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東版必修2:《再別康橋》精品教案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創作。 能力目標:從意象入手,鑒賞本詩意境之美,理解徐志摩作品的風格。 情感、道德、價值觀目標:體會徐志摩在詩中表現的特別的心緒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從意象入手,鑒賞本詩意境之美,體會作者的心緒。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經》、《楚辭》流傳千古,唐詩宋詞,名家輩出。從五四到現在,新詩也走過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歷程。可是有人卻說,中國現當代詩壇只有一個半詩人。盡管這種評價太偏激了,卻也可以看出這一個半詩人在中國詩壇的分量。他們是誰呢?一個是徐志摩,半個是何其芳。 徐志摩(1896-1931),中國詩人、散文家,留學美國時改字志摩,小字又申。筆名有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 徐志摩是中國新詩史上一位杰出的詩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我們今天就來賞析徐志摩的經典詩作《再別康橋》。 二、整體把握 1.學生朗讀全詩。 正音正字,投影: 河畔(pàn) 青荇(xìnɡ) 長蒿(ɡāo) 漫溯(sù) 笙簫(xiāo) 2.學生討論:每一首好詩都能引起讀者不同的共鳴,你讀了這首詩有什么感受? 3.交流體驗:說出讀了詩之后的直接感受。 引導學生從感情、語言、節奏、詩歌的形式等方面挖掘詩歌的美。 4.學生再次朗誦全詩。 三、鑒賞文本 1.老師范讀。 2.鑒賞《再別康橋》中的經典詩句——第一、七兩小節。 ① 第一節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第一節透露難分難舍的離情,給全詩定下欲走還留的基調。 ②第一、七節中最有特色的詩句是哪些?為什么? 明確:“輕輕”、“悄悄”這些疊詞的運用,舒緩語氣,使詩句有輕盈的彈跳感,富有音韻美,表達戀戀不舍的深情。 ③討論:第一節和第四節形式相同,內容相似,能否調換?為什么? 明確:不能。第一節說“我走了”,“作別西天的云彩”,是為引出下文難分難舍的離情,欲走還留。作者用“作別西邊的云彩”一句,讓西天的彩霞給了我們一個印象,為后面的描寫布下一筆絢麗的色彩,所有景色都是夕陽映照下的景物。第七節說“我走了”,“不帶走一片云彩”,是說作者欲留還走,終于離開。這是一段完整的離別的過程,所以一、七節不能調換位置。 3.從第一節到第7節,作者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明確:第1節,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跟開頭呼應。“云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了出來。 ①第二節主要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確: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用的手法是比擬,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 ②把“金柳”換成“青柳”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不好。落日熔金,夕陽給柳樹抹上一層金色,而且水波也泛著金光。作者選擇了柳樹的這一時刻來加以描繪,顏色艷麗,形象新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全詩描繪了白色的“云彩”、“青荇”、“柔波”、黃色的“星輝”等景物,展現出一副清新亮麗的畫面,給讀者視覺上的想象。 ③把“新娘”換成“姑娘”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不好。古詩里“柳”諧音“留”,有惜別的意思。柳樹就像嫵媚嬌美的姑娘,而作者把康河邊的柳樹比作新娘——少女一生中最美最高貴的時刻,連影子都是燦爛的。由此可見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他把劍橋視為他的家園。而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把牽掛之情表現得非常形象。 【資料1:1920年徐志摩遠渡重洋,從美國到英國研究文學,攻讀博士學位。在劍橋大學以一個“特別生”的資格隨意選修聽課,度過了一年多悠閑的日子。同時又深受英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和制度的影響,形成了資產階級紳士兼詩人的氣質。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 資料2:至性至情的徐志摩,先后有三位女子走進他的內心(原配夫人張幼儀、美麗少女林徽音、再配夫人陸小曼)。1920年,徐志摩在劍橋大學邂逅了林徽音。兩人在此相戀相處一年多,因而康河的柔波里一定也映照過他們浪漫的并肩同游的身影。】 4.作者把康橋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全詩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一點?請舉例。 明確 :第三節。“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寫康橋對“我”的柔情,“招搖”二字可謂神采之筆。既暗示了康河水之清澈,又暗示了水在流動。只有水動,青荇才會“招搖”。既寫青荇又寫河水,相得益彰。所以“招搖”有抒情上的妙處,更有寫景上的妙處。第四節“彩虹似的夢”,第五節“放歌”等。 四、課堂小結 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和“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作者以再別康橋時欲走還留、欲留還走的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快樂與惆悵交織的依依惜別的深情 。《再別康橋》是20世紀中國最出色的一首別離詩,猶如一首輕柔優美的小夜曲。詩人的自由天性、瀟灑飄逸的風格與康橋寧靜優美的自然風景融會成了別具一格的詩境之美。【廣東版必修2:《再別康橋》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必修2教案02-06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01-07
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08-26
高中數學必修2教案12-16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08-26
高中數學必修2教案5篇12-17
高一英語人教課標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教案04-28
高中數學必修2教案(通用11篇)06-27
《再別康橋》教案08-26
再別康橋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