”總領上聯,創造了一個變幻莫測,虛無縹緲的神奇境界。三十六洞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處用來形容桃花源,使桃花源內美妙、和平寧靜、自由的生活畫面躍然紙上。接著作者借陶淵明、王維、李白、韓愈四位著名的文壇詩人,以詩文贊美桃源的事實,表達了作者對桃源理想社會的向往和追求。歷史上在桃源參觀游覽、吟詩作文者數不勝數。作者之所以選擇這四位詩人的重要原因,是四人經歷相仿,都是懷才不遇,屢遭挫折。他們既想“入仕”為朝廷所用,又因理想不能實現而寄情山水;既愿為國盡忠,又不滿黑暗的社會現實。矛盾的心理使他們尤其向往那個與世無爭、人人勞動、自食其力的幸福社會。共同的經歷和理想使他們像漁人、樵客、隱士、神仙一樣依戀著山水,共為“名山知己”。在表達方式上,作者借用前代詩人軼聞逸事,融入作者的自我感嘆,較之直書桃源社會更能撥動讀者的心弦。
如果說上聯作者極贊桃源仙境,突出其美好的話,那么下聯作者則控訴戰亂的現實,突出其黑暗。“五百年問今何世”,切《桃花源記》中桃源人對武陵漁人的問語,增加了桃源的真實感。“鹿亡秦、蛇興漢、鼎爭魏、瓜分晉”十二個字,展現了一幅幅歷史畫卷。在五六百年的時間里,經過了秦、漢、魏、晉四個朝代,每個朝代的興衰更迭,無不伴隨著連綿不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勝者笑,敗者悲,無辜的人們則只有哭泣,真是可悲可嘆啊。這更進一步襯托了桃源的美好,揭露了權貴爭相傾軋、爾虞我詐的社會現狀,反映了人民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強烈愿望。最后作者以擬人的手法,借“桃花”之口說出了自己對現實社會失望和嘲笑的思想感情。
此聯雖較長,但層次分明,對比強烈。上下聯各用首句引領下文,按照時間順序一氣哈成,感情起伏有致,對仗工整。全聯用典貼切,每個分句有典故,但不顯僻澀,不見堆砌,不僅滿足了對聯字少意深的要求,而且表達了更深的意境。
七、教學小結
1、學生就《桃花源記》和《桃源與沅州》的主題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2、教師總結。
八、布置作業:
1、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
2、課外閱讀沈從文的《邊城》或《湘西散記》,完成一次閱讀筆記(500字左右)。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語文園地教案12-16
語文教案12-16
語文環保教案12-16
(經典)語文教案07-30
語文教案07-21
語文教案[精選]08-24
(精選)語文教案09-16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語文小學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