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觀蛇舞》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蛇舞》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蛇舞》教案1
學習目標:
1、欣賞蛇舞表演,了解蛇舞的全過程。
2、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狀況、生存狀態及其宗教信仰
4、學習白描的手法
學習重難點:
1、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狀態
2、白描手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航
1、作者簡介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1885—1930),20世紀初英國著名的小說家、詩人。他一生共有10部長篇小說,40多個中短篇小說,近千首詩和四部劇本。本文寫于1924年5月,發表在同年9月的《可笑的惡作劇》上,此時作者已經離開英國開始了四處漂泊的生活。
2、結合語境,利用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①廣闊無垠:
②廣袤.:
③孑遺:
④蠕動:
⑤嫻靜:
⑥嘁嘁喳喳:
3.替下列加點字注音
①倏忽
②廣袤
③黝黑
④孑遺
⑤嫻靜
⑥嘁嘁喳喳
⑦祈禱
4、搜集有關印第安人的知識寫在下面
5、熟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色彩及語言特色。
6、知識儲備
白描:白描原是一種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即用墨線勾描物象而不著顏色的一種畫法。后來人們將它應用于文學創作的描寫中,成為一種白描手法,即用最樸素最簡練的筆墨,不事雕飾,不加烘托,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征,如實地勾勒出人物、事件與景物的情態面貌。
7、熟讀課文思考:
①、在寫觀看蛇舞之前,作者先描寫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用意是什么?
(這是表演蛇舞的地方,也是印第安人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描寫這些意在表現印第安人生活環境惡劣,貧瘠窘迫。)
②、在星期天的下午人們趕到霍比來,僅僅是為了觀看那場規模實在太小的表演嗎?
(美國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來不僅僅是觀看蛇舞,也是為了觀看印第安人及其充斥著原始味道的生活狀態。在那些美國人看來,這里是一座天然的游樂場,這里有趣的東西太多了。(可以從課文倒數第三段總結歸納出來)同時也表現美國有閑階層與有錢階層對印第安人的獵奇心理。)
《觀蛇舞》教案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作者帶有諷刺意味的的議論。
2.反復讀課文,學習本文白描的手法。
3.通讀課文,賞析本文嚴謹的結構。
4.了解印第安人,了解印第安人的習俗,學習他們和自然友好相處。
教學重點:
1.掌握字詞。
2.學習白描的手法。
3.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狀態。
教學難點:
1.深刻認識20世紀20年代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在移民國家美國的生活及地位。
2.如何使文章結構嚴謹。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為自讀課文,教師布置學生提前搜集與課文有關的材料,反復朗讀課文,從而把握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對難點問題加以引導,達到深入理解課文的目的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投影顯示)
通過音樂,圖片導入課文,達到初步感知課文的目的。
二、基礎知識
1.作者簡介(投影顯示)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1885-1930),20世紀初英國著名的小說家,詩人。他一生共有10部長篇小說,40多個中短篇小說,近千首詩和四部劇本。本文寫于1924年5月,發表在同年9月的《可笑的惡作劇》上。此時作者已經離開英國開始了四處漂泊的生活。
2.字詞(投影顯示)
①垠(yín):界限,邊際。
②廣袤(mào):廣闊,寬廣。
③孑(jié)遺:遭受兵災等大變故多數人死亡后遺留下來的少數人。
④攢(cuán)動:擁擠在一起晃動。
⑤嫻(xián)靜:文雅安詳。
⑥嘁嘁喳喳(qī qī chā chā):象聲詞,形容細碎的說話聲音。
二.整體感知(投影顯示)
(設題意圖:這道題是為了幫助,也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由于是譯作,加上文化背景的差異,學生理解這篇文章可能有一定困難。設立這樣一個基礎性的問題有利于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1.在寫觀看蛇舞之前,作者先描寫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用意是什么?
明確:作者開篇沒有直接寫蛇舞表演,而是不惜筆墨細致地描繪了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這是蛇舞表演的地方,也是印第安人生存的空間,生活的環境。目的在于表現印第安人生活環境的惡劣,貧瘠,窘困。
2.在星期天的下午人們趕到霍比來,僅僅是為了觀看那場“規模實在太小”的表演嗎?
明確:莢國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來不僅僅是觀看蛇舞,也是為了觀看印第安人及其充斥著原始味道的生活狀態。在那些美國人看來,這里是一座天然的游樂場,這里有趣的東西太多了。(可以從課文倒數第三段總結歸納出來)
三、深入分析
1.作者是怎樣描寫這里的環境的? (投影顯示)
明確:文章從印第安霍比人的土地寫起。作者用“可怕”一詞總寫這里環境的惡劣。然后寫了四周“一望無垠,黏土般,灰撲撲的沙漠”,以及“沙漠里一座座色似死灰”,“像一片片破碎的陳年灰色面包干”的臺地。就是在這荒涼灰暗缺少生氣的地方,每到星期天的下午,“汽車竟一輛接著一輛顛顛簸簸地開到這里來。”所以文章的第一句話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你來究竟是為了什么--這些人都跑到這里來究竟是為了什么?”而且這一問題貫穿文章的始終,既表現了作者的困惑,也向讀者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接著,作者由遠及近地介紹了舞會地點的環境。先用長鏡頭大面積掃描,四十英里的廣袤沙漠上有三座臺地,坐落著霍比人的村落,一座座村落“像一塊塊撕碎的面包皮”,顏色都是灰不溜秋的。作者詳細介紹了三個村落的名稱,最后將鏡頭推到地勢更高,坐落在亂石巖上的,在臺地西部邊緣的霍特維拉村落,也就是表演蛇舞的地方。
(板書)環境(霍比人的土地,小屋,村落)
2.那些人來到這樣小的廣場上,怎樣觀看蛇舞呢 ?
明確:作者用“登”,“爬”,“擠”,“站”幾個動詞寫了觀眾的姿態與人員擁擠的場面。
3.來這里的都是些什么樣的人呢 ?
明確:作者說“有各種各樣的美國人”:粗野的,溫順的,男的,女的,穿女褲的,穿女裙的,納瓦霍的,霍比的,純種的,混血的等等。
(板書)觀看的人(各種各樣的美國人)
4.第6自然段的描寫有何作用 ?
明確:這段描寫再次渲染了蛇舞的吸引人,有閑階層與有錢階層對印第安人的獵奇心理。
5.蛇舞表演是怎樣的 ?
明確:表演是樸實的,是原始的:“沒有鼓,沒有壯麗的行列”。一位咬著蛇的蛇祭司跳躍,另六位年長的蛇祭司給年輕的蛇祭司撒塵土,“也像小孩兒玩耍似的跳躍”。幾場舞蹈之后,把蛇放在沙上,蛇祭司再把蛇挑起來,遞給羚羊祭司。六位年輕而充滿活力的蛇祭司再讓蛇蘇醒過來。男孩子從嘴中吐蛇,有響尾蛇,黑蛇,牛蛇。牛蛇把尾巴盤在男孩的膝頭,男孩把蛇解下來。蛇越來越多,祭司們每個人都手執一小把。作者將祭司手中的蛇比喻為長統絲襪,表現了蛇的柔軟,細長以及隨心所欲。“一條條蛇都在一個人的嘴里停留片刻,都朝人群爬行一小會兒”,“在玉米楂子里蠕動”。緊接著兩個祭司飛快地提起這些蛇,“飛身朝臺地下面跑去”,在蛇的神地,將它們放掉,讓它們獲得自由。
(板書)蛇舞表演(沒有鼓,沒有壯麗的行列,但不失精彩)
6.作者對蛇舞的精彩描繪說明了什么 ?(投影顯示)
明確:通過作者的精彩描繪,我們看到了印第安人充滿野性的自然活力,看到了人與蛇和諧交融的生動情景。作者在這種描述中流露出對回歸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時表現出對現代工業文明的困惑。
(板書)回歸自然生活的向往,對現代工業文明的困惑。
7.閱讀下列句子,回答后面的問題。
①讓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宗教。
“每個人”指哪些人 此處的“宗教”是什么意思 ?
②假如沒有蛇舞,我們就不會來。這就會失去許多樂趣。
“我們”包括哪些人 “樂趣”指什么 ?
③如果不來看看,那才真是損失不小喲。
“損失”指什么? 為什么說“損失不小”?
明確:
①“每個人”主要指美國西南部的印第安人。“宗教”指印第安人對蛇的崇拜。
②“我們”指遠道而來觀看蛇舞表演的美國人。“樂趣”指觀看蛇舞表演以及觀看遠離工業文明的印第安人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
③“損失”指失去樂趣。“損失不小”指現代文明人失去了欣賞處于原始落后狀態的印第安人富有野性的生活及活力。
四、特色探究(投影顯示)
1.文章結構嚴謹
開篇提出的問題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引導讀者思考:人們不顧長途跋涉,來到那樣荒涼的地方究竟是為了什么 為了觀看蛇舞嗎 規模又太小了。到文章的最后,答案才完全交待出來。
2.白描手法和對比手法
文章用白描的手法,極寫霍比人的沙漠,臺地,村落,小屋,突出色彩的單調灰暗,突出物質生活的匱乏貧困。
文章還采用了對比的寫法,霍比人的一切都是灰撲撲的,可是來觀看蛇舞的人的穿著卻是鮮艷的,豐富多彩的。作者的語言樸實而不失生動,特別是對蛇的比喻非常貼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五、小結
通過作者的精彩描繪,我們看到了印第安人充滿野性的自然活力,看到了人與蛇和諧交融的生動情景。作者在這種描述中流露出對回歸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時表現出對現代工業文明的困惑。
板書設計:
觀 蛇 舞
環 境 (霍比人的土地,小屋,村落)
觀看的人 (各種各樣的美國人)
蛇舞表演 (沒有鼓,沒有壯麗的行列,但不失精彩) 回歸自然生活的向往
對現代工業文明的困惑
《觀蛇舞》教案3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為自讀課文,教師布置學生提前搜集與課文有關的材料,反復朗讀課文,從而把握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對難點問題加以引導,達到深入理解課文的目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積累掌握'倏忽,廣袤,孑遺,嘁嘁喳喳……'等詞語、
2、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狀態、
(二)過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課文,理解作者帶有諷刺意味的的議論、通過議論回答了從一開始就提出的問題,告訴讀者,美國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來不僅僅是觀看蛇舞,也是為了觀看印第安人及其具有原始味道的生活狀態、
2、反復讀課文,學習本文白描的手法、
3、通讀課文,賞析本文嚴謹的結構、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印第安人,了解印第安人的習俗,學習他們和自然友好相處、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掌握字詞、
2、學習白描的手法、
3、了解印第安人的生活狀態、
(二)教學難點
1、深刻認識20世紀20年代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在移民國家美國的生活及地位、
2、如何使文章結構嚴謹、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3、質疑分析法
教學媒體
(一)教具準備
投影儀
(二)素材準備
與課文相關的圖片,相關的音視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課堂導入)(投影顯示)
通過音樂,圖片導入課文、達到初步感知課文的目的、
(講授新課)
一,基礎知識
1、作者簡介(投影顯示)
戴維·赫伯特·勞倫斯(1885—1930),20世紀初英國著名的小說家,詩人、他一生共有10部長篇小說,40多個中短篇小說,近千首詩和四部劇本、本文寫于1924年5月,發表在同年9月的《可笑的惡作劇》上、此時作者已經離開英國開始了四處漂泊的生活、
2、字詞(投影顯示)
①垠(yín):界限,邊際、
②廣袤(mào):廣闊,寬廣、
③孑(jié)遺:遭受兵災等大變故多數人死亡后遺留下來的少數人、
④攢(cuán)動:擁擠在一起晃動、
⑤嫻(xián)靜:文雅安詳、
⑥嘁嘁喳喳(qīqīchāchā):象聲詞,形容細碎的說話聲音、
二,整體感知(投影顯示)
(設題意圖:這道題是為了幫助,也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由于是譯作,加上文化背景的差異,學生理解這篇文章可能有一定困難、設立這樣一個基礎性的問題有利于將學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1、在寫觀看蛇舞之前,作者先描寫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用意是什么
明確:作者開篇沒有直接寫蛇舞表演,而是不惜筆墨細致地描繪了霍比人的土地,小屋和村落、這是蛇舞表演的地方,也是印第安人生存的空間,生活的環境、目的在于表現印第安人生活環境的惡劣,貧瘠,窘困、
2、在星期天的下午人們趕到霍比來,僅僅是為了觀看那場'規模實在太小'的表演嗎
明確:莢國人到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來不僅僅是觀看蛇舞,也是為了觀看印第安人及其充斥著原始味道的生活狀態、在那些美國人看來,這里是一座天然的游樂場,這里有趣的東西太多了、(可以從課文倒數第三段總結歸納出來)
三,問題研究
1、作者是怎樣描寫這里的環境的(投影顯示)
文章從印第安霍比人的土地寫起、作者用'可怕'一詞總寫這里環境的惡劣、然后寫了四周'一望無垠,黏土般,灰撲撲的沙漠',以及'沙漠里一座座色似死灰','像一片片破碎的陳年灰色面包干'的臺地、就是在這荒涼灰暗缺少生氣的地方,每到星期天的下午,'汽車竟一輛接著一輛顛顛簸簸地開到這里來、'所以文章的第一句話就提出了這樣的疑問、'你來究竟是為了什么——這些人都跑到這里來究竟是為了什么、'而且這一問題貫穿文章的始終,既表現了作者的困惑,也向讀者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接著,作者由遠及近地介紹了舞會地點的環境、先用長鏡頭大面積掃描,四十英里的廣袤沙漠上有三座臺地,坐落著霍比人的村落,一座座村落'像一塊塊撕碎的面包皮',顏色都是灰不溜秋的、作者詳細介紹了三個村落的名稱,最后將鏡頭推到地勢更高,坐落在亂石巖上的,在臺地西部邊緣的霍特維拉村落,也就是表演蛇舞的地方、
(板書)
環境(霍比人的土地,小屋,村落)
2、那些人來到這樣小的廣場上,怎樣觀看蛇舞呢
作者用'登','爬','擠','站'幾個動詞寫了觀眾的姿態與人員擁擠的場面、
3、來這里的都是些什么樣的人呢
作者說'有各種各樣的美國人':粗野的,溫順的,男的,女的,穿女褲的,穿女裙的,納瓦霍的,霍比的,純種的,混血的等等、
(板書)
觀看的人(各種各樣的美國人)
4、第6自然段的描寫有何作用
這段描寫再次渲染了蛇舞的吸引人,有閑階層與有錢階層對印第安人的獵奇心理、
(板書)在教師需要出示板書的地方表明板書的內容
5、蛇舞表演是怎樣的
表演是樸實的,是原始的:'沒有鼓,沒有壯麗的行列'、一位咬著蛇的蛇祭司跳躍,另六位年長的蛇祭司給年輕的蛇祭司撒塵土,'也像小孩兒玩耍似的跳躍'、幾場舞蹈之后,把蛇放在沙上,蛇祭司再把蛇挑起來,遞給羚羊祭司、六位年輕而充滿活力的蛇祭司再讓蛇蘇醒過來、男孩子從嘴中吐蛇,有響尾蛇,黑蛇,牛蛇、牛蛇把尾巴盤在男孩的膝頭,男孩把蛇解下來、蛇越來越多,祭司們每個人都手執一小把、作者將祭司手中的蛇比喻為長統絲襪,表現了蛇的柔軟,細長以及隨心所欲、'一條條蛇都在一個人的嘴里停留片刻,都朝人群爬行一小會兒','在玉米楂子里蠕動'、緊接著兩個祭司飛快地提起這些蛇,'飛身朝臺地下面跑去',在蛇的神地,將它們放掉,讓它們獲得自由、
(板書)
蛇舞表演(沒有鼓,沒有壯麗的行列,但不失精彩)
6、作者對蛇舞的精彩描繪說明了什么(投影顯示)
通過作者的精彩描繪,我們看到了印第安人充滿野性的自然活力,看到了人與蛇和諧交融的生動情景、作者在這種描述中流露出對回歸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時表現出對現代工業文明的困惑、
(板書)
回歸自然生活的向往
對現代工業文明的困惑
7、閱讀下列句子,回答后面的問題、
①讓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宗教、
'每個人'指哪些人此處的'宗教'是什么意思
②假如沒有蛇舞,我們就不會來、這就會失去許多樂趣、
'我們'包括哪些人'樂趣'指什么
③如果不來看看,那才真是損失不小喲、
'損失'指什么為什么說'損失不小'
明確:
①'每個人'主要指美國西南部的印第安人、'宗教'指印第安人對蛇的崇拜、
②'我們'指遠道而來觀看蛇舞表演的美國人、'樂趣'指觀看蛇舞表演以及觀看遠離工業文明的印第安人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態、
③'損失'指失去樂趣、'損失不小'指現代文明人失去了欣賞處于原始落后狀態的印第安人富有野性的生活及活力、
四,特色探究(投影顯示)
1、文章結構嚴謹
開篇提出的問題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引導讀者思考:人們不顧長途跋涉,來到那樣荒涼的地方究竟是為了什么為了觀看蛇舞嗎規模又太小了、到文章的最后,答案才完全交待出來、
2、白描手法和對比手法
文章用白描的手法,極寫霍比人的沙漠,臺地,村落,小屋,突出色彩的單調灰暗,突出物質生活的匱乏貧困、
文章還采用了對比的寫法,霍比人的一切都是灰撲撲的,可是來觀看蛇舞的人的穿著卻是鮮艷的,豐富多彩的、作者的語言樸實而不失生動,特別是對蛇的比喻非常貼切,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課堂總結)
通過作者的精彩描繪,我們看到了印第安人充滿野性的自然活力,看到了人與蛇和諧交融的生動情景、作者在這種描述中流露出對回歸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時表現出對現代工業文明的困惑、
【《觀蛇舞》教案】相關文章:
《觀舞記》教案01-20
《觀舞記》教案09-30
觀舞記教案12-08
《觀舞記》教案809-30
《觀舞記》教案709-30
觀舞記的教案設計10-04
《觀舞記》的教案設計10-04
《觀舞記》教案設計09-30
觀舞記參考教案設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