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搭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緊扣中心句,想象畫面,感知課文,尋找由搭石構筑的風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發現美,感受美。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情境導入,引出課題 1、簡介作者
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位作家,他叫劉章(課件出示劉章照片),有人說他是中國當代文壇最有影響力的20位詩人之一。劉章爺爺從小在農村長大,他十分熱愛故鄉,
曾寫下這樣的詩句——(課件出示詩句)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擠得鳥兒飛上天。羊兒肥,草兒鮮,羊吃青草如雨響,輕輕移動一團煙??多美呀!但是故鄉給劉章爺爺印象深刻的不僅是那花半山,草半山的春色,更是家鄉的另一道風景——搭石。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質疑
當你讀到這個題目時,腦海中冒出的第一個疑問是什么?(或者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劉章爺爺的?)
(搭石是什么樣子的?搭石有什么作用?搭石為什么能給作者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搭石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
4、帶上疑惑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看看透過這些樸素的農村生活的畫面,你讀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明確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懂的詞語。
2、交流初讀感受。(當學生談到讀懂了什么是搭石時,注意引導其將第一自然段讀好,讀出搭石的特點。) 三、識字學詞,掃清障礙
1、譴責、懶惰(帶點字為生字) ..
指名讀,讀準字音。 出示句子:
如果別處都有搭石,唯獨這一處沒有,人們會譴責這里的人懶惰。 指名讀句子。
“譴”和“惰”字哪些地方容易寫錯?你有哪些書寫建議給同學? 2、俗語
課文中說家鄉有一句俗語,是哪一句? 出示:“緊走搭石慢過橋”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師:“俗語”就是“俗話”,是廣為流傳的語句,往往簡練而形象。大多數俗語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經驗和愿望。
你還知道哪些俗語?說說看。
3、協調有序、人影綽綽、清波漾漾
查查字典,“綽”字是什么意思?(綽約:形容女子姿態柔美的樣子。) 師: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真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誰來讀一讀這詩一樣的語言?
指名讀,出示下文: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
4、伏下身子、理所當然
說說“理所當然‘的意思。(按道理應當這樣。) 課文中,人們把什么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 讀一讀相關語段,出示:“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用“理所當然”說一句話。
5、汛期、綰褲、聯結 間隔、溪水猛漲 “綰褲”就是把褲子挽起來的意思。 動作演示綰袖、綰發。
提示:“間”“結”和“漲”都是多音字。 四、再讀課文,概括畫面
1、再讀課文。 這些生字、詞語在課文中你能流暢地讀準它們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課文,不好讀的語句多讀幾遍。
2、合作讀課文。
這篇課文比較長,請幾位同學分段讀給大家聽,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指名學生讀文。教師相機指導、點評。 3、想象畫面。
這篇課文就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請你再默默地瀏覽一遍,老師相信,會讀書的同學,讀著讀著,眼前就會浮現一幅幅畫面,就像放電影一樣。有的畫面特別感人,有的畫面特別讓人激動,有的畫面特別的美。你可以在旁邊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
4、反饋交流。
通過讀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畫面?此時此刻,你覺得哪幅畫面就在眼前閃動?(教師隨著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有關段落,并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引導概括幾個畫面,并作相應板書,必要時對板書做相應調整)
秋涼在即擺搭石 發現不穩調搭石 協調有序走搭石 同到溪邊讓搭石 背負老人過搭石 5、師小結:
同學們真會讀書。透過語言文字,能想象出這么多畫面。
(引讀板書)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向我們展示著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蘊含著看不見的心靈的“美”。難怪劉章爺爺情不自禁地贊嘆道——
(課件出示)“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是啊,在劉章爺爺的心里,搭石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課文,細細鑒賞這一塊塊搭石,感受這字里行間所描述的最美的、最感人的風景。
第二課時
一、走近搭石,回眸畫面
1、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搭石圖)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這一塊塊、一排排搭石嗎?正是這一塊塊普通、平凡的搭石,描繪了一幅幅生動、感人的圖畫。(課件出示概括后的五個畫面,指讀)
2、出示句子,指名讀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3、到底是怎樣的風景呢?讓我們走進課文,走走搭石。 二、走上搭石,尋覓風景
1、自由朗讀課文2-4自然段,尋覓美麗風景。 要求:
哪里讓你感受到這是一道風景,劃出來,寫上批注。
用心貼近文本,細細品味語言,不放過每一句話,一個詞語,一個字,甚至是一個標點。
2、反饋交流,走進畫面
第一處美景:協調有序走搭石 (1)學生反饋,出示句子: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2)從字里行間,感受人們的協調美。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他們的動作非常協調有序?(理解:“緊走搭石慢過橋”“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等詞)
你能通過朗讀把這和諧的畫面展現在大家的`面前嗎?先自己試試。 指名讀,隨機點評
(預設評語:你走得輕快而平穩,真棒。我能感受到你們小組走得真默契。 你讀得有聲有色,誰能說這不是一道迷人的風景呢?你的朗讀讓我想到了一句俗語——“緊走搭石慢過橋。”真是畫一般的美??
(3)變序朗讀,感受語言的詩意美。
老師把它變成一首小詩,看多美,讓我們一起來讀讀。 每當
上工、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時候, 動作
是那么協調有序!
前面的 抬起腳來, 后面的, 緊跟上去, 踏踏的聲音, 像輕快的音樂;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
畫一般的美感。
(4)配樂朗誦:讓我們再一次隨著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諧和詩意的美。
(描述畫面,再度激蕩學生的情感):啊!聽著同學們的朗讀,我感覺這好像是一個清早,晨霧還沒有散去,人們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這搭石上,沒有人說話,只有這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也許這是一個黃昏,夕陽灑下了它最后一縷光輝,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回來了,一路歡歌笑語,身體是疲憊的,腳步卻是輕快的“踏踏”,在這一塊塊搭石上,我們不僅看到了鄉民們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們辛勤的勞作和對生活的熱愛。
(5)口頭填空,補充板書
同學們,走在這一塊塊搭石上,你看到的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呢? 學生板書:協調、有序、關心別人 (6)回歸主題,誦讀“風景”。(導讀中心句) 帶上此時的感受,二詠中心句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第二處美景:同到溪邊讓搭石
(1)過渡:一行人一起走搭石時,是那么協調有序,美妙和諧的景色,那兩個人面對面來到河邊呢?
(2)出示,學生自由朗讀:
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3)模擬情境,師生表演
同學們,我們現在就來到了這小溪兩岸,老師想請一個同學一起合作一下,根據這句話的意思,我們一起來演一演,好嗎?
師:那我就是這個村里的老大爺,你呢? 生:??
師:某某,你去干什么啊? 生:??
師生根據角色,表演招手示意對方先過,隔岸大聲請對方過溪,互相推辭,過溪后互話家常等情景。
(4)學生參與,共同評價
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詞語、句子來評價表演是否貼切。 (5)置身其中,送出夸獎
孩子們,我們剛才都來到了小溪邊,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你有什么話對這兩位說說?
學生夸獎這兩個人謙讓、友善,彼此很親近
僅僅是這兩位這么謙讓友善嗎?從哪里感受到? 引導從“總會”理解每個人都會這么做? 指導朗讀,讀出鄉親們之間融融的情意。 是的,一塊塊普通的搭石,演繹著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樸、善良、謙讓和敬老,也深深地敲擊著我們的心靈!來,讓我們把心中的這份感動,通過朗讀告訴大家。
引讀:經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 如果——( );假如——( )。 (6)口頭填空,補充板書
讀到這兒,看到這兒,你覺得搭石構成了家鄉一道怎樣的風景呢? 學生板書自己的感受,如:謙讓、友善、親近等 (7)帶上此時的感受,三詠中心句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第三處美景:放棄趕路整搭石、背負老人過搭石 (1)過渡
行人一起走搭石,動作是那么協同有序;兩個人面對面同時到溪邊,互讓搭石,又是那樣默契,為我們勾畫了這么美妙的畫面,而當老人或小伙子到了搭石上,又是怎樣的美景呢?
(2)出示,指名讀:
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3)品悟詞語,情景對話,引導體會他們的動作中蘊含的人性美 引導點一:
畫出寫動作的詞語,從中你感受到什么?指導朗讀 引導點二:
與老大爺和年輕人情景對話: 老大爺
師:老大爺,您多大了? 生:??
師:我剛才看你已經走過去了,干嗎又走回來啊? 生:??
師:我看你一臉著急,有什么急事吧? 生:??
師:這么急的事情,還是先趕路要緊啊? 生:??
師:哦,原來是這樣。 年輕人
師:這位兄弟,你干嗎要伏下身子背這老人過去啊? 生:??
師:哦,原來是這樣。 師問全體學生:
噢,原來是這樣的!同學們,我們就走在這搭石上,站在這小溪邊,你看這眼前的這個畫面,你又有什么話對這個老大爺和青年人說?
生夸獎他們“心里想著別人”“心地善良”“尊敬老人”等。 (4)指導朗讀,讀出老人和年輕人的善良、尊老 師再問:僅僅是這位老大爺和年輕人嗎? 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引導學生抓住“上了點年歲的人??一定會”“總要”“理所當然”等詞句的研讀,體會這兒的人已經都把這些當成習慣了,每個人都會這么做的。
(5)口頭填空,補充板書
此時的搭石,又構成了家鄉一道怎樣的風景呢?
學生板書“心地善良”“心中有他人”“尊老”等詞語 帶上自己的感受,齊讀這兩段話 (6)四詠中心句: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四、透過搭石,感悟情懷
1、過渡:年輕人背負老人過搭石,鄉親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在課文當中,還藏著許多理所當然,你能找出來嗎?
2、根據板書梳理:
秋涼之后擺搭石是理所當然的 協調有序過搭石是理所當然的 同到溪邊讓搭石是理所當然的 ??
3、從課文字里行間為“鄉親們將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找依據。 (1)聯系“早早”、“譴責”,體會秋涼之后擺搭石是理所當然的 “譴責”是什么意思?你愿意被人譴責是懶惰嗎? 大家都不愿意,所以——
教師引讀:秋涼以后,人們??
(2)聯系“每當”體會人們協調有序過搭石已經習慣成自然,看成是理所當然的。
(3)聯系“總會”,感受人們一直來都是這樣謙讓的。
4、這一個一個的理所當然,已經深深地扎根在鄉親們的心里,他們認為——
學生讀他們的板書:
勤勞、善良、心中有他人、和諧、默契、謙讓、和善、敬老?? 學生每說完一個詞語,師都接:是理所當然的
是的,正是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畫面,傳遞著鄉民們互相謙讓、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這一切美好的情感,都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理所當然。這種種的理所當然也深深地扎到作者的靈魂深處,難怪幾十年后,他仍然對搭石念念不忘,難怪他會由衷地贊美——
5、五詠中心句: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6、是啊,能不憶故鄉嗎?故鄉有這一排排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的情感的搭石,更有著這樣一群善良、無私的鄉親們,所以作者深情地吟誦道——(齊讀)
課件出示:
故鄉是大真大美, 故鄉是大音大象, 故鄉的每一塊石頭, 也像明珠閃光!
9、引導學生帶上各自詩一般的感情讀課題。
五、延伸實踐,讀寫結合
1、教師談話:平凡的搭石構成了一道不平凡的風景,平凡的小事中蘊含著 不平凡的美。曾經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課件出示、齊讀)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2、小練筆:觀察生活中一種熟悉的小事物,發現它的美,動筆寫一寫。 板書設計:
搭 石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秋涼之后擺搭石 善良 發現不穩整搭石 協調有序走搭石 同到溪邊讓搭石 背負老人過搭石
謙讓 尊老 ??
( 學生板書)
【《搭石》教學設計(第一課時)】相關文章:
搭石教學設計01-17
《搭石》教學設計02-10
搭石教學設計02-08
搭石教學設計11-29
人教版搭石教學設計02-10
21搭石教學設計02-20
搭石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1-11
《搭石》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02-10
小學語文《搭石》教學設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