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
一、教學要求
1、了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4、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教學重點
1、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2、領會這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㈠導入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首杜甫寫于戰亂時期的詩,《春望》還記得嗎?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見了詩人在八年的安史戰亂中,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感時與恨別交織著滿腔愁情,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憂患的詩人,當他聽到“安史之亂”平息的消息,詩人驚喜若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
1、出示課題(指名讀,解題)
2、齊讀課題(課題讀得真好,我相信這首詩你們一定能學好,讀好)
㈡初讀,了解大意
1、正確朗讀詩
①在預習時老師要求同學們能正確朗讀這首詩,做到了嗎?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②生評價。
③指導讀“妻子(zǐ)”生讀,師讀,比較
④齊讀(可以讀慢點,要讀正確)
2、在詩句中理解詞語
①讀中體會
(忽傳、初聞、涕淚、卻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師生討論
3、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喜欲狂)
板書:喜欲狂
㈢細讀,品詩
1、過渡:是的,忽傳的佳音,使詩人驚喜欲狂,情緒也在不斷的變化,詩中詩人有哪些表現,哪些詩句,哪些詞能讓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喜悅之情呢?我們怎樣才能在詩中體會到一邊讀一邊閉著眼睛去想像去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2、學生自由體會
3、學生自由表達
4、出示畫面,想象最后兩句的情境
小結:全詩連用六個地名,因為他始終貫穿著詩人喜悅心情,并不感到絲毫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真切、真實,詩人愛國、思鄉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也是詩人高明之處。
5、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6、指名讀
7、背誦(師引背齊背)
㈣聯系生活,激情練筆
㈤學一帶一
㈥指導課外閱讀
六年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2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熏陶。并學習分析鑒賞古詩。
3、結合學詩,培養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熏陶。并學習分析鑒賞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與詩人對話,揭題讀題解題意。
1、同學們,在我國詩壇上有一位詩人與李白齊名,被尊為“詩圣”,他的詩被人們稱為“詩史”,他是誰?你對杜甫了解多少?(交流杜甫的資料)
能背一首他的詩嗎?(交流杜甫的古詩)
2、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首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齊讀課題)
3、釋題: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聞”“聽說”,不同于現在的“用鼻子嗅”,這是古今詞義上的變化,這種類型題目中還有。哪一個呢?(河南河北)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里?是河南省與河北省嗎?(指的是黃河的南北兩岸,那里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誰能連起來把課題的意思說一遍。
二、與文本對話,質疑問難解詩意。
1、學古詩,首先要讀準字音。誰能提示大家詩中那些字的音容易讀錯?(涕、子、裳、卷)指名讀。生評。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2、學習一首古詩光會朗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正確理解詩句意思。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自主學習!出示自學要求:同學們可以借助工具書由詞到句理解詩意。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做上記號。
3、質疑問難。說說古詩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師生協同解決。(妻子、青春、白天、漫卷)
4、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這首古詩的意思。生評。
5、把對這首詩的理解融入到你的朗讀中去!(指名讀、齊讀)
三、與詩篇對話,體驗感悟解詩情。
1、學習古詩,除了知道了其中的意思之外,我們還要進行品讀。接下來我們就來品一品。但是在品讀之前我們一起先來了解一下這首詩背后的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嗎?
(交流“安史之亂”這一歷史事件)
過渡:“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在戰爭中,人民群眾特別是黃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出現了千里蕭條,人煙斷絕的慘景。
出示: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述“安史叛年十年殘暴,每到一處就搶掠民財,燒毀房屋,甚至把殺人當作兒戲,叛軍進入長安后,大搶3天,長安成了一片火海。在安祿山軍隊的暴行下,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城鎮村莊變成了一片瓦礫廢墟。
詩人杜甫為了躲避戰亂,才流離失所,貧困潦倒,而且一家人的生命時常受到威脅。八年之后,詩人在四川劍外聽到了官軍收復失地的勝利喜訊,詩人所心情如何?(喜悅,激動)詩中哪個字最能體現詩人當時的心情呢?(喜)
2、你從哪些詩句或者詞語中體會到詩人無比喜悅的心情呢?把你的理解寫在這句詩的旁邊。
預設:
(1)初聞涕淚滿衣裳。
早上我們也學習了另外一首杜甫的名篇《春望》。“初聞涕淚”中的“淚”與《春望》中“惑時花濺淚”的“淚”有什么不一樣呢?
(板書:喜極而泣)
教師引讀詩句1、2句,這是一種喜悅的淚……這是一種悲喜交集的淚……這是一種喜極而泣的淚……
(2)卻看妻子愁何在。
抓住“愁何在”:曾經妻子和孩子他們愁的是什么呢?
現在好了,官軍收復失地,他們不再為這些而犯愁了!齊讀!
(3)漫卷詩書喜欲狂
對于一個酷愛讀書的人來說對書定會異常珍愛,可是杜甫卻是“漫卷詩書”,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像一下詩人及家人欣喜若狂的樣子。
從此以后,不必妻離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顛沛流離,遠走他鄉,可以家人團聚,盡享安詳的生活,怎不讓詩人欣喜若狂。
(板書:欣喜若狂)指名讀3、4句,生評,齊讀。
(4)白日放歌須縱酒
淚滿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達詩人心中的喜悅,他還要做什么?
(板書:放歌縱酒)
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是喜到極致,忘乎所以了。請你帶上這樣的無以名狀的快樂情感與詩人一同放歌縱酒,一同顛狂。指名讀5、6句,練讀,全班讀。
2、聽到勝利喜訊,詩人想到了什么?從那些詞句看出來的'?讓我們看看從劍外到洛陽是怎樣的千里迢迢? (課件)說說詩人回鄉的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從四川劍外到故鄉洛陽。跨越了四川、湖北、河南三個省份,在作者看來卻如此輕松,為什么?詩人思緒飛揚,他的心早已飛到千里之外的洛陽。(板書:歸心似箭)
在歸心似箭的杜甫看來,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萬水算什么?在詩人的眼里,故鄉就在眼前——(教師引讀7、8句),美景就在眼前——,洛陽就在眼前——。女生齊讀7、8句(到巫峽了),男生齊讀(到襄陽了),全班齊讀(洛陽到了)。
3、升華情感。現在杜甫看到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平息了,他終于可以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了,能不欣喜若狂嗎?那么詩人只是為能重返故里而欣喜若狂嗎?(板書:愛國)所以大家都稱他為愛國詩人。
讓我們與欣喜若狂的詩人一同放歌吧!(配樂齊讀)
讓我們與千千萬萬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配樂齊讀)
讓我們帶著對這位愛國憂民的詩人的無比崇敬再來讀詩!(配樂齊讀)
四、課外閱讀,開拓視野懂詩人。
1、背誦這首詩。小結學法!
2、回鄉后的杜甫是否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呢?找幾首安史之亂以后杜甫的詩讀一讀,體會詩人后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為什么被稱為苦難詩人、人民詩人。
六年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誦讀古詩,在品詞析句中感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提高欣賞水平。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品詞析句,提高對古詩的欣賞水平
教學方法:以讀促悟,悟中品讀
教學準備:搜集相關的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一、延伸導入
課前同學們背了那么多古詩,背得那么投入,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七言詩,也是杜集中一篇別具風神的佳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初讀古詩,了解背景
1.請同學們看書或看大屏幕自己出聲讀一讀這首詩。
2.交流初讀后的感受,提出疑問。
3.結合題目了解背景。
(詩題寫到了當時的一個歷史事件,關于這一事件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所處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課前誰搜集資料有所了解,請給大家講一講。)
三、自由讀詩,引發思考
1.學生自由讀詩,讀通讀順,試著讀出詩人高興、喜悅的心情來。
2.指名朗讀,評價促思。
(聽了剛才同學的朗讀,大家都感到這首詩的`內涵沒有讀出來,有什么好辦法把這首詩讀好呢?)
3.學生交流獨特的學習方法,教師加以肯定和點撥。
四、研讀古詩,品評賞析
1.請同學們深入詩歌中細細讀一讀,品一品,對哪一兩句感興趣,就重點研讀一下這兩句。
2、自由研讀,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后評,評促悟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詩文的感悟和體驗。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個性,讀出自己的理解,不斷提高古詩的欣賞水平。)
五、課外研讀,提高積累
同學們學詩的興致這樣高,老師為大家再推薦杜甫寫的另外一首詩歌《春望》,希望同學們運用剛才的學詩方法,好好研讀一下,作為課外積累。
六、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喜極而泣
欣喜若狂
忘乎所以
歸心似箭
六年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4
教學內容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這是一首敘事抒情詩,抒發了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的極度喜悅心情,表達了詩人渴望祖國統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熱烈感情。詩中突出地抒發了一個“喜”字,從聞喜訊,到流喜淚、觀喜容、呈喜態、唱喜歌、思喜歸、無處不喜。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能借助注釋,結合有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風格。
3. 感受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設計理念
以讀、誦為主線,層層深入,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課堂教學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聊聊詩人,導入新課
1.簡介詩人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安子美,河南府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杜甫
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地的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實生活,被人稱為“詩史”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詩風沉郁頓挫,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2.簡介時代背景,揭課題。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以叛軍頭子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
河南河北相繼收復,當時詩人在梓州(現在的四川三臺縣)聽到勝利的消息寫的這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讀讀古詩,整潔體感知。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全班正音,注意薊念“jì”,涕念“tì”
3.再讀古詩,指導學生接古詩的音韻與節奏,讀好每一句全班齊讀。
三、自讀古詩,理解詩意。
1.指導學生自讀自悟,感悟詩意。
(1)學生回憶交流弄懂古詩詩意的方法。(結合注釋,反復讀中理解,聯系插圖,發揮想象,串聯詞義等。)
(2)請同學綜合運用以上方法,默讀弄清詩意,不理解的可以打上“?”。
(3)同桌相互合作,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教師引導,學生全班交流自學情況。
(全詩大意:在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了薊北,乍聽到這個消息,止不住的淚水撒滿了衣裳。回頭看妻子和孩子愁顏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禁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縱情飲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立即動身走巴峽穿巫峽,然后經襄陽,直奔那舊都洛陽。)
(1)教師評價。(注意側重學生把握文意的能力,重點評價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遣詞造句的精當。)
(2)帶著對詩文的'理解齊讀古詩。
四、品讀古詩,感悟詩境
1.教師配樂范讀全詩,引導學生想象全詩意境。
2.組織交流,引導學生結合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1)詩人聽到“收薊北”時,有何感受?你是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的?
(教師相機小結:“初聞涕淚滿衣裳”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個浪頭。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漫卷詩書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當自己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時,自然想到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當看到親人們都不在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板書:忽傳 收薊北
初聞 涕淚
愁何在
喜欲狂
(2)你還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教師相機小結:“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詩人喜悅情感的第三
次爆發。詩人像小孩一樣歡樂得手舞足蹈還不盡興,還需要“放歌縱酒”才能把喜情抒盡。“白日放歌”縱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以酒助興;今日之高歌,不是長歌當哭,而是快樂地歌唱。他恨不得立即歸去,“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下洛陽”正是詩人歸心似箭的真實寫照。“穿”、“下”二字,貼切、形象地描繪出詩人想象中在險峽穿行疾馳與出峽后順流而下的暢快之情。全詩用了好些地名,如“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等,因為貫穿了詩人喜悅的心情,并不使人感到絲毫的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的真切,這是詩人愛國熱情的自然流露。)
板書:白日放歌
青春作伴
巴峽——巫峽
襄陽——洛陽
3. 指導學生誦讀全詩,讀出詩人喜悅的心情。
4. 指導學生背誦全詩。
五、感悟方法,拓展延伸
1.這首詩是七言律詩,其中第三、四兩行,五、六兩行講究對仗。這里,“卻看妻子愁何在”與“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酒”與“青春作伴好還鄉”,對仗十分工整,有極其貼切自然。
2.根據詩意,結合自己的想象寫一篇短文。
【六年級《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相關文章: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2-16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09-05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教案02-24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04-21
《示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講解02-18
《聞》的教案01-03
聞氣味教案01-03
收陰(收陰)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