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水調(diào)歌頭》教案 滿蛟
《水調(diào)歌頭》教案 滿蛟 08本二 071084205 《水調(diào)歌頭》 蘇軾 總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相關(guān)背景知識,理解全詞的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 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韻律,理解詞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在老師的幫助下深刻理解本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品讀詞作,陶冶情操,激發(fā)靈性,積累文史知識,進而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思考。 教學重點 領(lǐng)會詩意,體味詩情,積累名句。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精妙的語言和美妙的意境,以及作者通過詩歌所表達出來的曠達情懷和深邃的哲理意趣。 課時安排 一學時 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提問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使用多媒體大屏幕 分案 教學內(nèi)容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宋代有一位大作家,蘇軾。他首開豪放一派,和辛棄疾并稱“蘇辛”;在書法上,他位列“蘇黃米蔡”宋四家之首;在散文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古文運動領(lǐng)袖歐陽修合稱“歐蘇”,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給蘇軾身上加上了十九個名號,他無疑是一個通才。他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中秋詞的代表,《苕溪漁隱叢話》中曾寫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評價很高,那么今天我們就來領(lǐng)略一下這首詞的魅力。 二、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shù)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shù)造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三、寫作背景 蘇軾此時因烏臺詩案備受折磨,被貶黃州,寫此詞時41歲,除政治上不得意外,與弟弟蘇轍分別已達6年之久,無緣相會,時值中秋懷之。 四、整體感知 1、老師泛讀并正音 2、學生有感情地高聲自由朗讀,并根據(jù)課下注釋理解詞義。 3、找兩個同學分別有感情地朗讀。 五、研讀課文 一 、上片 師 :先來看詞的小序。誰能試著翻譯一下? 生 :“丙辰”是時間,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中秋”即使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這一天。“歡飲達旦”是暢快飲酒直到天亮!凹鎽炎佑伞敝缸髡邔懘嗽姷哪康闹皇撬寄畹艿芴K轍。 師:好,哪位同學能想象一下蘇軾賞月的情景以及他心里所想,有語言描繪出來? 生:中秋之夜,皎潔的月亮緩緩地升起來了,庭院里顯得特別幽靜,詩人獨自在涼亭下自斟自飲,面對如此美的月色,詩人浮想聯(lián)翩,這本是家人團聚的佳節(jié),卻只有月亮陪伴在我身旁。(答案不唯一) 師:理解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那么現(xiàn)在我們來分析上闋。詩詞不能一字一句地生硬翻譯,那么誰能結(jié)合自己的填補,不失美感地將上闋大致翻譯出來呢? 生:舉起酒杯問天上的月亮:這么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時候才出現(xiàn)呢?請問你居住在天宮,至今有多少年了?我想飛到月宮上去,可是凡人又怎能受得了那兒的寒氣呢?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 師:翻譯得非常好,注意“清影”指的是月光下自己清朗的身影,那么,從這上闋中是否可以看出詞人豐富的想象力呢? 生1:“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他在思考月亮的年歲,并且認為天上有宮闕,還有“瓊樓玉宇”,這都是作者的主觀臆想。 生2:作者寫“我欲乘風歸去”,作者很想乘風入月,到月亮上去看一看,這也顯露出作者的想象力。 師:說得好,上片中有3個詞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情感的轉(zhuǎn)折起伏,把它們找出來。 生:“我欲”“又恐”“何似” 師:作者想飛上天,為何用“歸去”二字。 生:可能是在作者看來,那美好皎潔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園,“歸去”表現(xiàn)了作者出世出塵的想法。 師:作者因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超然物外,也有“出世成仙”的想法,可是像李白一樣的“乘風歸去”真的是他想要的生活嗎? 生:不是!坝挚帧 二字表現(xiàn)出作者想法發(fā)生轉(zhuǎn)折,他又不想上天,因為“高出不勝寒”。 師:真是因為“不勝寒”,還是有什么別的原因? 生:他有他的留戀,他留戀兄弟親朋,他對人間生活寄予深情。 師:詞人的心理在“出世”和“入世”之間是否有矛盾? 生:有矛盾,可是最終,入世情懷戰(zhàn)勝了出世之想。 師:那么上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樂觀豁然的心態(tài)。 二、下片 師:來看下片,誰能是這翻譯出來呢? 生:月光轉(zhuǎn)過朱紅的樓閣,又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那些深夜不能入眠的人,不應該怪罪月亮,可是你為何總是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圓呢?既然人間自古以來就有悲歡離合,月亮當然也就有陰晴圓缺,兩者都是自然常理,自古以來皆是如此,又何須懷恨?希望親人能平安幸福,生命長久,雖分隔千里,但共賞這同一輪明月,不也是一種團聚嗎? 師:下片承接上片,直接抒情。現(xiàn)在看“不應有恨”這一句,作者真的對月亮沒有怨恨嗎? 生:“不應有恨,何是長向別時圓?”這句是一個反詰句,雖言“不應有恨”而恨在其中,這是詞人內(nèi)心的發(fā)問。 師:作者只想表達對月亮的怨恨嗎? 生:他其實是在怨恨月亮來表達出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心理。 師:可是作者是否一直陷于惆悵之中呢? 生:沒有,作者宕開一筆,在最后幾句中,可以看到從心有郁結(jié)變得開闊豁然。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兩句千古名句。讓我們來暢談一下對這兩句詞的理解和感悟。 生1: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么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可以通過明月聯(lián)系起來!暗溉碎L久”是作者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作者要突破空間的阻隔。 生2:這兩句詞表達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豪邁的情懷,他把人生的苦痛看得很輕很淡,雖遠隔千里,但還以彼此祝福,互致慰藉。 師:這兩句詞是否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我安慰呢? 生:因為想念親人睡不著覺,詩人找了個借口自我安慰,這也是對親人的勸慰。 師:其實上下片都飽含著哲學意味,總體來說,都在表達對人生的感悟,都有哪些詞句飽含哲理呢?(答案不一) 生1:“人有悲歡離和,月有陰晴圓缺”,詞人將人生的“悲歡離和”和月亮的“陰晴圓缺”看成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是不可改變的,要坦然地面對一切的困難和挫折。 生2:作者在結(jié)尾探討人生的意義,“千里共嬋娟”,他認為親人之間不必終日在一起,只要彼此記掛對方,就夠了。 生3:“何似在人間”可以看出詞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要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不必非得出世,不必飛到天上去。 師:最后再來各自自由地讀一遍此詞,感受一下本詞的語言特色。 生:語言明白如話,沒有華麗辭藻,但明白曉暢,如行云流水一般,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飽含深厚的人生哲理。 六、拓展延伸(多媒體展示) 分析文人詩作中“月”的意象。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李白《把酒問月》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薄拔腋柙屡腔,我舞影零亂! 李白《月下獨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睆埦琵g《望月懷遠》 八、作業(yè) 蘇軾的詩詞文章皆頗有成就,作為歷史少有的一位大文豪,他的人生經(jīng)歷也頗為豐富,我們在課下可以通過閱讀他的生平、品讀他的其他作品來了解這位偉大的中國文人。 九、板書設(shè)計 上片 飲酒問月(寫月) 追求美好生活 下片 難眠懷弟(寫人) 探求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