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與朱元思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與朱元思書教案1
【學習目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2、疏通文意并且熟練的背誦課文。
3、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4.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鑒賞水平。
【學習重點】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習難點】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義。
【學法指導】
學習本文應著力于誦讀,只有在反復的誦讀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和文中所寫景物的詩情畫意,
才能體會出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與志趣。學習時可先對照注釋,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再通過反復誦讀,
并展開聯想,放飛想象,體會文章的意境,領略語言的神韻;最后熟讀成誦。朗讀課文時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圓、抑揚頓挫,
讀出情趣。
【知識鏈接】
吳均,字叔庠,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
注釋范曄《后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為‘吳均體’。”
《與朱元思書》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這里看到的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
江從富陽到桐廬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風光,如詩如畫,引人入勝,歷來被人們當做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本文是駢文,駢文起源于漢魏,
形成于南北朝。全篇以雙句(即儷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聲律和藻飾。
1、熟讀課文,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水皆縹碧()急湍甚箭()泠泠作響()鳶飛戾天()()
經綸世務()互相軒邈()()嚶嚶成韻()千轉不窮()
2、結合語境,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A層、B層、C層必做)
從流飄蕩:______水皆縹碧猛浪若奔:____________急湍甚箭:____________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___________泠泠作響
嚶嚶成韻千轉不窮鳶飛戾天者
經綸世務者:___________窺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橫柯上蔽
3、熟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4、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范讀、領讀、自由讀、分組讀、齊讀)課文用哪八個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5、劃分本文結構,概括段落大意。
6、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7、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點?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作者寫奇山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寫了哪幾種景物?
各寫出了景物什么特點?
★8、說說你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理解。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問題。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
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
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9.《與朱元思書》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家、家,字__________,吳興故鄣人。
10.他的散文以寫景見長,有人仿效他的`文體,稱“__________”
11.寫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
⑴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⑵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⑶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2.作者描繪富春江山水的奇麗多姿,極有層次。第一段總寫富春江的景色特點,概括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個字;
第二段承“異水”二字,運用和的修辭手法,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點,具體生動地描繪;
第三段承“奇山”二字,緊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從、兩個角度寫景狀物。
13.本文從應用范圍及標題形式看,它屬于__________體;從文章的內容看,它屬于__________;從語言特點上看,它屬于__________。
14.用原文填空。
(1)總領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側面表現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達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句:
視覺____________________
聽覺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對對聯:上聯:山高生寒樹下聯:
15、翻譯下列句子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4)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5)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6)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與朱元思書教案2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2. 體會作者由觀賞自然景物而引發的內心感觸。
3. 熟練地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 疏通文意并熟練地背誦課文。
集 體 備 課
二次備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一定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吧?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大家可以通過比較閱讀,看看兩篇文章在內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異同。
二、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縹(piǎo)湍(tuān)軒(xuān)邈(miǎo)泠(líng)
嚶(yīng)鳶(yuān)窺(kuī)柯(kē)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要求: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緩。
3. 疏通文意
a.先自主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難懂的詞語,由教師提問或者學生提出問題老師解答。
補充注釋:
b.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弄懂全篇。
c.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點撥。
d.繼續朗讀課文,以至成誦。
與朱元思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準確、熟練朗讀全文,基本達到熟讀成誦。
2、借助頁下注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3、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情趣美等,獲得美的享受。
二、教學重、難點
1、文言文重在朗讀,在準確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
2、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美,提高其審美能力。
3、正確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所抒發的感情。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出示目標
1、各位同學,語文學習猶如快樂的旅行,她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和幸福,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知識和感悟。今天,就讓我們背起智慧的行囊,繼續我們的快樂之旅。我們的目的地是哪里呢?
請大家先看一幅古代的山水畫卷:你看江水碧波蕩漾,兩岸高山危聳……這就是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所畫的《富春山居圖卷》,圖中所畫的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文人墨客心馳神往、為之傾倒的美麗的富春江!今天,我們就到這美麗的富春江來游山玩水!
2、在正式開始這趟快樂之旅之前,我先給大家找了一個導游——吳均。下面就讓我們緊跟著他的腳步走進文章《與朱元思書》,去領略美麗的富春江山水風光。
3、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指導朗讀
①請學生給下列字詞注音:
縹(piǎo)湍(tuān)軒邈(xuānmiǎo)泠(líng)
嚶(yīng)轉(zhuàn)鳶(yuān)戾(lì)窺(kuī)
②教師請一位同學試著朗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尤其注意聽其在重音、節奏、語速、情感等方面的處理是否正確。
學生評價,教師歸納,明確朗讀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
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b.節奏——以“二二”節拍為主(多為四字句),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對于整散相間的句子,應讀得抑揚頓挫。
c.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d.情感——流露出對富春山水的由衷贊嘆、無比向往之情。
2、學生仔細聽錄音示范朗讀,尤其注意體會其在重音、節奏、語速、情感等方面的處理,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
3、學生根據剛才歸納出的朗讀注意點以及錄音示范朗讀齊讀課文,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三)對照注釋,理解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二中加點字詞的意思,并用現代漢語口頭解釋課文語句,畫出疑難詞句。
2、前后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用實物投影交流練習二的詞語解釋,請兩個學生用現代漢語口頭解釋課文語句的意思,其他學生評議。
4、各小組提出本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班級共同討論解決。
(四)反復吟誦,賞析其“美”
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意境、情趣等內容。
1、揣摩語言,體會作品的語言美
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注意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點。
提問:請談談朗讀本文時感覺文章的語言有何特點,并舉例加以說明。
學生討論、明確:
①本文的語言句式整齊、音韻和諧,讀來瑯瑯上口,節奏感極強。(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②本文的語言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③本文的語言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學生自由選句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給予表揚)如: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夸張)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張)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擬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
2、對照課文,賞析作品的意境美
學生自由默讀課文,重點揣摩課文第二小節寫“水”寫“山”的語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天公作美,導游吳均給我們選擇了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去富春江游山玩水。這一去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了——奇山異水
a.請結合文中描寫“水”的語句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異”字來寫水的?
提示:文中寫“異水”的部分,先抓住其“縹碧”的特點,寫江水之色,“千丈”寫江水之深,“見底”寫江水之清,“游魚”寫江水之凈。然后以比喻夸張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這樣描寫,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顯示出富春江水的秀麗之美和壯觀之美,突出地表現了一個“異”字。
b.請結合文中描寫“山”的'語句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奇”字來寫山的?
提示:文中寫“奇山”部分,首先從形狀的角度寫山勢本身之奇,奇在“負勢競上”“爭高直指”,仿佛有無窮的奮發向上的生命力,它們仿佛要掙脫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層巒迭嶂;其次從聲音的角度寫空山天籟之奇,泉聲、鳥聲、蟬聲、猿聲,這些聲音匯成了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把這寂靜的山谷,變成一個熱鬧、和諧、歡樂、詳和的世界——山包容了這些生命,這些生命給這山以無限生氣;最后從明暗的角度寫山林中“在晝猶昏”以及“有時見日”的神奇景象。這一段寫山之形之聲之色,都緊扣一個“奇”字。
3、悉心體會,感受作品的情趣美
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詩文都講究情景相生。
a.學生反復品味課文,思考:作者面對這“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時流露出一種怎樣的情感和志趣?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加以簡要的分析。
提示:向往自然、厭棄塵俗的情趣。
作者在描繪“奇山異水”的景色時,插入了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這幾句話不僅從側面襯托出“奇山異水”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b.我們身處這“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中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提示:感受因人而異,富春山水能使政治上失意的吳均產生退隱之心,但更應該使我們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產生積極進取之心。
(五)歸納、結束
今天的旅行一定收獲不少吧!既飽覽了這片“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美景,又結交了這位熱愛自然、厭棄塵俗的朋友吳均。
讀他的《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他的《與朱元思書》,如同賞一幅好畫,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請學生在理清文章整體布局,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的基礎上,根據文章內容想象富春江的美景,稍作準備后齊聲背誦全文。
(六)布置作業
1、準確背誦并默寫課文。
2、運用從第一單元學習到的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的方法,把本文改寫成一篇游記散文。
探究活動:補寫一封結構完整的書信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無頭無尾的文章,但與晉宋時期簡牘體的比較分析來看,其風格極為合拍。當時的書簡體大都信筆拈來,隨興而止。而且這種文體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為四六體的典范。但是,既然是一封無頭書,就有他的可利用之處。為此,可要求學生"用現代書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語氣,語調,補出全文的開頭和結尾,寫成一封結構完整的現代書信"。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講,寫信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難的是基于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結合的信寫好。
元思兄臺鑒:
當陽一別,忽忽數月,不甚思之。前日余自富陽沿江而下,觀兩岸之景甚美,筆錄之,與君共享。
惜時光匆匆,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弟叔庠敬上
與朱元思書教案4
21《與朱元思書》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常見的文言詞匯。
2、欣賞作者筆下的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
3、閱讀和背誦全文。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全文,體會文章中的字詞句。
2、難點:本文的寫作特色。
三、教學方法:
教師點撥,學生討論探究。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具: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1、導入: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遼闊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嬌,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贊嘆,為之傾倒,為之描繪。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懷才不遇之士,為了躲避世俗社會,退隱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間,以排遣心中的郁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板題)這篇雖是書信,卻是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現在讓我們一起品賞作者吳均筆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異水。請大家打開課文,先看看注釋,說說吳均是何許人也?(學生說后,屏幕展示作者簡介)
2、看視頻聽名人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語速和感情,邊聽邊劃出難認難讀的字詞并說一說。(學生說后,屏幕展示課文生字詞,再集體讀一遍。)
3、學生自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品讀它,欣賞它并力求當堂背誦。
4、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探究課文內容。
①邊讀邊發現問題。
②提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在組內討論解決。
③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班內共同解決。
5、在探究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
6、學了本文,大家想一想,說說本文寫作上好在哪?還有哪些不足?
學生說后屏幕展示:
優點:多用對偶,句式整齊,朗朗上口
用詞精練,字字珠璣,無以復加,無以舍棄。
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寫景。
寫景狀物善用動靜結合,總分結構一目了然。
寫景不忘抒懷,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不足:根據總寫 “奇山異水”到分寫的寫作結構應先寫“奇山”再寫“異水”。
七、拓展:找出描寫上面圖片的句子,并選其中你喜歡的句子擴寫一段話。
八、小結:學生說后,屏幕展示。
九、作業:
①、收集描寫山水的詩句,在班上交流。
②、仿本文的寫作結構和方法,寫你見過印象最深的景色。
十、板書:
(一)、總寫:奇山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異水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視覺)
(二)分寫
高山寒樹,軒邈成峰
奇山泉水作響,好鳥成韻,
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聽覺)
自主學習確定主體地位
《與朱元思書》課堂教學點評:
這節課 ,老師主要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線,始終以各種手段構建和諧的教學平臺,很好的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體體現在:
一、擺正師生關系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應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的懷抱。”鄭教師正是居于這一點考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他的一言一行和課堂的組織形式,都折射出教師新型的角色定位,在教法的設計上主要以學生的自讀、自悟、質疑、討論為主。我計算了一下,教師講話和活動用18分鐘,其余時間都給了學生。所以說在課堂的組織形式上,教師始終注意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平等、寬松、民主、安全、愉悅的學習氛圍,較好等地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挖掘了他們的創造潛能,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內驅力。
二、以讀為本 ,體現散文教學特點。
這篇散文語句優美 ,適于朗讀,有多年教學經驗的鄭教師,因此注重朗讀的指導,讓朗讀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靈活的運用錄音范讀、指名讀、齊讀、自由讀、快速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中感悟,讀中生疑,讀中答疑。并且每次朗讀都帶有明確的目的'。例如第一次聽錄音朗讀,要求學生把握語調感情,解決難字詞;第二次指名讀,要求同學進行朗讀方面的點評;第三次自由朗讀,要求劃出喜歡的句子并說明喜歡的原因,同時齊讀這些優美句子;第四次默讀,要求同學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通過朗讀讓學生從中自我感悟,自我認識,培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同時糾正了自身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欣賞能力。
三、以問題意識為主調 ,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在課堂上 ,教師注意以“問題”來統領整個學習過程,引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師生合作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這就很好的打破了過去那種被動式接受知識的弊端,那種方式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時都是由教師事先設制好一系列問題,然后引誘學生陷入老師事先安排的陷阱里,按照老師設制好的思路,進行機械的學習和解答,限制了學生的多向思維和發散思維.這節課老師很好的打破了這個格局,注意以“問題本位”作為學習的主要方式。整節課除了老師為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的感悟而提出3個疑問外,其余都是讓學生自己質疑和答疑(一共提出了13個問題)。這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四、遷移運用 ,不斷升華。
學完課文后 ,老師因勢利導,把課內知識向
外輻射開來,讓學生進行有機的訓練。例如老師展出了一幅圖片,要求同學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這幅圖片的句子,然后選取其中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擴寫成一段話。這就訓練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它極大的拓展了課堂的涵蓋面,擴大了訓練量,增強了穿透力。通過課內外結合,進一步融匯了所學的知識,使學生的感悟和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另外 ,對于語文教學,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設廣闊的精神空間和施展的余地。同時還要以情激情,在激情中提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激情中激發感悟和創新。所以說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的情感更熱烈一些,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與朱元思書教案5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重點的文言實詞、虛詞。掌握其意義和用法。
2.學習本文多層次的景物描寫。
3.體會作者高潔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1.借助想象,體會作者寫景的妙處。
2.理解作者的思想內涵。
3.感受駢體文的聲韻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對比法、聯想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
1.介紹作者及文體特點。
2.疏解生字詞。
3.熟讀課文。
4.學生自主疏通文意。
第二課
一.導語
上節課,我們對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駢體文名作《與朱元思書》進行了初步的閱讀。讓我們重溫一遍那“奇山異水”的美景。
學生齊讀課文。
二.朗讀指導
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提出朗讀要求:①語速舒緩。②注意停頓。③注意重音。
三.品析美文(分四個環節進行)
1.似曾相識何處來?
師:讀完本文,你發現文中的一些句子與以前所學的那些課文有相似之處?
生:《三峽》、《答謝中書書》二篇文章中有許多句子的意思和本文相同。
師:請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這些意思或意境相同的句子。
生1:“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和“自三峽七百里中”句式相同,都在說地理環境。
生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和“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都寫水之清。
生3.:“急湍勝箭,猛浪若奔”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都寫了水之急。
生4:“猿則百叫無絕”和“猿鳥亂鳴”“高猿長嘯”三句都寫猿啼之聲。
生5:“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都寫山巒重疊,樹林茂密,遮天蔽日。
…………
2.且品且看游一回
師:文章的開頭別具一格,讓人仿佛即將開始一次旅行。這次的旅行是在什么時間、地點開始的?用詩化的語音說出來。
生:在一片高爽明凈的天空下,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隨流而下。詩人站在船頭,飽覽滿目風光。
師:詩人看到了什么樣的美景?
生:奇山異水
師:水之異體現在那里?
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說明水清見底,水急甚箭。
師:前文“風煙俱凈“說明沒有風浪,后文又說“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為什么?
生:山高嶺連,水的落差極大,故成滔滔之勢。
師:詩人看到了怎樣的“奇山”
生:“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藐。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師:“夾岸高山,皆生寒樹”怎樣理解“寒”的意思?
生:因為山高,林密,無陽光照射,所以樹顯得很陰暗,使人看了有寒意。
師:山給水增加了氣勢,水給山增添了靈氣,而聲音則給山水增添了無限生機。閉上眼,你聽到了什么?
生:我聽到了“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師:游覽江山,重巖疊嶂,奇壁陡峭,眼看水石相擊,耳聞泠泠之聲,諧婉動聽。鳥之鳴,晶瑩潤暢,蟬猿之聲,空谷傳響,裊裊不絕。有奇山異水,有奇聲異音,必有人之真情感懷。“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返”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生1:表達了詩人“遁跡山林,不做凡夫俗子”的感情。
生2:表達了詩人對追求功名利祿之徒的蔑視。
生3:還表達了詩人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3.不拘一格評一句
請用“我喜歡______句,因為這句寫出了______”的句式說一說你讀文后的感受:喜則贊之,美則賞之。
學生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派代表回報。(此環節可訓練學生對句子的品析能力)
生1:我喜歡“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這一句,因為這一句寫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和無拘無束的灑脫。
生2:我喜歡“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這一句,因為這一句寫出了水的清和靜,給人以寧靜美好的感受。
生3:我喜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這一句,因為它寫出了波浪翻滾的壯觀情景,描慕出了震耳發聵的聲音,極有氣勢。
生4:我喜歡“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這一句,因為這一句即寫了鳥禽的聲音,又反襯了山林的.寂靜,達到了以靜寫動的目的。
生5:我喜歡“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事務者,窺谷忘返”這一句,因為它給人無限的啟示和想象空間。
4.文言一隅“酸”一回
讓我們當一回古代的書生,也來“酸”一回。試用文言的句式和表達方式說一句話。(學生興趣很高)
生1:碧波蕩漾,澄澈透明,魚群穿梭,爭與人樂,美哉!樂哉!
生2:急湍猛浪,不亦險乎?
生3:此山此水,天下獨絕!
生4:返璞歸真,不慕名利,真君子者也!
生5:此文此情,亦天下獨絕!
師小結:《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描寫了富春江至桐廬一百余里的山水景物,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畫,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游了一番,評了一句,酸了一回。收獲的不僅是美的享受,更有詩人高潔飄逸的志趣熏陶。
教學反思:如何使文言文的教學生動有效,是許多教師探討的話題。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力求有所突破。首先,我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課文的學習過程分為:似曾相識何處來、且品且看游一回、不拘一格評一句、文言一隅“酸”一回,共4.個環節。形式新穎,思路清晰,且很好的整合了新舊課程資源。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收獲打。其次,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把一段段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的畫面。學生即愿意學又能夠由聯想的畫面去學,且輕松愉快。最后,我大膽給學生表達自己感受的機會,鼓勵學生多說,真正實現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并嘗試性的采用了“說文言”的課堂教學活動。總之,教無定法,但只要不放棄對課堂教學日益創新的追求,就會“教有新法”。
與朱元思書教案6
甲。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熱愛,培養健康的審美水平;
2。培養學生獨立閱讀,鑒賞文學性課文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對語言文字的體悟能力,并學習一些初步的學習方法;
3。進一步進行朗讀訓練,除表情達意外,還要求表現出作品的音樂美。
乙。重點難點
1。在總的教學要點中,以語言欣賞為要點,在語言欣賞中,以深入體悟詞語的表現力為重點;
2。引導學生自己通過文學與形象的轉換,通過想象與聯想,通過一些具體方法來感受語言的表現力,能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
丙。教學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丁。教學準備
1。設計并制作多媒體.課件
2。給學生分組,每組推選出以為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嘉賓。
戊。教學內容和步驟
(師)課前我們各族已經推選出今天的嘉賓,我相信大家一定不會辜負自己小組的希望,會有很好的表現,待會兒我會請聽課的老師評價,那一組表現最好,那幾個同學表現最出色。
一。導入
(多媒體)中國政區圖
(師)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這兒是浙江,在浙江境內有一條河,叫富春江。
(多媒體)富春江地圖
(師)唐代許多大詩人都來過這兒,并寫下了許多詩,后人于是把它叫做“唐詩之路”。那么,為什么嗎么多的詩人會到這兒來呢?僅僅是因為這個地
方景物美嗎?請大家迅速讀課文,告訴我,這篇文章都寫了些什么樣的景物?
(多媒體)簡單的景物結構圖
(師)這并不是富春江一帶獨有的,咱們張家界也有。為什么這些詩人偏偏對這篇文章所描寫的地方——富春江一帶情有獨鐘呢?我想,這主要得益于這篇文章語言所具有的特點。
(多媒體)語言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文章吧!
二。初讀課文
配樂配畫面朗讀
三。語言鑒賞
(師)景色真是美極了!可是,唐朝的那些詩人可沒有看到這些畫面。在去富春江之前,他們看到的.只是吳均的文章。可是我想,他們看到吳均的這篇文章時,一定就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樣,讀到“風煙俱靜,天山共色”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想象到眼前廣闊的視野、明凈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闊大的胸襟以及從容出游的舒暢心情。正因為這樣,他們才對富春江如此的神往啊!那么,我們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否也有象看到真的景物一樣的感覺呢?讀到哪些地方的時候特別有這種感覺?給大家兩分鐘時間自由讀課文,然后大家發言,看哪一組說的最多,說的最好。
(一)體會其“描寫生動”的美
學生討論發言
(師)引導小結:吳均的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描寫生動。
(多媒體)描寫生動
(師)聽了剛才同學們的發言,我真的感嘆:吳均這個作家水平高,同學門這些讀者水平也高!剛才我們說了這篇文章語言上的一個特點:描寫生動。下面,我想大家一起看看這段文字:
(多媒體)我家門口有一條小溪,小時候我常在那里玩,多么有趣呀。哪兒的景色真美:溪岸上是非常好看的柳樹;柳樹下,是非常好聽的流水聲……
(師)把這段文字和課文比較一下,說說這段話寫得怎么樣?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明確:語言空洞抽象,不生動。
(師)那么,我們能不能象吳均那樣,運用語言這個工具把這段話改寫得更具體、更生動些?看誰先改好,念一念。
學生念,教師點評。
(二)體會其“音韻和諧”的美
(師)我們講了這篇文章詞語用得好,描寫得生動,那么它的句子又有什么特點呢?請大家先齊聲把這篇文章朗讀一遍,然后我請同學們說說。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師)這樣的特點是駢文獨具的,所以我們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感覺到音韻和諧,瑯瑯上口。
(多媒體)音韻和諧
(三)體會其“感情真摯”的美
“一切景語皆情語”,吳均把這個地方寫得這樣的美好,說明他喜不喜歡這個地方?從那里可以看出來呢?
(多媒體)感情真摯
(師)這又反映了他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四,.總結評價
(師)這篇文章的語言多美啊!既然這篇文章的語言如此優美動人,我們不妨來讀一讀,首先我們推薦一個同學配合著音樂和畫面朗讀,同學們可要認真聽啊。
學生評價
全班齊讀
(師)吳均的文章正因為做到了這三點,讀了他的文章之后,那些唐代的詩人才那樣的對富春江神往不已,這篇文章也才能歷經時間的挑選而流傳千古,那么,我們以后在.寫作文,特別是寫游記類的文章時,也要注意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具體,注意適當的運用整齊的句式,注意在.寫作中傾注自己真實的思想感情。我相信大家也能寫出和吳均的這篇文章一樣優美動人的作文。
全班齊讀
評委點評,師生用掌聲表示感謝
與朱元思書教案7
《與朱元思書》說課稿
與朱元思書》是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共選了九篇古代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或寫景、或狀物、或詠史、或抒寫人生志趣、或表現親朋情誼,無不滲透著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作為本單元第一篇選文,可見其在本單元及本冊的地位。 《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余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游江的實見實感出發,著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按照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文言文,要能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根據單元學習要求和課后練習安排。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看注釋后積累課下文言詞語,重點掌握以下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
2、借助工具書和課文注釋,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
3、誦讀課文后,談談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4、探究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后,做口語復述練習。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讀懂讀熟文言文。 教學難點是:把握課文的主旨。談談文中流露出的作者對功名利祿的蔑視和避世隱退的高潔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懷。
二、說學情:我任教的對象是鄉鎮中學的學生,學生厭學,缺少學習熱情,尤其是對語文科,而對于難讀難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興趣。同時,班級人數多,且學生語文素養參差不齊,只有極少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樂于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大部分學生則習慣在課堂上保持沉默,甚至思維“休眠”,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尤為重要。
三、說教法:本文教學我采用誦讀法、質疑法、辯論法、復述法及練習法。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圣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篇,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才能有所創新。對字詞的疏通,采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注釋,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在突破教學的難點上,采用辯論法,對文章的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引導學生開展辯論,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能力。進行拓展訓練時,采用練習法,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
四、說學法: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采取師生互動的方式,走進范仲淹的生活,理解作者的豪情壯志和社會責任感。
五、說設計:《與朱元思書》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以疏通文字,感知教材為主。第二課時以討論理解,拓展訓練為主。教學過程分六步完成。
第一步:溫故知新,激趣導入。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第二步:檢查預習,識記生字 。主要掌握:縹、湍、軒、邈、柯、泠、嚶、鳶、窺。我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理解、認記。讓學生大聲讀一讀、動手寫一寫。這是讀順、讀懂、讀熟文言文的必然步驟,尤其是我們鄉鎮中學的大多數學生。
第三步: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朗讀課文 ,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注意語氣,突出重音,節奏鮮明,速度稍緩。
2、疏通文意:A、先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學習。B、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師生合作探究,相互質疑解答。C、課堂交流,翻譯全文,教師點撥。D、繼續朗讀課文,以至成誦。這一步是完成學習重點,我始終貫穿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自學為主,實現和諧的生生、師生互動。
第四步:理解內容,欣賞課文:通過以上學習,學生疏通了文意,對這篇課文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接著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探究。首先讓學生背誦課文,然后拋出問題:同學們喜歡這篇小品文嗎?能說出你的理由嗎?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說出自己的感悟。我適當引導學生從結構美、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等方面去理解課文,去欣賞課文的美。 我設計下面問題加以引導:
1、試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結構上的突出特點是什么?寫景順序和詳略上有何特點?(結構美)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你從泉聲、鳥聲、蟬聲、猿聲中聽到了什么?(意境美)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志趣美)
4、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語言美)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第五步:探究描寫,口語復述:拋出問題:同學們,假如我們是富春江漂流公司的導游,我們應該怎樣向游客介紹“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的山水風物呢?提示:
1、抓住景物的特點,突出 “奇山異水”。
2、按地點轉移,由近及遠的順序寫:從流飄蕩、俯視碧水、仰觀青山。
3、采用多種修辭手法使描寫對象形象鮮明,富于生機。
4、詳寫山,略寫水。疏密有分,輕重有度。
5、展開聯想和想象。這一環節,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內化課文的表達方式和技巧,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學會復述,是學會寫作的一個中間環節。
第六步:拓展延伸,比較閱讀:我首先讓學生集體背誦《三峽》,熟悉文章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從內容和形式等方面談談兩篇文章的異同。鼓勵學生放開談,隨意談。這一環節,學生能指出多少就指出多少,不必強求。我略加點撥,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溫故知新,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五、說板書 與朱元思書
本板書反映的是本文的結構內容和主旨,力求體現板書設計的簡潔性、直觀性原則,旨在更好的落實教學的重點、難點。 我的教學設計體現了:認認真真地讀,深深入入地想(討論),扎扎實實地練的閱讀教學規律。力求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讀、想(討論)、練,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
與朱元思書教案8
成功學習
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遼闊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嬌,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贊嘆,為之傾倒,為之描繪。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懷才不遇之士,為了躲避世俗社會,退隱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間,以排遣心中的郁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
第一課時
成功目標
要想學的好,目標少不了,讓我們一起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吧!
1.熟讀課文,能借助課下注釋與工具書翻譯課文。
2.學習本文先總后分的描述方法。
快樂自學
目標已明確,方法先行!請同學們用科學的方法開始自學吧!
一、字詞解決:生字詞是學習的基礎,只有把字詞解決掉,才能更好的領悟文章內容,請同學們查找工具書,識記下列生字詞:
縹碧急湍軒邈泠泠戾天鳶飛經綸橫柯
二、讀好課文:讀通課文是能力的展現,讀出節奏、美讀課文是能力提升的標志。請同學們美讀課文吧,因為讀書是一種享受。
三、試譯課文:文言文的學習,我們不僅要讀懂文章,還要積累一些重點文言詞語,并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
四、走進作者:別忘了,讓我們去了解她(他)內心的感受啊!
互幫互學
經過自學,同學們一定收獲了許多知識,那么就在小組內進行互幫互學吧!學時要注意:首先是自測,然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合作交流。
1、我會讀下列字詞,并給它們加黑的字注音:
縹碧急湍軒邈泠泠戾天鳶飛經綸橫柯
2、我會讀課文,并讀出節奏和重讀。
3、我會美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明理由。
4、我積累了一些重點詞及它的意思,說給大家聽。
5、我會翻譯課文。
6、我知道題目的意思:
7、我了解這篇文章的結構,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成功展示
我的課堂我做主。老師說: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課時
成功目標
1.體味精美清新的語言,感受江山的'奇美和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
2.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把握關鍵句,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把握課文的主旨。
3.背誦全文。
互幫互學
1.這篇文章寫的非常美,特別是寫景句,我會品味寫景的妙處。(注意抓關鍵詞或關鍵句,看誰找的最好)
提示:用“我認為詞用得好,因為它寫出了的句式”說話
用“我認為句子寫的好,因為它不僅寫出了,
從中我還看出了作者的情感”的句式說話。
2.我最喜歡第段,這段文字主要寫了,下面我能發揮自己的想像用優美的語言描述出來。你看:
3.我理解了作者的感情:
4.我會歸納本文的主旨:
5.我會背誦第幾段或者整篇文章。
成功展示
我自信,我成功!
創新質疑
發現問題是最大的成功,敢于質疑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創新精神。同學們,請提出你認為最有價值的問題吧,哪怕是一個也好。
一、基礎題
1、本文選自《》,作者是(),()文學家,本文題目的意思是(),本文是一篇()文。
2、解釋下列詞的意思:
奔軒邈轉鳶
戾經綸反柯
3、翻譯: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二、綜合拓展題
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和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同是書信,也都是通過寫景抒發感情,但作者感情卻不同,請分別說說不同在哪里。
與朱元思書教案9
【教學目標】
德育點: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感受江山的奇美,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
知識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積累描繪山水的詞語。
能力點:體會本文駢散結合、先總后分、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等特點;學習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通過誦讀訓練,體味精美清新的語言,進一步培養對文言文的語感。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駢散結合、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等特點;學習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容,掌握特點。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鳶飛戾天”兩句。
【教學準備】
讓學生通過查《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教師準備有關富春江的風景短片及課文重點字詞的投影。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可愛的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數不勝數。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著名的景觀? (學生討論回答) 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拍攝于浙江富春江的風景片。下面就請大家一起欣賞。要求看完后說出自己的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用一個字來說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學家吳均在游覽完富春江的風光后,情不自禁寫了一篇描繪富春江風光的文章《與朱元思書》。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1、板書文題、作者。解題:“與”:給予。“書”:信。題目的意思是寫給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說旅行所見,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陽到桐廬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使人讀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異水之間,是六朝駢體文中描寫山水景物的妙品。
2、作者簡介。吳均,字叔癢,梁朝吳興故彰(今浙江省安吉縣)人。他出身貧寒,為人性格耿直,好學,有俊才。他的詩文“清拔有大氣”,曾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沈約的稱賞。當時有的人效仿他這種文章,稱“吳均體”。吳均著有《后漢書注》、《齊春秋》、《廟記》等書,后來都失傳了。
二、導讀解析
1、讀課文,正音正字。
掌握以下詞語: 行旅 桐廬 悠然 領略 鳶飛戾天 經綸 亟思 遁世 縹碧 軒邈 泠泠 窺谷忘反 見日
2、再讀課文,根據自讀提示,掌握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按下列步驟具體學習課文。
3、學習第1段。
⑴讀課文及注釋,明確各句意思,請一生翻譯本段。
教師范讀后講解:①風煙:指煙霧。②共色:同樣的`顏色。③俱:都。④許:附于數詞之后,表約數,相當于“光景”“左右”。⑤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⑥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
⑵分析各句:
第1句:寫天光山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寫出了天氣的晴好;
第2句:寫乘船江游的心境——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愜意而暢懷;
第3句:交待江游距離,總寫山水特點。
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思考: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夠大致領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4、學習第2段。
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
與朱元思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習先總后分的描述方法。
2、體味精美清新的語言,積累描繪山水的詞語。
3、培養誦讀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4、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文
1。從吳均的一首小詩《山中雜詩》入手,簡介作者及風格。
《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2。提問:引導學生讀一遍后:你能運用第一單元所學的知識告訴我們寫了什么?
(明確:寫“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種景物)
3。提問: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
(明確:吳均(南朝)(板書),可見這是一位善寫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另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
《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但現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的完整信件。本文見于《藝術類聚》卷七。由于文中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的秀美風光,歷來被人們當做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來閱讀欣賞。
二、分析課文
(一)、朗讀課文
1、明確讀音和句讀
輕聲朗讀課文,標出不明白的讀音、句讀。 學生提出。
(學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縹碧、急湍、軒邈、泠泠、鳶飛戾天(板書備用))
朗讀:學生全文朗讀。(注意其生字新詞的讀音、句式停頓的處理)
點評:側重在句讀方面。適當點評學生的情感處理:強調:向上的那種“勁”。
2。關鍵詞語釋義并譯句
朗讀:出聲散讀課文;請學生圈出不好解釋的詞句,準備提問。
導引:對照注釋,是否都能解釋?有什么覺得不好解釋和翻譯的?
討論:在學生發問時,視情況作分別處理:
一般詞語可互答解決;
涉及下列板書中的重點詞句,板書待用,同時依然互答解決;
學生無人發言時:指定下列板書中的關鍵詞,點名回答。
注意:以下幾個句子的翻譯(學生不提不講)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風塵和霧氣全部消散一片明凈,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現同樣青色。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任憑(船兒)往東還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飛騰的急流,比箭更快;洶涌的浪滔,與快馬無異。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緊貼兩岸的山上,長滿了常青(陰森森)的樹木,
負勢競上,互相軒藐;—— ……,仿佛爭著向遠處高處伸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鷹那樣極想得到名利的人,……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橫斜的大樹枝遮蔽著天空,即使白天與黃昏無異;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稀疏的小樹枝交織的地方,或許還可以漏出點陽光
(二)、分析課文
1、理清課文結構
朗讀:采用個別朗讀方法,其他同學考慮:文中哪句話概括了課文描寫的山水的特征?為什么?
討論: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課文所寫景色的特征?為什么?
(請1—2個學生(水平稍差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圓其說,語言完整)
(明確:“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圍繞著這兩個字在做文章)
討論: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展現這個“異”和這個“奇”字的?
(請2—3個學生(水平較好的)談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書上的關鍵詞句,教師注意肯定、補充)
小結。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利用板書明確:
景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看” (高山寒樹,軒藐成峰)
“聽”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本文寫作手法上采用了先總后分的手法。
先總寫:用“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八字大筆勾勒,將一幅天高氣爽、色彩清麗的整體圖畫推至讀者面前。既境界闊大,又畫面清新。接著,在進行具體描繪之前,作者又用高度概括的筆調告訴我們從富陽至桐廬的大約一百里之內,“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以激起讀者的極大興趣。
分寫:首先寫水。這里的水,第一個奇異之處是極其清澈:“千丈見底”,甚至游魚細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個特點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馬。此外連用兩個比喻,將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勢表現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兩個特點可以概括為一靜一動,而動靜變化的交替描寫,既可以使我們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態,也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接著寫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這里寫“奇山”——富春江兩岸高山之雄偉。
2、明辨課文的主旨
朗讀:全體朗讀課文,建議學生利用板書內容嘗試背誦。
討論: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從中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心情嗎?(放開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練的詞、短語概括;回答人數不少于5人。適當板書待用)
小結。引導學生回顧作者所選之景、繪景語言等內容后明確:
志——無拘無束、任性自得 (負勢爭高,息心忘反) 突破束縛同時又不被身外之物所累。怡然自得,輕松自如。
生平簡介:吳均(469~520)南朝梁文學家。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官奉朝請。通史學。其文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文辭清拔,表現沉湎山水的生活情趣;時人或仿效之,稱為“吳均體”。亦能詩,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吳朝請集》。別有小說《續齊諧記》。
總之,生平多坎坷,雖亟思奮發有為,但終未顯達,因而有些消極遁世的'思想情緒。
3、體會寫作特色
朗讀:全體朗讀、嘗試背誦
提問:讀到現在,你覺得本文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放開回答。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句式“兩兩相對”的特點及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三、作業
1、比較閱讀: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日奉壹。
吳文尚自然,少人之活動。意境是天然生成的,人只需去感受即可。
而柳文人的活動更多。意境的生成是需要人的活動的,人是景的有機組成成分。
吳文句式井然,有韻律。柳文語言活潑,形式自由。
2、探究活動:補寫一封結構完整的書信
《與朱元思書》是一篇無頭無尾的文章,但與晉宋時期簡牘體的比較分析來看,其風格極為合拍。當時的書簡體大都信筆拈來,隨興而止。而且這種文體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為四六體的典范。但是,既然是一封無頭書,就有他的可利用之處。為此,可要求學生"用現代書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語氣,語調,補出全文的開頭和結尾,寫成一封結構完整的現代書信"。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講,寫信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難的是基于這篇原文而把一封古今結合的信寫好。
元思兄臺鑒:
當陽一別,忽忽數月,不甚思之。前日余自富陽沿江而下,觀兩岸之景甚美,筆錄之,與君共享。
惜時光匆匆,美景不再,望兄珍重。
弟叔庠敬上
可略:(你覺得生動地描寫表現在哪里?(論討后回答)
本文描寫十分出色,關鍵在于抓住了景物特征。選用了形象的語言:“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僅八個字就描寫了風清日朗、天碧山青、一塵不染、一視萬里的富春江環境。以“凈”托“色”,“景”中孕“情”。置身于這樣的山光水色之中,那心情該何等舒暢!
寫異水:“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寫出江水的明凈澄澈。寫奇山:“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竟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五成峰。”這里寫出了山“色”青蔥,寫出了山“勢”高聳,更寫出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
與朱元思書教案11
教學設想:
本文的語言駢散結合,很有韻味,所以應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品味作者在作品中蘊涵的感情,以感情誦讀引導學生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從而激發學生對美的感悟。通過自主探究把握景物特征及寫景特點,體會文章整體布局之妙。
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
3、引導學生體會景物特征及寫景的巧妙。
4、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5、培養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同目標1、2、4。
教學難點:
同目標3、5。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導語:古人云:"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自然美景,往往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大家一定很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懷抱,今天我請客,帶大家到富春江觀光,怎么樣?不過,誰能告訴大家富春江在哪里?
(新安江、富春江是錢塘江的上游。新安江發源于安徽黃山,經淳安縣,流至建德縣;江水再往東流,經桐廬,流入富陽縣境,曰富春江;再往東,到了蕭山縣的聞家堰,稱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區就位于上起淳安,下至富陽的一段區域內,是浙江省的一個重要風景區。)
2、播放視頻《富春江風光》
是的,富春江是美麗的,那么古人筆下的富春江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與朱元思書》,感受吳均筆下的富春江。
3、板題及作者。
4、介紹作者、作品
二,美文美讀,初步感知
1、聽讀課文。
要求學生注意字音、字形及停頓、重音。
2 、指導朗讀,學生自讀課文。
3、朗讀展示。
4、想象誦讀(美景配美文)。
三、自學展示,理解課文內容
(檢查預習情況)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劃橫線的字。
(1)任意東西
(2)水皆縹碧
(3)經綸世務者
(4)窺谷忘反
(5)橫柯上蔽
(6)皆生寒樹
2、翻譯下列句子。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3、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大意。
4、內容探究。
(1)總領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結構有什么特點?
(2)作者筆下的水是怎樣的情狀的呢?請根據文中的有關詞語說說水的特點。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樣的?運用什么手法描寫山的?
(4)"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妙點揣摩,欣賞文本之美、景物之美、寫法之美
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的句式,說說你對課文美點的品味。
(示例:山水之美,美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美在水清皆縹碧、水深若千丈、水急甚箭、浪高若奔。)
2、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異水?
(溫情提示:從描寫角度、詞語運用、表現手法、修辭方法、表達作用等角度,任選一點,揣摩妙處,體會寫法。)
(示例:游魚細石,一動一靜,相映成趣。魚群穿梭,不僅襯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興,給山水增添無限生趣。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
3、小結:本文構思別具一格,描寫形神兼備,動靜互見,虛實相生,行文駢散相間,實為一篇優美雋永的寫景散文,不僅給我們美的`享受,還為我們學習景物描寫提供了范本。那么現在我們也來學習作者的寫法,創造自己的作品,讓大家共賞。
五、拓展訓練,課堂練筆
1、運用你學到的寫景的一種或幾種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寫景片斷。
2、學習了本文,欣賞了富春江的山水美景,請你以導游的身份寫一篇導游詞。
六、課堂總結
(談學習收獲)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山水寫意,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總之,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與朱元思書》。
2、修改整理導游詞。
板書設計: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與朱元思書吳均異水動靜結合,奇山視聽結合,鄙棄功名熱愛自然
與朱元思書教案12
一、簡析教材:
本單元為古詩文單元。與朱元思書一文,以書信短札的形式,描寫了富陽至相廬一百余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駢散相間,清新雋永,歷歷如繪,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誦背全文,積累掌握重點文言實虛詞。通譯全文,把握主旨,領會文中表現的自然之美及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
過程和方法目標:反復誦讀,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品析文章語言美,領會作者抓住山光水色的特點對景物進行細致描繪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美文美讀,培養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深刻
領悟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點撥法、質疑法、討論法。
五、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課堂時效。
六、教學課時: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釋全文,掌握重點字詞解釋。
2、反復誦讀,背默全文。
教學重難點:掌握重點字詞,疏通全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生活中好多同學都寫過信,或給親朋好友或給同學,我想同學們寫信的內容大都是日常生活的敘述。今天,我們來學習南朝文學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他寫給友人的這封書信與一般書信不同,他沒有問候的套語和日常的敘述,而是一篇由倩詞麗句構成的寫景小品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
二、研讀課文
1、誦讀課文,訂正字音。(教師黑板板書生字詞)
(1) 學生自讀:圈出生字詞,借助工具書及課下注釋標注解決。
重點生字詞:
猛浪若奔(bēn) 干轉(zhuàn)不窮 軒邈(xuān)(mio)
泠泠(líng)(líng) 縹(pio)碧 鳶(yuān)飛戾(lì)天
橫柯(kē)上蔽 有時見(xiàn)目 窺(kuī)谷忘反
(2) 教師范讀:學生聽準字音、停頓、語調。(反復讀課文,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以便讀準字音,熟悉課文內容)
(3) 學生競讀,教師點撥。
朗讀注意:第一,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第二,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第三,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
與朱元思書教案13
教學目的
1、熟讀課文,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句。
2、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本文的寫景文字,賞析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的難詞、句,掌握寫景文字內容。
教學難點:1、對景物的感悟。
2、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
教具: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祖國名山大川很多,旅游黃金周時,若想乘船賞山水之景,你準備去哪里呢?
(學生自由回答:長江三峽、桂林漓江,……)
還有一個好去處,山水景色也很美。
(用投影儀,投影出:
這個去處就是錢塘江上游的一段,叫富春江。現在讓我們隨著吳均到那里去游覽一番。
(板書作者,課題)
二、釋題:
學生解釋:“與……書”是什么意思?
教師補充:既是信又不符合信體的原因。(語言要簡潔)
三、檢查預習效果:
(重點查文言字詞、句等內容的理解)
學生之間互動:
1、預習時,你遇到了什么障礙?請你提出來,讓我們大家來幫你解決。
(學生提出自己的疑難字句,由其它同學解決)
2、一個同學自己設計一個問題,自己指名讓另一個同學來回答,看是否能難住對方。
教師小結。
四、初步感知課文:
1、放錄音,先欣賞課文。
(學生閉目聆聽,初步感知、體會課文的優美寫景)
2、這一江段山水之美,文中,作者用了八個字進行了高度概括,是哪八個字呢?
(學生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
(教師指名回答,同時明確,且板書: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3、教師進一步提問:文中寫水,體現了水什么特點?
(學生概括,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明確后板書:清澈、急猛)
聯系——(四人一組討論后回答:(1)《小石潭記》是如何寫水清的?
(2)《三峽》是如何寫水急的?
(每組可以寫在題板上,看哪一組寫的準確又快)
4、再分組討論(仍四人一組):文中又是如何寫山的呢?具體都寫了什么內容?又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或各寫出了景物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后,讓一組中的一個代表來回答。
教師依據學生的回答,明確后板書:
樹——競上、爭、直指
泉水:
鳥:
猿:
5、置身于這樣的環境,作者有什么感悟?
(學生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
明確后,教師板書: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然后要求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五、進一步感知課文:
1、(品味語言)
教師提問:你認為作者什么地方寫得最好?簡要說明你自己的理由。
(給學生留思考余地,然后回答,過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一學生扮演朱元思,一學生扮演吳均。)
情境:朱元思接到吳均的信后,來到此地,吳均作為導游,兩人一同乘船,邊走,邊看,邊介紹。
(學生準備2分鐘)
(注意:學生表演時,重在表現人物在船上的神態、動作等)
現在,全國興起旅游熱。“五一”或“十一”黃金周前,為了把這個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麗的景點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開發公司決定派一些推介員,到各地作宣傳。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員,該如何作宣傳,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過去旅游呢?
(學生準備5分鐘)
(讓大家推薦二至三名同學到前面作宣傳介紹,同時,可以播放風光片作背景)
(都介紹完之后,由大家進行評判。注意:不合格的可要被炒魷魚的。)
六、 總結:
祖國如此美麗,請熱愛她吧!請欣賞她吧!
七、作業:
寫一篇游記,記自己的一次旅游活動。
教后記:
(1)學生課前必須充分的預習課文。
(2)運用新的教學理念,能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本課的情境設計,提高了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與朱元思書》之美點分析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與其說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還不如看作一篇景色優美的游記散文。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文中描摹了優美的山水,并且課文的結構十分鮮明,句式非常工整。以下我們就以這三點來具體分析一下課文的藝術特色。
一、奇異的山水體現景色美
課文寫的是富春江的水和兩岸的山。“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寫了它們的特點。
寫水時抓住“清”這一特點從靜態的角度來寫,結合具體的事物來表現;而寫“急”這一特點時則從動態的畫面來寫,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反映了江水的變化,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態,從而突出了水的異。
寫山時作者先通過視覺的角度、運用神奇的想象力,巧妙地把群山的靜態美轉化為動態美,不僅賦予山以生命活力,而且突出了山的高度。接著寫了山峰中的泉水、百鳥、鳴蟬、山猿,從聽覺上感受到了一首山林交響曲,使得整個山林變成了美妙的音樂世界,使人心曠神怡。最后補寫的山峰上的叢樹枝繁葉茂、長勢蔥蘢,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又照應前文的“寒”字。這里從不同角度寫出了山的“奇”。
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比喻的修辭結合豐富的想象給我們描摹了一幅優美的富春江山水圖。
二、總分的結構體現層次美
作者在文章開頭部分首先用“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兩句點明了自己游覽的去向和路程,接著突出了課文的文眼——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另外從“奇”和“絕”二字上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會到作者用了十分精練的語言高度概括了富陽至桐廬一帶山水的總體特點,從結構上看屬于總寫。
從文眼中我們可以看出富春江上吸引作者的是異水和奇山,于是在概括了山水總的特點之后,作者分兩段來具體向我們描繪美麗的景色。第二段作者抓住江水“清”“急”的特點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來描寫。第三段先從視覺和聽覺連方面的感受來寫兩岸的高山,然后是作者由此產生的聯想,抒發的心志,最后補寫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
文章雖短,但思路清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從全文來看,屬于總分的結構;從段落來看,屬于并列的結構。
三、工整的句式體現語言美
作者所處的時代駢文盛行,這篇文章也不例外,但沒有一般駢文的弊病。文中句式整齊富有變化,多用四言,間以六言并時而加上一些副詞,使行文靈活自如,又富有疏宕諧婉的節奏。如開頭“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就以對句開端,勾勒出山水的形象氣勢。又如在寫動態水時用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兩個整齊的比喻句來形容水的`急。在刻畫山的特點時更是選用了“泠泠作響,嚶嚶成韻”“鳶飛戾天者,望蜂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疏條交映”等講究對仗、聲律的句子來寫神奇的山峰。
這種句式的運用讓課文顯得更加清新流暢,也體現了作者善于錘煉語言的功力。
《與朱元思書》賞心悅目的景物、流暢自然的行文和生動簡練的語言宛如一首韻味盎然的詩,千百年來膾炙人口,不愧為六朝山水小品文的上乘之作
《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
以前,我上文言文時,一般是按照下列流程上的:導入新課,簡介作者,范讀課文,教學生字詞,翻譯課文,處理練習。從教學的時間來看,翻譯課文大約就占有百分之七十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得多,可謂辛苦,學生打瞌睡的也多,無動于衷。為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我作了很多努力,現在算是找到了一點喜悅。
我現在教《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沒有花以前那么多時間去做翻譯課文了。我把以前翻譯課文的時間用來引導學生去學習課文。我是這樣做的,我先范讀了課文,讓學生結合課文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后,讓學生齊讀課文,完成下面幾個問題:1、課文緊緊圍繞兩句話來展開的,請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2、課文著重描寫了“自富陽至桐櫨”的“奇山異水”,哪些是描寫山“奇”的,哪些是描寫水“異”的?3、想想自己身邊的山和水,與課文中描寫的山和水作一比較,是否真如作者所說的“獨絕”?接下來,我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思考,文章的結構有“總——分”、“總——分——總”、“分——總”等,這篇文章是按哪種結構方式來行文的?最后,我讓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劃出課文中的這些語句,“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體會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一堂課下來,學生都在積極的動手、動口、動腦,沒有人打瞌睡。上完了這篇課文,我沒有一句句的教學生翻譯,但學生卻能翻譯了。我感覺這堂課很成功,也符合新課標新課程新課改的要求。
這堂課的成功,有兩方面的原因讓我這樣去償試的;1、學校組織教師集體備課,在備課過程中我們組老師就討論,研究文言文如何教學能讓學生喜歡,也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大家都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去翻譯課文,學生只是了解這篇課文的大概意思。這篇文章是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學生不知道。別的文言文,學生拿到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啰。于是,我便有將文言文教學中的翻譯課文的時間解放出來的想法。2、看了《人民教育》中的《與魏書生同行》的文章。文章中講道;魏書生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中學上了一節語文課,也是文言文,課題是《晏子使楚》。魏老師上這課時,也沒有翻譯課文。然而,上完這篇課文后,學生們都能翻譯課文,聽課的老師們都很滿意。魏老師的課,給了我理論上的指導,堅定了我對文言文教學改革的信心。
與朱元思書教案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切實掌握文言基本知識,夯實文言基礎。
2.充分利用朗讀與想象,培養文言語感,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掌握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鑒賞與寫作能力。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掌握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教會學生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善于通過辨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詞;通過交流、合作、探究等進行品讀賞析。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底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誦讀法、歸納法、討論質疑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在情境中,朗讀再現
1.導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圖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營造氣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導語:同學們,這就是名聞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麗。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動了旅程中的吳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書信中,將這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今天,我們也來讀讀這封書信,跟隨作者的筆觸,飽覽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2.朗讀
以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齊讀、范讀、聽讀等)來培養語感,初步感知內容。朗讀中串聯正音、節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可先由學生發現、質疑、討論、總結,然后教師助歸納疏通。
朗讀提示:
(1)讀準字音黑板展示:
縹(piǎo)碧急湍(tuān)軒(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鳶(yuān)飛戾(lì)天經綸(lún)橫柯(kē)
(2)讀出節奏
這篇課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還有“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應重讀“箭”和“奔”。
(4)注意語速
寫景散文,應放慢語速,在舒緩的語調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二、在合作中,歸納疏通
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通過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識,并設置解答疑難和提交學習成果的環節進行歸納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分小組,由組長帶領,參考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語句,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運用歸納法,小組共同完成重點詞匯的整理,力求知新溫故。
4.各小組提出疑難問題,全班討論解決或提交小組學習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a 通假字:“轉”通“囀”,鳥叫聲;“反”通“返”,返回。
b 一詞多義:絕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百叫無絕:停止以為妙絕:極
c 重點詞語:奔:飛奔的馬;負:憑借;軒:往高處伸展;邈:往遠處伸展;經綸:籌劃……
三、在品讀中,質疑賞析
閱讀中有所思考、善于發現才能學有所得,教學中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注重品讀,通過適當的點撥啟發,引導學生去質疑、探究,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探討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欣賞水平。
賞析寫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現力的`詞匯,表現景物特征,語言美。如“共色”、“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2)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如:形、聲、色等。
(3)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如:對偶、比喻、擬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體布局巧妙,結構安排得當。采用“總分”的形式結構全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四、在創作中,拓展提高
學有所得,更要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創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讀中領會的寫景方法與技巧,活學活用,創作現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設置一個小小的游戲:設想你是富春江的導游,要求你用最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描述富春江如畫景色,力求打動聽眾,吸引他們報名參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數最多者獲勝。
五、作業布置
1.背誦課文
與朱元思書教案15
【情況分析】
1、文本分析:這是一篇山水小品,也是一篇極佳的美文。所以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側重在朗讀中感悟,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與聯想來感受語言的表現力,使學生能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收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2、學情分析:學生對這樣的文言文一般是喜歡朗讀多于理解。學生基礎較好,平時課堂氣氛較活躍,部分學生敢于發言。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
2、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獨立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領悟作品表現出的音樂美。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重點】
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領悟作品表現出的音樂美。
教學內容 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常規活動課前
輪流值日,一學生講故事,其余學生從內容的選擇、表達的流暢方面評價。 常規活動,訓練學生膽量;知識積累。
導 1分鐘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然而 ,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有一條秀絕人寰的富春江,如綠色的飄帶縈繞徜徉在青翠的群山間。古往今來,有多少游客為這山光水色所傾倒,留下了多少詩篇,多少畫卷,多少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板書課題。
營造氛圍,為下文的學習作鋪墊。
讀 6分鐘
1、教師范讀,配畫面、音樂。
要求:記讀音、句式停頓的'處理。 聽教師范讀課文。
2、朗讀:個人讀,再齊讀,側重注意句讀。 初步感知課文,把握課文大意。
學 6分鐘 放幻燈片。
講解重點詞句。 自由朗讀,對照課文注釋,理解文章大意。就詞句和文章內容提出疑問。 檢查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進一步理解課文。
析 20分鐘
三讀:理清課文結構。①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本文所寫景色的特征?你為什么這么認為?②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山奇和水異?(小結,投影:景 奇山 看(高山寒樹,軒邈成峰) 聽(泉水作響,好鳥成韻。蟬鳴不窮,猿叫無絕。)異水 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四讀:明辯課文主旨。討論: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秀的文章都講究情景相生,我們從作者對景物的描寫中,從寥寥幾句寫觀感的語句中,領略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我們可以從首段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種享受自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從對山水的描寫中,體會到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更令人贊賞的是,在描繪山景時,作者插入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這幾句感受,不僅從側面襯托出險峰幽谷的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請一小組朗讀,再分組討論。
請兩個小組分析作者是如何分別交代山奇和水異的。
其余小組補充。
學生齊讀寫山奇和水異的段落并嘗試背誦。
自由朗讀課文,先找出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再討論。背誦。
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容,理清文章結構,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給學生美的享受。
比較 5分鐘
投影《三峽》,要求學生比較兩篇文章寫山、水的異同。
思考作答。
學會自己小結,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
練 1分鐘
1、欣賞歷代文人墨客對富春江美景的贊美。 唐朝韋莊稱富春江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 宋代蘇東坡亦譽: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 元代吳桓贊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清劉嗣綰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導。
2、根據課文的意境,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拿起手中的畫筆或用電腦創作一組富春江山水明信片系列,大家共同欣賞。
【與朱元思書教案】相關文章:
《與朱元思書》教案02-27
與朱元思書 教案12-16
教案:與朱元思書12-16
與朱元思書教案12-17
與朱元思書12-08
《與朱元思書》教案優秀02-13
21與朱元思書12-08
與朱元思書212-08
蘇教版與朱元思書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