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綠色蟈蟈》(人教課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綠色蟈蟈》(人教課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 曹斌鋒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通過學習,鍛煉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認識了解蟈蟈形體特征以及其生活習性。 3.了解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4.學習用快速閱讀(聽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并簡潔概括要點的方法。 5.體會文章富有文學筆法、生動活潑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6.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筆法特點;感受、學習法布爾的探索精神和觀察方法。 教學方法 1.自主朗讀法。 2.研討點撥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學小品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本文介紹了蟈蟈的一些習性,雖然生字詞較多,但文章語句淺顯,且十分生動有趣,很容易吸引學生閱讀。為此,我們可以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使學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進行學習。基于這一思考,將“整體感知”。“片段欣賞”、“獨特感悟”這幾部分共同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了解作者 1.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弄清字詞的讀音及含義,解決課后的“讀一讀,寫一寫”。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一、導語:昆蟲的世界是一個很奇妙的世界。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觀察或研究過昆蟲呢?有哪一位同學阿以介紹一種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蟲給老師、同學們知道?你可以從昆蟲的形態、生活習性、食物習性、更或者是它們與人類的關系進行介紹。 (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但是我發現大家在講到昆蟲的聲音時都是用一兩句話帶過了。可能聲音不好用文字表達。而且在講到昆蟲的習性時,也只能是泛泛而談,為什么?因為大家沒有深入地進行過研究,所以印象就很模糊。今天,我求將接觸到廠一位偉大的昆蟲學家,他熱愛昆蟲,對昆蟲進行了幾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把一生都獻給了昆蟲事兒他就是法布爾。同學們知道法布爾嗎? (若有學生知道,可由學生發言,師進行補充。) 法布爾是法國的著名昆蟲學家,他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寫了一部很有影響力的書——《昆蟲的故事》。《昆蟲的故事》原名《昆蟲記》,這部書行文生動活潑,語言傳神,內容多集中在昆蟲學問題上,很受青少年的喜愛。魯迅曾把《昆蟲記》稱為“許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因而黃亞治在翻涌對,把它改名為《昆蟲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法布爾老人,一同走進蟈蟈這個神秘的昆蟲世界。 二、導入新課 猜一猜:大姐天天逛花園,二哥彈琴夜黑天,三姐織布到天明,四妹做飯香又甜。(猜四種昆蟲) 謎底:蝴蝶、蟈蟈、蜘蛛、蜜蜂 小姑娘,日夜忙,會抽絲,會織網;織出網來不捉魚,捉些小蟲當口糧。(猜一昆蟲) 謎底:蜘蛛 讀圖:說出昆蟲名稱(課件) 謎底:蟈蟈或綠色蟈蟈 豐富多采的大自然給我們展示了繽紛美麗的花草樹木和種類繁多的動物,農村或去過農村的同學一定會在田野中發現許多的昆蟲如蟋蟀、油蛉、螞蚱等,今天我們來一起認識一種昆蟲——綠色蟈蟈。 板書(展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解大意 1.明確目標(出示目標) 2.檢查詞語預習及積累情況(讀準下列詞語): 篝火 萵苣 和睦唾液 撇開梧桐 擾亂 哀鳴 狩獵 哀號 喧囂 喑啞 沉寂靜謐 篡奪 劫掠 酷愛 弱肉強食 隱隱約約窸窣(xī sū ) 連續不斷夜色蒼茫 更勝一籌 驚慌失措 開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斷肢殘腿毫不猶豫 3.法布爾和他的《昆蟲記》知識積累:見相關連接。 4.快速閱讀,感知內容,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A、本文說明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特征?本文主要說明了綠色蟈蟈哪種特征?請找出相應的段落加以概括。 B、本文不斷變換綠色蟈蟈的稱呼,找出這些稱呼,說說作者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有什么效果? (以上問題,要求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詞語、句子回答。) 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巡視并及時點撥指導,參與討論。 教師指導明確: 蟈蟈外表(形體)特征:“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 蟈蟈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叫聲柔和 竊竊自語 喑啞而連續不斷 尖銳而急促 清脆;吃甜食捕蟬為食也吃水果和金龜子一類昆蟲還吃一點青草。 對蟈蟈的稱呼:作者運用了“夜晚的藝術家”“歌手”——鳴叫的時間和特點;“籠里的囚犯”——被關在金屬網罩里沒有自由;“狂熱的狩獵者” “蟬的屠夫”——對蟬的狩獵和殘忍等。這些稱呼既表現了作者充滿了對這種生命的熱愛,也使行文更生動,描寫更形象,給人的印象更深刻。 三、重點研讀、質疑問答 學生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朗讀,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修辭手法的運用等。 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A、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或詞語句子?為什么? B、文中還寫了哪些昆蟲與蟈蟈有不同的地方?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 師:同學們都讀了課文,課前老師也讓大家預習了文章,請同學們根據你們的最初印象,說說這篇文章最讓你們感興趣的地方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一般,大部分的學生都會選擇第五自然段,認為蟈蟈捕蟬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蟈蟈的食性,還有少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蟈蟈的叫聲。) 師:為什么同學們對蟈蟈捕蟬這么感興趣?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蟈蟈是捕蟬的。 (1)單個學生朗誦該自然段。 (2)請學生找出描寫蟈蟈和蟬的句子。 蟈蟈 蟬 問題 進攻者被進攻者由這兩個稱呼可以看出在打斗中蟈蟈居于主導地位(修辭:擬人) 被活活咬、一跳蟈蟈很兇狠一同從樹上掉下來 打斗過程很激烈 勇敢縱身追捕 驚慌失措逃竄縱身,反映了蟈蟈的勇猛,面臨比自己強大的對手,毫不畏懼。去掉了“縱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蟈蟈頑強、勇猛的特點。(修辭:擬人、比喻,使文章更生動、更富有表現力。) 對比:蟈蟈捕蟬與鷹捕云雀 作者對蟈蟈的喜愛 原因:蟈蟈有“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 補介紹蟈蟈的身體構造。大自然就是如此“弱肉強食”。 教師可巡視指導總結明確: “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 “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 ……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像是滑輪的響聲;又像是干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作響” ……這是運用比喻的手法,使蟈蟈的叫聲形象生動。(在介紹性的文章中,比喻的方法叫作打比方或作比喻。) 文章為了突出蟈蟈的特征與習性,文章為了突出蟈蟈的特征與習性,將蟈蟈的叫聲與蟬比較,將蟈蟈的食性與螽斯比較,將蟈蟈捕蟬的動作與鷹比較等。(在介紹性的文章中,比較的方法叫作作比較或作對比。) 四、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A、作者筆下的蟈蟈是如此招人喜歡,作者憑什么了解蟈蟈的情況? B、請大家觀察自己身邊的一些小動物的特征習性等,并用一段話形象的表述出來。 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觀察仔細、準確、抓住事物特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進行介紹,并賦予人性的特點;善于聯想,語言生動形象;擬人、比喻貼切自然;等等。 五、總結鞏固、布置作業 1.教師小結 《綠色蟈蟈》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用生動的筆觸寫了蟈蟈的外形特征、叫聲與食性,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形象,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這也是法布爾《昆蟲記》整部書的特色。的確,法布爾筆下的蟈蟈和其它昆蟲都是鮮活的,字里行間洋溢著人對生命的尊重熱愛,希望同學們熱愛《昆蟲記》。 希望同學們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多注意身邊的事物。 2.布置作業 A、完成課后練習一。 B、以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為內容寫一篇小短文。 附錄:板書設計 綠色蟈蟈 法布爾 外表特征 非常漂亮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 比喻——打比方 叫聲 叫聲柔和 竊竊自語 喑啞而連續不斷 尖銳而急促 清脆 擬人 食性 吃甜食 捕蟬為食 也吃水果和金龜子一類昆蟲還吃一點青草 對比——作比較 《綠色蟈蟈》相關鏈接: 1.作者簡介: 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出生貧困家庭,幼年就迷上了花草蟲鳥。15歲進入師范學校,畢業后做了20年中學教師。19歲時的一次戶外幾何課,發現了壘筑蜂和蜂窩,忽然“蟲心”大發,萌生了為蟲子書寫歷史的念頭。靠自學先后取得物理數學、自然科學的學士學位。31歲獲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30歲以后發表了大量關于昆蟲學的文章,開始引人注意,令同行刮目相看,法蘭西研究院向他頒發了實驗生理學獎金。1859年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問世時,稱法布爾為“難以效法的觀察家”。1875年他離開城市來到鄉間,開展研究、整理資料。1879年《昆蟲記》第一卷問世。次年購得老舊民宅,取名“荒石園”,在此度過35年,出版了《昆蟲記》十卷【《綠色蟈蟈》人教課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綠色蟈蟈教案01-28
七年級《綠色蟈蟈》教案02-27
綠色蟈蟈教案優秀09-04
綠色蟈蟈教案15篇04-02
綠色蟈蟈教案設計01-18
《綠色蟈蟈》教案設計12-15
高一英語人教課標必修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教案04-28
4.2.4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人教課標版教案(通用15篇)11-02
綠色蟈蟈小學教案設計08-26
《綠色蟈蟈》優秀教案設計模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