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常用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掌握比較物體高矮的正確方法。
2.能用三個高矮不同的物體進行排序。
3.愉快參與活動,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
活動準備:
人物卡三張;《幼兒畫冊》(第三冊p7)活動過程:
1.導入。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一個游戲,比一比誰的個子高,誰的個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確方法。
(1)教師和幼兒比高矮。
教師站在地上立正,幼兒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誰高誰矮?(學說老師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師矮)(2)幼兒與幼兒比高矮。
一幼兒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兒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問: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引導討論:小朋友,你怎么想?
兩個人比高矮,哪種方法是公平、正確的?哪種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確的?
(3)游戲:找個朋友比一比。
3.排序(1)三人比高矮。
爸爸、媽媽、小明三個比一比,誰最高?誰最矮?(學說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師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個排序。
爸爸、媽媽、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樣排隊,個子矮的排前面,個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兒呢?請個別幼兒上黑板操作。
4.幼兒做相關練習。
(1)請幼兒翻開《幼兒畫冊》,仔細觀察圖上小動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標記,從不干膠紙上揭下小動物,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2)鼓勵幼兒相互檢查,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學會用簡短的語言介紹自己的爸爸。
2、鼓勵幼兒養成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輪流交流的習慣。
3、培養幼兒關心和熱愛爸爸的情感。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已進行了一次有關爸爸的活動;
2、爸爸的照片爸爸和孩子活動的照片。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談話話題。
教師談話,激發幼兒對談論爸爸的興趣。
孩子們,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爸爸吧。(老師要隨機追問,引導幼兒講述)
環節分析:從介紹爸爸的'角度來拓展話題,讓幼兒從有關紛繁的線索中抓住一兩條要點來進行講述,從而使講述有重點有目標。
二、啟發幼兒談一談爸爸對自己的愛。
孩子們,我們的爸爸很愛我們,但有時爸爸會把他的愛藏起來,你們發現了嗎?
引導幼兒從語言、動作等角度來表達爸爸的愛。
環節分析:小班幼兒以直觀感知能力為主,教師在引導幼兒時,先自己示范講述,讓幼兒在講述時,知道從哪個角度來講述爸爸對自己的愛。教師在幼兒講述時,注重整理幼兒的語匯和句式,對于表達清晰完整的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要適時給予幫助。
三、閱讀圖片
教師指圖大聲朗讀散文,引導幼兒一起復述。
環節分析:因為這是第二課時,幼兒對散文的內容已經熟悉,再次欣賞散文,是在講述的基礎上的情感上的一個歸納提升,注重情感上的熏陶和情境的營造。
四、拓展閱讀
教師播放圖片,有各種爸爸和孩子相處時的情景。
環節分析:情境的營造可以讓孩子更深角度地去感受爸爸的愛,也許沒有媽媽表現得那么明顯,但爸爸的愛會藏在游戲中、讀故事書中、和我們嬉戲中等等,與孩子相處的點滴中,但孩子會忽視這些細節,這些圖片幫助他們重溫父子相處時光。
五、送一句“我愛你”給爸爸。
鼓勵幼兒回家對爸爸說一句“我愛你”,并抱抱自己的爸爸。
環節分析:讓幼兒把對爸爸的愛表達出來,是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在生活中,爸爸是幼兒身邊親近的家人,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責任。但在平時和孩子的交談中知道,很多家庭中媽媽和奶奶、外婆等女性充當著重要角色,而爸爸的角色在家庭中被弱化,“爸爸天天去上班,不在家”“爸爸在外面掙錢”“爸爸回家就打游戲”等等,在這個活動中,幫助孩子尋找、理解、感受父親的愛,也許沒有媽媽的細膩,但爸爸對家庭的付出和責任同樣重要。良好的親子關系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尤其重要。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說說爸爸對自己的愛,讓幼兒從內心激發愛爸爸的情感,通過圖片的播放,幫助幼兒回溫父子相處時的快樂時光。這一刻的孩子是幸福的,快樂的。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體驗故事中動物朋友越擠越多、越擠越快樂的情感。
2. 注意地傾聽老師講故事,并觀察畫面中角色的變化。
3. 能理解并復述作品中的'重復句:他鉆進被窩里,高興地說:“真暖和呀!”
4. 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 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故事,愿意表演故事。
活動準備
1. 邀請大班幼兒排練故事《擠呀擠》
2.木偶及圖片:小老鼠、小貓咪、大灰狗、花公雞、大肥豬、大奶牛。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顧生活經驗。
提問:你和誰擠著睡過覺嗎?擠著睡覺有什么感覺?你喜歡嗎?
二.講故事《擠呀擠》
寶寶一個人睡覺,真害怕呀!他“哇哇”哭著去找媽媽。
“吱吱吱”,來了一只小老鼠。他鉆進被窩里,高興地說:“真暖和呀!”
“喵喵喵”,來了一只小貓咪。她鉆進被窩里,高興地說:“真暖和呀!” “
“汪汪汪”,來了一只大灰狗。他鉆進被窩里,高興地說:“真暖和呀!”
“喔喔喔”,來了一只花公雞。他鉆進被窩里,高興地說:“真暖和呀!”
“呼嚕嚕”,來了一只大肥豬。他擠呀擠,擠進被窩里,高興地說:“真暖和呀!”
“咩咩咩“,來了一頭大奶牛。她擠呀擠,擠進被窩里,高興地說;“真暖和呀!”
“吧嗒吧嗒”,寶寶回來了。他擠呀擠,擠進被窩里,高興地說:“有這么多朋友在一起,我不害怕啦!”
三.提問:為什么小動物要來擠者睡覺?寶寶喜歡嗎?他怎么說的?故事里有誰?
四.教師操作木偶表演,以情景對話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按照出場的先后順序將動物圖片展示在黑板上。
五.欣賞大班幼兒表演故事,幼兒跟學重復句。
六.和老師一起講故事,重點講重復句。
教學反思
幼兒聽故事時注意力要集中,能模仿小動物的不同聲音,重點講重復句。
小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了解溶解現象,產生觀察的興趣。
2、能初步記錄與交流自己實驗結果,樂意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教學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糖、黃沙、赤豆若干, 一張大記錄紙。
2、幼兒操作材料:分別裝有糖、黃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類盒、小調羹若干,記錄板、記錄紙、粘貼紙人手一份。
3、實驗記錄:用貼標記的記錄形式。
4、科學術語及詞匯:溶解。
5、時間安排:20~25分鐘。
教學過程:
一、幼兒認識材料,激發實驗興趣。
教師出示裝有糖、黃沙和赤豆的盒子,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幾樣小禮物,看看它們是什么?
二、幼兒實驗操作——誰在水里不見了
(一)、幼兒猜想,到集體記錄板上記錄猜想結果。
1、師:今天,三種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請它們藏到水里面會怎樣呢?你覺得哪個寶寶在水里會不見了?
2、幼兒獨立思考、進行猜想,交流講述。
3、幼兒到集體記錄板上用粘貼小紅花記錄猜想結果。
4、教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覺得糖寶寶到水里會不見,有的小朋友則認為黃沙寶寶,還有的小朋友認為是赤豆寶寶。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待會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個寶寶在水里不見了。
(二)、幼兒實驗,在自己的記錄板上記錄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交待實驗步驟。
師:①請小朋友選擇一種寶寶,放在紅色盒子里的小水杯里,用調羹攪拌一下,看一看發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不見了?②如果這個寶寶在水里不見了,就把看到的結果用小紅花粘貼在“我的實驗”里。③記住,試一種記錄一種,然后再去試另外一種,記錄一種。
2、幼兒證實猜想:將糖、黃沙和赤豆分別投入水中,觀察誰在水里不見了。
3、幼兒實驗記錄:引導幼兒用粘貼小紅花的方式將實驗結果記錄到自己的記錄板上。
4、幼兒自由交流:大家的游戲做完了,哪個寶寶到水里去不見了呀?它們到哪里去了?請小朋友看著你的記錄表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
5、幼兒交流,教師記錄結果在大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我們發現糖寶寶放在水里會不見,化掉了,這就是溶解。
三、經驗拓展。
教師提問:還有哪些東西會像糖寶寶一樣放進水里也會不見呢?我們回去再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吧!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九月的一天,一名外地轉來的幼兒拿著一個青皮核桃問我:“老師,這是什么呀?好吃嗎?”我說:“這是沒成熟的核桃,還不能吃,等過段時間,它成熟了才能吃。”他滿臉遺憾地走了,我想:何不趁此機會,教孩子們認識一下常見水果,讓孩子們“長長見識?”于是就有了本節課的構思。
活動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幼兒認識一些常見水果。知道他們的外形,顏色,吃法以及味道。
2.通過本課學習,使孩子們知道多吃水果的好處,養成多吃水果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常見水果的外形,顏色,以及吃法。同時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養成多吃水果的習慣。
活動準備
常見水果(蘋果、香蕉、桔子、梨)實物以及桃子,石榴等水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復習手指操(小白上樓梯),導入課題。
二.基本環節:逐一出示四種常見水果,引導幼兒認識(從外形,顏色,吃法以及味道上來區分)
1.看外形:蘋果是圓的,紅紅的。香蕉是長長的,黃色的。桔子是桔黃色的,圓圓的.。梨是淡黃色的,上邊小,下邊大的橢圓形。
2.實際吃:注意引導幼兒,香蕉和桔子要剝開皮后才能吃,蘋果和梨要洗干凈才能吃。也可以削掉皮吃。
3.品嘗味道:分給幼兒常見水果,讓他們細細品嘗后,說出是什么味道?
三.結束環節:1.這些是常見水果,我們還見過那些水果?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出來,(比如:桃子,石榴,葡萄等)并認識。
2.水果里有很多對我們身體有好處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多吃水果.
四.延伸環節:水果由于產地不同,種類也不同,建議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多認識一些水果。比如:火龍果、荔枝、榴蓮等。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安靜傾聽,記住故事名稱、主要角色。
2、理解故事情節,并學說故事中的簡單對話,理解“頂”。
3、在同伴遇到困難時能主動關心。活動準備:故事圖片、故事錄音。道具:一片大樹葉
活動過程:
一、調動幼兒聽故事的愿望
導語:下雨的時候你們會怎么辦?你知道小動物們會怎樣嗎?
二、教師講述故事,并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并學說對話。
1、教師出示樹葉,引發幼兒想象。
導語:這片樹葉對小動物們有用嗎?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遍。
提問:這片樹葉有什么用?哪些小動物躲在它下面的?故事的題目叫什么呀?故事講了什么事啊?
3、教師邊操作故事圖片,邊講述故事第二遍。(要求:仔細聽動物間的對話)
提問:小兔、小貓和小雞它們說了什么話?結合故事情節,學習“頂”,并用動作表示。
4、聽故事錄音,并分角色隨錄音學說對話部分
5、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
提問:小白兔是怎樣幫助小伙伴的?小動物得到別人的幫助后,心情會怎樣?www.baby-edu.com小兔在幫助別人后的心情怎樣?這只小兔,你喜歡它嗎?為什么?你還喜歡誰,為什么?
三、聯系實際,自由討論
(引導幼兒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建立聯系,將外在的道理內化為自己的行為。)
提問:你遇到困難時會怎么辦?(找老師,爸爸媽媽等)當別人遇到困難(摔跤,積木沒有了,水彩筆顏色沒了等)是你會怎樣做?你幫助別人后心情怎樣?你們被別人幫助心情會怎樣?我們都要向小白兔學習,在其他寶寶有困難時,我們應該主動關心他,幫助他?
四、活動延伸:
教師創設故事情境,提供動物頭飾,引導幼兒在學習復述故事的基礎上分角色表演。也可運用指偶續編故事:小白兔他們還遇到了誰又是怎樣說和做的?
《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歡的小動物小白兔、小雞、小貓為角色,講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時候想辦法用樹葉當傘,并且幫助小雞和小貓的故事情節,既有趣又蘊含了許多的美德。現在的小朋友都是獨生子女,個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下雨的時候》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
《綱要》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綱要》精神和我班幼兒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知識、情感、技能三方面)、重點、難點。由于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故事教學中,我把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語言的發展是反復練習、不斷改正、逐步規范的過程,所以把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對話及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難點。
小班幼兒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通過動作的表現理解“頂”的意思。并且在情景模仿中,感受角色的心理變化,體驗角色的情感,還通過主要故事情節的.圖片讓幼兒獲得直接的印象。一開始就出示“葉子”,“結果前置”是讓幼兒在想像、創造性思維中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是練習說話的好機會。一遍一遍通過不同的形式完整地講述故事,針對性、引導性、啟發性的提問讓幼兒循序漸進的理解故事內容,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能生動形象的呈現故事情節,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個語言活動主要運用了開放式的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有話可說,給了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教師都給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揚。盡量引導幼兒把話“說完整”、“說對”、“發音準確”。
根據幼兒的年齡、心理、思維的特點可以開展一些延伸活動。如通過創設故事情境,提供道具,進行角色表演或是續編故事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做到開口、開心、開竅,在這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幼兒感受著語言的氛圍。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給圖形按顏色、形狀進行匹配對應。
2、體驗用各種裝飾物進行手工活動的樂趣。
3、會用較完整的話進行表達。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彩紙、各種形狀、顏色的吹塑板、雙面膠、橡皮泥、魔術箱(各種顏色、形狀不同的圖形、蛋糕)、貼滿各種圖形的展板
活動過程:
一、利用游戲“小孩真愛玩”復習各種形狀。
游戲:“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摸這,摸摸那,摸摸XX形跑回來……”幫助幼兒復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二、通過游戲“摸箱”,引導幼兒進一步鞏固對圖形的認識,會給圖形按顏色、形狀進行匹配。
1、“變變變、變出什么給你看”, “這是XX顏色的'XX形”,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話敘述。
出示一種不常見的形狀“菱形”,提問“這種圖形象什么?”發散幼兒思維,拓展幼兒經驗。
2、“還會變出一種東西,它是圓形的,會是什么呢?”(發散幼兒思維,拓展幼兒對圓形的以有經驗)
“過生日的時候會吃到它,它是什么呢?(蛋糕)出示實物蛋糕,引起幼兒興趣。
3、教師示范做三角形的蛋糕,啟發幼兒為相同顏色、形狀的蛋糕進行奶油匹配。
“老師做的蛋糕很漂亮,小朋友要記住蛋糕的顏色、形狀和奶油的顏色形狀一致才能做出好吃的蛋糕,小朋友們試試看”引導幼兒按要求進行制作。
三、利用橡皮泥及各種材料裝飾蛋糕,體驗手工活動的樂趣。請幼兒按自己的喜好選擇裝飾品進行裝飾。
1、教師巡回指導幼兒,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
2、把制作的蛋糕給客人老師看看,講講自己是怎么做的。
結束:把蛋糕放在展示板上,相互欣賞,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把材料投進區角讓孩子進一步設計,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始終處于寬松、愉快的環境之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學禮儀教案小班教案12-17
小班綜合教案:襪子_小班綜合教案07-06
小班美術教案:網魚_小班藝術教案07-01
小班教案07-22
(精選)小班教案08-10
小班的教案12-31
小班教案12-16
小班教案游戲教案01-13
小班教案游戲教案12-17
小班音樂教案小班音樂活動教案最新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