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冀教六年級語文 教案 教學設計《橋梁遠景圖》2
《橋梁遠景圖》 教學設計 設計者:石家莊市中華南大街小學 趙素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8個要求會寫的生字,領悟“層出不窮、望洋興嘆、譬如”以及橋梁組成中“構件、正橋、引橋”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打比喻等修辭方法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合理、科學的想象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感知文章富有文學色彩的語言特點,了解文章使用的說明方法。 2.結合搜集的資料,感知作者想象的合理和科學。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懂得橋梁的組成,并因此受到科學啟蒙,同時愛上科學,進而產(chǎn)生探究科學發(fā)展的愿望。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生動的語言,掌握兩種說明方法:打比方、比較。 教學難點: 感知作者科學、合理的想象,培養(yǎng)學生合理,科學的想象能力。 教學時間:二課時 課前準備 預習作業(yè): (1)查找關于橋梁的資料。 (2)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標出自然段,把不懂的字詞勾畫出來,通過工具書查出意思。 (3)思考:文章主要從幾個方面寫了有關橋梁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 師:你們熟悉橋嗎?在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橋呢?知道有關橋的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開始,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方便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下面的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學生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見過的橋說一說,結合學生的發(fā)言,可適當追問,你知道這架橋?qū)儆谀欠N類型的橋嗎?) 小結:關于橋梁,同學們了解得還不少。今天我們就走進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在30年前寫的一篇文章《橋梁遠景圖》,來了解更多的有關橋梁的知識。(板書課題) 師:“遠景”你理解嗎? 學生發(fā)言。(人們對某種事物未來情況的合理構想) 師:那么在30年前茅以升對橋梁有哪些設想呢?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來了解吧! 二、檢查預習,初步感知。 1.出示檢測題,檢查學生預習課文的效果。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標出自然段,把不懂的字詞勾畫出來,通過工具書查出意思。 (2)文章主要從幾個方面寫了有關橋梁的內(nèi)容? (3)介紹作者的相關資料。 (學生進入高年級,預習應該成為一種必有的學習習慣,通過檢查預習,來了解學生的學情。重點檢測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以及對課文基本內(nèi)容的了解程度。交流預習中對課文的初步感知。) 2.小組交流,匯報。 (1)小組內(nèi)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字音讀準確。容易讀錯的詞語寫到糾錯本上。 (2)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幫助學生鞏固字詞,要重點注意以下幾個詞語的認讀: 譬如 輪廓 妨礙 層出不窮 小巧玲瓏 五花八門 望洋興嘆 勝似閑庭信步 袖珍 耽誤 拱橋 顛簸 (3)指名讀文,檢查認讀效果。 結合學生的朗讀,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指導理解字詞:層出不窮、望洋興嘆、譬如等。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全文共8個自然段。 第一、二自然段:介紹橋梁的組成和樣式。 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未來橋梁建設的美好設想。 第七、八自然段:展望了未來兩種特殊橋梁:“袖珍橋”和“無梁橋”。 四、檢測本課時教學效果,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檢測題目: 1.下面詞語和讀音完全正確的請打“√”,錯誤的請改正在括號里。 bì kuò gǒng fáng 譬如 ( ) 輪廓 ( ) 供橋( ) 紡礙 ( ) 2.結合課文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層出不窮: 望洋興嘆: 3.文章主要從幾個方面介紹了橋梁? 4.作業(yè) 反復朗讀課文; 書寫本課生字兩遍。 第二課時 一、初步回憶,建構情感。 師: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初步學習了22課,了解了有關橋梁的一些基本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入文章的字里行間去感受茅以升對橋梁的遠景設想。 二、咬文嚼字,深入研讀。 1.探究橋梁組成和樣式。 (1)學生自讀,思考:橋梁由哪幾部分組成,又有哪些不同的樣式?作者采取了什么方法為我們做了生動形象的介紹? (2)集體交流。 預設一:第一段 重點抓住“橋是什么?不過是一條板凳。”和在這里,板凳的腿就是“橋墩”,橋墩下面,深入土中的“腳”,就是“基礎”,板凳的板就是“橋梁”。這兩句話來深入理解作者的說明方法。 學生發(fā)言。 師:你覺得作者這樣介紹好嗎?好在哪里? 引導說出,這樣介紹的妙處在于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使語言生動起來,同時運用人們熟悉的事物作比,能讓所有的人更清楚明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說明方法是學習說明文的重點,同時更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運用這種說明方法,這樣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生動的比喻來說明事物,這種說明方法就叫做“打比方”。打比方不僅可以讓語言生動起來,還讓人能夠直觀地感受和理解所要說明的事物,因此在說明文中經(jīng)常能夠讀到。 指導朗讀。 預設二:第二段 學生發(fā)言。 結合學生發(fā)言,請學生觀看橋梁圖片,直觀感受橋梁的樣式。 指導朗讀。 出示中心話題: 中心話題:作者對未來的橋梁做了哪些美好設想?你認為合理嗎?為什么?從文中勾畫出關鍵詞句。然后讀一讀,和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中心話題引領學生從整體把握文本,避免了肢解文本,訓練了學生找依據(jù)說理由的學習能力。) 學生默讀,批注。 集體交流。 預設一:第四段 注重抓住“機器人操作”、“電腦控制”來體會作者合理想象科技在橋梁方面的重大應用。 以及“差不多”、“幾乎……就”等詞語來理解橋梁建成之神速。 學生發(fā)言。 生:未來的橋梁造得一定又快又好,與以前有很大差別。 師:作者這樣構想的依據(jù)是什么? 生:未來橋梁的建造完全由機器人及電腦進行控制,擺脫了人力時代,因此會造得又快又好。 追問:為什么有了電腦及科技的加入,就能夠縮短橋梁的建設時間呢? (設計意圖:通過追問,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來理解,由于科技的進步,不再需要人力,由機器人等代替人來完成任務,因此完成速度有了飛速的變化。) 學生朗讀。 小結:科技真是神奇,讓我們在以前建設一座大橋需要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而今天卻能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看來真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師:作者為了說明未來橋梁的建造時間很短,給我們做了科學合理的推測和構想,值得我們學習。說明文的一大特點就是語言準確,你認為這段文字有沒有體現(xiàn)這一特點? 學生發(fā)言。 師:這篇說明文作者用詞之準確,值得我們學習,請大家認真體會著讀一讀。 師:這段中作者為了說明將來造橋時間之短,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說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具體段落及語言文字來理解說明方法:作比較。) 預設二:第五段 重點抓住 橋的“構件”不再是現(xiàn)在的直通通的棍子了,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頭尾同樣粗細,而是全身肥瘦相間的。“各有不同的色彩,使整個橋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兩句來理解未來橋梁之美。 學生發(fā)言。 師:橋梁的“構件”怎么美?遠遠望去,呈現(xiàn)在你面前的會是怎樣一幅畫面? 走在這樣的橋上,你有一種怎樣的感覺? (設計意圖:此處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讓孩子展開了對未來橋梁的美好想象。通過想象,讓孩子內(nèi)心涌動起美好的情感,讓孩子愛上生活,愛上科學,體味科學的美妙。) 指導朗讀。 預設三:第六段 學生發(fā)言。 師:為什么將來的橋可以造得很低? 學生發(fā)言,指導朗讀。 預設四:第七、八段 學生發(fā)言。 師:作者的設想有沒有實現(xiàn)呢? 學生舉例,上海楊浦大橋和南浦大橋已實現(xiàn)了無梁橋的設想。 指導朗讀。 小結:著名橋梁專家在30年前的偉大設想,其中的一部分如今已經(jīng)得到了實現(xiàn),30年后橋梁技術又會有怎樣的飛躍,我們的生活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描繪。 一、檢測本課時教學效果,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文章從哪些方面對未來的橋梁作了設想?結合課文內(nèi)容來談談。 2.這篇說明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例說明。 3.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橋的“構件”不再是現(xiàn)在的直通通的棍子了,而是柔和的,有如( )一般;它也不是頭尾同樣( ),而是全身( )相間的。 橋上的人行道還有( )的亭臺樓閣,讓人們在這長廊中穿過時,“_________________”。 在這里,板凳的腿就是“_____”,橋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腳”,就是“_________”。板凳的板就是“_____”。一座橋就是由這三部分構成的。 海內(nèi)第一橋 洛陽橋,乍見這個名字,還以為是在河南洛陽市呢。其實,它離洛陽市有幾千里遠。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灣和洛陽匯合的地方。 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橋。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時間才建成。石橋一共有1200米長,5米寬,有44座橋墩。橋上兩邊有扶欄。如今石橋只剩下31座橋墩,1188米長了。 洛陽橋在建筑上有許多創(chuàng)新。它采用“筏型橋基”,在沿橋梁中線的河底下,用許多大石壘成橋墩。這里水深流急,石條拋下去后被大水沖走。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能工巧匠們反復試驗,尋找到一個好辦法。他們等待風靜、潮水低落時,同時出動許許多多裝滿石條的船只,把它們同時填進江底。就這樣,在水底壘起了一座長500米、寬25米的橋基。長長的橋基寬如一條水下長龍,靜臥江底。 為了把水底那些堆積在一起的石條凝聚成為一體,使之不被大水沖塌,造橋的工匠們又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 海底有一種貝殼的軟體動物,名叫牡蠣。它有兩個殼,一個殼附生在巖礁上或者另一個牡蠣上,互相膠結在一起,另一個殼則蓋著自己的軟體。牡蠣繁殖能力很強,而且無孔不入,一旦跟石塊膠成一片后,用鐵鏟也鏟不下來。工匠們利用牡蠣的這個特性,在橋基上遍種牡蠣。 果然,沒出幾年,牡蠣不僅把零散的石條、石頭連成了一個整體,而且把沖散石頭也膠合在起。洛陽橋基歷時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蠣功勞不小。這件事,可以說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造。 鋪設在洛陽橋上的都是10米多長、又厚又大的石板,據(jù)估測,每一塊【冀教六年級語文 教案 教學設計《橋梁遠景圖》2】相關文章:
橋梁遠景圖的教案設計08-26
冀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案教學設計:維維的畫兒04-28
冀教版英語教案01-03
冀教版小學音樂教案11-14
冀教版六年級英語下冊教案11-10
冀教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01-01
冀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折扣》教案:冀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04-01
冀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01-23
冀教英語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11-11
冀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