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時間的測量教案

時間:2023-02-23 12:32:26 興亮 教案 我要投稿

時間的測量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時間的測量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時間的測量教案(精選9篇)

  時間的測量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時間的單位及各單位間的換算,會估計一段時間的長短;了解時間的測量工具,初步學會使用停表測量時間。

  2.過程與方法:收集資料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計時器,探究日常生活中除鐘表以外的計時器外還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計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中國古代燃香、日晷等幾種計時器,激發愛國熱情。通過讓學生制定作息時間表,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珍惜時間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時間的單位及換算;時間的常用測量工具及使用。

  難點:讓學生明白任何有周期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從而會靈活的運用大自然中的一些工具來測量時間。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屏幕顯示]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

  生(齊聲):時間。

  師:對了,今天我們學習的主題就是時間。同學們,有關時間的名言,你們還知道哪些呢? 生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生2: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慢性自殺。

  生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師:這些名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生(齊答):要珍惜時間。

  師:是啊,時間是非常珍貴的,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珍惜它,老師這里也收集了幾句,與大家共勉。

  [屏幕顯示]:

  節省時間,也就是使一個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魯迅

  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達爾文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赫胥黎

  師:在做某件事情時,如果要做到更好的節約時間,我們就必須知道做這件事情的起始時間、結束時間及其所用的時間,我們應該用什么工具來測量?又如何測量呢?

  (二)新課探究

  1、從古至今計時工具的演變

  師:假如我們不小心回到了古代,我們該如何知道現在是什么時間呢?

  生1:看太陽的東升西落。

  生2:日晷 生3:一柱香 生4:沙漏 生5:人體脈搏

  ??

  師:(簡單介紹日晷、沙漏),同學們列的這些計時工具,有什么共同特點呢?他們計時準確嗎?方便嗎?

  [學生討論]:有規律性,周期性

  [屏幕顯示:從古至今計時工具的演變,以及現代的計時工具。教師簡單介紹] 師(總結):任何具有周期性的運動都可以作為測量時間的標準

  2、現代計時工具的應用

  學生實驗:多媒體播放朱自清的《匆匆》,全班同學用鐘表測量播放這篇文章所用的時間,并記錄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師(分析講解):從表中大家已經看到:開始時間、結束時間與所用時間指的都是時間,但它們所表述的含義不一樣。開始時間、結束時間指的都是某一時刻,而所用時間是指某一時間間隔。時刻與時間間隔,是我們生活中所常常碰到的。

  [出示]:學校作息時間表,分析本節課是9∶55分—10∶35分,其中9∶55、10∶35分別表示上課時間、下課時間(出示時鐘示教板,邊講邊撥好時鐘指針),指的都是時刻,而9∶55—10∶35相差40分鐘,即為時間間隔。

  師(小結):時刻和時間間隔統稱為時間,故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有的是指時刻,有的是指時間間隔,要學會分辨。

  師:上面的時間用普通時鐘能比較準確的測量出來,那么下面新聞中的時間能否用這種時鐘測量出來呢?

  [屏幕顯示]:新聞:2004年8月27日的夜晚,雅典田徑賽場刮起了“中國旋風”。首先是中國選手劉翔在男子110米欄比賽中獲得冠軍。他以匪夷所思的12秒91的成績打破了奧運會紀錄。當大家還在為劉翔歡呼的時候,又傳來了另一個好消息:中國小將邢惠娜以30分24’36的成績奪得了女子一萬米賽跑的金牌。 生:不能用這種時鐘來測,但可以用停表來測。 師:很好,停表有電子停表和機械停表兩種,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練習機械停表的使用。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

  [屏幕顯示]:

  1、觀察停表大的一圈是多少?小的一圈又是多少?

  2、大圈上的每一小格是多少?小圈上的每一小格又是多少?

  3、互相設計時間練習讀數

  [教師來回觀察小組合作情況,并參與到薄弱小組中]

  師(小結):不同的停表準確值不一樣,機械停表能準確到0.1秒,電子停表則能準確到0.01秒。(簡單介紹電子停表的.讀數)

  [利用實物投影練習停表的讀數]

  [學生活動]:相互測量每分鐘脈搏

  [屏幕顯示]:先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臂腕部,找到搏動著的橈動脈,先估計脈搏跳動一次的時間比1秒長還是短,再用秒表實測一分鐘,記錄下脈搏跳動的次數,然后計算出你的脈搏跳動一次的時間,與別的同學比一比,每個人的脈搏是否相同.

  (1)估計脈搏跳動一次的時間______1秒(填“<”“>”或“=”)

  (2)用停表實測1 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為______次,

  (3)列式計算:_________________;

  (4)每個人的脈搏是否相同:____________.

  3、體驗一分鐘游戲師:同學們,你們是否有過度日如年的感覺呢?或者是彈指一揮間的感覺?其實我們知道時間在任何時候都是一樣快慢的,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體驗感悟一分鐘的游戲。

  [屏幕顯示]:游戲規則:閉上眼睛,不借助任何計時工具,聽到“開始”后開始,當你認為剛好到了一分鐘,請輕輕舉起你的手示意,游戲結果以誰最接近一分鐘時舉手為最大成功者。

  請四位同學幫忙,一位記最早舉手同學的時間,一位記最晚舉手同學的時間,另兩位記最接近一分鐘同學姓名。

  (游戲結束對最接近一分鐘的同學表示祝賀,并請他們講講成功的秘訣,有的是數數,有的是利用脈搏。)

  4、時間的單位

  [屏幕顯示上面的奧運新聞]

  師:這則新聞中有哪些是時間的單位呢?

  生:年、月、日、時、分、秒、

  師:國際上我們常用“秒”作為時間的單位,這些單位之間又如何換算呢?

  [游戲]:規則:學生每人一張時間卡片,當與教師時間卡片相對應時馬上站立舉起。學生手上有1440分,86400秒,1/60分,1/60小時,12月,24小時等卡片,教師手上有1年,一天,1小時等卡片。

  [屏幕顯示]1年=365天,

  1天=24小時=86400秒

  1小時=60分=3600秒,

  1秒=1/60分

  1分=1/60時

  5、課外拓展,設置課堂練習,及時反饋糾錯

  [屏幕顯示]:一個真實的故事:初二學生林某,初一入學時成績名列全校前茅,因為來自鄉下,所以雙休日很少回家,在舉目無親的縣城,他感到時間是度日如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和同班的一位同學去上網打游戲,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一有空就沉迷于游戲機房,特別是周末,他總是在下午12:30進去,一直到晚上6:00才出來吃晚飯,利用15分鐘時間匆匆把飯吃完,之后又進去。就這樣,他的成績一落千丈,老師三番五次的教育他,他也曾下定決心不再打游戲了,但每次經過游戲機房,他的腳就會不聽使的跨進去,他只能自我安慰:時間有的是,到初二再用功吧!結果到初二期末,因為多次夜間離校去打游戲,屢教不改,被學校處以留校察看的處分。

  問題:

  1、這里的12:30,6:00,15分鐘分別指的是什么?

  2、下午12:30到晚上6:00時間相隔多少?

  3、看了這則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學生思考、發表看法]

  結束語: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回顧前面赫胥黎的一句名言: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的把握它,珍惜它。最后我想送給大家一句話:把握今天,珍惜擁有!

  (媒體展示,配《真心英雄》音樂)

  (三)布置作業

  1、作業本P12第六節《時間的測量》作業。

  2、課外制定一張課余作息時間表。

  時間的測量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在一定的裝置里,水能保持以穩定的速度往下流,人類根據這一特點制作水鐘用來計時。

  過程與方法: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根據記錄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實驗觀察的重要性;激發研究用水計時的探究興趣。

  教學重點

  滴漏實驗

  教學難點

  滴漏實驗

  教學準備

  有關水鐘的資料、每個小組一個鐵架臺、一個漏杯、一個量筒、裝300毫升水的燒杯、電子表,實驗記錄單,毛巾一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們還曾經利用流水來計時,他們是怎樣設計這種計時工具的呢?

  2、揭題:用水測量時間。(板書課題)

  二、古代的水鐘:

  1、播放用水計時的錄象資料。

  2、學生獨立閱讀課本P54有關古代水鐘的內容。

  3、嘗試解釋這些水鐘是怎樣計時的?

  4、討論:古人是怎樣想到用流水來制作計時工具的?水鐘的字捉必須解決什么問題?

  三、滴漏實驗:

  1、師出示滴漏實驗裝置,介紹課本P55上的滴漏實驗。

  2、實驗一:記錄100毫升水緩慢流完需要多少時間。

  3、匯報交流實驗結果。討論:結果為什么會存在差異。

  4、根據自己小組的記錄結果,推測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5、實驗二:測量記錄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別需要多少時間?

  6、反饋:我們的`推測與實驗結果接近嗎?想一想:為什么?

  7、引導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嗎?能讓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嗎?古人是怎樣保持水鐘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樣的瓶子里裝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時間將怎樣變化?

  時間的測量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

  2、知道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并知道它與其它單位的關系。

  3、知道測量存在誤差。

  過程與方法:

  1、會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會進行特殊測量。

  2、會正確使用手表或停表測量時間,并會估測時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刻度尺的使用和測量時間。

  2、單位的換算和特殊測量。

  教學難點

  1、單位的換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準備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課本、鐘表 、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生活、生產和科研中,人們經常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測量。體檢時量身高、體重、血壓等,買菜時稱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剛到學校醫務室去體檢,醫務人員給小剛量完身高后告訴小剛他的身高是163。小剛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學生討論并得出正確的結果:163厘米或1米63)

  講解:上述問題告訴我們,測量時必須首先規定被測量量的單位。為了世界各國交流的方便,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二)進行新課

  一、長度的單位及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長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離約30km(公里),初二年齡段的同學身高多數在1.5m—1.7m之間,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寬度大概是1cm。

  2、長度的估測

  問題1:請目測一下黑板的長度。

  (請5個同學目測,再用米尺實際測量,比較誰目測的結果更準。)

  問題2:人們正常走路一步的距離大約為0.5m,以此為長度標準,估測教室的長度。

  (請兩同學同時在教室中走路進行估測)

  3、長度的測量

  長度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長度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展示:各種類型的長度測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標卡尺(精度高)、螺旋測微器(精度高)等]。

  介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學生看課本P21并讀出圖2-15及圖2-17的長度)。

  活動1:(1人一組):用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長度和寬度(結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選擇兩個較為典型的、有點問題的測量數據進行評價。)

  活動2:(兩人一組):測量乒乓球的直徑。

  (教師巡視,并對同學進行指導。)

  介紹:國際乒聯為了我們限制我們中國乒乓球選手,同時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動在全世界更好地開展,把乒乓球的直徑從原來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謂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賽從原來的一局21分制改為現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剛結束的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選手表現依然銳不可擋,取得男雙、女單、女雙三塊金牌。

  4、特殊長度的測量

  問題1.如何測量一個碗口的周長?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

  ①曲線;

  ②規則(圓)。

  測量方法:

  ①直接用卷尺測量;

  ②化曲為直:用細線繞硬幣一周再拉直測量或將硬幣在直線上轉圈;

  ③利用圓周公式C=2πr=πd:兩塊三角板一把尺子夾緊硬幣即可量出直徑或用紙將圓描下,再將紙上的圓對折即可測出直徑或利用幾何方法(有多種方法)找到直徑來測量。

  問題2.漳泉肖鐵路通過惠安的唯一一條鐵路線,如何知道這條鐵路的總長度呢?

  思路:被測長度的特點:距離太大,難以直接用刻度尺測量。

  測量方法:

  ①上網查找(現場上網查找,搜索關鍵字:漳泉肖鐵路全長<128km>);

  ②借助福建省地圖間接測量。

  問題3.如何測出一盤蚊香燃完所需的時間?

  思路:被測時間特點:時間太長。測量方法:

  ①直接用手表測量(要有耐心,可邊做事情);

  ②利用比例測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時間即可。(現場實驗,小段蚊香長度約為1.5cm,蚊香的燃燒速度約12cm/h)

  說明:上述三個問題先分析特點,方法讓學生討論后再一一評價。鼓勵學生多找方法,并盡量找到簡單實用的方法。

  二、時間的單位及測量

  1、時間的單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經常進行長度的測量外,也經常需要對時間進行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時間單位:年(y)、天(d)、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時間的估測

  活動3:(集體活動):估測1分鐘的時間長度。(請三個同學上臺面向黑板,其余同學當裁判,講臺桌上的大時鐘面向“裁判”,教師喊計時開始,三名若認為1min時間到則舉手,比比看誰對1min的時間估測更準一些。)

  3、時間的測量

  講解:時間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時間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活動4:(2人一組):停表的使用。(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對停表的使用方法進行簡單講解,然后教師喊口令,學生按停表計時,請同學相互幫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動5:(2人一組):跑圈測時。(請三位自認為速度較快的同學分別從教室前門繞到教室后門再回到前門跑一圈,各組同學分別測出每位同學所用的時間,然后請其中一組同學用他們的測量結果判斷誰的速度更快。)

  三、測量誤差

  介紹測量誤差。(引導學生閱讀課本P23信息窗內容)

  [課堂小結]

  利用多媒體顯現本節知識結構進行小結。通過對一些特殊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問題的探討,除了掌握這些簡單的物理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學習生活當中處理問題的時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開,如此你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布置作業

  1.20分鐘能力試卷;

  2.完成練習冊題目;

  3.自制一個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測量課桌的高度和長度。

  時間的測量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教具準備

  學生用硬紙做成的圓錐體、乒乓球、直尺、三角板、五分硬幣、棉線、圓柱體形鉛筆,每人各一套。

  教師圓錐體、球、三角板、直尺、輪子、印好一條無規則曲線線段的紙、金屬絲(后二件發給學生,人手一張和一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教師你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最大距離是多大?先自測,后請你用毫米刻度尺實際測量一下。

  學生目測、實際測量、進行匯報。

  (有較多同學目測與實際測量相差較大。或不能讀出目測值。進行討論分析后教師表揚目測水平高的同學并糾正讀數:若用厘米為單位,應讀出小數下二位數值;若用毫米做單位,應讀出小數下一位數值)。

  教師用你測出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離測課桌的寬度,再用刻度尺直接測量課桌寬進行比較。

  學生實際操作。進行討論。得出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準確。

  (復習達到培養學生的目測能力、記住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離、用刻度尺測量的實際操作能力、記錄讀數的能力)

  二、引入新課

  教師拿出預先印好一條無規則曲線的紙問:這條曲線如何測量?同學們準備好的錐體的高、乒乓球的直徑、這根金屬絲的直徑(很細)又如何測量呢?讓我們在這堂課中學習、解決。

  (讓學生稍議論一下后,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二、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三、新課講述

  1.曲線長度的測量(板書)

  教師拿出剛才印好一條曲線的紙問同學:這條曲線能直接用刻度尺來測量嗎?

  學生不能。

  教師那么誰能想辦法測出這條曲線的長度?

  學生可以用一條棉線沿曲線放過去,在棉線上標出曲線的起點和終點,然后把棉線放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長度,就是這條曲線的長度。

  (學生往往忘掉講在棉線上標出起點和終點,讓大家討論、完整)。

  把紙發下去(或預先發好),讓學生實際測量,讀出數值。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糾正讀數記錄中的錯誤。

  教師這條曲線比較短,我們容易想辦法進行測量,那么操場跑道一圈的長度我們又怎樣測量?

  討論片刻。教師引導同學看課本13頁第二節的第三段后拿出輪子,請同學敘述測量方法。

  (沒有看書時,有的同學會說,先用刻度尺測出一步的長度,然后用走路的方法在跑道上走,記住步數n。則跑道的長就是一步的讀數乘以步數n。教師應該肯定這種測量方法,進行表揚,同時指出這種方法不夠準確)

  教師歸納,這種方法是一種“化曲為直”的測量方法。(板書)

  2.圓錐體高的測量(板書)

  教師拿出錐體問同學:錐體的高是否可以用測量一條曲線的長度的辦法來進行測量呢?(學生肯定說不能)。我們可以用直尺和三角板配合的辦法來測量。請你用這兩個測量工具測一下你制作的圓錐體的高。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二人小聲討論,進行測量。

  教師巡視,不斷指出錯誤測量方法,讓幾組學生分別匯報測量錐體高的方法,指出正確的測量應如課本第十四頁圖1-8那樣,并且在講臺上演示。(讓學生注意直尺為什么放在桌子邊進行測量)

  (學生測量中往往出現:

  ①三角板與直尺的位置與課本第十四頁圖1-8所示的位置相反放置,教師要指出,這樣放置不容易使直尺水平,會影響測量的準確性。

  ②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放在錐體的頂端,進行測量,犯與①一樣的問題。

  ③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沒有完全與直尺重合。

  ④測量中沒有注意直尺的零刻度)。

  3.微小量的測量(板書)

  教師如果我們測量的物體很小或很薄、很細。如物理課本的一頁紙的.厚度、漆包線的直徑。而測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測出它們的厚度和直徑呢?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第十四頁最后一段,指出,用毫米刻度尺測不出一張紙的厚度,也測不出二張紙厚度,但是能測出一百張紙的厚度,而一張紙的厚度只要把測出的厚度除以總張數就可以知道了,這種測量稱累計法測量法。然后讓學生測物理課本一張紙的厚度,并且提出,在累計法測量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

  學生①與課本內的紙厚度不一樣的不能測進去。如課本的面、底、彩圖紙。②張數最好湊成容易計算的數。③每頁都要壓緊。

  學生實際測量,教師巡視,指出測量中的錯誤。如看刻度時視線與刻度尺要垂直;刻度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不能斜放等,為下一節課伏筆。(因為在微小量測量過程中容易暴露這幾方面的錯誤測量)

  教師歸納,這是一個“化薄為厚”的累計測量法。(板書)

  四、鞏固新課

  教師引導學生看黑板一起歸納: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化曲為直”的曲線長度測量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組合對錐體高進行測量。“化薄為厚”的累計法對微小量進行了測量。同時對認真測量的同學進行表揚。號召同學們學習他們積極思考,認真進行科學測量的學習態度,調動同學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五、目標達成實際測量題

  1.用五分硬幣和毫米刻度尺測量剛發下的那張紙上的曲線。

  (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條曲線的長度,是曲線測量的反饋題)。

  2.用毫米刻度尺和直角三角形測量乒乓球的直徑、圓形鉛筆的直徑。

  (用相同測量工具測量不同的物體的直徑,是錐體高測量的反饋題)。

  3.用一支圓柱形的鉛筆和刻度尺測量金屬絲的直徑。

  (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不同物體的微小長度,是測量微小量的反饋題)。

  通過測量,學生對前二個反饋題,做得較好,而第三個反饋題,開始時有不少同學無法著手測量,通過討論,引導,也能較好完成,但是有的同學繞線時,一圈圈不能緊壓,教師要指出為什么一圈圈要壓緊。

  六、布置作業

  1.思考題:

  ①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進行正確測量?

  今天的測量中你做得怎么樣?

  ②誤差與錯誤有什么區別?

  ③誤差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④怎樣可以減小誤差?

  2.課本第14頁練習二(1)、(3)做在練習本上,(4)要求同學去實際測量,下節課匯報討論。(指定一個籃球場)。

  時間的測量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別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教學方法設計

  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教學方法設計:

  (1)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落實

  (2)設計營造民主、互動的教學氛圍,通過師生討論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的實驗方案、分析論證誤差的產生和誤差與錯誤的區別、完成知識應用的案例和課堂檢測的問題等

  (3)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例如,通過回顧學生已有的對長度和時間的認識,讓學生來說應選擇怎樣的測量工具,應怎樣測量,通過解決在“知識應用”和“課堂檢測”教學環節中所提出的實際問題,感受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4)優化整合現代教學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例如,適時運用投影、說明怎樣進行讀數

  (5)注重教學的反饋和評價,促進教學相長.做好學生的自我和相互評價、學生與教師的相互評價

  教學資源準備

  24架停表、24把米尺。多媒體展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請一個同學說一說:“你的身高?” ,“你從家到學校有多遠、要多長時間?”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 ,在生活、生產和科研中,經常要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探究物體的運動規律也要進行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二)講授新課

  要測量就要有一個公認的測量單位。在古代,人們就學會了利用身邊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有規律的變化作為測量單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長作為長度單位,利用晝夜的交替、季節的變化作為時間單位。

  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單位換算:

  有了統一的單位就好進行測量了。

  一、長度的測量

  1、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

  (1)讓學生說出所知道的長度測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師出示一些常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讓學生觀察。

  (2)讓學生找出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做為“尺”。

  ①伸開手掌,從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離,稱為“一柞”。

  ②伸開兩臂的長度,大約等于身高;人步行時,平均一步的長度;某一個手指的寬度等。

  2、長度的單位

  (1)復習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單位間進率。了解長度單位還有微米、納米等。

  (2)閱讀課文第20頁倒數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是米。

  (3)認識長度單位的符號及單位間進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說說教室中一些物體的長度或物體間的距離。

  4、刻度尺的使用

  應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測物體;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5、學生分組實驗。測量物理課本寬度。

  (1)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

  (2)測量硬幣的直徑、硬幣的周長。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幣下進行測量,直徑的位置難以判斷,會使測量不準確。只能用間接的方法進行測量。

  方法一(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幣緊壓在桌面邊緣;借助兩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來進行測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用兩把三角板緊夾住硬幣,均可從刻度尺上讀出硬幣的直徑d。根據公式L=лd 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二(滾輪法):在紙面上畫一條直線,讓硬幣從某個記號開始,在紙面上沿直線滾動n周記下終點。測出線段長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長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幣的直徑d=s/nл.

  方法三(替換法):把硬幣放在紙上,貼著邊緣用筆畫上一圈,再剪下對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測量圓的d,即為硬幣的直徑。根據公式L=лd求出硬幣的周長。

  方法四(化曲為直法):拿一紙條緊貼著硬幣邊包幾圈,用一大頭針在紙條上扎穿一個孔,然后將紙條展開平放,用刻度尺測出相鄰孔間的'距離L,就是硬幣的周長。根據公式d=L/л求出硬幣的直徑。

  (3)測量一頁紙的厚度

  探究:紙的厚度為10-4m,用毫米刻度尺測不出一頁紙的厚度,也測不出二頁紙厚度,但是能測出上百頁紙的厚度,而一頁紙的厚度只要把測出的厚度除以總張數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測少法)測量時取若干頁紙(紙的頁數要足夠多),壓緊后,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總厚度L,然后將總厚度除以紙的頁數n,求出每頁紙的厚度l=L/n.

  (4)測量細銅絲的直徑

  測量道理與測量一頁紙的厚度相同(以多測少法)

  測量方法:找一支圓鉛筆,把細銅絲捋直,將金屬絲在鉛筆上依次密繞適當的圈數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這個線圈的長度l,再將線圈長除以圈數所得的商就是金屬絲的直徑d=l/n .

  二、時間的測量

  1、計時工具

  (1)教師概括介紹計時工具的發展變化過程。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器具來計時。16世紀后,歐洲出現了有重錘的擺鐘,近代機械式鐘表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利用石英晶體制成了穩定、輕巧、方便的電子鐘表,它們一天的偏差不超過0.5秒。目前最準確的計時裝置是天文臺使用的原子鐘,30萬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讓學生看課文圖2-11了解古代和現代的幾種計時工具。

  (2)學生交流課外收集的有關古代人和現代人測量時間的工具、測量方法?

  簡要介紹日晷、沙漏計時原理:

  ①日晷:在太陽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圓盤上的桿在圓盤上形成影,隨太陽升降運動,不同時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對應位置標上對應的時刻,就可以用來計時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數量的沙子,根據漏下的沙量計時。)

  2、時間單位

  (1)復習小學學過的時間單位及單位間進制率。

  (2)閱讀課文第20頁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

  讓學生閱讀課文第20頁信息窗。

  (3)認識時間單位的符號:小時(h)、分(min)、秒(s)

  3 、時間的測量:

  (1)采用數脈搏跳動次數的方法估測一段時間;結論是:_______.

  (2)用停表或手表測量一段時間(從教室的一端到另一端),結論是_______。

  三、誤差

  任何實驗測量結果不可能是絕對準確的,由于受所用的儀器和測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測量長度實驗中,有的同學讀刻度尺示數可能估計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學估計的可能小一些,而一個物體它的真實長度總是一定的,這個真實的長度叫做真實值,所以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差異,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

  由于儀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確,實驗者對實驗的觀察總會有偏差,因此誤差總是存在的,不能消滅,但盡量減小誤差。

  錯誤與誤差不同:錯誤是指不按實驗、操作的有關規定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測量方法產生的,所以只要嚴格按要求去做,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會更接近真實值,誤差較小。

  達標自查

  1、給下列各物體的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中學生的身高1700 ;(2)一個墨水瓶的高為0.65 ;

  (3)一課桌的高為0.52 ;(4)物理課本的寬為1.85。

  2、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時,下面做法不正確的是()

  A、放置刻度尺時,刻度尺應沿所測長度放置,并必須從0刻度線量起

  A、 看刻度尺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并要正對刻度線

  B、讀數時,根據所測長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線來讀取數據

  C、記錄時,要記下測量的數字和單位

  3、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認真細致的測量可以避免誤差B、測量時未遵守操作規則會引起誤差

  C、測量時的錯誤就是誤差太大 D、測量中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A、分度值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線已經磨損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勻的刻度尺

  5、怎樣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出一枚硬幣的直徑?畫圖表示出你的測量方法,并將測量結果填在橫線上。

  硬幣面值 ;硬幣直徑 。

  6、怎么測量一個乒乓球的直徑?寫出你需要的輔助器材,畫出你的測量方法。

  7、要比較準確地測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較科學而簡單的辦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為1m,長為100m的長度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B、打開地圖,根據圖上給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離

  C、利用汽車行駛中里程表計數的變化

  D、將公路等分成n段,測出每段的長度s,再由ns算出

  能力提高

  8、在你身上找到長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沒有刻度尺的時候,你就可以有這些身體上的刻度進行粗略的測量了。

  9、利用學校田徑場的跑道和秒表,怎樣測量自己正常步行時的速度?測出了這個速度你還能進一步測出你家到學校的距離嗎?試一試。

  10小明在學校的田徑運動會的跳遠比賽中,奮力一躍,裁判用卷尺進行測量發現小明的成績剛好打破了校紀錄,但裁判長卻沒有認可這個成績,而是拿來了一把鋼卷尺進行了重新測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11、馬拉松比賽的距離是42.195km,比賽的地點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辦方,你將怎樣將馬拉松比賽路線的距離測量出來呢?說出你的方法,并查閱有關資料或請教有經驗的人,實際的測量方式與你的測量方式相同嗎?

  時間的測量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正確測量長度和時間········

  2、知道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結果由數值和單位組成,知道測量有誤差,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3、知道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4、通過測量過程,激發操作興趣,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素質及良好的實驗習慣。

  學習重點:

  長度的測量

  學習難點:

  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誤差

  學習過程:

  一、思維啟動,提出問題

  根據速度公式,求速度應知道和。

  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思考一下對這兩個物理量應如何測量呢?

  二、進行新課,科學探究

  (一)長度的測量:

  1、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生舉例說明)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1)復習小學學過的長度單位及單位間進率。了解長度單位還有微米、納米等。

  (2)單位及換算

  1Km=m

  1m=dm

  1m=cm

  1m=mm

  1m=um

  1m=nm

  3、實驗探究:刻度尺的使用

  總結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項:

  4、分組實驗:測量物理課本寬度和長度。

  (1)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

  (2)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

  5、特殊測量方法

  (1)如何測硬幣直徑。

  (2)測量一頁紙的厚度

  (3)測量細銅絲的直徑

  (二)時間的測量:

  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符號時間單位還有、

  1h=min1min=S

  2、秒表的使用

  (三)誤差:

  1、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誤差產生的原因:由于儀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確,實驗者對實驗的觀察總會有偏差,因此誤差總是存在的,不能消滅,但盡量減小誤差。

  3、誤差與錯誤的區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樣減小誤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隨堂檢測

  1、給下列各物體的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中學生的身高1700;

  (2)一個墨水瓶的高為0.65;

  (3)一課桌的高為0.52;

  (4)物理課本的寬為1.85。

  2、使用刻度尺測長度時,下面做法不正確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時,刻度尺應沿所測長度放置,并必須從0刻度線量起

  B、看刻度尺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并要正對刻度線

  C、讀數時,根據所測長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線來讀取數據

  D、記錄時,要記下測量的數字和單位

  3、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認真細致的測量可以避免誤差B、測量時未遵守操作規則會引起誤差

  C、測量時的錯誤就是誤差太大D、測量中錯誤是可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

  5、怎么測量一個乒乓球的直徑?寫出你需要的輔助器材,畫出你的測量方法。

  6、要比較準確地測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較科學而簡單的辦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為1m,長為100m的長度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B、打開地圖,根據圖上給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離

  C、利用汽車行駛中里程表計數的變化

  D、將公路等分成n段,測出每段的長度s,再由ns算出

  時間的測量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累積法測算一張紙的厚度,會用以直代曲法、滾輪法測算曲線的長度。

  2、會用量筒或量杯測液體和固體的體積。

  3、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練習用這些“尺”和“表”進行測量,提高估測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一些實際的測量活動學會一些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一些實際的測量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⑴練習使用刻度尺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和曲線的長度。

  ⑵領會積累法和以直代曲法等測量的技巧和轉換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劣估測長度和時間。

  教學關鍵

  通過一些實際的測量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交流法

  教具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毫米刻度尺、圓規、秒表、量筒、量杯、水、金屬塊。

  教師演示實驗器材: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學過用毫米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和使用計時工具測量時間,今天我們繼續討論幾個實際的測量問題,比如能否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測量課本一張紙的厚度,和課本P14圖1-23曲線的長度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這方面的內容。

  新授

  1、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⑴教師提出問題:如何利用刻度尺測出一張紙有多厚?

  生交流回答,師總結:

  紙張的厚度:h1=h/n

  提醒學生注意:h是一摞紙的厚度

  n是紙張的張數,而不是頁數。

  指導學生進行活動1:測物理課本的一張紙的厚度,

  擬定測量方案和步驟

  交流測量結果。

  師總結。指出測量方法

  ⑴用刻度尺測量課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為_____________mm;

  ⑵查出課本中紙的張數為______________張;

  ⑶用總厚度除以紙的張數,求得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為__________mm。(多媒體出示)

  累積法:把若干個相同的微小量“累積”起來,變得可直接測量,將測出的總量除以累積的個數,便得到微小量,這種方法叫“累積法”

  ⑵教師提出問題:測量課本P14圖1-23曲線的長度?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師總結。指出測量方法:

  “以直代曲法”:用圓規

  “滾輪法”。用硬幣或圓環(實用于長曲線)

  “化曲為直法”:用細軟的棉線

  指導學生進行活動2測量曲線的長度。

  擬定測量方案和步驟(以直代曲法)

  學生兩人一小組進行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交流測量結果。教師小結

  2、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提出問題:立方體、長方體、球形等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體積,可以用刻度尺測算出來,那么對一個任意形狀的物體,怎樣測量它的體積呢?

  問題1:如何用量筒測出液體的體積?

  教師提示 生思考回答。

  師總結:用量筒或量杯來測量。

  展示量筒和量杯實物,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刻度的不同。

  講解:量筒的刻度線分布均勻,量杯的刻度線分布不均勻。

  指出:使用量筒或量杯測液體體積,讀數時,視線應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媒體展示)

  問題2:如何用量筒測出金屬塊的體積?

  生討論交流,師分析總結

  教育學生要愛護儀器。

  3、長度和時間的估測。

  要準確地測量長度和時間,都要用到測量工具,假如你身邊什么工具都沒有,你能否對長度、時間進行一些估測?

  ⑴長度的'估測。

  ①先請同學們合作,測出你的手的中指的長度是多少?大拇指指甲的寬度是多少?一拃的長度是多少?走一步路的距離是多少?

  ②先用眼睛估測課桌的長度,再用你身體上的“尺”粗測,最后用刻度尺測定,看看這三個結果之間相差多少?

  學生分組進行測量活動。

  講解:要提高眼睛的估測能力,就要對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有具體的印象,同時要多進行估測練習。

  ⑵時間的估測。

  通過上節課對脈搏的測量,大家已經知道自己脈博跳動一次的時間,請同學們以它作為“表”估測時間。

  師生共同活動:教師用停表測出一段時間,同時讓學生用身上的“表”估測這段時間。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些什么

  (由學生自己小結,老師歸納)

  作業

  1、怎樣測出細銅絲的直徑,寫出你的測量方法和步驟

  2、課本P17第1、2、3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涉及到三個活動,有兩個重點:一是長度單位換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單位換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實要想講透,學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進行復合單位換算的基礎,也是今后一系列單位換算的基礎。基于此考慮,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講了長度單位的換算。過程是循序漸進,首先從單位臺階入手,要求用科學計數法逐步找到其中規律,然后過度到稍微復雜些的換算。方法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即意義并用乘法寫下來,指出單位換算的原則是等量代換,用特殊記號如顏色的區別讓學生慢慢理解其換算過程。接著馬上練習,并請學生板書,當場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課后作業看,個別學生依然存在些問題,如單位漏寫、錯寫等。另外,在時間單位的換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于多少小時”這樣的問題還是會給學生帶來些麻煩。

  第二個重點處理了刻度尺的使用。學生有基礎,反而給教學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很多學生不以為然。我嘗試了一下幾種處理方法。一、利用五分鐘時間自學并測量物理課本的長度,再指出數據的不科學性,給學生以震撼。這種方法雖然能起到提醒學生的作用,但是由于活動時間在前,加上人數眾多,很耽誤時間,課堂效率不高。二、給學生三分鐘的時間自學使用方法并對比插圖找出你認為的關鍵詞,并嘗試理解其意思,若有疑問可以小組內討論,討論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咱們共同解決。然后學生回答找到的關鍵詞,并板書到黑板。事實證明大多數學生能完成此項任務。最后師生共同討論關鍵詞的意義,解決疑難問題,如“分度值是什么、為什么要估讀等”。接著練習讀數,學生批判對錯,并找出原因。再留五分鐘時間進行活動測量。這種方法目的性更強,教學環節更加緊湊,教學效果要相對好一些。即使這樣,學生的數據依然會出現問題,如“單位多此一舉,沒有估讀等”。

  時間的測量教案 篇8

  導學目標

  1、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別

  3、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4、體驗探究長度間接測量的探究過程。

  5、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通過對長度和時間這兩個物理量的了解,體驗國際單位制的確定及測量方法。

  導學重點

  1、認識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和計時工具。

  2、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導學重點

  1、長度的間接測量方法。

  2、誤差和錯誤的區別

  學法提示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能力.通過進行簡單的測量,會正確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

  導學過程

  2課時

  一、預習導學 (利用10分鐘通讀教材填寫下列問題 )

  1、閱讀課文35頁了解國際單位制。

  2、通常我們用什么工具來測量物體的長度?

  3、認識長度單位的符號及單位間進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通常我們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時間?

  5、認識時間單位的符號:小時(h)、分(min)、秒(s)

  二 問題精講

  1、通過你的實際操作,你能歸納怎樣正確使用刻度尺嗎?

  2、誤差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減小誤差?誤差和錯誤有何區別?

  三 練習反饋

  (一) 填空題

  1、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_____,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______決定的,測量結果是由______和_______組成。

  2、寫出下列長度單位對應的符號

  米( )千米( )分米 ( )厘米( )毫米( )微米( )納米( )

  3、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1.2km=_____m=______cm=_______μm 357.8cm=___________m=_______nm

  0.35cm=_______m=_______km 82mm=_______μm=_______nm=______m

  1m3=______cm3=_______mm3 0.08cm3=_______m3

  6×105 nm= m= cm

  4、補上適當的單位:某同學的身高158____ ,物理課本長度25.81______ ,我們大拇指甲寬11.2______。

  5、認識長度單位的符號及單位間進率。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符號 。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

  6、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 ,符號 。1h= min= s.

  2小時12分= s 6分02秒= s

  7、 和 之間的差別是誤差。 是減小誤差的`方法。

  四、聯想變通

  1、給下列各物體的長度填上合適的單位:

  (1)中學生的身高1700 ; (2)一個墨水瓶的高為0.65 ;

  (3)一課桌的高為0.52 ; (4)物理課本的寬為1.85 。

  2、一張地圖的比例尺是1:500萬,則在地圖上長1 cm的鐵路線實際長度為______ km,地圖上1 cm2的土地實際面積為______ m2

  反思總結

  總結:

  (1)本節內容涉及到的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2)本節內容的知識點:

  作業超市

  必做題:完成課本后面練習。

  選做題:

  1、高級:搜集人體部位的長度具有特殊關系的相關資料,完成《課程練習》60%以上習題。

  2、中級:再次研長度的測量,完成《課程練習》40%以上習題。

  時間的測量教案 篇9

  一、課標與教材分析

  課標: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

  長度與時間的測量,包括測量單位、測量方法和測量活動三個小節。主要內容為長度的估測、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間的估測,用停表或手表測時間等;并通過“信息窗”、“交流與討論”等欄目介紹測量的方法及測量的誤差。

  重點:

  1.長度和時間的單位及單位的換算。

  2.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難點:

  1.正確讀取和記錄測量結果。

  2.長度和時間的估測和間接測量。

  3.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和初一已經學習過刻度尺的使用、長度與時間的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換算,這些知識對于學習本節知識非常有幫助。但是,學生并不一定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時間;不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因此,本節重點是學習刻度尺使用,如何記錄測量結果。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踐,學習測量長度、時間的基本技能。

  2.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學會使用刻度尺的正確方法;

  2、通過對物體長度的估測掌握估計長度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學會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時間,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能通過日常經驗或物品粗略估測長度,會選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并通過“信息窗”、“交流與討論”等欄目介紹測量的方法及測量的誤差;認識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

  教學方法與媒體講授法、實驗探究法、閱讀法、討論與交流。

  工具游標卡尺、刻度尺、細銅絲(直徑0.6毫米、長30厘米左右)、鉛筆、硬幣、書本、長方體木塊、透明三角板、停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復備

  導入新課

  學生觀察下面的圖,判斷圖中兩條線段的長度是否相等。再找學生用尺子進行測量,并與觀察結果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測量的重要性。這節課我們就先來學習長度的測量。

  (一)長度和時間的單位

  請同學們目測一下課桌的.長、寬、高,比較它們的長短。

  由于學生目測經驗各異,目測的結果會呈現多樣化,應鼓勵學生自主地表達想法:用一張紙條、一砟或三角板的一邊長作為標準,測出課桌的長、寬、高各是選定標準的幾倍,來比較課桌的長、寬、高的長短。

  學生討論交流后,會注意到大家選取的標準五花八門,比較起來很不方便,使他們體會到制定公認標準的必要性——引出單位。

  要進行測量,就要有一個人們公認的測量標準,也就是測量單位。

  學生閱讀教材,知道長度和時間的國際單位及它們的一些常用單位,并了解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

  小活動:讓學生了解身上的尺,認識幾個單位

  1m、1dm、1cm、1mm有多長

  估測身體某些部位的'長度:如:一個指甲蓋的長度,手掌的長度,一拃的長度,自己的身高,一步的距離等

  (二)長度的測量

  有時人們對測量結果的精確度要求很高,有時人們對測量結果的精確度要求不高。當精確度要求不高時,可以借助自然現象或身邊的物品進行估測;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則要選用適當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實驗室中長度的測量工具是刻度尺。

  請同學們觀察自己準備的刻度尺,思考下面的問題:

  A、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測量范圍是多少?

  B、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C、它的零刻線在哪里?是否磨損了?

  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刻度尺,并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觀察結果,然后各小組間互相交流。教師提示學生在測量之前一般都要對測量儀器仔細觀察。

  師:現在請各組同學分別用自己準備的刻度尺測量一下物理課本的長度和寬度。

  各小組的同學測量完以后,組內相互討論、交流測量的過程、結果,然后每個小組將結果寫在黑板的表格上。

  長度a/cm、寬度b/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為了使測量的結果準確,每個小組是怎樣做的?請各個小組發表意見:

  各個小組在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出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要緊靠被測物體。

  (2)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3)為了測量更準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并記下單位。

  依據同學們的測量和記錄,每個小組的讀數都一樣嗎?你自己每次的讀數都一樣嗎?與同學交流、討論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教師引導后,讓學生交流討論體會到:在測量時,由于客觀或主觀因素的影響,如測量工具、測量方法、測量者等的影響,測量的結果和真實值之間總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就稱為誤差。

  對于測量來說,誤差是越小越好,那么如何減小誤差?請同學們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

  學生討論交流后得出減小誤差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校準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選用精確度高的測量工具、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減小測量誤差。

  在生活中,除了需要用刻度尺測量長度以外,人們還經常需要估測長度。你有哪些估測長度的方法?怎樣可以使估測結果更準確,更接近物體的真實長度呢?請同學們發表意見:

  學生交流:可以用目測,還可以用身體的某部分制作自身攜帶的“人體尺”,或將身邊的某物體作為“尺”去測量,如了解自己一砟的長度,走一步的長度等。為了提高估測的準確性,要經常用標準刻度尺測一測自己制作的“人體尺”等,看它的長度改變了沒有。

  利用你的“人體尺”能否估測出教室的長和寬?試一試,并交流估測結果。然后請兩位同學用皮卷尺精確測量,每位同學將自己的估測值與實測值進行比較,評價自己估測水平,找出差距大的原因。

  學生交流測量結果,評價自己的估測水平。僅憑自身能測出真實物體的長度,體現了學以致用,極大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時間的測量教案】相關文章:

時間的測量 教案12-17

2.2長度與時間的測量教案 李建寶12-17

《用水測量時間》教學反思范文10-06

教科版科學五下《時間的測量》單元教案課后反思12-16

數學測量教案04-01

《測量活動》教案12-17

高精度時間間隔測量技術與方法12-08

長度 時間的測量 速度 直線運動 教案課件學案 金月升12-17

滬科版八年級《長度與時間的測量》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