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時間:2023-11-10 10:10:55 宜歡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清照《聲聲慢》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通用10篇)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1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

  教學目標:

  通過詞句品讀和場景再現,體味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李清照在詞中表達出的“愁

  教學內容:

  一、導入

  以猜字謎方式導入。“風起了,葉落了,心碎了”,(愁板書)(聰明!)秋天的時候我們特別容易發愁,敏感一點的同學難免有時候會見月傷心,聽風落淚。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一位將愁字寫絕了的女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

  在中國的詞壇上,有一位才情出眾的女詞人,她的詞作哀婉凄,美打動了無數后人,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婉約詞中的杰作《聲聲慢》。

  二、知人論世:

  李清照,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出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人的代表之一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李清照嗎?(請一個學生)初中學過她的詞嗎?能背出來給大家聽聽嗎?忘了,沒關系,我們一起回憶一起背好嗎?背得真好。背得很整齊。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詞作,詞風還是比較婉約清麗。但是到了后期她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后,詞風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守著一個孤清的寂寞小院過日子。又是一年秋風起,秋葉落,她一個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中,寫下了這首濃縮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聲聲慢》

  補充介紹:李清照出身于書香門第,良好寬松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她出落成為一個外美如花,內秀如蘭的才女。十九歲嫁給宰相之子趙明誠,夫妻兩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諧,經常一起踏雪尋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題詩作畫,堪稱神仙眷侶。但是好景不長,公元1127年,金人南侵,高宗皇帝趙構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跟隨著南下,一路歷經戰亂。不久深愛他的丈夫趙明誠病逝離開了她,她又被誣陷通敵買國,一個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在這種情況下能怎么辦?她只能終日凄凄惶惶急急忙忙的追趕著那個南宋小朝廷。在流離失所之中在戰亂之中在匆忙之中,她與丈夫多年收集的視如生命的金石古玩也大部丟失了,多少痛,多少傷啊。在心灰意冷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她答應了當時一個財政部長求婚,帶著名節被毀的恥辱,只想晚年能過一些平靜安定的生活。誰知這個人,卻是個衣冠君子,娶李清照只是為了得到她身邊尚存的金石古玩,一到手就撕下文人的面紗,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李清照冒著牢獄之災,解除樂這段痛苦的婚姻。晚年的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只能一個人孤苦伶仃住在杭州城里的一個孤清的小院過日子。名滿天下的一代才女競淪落到這樣的田地。

  所作詞,前期多寫閨中的生活情趣和大自然風光,風格清新明麗(板書)。后期多反映戰亂痛苦的生活,風格沉郁凄愴(板書)。

  《聲聲慢》是她在遭受國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丟失殆盡,嘗遍顛沛流離的苦痛后所作,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三、根據自己的理解用適當的語調吟讀詞作。

  1、全體男同學朗誦詞作,女同學細聽,挑他們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2、女同學齊讀,請輕聲而滿蓄李清照的傷痛情感(女聲在“二泉映月”背景音樂下彌漫了整個教室)

  3、師總結:我特別注意的是所有的同學讀書時的表情,知道好多同學感受到了李清照的種種苦痛!最好的是把自己換位成李清照,去用語言表達那無盡的傷痛!

  四、請說出自己最有感觸地方(要落實到字詞)。要求同學用清晰的`語言表達!

  問:這首詞中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天氣、淡酒、秋風、過雁、黃花、梧桐、細雨(板書)

  問: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意象探究:

  明確:

  1、淡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在一個寒冷的夜晚,詞人獨自一人守著窗口,寒風不停的襲來,喝了好幾杯酒,卻仍抵擋不住寒風,身上很冷,總覺得這酒很淡,酒性不烈!實際上不是酒不烈,只是詞人的憂愁太濃,愁得用酒都無法消除,所以才感到這酒是很清淡!詞人的愁苦就是再濃的酒也不能讓她從中解脫出來啊,愁比酒濃得太多了!這里的什么字讓我們感受深刻?“淡” 自古以來借酒喻愁的句子就很多,大家能舉出幾句嗎?(學生舉出自己所知道的有關酒的詩句。)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看來果然是“酒”文化就是“愁”文化啊!

  秋風 怎么理解“晚來風急”?秋風渲染什么情緒?

  (老師明確:“晚”即可指晚上,也可指晚年,自喻晚年的凄苦悲涼。用秋風渲染愁情。)

  2、“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雁過也”這句話 。

  過雁 為何說雁是舊時相識?在李清照的那首詞中也寫到雁?李清照看到大雁南來北往,傷心些什么呢?

  (老師明確:秋天大雁由北向南遷徙,李清照南下避難,所以覺得大雁舊時相識,并且在一剪梅當中寫過:“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大雁尚且能按時南來北往,而自己卻漂流困頓,寄寓他鄉。以前尚可鴻雁傳書,現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就算有千言萬語,也無人可托,無處可傳,內心已是永遠的絕望。)

  詩人哀戚之際,南飛的大雁橫空而過,她抬眼望去,多么像在溪亭近旁,繡水江邊時常見的那只呀?北來的鴻雁啊,家國可曾無恙?溪亭可免于戰火?耦花還那樣嬌艷嗎?可南飛的雁群卻頭也不回地飛走了。只留下我一人獨自徘徊傷心。

  不僅寫得有形,而且有聲,渲染出了一各哀哀欲絕的凄苦氛圍,讓我們仿佛與作者一同聽到了長空中那南飛雁一聲聲凄厲的哀鳴。這哀鳴,聽來猶如杜鵑啼血,讓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急風、淡酒、愁緒難消的情景中,它們的摹然闖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無空谷足音之感。但這感,不是喜,卻是“傷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相逢,使得這種種情債匯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2

  一、學習目標:

  1、知人論世,結合詞人生平及詞作背景理解作品。

  2、了解詞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屬性。

  3、體會詞人作品中的別樣“愁”情。

  二、學習重難點:

  1、理解詞中表達出的“愁”。

  2、背誦全詩。

  三、讀書指導:

  寫作背景: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寫于李清照晚年。靖康之難以后,詞人的丈夫已故,他們精心收集的金石書畫,都已散失。詞人飄泊江南,由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的寡婦。國破家亡,引起的.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這位女詞人的心里點燃了愛國思想的火花。這是女詞人在一個秋天的黃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凄涼的境況。全詞所寫,不外一個“愁”字,但與她南渡以前所寫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內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四、自主學習任務:

  1、結合課下注釋,疏通詩意。

  2、背誦全詩。

  3、思考:那些景物觸動了詞人的愁思?

  明確:(投影)淡酒、風、雁、黃花、梧桐、細雨

  孤寂落寞悲涼愁苦

  五、合作探究:

  (一)賞析上闋

  1、”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為全詞奠定了怎樣的感情基調?反復品讀,體會本句的表達效果。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傳達出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舊時相識”的雁觸動了詞人怎樣的情思,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思?

  (二)賞析下闕

  1、“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這一句描繪出詞人怎樣的生活狀態?

  2、“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大膽展開聯想與想象,用詩意的語言還原此句描繪的情景。

  3、有人認為,李清照后期詞作中的愁緒,只是抒寫了她作為一個落難貴婦人的個人哀愁,是低沉的、消極的,對此你是如何看的?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3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個人的遭遇和創作的關系。

  2、理解所學詞的創作的主題內容。

  3、初步感受婉約詞的特點,能讀出詞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4、學會鑒賞詞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難點:

  個人的遭遇和創作的關系,感受詞的意境和主題。

  教學方法:

  閱讀與感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流程:

  課前預習:

  1、作者: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現在山東人。父官至禮部員外郎,京東路提點刑獄,曾受知于蘇軾,用意于經學,在齊魯一帶頗負盛名。母王氏,是狀元王拱辰孫女,也善知文書。

  李清照的一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前后兩個時期。

  前期:早年隨父住在汴京、洛陽,受過較好的文化修養,工書,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建中靖國元年,18歲,與禮部侍郎趙廷之子趙明誠結婚。明誠21歲,在太學當學生,喜好收畜前代的石刻。婚后不久趙廷之升任尚書右丞,極力打擊舊黨,李格非在黨籍中被罷官,他對趙廷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滿。

  約在崇寧二年,趙明誠出仕。夫婦志同道合,致力搜尋亡詩逸史,古今名人書畫,器物,趙廷之死后,趙氏兄弟失官,趙明誠屏舉鄉里10多年,更加努力訪求古碑,文物。后又重新出仕,這一時期開始他們開始編寫《金石錄》并繼續搜集古物、碑銘,一同鑒賞、考訂,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隨之,北宋亡。高宗即位,趙明誠起知建康府,這時北方大亂,青州故第十余屋的書冊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攜帶小部分的文物隨人群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

  后期:建炎二年,李清照懷著國破家亡之痛難逃到建康。次年趙明誠駐家池陽,只身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當李清照趕到的時候趙明誠已經病危,不久死去。她懷著極大的痛苦斂葬丈夫,這時金兵又南侵,李清照派人將書冊,金石送往洪州,準備去哪里投奔趙明誠的妹丈以避亂。但洪州失陷,大部分的文物在戰亂中丟失。最后,在紹興二年,從越州移居杭州,這一年冬天,金人南犯,她又自臨安避亂金華,次年返回臨安。晚年,一直從事文學創作,和關心國家大事。

  2、創作:前期,多描寫愛情生活,自然景物,如《一剪梅》《醉花陰》《如夢令》。后期:多描寫傷時感亂,懷鄉憶舊,如《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念奴嬌》。

  3、詞風:其詞善用白描,狀物抒情,細膩精巧,曲折盡意,語言清新自然,意蘊和諧優美,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被稱為“易安體”。她把婉約詞推向高峰,對后世影響很大。詩有《上樞密韓公詩》《夏日絕句》,散文代表作《金石錄后序》,有文藝評論《詞論》,后人輯錄《漱玉詞》。

  一、導入:同學們,唐宋詞的創作有一個傳統題材,就是寫閨怨,“閨怨詞”是專門用來表現婦女生活和情感。但其作者基本都是男性,他們寫的詞被稱為“代言體”,也就是替婦女說話。男性代替女性來表情達意,總是隔了一層。李清照是詞史一位重要的女詞人,她的“閨怨詞”是寫自己真實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就是要說自己的話。這是一個大膽的突破。那么,我們今天走進詞中,體會詞人經歷和內心世界的情感。

  二、整體感悟

  醉花陰

  一、同學們多讀,具體感受詞人的情感,然后概括出來,大家一起來品味。

  教師明確:感情基調是憂郁,孤寂。這首詞是此人早期和丈夫趙明誠分別之后所寫,表達的是重陽佳節獨守閨房的,思念丈夫的寂寞和孤寂的愁緒。

  二、引導:同學們從哪些句子或字詞中獲得的信息呢?

  賞析:例如:

  1、詞的上片,“薄霧濃云愁永晝”這“薄霧濃云”不僅布滿整個天宇,更籠罩了詞人的心頭。“愁永晝”-------天為什么不黑呢?這都是因為心情的煩躁和憂愁,所以才會覺得時間過的漫長。愁什么呢?愁親人久別,不知一切安好,愁不知何日是歸期,自己何時才能結束這孤苦伶仃、獨守空房的日子。我們不難想象詞人的形象。

  2、如“佳節又重陽”的“又”字,它有“再”的意思,本來一年一度的的重陽佳節都是全家人團聚,一起登高,賞菊的好日子,但在孤獨的詞人看來,這個重陽節無疑再一次的勾起了自己對遠在他鄉丈夫的'思念,一個“又”字包含了詞人無盡的傷感和惆悵之情。

  3、如“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本來賞菊喝酒是極為愉悅之事,可是在這樣的情景下,這酒就成了消愁之酒,把酒消愁愁更愁,如何能消的了呢?

  4、這綿長的思念,詞人會如何呢?到底這思念有多深?“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全詞的高潮,愁思本是看不到的,摸不著的,以簾外之花與簾內之人相比擬,境況相類,形神相似,創鏡極美。同時作者用黃花的凋落,比喻女子容顏的老去,這都要歸屬于那綿綿無期的相思。看時寫花,寫人,卻寫的是佳節勾起來的獨守閨房、思念丈夫的寂寞和愁緒。

  5、如下片,不著一個“菊”字,卻整片在寫菊花。菊花的藝術形象:孤傲,高潔,品性高遠,超拔脫俗,以黃花自比。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4

  學習目標:

  1、把握詞中意象,鑒賞疊詞等藝術手法。

  2、了解詞人生平,體味詞中的情感內涵。

  教學重點:

  賞析疊詞等藝術手法,體味詞中的情感內涵。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閱讀,深入體會詞人的情感世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李清照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女詞人,她才情出眾,一生寫過無數美妙的詞作,讓我們銘記在心。據說李清照一生沒有孩子,曾為此深感愧疚,可是丈夫趙明誠卻說:“詩詞就是我們的子女,《金石錄》就是我們生命的結晶。”足見他們夫妻二人伉儷情深,也正因為此,在丈夫去世以后,李清照一個人更覺孤苦,晚年生活凄涼無依。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她晚期的作品《聲聲慢》。

  二、明確目標:

  我們先看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及學習重難點。

  三、誦讀感知:

  1、首先,請同學們放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出詩歌的抑揚頓挫。

  2、個別同學朗讀

  (師生共同點評,提示從字音和節奏兩個方面。)

  師:詞人在這首詞中寫了一種什么情感?情感基調是什么?

  生:詩歌的情感集中在一個“愁”字,這也是這首詞的詞眼。這首詞的情感基調是哀婉的、凄涼的、愁苦的。

  師:應該怎么讀呢?

  生:語速緩慢,語調低沉,讀出憂傷、悲哀意。

  3、自由誦讀體會:就讓我們用低沉的語調,緩慢的語速,來傳達女詞人這種濃濃的哀愁吧。

  4、個別同學讀:

  師生共評,從語速、語調兩方面評價。

  四、品讀賞析:

  (一)、詞人的”愁”表現在哪里?

  1、詞人通過哪些意象來寫“愁”的?從詞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說一說。

  (1)、淡酒、急風: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寫出了詞人因苦悶而借酒澆愁,卻抵不住傍晚時分急速而至的寒風的侵襲。

  師:為什么“淡酒”而不是“濃酒”?

  生:不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濃酒也成淡酒。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醉花陰》中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句子;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里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句子。可見,“西風”是秋風,有令人哀愁的意思。

  板書:淡酒、急風

  (2)、鴻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師:“雁”在詩歌中有什么意義?

  生:雁是候鳥,春來秋往,總能牽動游子的思歸之情,代表了思鄉和思人的意義。詞人看到北雁南飛很傷心,因為它是從詞人故鄉來的,是“舊時相識”,不禁引起了詞人的思鄉之情。

  師:為什么是“舊時相識”?

  生:雁勾起了作者對往事的回憶,《一剪梅》中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句子。如今曾經為她和丈夫傳達相思的鴻雁還在,而收信的丈夫卻不在了。《武陵春》中寫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板書:鴻雁

  (3)、黃花: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師:有人認為“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憔悴損”是指詞人自己;也有人認為“滿地黃花堆積”是指殘花滿地,“憔悴損”也指的是菊花的枯萎凋零,你怎么看?

  生:憔悴損,寫出了內心的疲憊。由于心情不好,無心看花,雖值菊花堆滿地,卻也不想去摘它賞它。《醉花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板書:黃花

  (4)、梧桐、細雨: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梧桐落葉最早,梧桐葉一落,秋天就到了。“梧桐”在詩人的筆下,向來就有凄涼意。

  蘇軾《卜算子》中有“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句子;李煜的.《相見歡》中也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句子。可見,

  而“細雨”的點點滴滴,是只有在極其寂靜的環境中才能聽得到的聲音,這種點點滴滴的秋雨打在梧桐葉上,只能讓詞人更苦悶、更孤獨、更凄涼。這些雨滴不是滴在樹上,而是滴在了詞人的心里。杜牧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句子,可見“雨”是哀傷愁思的象征。而在這里,此人卻將“梧桐”和“細雨”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得哀傷凄涼意更濃。

  板書:梧桐細雨

  2、詞人除了通過這些意象含蓄委婉的抒發愁緒,詞中還有哪些句子是直接抒發感情的?

  (1)、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開篇十四個疊字的運用,被歷代評論家稱為妙句,到底妙在何處?請談談你的看法?

  A、有音韻美:如果改成“尋覓,冷清,凄慘”行不行?為什么?

  增加音韻的美感,讀起來音韻和諧,朗朗上口,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回憶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寫愁層層遞進:詞語的疊加可以增加語義,加重情感的表達。“尋覓”只是一個尋找的動作,而“尋尋覓覓”則指的是來來回回,反反復復的尋找,不知道找了多少遍。把那種若有所失,又遍尋不到的失落、悵然深刻的表達出來了。“冷清“側重的是環境的寂寥,而“冷冷清清”則不光寫出了環境的冷清,還寫出了內心的清苦,從而過渡到“凄凄慘慘戚戚”,內心的凄楚,凄苦,凄清,凄涼,凄慘,就入木三分,無以復加了。詞人“愁”到了極點。

  C、無斧鑿痕:對于詞中疊詞的運用,人們的評價向來很高,南宋文學批評家張端義在《貴耳集》中評價李清照的《聲聲慢》說:易安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不是為文造情,而是情到濃處,自然而然從心中流淌出來的。如果改成“思思念念,惆惆悵悵,悲悲切切”行不行?

  (2)、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作者在這里化繁為簡,化多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獨,所有的無奈,所有紛繁的說不盡的思緒,用一句“怎一個愁字了得”代了。“愁”字之外到底還有怎樣的心情呢?無法用語言說得清啊!

  這種戛然而止的寫法最妙,給讀者留下闊大的想象空間,讓人回味不已。

  (二)、詞人為什么而愁?根據了解的詞人生平及寫作背景分析。

  作者簡介:李清照(1084-1151),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父親李格非曾任禮部員外郎等職,博通經史能詩擅文。她的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知書達理,“善作文、工詞翰”。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藝熏陶,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女詞人。十八歲嫁給宰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趙明誠愛好金石之學,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婚后他們過著美滿和諧的生活,夫婦常在一起詩詞唱和。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詩文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寫作背景:《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南渡不久,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而在南方輾轉逃亡時,她又丟失了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書畫。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在這種背景下,她寫下此詞。

  李清照的的這首詞與她早期的此作相比,在情感內涵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失去了丈夫,詞人深切的感受到人間的孤獨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和亮色。這首詞是在國破家亡、流落異地時寫的,詞中訴說了詞人孤愁無助、生活蕭條的處境,寄托了極其深沉的家國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這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

  獨居之愁喪夫之痛流離之苦亡國之恨

  小結:我們剛剛分析的這些直接抒情的語句,字字深切,句句傷懷。而那些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意象,又把詞人的“愁”形象化、生動化、具體化了。咀嚼這些文字,體味詞人情懷,打開你的心窗。伴著音樂,讓我們一起誦讀,感受這凄美的意境。(放音樂,音樂用林海的《琵琶語》)

  五、比較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一剪梅》,比較李清照南渡前后不同的愁思。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誦讀,思考:兩首詞所寫的愁有何不同?

  前期:兒女情愁閑愁私愁清新明麗

  淡淡的愁相思之愁有盼頭少婦時期細膩深婉閨情離愁清麗明快

  后期:亡國之痛深愁大愛沉郁感傷

  濃重的愁死別之愁沒盼頭萬年寡居凄涼孤寂懷舊悼亡凄婉哀愁

  六、背誦: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獨特的,她的藝術表現方式也是獨特的。她通過自己獨特而又細膩的感受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純凈、唯美的世界。

  最后,讓我們帶著這份美的享受齊聲背誦《聲聲慢》。

  七、結語:

  一杯殘酒,一片落葉,一聲雁鳴,一滴秋雨,一盞孤燈,李清照都能點石成金,賦予它濃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聲聲慢》運用多種意象,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錯落和諧的韻律,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化不開、驅不散的孤獨失落氛圍,讀著它,我們似乎聽得見階前滴雨,長天孤雁,看得見梧桐落葉,黃昏孤燈。無疑這是一種美,一種文學的美!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關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朗讀中品味語言美,體會藝術表現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李清照的悲懷愁緒;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鑒賞詞的意境美,感悟詞中蘊含的細膩情感,培養自己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積累鑒賞的經驗,掌握藝術手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景設置法、

  四、教學手段

  PPT展示

  五、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新課導入

  導入語:大文豪蘇軾的詞風同學們應該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把詞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來,蘇軾可以說是豪放派詞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們要接觸到的是另外一種詞風,與豪放詞的特點截然相反。沒錯,就是有些同學已經說出來的婉約詞。

  介紹: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以及婉約詞的主要特點。

  (二)朗讀詞作,初步感知

  1.作家作品簡介:

  時代背景,突出“國破家亡夫死”這一悲慘命運;

  2.學生朗讀,疏通詞意,初步感知詞作的感情基調;

  (1)提問:詞中直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2)引導學生感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意蘊,和鋪墊的感情基調:

  PPT展示:

  尋尋覓覓————→動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環境——→寂寞冷清

  凄凄慘慘戚戚——→心理——→凄涼慘淡

  感情基調:哀婉、凄涼、愁苦

  (3)追問:聯系所學詩文,說說疊字(詞)有何修辭作用?

  (范例引導) 師總結:韻律美;增強情感。

  (4)結合詩作背景,說一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包含了詞人哪些情感?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愁之一:山河淪陷 悲 故園荒廢難回;愁之二:夫妻永別 悲 美滿姻緣難全;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難度)

  (5)間接抒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過渡語:同學們找的都很對。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是結合過我們之前學習詩詞的方法,通過尋找詞句當中的關鍵詞或者是意象,品讀出詞人的愁緒的。接下來,我們一起結合詞句,聯系過去所學詩文,再次解讀一下這些典型的意象,感受詞人是如何借助意象來抒發心中的哀愁的?

  (三)結合意象,體味情感

  1.隨同學口述,PPT展示

  “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師總結,補充并板書:酒 風 雁 黃花 梧桐 雨)

  2.意象分析

  引導學生結合所學詩句體會詞中意象所蘊含的情感

  (1)“酒”

  ppt出示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艱難苦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師總結:酒是“愁”的象征。

  延伸:為何說是“淡酒”?

  引導:并非酒淡,而是愁濃

  (2)“風”

  ppt出示詩句詩句:“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師總結:以秋風渲染愁情。

  (3)“雁”

  ppt出示詩句:“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師總結:過雁象征離愁。

  延伸:為什么作者看到過雁會“正傷心”?

  引導: “雁”是“舊時相識”,也是從北方來到南方。再者,“雁”是傳遞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時看到曾為她和丈夫傳遞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舊在,而收信的丈夫卻離別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傷心。

  (4)“黃花”

  引導:黃花喻憔悴的容顏,孤苦伶仃的晚境。

  延伸:結合詞句“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兒”?

  引導:白日如夜,那長夜就更難熬。這就傳遞出詞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5)“梧桐、細雨”的象征意義?

  引導:梧桐、細雨是凄涼哀傷的象征。

  (四)再讀全詞,把握情思

  小結:體會“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頭,無法排遣,是和著血與淚寫下的千古絕唱

  (五)作業

  1.依據賞析《聲聲慢》的步驟,賞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拓展延伸)舉例比較分析“婉約派”和“豪放派”詞的不同特點。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6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對疊詞的分析,體會其作用。

  2、學生通過對黃花、梧桐、細雨等意象的分析,學會解讀詞的意象。

  3、學生通過對詞人生平的了解,體會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愁”的內涵。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解讀詩詞的意象。

  教學難點:

  學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經受,體會其“愁”之內涵。

  教學方法:

  朗讀法、爭論法、分析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輕撫中華歷史的塵煙,蕭瑟秋風中,一位才情四溢的女詞人朝我們緩緩走來。她衣著淡雅、面容憔悴、神情凄苦。金人的鐵蹄踏進了京都,也踏碎了她原本幸福而安靜的生活。從今,她個人的命運便隨著國家的命運而轉變。靖康之變,她與丈夫被迫逃離家鄉,南渡避難;不久,與他情投意合、恩愛情深的丈夫突然染病身亡,留下她孤身一人,飄落天際。

  她歷經人事滄桑,國破家亡夫死,自己顛沛流離,全部的不幸,壓在這個弱女子的肩頭。這一天,面對蕭瑟的秋風,面對庭院衰敗的菊花,面對著舊時相識的大雁,面對著梧桐細雨,她不禁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令人肝腸寸斷的《聲聲慢》。

  千年之前,李清照孤獨離開人世,但她的詩詞流傳于世,盼望能從茫茫人海中查找知音。千年以后,許多人用朗讀的方式和這位女詞人進展了心與心的溝通。下面,我就播放一段配樂朗讀。

  二、聽讀,初步感知全詞

  (一)播放學生錄音《聲聲慢》。

  1、問:這是咱們班同學自己配樂朗讀的《聲聲慢》,大家認為讀得怎么樣?

  生:好(或還行)……

  2、那我們之前說過,朗讀的時候,有很多地方是需要留意的,比方字音、停頓、節奏,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感情。不行能每個同學都能成為專業的朗讀者,但是經過每個同學感情澆筑的朗讀,卻會有著別樣的光榮。固然,要讀出詩詞的感情,還是要先走進的內心,感受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今日,我們就一起來走近這位千古奇女子李清照。讓她的詞作,帶我們進入她的世界。

  對于這個朗讀錄音,我先不作詳細的評價。我信任,等我們這節課完畢的時候,大家對于這首詞作的的朗讀,會有更多的體會。

  三、品讀,深入感受詞人的愁情。

  閱讀詩詞是心與心的溝通,朗讀也是如此。詞中的感情,只有我們真正的理解了李清照的心情以后,才能明白的表達出來。感情,是詩詞的靈魂。下面,我們一起來走近李清照,體會她當時的心情。

  (一)大家都至少讀過一遍《聲聲慢》,我想請大家告知我,讀完這首詞,你們有怎樣的感受?

  生:哀痛、孤獨……

  問:假如用詞中的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

  生:愁

  上節課我們說過,李清照的詞可是分為前后兩期。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思念和自己孤獨凄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找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二)在詞的最終說“怎一個愁字了得”,也就是說僅一個“愁”字還表達不了。而這首詞被稱為“千古第一悲情之詞”,李清照又是如何表達她如此深重,濃得化不開的愁呢?你認為哪些詞句寫的最好,最深刻,表達的.淋漓盡致?

  1、“尋尋找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疊字鑒賞。

  前人對李清照連用十四個疊字評價特別之高,說是“特別制勝,匪夷所思矣”。

  (1)我們之前見到過疊字的詩句嗎?(PPT展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金英雄。”——《三國演義》主題歌(楊慎《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蝶戀花》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問:疊字有什么好處?

  答:疊字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14個字雖是重疊使用,卻絕無重復累贅之感,朗讀起來,只覺徘徊低迷,動聽凄楚,有如聽到一個難過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你能感覺到她心中塞滿了愁苦,她需要發泄,需要傾訴,她想一口氣把心中全部的愁苦全都吐出來。

  (2)分析7個疊詞中蘊含的層次。

  問:開篇十四個疊字,我們可以簡潔地分析一下層次。尋尋找覓明顯是李清照的一個動作。人在什么狀況下才尋找?

  答:有兩種狀況,一是我們的東西丟了,要去查找,一般不說“尋尋找覓”;心中失落的時候,悵然若失就“尋尋找覓”,仿佛始終在找在什么。

  問:那么李清照她在尋找什么呢?

  答:她和丈夫在一起時候的那段時間。

  問:那段幸福的日子。還有嗎?

  答:詩人究竟在查找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閑適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時的情意,還是心愛的古玩字畫?詞人“尋尋找覓”地找,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這反映詞人內心空蕩,無可排遣寄予。

  問:查找的結果如何呢?

  答:查找的結果是“冷冷清清”,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凄涼的氣氛包圍。

  問:“冷冷清清”,指的是什么呢?

  答:這里的冷清的環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四周的環境確實是冷清,冷清還反響出內心的冷清。然后她的情感,冷冷清清,冷清的環境有一種凄冷,冷清的心情有一種孤獨。

  問:最終的“凄凄慘慘戚戚”呢?

  答:“凄凄慘慘戚戚”,則純屬內心感覺的描繪。由冷清的環境過渡到慘戚的心靈。

  此三句,由外而內,由淺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寫出女詞人孤苦無告的凄涼心境。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氣氛已覆蓋全篇。

  (3)PPT展現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中對此疊字的評價,與學生的解讀分層一樣,提高學生的自信。

  (4)朗讀指導:“尋尋找覓”四字,應讀得緩慢、迷茫,“冷冷清清”,用降調,輕聲讀,“凄凄慘慘戚戚”六個字,則要一字一頓,讀出字字悲的感覺。

  2、小組爭論,解讀詞中意象: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當帶著滿眼的憂愁來觀看四周的事物時,“物皆著我色”,請問在詞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呢?

  (1)淡酒

  ①有關“酒”的詩句:(PPT展現)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②點撥:酒總是與“愁”的聯系在一起。如何理解“淡酒”呢?——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說明了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③結論:淡酒象征濃愁。

  (2)秋風

  ①有關“秋風”的詩句:(PPT展現)(略講)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秋詞》

  “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

  ②結論:秋風渲染愁情。

  (3)過雁

  ①有關“雁”詩句:(PPT展現)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晏殊《浣溪沙》

  ②點撥:本該北歸的大雁卻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真可謂有“同是天際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過雁不正是以前常常為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舊時相識的雁嗎?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③結論:過雁象征離愁。

  (4)黃花(略講)

  ①列出有關“黃花”詩句:(PPT展現)

  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李清照《醉花陰》

  ②點撥:李清照詞中多用“黃花”意象。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落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這里,的感情已慢慢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③結論:黃花凋零,容顏憔悴,心境不復當年。

  (5)細雨(略析“雨”意象,詳講“梧桐”意象。)

  ①列出有關“細雨”詩句:(PPT展現)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雨霖鈴》

  “清明季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忙,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

  ②結論:細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征。

  (6)“梧桐”意象(結合細雨,詳講“梧桐細雨”意象。)

  ①列出有關于“梧桐細雨”的詩句:(PPT展現)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長恨歌》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

  窗在梧桐葉底,更黃昏細雨,枕前前事上心來,單獨個,怎生睡。——歐陽修《一落索》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周紫芝《鷓鴣天》

  ②點撥: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梧桐細雨是中國古典文化中一個經典的意象。我們可以借助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詩句去感受:“春風桃李花開日”是一種萬物盛開的景象。“秋雨梧桐葉落”,則是秋天的綿綿細雨打在這已經發黃梧桐葉上,梧桐葉隨風漸漸地落下來。顯得非常的凄涼,有一種深秋的孤獨與孤獨。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一句主要寫聲,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凄涼之感。它不是滂沱大雨,而是點點滴滴的細雨,那么我們什么時候才能聽到這種雨打梧桐的聲音呢?寧靜的時候,夜深人靜卻無法如水的時候,心中有著萬千的愁情無法排遣的時候。

  班里有同學喜愛讀《紅樓夢》的,這個意象和《紅樓夢》中林黛玉最觀賞的李義山的詩句比擬一下——“留得殘荷聽雨聲”。秋夜漫長,雨聲敲打在已經敗落的荷葉之上,那種聲音,只有夜深人靜,難以入眠的時候,只有心中極端苦痛的時候才會聽得如此真實。

  那一滴滴的雨聲,敲打在荷葉上,也敲打在梧桐葉上,更敲打在詞人的心里。于是,李清最終一句詩便噴薄而出,直抒胸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就是李清照無法言說、也說不盡的愁情。

  總結:詞人滿腹愁緒,本欲借酒澆愁,然急風欺人,淡酒無力,雁逢舊識,菊惹新愁,緊接著梧桐葉落,秋色愁人,細雨霏霏,更添愁緒,此人眼前的一切是到處生愁,景景牽愁,物物惹愁,詞人仿佛置身于一個愁的世界。這些愁,層層疊加,直至無以復加,難以形容,詞人干脆就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煜的愁還可形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詞人的愁則非筆墨所能形容得完的。所以,結尾一句戛然收尾,但給人感覺卻是:言已盡,但愁難了。

  (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在詞中屢次寫到愁,但此時的“愁”,相比于之前,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內涵呢?讓我們看看命運在李清照身上烙上了怎樣的印痕?

  PPT展現:李清照大事記

  由亡國到丟失,由再嫁到離異,由入獄到悲死,人生的苦難恣意吞噬著李清照的人生。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涼。了解了這些史實后,李清照的愁應當可以理解了。它的內涵是?

  答:喪夫之痛

  寡居之悲

  顛沛之苦

  故國之思

  亡國之恨。

  補充:結合梁衡《亂世中的美神》,“愁”的內涵還可包括李清照作為封建社會女人和學問分子雙重身份的孤獨、怨愁。

  四、再讀,學生體會情感。

  (一)學生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1、請學生再次朗讀詞,大家評價。

  2、教師播錄音范讀,學生感受詞中的情感。

  3、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感受,把握傳達情感的意象,走進詞入的內心世界,再一次自由朗讀《聲聲慢》。

  (二)背誦全詞。

  學生在熟讀的根底上背誦全詞。

  五、結語。

  一杯殘酒,一陣秋風,一聲雁叫,一地黃花,一滴細雨,一樹梧桐,一個千古斷腸人守著窗兒,李清照用她的才情,用她的生花妙筆,為我們帶來這首傳頌千古之詞。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拭著藝術的靈魂,在生命空間受到的損害和痛苦,在藝術的空間都會得到補償,而這,就是我們的幸運了。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7

  【學情分析】

  初中時學生已經學過李清照的代表作,如《如夢令》等,但這些詞作大多抒寫的是一些閑情,對于她的后期詞可說是初次接觸,因而要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比較,更好地體會李清照詞的妙處。

  【教材分析】

  本詞被后人譽為“千古絕唱”,是李清照后期詞作的代表作。相對于前期作品,本作中作者的情緒比較低沉,但在痛苦的低吟中卻顯示了她過人的藝術才華。本詞圍繞“愁”展開,運用形象豐富的意象以及各種各樣的手法來加強愁緒的宣泄。

  【教學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學會抓住疊詞、詩歌意象去品味詩歌情感。

  聯系作者的生平事跡感知詞中凄涼意境,深入體味詞人“愁”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學習《聲聲慢》,理解此詞的思想內容,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的生活對她的創作的影響。

  2.深入研讀詩歌,抓住意象,體驗愁情,滲透對學生詩歌誦讀的指導。

  3.讓學生由詞及人,突破文本的顯性層面,進入到詞人苦悶、復雜的精神世界,感悟詞作愁的深刻意蘊和李清照孤高的靈魂。

  【教學方法】

  誦讀品悟法、自主鑒賞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媒體】

  多媒體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課前預習

  熟讀《聲聲慢》這首詞,力求能背誦,回顧李清照的生平事跡和所學的其前期的作品。

  二、課文導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夢令》

  (配樂引領學生回憶朗讀)

  從《如夢令》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見到一個什么樣的清照呢?

  明確:開朗活潑快樂

  少女時代的清照是快樂幸福的,因而她能寫出了清新明快的詞作。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變遷,物是人非,滄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卻寫出了與《如夢令》風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詞——《聲聲慢》。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絕唱”。下面,我們先一起來讀讀這首詞。

  三、朗讀《聲聲慢》(學生集體配樂朗讀)

  四、整體感知

  讀罷此詞,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

  五、詩歌賞析——如何寫愁

  (一)直接寫愁

  李清照起筆就哭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尋尋覓覓,清照在尋覓什么呢? 動作若有所失 尋覓無果

  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環境處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慘慘戚戚,又寫出了清照什么樣的心理呢?沉痛凄厲

  總結疊詞作用:1.形式上:音樂美、音韻美,增強感情。

  2.內容上:奠定哀婉、凄涼、愁苦的感情基調。

  (二)賞意象品愁情

  中國古典詩詞主要是通過意象來傳情達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感情的物象。李清照寫愁情的'時候,不僅直接抒愁,同樣還借助一些意象來抒寫。所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賞意象,品愁情。

  1.李清照在詞中選取了哪些意象?

  (學生:淡酒晚風 孤雁 黃花 梧桐 細雨)

  2.這些意象是如何表現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①小組交流探討

  ②集體探討

  探討明確:

  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濃,酒力壓不住心愁。

  風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 渲染愁情

  雁 離愁,懷鄉之思,音信之盼

  黃花 喻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

  梧桐 一葉知秋 牽愁惹恨

  細雨 雨滴梧桐卻敲碎人心哀傷﹑愁絲的象征

  3.總結本詞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秋風

  過雁黃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傳遞出孤寂愁苦

  梧桐細雨

  拓展:古典詩詞中傳統的意象有著特定的內涵。

  酒:愁文化 例句: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風:渲染愁情 例句:秋風秋雨愁煞人

  雁:懷鄉之思音信之盼例句:“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黃花:憔悴的容顏 例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梧桐:牽愁惹恨例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春秋。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

  雨:哀傷愁絲 例句:無邊絲雨細如愁。

  (三)因何生愁

  當李清照沉浸在這種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時,她發出了絕望地呼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是什么樣的經歷讓作者發出如此凄慘的悲鳴?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讓我們走進作者的人生隧道,進入到作者苦悶,復雜的心靈,看看作者為何而生愁?

  1127年:金滅北宋,夫婦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51-1156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禍不單行孤苦飄零

  由亡國到喪失,由再嫁到離異,由入獄到悲死,可謂禍不單行、孤苦飄零呀。晚景凄涼,沒有子嗣的清照就這么去了,帶著一腔悲憤,悄無聲息的去了,無人知道她死于何時,葬于何地。連最公正的時間老人也沒有記錄。

  了解這些史實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聲聲慢》中的愁是一種什么樣的愁呢?

  明確:情愁--獨居之寂寞

  家愁--喪夫之哀

  國愁--亡國之恨

  比起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夢令》中的少女閑愁,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內涵呀。

  六、課堂總結

  “一般愁字別樣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詞人李清照又何其耀眼!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拭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然而它們沒有打垮壓迫的了她,反而讓她的藝術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

  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撼何如。

  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8

  教學目標:

  1、掌握寓情于景的分析方法。

  2、感受《聲聲慢》的意境美,體會婉約詞的含蓄美。

  教學設想:

  1、嘗試讓學生先背誦,然后質疑,教師再解疑的方法教授詩詞。

  2、嘗試讓學生舉一反三,以《聲聲慢》為重點,在分析詞作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方法,就“情景交融”這一點讓學生進行能力遷移。

  教學難點:

  意境與意象的區別

  教學過程:

  1、“背”詞:(全班齊聲背誦)

  2、“解”詞:根據學生質疑,教師解疑。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將問題歸類:關注字、詞;關注感情;關注創作背景及詞人生平;關注開頭疊詞的用法。

  3、“讀”詞:(配樂朗誦)重現情境,感受意境之美。

  4、“品”詞:教師由學生的質疑,提出學生關注的內容:

  何情?

  何由?

  如何鑒賞?

  教師引出意境一詞,詮釋之后再指出分析意境的方法之一是分析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教師提問:

  此詞寫了哪些景?

  這些景是如何體現作者情感的?

  5、能力遷移

  《踏莎行》王國維稱秦觀《踏莎行》中的兩句“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為“詞境凄厲”,請從情景交融的角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6、總結本課學過的《雨霖鈴》、《踏莎行》、《聲聲慢》三首詞的情景交融手法,教師提問: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可以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婉約詞的風格特點。

  作業:

  1、自讀李清照的《一剪梅》,請任選其中一句分析其情景交融的特點。

  2、課外拓展:查找李清照不同時期的作品,就此寫一篇小論文,分析其婉約詞的特點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9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本詞在遣詞用字、韻律運用與布局謀篇上的獨特之處。

  2. 掌握物境與心境相融的表現手法。

  3. 了解本詞的創作背景及李清照前后詞風的不同。

  4. 初步體會性別因素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二、教學要點

  1. 疊字運用的妙處。

  2. 用韻的特點。

  3. 細膩而又步步深入的感情蘊涵。

  4. 國家變動與個人創作之間的關聯。

  三、文本詳析

  這首詞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漢族政權南遷,始為南宋。這一重大變故給當時社會各階層帶來影響,李清照的生活也隨之發生巨變。千古名篇《聲聲慢》即寫于這樣的背景下。

  詞的開頭落筆見奇,以七組十四個疊字描繪出一個凄然寡歡的愁婦形象。第一句“尋尋覓覓”不是寫實,而是表現一種無可寄托、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詞人所尋覓的是什么呢?詞中沒有明說,但聯系作者的生活經歷卻不難體味。南渡前,李清照與丈夫感情融洽,志同道合,有著文雅而富于詩意的生活情趣。然而,靖康之難葬送了昔日的一切,丈夫趙明誠離開人世,心愛的文物古籍毀于兵亂,失于竊賊,更令人痛心的是北方國土的淪亡。詞人在多難的歲月里備嘗艱辛,故而坐立不安,情不自禁地希求尋到一點慰藉。作者并沒有直接描繪這種心理,而是賦無形于有形,通過“尋尋覓覓”這一虛化的行動來形象地加以表現。第二句借環境的凄清、肅殺來表現心情,“冷冷清清”既寫出深秋氣象,也刻畫出詞人的暮年心境,飽含著只身飄零、孑然獨處的寂寞之感。第三句則直抒愁懷。這句中的六個疊字是近義詞,相互間有細微區別:“凄凄”言其悲涼;“慘慘”寫其抑郁;“戚戚”則繪其憂懼。詞人由淺入深,淋漓盡致地勾畫出國破家亡為自己造成的極深的精神創傷。

  接下去四句,通過眼前生活敘寫愁情。“最難將息”表面上是就清晨氣候而言,實際又與上文“尋尋覓覓”相呼應,表明女主人公從一清早便心神不寧,沉痛的家國身世之感蘊于其中,卻又無處遣愁。“雁過也”三句,進一步刻畫了主人公的悲愁心境。征雁“卻是舊時相識”,這之中飽含復雜的情味:一則古時有鴻雁傳書之說,詞人早年生活中丈夫遠游在外時,曾熱切幻想大雁為自己帶來親人的消息,為丈夫捎去自己的書信,《一剪梅》詞中便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之句。可如今丈夫亡故,只能目送征鴻,獨咽悲傷。二則南渡之后,詞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被金人占領的家鄉。她曾在詞中沉痛地寫道:“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而今望見大雁,想到這雁正是從北方淪陷區飛來,不禁生出濃重的思舊懷鄉之情。此處“舊時相識”并非實指,是詞人借特定景觀將種種情愫凝聚為一體,以突現天涯淪落的悲傷。

  詞的上片,字里行間處處含愁。下片緊承上文,依然就主人公之愁鋪敘開去。“憔悴損”即是寫花,又是自喻,比興之中,傾注著一腔悲情。“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兩句更寫出了詞人度日如年的心理感覺,又暗示了即使熬到天黑,那漫漫長夜亦不知怎樣捱過的憂愁。這兩句用語平易,但作為韻腳的“黑”字屬于極難押的險韻,故詩家罕用。而李清照功力深厚,押得既穩妥又自然,贏得評論家贊賞。“梧桐”二句與上片“曉來風急”相呼應,寫黃昏時分秋雨梧桐引起的哀愁,同時點出這首詞描述的是一整天的情狀。自漢代枚乘《七發》中寫過“龍門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后,人們常用“梧桐半死”比喻喪偶。而今,梧桐已使詞人憂傷,再加上連綿秋雨,使人越加煩悶難耐。“更兼”二字,點出不堪聽聞之意,“到”字訴說時間之長,“點點滴滴”則既寫聲音、狀態,也寫主人公感受。

  作品結尾,詞人在以上曉寒、淡酒、風急、雁過、黃花堆積、梧桐細雨、殘秋黃昏等一系列鏡頭組成一幅天然的悲凄畫面之后,將難以名狀、無法解脫的苦悶匯為沉痛之極的兩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此處的“愁”,實為全篇總旨,從而將人物的情感推向高峰。而反詰的語式,既收束全詞,又辟出新境,給讀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就藝術性來看,這首詞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首先,疊字的運用,突現了這首詞的語言特點。疊字是古代詩歌的一種語言藝術,運用得好,可以加重語氣,增強情感,突現事物特征,同時造成一種急促、跳動、鏗鏘的音樂效果,使作品更富于感染力。不過,在李清照之前,詩詞中疊字的運用多以四字、六字、八字為限,而李詞首句即連下十四個疊字,且質樸清新,自然流暢,準確表達了詞人所處的環境和心理狀態。后來有些作家曾著意仿效,如元代喬吉連用二十八疊字作成的《天凈沙》(見課本“平行閱讀”),但雕琢之痕十分明顯,無法與之媲美。

  在韻律方面,詞作也顯示了作者獨特的造詣。《聲聲慢》的詞牌歷來多平韻格,李清照卻選擇了入聲韻。入聲短促幽咽,創造出一種飲咽吞聲的藝術效果。與此同時,詞中又配以眾多的齊齒音字和舌音字。九十七個字中,這類字竟占五十七個,如尋、覓、凄、息、積等齊齒音字,點、滴、得、第等舌音字,交相重疊,造成一種嚙齒切語的音調,仿佛女主人公在哀哀自訴。

  在章法上,《聲聲慢》不是一般融情于景,而是把握女主人公內在心緒和外界事物之間的.矛盾關系,采用一情一景的手法,愈寫愈深。同時,詞作在結構上打破前后片界限,層層鋪開,一氣貫注,在心境與物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的不斷擴大過程中,將愁緒聚結到難以遏止的地步,充分表現出詞人杰出的藝術才華。

  四、思考題思路提示

  1. 分析這首詞如何使物境與心境相互契合,從而使悲愁描寫步步深入。

  如作者抬眼空中“雁過也,”內心感觸悲涼,“卻是舊時相識”;又如眼前“滿地黃花堆積”,愈加觸動情懷,“如今有誰堪摘”,景隨步移,情觸景生。

  2. 你所讀過的古典詩詞中,還有哪些也是借助聲調韻律來抒情寫意?

  如李頎的《送陳章甫》,李賀的《送沈亞之歌》、《浩歌》及《羅浮山人與葛篇》。

  3. 你從本詞能體會到李清照作為女性作家的特有氣質嗎?

  傷感和惆悵,是一種最富有詩意的情感,它不是強烈的生活失意的直覺體驗,而是一種莫名的孤寂感。通常它總是發生在氣質敏感、感情細膩、學養天分較高的詩人詞人身上,李清照即是如此。

  1)作者的生平及創作情況

  李清照(1084一?),號易安居士,濟南(在今山東省)人,出生于一個注重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從小受到熏陶。她的丈夫趙明誠歷任知州一類的地方官。他們兩人都喜歡收藏和研究金石書畫,著有《金石錄》。在她的《金石錄后序》里,記述了她的婚后生活和她大半生的重要經歷。

  李清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女作家,詩和散文都有較高成就,而主要的成就是詞。她的創作生活,以1127年金統治者占領汴京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的作品多是寫她在趙明誠離家外出時所感受的離愁別恨,以及一些描寫閨中生活和詠物之作,一般都是局限在個人生活的狹小天地里。

  她在后期避難到南方,經歷了社會的大變亂,國破家亡,許多痛苦涌上心頭,寫了一些反映那個時代的作品。如“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悲痛祖國的大好河山淪于敵手。“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指斥了南宋統治集團的萎靡不振,屈膝言和。詞中如《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永遇樂》(落日熔金)、《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蝶戀花·上巳召親族》、《聲聲慢》(“尋尋覓覓”),都是抒寫她所經歷的亂離生活的痛苦和寄托她的故國之思。和她的詩比起來,詞顯得委婉細膩。

  李清照詞的成就主要表現在語言藝術方面。她的詞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詞藻的秾麗,而是用樸素清新的語言表現她對周圍事物的感觸和刻畫比較細膩的心情,常常寫得鮮明生動,感情色彩很濃。有時還采用口語入詞,如“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過去有人稱贊她的詞“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清鄒祗謨:《遠志齋詞衷》),或者說“以尋常語度入音律”(宋張端義:《貴耳集》),這都說出了李清照詞語言的特色。

  李清照寫有一篇《詞論》,從詞的興起談到詞的寫作問題,其中對北宋一些重要的詞家都有所評論,談了他們詞作的優點和缺點。她提出寫詞要“協音律”,認為“詞別是一家”,不能和詩一樣。這些主張對于詞的創作影響深遠。

  有《李清照集》、《漱玉詞》輯本,存詞四十七首。

  2)李清照的藝術成就

  李清照是中華詩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詩、詞、文、賦,金石、書、畫無所不精,而尤以詞的藝術成就最為突出。王的《碧雞漫志》稱:“易安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楊慎《詞品》謂:“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于閨閣也。”王士禛《花草蒙拾》云:“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矣。”沈謙《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后主并提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李清照在詞史上成就卓異,屹然為一大宗。詩文的創作也斐然有聲,卓有獨詣。

  李清照詞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易安體”之稱始于宋人。侯寅《眼兒媚》調下題曰:“效易安體。”辛棄疾《丑奴兒近》調下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當代學界對“易安體”也有所研討。詞作自成一體,表明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其特點:

  一是傾擄真摯情。真情是詞之骨,詞之言情,貴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約詞人多以男性寫艷情幽懷,李清照則是以女性本位寫自我愛情悲歡和親歷的家國巨變而獲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戀情詞,如《一剪梅》、《鳳凰臺上憶吹簫》等,滿紙至情,連篇癡語,自然率真最能體現女性純誠細膩的靈性,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戀情詞所無法比擬的。其后期懷;日寫愁的傷亂詞,如《武陵春》、《聲聲慢》、《永遇樂》、《人孤雁兒》等篇,字字血淚,聲聲嗚咽,一派凄楚,動魄驚心,這“載不動”的“許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淚”,“凄凄慘慘”的情懷,無地傾訴的“萬千心事”,全是發自肺腑的心聲,來不得半點雕琢矯飾。這些融和著家國之變、時代滄桑的悲慨之曲,來自情摯意濃的詞人,植根于真實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劇人生、災難時代的映現。

  二是熔煉家常語。《漱玉詞》的語言,有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柳永是把詞引向市井的開拓者,他用語通俗明暢,然好為徘體,偶涉蝶默,周邦彥變俚為雅,措詞精工,施采麗密。李清照遣詞造語,自出機抒,創造了以自然率真為主要特色的文學語言。所謂“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彭孫通《金粟詞話》)。如“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鳳凰臺上憶吹簫》)。仿佛毫不經意,沖口而出,但仔細體味,卻含意多層,十分精細。親人遠別,千言萬語無從說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說又何用;離恨別苦,難以啟口的內心隱秘,刺人衷腸,寧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負擔。這重重思緒,微妙心態,全用家常語道出而含蘊綿綿不盡。漱玉詞的口語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無力,因為它是在口語基礎上匠心獨運、提煉加工的結果。故而落筆精警雅雋,語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濃煙暗雨”、“被翻紅浪”、“柳眼梅腮”、“紅稀香少”、“云階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傳神,正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三是善用白描法。漱玉詞不重故實,不過多化用前人詩文,而長于以白描手法創造動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與柳永的“細密妥溜”、美成的富艷典重不同,而是“沖口出常言,境界動心魄”。如《醉花陰》寫離思凝重:“簾卷西風,人似黃花瘦。”《永遇樂》寫孤寂失落:“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均以直白之語,寫深濃之情,有場景,有人物,有襯映。階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閉關簾底,孤苦零丁,將無窮悲傷一己吞咽的心態,呈現眼前,栩栩紙背,令人一睹難忘。《漱玉詞》的白描,具有渾成、含蓄、宛曲的特點,因而毫無淺易平直之跡。《行香子》煞拍:“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雖系以口語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聯想起人間風云變幻、愛河如許風波,其深層意蘊是領略不盡的。

  四是講求韻律美。李清照論詞很重視聲律,所謂歌詞分五音六律、清濁輕重,她的創作實踐了自己的理論。這是由詞作為一種樂詩特質決定的。《漱玉詞》講究聲情,喜用雙聲疊韻,選辭注重聲韻美。夏承秦曾舉其《聲聲慢》為例。

  劉勰論作家和藝文風調之大別,曾談到作家體性不同,“氣有剛柔”、“文之任勢,勢有剛柔”。李清照詩文詞賦,韻致多樣,剛柔兼具,其審美風姿,也卓有獨詣。李清照歷來被推為“詞采第一”、“婉約之宗”。其詞作以柔美見勝。‘清思細膩執著,意象輕靈疏淡,意境密麗婉曲,風致委婉清雅,構成了《漱玉詞》特有的陰柔美。李清照以女性本位,運用精于抒情的詞體,表現少女之天真、少婦之纏綿、嫠婦之凄苦,使其詞作帶有獨特的柔婉美和悲劇性,具有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漱玉詞》繼承婉約派的創作風情和手法,又有所開拓創新。其表現是筆力俊爽疏宕,意境展延開闊,風韻柔中帶剛,時露崛強之氣。。《漱玉詞》的這些特色確與蘇、辛有一脈相通之處。沈曾植《菌閣瑣談》謂“易安調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之蘇、辛”,“自明以來,墮情者醉其芬馨,飛想者賞其神駿”,這不是偶然的。李清照詞以婉約稱勝,但它是柔中有剛,婉中含豪,剛柔融通的。

  李清照文章流傳不多,但無論書序、札啟、辭賦都有佳構,且長于四六驕儷,博于用史使事,運筆曲伸自如,行文聲情并茂,并大都貫穿著關注現實國運的時代精神、愛國情愫。絕不拘囿于閨幃閑情,誠如古人所評,顯見出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據此,我們可以說:李清照詩、詞、文、賦悉有獨詣,在藝術風調上陰柔美臻于極致,而陽剛氣一脈貫通。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品味疊詞的作用。

  2、解讀詞的意象,把握景與情的關系,整體感受詞的意境美。

  3、了解詞人的人生際遇,體會其后期的愁情。

  (二)能力訓練點

  1、熟讀背誦全詞。

  2、理解詞中的意象,體會其情感,準確把握“愁”之內涵。

  (三)美育滲透點

  感受詞的意境美,體味詞人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1、背誦全詞

  2、品味疊詞的作用。

  3、解讀詞的意象,整體感受詞的意境美。

  三、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李清照后期作品中所體現的“愁”之內涵。

  四、教學方式

  誦讀品悟 點撥探討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

  課前播放《一剪梅》mp3至上課,(意在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氣氛,讓生更易融入到詞的意境當中。)這么美的音樂把我們一起帶進了課堂,同學們知道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嗎?(學生:《月滿西樓》)歌詞化用了哪位詞人的哪首詞?(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們一起來背背這首詞。

  《一剪梅》仿佛把我們帶回到了千前北宋年間那個秋天,涼意微微,鴻雁南飛,花飄水流,西樓月滿。在這首詞中大家覺得李清照的情緒若要用一個字來概括的話,是何字?(生:愁),如果在這個“愁”前面加上定語的話,應該是怎樣一種愁?(生:相思之愁,蜜甜的愁,閑愁),在李清照的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作者表現出的是一種閑愁。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李清照的后期代表作《聲聲慢》中的無限愁情。

  二、美讀

  1、請一個同學有感情朗誦。

  2、對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誦,你覺得哪些地方可以讀得更妥當完美些?

  3、放錄音,聽名家的示范朗誦。

  4、全班同學有感情地齊讀。

  三、鑒賞:

  (一)一提到《聲聲慢》,我們首先會想到哪一句詩詞?(學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如果把“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換成“尋覓、冷清、凄慘”好不好?為什么?

  1、逐句分析

  ①尋尋覓覓

  (老師點撥:當時的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她在尋覓什么呢?往日歡笑的歲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時的愛情,其它心愛之物,但卻又不知道該到哪里去找。)

  板書:動作——茫然 (應該讀出一種緩慢、迷茫的感覺。)

  ②冷冷清清:

  (老師點撥:尋覓無果,不但沒有減輕內心的傷痛,反而在這冷清的環境中更生一種凄涼、慘淡、悲戚。處境的冷清更襯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板書:環境——清冷 (應是輕讀、降調。)

  ③凄凄慘慘戚戚

  板書:心理——凄厲 (應該讀的一字一頓,字字泣血)

  開篇奠定了哀婉凄涼的感情基調

  2、歸納要點

  ①增強音樂美

  ②曲盡思婦之情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的論說,最能傳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層次;二也,妙在曲盡思婦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尋尋』;尋尋之未見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覓覓』;覓者,尋而又細察之也。覓覓之終未有得,是良人真個去矣,閨闥之內,漸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內也。繼而『清清』,清清,內也,非復外矣。又繼之以『凄凄』,冷清漸蹙而凝于心。又繼之以『慘慘』,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終之以『戚戚』也,則腸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寫來,自疑而信,由淺入深,何等層次,幾多細膩!不然,將求迭字之巧,必貽堆砌之譏,一涉堆砌,則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覓覓不可改在尋尋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

  (二)、王國維《人間詞話》中說 “一切景語皆情語”,當作者帶著滿眼的憂愁來觀察周圍的事物時,“物皆著我色”,請問作者在詞中選了哪些意象來表現她的愁呢?(學生:淡酒 晚風 過雁 黃花 梧桐 細雨)詞人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意象來抒寫自己的“愁”呢?

  1、三杯兩盞淡酒

  ①列出有關“酒”詩句: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酒消愁愁更愁”

  “艱難苦恨煩霜鬢,潦倒新停拙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問:為何說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壓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覺得酒味淡,這是一種主觀感受。一個“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涼慘淡。

  ②得出結論:酒是“愁”的象征

  2、“怎敵他晚來風急”

  ①列出有關“秋風”詩句:(“秋風”意象略講)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自古逢秋悲寂寥”

  ②得出結論:秋風渲染愁情。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①列出有關“雁”詩句: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一剪梅》)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 (晏殊《浣溪沙》)

  (教師點撥:本該北歸的大雁卻向南飛來,而詞人當時也正在南方避難,真可謂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這過雁不正是以前經常為詞人傳遞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舊時相識的雁嗎?)

  ②得出結論:過雁象征離愁。(秋雁南來,寫國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下闋:由遠及近,轉入對自己庭院內眼前殘秋之景的具體描繪,進一步表達愁情。

  4、“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略析“黃花”意象)

  ①列出有關“黃花”詩句:

  史正志《菊譜》:“菊草本也,以黃為正,所以概稱黃花。”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李清照《醉花陰》)

  教師點撥:這兩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顏、孤苦飄零的晚境,再無當年“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到這里,作者的感情已漸漸融入到了落花之中。

  ②得出結論:黃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顏

  略講“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詞人是位感情豐富的女子,這樣守著窗兒,不免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如此孤獨難耐慘淡愁苦可怎么捱到天黑呀!

  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詳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

  ①列出有關“細雨”詩句: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亡國之愁)

  ②得出結論:雨是哀傷、愁絲的象征。

  6、“梧桐”意象

  梧桐一葉知秋,本身就是牽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僅滴在耳邊,更滴向心頭。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天明”(溫庭筠《更漏子》)

  這句主要寫聲,以聲襯情。尤其是“點點滴滴”一語,極富頓挫凄涼之感。

  小結:

  這些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意象,把詞人的愁形象化了,生動化了,具體化了,無一字寫愁,卻處處惹愁。讓我們帶著對愁的感知,伴著音樂,再一起來齊聲誦讀,體會這凄美絕倫的意象意境。

  的確,“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但此時的“愁”與詩人寫《一剪梅》的“愁”相比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內涵呢?讓我們看看命運在李清照身上烙上了怎樣的印痕?

  時間 李清照大事記:

  1103-1126年:與趙明誠結婚,婚后融洽歡娛,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研究,

  度過了這生中最安寧、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敗透頂,金兵入侵,圍困京師。

  1127年:金滅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書畫在戰火中焚為灰燼。

  1129年:趙明誠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終年49歲,李清照時年46歲。

  1130年:李清照為趙明誠解不白之冤,在越州、臺州、黃巖、溫州之間漂泊。

  1131年: 卜居浙江會稽,又逢盜賊,重病纏身,幾欲喪命。

  1132年夏: 再嫁張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訴訟,與張汝舟離婚。被判刑兩年。

  1134年: 整理完成趙明誠遺著《金石錄》。

  1151-1155年:李清照沒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離開人世。無人知道死于何時,葬于何處。

  由亡國到喪失,由再嫁到離異,由入獄到悲死,人生的苦難恣意吞噬著李清照的人生。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涼。了解了這些史實后,李清照的愁應該可以理解了。它的內涵是?

  (生:喪夫之痛 孀居之悲 顛沛之苦 故國之思 亡國之恨)

  四、結語

  作為一個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為一個詩人,她又何其偉大。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不停地擦試著李清照的藝術靈魂,苦難越重,藝術的靈魂飛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這樣評價李清照:

  一代詞人有舊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冷清今日成轟烈,傳誦千古是著書。

  最后,讓我們齊聲背誦《聲聲慢》。

  五、作業

  準確理解了詞中的意象,感受了詞的意境,把握了詞中愁的內涵后,請同學們將《聲聲慢》改寫成詩歌或散文。

  1、展示學生作品

  2、展示教師作品

  板書:

  疊詞 增強了音韻美 哀婉凄涼基調

  曲盡思婦之情

  淡酒 黃花

  過雁 晚風 愁:喪夫之痛 孀居之悲 顛沛之苦

  梧桐 細雨 故國之思 亡國之恨

【李清照《聲聲慢》教案】相關文章:

李清照詞聲聲慢教案12-08

‘教案’聲聲慢教案01-02

聲聲慢教案02-25

《聲聲慢》教案03-17

《聲聲慢》教案112-16

《聲聲慢》教案(陳靜)12-16

《李清照詞兩首》教案12-16

聲聲慢公開課教案08-25

李清照的詩句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