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幼兒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幼兒中班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荷花的各種特點,從而理解兒歌的含義。
2、啟發幼兒根據兒歌的內容想象并用動作來表演。
活動準備
1、了解荷花的生長過程。
2、與兒歌相應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荷花,幼兒說說荷花的主要特點和生長過程
1.教師:荷花是長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葉子是怎樣的?荷花池里還會有什么呢?
2.幼兒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講述。
二、結合圖片學習兒歌《荷花開》
1、出示圖片:圖上有什么?(小魚、小蝦、小雨還有風兒和荷花。)
2、老師把這張圖片上的內容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大家一起來聽一聽吧!
3、教師示范朗誦兒歌《荷花開》
4、幼兒根據圖片內容逐步念出兒歌的內容,同時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含義。
教師:兒歌里說的紅色的大傘是什么呀?(荷花)
三、啟發幼兒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
1、教師:暖暖的風兒吹過來,可以做什么動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動作呢?
小魚、小蝦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示?
2、先讓個別幼兒演示他創編的動作,在選擇合適的集體練習。
3、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表演動作。
附兒歌:
池塘里,
暖暖的風兒吹過來,
細細的小雨落下來,
小魚兒、小蝦兒游過來,
紅色的大傘,
一朵一朵打開來!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多媒體欣賞、理解散文詩,進一步感受秋天是多彩的。
2、嘗試根據散文詩進行仿編,體驗仿編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教師在活動前利用散步、談話引導幼兒觀察秋天季節里的顏色。
2、綠色家園中的蔬菜、水果、農作物等實物。
3、PPT課件,仿編的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交驗交流
這幾天我們去綠色家園里找秋天了,你們發現秋天這個季節里有哪些顏色呢?
二、觀看PPT,欣賞、理解散文詩
1、剛才你們的話被誰聽到了(出示PPT)?小螞蟻可不相信秋天這個季節里有這么多色彩,于是小螞蟻乘上一片落葉來到了綠色家園,去問秋天的顏色了。
2、小螞蟻來到了綠色家園,它第一個去問誰了?
(出示PPT)這兩個字是什么呀?那它去問誰了?為什么?
欣賞散文第一句:小螞蟻去問白菊花,白菊花告訴它:“秋天是白色的。”
3、(出示PPT)小螞蟻又去問了誰?(出示PPT)小螞蟻在那里找到我的?欣賞散文第二句:小螞蟻去問橘子,橘子告訴它:“秋天是橘黃色的。”
4、(出示PPT)欣賞、朗讀散文。
秋天的色彩
小螞蟻去問白菊花,白菊花告訴它:“秋天是白色的。”
小螞蟻去問橘子,橘子告訴它:“秋天是橘黃色的。”
三、仿編散文詩
小螞蟻這一下糊涂了,秋天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我們幫小螞蟻一起去問問。這里準備了一些我們家園里的東西,還有一些照片,待會兒我們一起用“小螞蟻去問誰,誰告訴它秋天是什么顏色”的話和朋友說說。(出示PPT)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進行互動仿編。
2、幼兒交流、仿編,提示幼兒用散文詩的格式說出來。
3、集體朗誦幼兒仿編的散文,體驗仿編的成功感。
小結:小螞蟻問了家園里這么多的樹、花、水果、蔬菜等,他們告訴它秋天的顏色有的.是紅的、有的是紫的……
4、最后小螞蟻去問我們小朋友,我們小朋友告訴它秋天是什么顏色的?
小結:現在小螞蟻相信了,秋天不僅是個豐收的季節,還是個彩色(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季節。
四、延伸活動
進一步激發他們仿編的積極性。
我們綠色家園里還有很多花草樹木,待會兒我們再找找,它會告訴小螞蟻秋天是什么顏色的?然后把它記在這張記錄紙上。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用多種方法讓他人開心,學會關心體貼他人。
2、嘗試尋找多種方法調試自己的生氣情緒,做一個快樂的孩子。
3、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消氣俱樂部”場景布置
教學重難點
引導幼兒尋找多種方法消除生氣情緒。
幫助幼兒建立起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做一個快樂的孩子。
教學過程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讓小兔子開心起來。
邊看課件便提問:小兔子怎么了?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氣好嗎?為什么?
你有什么好辦法使小兔子不再生氣呢?
2、自主嘗試,體驗消解生氣情緒的方法。
提問:你遇到過哪些讓你生氣的事?
“消氣俱樂部”開業了,這是一個可以使生氣的'人變得開心起來的地方。小朋友,讓我們試著把自己生氣的情緒趕走吧!”(幼兒在嘗試體驗的過程中,教師詢問幼兒的感受。)
3、結合自我,游戲提升。
“小朋友,剛才我們用各種方式讓自己不再生氣,快樂起來,讓我們把這些好的方法編成一首《不生氣》兒歌吧!”
“不生氣,不生氣。生氣我就……”
4、活動結束。
“其實,使自己快樂的方法很多,快樂很簡單。讓我們把這些好方法告訴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不再生氣,天天有一個好心情,做一個快樂的人!”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4
活動名稱:海底
活動準備:
1、海底世界視頻,圖片。
2、繪畫用紙每人一張,水彩筆,畫好簡筆畫的黑板。
活動過程:
(一)觀看海底世界的視頻以吸引幼兒興趣。
1、教師提問:“小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看到過很多很多的魚,現在,小朋友要和老師一起來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魚?”
2、引導幼兒知道哪些魚是生活在海里面的。
3、通過觀看視頻讓幼兒了解生活在海底里面的魚都有哪些特點。
(二)引導幼兒觀察美麗的海底世界里面除了有魚還是否有其它生物。
在幼兒了解魚的一些特征后,引導幼兒知道在美麗的海底,在魚類生活的周圍還有許多其他生物(如珊瑚,海藻……)
(三)通過海底世界的近景圖片使幼兒明確海底生物的結構。
1、教師出示圖片的同時,向幼兒講述一些空間概念,教會幼兒物體要盡量畫的大些,引導幼兒合理的安排紙張。
2、培養幼兒均勻涂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完美自己的作品。
(四)教師出示事先畫好的“海底世界”指導幼兒作畫。
教師將事先畫好的“海底世界”出示在孩子面前,待幼兒參考,引導幼兒大膽作畫。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眾多小朋友面前講述自己所畫的內容
這是那天活動的教案,其實,老師并沒有給我規定園長來聽課我要講什么課,只是帶班老師說,本班孩子太活躍了,一定要上一節比較安靜的課,而且一定要能吸引到他們,告訴我最好上美術課,因為他們比較喜歡畫畫,所以,我就準備了這節美術課……
活動開始前,本班孩子依然很活躍,就算園長在他們也是一樣,我又不能對他們大喊,所以就想了一個可以讓他們快速安靜的辦法,我發現平時只要老師一拍手,孩子就會跟著拍,開始只是一兩個,后來幾乎大家都會跟著,所以今天我就利用這個,做了一個很簡單的拍節奏,首先,我邊拍手邊說“請你跟我這樣做…”,這對比較混亂的他們還算有效,沒過多會他們都跟著我一起拍手了,拍手過程中我會有變化,這樣他們就不會突然不跟著我做,而且對于后來那幾個還沒有跟著我做小朋友,我會有意在他面前拍,這樣他們就都跟著我拍了,這個小環節大概只有一分多鐘,就順利的讓他們都安靜了,這就是活動的開始,接著我便按教案上所寫,提問他們問題,孩子的回答大多數都是小金魚,后來一個小朋友回答還有鯊魚,這就引出了下面的問題,我便問小朋友,鯊魚和小金魚是一種魚嗎?它們生活的地方一樣嗎?這時候,小朋友的回答差不多都說鯊魚生活在海里面,于是,我又順利往下進行,問小朋友們,知道海底除了有魚還有其它的生物嗎?小朋友說有海藻,這樣為了驗證他說的話,我便打開了視頻……
一邊觀看視頻,我一邊詢問幼兒一些生物的名字,有的小朋友能說出來,有的就說不出來,不知道的生物,我會告訴他們,同時,在觀察其他生物的時候,我又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海底的魚都是什么樣子的,還有顏色,大小等,確實還得畫面很能吸引孩子們……
視頻結束后,我便問幼兒海底都有什么,他們大多都能說出來,然后,我便放了一些近景圖片,讓幼兒清楚的看到一些生物的結構,同樣這個也很吸引他們,接下來就是作畫,因為老師和我說,本班的幼兒對事物的結構還不是很清晰,所以老師必須要畫出一些來做示范,這樣他們才會畫,不然就會畫不出來,我當時聽到這個,堅決不給幼兒做示范,就像上學時老師講的,老師是不能畫出來的,這樣就剝奪了幼兒的想象和創造力,但是后來老師說,一定要給他們畫,不然他們真的不會畫,而且還給我看了一些以前的畫,的確是這樣,于是我便在小黑板上畫了兩幅海底世界的圖片,并在幼兒畫畫前,給他們講解,一定要會用紙張,要畫的大些,告訴了他們一些安排畫面的知識,下面就是他們作畫的時間,很多孩子都能理解我所講的安排畫面,這些孩子都是先畫了大大的魚,然后在我的指導中又添加了一些水草,海星…等生物(都是我示范的畫中有的生物),最后,我讓先畫完的小朋友講了一下自己畫的內容,活動就這樣結束了,總體來說,孩子們聽得很認真,畫的也很認真……
事后在反思,我自己感覺之前給他們講解的時間有點長,這樣他們最后時間到了,還有很多小朋友沒有圖完顏色,只有少數的小朋友畫完了,而且,我發現,給他們看的視頻和圖片并沒有為他們起到很大的幫助,而最后畫畫的時候,還是要看著老師的范畫畫,但是,有的小朋友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畫的,等我周二上班的時候我會拍一些孩子的畫,這樣就可以比較清楚了!
恩,這就是那天的活動,希望是老師想知道的,同時我也很想請老師幫忙,我想知道,小朋友怎樣才能不用我做示范通過那些視頻和照片就能畫出來,是不是中班孩子還沒有這個能力呢,還是中班孩子已經有這個能力了,要看老師的引導呢?還有,在做這種美術活動時,老師該不該給幼兒畫出來呢?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5
設計意圖:
在剛剛學習中班《幼兒創意學習課程》第八冊《美麗村》時,孩子們開始關注身邊的垃圾了,在與孩子們的談話中我發現他們有時會被街道上成堆的垃圾震驚,都在討論垃圾從哪來的?怎么樣減少垃圾,使周圍環境變得更美。我意識到讓幼兒懂得如何處理垃圾,減少垃圾的危害勢在必行。可是孩子們對垃圾分類沒有清楚的概念,不知道將
垃圾分類處理的意義,所以我設計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節社會活動,帶領幼兒認識垃圾分類標志,引導幼兒把垃圾分類放進垃圾箱,以便回收再利用,希望能幫助幼兒從小培養正確的環保生活態度,珍惜資源。
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內容選自中班《幼兒創意學習課程》第八冊《美麗村》的一節社會領域活動。《綱要》提出:"4—5歲幼兒社會認知能力明顯提高,有意行為開始發展,并具備了用簡單語句交流的能力。"我班幼兒知道垃圾不能隨便扔,但是沒有分類投放垃圾的意識,不知道有些垃圾還可以回收再利用。本冊教材的主題目標是認識環保標志,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來保護環境。學習垃圾分類,培養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培養幼兒進行垃圾分類的意識,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如今生活垃圾越來越多,不僅影響自然環境,更是危害到人們的健康。在幼兒周圍的環境中也會產生很多垃圾,但在幼兒眼里卻太過平常并不以為然,因為他們對垃圾的`危害及如何處理缺乏了解,因此需要加以引導。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認識垃圾分類標志,并通過分類操作,從而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哪些垃圾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從小培養幼兒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并能帶動家庭、帶動身邊的人為創建良好生活環境做出貢獻。
我將垃圾分類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將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選擇幼兒教育活動應該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將本次活動環節設計為: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類意義——實踐操作,嘗試進行垃圾分類,從幼兒的生活入手,再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帶動身邊的人一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目標:
1、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嘗試進行垃圾分類。
4、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制作一張家里垃圾記錄表,認真填寫。
2、搜集并了解有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個、幼兒分類用的生活垃
圾、幼兒分類用的小垃圾箱。
4、分類垃圾箱大掛圖、垃圾分類圖片。
活動過程:
一、交流分享,說說生活中的垃圾。
師:孩子們,韓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任務,請大家記錄這幾天家里產生的垃圾,你們完成了嗎?(完成了)快把記錄結果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吧!
1、小組交流。(拿著記錄表,互相說說)
2、個幼介紹。(誰想把記錄結果說給大家聽聽?)
小結:每天我們的家里會產生許多垃圾,主要有廢紙類、塑料類、金屬類、玻璃類、織物類、廚余類、有毒有害類垃圾。這么多垃圾你們平時是怎么處理的?(放到垃圾箱里;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類放進垃圾箱"師說:你在哪兒看到分類垃圾箱的?)
二、問題思考,商討垃圾處理方法。
(一)認識垃圾分類標志。
師:韓老師這兒就有兩個垃圾箱,我們快來看看!
1、提問:仔細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顏色、標志)(找兩三個孩子說)
這是什么標志?
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2、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這是可回收標志,這是不可回收標志。回收以后經過特殊處理能再為我們服務的就是可回收垃圾,這樣的垃圾應該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應該扔進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二)討論垃圾分類方法。
師:咱們記錄的垃圾要跑進哪個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來,然后和旁邊的小伙伴說說吧!
1、幼兒小組討論。(引導孩子說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電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說花圈的,再說不花圈的)
2、提問:誰愿意把討論結果介紹一下?
3、個幼回答。
小:哦,原來、塑料、金屬、玻璃、物是可回收垃圾(把分片來);廚余、有毒有害是不可回收垃圾。(配老收走表和筆)
三、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意。(孩子多,家重點解)
:咱才分的特好,老特佩服你!什么要將垃圾分理?
1、幼兒自由回答。(表:你真是個搜集信息的小能手!)
小:(合片)如果垃圾不分理,大量的土地會被垃圾占,水源、空氣都會受到染,地球就會成一個垃圾;如果垃圾能被我很好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好多源。
垃圾回收后,可以減少大片木被砍伐;易拉罐的回收,可以做成好多制品;玻璃瓶回收后,可以制成很多新的玻璃制品
四、踐操作,行垃圾分。
:好多大呀!咱班里就有垃圾,快行起來把垃圾分吧!
(垃圾要放到教室周)
1、幼兒操作。
小:區域活,我一起手做一些的分垃圾箱,將它在家中、在我的小區里,用來提醒我的爸爸,提醒身的人,將垃圾分理,保小士,行起來吧!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蠟燭燃燒的現象,了解燃燒需要氧氣。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提高幼兒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
3、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對蠟燭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了解蠟燭的燃燒。教學難點:按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蠟燭人手一支、實驗用的杯子若干。經驗準備:課前觀察蠟燭,了解它的用處
活動過程
1、導入:幼兒經驗講述:忽然停電了,屋子里一片漆黑。怎么辦呢?幼兒回答引出主題:點蠟燭。
2、觀察蠟燭的燃燒現象。幼兒跟教師一起點燃小蠟燭,引導幼兒觀察點燃的蠟燭,說說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然后教師小結:蠟燭燃燒時,火焰像跳舞,有煙冒出,蠟燭周圍有點熱。
3、小實驗:引導幼兒探索蠟燭的熄滅。
(1)第一次小實驗:如何用杯子讓蠟燭熄滅。幼兒操作。多媒體演示:蠟燭燃燒需要氧氣寶寶來幫忙。
(2)第二次小實驗:用杯子蓋住蠟燭,觀察杯子變化。
(3)第三次小實驗:用不同杯子蓋住蠟燭,觀察并記錄結果。幼兒講述結果,教師做小結。
4、幼兒討論:在平時的'生活中,人們什么時候要用到蠟燭?
活動延伸:泥工活動:各種各樣的蠟燭
教學反思
認識和探索環境是人類的本性,新《綱要》中對幼兒科學領域教育的目標指出,要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并能運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活動內容方面既考慮到了符合幼兒的現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孩子的長遠發展;既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視野。在互動方式上,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有機的結合并相互滲透注重孩子學習的綜合性、趣味性、操作性和游戲性。通過幼兒自己的探索促進信息的獲得和觀察、感知能力的發展。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對數量在10 以內的兩個集合進行多少的比較。
2.嘗試正確說出兩個集合的數量多幾少幾的關系。
重點難點:
《我的.數學》第4頁。
活動準備:
《我的數學》第4頁。
活動過程:
一、教師通過幼兒和椅子的數量幫助幼兒進行兩個集合之間的數量比較。先請幾名幼兒站上來,再在幼兒面前隨意放幾張椅子。請其他幼兒判斷幼兒和椅子的數量誰多誰少,以及他們之間相差的數量,并說說自己的理由。最后請幼兒坐到椅子上來驗證結果。
1.這里有幾個小朋友(椅子)?你是怎么數的?
2.小朋友多還是椅子多?為什么?
3.小朋友比椅子多(少)幾個?你是怎么知道的?
4.請小朋友坐到椅子上,多出了幾個小朋友(幾張小椅子)?你說對了嗎?
二、再隨意拿取教室里隨手可得的物品,帶領幼兒繼續做練習,兩個集合的數量都不要超過10,如果幼兒整體能力很強,教室可以嘗試增加數量。但不要超過15。
三、請幼兒翻開《我的數學》至第4頁,數一數畫面上的椅子和被子分別有幾個,并說出多出的數量。
活動反思:
讓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輕松學數學。活動中我給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練習的機會,讓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發現,在發現中理解,效果很好。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說說螃蟹的特征、
2、練習用手掌印畫表現螃蟹的特征。
3、體驗手掌印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然角里飼養幾只螃蟹,平時讓幼兒自由觀察。
2、墨汁、顏料、調色盤、棉簽、抹布等。
活動過程:
1、喚醒幼兒已有經驗,講述螃蟹的外形特征。
師:“小朋友見過螃蟹嗎?”“螃蟹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從螃蟹的身體、眼睛、腳、鉗子等方面說一說。
2、探討手掌印畫的方法。
師:“小朋友看,我用小手變變變,變出了什么呀?”(手心和手掌重疊在一起,變出了螃蟹。)
師:“螃蟹的身體在哪里?鉗子在哪里?腳又在哪里?我們一起來學螃蟹爬呀爬。”
出示范畫,師:“呀,這兒也有一只螃蟹呢!猜猜看,我是怎么畫出來的`?”
引導幼兒討論、探究手掌印畫螃蟹的方法:五指用力張開,手放平,在調色盤的墨汁里按一按,提起,將多余的墨汁滴一滴,將一只手掌壓到紙上,另一只手掌與前一只手掌重疊在一起,然后用抹布把小手擦干凈,再用食指點畫大鉗。最后畫螃蟹的腳,用食指輕輕按、慢慢提,越來越細,越來越尖。
3.幼兒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提醒幼兒印畫時要注意五指張開,不要將多余的墨汁滴在畫面上,注意保持桌面和畫面的清潔。
4.互相參觀,評價作品。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可以去看一看別人的作品,說一說,你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5.總結手掌印畫,欣賞其它形式的手掌畫和拍印畫。
師:“以前我們都是用水彩筆或者油畫棒在紙上畫畫的,今天我們學了一個新的本領,手掌印畫。其實我們的小手不止可以印畫螃蟹,還可以畫別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回家后,小朋友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試著印畫一些更有趣的東西。”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9
活動意圖:
“推小車”是一項傳統的體育游戲,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體育游戲活動。“推小車”可以練習幼兒的手臂肌肉力量,提高幼兒全身的協調性;讓幼兒喜歡與同伴玩游戲,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練習幼兒的手臂肌肉力量,提高幼兒全身的協調性;2、讓幼兒喜歡與同伴玩游戲,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適當加入了一些模仿開車、推車的動作,這樣不僅可以很快的將幼兒帶入快樂的運動狀態,也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熱身結束后,集中幼兒整理隊形隊列,將幼兒的隊伍由四橫隊轉變成一個大圓圈站好。通過導入談話,讓幼兒自由討論探索如何推小車。根據幼兒探索情況,我在圓圈內請一名幼兒進來配合,邊講解邊示范:前面的小朋友兩手支撐地面,后面的小朋友抱起前面小朋友的雙腿夾在腋下,前面的小朋友的雙手學腳走路,與后面的小朋友同時向前進。
三、講解完后請小朋友自由選擇自己的好朋友,兩人一組,在空地上嘗試練習。
四、“推小車”接力比賽。首先我還是請一名幼兒上來配合,邊介紹邊示范“推小車”的`游戲規則,每隊第一組小朋友從起點出發,(在比賽的路途中我給他們設置了兩道障礙物,寬20厘米的“小河”和凳子扮演的“假山”),幼兒推小車跨過“小河”,繞過“假山”,下一組小朋友按他們的方法重復進行。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的氛圍始終很輕松、活潑,每一名幼兒都很認真投入,并體會到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10
教材分析
此活動來源于幼兒的日常生活。我們都知道,交通安全無比重要,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安全意識淡薄,沒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所以增加交通安全知識是必要的。幾次帶幼兒外出活動,盡管老師多次強調注意交通安全,可總會有幼兒在路上東張西望、追追打打。
一到橫穿馬路時,很多幼兒駐足不定,不知所措。面對這些即將升入小學,但還缺乏遵守交通規則意識,也不知具體要遵守哪些交通規則的幼兒,我覺得很有必要讓幼兒了解、認識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萌發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加強自我保護,提高危險防范能力,讓孩子真正地走進社會這個大家庭。這也符合新《綱要》所提到的"選擇的教育內容既貼進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同時也符合《綱要》中"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志和文字符號的興趣"。標志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知識性、實用性等特點運用廣泛,并為幼兒理解接受,讓幼兒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標志的內容含義,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
活動目標
1、知道交警叔叔工作的辛苦;了解簡單的交通規則。
2、能隨音樂節奏做交警指揮地動作。
3、感受樂曲歡快、流暢的特點。
活動準備
1、觀察交警在馬路上是怎樣指揮交通的;聯系交警來園做介紹,提前做好準備。
2、布置馬路場景;《交通警》音樂。
活動建議
1、請幼兒結合已有經驗,說說交警叔叔是怎樣指揮交通的?學一學交警指揮交通的動作,并說說動作代表的意思。
2、交警叔叔與幼兒互動,了解交警叔叔的工作及他們工作的辛苦。
(1)請交警叔叔介紹自己的工作。如:操作紅綠燈,用手勢提醒來往車輛,車輛擁擠時疏通道路,處理交通事故,接待人們問路等。知道交警叔叔本領真大,在馬路上做很多事情,保障馬路上交通暢通和人們的安全,他們工作很辛苦。
(2)引導幼兒向交警叔叔提出問題,豐富有關交通安全常識,在此基礎上請交警叔叔介紹一些簡單的交通規則和交通設施。如:分辨紅綠燈、斑馬線、隔離欄及人行道等。
(3)請交警叔叔現場示范幾個主要的指揮交通的動作,讓幼兒學習。
3、播放《交通警》音樂,學習隨音樂節奏做交警指揮交通的動作。
(1)教師隨音樂做示范,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歡快、流暢的特點和交警指揮交通的干練。
(2)教師可鼓勵幼兒創編動作,大膽表現。
4、引導幼兒在布置的馬路場景中,隨音樂做游戲。
(1)請幼兒分別扮演交警和汽車司機,隨音樂節奏做交警指揮交通動作和司機開車動作。
(2)司機根據交警的指揮做開車和停車動作。活動延伸
1、幼兒在角色區扮演警察,開展“小小交通警”的游戲。
2、幼兒進一步了解交警叔叔的工作和交通規則。
附:動作說明
[1]—[4]小節:原地踏步。
[5]—[8]小節:向左、右各踏步兩小節。
[9]—[12]小節:雙手整理帽子、衣服、敬禮,手放下
[13]—[14]小節:向正前方伸出左手,手心向前,表示車輛不能通行,
最后一拍立正。
[15]—[16]小節:向左轉,前伸左手,右手從左向右揮動,示意轉彎,最后一拍立正。
[17]—[18]小節:向右轉,雙手側平舉,示意橫向車能通行。
[19]—[20小節:右手平舉(手心向下),揮左手,示意左方車快通過
[21]—[24]小節:同13—16小節
[25]—[26]小節:向正面敬禮。
[27]—[30]小節:向右轉。
[31]—[36]小節:原地踏步走成正面。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11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玩具汽車在不同材質的橋面上跑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2.通過實驗驗證預測,能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結果。
3.體驗合作探索的快樂。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探索發現玩具汽車在不同材質的橋面上跑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通過實驗驗證預測,能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1.反映光滑—粗糙、軟—硬的橋面各若干組(每組橋面上都貼上號),玩具汽車若干輛。
2.幼兒用的實驗記錄表人手一份,全班實驗統計表兩張。
3.已經探索過在相同材料,不同坡度的橋面上,汽車跑下來的速度不同。
活動過程
一、回憶做過的實驗: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
引導幼兒回憶: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是怎樣的?在坡度越大的橋面上跑,汽車跑得怎樣?在坡度越小的橋面上跑,又是怎樣?
二、出示橋面,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1.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2.激發幼兒思考:橋面材料不一樣,那汽車在上面跑,哪輛汽車跑得快呢?
三、幼兒進行預測,并記錄。(先預測一號橋和二號橋,然后預測三號橋和四號橋。)
1.請幼兒猜測并說出理由。
2.幼兒把自己的預測記錄下來。
3.教師記錄幼兒的預測情況。
四、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
1.幼兒兩兩合作進行比較實驗,并對實驗結果客觀記錄。
2.交流實驗情況,教師記錄幼兒實驗結果。
教師:“你是怎么做的實驗?在實驗時你有什么發現?你的實驗與你的預測一樣嗎?”
3.討論:為什么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快?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慢?這是什么原因?
4.教師小結:原來汽車在橋面上跑得快慢與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在比較粗糙的橋面上跑得慢,在比較光滑的橋面上跑得快。它還與橋面的軟硬有關,在比較軟的橋面上跑得慢,在比較硬的橋面上跑得快。
五、結束部分,帶幼兒再次玩玩具汽車,尋找新的發現。
過程描述
第一環節:回憶做過的實驗。
本次活動之前,幼兒已經探究過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所以,活動一開始,我就引導幼兒回憶上次的實驗結果。引導幼兒說出汽車在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在坡度越大的橋面上跑得越快,在坡度越小的橋面上跑得越慢。
第二環節:出示橋面,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在回憶的基礎上,我向幼兒展示新的橋面,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又準備了一些橋面,要請小朋友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并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小伙伴。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發現這些橋面的坡度是一樣的,但橋面的材料不一樣。1號橋面比較粗糙,2號橋面比較光滑,3號橋面比較軟,4號橋面比較硬。在幼兒發現的基礎上,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橋面的材料不一樣,那汽車在上面跑,快慢一不一樣呢?激發幼兒動腦思考。
第三環節:幼兒先進行預測,并記錄。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請幼兒預測兩輛汽車同時在1號橋和2號橋上跑,哪輛汽車跑得快?為什么?然后請幼兒把自己的預測記錄下來,認為汽車在橋上跑得快的,打個“√”,認為汽車在橋上跑得慢的,打個“×”。幼兒記錄完后,教師統計幼兒的預測結果。接著再請幼兒預測兩輛汽車同時在3號橋和4號橋上跑,哪輛汽車跑得快?為什么?預測結束后讓幼兒記錄,最后教師進行統計。按照這樣的順序,讓幼兒感覺條理清楚,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
第四環節: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首先,我對幼兒提出要求:找自己的好朋友,兩個人合作,可以先到1號、2號橋上試,再到3號、4號橋上試;也可以先到3號、4號橋上試,再到1號、2號橋上試,試完后,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幼兒實驗時,我針對幼兒的實驗情況,及時給予指導。當發現有的組幼兒一人拿一輛汽車實驗,放手的時間有先后,影響實驗結果時,我就引導他們可以讓一個人拿,另一個人觀察,然后交換;當發現有的組只實驗一次時,我就引導孩子多實驗幾次。實驗結束后,組織幼兒交流實驗情況,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是怎樣做的實驗,在實驗中發現了什么,和自己的預測是否一樣,并對幼兒的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在統計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快?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慢?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后,我及時為幼兒梳理經驗,進行小結:原來汽車在橋面上開得快慢與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在比較粗糙的橋面上開得慢,在比較光滑的橋面上開得快。它還與橋面的軟硬有關,在比較軟的橋面上開得慢,在比較硬的'橋面上開得快。
第五環節:結束部分,帶幼兒再次玩玩具汽車,尋找新的發現。
在這一環節中,我關注到孩子玩汽車意猶未盡,所以帶他們到活動場地上自由玩一玩,尋找新的發現。
活動反思
反思本次活動,我認為有以下的亮點:
1、教材的選擇符合新《綱要》的精神。
小汽車是幼兒經常見到的玩具,也是他們喜歡的玩具。利用常見的玩具開展科學活動,會使幼兒體驗到自己探究的內容比較有意義,會使他們發現和感受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產生對周圍世界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新《綱要》也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所以,利用玩具汽車開展科學活動是必要的。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為幼兒準備了漂亮的玩具汽車,橋面上還標上號數,打上起跑線,更加激發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
2、讓幼兒充分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對于幼兒來說,科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觀察、思考、操作的過程;科學是一種態度,一種對世界的好奇、探究的態度。因此,我在活動中盡可能的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如:在感受橋面材料的環節,我鼓勵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來感受橋面材料的不同。在預測環節,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預測并做好記錄。在實驗環節,我針對幼兒的實驗情況,及時給予指導。當發現有的組幼兒一人拿一輛汽車實驗,放手的時間有先后,影響實驗結果時,我就引導他們可以讓一個人拿,另一個人觀察,然后交換;當發現有的組只實驗一次時,我就引導孩子多實驗幾次,然后再做好記錄,處處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就是一位小科學家。
3、注重讓幼兒在操作中學習。
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方式應該以操作性學習為主。本次活動中我注意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操作中學、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學,通過手動、心動、人動獲取相應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方法與技能,發展科學的態度與精神。如:在感受橋面材料的環節,在驗證預測的實驗環節,幼兒都積極的動手操作,獲取經驗;在預測環節,幼兒積極動腦,認真思考,為自己的預測尋找知識支撐;在和伙伴的合作中,在和教師的交流中,幼兒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解決自己的認知沖突,發展自己的科學概念。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親近與觀察小螃蟹,激發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通過觀察螃蟹,發現螃蟹的顯著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
3、鼓勵幼兒運用多種表征方式大膽表現螃蟹。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螃蟹,發現螃蟹的顯著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
難點:鼓勵幼兒運用多種表征方式大膽表現螃蟹。
活動準備
1、每組螃蟹一只,水盆一個;
2、吸管若干,各種廢舊材料;
3、背景圖畫一幅;
4、《小螃蟹生活習性》的錄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朋友,你們想和它見面嗎?它要給小朋友出個謎語:“兩只大鉗會夾人,走起路來橫又橫,水中身穿青灰衣,盤中變成紅色衣,是誰呀?
二、基本部分
(一)說一說
你能說說螃蟹是什么樣的嗎?大家說了很多,讓我們來親眼看看這位朋友究竟是什么樣的?
(二)看一看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提出觀察要求:用吸管去碰碰螃蟹,不用手去觸摸螃蟹,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伴。
(1)螃蟹的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么?
(2)螃蟹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身體的反面呢?
(3)螃蟹是怎樣爬?
2、觀察螃蟹的圖片,引導幼兒發現、指出其中的錯誤。
“我們剛才看到圖片上的螃蟹不是少了腿就是少了鉗子,那我們現在來組合一只完整的螃蟹。”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依次拼出螃蟹的身體。
3、聽一聽
提問:螃蟹的'家在哪里?螃蟹喜歡吃什么?
4、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通過拼粘、涂色的方法表征螃蟹。
教師和幼兒共同檢查制作的螃蟹,鞏固對螃蟹的認識。
三、結束部分
將制作的螃蟹掛在身上,在海浪的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教學反思
《小螃蟹》是一節科學活動,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愉悅、平等、自由的平臺,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螃蟹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整個活動中幼兒都在自主探究、都在“玩中學”,活動氣氛很活躍。通過觀察、講述、表征的過程,幼兒對螃蟹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一、活動的設計遵循幼兒認知的特點,從猜謎語、觀察螃蟹、講述發現、糾正錯誤、表征幾個環節中,層層遞進,讓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來進行認知。二、“以音代物”,孩子對螃蟹的生活環境的了解較少,而且這一環節也不宜表現,給幼兒提供一個聽“小螃蟹”自述的環境,并通過提線紙偶進行表演,讓幼兒能在近似環境中感受,從而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三、將原來的在紙上給螃蟹涂色改為在小的一次性餐盤中涂色,這樣可以減小幼兒涂色的難度,從而更多關注螃蟹的特征。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發現物體都有自然下落的現象。
2、通過對比實驗探索“怎樣讓紙落得快”的方法,體驗探索的樂趣,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3、通過實驗發現同樣的紙加重和改變形狀后落下的速度不一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紅綠紙,積木、橡皮泥、小石子、夾子若干
活動過程:
1、引出問題,比較那張紙落得快?
(1)比較兩張紙是否相同。
(2)小實驗:兩張紙是否落得一樣快?哪張比較快?
(3)請幼兒用動作學一學紙片落下的樣子。
2、自由探索,怎樣讓其中一張紙落得更快?
(1)提出問題:有什么辦法能讓綠紙落得比紅紙更快呢?
(2)幼兒自由探索。
(3)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老師提問:你試了幾種方法?結果怎么樣?幼兒講述示范。
老師教新方法:還可以用團的方法讓綠紙落得更快。
3、自由探索,借助輔助材料,讓紙落得快一些。
(1)討論猜測:假如不團,不折,你還有什么好辦法也能讓綠紙落得比紅
紙落得更快呢?
(2)自由探索。
(3)交流發現。
(4)引發思考:為什么紙上加了木頭、積木,紙就落得更快了呢?
教師小結:原來用變形和加重的方法可以使紙片落得更快。
4、遷移經驗。
那除了用這幾種方法可以使紙片落得更快,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嗎?
活動延伸:
探索使生活中本來落得很快的東西落得更慢。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活動準備的東西很簡單,但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出了極高的興趣,能力不同的.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以生活中的“物體下落”現象作為原形,預設產生的一則活動,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取材于幼兒的生活,體現了“科學教育生活化”這一精神。整個活動我引導幼兒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較好地實踐了《綱要》的精神。在“怎樣使紙落得快”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我通過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使紙變形,進行實踐操作、探索、交流,最后通過實驗得出如何使紙落得快,我先讓幼兒思考不用任何外加材料,通過改變形狀來加快紙落下的速度,而后我又圍繞“加重”這中方法展開,這樣設計兩個層次,充分體現了幼兒思維循序漸進,逐漸深入的發展過程。此外,我在一些游戲或操作活動中,發現學前期的幼兒活動目的性很差,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設想后加問幼兒“為什么”,讓幼兒表述自己設想的理由,使設想后的實驗成為幼兒驗證自己的理由是否正確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增強了幼兒在實驗中的目的意識。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感知數量1—6。
2、通過比較數量,能說出x比x多1或x比x少1。
3、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重點:
通過比較數量,能說出x比x多1或x比x少1。
活動準備:
1、數字卡片1—6。蔬菜卡片若干,紅藍兩輛大卡車,小熊頭飾一個。
2、幼兒操作材料數學《貨架上的蔬菜》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
1、小朋友看今天誰來了呀?(出示小熊)與小熊打招呼:小熊你好!
2、今天我特別開心,因為我的蔬菜超市開張了,歡迎小朋友們來光臨。今天我實在太忙了,一個人進貨忙不過來,小朋友們一起來幫幫我好嗎?(好的.)
3、等一會兒會有送菜的貨車來,你們幫我看看是不是這些蔬菜。幼兒認識蔬菜并說說有幾種。(6種)
二、運貨車。
1、嘀嘀,看,來了幾輛貨車(出示紅藍2輛貨車),我們先來說說分別裝著什么蔬菜?(西紅柿、土豆)數一數分辨是多少并用數字表示?(西紅柿5個、土豆4個)比一比,引導幼兒學說x比x多1或x比x少1。(西紅柿比土豆多1、土豆比西紅柿少1。)
2、嘀嘀,看,又運來了什么蔬菜?(同上,請個別幼兒數數比比,青椒2個、胡蘿卜3個,胡蘿卜比青椒多1、青椒比胡蘿卜少1。)
3、嘀嘀,看,又運來了什么蔬菜?(同上,請個別幼兒數數比比,黃瓜6個、包心菜5個,黃瓜比包心菜多1、包心菜比黃瓜少1。)
4、6種蔬菜都運來了,我們都放到倉庫了,我們去和小熊說一聲吧“小熊蔬菜都運來了。
三、貨架上的蔬菜。
1、“謝謝你們了,可是我的店里太忙了,有好多客人忙不過來,你們能我嗎?(好)
2、教師講解操作方法:小熊說,幫我點點一組貨架上有多少蔬菜數量,并記一記?引導幼兒數數如茄子6個,黃瓜5個,在邊上貼上相應的數字并圈出多一個的茄子。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幼兒操作材料數學《貨架上的蔬菜》。
4、請已經幫小熊清點好貨架的小朋友把統計下來的結果寫到教師的大的單子上,供其他幼兒參考。
四、結束。
小熊說:“有你們這么多小朋友的幫忙,今天開業很順利,謝謝小朋友,下次你們還來幫我好嗎?”
以情景小熊導入,讓幼兒有愿意幫忙的想法,吸引幼兒學習的興趣。
通過運貨車的數數比比讓幼兒初步感知x比x多1或x比x少1。
通過操作提升幼兒掌握x比x多1或x比x少1。
延伸給孩子繼續幫忙的興趣。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15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欣賞的過程中,發現葉子的裝飾作用,激發創作欲望。
2.能夠思考自己的作品需要哪些形狀的葉子,并找到它們。
3.欣賞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有關葉畫的幻燈片。
2.塑料袋(人手一份)。
3.膠水、雙面膠、透明膠、彩色紙、剪刀、蠟筆、顏料、畫筆。
【活動過程】
1.以幻燈片導入課題: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欣賞一些好看的畫,看看誰能發現這些畫是用什么做的。
2.談話:你想做一幅什么樣的葉畫呢?需要哪些形狀的葉子?還需要哪些工具呢?啟發幼兒進行想像,并計劃自己的工作。
3.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自己需要的葉子,教幼兒將葉子撿到自己的'塑料袋中(注意環保教育,只撿地上的葉子,不要摘樹上的葉子。)
4.在空地上分組進行創作活動,老師注意個別輔導。(此環節可請家長協助,也可以以親子活動的方式進行。)
5.展示幼兒完成的作品,讓幼兒欣賞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設計評析】
1.從欣賞人手,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在欣賞幻燈片的過程中,引導孩子們發現這些畫的特點。用葉子拼出來的鳥、蝴蝶等豐富多彩的造型很容易激發幼兒動手嘗試的欲望。
2.引導幼兒學習計劃自己的工作,培養幼兒嚴謹有序的習慣。引導幼兒思考自己要完成一幅怎樣的作品,需要那些材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教育方式更有助于拓展孩子們的思維,因為它不再是提供現成的材料,而是讓孩子們自己動腦思考。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會產生一個比較明確的目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而不再是老師要求做什么,怎么做。
3.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讓孩子們脫離單一的教與雪。在戶外,孩子們在檢樹葉的過程中,頁會萌發出許多新的想法來。他們對撿到的葉子會有不同的聯想:有的像釣魚鉤,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芭蕉扇等等。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孩子們就能完成富有個性的作品。
4.將孩子們的作品展示在教師的墻面上,孩子們在得到他人的坑定和認可的同時,頁學習如何正確地評價他人的作品。
【教案幼兒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中班教案02-23
幼兒中班備課教案08-10
中班的英語幼兒教案10-04
中班幼兒美術教案01-30
幼兒中班生活教案03-02
幼兒中班健康教案02-22
《下雪了》幼兒中班教案12-30
幼兒中班美術教案01-09
幼兒中班體育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