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一年級的教案4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的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會本課的所有生字新詞,能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含義。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能體會到小姑娘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當別人有了困難,你會怎樣做呢?當你的同學生病了,你又會怎樣做呢?(自由發言 老師給予適當的點評)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根據生字表把課文讀正確 (教師巡視 糾正)
2、小組討論學習 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
愁云頓消 執意不肯 拘謹 喜出望外
3、默讀課文
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覺得小姑娘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三、自由讀 小組合作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全文可以分為“買荸薺”“送荸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11)講因為集市已散,“我”只在一位小姑娘那買了一些剩下的小荸薺。
第二部分:(12——結束)講第二天清早,賣荸薺的小姑娘特意挖了半籃又大又好的荸薺送到了病房。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抄寫詞語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賣荸薺的小姑娘的淳樸善良,讀出對她的敬佩之情,積累語言,學生自己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了解了課文中小姑娘的優秀品質,那么你覺得小姑娘是怎樣一個小姑娘呢?(自由發言)
二、精讀課文 分析理解
1、自由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姑娘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
想一想:這些句子表現了小姑娘什么特點?(邊讀邊動手畫句子)
2、有那位同學愿意把自己畫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說一說:這些句子表現了什么?
“站著一個小小的身影,一件紅色的小棉襖------站在屋檐下。”
“我看見帽檐下是一張充滿稚氣的十一、二歲小姑娘的臉------濕漉漉的。”
“她把荸薺倒入稱盤,玲起秤桿稱了稱------我的塑料袋里。”
(通過這些句子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可愛的,但是過早就為家庭分憂的小姑娘,也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淳樸的小姑娘) 板書:淳樸 可愛
“我看見門口站著一個穿紅棉襖的小姑娘,挎一只------走了過來。”
“我拉她坐下,她卻提起籃子將半籃子------水色。”
(通過這些可以看出:小姑娘的語言、神態,表現了小姑娘很羞澀,不好意思,卻又很懂事,走進病房后辦事很干脆。)
“結結巴巴地說昨天的荸薺太小不值那么多錢------剛洗過。”
(這充分表現了小姑娘那善良、純真的`美好心靈。)
3、出示投影: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只在那條水泥路上留下了一行清晰沾著春泥的膠鞋印”
討論學習 (預示著小姑娘按照做人的準則正在人生道路上一步步前進。)
三、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相信大家已經被小姑娘的這份善良、可愛、淳樸所感染了,所以,希望各位同學學習小姑娘的這種好品質,用做人的準則來要求自己。
四、布置作業:
預習4課 掃除閱讀障礙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兩步思維過程.能用湊十法正確計算8加幾的式題.
2.初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8加幾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計算方法.
課前準備
教具:磁鐵黑板、紅花、黃花圖片、8根綠色小棒、4根紅色小棒、8個黃圓片、7個紅圓片.
學具:8根綠色小棒、4根紅色小棒、8個黃圓片,7個紅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復習數的組成.
2.連算.
8+( )=10 8+( )=10 8+( )=10
10+4=( ) 10+3=( ) 10+7=( )
8+2+2=( ) 8+2+5=( )
8+2+6=( ) 8+2+8=( )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師問:9+6 9+8你是怎樣想的?
師指8+( )=10問:8加幾等于10?板書:2
二、學習新課.
啟發談話:我們已經學了9加幾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來計算的?(湊十法)
今天我們還用湊十法來學習8加幾的進位加法.(板書課題:8加幾)
1.教學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黃花、紅花圖.
師說:根據圖上黃花、紅花的個數,請同學們編一道加法應用題.
指名學生編出:格子里有8朵黃花,格子外面有3朵紅花,一共有幾朵花?
師問:要求一共有幾朵花,怎樣列式?(板書:8+3=)
師問:8+3這道題怎樣計算?同學們可以用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現在分小組討論一下.
指名說計算方法.
(2)直觀演示.
師說:剛才同學們討論得很好,計算8加3時,可以用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湊十法來計算.
老師邊說邊演示:格子里有8朵黃花,如果把格子里湊滿10朵需要放幾朵?(放2朵)那就把8和幾湊成十?(8和2湊成10)把外面的3朵紅花分成幾朵和幾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幾?(8加2得10)10朵再加幾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幾?(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講計算過程.
請一個同學把計算過程完整地說一遍:
學生邊說,老師邊在式子上用連線表明.
師問: ① 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② 計算8+3時怎樣想?
引導學生說:這樣想:
① 先把8湊成10,把3分成2和1.
② 8加2等于10,
③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學例2.
出示例2 8+4= 8+7=
(1)擺小棒,算一算.
師說:左邊擺8根綠色小棒,右邊擺4根紅色小棒.(老師同時在磁鐵黑板上擺出小棒)
師問:誰能看圖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書:8+4=12)
師問:8加4等于12,你是怎樣想的?怎樣移動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誰來試試?
指名上前移動磁鐵小黑板上的'小棒.
師問:你們都看清楚了嗎?請你們擺一擺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導學生這樣擺:把4根紅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綠色小棒一邊.老師連線:
學生自己小聲說計算過程.
(2)擺圓片,算一算.
師說:左邊擺8個黃圓片,右邊擺7個紅圓片.(指名一個同學同時在磁鐵黑板上擺圓片)
看圖,自己小聲說加法算式.
指名說算式:8+7=□
師問:8+7怎樣想?請同學們邊擺圓片邊說計算過程.
指名一個同學上前邊擺邊說計算過程.
指名看算式說計算過程.
師問:8加7時,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學例3.
出示例3 想一想:
8+5=□ 8+6=□ 8+8=□
師說:剛才我們計算的這幾道
8加幾的題都是把后面的加數分成2和幾,2和8湊成10,10再加剩下的幾就是十幾.
現在老師再出幾道題,不看圖、不擺實物,看誰會算?
教師出示:8+5=□ 8+6=□ 8+8=□
兩人一組說一說每道題怎樣想.
老師點題,指名口算,并說計算過程.
4.教學例4.
出示例4 8+9=□
(1)師問:怎樣想能很快說出得數?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然后老師歸納出兩種方法:
① 把9分成2和7,2和8湊成10,10再加7等于17.
② 9+8=17調換加數位置,8+9也等于17.
(2)師問:你們認為這兩種方法,哪種方法最好?
小組討論.老師行間巡視,聽取意見.
指名說討論結果:第二種方法好.
師問:為什么說第二種方法好?(第二種方法簡便)
師說:你們真聰明,會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
齊讀黑板上的算式.
5.小結.
提問:
(1)今天我們學的是幾加幾的題?
老師指課題:8加幾
(2)我們計算8加幾時,應先把8怎么樣?(把8湊成10)
(3)湊10后再怎么辦?(把另一個加數分成2和幾,分出的2和8湊成10,10再加幾就是十幾)
(4)8+9這道題怎樣想?(用交換加數的方法計算)
教師小結:8加幾,先把8湊成10,把另一個加數分成2和幾,8加2等于10,10再加幾就等于十幾.這就是我們要求的數.
三、鞏固反饋.
1.看圖寫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師問:上面每組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3.移動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數.(學生舉數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幾?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教案點評:
8加幾是在已學過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難度不大,所以在設計教案時,重點引導學生將已學過的湊十法遷移到8加幾的學習中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本節課的復習準備的設計都是為新課鋪墊.這節課的教材共安排了四個例題.在設計教案時是這樣安排的:例1,通過觀察小花圖,看老師演示,使學生清楚地看到8加幾的湊十法是8和2湊成10.例2、例3,老師放手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新問題.例4,老師引導學生用交換加數的方法來計算小數加大數的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多讓學生說一說想的過程,而且要面向全體,達到人人會說,人人都能掌握湊十法的目的.
鞏固練習的安排分三個層次進行練習.第一層次是看圖列式計算.第二層次是基本練習.第三層次是搶答,要求學生能正確迅速地口算.
探究活動
加法轉盤
活動目的
通過游戲使學生進一步熟悉8加幾的計算.
活動準備
一個形如下圖的轉盤(黑色圓圈及箭頭可轉動).
活動過程
1.教師將轉盤懸掛在黑板(墻壁)上.
2.學生依次轉動箭頭,計算8與箭頭停住時所指數字的和.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觀察圖畫內容,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師的溫暖、同學的友愛和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2、畫面提示,對學生進行尊敬老師,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人學常規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初步感受教師的溫暖、同學的友愛和各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
2、學生進行尊敬老師,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等方面的人學常規教育。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啟發談話。
1、教師以談話形式引入:今天早上來上學,是自已來的,還是家長送來的`。
2、進一步引導:在學校門口,你看見了什么?
二、仔細看圖,指導觀察。
1、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你覺得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畫面。
3、教師:小朋友來到學校學習,老師是你們的好朋友,老師愛小朋友,小朋友也愛老師。
三、說話演練,體會情感。
1、談話:早晨,老師見到你們,問:“小朋友早!”你們應該怎樣回答呢?平時見到老師應怎么說呢?放學了又應怎樣和老師、同學道別呢?
2、學生結合自已成為小學生以來的經歷談上學的感受。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 篇4
課堂上,我和學生一起回想自己家中有哪些東西需要充電,學生眼睛一亮:“媽媽的手機、電動車沒有電了,就要用充電器充電了。”
“那文中的爸爸是不是也缺電呢?”
幽默的話語惹得孩子哄堂大笑。
“那爸爸是缺什么?到課文里去找找。”
“爸爸只會電腦打字,還不會上網、制圖……”
“爸爸電腦知識很少”
“爸爸需要更多的電腦知識。”
“爸爸在充電,就是再學習,再學習電腦上的上網、制圖、計算……”
“爸爸充電就是充知識,充智慧呀!”
學生的答案真是精彩紛呈,有誰比孩子更聰明,能想到這么豐富的答案呀!看來對學生的認識也需要充電的.呀!
突然想到朱永新教授在詮釋如何做新教育時關于一鍋石頭湯的描述,好像也是基于對人性的正確認識。石頭湯的美味到底來自哪里——是來自佐料,更是來自參與者投身者的自我奉獻,我想。你找一盒火柴,我拾一點柴火,你找一口鍋,我取一瓢水,你投顆石頭,我灑粒鹽巴,你添絲味精,我放數根蔥,最終熬成的美味源于石頭湯固有的美味,但更多的一定是來自每一位參與者最自我投入的精神自足。
【小學一年級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比尾巴》教案03-23
小學一年級美術教案01-03
小學一年級美術教案12-16
一年級小學體育教案12-03
小學一年級體育教案01-19
小學一年級拼音教案01-13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案02-02
小學一年級《浪花》教案09-30
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案01-06
數學小學一年級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