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體》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由落體》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自由落體》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教學重點
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教學方法
實驗現象+合力推理+實驗驗證
教學用具
用薄紙糊一紙袋、兩小鋼球、抽氣機、牛頓管、有關知識的投影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復習: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分別是什么?
2、導入:同學們,我們通常有這樣的生活經驗: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落得快,物體下落的速度到底與物體的質量有沒有關系呢?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演示實驗:讓一個紙袋與小鋼球同時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現象?
學生:鋼球落得快。
老師:對,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經驗,這也是公元前希臘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觀點。這個觀點使人們在錯誤的結論下走的多年。同學們聽說過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嗎?伽利略做過大量的由靜止下落的實驗,并且還用歸謬法、數學圖利都證明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同學下去看課后閱讀材料,伽利略為了證明亞里斯多德觀點的錯誤,他就拿了一個質量是另一個質量10倍的鐵球站在比薩斜塔上,使兩鐵球同時下落,結果兩鐵球幾乎同時落地。
且再看實驗:把剛才的.紙袋揉成團,和小鋼球由靜止同時下落,同學再觀察:
學生:幾乎同時落地。
師:同一個紙袋,為什么形狀不一樣,其下落時間就不一樣呢?
學生:這是因為空氣的阻力的影響。把紙袋揉成團,所受空氣的阻力要比紙袋所受空氣的阻力小得多,所以與小鋼球幾乎同時落地。
老師:如果真的把質量、形狀不同的物體放在真空中,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和伽利略的結論一樣嗎?
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氣相當稀薄)的牛頓管拿出來,讓牛頓管中的硬幣、雞毛、紙片、粉筆頭從靜止一起下落。
學生:同時落下。
演示:把小鋼球裝進紙袋,與另一個小鋼球同時下落。
現象:同時落地。
老師:這就是自由落體運動。同學們根據這些過程、結論,給其下一個定義。
學生回答:
在真空中物體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氣中,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很小,和物體重力相比可忽略的條件下,物體從靜止豎直下落。
1、自由落體運動
板書: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
距我們三百多年前的伽利略經過大量的實驗、嚴密的數學推理、得出:自由落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后來人們采用先進的實驗手段測得: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的加速度都相同,這個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同學們請閱讀材料p37頁內容,能得到什么知識?
總結:地球上不同的緯度、g值不同。其方向為豎直向下。通常的計算,g值取9.8m/s2,粗略計算:g=10m/s2
3、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因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請同學們推出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位移——速度公式。
學生推導得出:
(1)甲物體的質量是乙物體質量的2倍,甲從h米高處自由落下,乙從2h米高處與甲同時自由下落,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物體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下落過程中,下落1s末時,它們速度相同。
c:下落過程中,各自下落1m時,它們的速度相同。
d:下落過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2)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第n秒通過的位移比第1秒內通過的位移多少米?g=10
三、小結
這節課主要知道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知道自由落體運動就是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推出了運動規律的三個公式,要求學生與以前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靈活地運用。
四、作業
1、p38 3、4 p43 10
五、板書設計:
《自由落體》教案 篇2
整體設計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理想化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知識上它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個特例,在方法上滲透著理想化模型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整個必修一教學的安排上,勻變速運動的教學重點在于規律的應用,自由落體運動的新課教學則要向學生介紹用現代先進教學儀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特征,有利于學生站在一個現代新科技的角度觀望歷史人物對自由落體的研究,體會近代物理的先驅伽利略是如何進行研究的——這是向高中學生首次介紹伽利略的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它在整個高中物理教學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本課程的教學設計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怎樣引入課題和分析論證課題;二是介紹自由落體運動規律以及用打點計時器實驗時的注意事項.這兩個問題是統一的,前者是教學的組織,即課程進展的形式;后者是課題內容本身,這兩者的結合便是本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重點
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教學難點
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得出.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和性質,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能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解決自由落體問題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2.進行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培養探求知識的能力;
3.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應用,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演示實驗和課本中的小實驗,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設疑、解疑、探求規律,做到師生默契配合、情理交融,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探求知識的過程中,達到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
2.利用課后的閱讀材料,介紹伽利略上百次的對落體運動本質規律的探索研究,使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索的艱辛,挖掘德育教育的素材.
課前準備
木架、小球、細線、牛頓管、硬幣、羽毛、紙片(多張)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
教師兩手分別拿一小球和紙片,從相同的高度釋放兩物體.提出問題:小球和紙片誰先落地呢?這說明什么問題呢?是不是說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落地比較快呢?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故事導入
一位普通的媽媽,身體纖弱,輕聲細語,幾乎不愛好任何的體育運動.
一天,她出門去買東西,孩子和保姆留在家里.保姆拉過一張桌子放在窗戶前,讓孩子自己趴在桌子上玩,自顧自地做其他事情去了.
當媽媽的身影在遠方出現的時候,孩子興奮地手舞足蹈起來,他伸出小手想去擁抱那個熟悉的`身影,大半個身體頓時懸在半空中.
孩子不會理解自己身處的險境,希望媽媽立刻把他抱進懷里.于是,五樓的窗口上,小男孩變得像小鳥一樣輕盈,他張著翅膀向著媽媽飛過去.周圍的人們都目睹了這一幕:遠處的媽媽只感覺自己變成了一支箭飛快地奔向一棟大樓,然后準確地接住了從樓上掉下來的一個小男孩.
聞訊趕來的消防隊員對這一幕的發生簡直難以置信,按照他們的計算,用那么短的時間從女人當時所處的位置跑到樓下是不可思議的,連最優秀的消防員也無法達到那樣的速度.
你能根據當時的情景測出這位偉大母親的奔跑速度嗎?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呢?
復習導入
復習舊知: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2.推論①vt2=v02+2as;② = = ;③v0=0
s1∶s2∶s3=1∶4∶9 sⅠ∶sⅡ∶sⅢ=1∶3∶5
我們今天應用這些知識研究一種常見的運動——自由落體運動.
演示:硬幣和紙片分別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同時下落,觀察下落速度,從表面上看得到結論:“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是這樣嗎?
推進新課
一、自由落體運動
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在不少情況下是不同的.從蘋果樹上落下的蘋果和飄下的樹葉能一起同時下落嗎?
教師設疑:重的物體一定下落得快嗎?你能否證明自己的觀點?
猜想:物體下落過程的運動情況與哪些因素有關,質量大的物體下落速度比質量小的┛炻穡開
合作探究
取兩枚相同的硬幣和兩張與硬幣表面面積相同的紙片,把其中一張紙片揉成紙團,在下述幾種情況下,都讓它們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觀察下落快慢情況.
1.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一枚硬幣和一個與硬幣面積相同的紙片,可以看到硬幣比紙片下落得快,說明質量大的下落得快.
2.兩張完全相同的紙片,將其中一張卷緊后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觀察到卷緊的紙團比紙片下落得快,說明質量相同時體積小的下落得快.
3.將一枚硬幣與已經粘貼了紙片的硬幣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觀察到一樣快,說明體積相同質量不同時下落一樣快.
4.一塊面積較大的硬紙板、一個小軟木塞,分別放到已調平的托盤天平的兩個盤中,可以看出紙板比軟木塞重,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它們,軟木塞比紙板下落得快,說明在特定的條件下,質量小的物體下落得會比質量大的物體還快.
結論:物體下落過程的快慢與物體質量(輕重)無關.
《自由落體》教案 篇3
一、教學任務分析
《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在實際中的一個具體應用。重點放在科學探究過程的實踐、科學方法的運用和相關知識的靈活應用上,對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習本節內容所需準備的知識和技能主要有:(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2)會用dis實驗測量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將自由落體運動的內容分成若干個子課題,學生分組,并認領探究的課題。
通過子課題1引出物體自由下落的快慢與物體所受重力無關,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通過子課題2和專題3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和重力加速度。
通過實例分析,掌握自由落體的規律,解決生活實際中的簡單問題。
本節內容采用學習包的形式編寫,目的在于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做到“資料自己找,實驗自己做,問題自己答,小結自己寫,效果自己評”,在探究活動中體驗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認識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感悟科學方法的應用和科學態度對探究的成功的重要作用,為今后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2)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
(3)知道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際意義。
(4)知道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單位以及不同地點重力加速度略有不同。
(5)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能用規律解決生活實際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在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中,通過小組成員間分工合作,獲取、搜集、處理、表達信息的過程,感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2)在運用網絡、多媒體和dis等手段進行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感受信息技術對探究活動的支撐作用。
(3)通過對自由落體運動實際意義的分析,認識理想模型這一科學方法。
(4)通過用頻閃照片研究落體運動的性質、實驗測量自由落體的加速度以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的比較等過程,經歷動手實驗、觀察、數據處理分析等研究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落體運動快慢爭論的物理學史介紹,領略伽利略對科學嚴謹執著的態度和敢于對前人,尤其是權威大膽質疑的精神,激發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2)通過對伽利略落體運動研究過程的物理學史介紹,體驗和學習“提出假設-數學推理-實驗驗證”的科學方法,感悟科學方法在人類認識自然和應用中的作用。
(3)通過小組成員間根據子課題研究內容,明確各自擔任的角色和任務,在探究的過程,體驗具體分工、合作的愉悅和經驗,增強責任感,樂于與人合作,并善于與人合作。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物體自由下落的快慢與物體所受的重力無關。
(2)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是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是g 。
難點: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及其應用。
四、教學資源
1、器材:五分硬幣和紙片、錢毛管和抽氣機、頻閃照片、dis多種傳感器、書簽、反應時間尺、計算器、其他器材等。
2、internet 網絡、圖書資料等。
3、自制課件。
五、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二是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三是測量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四是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及其應用。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學生組成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總課題自由落體運動提出系列性問題或子課題,然后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查找資料、交流討論、探究實驗解決問題,最后進行小結、交流和評價。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物體自由下落的快慢與物體所受的重力無關;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是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是g 。
方法是:通過專題1,紙片和硬幣實驗、錢毛管實驗、月球實驗介紹、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關于落體運動快慢的爭論的介紹,引出物體自由下落的快慢與物體所受重力無關;通過專題2和專題3,讓學生通過初步觀察、提出猜想、設計方案、實驗驗證等過程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是初速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是g 。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及其應用。
方法是:通過制作反應時間尺測量反應時間和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等實例分析,掌握用規律解決生活實際中的簡單問題。
本設計重視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以及伴隨這一形成過程的科學方法和物理學史的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獲取、搜集、處理、表達信息的能力以及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完成本設計的教學任務需2~3課時。
六、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
2、流程圖說明
情景實驗和設問
通過演示實驗,以“馬路邊夾錢騙術”創設情景,指出落體運動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運動,提出“落體運動具有怎樣的性質和規律”的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
活動i和活動ii學生分組和探索研究
通過對學生進行分組、確定子課題及研究內容、明確角色和任務分工。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資源和書籍資料,自主研究、制定課題計劃書和進度表,并將搜集到的資料匯總、分析、整合,初步做成ppt 、網頁、作品等形式。然后,小組內部進行交流和觀看成果,進一步修改和完善課件或作品。
活動iii子課題展示
通過學生分組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運動性質和重力加速度,引入理想模型、“提出假設-數學推理-實驗驗證”等物理思想和科學方法。
活動iv師生評價
由教師和學生組成課題評審團,一方面對學生開題研究方案進行評審,另一方面以投票方式對各組成果進行評議,根據成果交流情況評出創意獎、特別獎等各獎項,進行表彰和鼓勵,并提出改進意見,評獎面可適當大一些,主要起鼓勵作用。
活動v 、活動vi和活動vii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及其應用
通過“大家談”的方式,讓學生小結自由落體規律。然后,教師通過實例1和實例2的分析,進一步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問題設計方案
通過設置課后思考題,鼓勵學生制作反應尺測量反應時間,測量不同人群的反應時間(性別,年齡,職業等),研究采集到的數據,總結反應時間跟哪些因素有關,實現“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出課堂”的教學設計意圖。
七、教學案例
(一)課前準備
1、學生方面所做的準備
學生分組:以自愿結合為原則,每4~6人分為一組。
角色和任務分工:根據自身的特點,學生自主選擇和承擔對應子課題的各項任務。每組可設資料搜集員,整理員、展示員,實驗員、制作發明員、組長(兼)等。
課題選題:包括教師指定選題和學生自主選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可以提供一系列可操作的課題供學生選擇,也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有興趣、能操作的課題,然后填寫選題意向表。“
其他課題:需由指導老師主持開題評審會對學生課題研究方案進行評審。
2、教師方面所做的準備
創設學習的情境:從本節課的生活背景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自由落體運動的興趣。
編寫課前導學:學生自主學習應考慮時間的合理性,高中生課后作業較多,為了讓學生有寬裕的課前自主時間,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應根據具體要求,編寫了“課前導學”,在“課前導學”中為學生提供了學法指導,針對所學內容,提供一些相關的學習方法(盡量實用、豐富些)讓學生參考,重在引導學生圍繞重點、難點展開思考,發現疑點,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搜集選題意向表:按照學生的意向分組,最后宣布分組名單。
各課題組制定研究方案,自主開展研究活動:鼓勵學生把發現的問題和別人交流討論,并認真填寫研究過程的記錄表格。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網絡、圖書館等輔助手段去解決問題(學會搜集信息,與人的終身學習休戚相關)。實再解決不了的(包括學生課前自學時發現的其它問題),由每組的組長把問題反饋給教師,然后匯總給課代表(作簡單統計),再反饋給任科老師。通過反饋,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暢所欲言,尊重其權利。
成立課題評審團:由每個課題組的一名代表和指導老師組成評審團,一方面對學生開題研究方案進行評審,另一方面以投票方式對各組成果進行評議,根據成果交流情況評出創意獎、特別獎等各獎項,進行表彰和鼓勵,并提出改進意見。評獎面可適當大一些,主要起鼓勵作用。
(二)主要教學過程
1、學生分組交流各自專題的研究結果(以下課題供參考)
子課題1:關于落體運動快慢的爭論
問題: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相同嗎?
實驗:
a.紙片和硬幣。
b.紙片揉成團和硬幣。
c.錢毛管實驗。
d.月球實驗介紹。
e.物理學史:介紹亞里士多德的落體理論和伽利略的巧妙反駁。
小結: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本身所受重力大小無關,從而得出自由落體的定義。
教師進一步指出:
(1)自由的含義:不受空氣阻力的作用。
(2)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初速為0(從靜止開始下落),只受重力作用。
(3)實際意義:在處理實際問題時,如果落體運動的物體所受的空氣阻力與所受的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則可以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這種為了突出問題的本質,采取抓住事物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方法成為理想模型法。
子課題2:自由落體運動性質的研究
初步觀察落體運動的特點:得出其是初速為0的加速運動。
提出猜想: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為0的勻加速運動嗎?
設計方案。
實驗驗證。
展示自由落體運動的頻閃照片,介紹研究方法。
物理學史:介紹伽利略對落體運動性質的研究過程(提出假設-數學推理-斜面實驗)。
小結: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為0的勻加速運動。
子課題3:測量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
(1)重力加速度的定義:教師可指出當我們學完牛頓第二定律后,再回過頭來推導為什么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是g 。
(2)方向:豎直向下。
(3)大小:設計方案測量自由落體運動物體重力加速度的數值:例如稱重法,滴水法,dis實驗(光電門,位移傳感器,力傳感器)等。
(4)通過表格比較不同地方的重力加速度,找出規律,指出標準值的含義。
(其他子課題)略
2、師生評價
對學生開題研究方案進行評審,并以投票方式對各組成果進行評議,根據成果交流情況評出創意獎、特別獎等各獎項,進行表彰和鼓勵,并提出改進意見。評獎面可適當大一些,主要起鼓勵作用。
3、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及其運用
(1)學生小結自由落體的規律,得出計算公式。
(2)實例1分析:破解“夾錢”騙術。
模擬實驗:夾書簽。教師指出這個實驗可以檢驗人反應的靈敏程度,引出反應時間概念。
教師拿出一根神秘的尺子檢測學生,直接得出反應時間,讓學生猜一猜這把尺子的奧秘。引導學生分析測量方法,布置課后繼續研究工作。
(3)實例2分析: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我們先在水龍頭下放一個盤子,調節水龍頭閥
門,使第一個水滴到盆子的瞬間,第二個水滴正好從閥門處開始下落(邊聽水滴碰盤子的響聲邊注視閥門處的水滴),問需要測出哪些物理量,就可以測出重力加速度,并寫出計算公式。
4、課后研究
制作反應尺,測量反應時間:測量不同人群的反應時間(性別,年齡,職業等),研究采集到的數據,總結反應時間根哪些因素有關?
《自由落體》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戶外活動中,孩子們手持自己疊好的飛機,興高采烈的飛來飛去,“老師,我的飛機為什么會落下來?它要是能飛走該有多好啊!”雪汶意味深長的說,“是啊,我的飛機也會落下來?”孩子們討論這同樣的問題,圍繞這一話題,我生成了一節關于《落體》的活動課,通過活動讓幼兒探索“物體自由落下”的科學現象,在探索試驗中,感受有趣的科學現象和對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發現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了解“自由落體”的科學現象。
3、加強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難重點】
1、重點:了解“自由落體”的科學現象
2、難點: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不同。
【活動準備】
1、可操作材料:羽毛、石子、繩子、鐵制品、紙、小玩具、沙包、小紙盒等物品。
2、記錄卡。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談話:小朋友們都問我一個問題:飛機為什么會落下來?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們來研究一下這是為什么?
2、基礎部分:
1)、游戲:“看誰扔的高”。為幼兒提供材料“猜一猜,試一試看看什么東西能扔的高?”幼兒操作。
(引出幼兒對物體下落現象的經驗回憶,直到不管什么東西都會落到地上。)
2)討論:什么物體先落下來?比較物體下落的速度。
a、你剛才扔了什么?它落下來的速度怎樣?
b、再試一次,比較一下什么東西落地最快?
c、將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和幼兒一起統計物體下落的情況。
3)、幼兒第二次探索,然后討論:物體下落的速度與什么有關呢?
a、出示兩個不同的物體(羽毛、石子),并把兩個物體放在同一高度,讓物體自由落下。
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物體的形狀會改變下落的速度
b、出示兩個相同的物體(鐵制玩具、木制玩具),并把兩個物體放在同一高度,讓物體自由落下。
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哪一個重,哪一個輕?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物體的材料會影響下落的速度。
讓幼兒進行對比操作后記錄。幼兒自由選擇不同的物體進行比較,觀察兩種物體下落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集體討論后,教師小結:在同一個高度,物體下落的`速度跟物體的重量、材質有聯系,重量越大,下落速度越快。
3、結束部分
講述故事:《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小結:由于地心引力,當我們把一件物體跑到空中時都會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掉到地上。
【活動延伸】
游戲:小小降落傘。
戶外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落體的認識。
【活動反思】
這一次活動是從孩子的生活生成的,因為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所以孩子們在活動的過程中也就分外的投入。每一個孩子都急不可待的去試一試,都急于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別人,孩子們討論的氣氛十分激烈,還發生了有趣的爭執。整個活動,我都以引導孩子發現為主,通過探索和學習發現內在的秘密,獲得原理。過程中,不對孩子的發現妄加評論,不輕易否定孩子錯誤的結論,而是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去分析,獲得知識。
任何教育活動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點,我執教這節活動課時,孩子在第一次進行紀錄時,所用時間較長,應分組進行紀錄。另外,要多注重孩子們之間的合作,在教學實踐中,還要多運用先進的理念知道自己的教學,本著“以兒童發展為主”,不斷豐富創新和發展自己的教學方法。
《自由落體》教案 篇5
所謂創新模仿式教學,就是指在課堂上老師采取一種指導學生通過創新模仿方式嘗試尋找、發現、學習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是以教師講解為主,而是在學生事先做好準備的前提下,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行講解或討論,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這個專題是一個嘗試,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盡量讓學生多動手動腦,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由此學習和體會一些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創新模仿式的學習方法,關鍵在于學生對學習材料(包括教材和資料)的感悟和創新,運用模擬、轉換、理想化方法等思想,通過積極的知識遷移和啟發聯想來實現創造性學習,抓住學習的本質。
本文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這一課題為例,試著對創新模仿式教學進行闡述。在組織創新模仿式教學時,建立在生活事實、演示實驗和學科歷史等三個基礎的創新模仿活動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尤其表現在四個主要教學環節上。我們先來談談創新模仿教學活動的三個基礎——
一、生活事實
生活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物理規律正是由生活現象中來的,抽象出來的規律具有本質的普遍意義,它反復出現在許多物理現象中。中學物理教材的各章節的知識性內容幾乎都采取了例證的方法,用具體、形象化的例子說明問題讓學生感到真實。
既然物理概念和規律源于例子又回到例子上,學習時就要運用典型的例子幫助驗證、學習和理解它們。我們可以從生活現象出發,融入學習內容,或者由學習內容聯想生活。這樣可以化陌生為熟悉,由熟悉推出未知,而且要學會舉一反三。想不通的道理,看看生活現象,平時注意積累典型例子加深理解,提高全面認識的能力。
例一
創新模仿基礎之生活事實:用繩子懸掛著的物體,如果繩子斷了,物體會掉下來;樹上的果實,成熟后會掉下來;手里捏著的粉筆,松開手后會掉下來。
問題導學:物體為什么會下落?
研究方法:觀察與分析
分析:物體的下落運動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學生熟知,但很少有人去注意它。通過細心的觀察,綜合分析眾多的實例。師生討論歸納得出結論:物體之所以會下落,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從觀察生活現象事實到得出結論的過程就運用了創新模仿。
二、演示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所以,課堂上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做小實驗很重要。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善于應用學到的理論去解釋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現象,另一方面要善于“動手”,通過實踐去檢驗真理,雙向聯系,看一看感性認識是不是正確,在實踐和應用中學習概念。課堂上,學生關注實驗結果反映了什么樣的物理規律,也可以從其中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樂趣。
例二
創新模仿基礎之演示實驗:取一截粉筆和一張小紙片(粉筆比紙片重),從同一高處同時釋放。
問題導學:什么樣的物體下落得更快?物體下落快慢是不是跟重力有關?什么原因導致它們先后落地?
分析:通過觀察和體驗,由演示實驗可見:粉筆比紙下落快粉筆先落地。師生討論:為什么呢?空氣阻力是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重要因素。還可以思考得出: 如果設法消除空氣阻力,會怎樣?當阻力很小,可以忽略時,物體下落是不是可視為自由落體運動?通過演示實驗與物理教學的整合,用實驗、觀察、推理、極端外推、悖論等研究方法創新模仿,加深了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感性認識,加深了他們對這類問題的理解。
三、學科歷史
物理教學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對學主進行培養和訓練科研人員應具有的素質和能力,要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將物理教學和學科歷史結合,具體地講就是善于把學生推到若干年前讓他們從當時的科學背景出發去重溫科學家們在什么問題上,什么環節中、什么情況下,用什么方法和思想作出了科學發明和發現的突破性步驟,從而把這些關鍵的步驟聯系起來。
例三
創新模仿基礎之學科歷史:教材P70頁閱讀材料《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問題導學:伽利略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分析:這部分內容應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適當引導。關于落體運動的規律,歷史曾經出現過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應該闡明:歷史上,伽利略首先通過落體佯謬的思想進行實驗,否定亞里斯多德的物體越重下落越快的結論;最后將斜面實驗推廣,得出結論。伽利略開創的研究方法是提出假設--數學推理--實驗驗證-合理外推。這種方法對科學研究具有重大的啟蒙作用,至今仍是重要科研方法之一。今天我們就是要踏著歷史發展的腳印,研究一下落體運動究竟是什么運動,遵循什么規律,使教和學的思路去盡量接近科學家認識的思路。通過對學科歷史的創新模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這也是物理教學實質性改革的途徑和方向,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一個有效途徑。
在組織創新模仿式教學時,應將基于上述三個基礎的創新模仿活動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尤其表現在以下四個主要教學環節中——
一、新課導入
例四
目的`: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分析
創新模仿基礎之演示實驗:取大小不同的兩張紙,將小紙片揉成一團,從同一高處同時釋放。
問題導學:究竟是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呢?
分析:實驗現象表明小紙團先落地,這說明輕的物體比重的物體下落快。通過簡單的小實驗使學生認識到:通常看到的下落有快有慢,是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自由落體運動在地球大氣層里是一種理想運動,但掌握了這種理想運動的規律,也就為研究實際運動打下了基礎。
問題導學:如果完全沒有空氣阻力的影響,或者空氣阻力不太大,與重力相比較可以忽略時,實際的落體運動可以近似地當作自由落體運動。同學們猜想一下,那時,輕、重物體誰下落得快呢?
創新模仿基礎之演示實驗:牛頓管實驗
分析:用牛頓管演示不同物體在沒有空氣阻力的影響下的下落情況。強調管內空氣已被抽得很稀薄,空氣阻力的影響非常小。可見: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的影響,不同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這些實驗現象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空氣阻力的存在掩蓋了自由下落的物體的規律,需要排除空氣阻力的影響才能發現自由下落物體的運動規律,很自然的引出了理想運動——自由落體運動,并為下面的研究做好鋪墊。這種創新模仿建立概念的程序,對中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接受的。
二、知識講解
例五
目的:科學方法教育
創新模仿基礎之演示實驗:取大小不同的兩張紙,將小紙片揉成一團,從同一高處同時釋放。
問題導學:實際的落體運動可以近似地當作自由落體運動,這種理想運動忽略哪些次要因素?
分析:在科學研究中,我們常常采取忽略一些次要因素,從最簡的問題入手的方法。紙片受到的空氣阻力明顯地比紙團受到的空氣阻力大,所以紙片下落較慢。排除空氣阻力的影響才能發現自由下落物體的運動規律,在落體運動中,先排除空氣阻力,研究物體在沒有空氣阻力條件下的運動,這就是自由落體運動。
知識擴展:科學方法的教學是本節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通過對理想化方法的創新模仿,學習分析和處理表面現象,發現其掩蓋下的規律,再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物理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學習本節內容,教學中可將自由落體運動擴展到別的星球,還可引伸到豎直上拋,為學生活用知識奠定基礎,還有利于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培養能力。
三、誤區排解
同學們經常和物理現象打交道,在學習掌握其規律之前,已有許多感性認識,如果能夠正確理解,那對學習物理將十分有利。遺憾的是,這些感性認識往往會掩蓋住事物的內在實質,而給人以錯覺。生活中有一些感覺不總是正確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經驗,感覺當成規律來用。在學習物理概念時,要了解哪些日常觀念是不科學的,通過多個例子去證明它是錯誤的,從而排除干擾,正確理解物理概念。要特別注意的是曾經犯過錯誤的典型例子,往往可以警示自己,碰到類似問題時不再或少犯同樣的錯誤。
例六
目的:排除認識上的誤區
創新模仿基礎之生活事實:我們平時常見的現象是,重的物體下落快。
問題導學:我們是不是由日常經驗得出這樣的結論,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
分析:學生由于受日常經驗的影響,對物體的墜落普遍存在重快輕慢的錯誤認識。要消除學生的從生活中得來的錯誤觀念,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認識觀,這是本節教學的難點之一,關鍵在于說明不同物體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由于對日常經驗印象很深,所以做好演示實驗十分重要。除了牛頓管的實驗之外,還可以做許多簡單易行的小實驗,使學生明確認識,日常見到的現象是因為受空氣阻力的影響的緣故。引導學生建立正確觀念:任何物體的自由落體運動都是完全相同的,即無論何種物體、是輕是重,它們下落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四、習題檢測
要真正理解掌握概念,只有通過實踐和應用才能實現。
規律具有普遍性,因此可以直接模仿運用,
我們應該把著眼點放在觀察分析現象、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上,要把主要精力聚焦在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深度上,要養成定向思維的習慣。所謂科學的思維方法,淺顯地說,就是以客觀存在的事實作為出發點,經過觀察分析、對比鑒別,利用綜合歸納或演繹推理,得出對事物規律的理解。
例七
目的:應用自由落體運動規律解題
創新模仿基礎之生活事實: 前面學習過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Vt=V0+at;S=V0t+0.5at2;Vt2 – V02=2as
問題導學: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是否可以直接創新模仿?
分析:直接創新模仿導出自由落體運動規律:Vt=gt;h=0.5gt2;Vt2 =2gh
知識擴展:自由落體運動在地球大氣層里是一種理想運動,掌握了這種理想運動的規律,也就為研究實際運動打下了基礎。當空氣阻力不太大,與重力相比較可以忽略時,實際的落體運動可以近似地當作自由落體運動。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實質,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運用理想化方法,通過比較重力與空氣阻力的大小,將實際問題轉化為自由落體問題。老師可以舉一些變式練習,讓學生當堂完成。例如:通過石子下落測量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宇航員也可用此法,測算星球上一個深洞的深度。通過對例題的進一步討論,把學生的認識引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更深層次,促進知識轉化為技能。
如上所述,本節課具有下述特點:
1、本堂課沒有回避問題,而是分析問題的困難,提出研究問題的方法是:讓學生結合實際更好地理解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理解自由落體的條件、空氣阻力的影響。整節課從實踐到理論分析,再到實踐,將實踐、實驗和歷史與課程很好的融為一體,體現了科學研究問題的全過程,邏輯推理清晰,步步深入。先讓學生觀察實驗,認識到是空氣阻力造成問題復雜的原因。演示實驗和伽利略的巧妙推理的介紹,為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創造條件,真實、直觀、生動、形象,抓住了關鍵,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激發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
2、本節課采用現代認知心理學的教學理論設計,利用了創新模仿方式進行教學,充實了內容,騰出了時間,讓學生充分地、獨立地積極思維,能較好體現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課堂創新氛圍濃郁,抓住教學的某些環節,有利于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學生相互探討、交流、學習,思維活躍,體驗研究問題、尋求規律的科學研究過程,抓住課堂教學的制試點,啟發學生創造性運用,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得到發展。
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是:在用創新模仿啟發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如何更好地引導、啟發,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獨立思考能力,需要更深入地研究。總之,希望在教學過程中有更多更好的教法和學法創造出來。
《自由落體》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自由下落物體速度的快慢,對探索科學奧秘產生興趣。
2.發現不同物體的自由下落現象。
3.學習用統計表記錄兩種不同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
活動準備:
1.輕重對比明顯的兩種物品(人手一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鐵板、布塊和積塑玩具等2.大小相同的紙每人兩張3.質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鐵、牛奶瓶、飲料瓶、薯片盒等4.大統計表三張,分別代表三種物品下落現象。幼兒統計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現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請幼兒猜一猜:“如果這兩種物品往下落,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2.實驗沙包與泡沫下落現象提問:“這兩種物品下落時,你發現了什么現象?為什么?”(輕的快,重的慢)3.幼兒自由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品要求:(1)兩樣物品放在同樣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換兩種物品玩。
4.歸納結論并統計(小結:重的物品落得快;輕的物品落得慢。)教師拿出大統計表幫助幼兒理解怎么記錄5.幼兒自己統計結論,并小結統計情況、展示統計表。
(二)、探索質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兩張質量相同、大小相同的兩張紙,把其中一張揉成一團請幼兒猜一猜:誰落得快?
2.幼兒動手試一試3.小結,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記錄在大統計表上(三)、探索質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鐵。
(1)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相同點(質量、形狀)與不同點(大小)(2)猜一猜:它們誰會先落地?還是有別的情況出現?
2.實驗。結論是:同時落地。
3.驗證,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4.將結論記錄在大統計表上5.說一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像這樣同時落地的?
《自由落體》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會應用相應的運動學公式解答有關自由落體運動的問題。
能力目標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興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及表述。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體運動作為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沒有另外給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這體現了物理學從簡單問題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處理實際問題的方法。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給出了頻閃照相機的照片,但沒有作定量的詳細分析,只要求從圖上看出物體越落越快,物體作加速運動即可。教材為了簡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結果,直接給出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重力加速度的講述,也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根據實驗在同一地點,從同一高度同時自由下落的物體,同時到達地面的事實。由知它們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和關鍵是做好實驗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議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順序,在講解的同時,通過實驗,邊講邊議,如果學生條件許可,可采取討論式的教法。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認識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并能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解決自由落體運動的問題。
教學難點:自由落體運動中不同物體下落的加速度都為。
主要設計:
一、自由落體運動
[方案一]
1、思考與討論:
(1)重的物體下落得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得快?
(2)請舉出一重的物體下落快的實例?(演示一團棉花和一塊石頭下落的現象)
(3)請舉出一輕的物體下落快的實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張紙片下落情況)
2、分析引導:
(1)上述實驗現象是因為有空氣阻力存在使現象變得復雜,(教師指出)
(2)演示:把紙片團成一個小紙團,再讓它和小石子同時下落的現象。
(3)提問:如果沒有空氣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頓管”實驗。
3、分析與小結:
(1)分析“牛頓管”實驗的特點,引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2)展示課件“自由落體運動的頻閃效果”
(3)分析頻閃效果,分析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加速運動,進而指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方案二]
1、教師提出我們要研究一種見得非常多的物體運動,即物體下落的運動,問學生: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的快?
2、啟發學生回想所見過物體的下落運動,有沒有輕的物體下落快的現象?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物體下落現象總結為“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問:怎樣從理論上說明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快是不對的?讓學生看教材30頁有關伽利略的推理,認識到從“重的物體下落快”會導出矛盾的'結論。
4、提問:為什么有時重的物體下落快?有時輕的物體下落快?可通過前面的演示啟發學生想到:空氣阻力的作用使得物體下落問題變得復雜。
5、教師問:我們應該怎樣研究物體的下落運動?引導學生想到研究問題應從簡單到復雜,因此應首先研究沒有空氣阻力時物體的下落情況。指出可根據實驗來研究。
6、演示:“牛頓管實驗”讓學生得出結論:沒有空氣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時,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師小結: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下落的運動叫自由落體運動,輕重不同的物體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課件“自由落體運動的頻閃效果”,總結特點: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加速度:
1、分析引導:在同一地點,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的物體,下落到同一位置時(這個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時間總是相同的。可知:這些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在相同時間里發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們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讓學生看書,記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區的重力加速度的數值。
3、讓學生根據勻變速運動的公式,推導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
若學生基礎較好,可根據自由落體頻閃照片,用分析紙帶的方法粗算一下自由落體加速度。
探究活動
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的過程是這樣的,讓水龍頭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盤子里,調整水龍頭,讓前一滴水滴到盤子時后一滴恰好離開水龍頭,測出幾滴水落到盤中的總時間t,用刻度尺量出水龍頭到盤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請思考:為什么不只測出一滴水下落的時間即開始計算?按前面給的方法測出一個水滴下落時間還是?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是什么?實際做一做,計算一下,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自由落體》教案 篇8
題:自由落體運動
教學目的: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重 點: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新課教學:
讓學生先自學后提出問題
1. 人們通常是怎樣看待自由落體運動的?
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它們的重量的大小決定,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可以通過演示紙片和粉筆頭來加以說明)。
這種看法正確么?錯在什么地方?(輕的物體受到的阻力大,重的物體受到的阻力小上述說法不正確)。
2. 在沒有空氣阻力的空間物體下落的快慢如何呢?
演示:⑴.粉筆頭和小紙團下落
⑵.牛頓管(也叫錢毛管)
實驗說明了什么?(不同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結論: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自由落體運動。
強調:⑴.這種運動發生在真空中。
⑵.若空氣阻力很小,可忽略時,也可看作自由落體運動。
3.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個什么性質的運動呢?
回顧前面所學知識,怎樣判斷一個運動是否是勻變速運動呢?(△S=常數)
下面分析課本上的閃光照片
⑴.測出小球的位置坐標X
⑵.計算出相鄰兩個小球間的距離S
⑶.計算出相鄰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差△S
比較各個△S可見都接近于2,若忽略誤差,可見△S相等,等于常數.即自由落體運動是一個勻變速運動.
由于初速度為零,所以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4.自由落體加速度大小、方向。
不同物體在同一地點,從同一高度同時自由下落,同時到達地面。由S=可知,加速度大小相同,這個加速度叫自由落體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大小:不同地方數值不同。如課本表格所示,由表中可見,重力加速度g隨緯度的`升高而增大。
通常計算時:g=9.8m/s2
粗略計算時:g=10m/s2
5.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因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其規律都適用于自由落體運動,就是把a變成g,其公式如下:
Vt=gt
S=
Vt2=2gs
練習:一個物體從h高處自由下落,經過最后196m所用的時間是4秒,若不計空氣阻力,求物體下落的總時間和下落的高度h.
解法一:由A到C自由落體運動h= (1)
由A到B也是自由落體 h-h'= g(t-t')2 (2)
(1)-(2)式得
h'=gtt'-
t= = =7(s)
h= = =240(m)
解法二:v =v 設總時間為t
可求得t-2秒時的速度
v=g(t-2)=
t= +2= +2=7(s)
h= = =240(m)
作 業:練習八 1-4題.
《自由落體》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能用打點計時器或其他實驗儀器得到相關的運動軌跡并能自主進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體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從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推出自由落體運動規律,并能夠運用自由落體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會根據現象進行合理假設與猜想的探究方法。
(2)會利用實驗數據分析并能歸納總結出物理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指導學生探究,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
(2)滲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抽象出一種物理模型──自由落體。
(3)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和協作意識,敢于積極探索并能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1.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
2.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并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理解并運用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及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這一環節采用游戲導入,教師在課前需要設計制作好“測反應時間尺”(在一約50cm長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標上自由下落對應長度所用的時間)。
師:一般情況下,刻度尺是用來測量什么物理量的?
生:測量物體長度的!
師:大家看到我手里的這把尺子了沒有?我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樣,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測量出你的反應時間。不信?我請幾位同學上來試試。
找幾名同學上來做這個實驗。可通過比比誰的反應時間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師: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這把尺為什么能測出人的反應時間呢?是根據什么原理呢?我可以告訴大家,尺子測時間的原理就是利用尺子下落過程中的運動特點制成的。而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尺子下落這樣的運動。
師:像尺子下落這樣的運動是一種常見的運動。掛在線上的重物,如果把線剪斷,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豎直方向下落。從手中釋放的石塊,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沿著豎直方向下落。
師: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一樣呢?物體下落的快慢由哪些量決定?請大家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回答問題。
生:不同物體下落快慢應該是不一樣的,下落快慢應該是由質量決定,質量大的'下落快,質量小的下落快慢。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對不對呢?大家看我來做幾個實驗。
演示實驗
(1)將一張紙和一張金屬片在同一高度同時釋放,結果金屬片先著地。教師不發表意見,繼續做實驗。分別將實驗內容和實驗結果板書在黑板上。
(2)將剛才的紙片緊緊捏成一團,再次與硬幣同時釋放,結果兩者幾乎同時落地。
(3)將兩個完全一樣的紙片,一個捏成團,一個平展,則紙團下落快。
師:物體下落快慢是由質量決定嗎?
生:不是的!
師:為什么這樣說?
生:第2個實驗和第三實驗都說明了這個問題,特別是第3個問題,質量一樣卻下落有快慢之分。
師:那你現在覺得物體下落快慢由什么因素決定呢?
生:我想應該是空氣阻力。
猜想
師:如果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氣阻力,那么在沒有空氣阻力,物體的下落快慢應該是一樣的,這種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
驗證—牛頓管實驗
師:剛才的實驗現象驗證了我們的猜想,在沒有空氣阻力即物體只受重力的情況下,所有物體由靜止下落的快慢是一樣的。
師: 1971年美國阿波羅15號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將錘子和羽毛同時釋放,它們同時落在月球表面,這是通過電視轉播過的。
2、新授環節
(1)自由落體運動
師:物體若在沒有空氣阻力的情況下由靜止下落,它的受力情況有什么特點?
生:沒有空氣阻力,則物體只受重力。
師:很好!物理學中把這種只受重力作用,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在只受重力的情況下,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師: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落體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嗎?比如開始測反應時間的尺子的下落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嗎?
生:肯定不是,因為在地球表面大氣層內,沒有空氣的情況是不存在的。
師:說得很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下,自由落體運動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種理想運動模型。但利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我們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空氣阻力影響不大的落體運動近似看作自由落體運動。什么樣才叫做阻力影響不大,就是阻力跟重力相比可以忽略。
近似條件:一般情況下,密度較大實心物體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體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規律
師: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物體的運動規律是什么呢?速度隨時間是如何變化的?位移隨時間又是如何變化的,我們該如何來研究它的運動規律呢?
生:利用打點計時器。先選擇一個物體,這個物體必須密度大,實心,體積不要太大,這樣的話就可以把這個物體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近似看成自由落體運動。接著用打點計時器來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
師:請同學們自己設計并進行實驗,將紙帶的處理結果告訴我。
學生設計、操作并處理實驗結果
總結分析運動規律
師:實驗結論是什么?
生: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師:如何得出這個結論?
生:根據實驗得到的紙帶,我猜想它是勻加速運動。于是我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運動規律
來驗證紙帶,結果證明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師:回答得非常正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這個結論我們要牢記。
師:那再計算一下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生:我所算得的結果在9.4左右,方向是豎直向下,因為物體是豎直向下勻加速的,所以加速度方向應該與速度方向相同,豎直向下。
師:其他同學的結果呢?
生:我的也差不多。
關鍵點提問
師:大家用的是質量不同的重錘做的實驗,為什么求出來的加速度結果差不多呢?
生:雖然重錘質量不同,但由于空氣阻力影響較小,均可以近似成自由落體運動,而我們已經知道:所有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情況是完全一樣的。所以測出來的結果差不多是符合事實的。
總結歸納重力加速度
師:同學們剛才測量計算出來的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做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精確的實驗發現,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1、緯度越高,g越來越大;2、同一緯度,高度越大,g越小。一般的計算中可以取9.8m/s2或10m/s2,如果沒有特殊說明,都按9.8m/s2計算。
3、鞏固練習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D)
A. 物體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B. 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C. 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鋼球受到空氣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體運動。
D. 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鋼球受到空氣阻力作用,因為阻力與重力相比可以忽略,所以能看成自由落體運動。
例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A. g是標量,有大小無方向。
B. 地面不同地方g不同,但相差不大。
C. 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樣。
D. 在地面同一地方,高度越高,g越小。
例3、AB兩物體質量之比是1:2,體積之比是4:1,同時從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求下落的時間之比,下落過程中加速度之比。
解:因為都是自由落體運動,高度一樣,所以下落時間一樣,1:1;下落過程加速度也一樣都是g,1:1
例4、質量為2kg的小球從離地面80m空中自由落下,g=10m/s2,求
1、經過多長時間落地?
2、第一秒和最后一秒的位移。
《自由落體》教案 篇10
《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的教案
武安十中 籍莉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1) 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對力和運動的主要觀點和研究方法
(2)伽利略通過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創立了科學的研究方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從過去的閱讀材料,到現在作為獨立的一節,看出新教材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教育目標的重視,切不可以過去輕過程重結論的思想來對待本節課的教學。
3、教材的特點
本節課的突出特點是重視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例如用反證法使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自相矛盾,用猜想與假說,數學推理,實驗驗證,合理外推的`科學方法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4、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歷史知識,初步了解近代實驗科學產生的背景,認識實驗對物理學發展的推動作用。
(2)過程與方法:了解伽利略的實驗研究過程,認識伽利略有關實驗的科學思想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科學研究過程中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和喜悅,培養敢于堅持真理,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5、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實驗和方法
難點:驗證速度與時間成正比
二、教法分析:
采用自學點撥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利用大屏幕給出自學提綱(15分鐘)
問題主要包括:
1、物體下落的快慢由什么因素決定。
2、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究過程。
3、科學研究過程的基本要素。
通過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沿著伽利略的研究思路,推翻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體會著伽利略科學研究的困難和非凡的研究思想。
(二)師生共同探究(10分鐘)
在學生完成以上自學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與討論:
1、伽利略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采用的是什么推理方法?從而引出一種常見的推理方法——反證法。
2、伽利略巧妙的利用了數學推理和“沖淡重力”的斜面實驗,轉換角度的間接證明他的假設,這種方法非常重要,他打破了傳統的以思辯性的論戰來決定是非的古板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的研究思想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研究會有很大的幫助。
3、讓學生根據伽利略的推理思路,導出位移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的結論,體會他的邏輯推理過程。并讓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推導,然后對他們作出評價,教師最后用大屏幕給出規范的推導步驟。
(三)反饋練習(5分鐘)
1、伽利略研究速度與時間的關系時遇到那些困難?他是怎樣巧妙解決的?
2、給出5分鐘讓學生閱讀課后的閱讀材料,體會伽利略一生中對科學和社會的重大貢獻。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將本節的學習目標投影到大屏幕上,和學生一起簡單的總結。
(五)課后作業
1、利用現代的測量儀器設計出一個研究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的實驗,寫出需要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2、請學生再總結出一些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思路和方法。
通過這兩個作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的意識和素質。
《自由落體》教案 篇11
●重點與剖析
一、自由落體運動
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思考: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相同?為什么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不同?
在空氣中與在真空中的區別是,空氣中存在著空氣阻力。對于一些密度較小的物體,例如降落傘、羽毛、紙片等,在空氣中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影響較大;而一些密度較大的物體,如金屬球等,下落時,空氣阻力的影響就相對較小了。因此在空氣中下落時,它們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體都只受到重力,同時由靜止開始下落,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快慢相同。
2。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與重力大小的關系
(1)有空氣阻力時,由于空氣阻力的影響,輕重不同的物體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較重的物體下落得較快。
(2)若物體不受空氣阻力作用,盡管不同的物體質量和形狀不同,但它們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2。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處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不同。
規律:赤道上物體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極處重力加速度最大;物體所處地理位置的緯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規律
因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論都適用于自由落體運動。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關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論:h=gT2
●問題與探究
問題1 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相同嗎?你有什么假設與猜想?
探究思路:物體在真空中下落時,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氣阻力,此時物體的加速度較大,整個下落過程運動加快。在空氣中,物體不但受重力還受空氣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時物體加速度較小,整個下落過程較慢些。
問題2 自由落體是一種理想化模型,請你結合實例談談什么情況下,可以將物體下落的運動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
探究思路:回顧第一章質點的概念,談談我們在處理物理問題時,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如何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進一步理解這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問題3 地球上的不同地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相同嗎?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點,同一物體所受的重力不同,產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來講,越靠近兩極,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就越大;離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題與精析
例1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從靜止開始下落的物體一定做自由落體運動
B。若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則一定是重的物體下落得快
C。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D。滿足速度跟時間成正比的下落運動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精析:此題主要考查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指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選項A沒有說明是什么樣的物體,所受空氣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選項C中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應為豎直向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都與時間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對自家屋頂滴下的水滴進行觀察,發現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時間為1。5 s,他由此估計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間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樣估算的嗎?
精析:粗略估計時,將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體,g取10 m/s2,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可求得。
答案:設水滴落地時的'速度為vt,房子高度為h,則: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綠色通道:學習物理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所以在學習中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要從實際出發,各種因素是否對結果產生影響都應具體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體最后1 s下落了25 m,則物體從多高處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題中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體最后1 s的位移為25 m,如果假設物體全程時間為t,全程的位移為s,該物體在前t—1 s的時間內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設物體從h處下落,歷經的時間為t。則有:
h= gt2①
h—25= g(t—1)2②
由①②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體從離地45 m高處落下。
綠色通道:把物體的自由落體過程分成兩段,尋找等量關系,分別利用自由落體規律列方程,聯立求解。
自主廣場
●基礎達標
1。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讓一輕一重的兩石塊從同一高度處同時自由下落,則
A。在落地前的任一時刻,兩石塊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塊下落得快、輕的石塊下落得慢
C。兩石塊在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們在第1 s、第2 s、第3 s內下落的高度之比為1∶3∶5
答案:ACD
2。甲、乙兩球從同一高度處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則在下落過程中
A。兩球速度差始終不變B。兩球速度差越來越大
C。兩球距離始終不變D。兩球距離越來越大
答案:AD
3。物體從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達地面時的速度與在一半高度時的速度之比是
A。 ∶2B。 ∶1
C。2∶1D。4∶1
答案:B
4。從同一高度處,先后釋放兩個重物,甲釋放一段時間后,再釋放乙,則以乙為參考系,甲的運動形式是
A。自由落體運動B。勻加速直線運動a
C。勻加速直線運動aD。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D
5。A物體的質量是B物體質量的5倍,A從h高處,B從2h高處同時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下落1 s末,它們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時,它們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6。從距離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個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 s內的位移。
答案:35 m
●綜合發展
7。兩個物體用長L=9。8 m的細繩連接在一起,從同一高度以1 s的時間差先后自由下落,當繩子拉緊時,第二個物體下落的時間是多長?
答案:0。5 s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t=0。2 s內通過高度為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頂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圖2—4—1所示,豎直懸掛一根長15 m的桿,在桿的下方距桿下端5 m處有一觀察點A,當桿自由下落時,從桿的下端經過A點起,試求桿全部通過A點所需的時間。
(g取10 m/s2)
《自由落體》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明確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培養學生實驗、觀察、推理、歸納的科學意識和方法
5、通過對伽利略自由落體運動研究的學習,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并感受先輩大師崇尚科學、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
二、重點難點
理解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在自由落體運動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 本節的重點
掌握并靈活運用自由落體運動規律解決實際問題是難點
三、教學方法
實驗—觀察—分析—總結
四、教具
牛頓管、抽氣機、電火花計時器、紙帶、重錘、學生電源、鐵架臺
五、教學過程
(一)、課前提問:初速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是怎樣的'?
vt=at
s =at2/2
vt2 =2as
(二)、自由落體運動
演示1:左手擲一金屬片,右手擲一張紙片,在講臺上方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同時釋放,讓學生觀察二者是否同時落地.然后將紙片捏成紙團,重復實驗 ,再觀察二者是否同時落地.
結論:第一次金屬片先落下,紙片后落下,第二次幾乎同時落下。
提問:解釋觀察的現象
顯然,空氣對紙的阻力影響了紙片的下落,而當它被撮成紙團以后,阻力減小,紙片和金屬片才幾乎同時著地。
假設紙片和金屬片處在真空中同時從同一高度下落,會不會同時著地呢?
演示2:牛頓管實驗
自由落體運動: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顯然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氣阻力。
(2) 從靜止開始下落
實際上如果空氣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計,物體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體運動。
(三)自由落體運動是怎樣的直線運動呢?
學生分組實驗(每二人一組)
將電火花計時器呈豎直方向固定在鐵架臺上,讓紙帶穿過計時器,紙帶下方固定在重錘上,先用手提著紙帶,使重物靜止在靠近計時器下放,然后接通電源,松開紙帶,讓重物自由下落,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小點。
運用該紙帶分析重錘的運動,可得到: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重錘下落的加速度為a=9.8m/s2
(四)自由落體加速度
1、學生閱讀課文
提問: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標準值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2、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規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頁表格可知,緯度愈高,數值愈大。
(3)在通常的計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計算中,還可以把g取作10m/s2
(五)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vt=gt
h=(1/2)gt2 g取9.8m/s2
vt2=2gh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六)課外作業
1、閱讀《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2、教材第38頁練習八(1)至(4)題
《自由落體》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知道它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重點:
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新課教學:
讓學生先自學后提出問題
1. 人們通常是怎樣看待自由落體運動的?
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它們的重量的大小決定,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可以通過演示紙片和粉筆頭來加以說明)。
這種看法正確么?錯在什么地方?(輕的物體受到的阻力大,重的物體受到的阻力小上述說法不正確)。
2. 在沒有空氣阻力的空間物體下落的快慢如何呢?
演示:
⑴.粉筆頭和小紙團下落
⑵.牛頓管(也叫錢毛管)
實驗說明了什么?(不同物體下落快慢相同)
結論: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自由落體運動。
強調:
⑴.這種運動發生在真空中。
⑵.若空氣阻力很小,可忽略時,也可看作自由落體運動。
3.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個什么性質的運動呢?
回顧前面所學知識,怎樣判斷一個運動是否是勻變速運動呢?(△S=常數)
下面分析課本上的閃光照片
⑴.測出小球的位置坐標X
⑵.計算出相鄰兩個小球間的距離S
⑶.計算出相鄰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差△S
比較各個△S可見都接近于2,若忽略誤差,可見△S相等,等于常數.即自由落體運動是一個勻變速運動.
由于初速度為零,所以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4.自由落體加速度大小、方向。
不同物體在同一地點,從同一高度同時自由下落,同時到達地面。由S=
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大小:不同地方數值不同。如課本表格所示,由表中可見,重力加速度g隨緯度的升高而增大。
通常計算時:g=9.8m/s2
粗略計算時:g=10m/s2
5.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
因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其規律都適用于自由落體運動,就是把a變成g,其公式如下:
Vt=gt
S=Vt2=2gs
練習:一個物體從h高處自由下落,經過最后196m所用的時間是4秒,若不計空氣阻力,求物體下落的總時間和下落的高度h.
解法一:由A到C自由落體運動h= (1)
由A到B也是自由落體 h-h'= g(t-t')2 (2)
(1)-(2)式得
h'=gtt'-
t= = =7(s)
h= = =240(m)
解法二:v =v 設總時間為t
可求得t-2秒時的速度
v=g(t-2)=
t= +2= +2=7(s)
h= = =240(m)
作業:
練習八 1-4題.
第一冊自由落體運動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第一冊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自由落體運動”選自高一《物理》第二章“直線運動”的第八節,在學生認識了勻變速直線運動,掌握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之后,課本把該節放在本章的最后一節,把自由落體運動作為初速度為0,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例來處理,沒有另外給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公式,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的結構,避免死記公式。本節教學的重點和關鍵在于說明不同物體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學生由于受日常經驗的影響,對重的物體落得快,輕的物體落得慢印象很深,所以做好演示實驗十分重要,除了牛頓管的實驗之外,還可以做一些小實驗,使學生明白,日常見到的現象是因為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的緣故,對“如果物體只受到重力,不同物體的加速度相同”有深刻的印象。
【教學設想】
教學時間為一課時,整節課的--圍繞“實驗現象──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主線展開:
→科學的抽象、推測(真空中,如何?)→實驗驗證(牛頓管演示)
→得出結論(自由落體定義)→問題提出(自由落體運動規律如何?)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學生對科學探究有一定的了解。開始的`小實驗很重要,是科學探究的入口處,所以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演示的技巧,然后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問題。
【教學準備】
小鋼球、牛頓管、紙片、鐵架臺、電火花計時器、重物、紙帶、直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其規律可由三個公式體現出來(投影)。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研究一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例──自由落體運動。
師:同學們對“自由落體運動”其實并不陌生。
(演示實驗:將小鋼球由高處靜止釋放,指出小鋼球的運動就是自由落體運動。)
師:那么除了小鋼球的下落外,還有哪些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有什么樣的特點和規律?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1.什么是自由落體運動?
(演示實驗:讓一張紙片與小鋼球同時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現象?)
生:鋼球落得快。
師:對,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經驗,似乎很容易得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的結論,這也是公元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這個觀點使人們在錯誤的結論下走了二千多年,距今三百多年前,伽利略為證明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做了大量的實驗。他拿了一個質量是另一個質量10倍的鐵球站在比薩斜塔上,使兩球由靜止同時下落,據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重球應該先落地,但實際上兩球同時落地。
師:請再看演示實驗,把剛才的紙揉成團,和小鋼球由靜止落下,同學們再觀察。
生:幾乎同時落地。
師:同一張紙,為什么形狀不一樣,其下落時間就不一樣呢?
生:這是因為空氣阻力的影響,把紙揉成團,所受的空氣阻力要比紙片所受的空氣阻力小得多,所以與小鋼球幾乎同時落地。
師:如果把質量、形狀不同的物體放在真空中,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現象如何呢?讓我們做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我這里有一個長約1米,一端封閉、另一端有開關的玻璃管(牛頓管),把形狀和質量不同的小金屬片、小羽毛等,放在玻璃管里。)
【《自由落體》教案】相關文章:
《自由落體運動》教案09-29
自由落體運動教案12-16
自由落體運動教案02-19
自由落體運動教案模板09-17
《自由落體運動》教案范文08-26
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09-29
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08-27
物理教案:自由落體運動(精選10篇)03-03
自由落體運動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