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第三單元教案學案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第三單元教案學案第三單元美文美讀,美意美景
1.春
2.濟南的冬天
3.山中訪友
4.秋天
5.古代詩歌五首
興趣情境導引
師:大自然的美景,從春到夏,從秋到冬,五彩繽紛,美不勝收,都會在同學們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請同學們說出描寫自然景物的古今名句。
生1:千里鶯啼綠映紅,山村水郭酒旗風。
生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3: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生4: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生5:…
師:說得真好,老師還想問問大家,你們都已經歷過十多個春、夏、秋、冬了,能否用飽含情感的話說說你在每個季節里的深刻感受?
生1:當我看鮮花遍地盛開的時候,心中就會涌起一種喜悅,快樂的情懷。
生2:到了夏季,我會感覺它的熱情,到了秋季我會品嘗收獲的滋味,到了冬季我會學臘梅笑傲風霜雪雨。
師:這說明美好的大自然往往會觸發我們心中美好的情感。下面我們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描寫自然景物的古今詩文。這個單元的詩文都是文情并茂的優美篇章,多數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意境優美、構思精巧、語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等。欣賞這幾篇課文,既是提高讀寫聽說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
難點互動探索
難點問題1美文美讀
生:老師,我初步看了本單元的課文后,就想問您一個問題,就是對于我們初一學生來說,學好本單元最重要的一條是什么?
師:老師以為,學好本單元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要做到美文美讀。
生:您能不能和我們說說什么是"美文美讀"呀?
師:好,大家看了本單元《春》、《濟南的冬天》、《山中訪友》、《秋天》及《古代詩歌五首》這幾篇課文,都有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呀?
生:這些古今詩文寫得都很美。
師:說得不錯,像這樣讀后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遐思,美的啟發的文章,我們就把它們稱之為"美文"。
生:噢,我明白了,那么為什么要美文要美讀呢?
師: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我想用這句話來解釋那就再恰當不過了。接下來老師想問你一個問題:你讀了朱自清先生的《春》之后,你覺得作者在這篇文章里抒發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生:我想想,我認為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抒發一種熱愛春天、贊美春天、歌頌春天的那種興奮、喜悅之情。
師:那你是怎樣獲得這種興奮、喜悅之情的?
生:讀的過程中感受出來的呀!
師:對呀,這就是所謂的"美讀"呀,也就是說對文學作品進行朗讀和背誦。簡稱為誦讀。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蘊等是可以通過讀書而領悟出來的。
生:那為什么通過誦讀就能體味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蘊呢?
師:這是因為再好的內容都要通過聲音來表達。語文離開了誦讀,就不成其為語文。閱讀學家蕭乾對此曾做了個絕妙的比喻,他說:"文字是天然含蓄的東西,無論多么明顯地寫出,后面總還跟著一點別的東西:也許是一種口氣,也許是一片情感,即就字面說,它們也只是一根根的線,后面牽著無窮的經驗。字好像是支票,銀行卻是讀者的經驗庫。'善讀'的藝術即在如何把握著支票的全部價值,并能在自己內在的銀行里兌了現。""票面的數目總是騙人的,實數是無限地大。一個字在經驗庫里也許能兌現出十年的悲喜來。它不像理智的價值,條理素淡地陳列著。訴諸情感的價值里有著繽紛的彩色,禽獸風濤的鳴聲,各樣的觸感,各樣的嗅覺;而隱藏在這些里面的,也許還有個理智的價值。如果你不曾感覺出這些,那價值就無從捉到(那價值似乎永不能為人全部捉到)。如果在你的經驗庫里沒有那些現款,縱想感覺,也仍難兌現。"
生:老師,怎樣才能做到美讀呢?
師:這里面的學問可多了。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從文章的語言本身入手。今天老師借用宋代文學批評家嚴羽在其《滄浪詩話》中說過這樣一句話--"下字貴響"。來談如何把握文章的語言。這里"下"是"寫作"的意思。"響"是指"情思"。
生:我想這句話的意思可能就是告訴我們好文章貴在有"情思",實際是在要求我們在誦讀的時候要讀出這些美妙的情思,才算是做到"美讀"吧。
師:你真聰明!你想想,大凡文章,都不會沒有情思,寫文章的人是有了情思再發為文辭。而讀文章的人是有了文辭再了解情思。這"響"呀,自然是有悲哀、怨恨、歡快、舒暢之響;有慷慨、悲壯雄渾之響;有同情、厭棄、纏綿、依戀之響;還有芬芳、灑脫、飄逸之響等等。如果要想將這些人間的絕妙之"響"充分表現出來,離開了誦讀,是很難以把握的。
生:我明白了。
生:老師,聽您這一番話,我終于明白了,誦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誦讀能否過關,直接關系到我們能否準確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寫作風格。還直接關系到我們能否從文章中所受到美的熏陶。并以此來達到提高聽、說、寫的能力。
師:對,希望同學們以此為起點,扎扎實實地練好誦讀這一基本功吧。
相關知識鏈接之一誦讀常識
文體不同,誦讀的要求也不同。
一、散文的誦讀。這些文體的語言均屬于散文語體。其特點是詞語材料、修辭方式的選用都比較廣泛,句式靈活多變,短句居多,適當穿插長句,結構自由。如:老舍的朱自清的《春》、《濟南的冬天》、李漢榮的《山中訪友》等。這類文章有的要求背誦(或精彩片斷或全篇),有的不要求背誦,但要反復朗讀。古人云:"讀書十遍,其意自見。"在誦讀這類文章時,語速或快或慢,語調或高或低,感情或飄柔似水,或激越奔放,或如泣如訴、或怒發沖冠,都要隨著字里行間的情感的變化而變化。
二、詩歌的誦讀。詩歌包括詩、詞、曲。詩歌的語言集中凝練,具有鮮明的韻律和節奏,優美的詩歌還具有濃濃的抒情意味。"詩者,志之所言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毛詩序》語)。如:何其芳的《秋天》,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不長,只有三節,卻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致皆收筆下。這是棲息在農家的秋天,是游戲在漁船上的秋天,是夢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滿詩意的秋天;曹操的《觀滄!芬辉姽串嬃舜蠛M掏氯赵,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懷,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辛棄疾的《西江月》描述了作者夜行黃沙道中所見到的農村夏夜的優美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和農事豐收的喜悅。詩歌一般都要求背誦,在背誦時,就要抓住其韻律與節奏的特點,通過熟練的背誦,達到了解詩歌"志之所言"的目的。
相關知識鏈接之二朗讀的技巧
一、停頓
通常不管是說話或朗讀很自然都要換氣,就是話與話之間的停頓時間。此停頓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來表情達意,使聽話的人更能領略說話者或朗讀者的意思。
停頓時間的長短與段落、句子與標點符號都有關連。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停頓時間最長,接著是句子與句子之間,而標點停頓的時間則較短。以標點符號來說,又因符號不同而停頓的時間也跟著改變。句號、問號、感嘆號與刪節號的時間較長,分號、破折號、冒號次之,逗號較短,頓號最短。有時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由于語氣的需要也要暫時停頓,這種停頓雖也有斷句的作用,但是氣不可以中斷。
二、速度
文章的體裁和內容影響朗讀的速度,通常表現高興、緊張、害怕、激動、憤怒等內容時速度較快,悲傷、失望、生病、哭泣等內容的速度較慢。
不過,跟停頓一樣,速度也不是堅守原則一成不變。為了更準確表達作品的情感,可隨時有變通的處理方式,務必要靈活運用。正如唱一首歌一樣,有人能把歌曲的速度和該停頓的地方處理得宜,也就是詮釋得很恰當,就能引起聆賞者內心的共鳴。反之,若把握得不得當,旋律不對或節奏不準,我們就說他唱得不好。"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這一句話,也可作為朗讀技巧的重要參考。
三、輕重
因為重讀的字詞不同,感覺所強調的重點就不一樣,重音用得適切,可以使語句的意思更加鮮明,而表達不同的意義。
四、升降
升降指的是語句里的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語句里有了這些變化,才會有動聽的語調。所謂聲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揚、頓、挫的搭配。搭配得宜,節奏感好,詞句就富有音樂的美感。句調的升降變化,雖是對整句說的,但是一句話句調特別顯著的變化,卻是表現在最末一個音節上。一般句調有四種變化:
高升調:前低后高,語氣上揚,表示鼓勵、號召、反問、申訴等感情。
降抑調:前高后低,語氣降低,表示果敢、堅決、自信、贊揚等感情。
平直調:整句語句平直舒緩,沒有明顯的高低變化,表示悲痛、冷淡、莊嚴等感情,一般的敘述或說明也用平直調。
曲折調:句子的高低,有曲折變化。一般開始和結尾,聲音都比較低,中間聲音升高,表示驚訝、懷疑、諷刺、雙關等復雜的感情。
范例1如何美讀《春》?
分析:
著名朗誦家瞿弦和說過:"每當我看到一篇令人激動的作品時,隨著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實詞的描繪,我常常在腦海中出現許多具體、生動、形象的畫面,我仿佛看到靜靜的小河、熱鬧的結實、戰斗的英雄、膽小的懦夫…"如此看來,認真地朗讀文章,不僅能夠有效進入作品意境,而且能提高想像、聯想能力。
當我們親密接觸《春》這篇課文時,我們會為那美麗的春光所陶醉,會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會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勵。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我們可以邊讀邊想,仿佛真能覺得春風在輕輕撫摩著自己,仿佛能陶醉在泥土、春草、花兒散發出的芳香中,還可以聽到百鳥和鳴的美妙歌聲,
【語文七年級(上)第三單元教案學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第三單元復習04-28
語文第三單元作文范文05-29
五上第三單元教案104-28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知識點12-18
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作文11-10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04-20
三上語文一單元知識點03-03
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三單元作文(精選33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