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學校管理辦

時間:2024-05-15 10:37:07 管理辦法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優選)小學學校管理辦法

小學學校管理辦法1

  北京市中小學校食堂管理辦法

(優選)小學學校管理辦法

  (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規范本市中小學校食堂管理,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餐飲服務食品采購索證索票管理規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學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責任追究暫行規定》《北京市食品安全條例》《北京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以及其他有關規定,結合本市中小學校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學校食堂,是指設于校園內,為滿足本校學生(含教職員工)就餐需要,符合衛生安全標準,按要求準予開辦的具有相對獨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食品加工操作、食品出售及就餐空間的專用場所。

  第三條 本辦法規定了中小學校食堂組織管理、食品安全管理、食堂從業人員管理、食堂食品采購、食堂食品儲存、食堂食品加工、食堂食品供應、食品營養管理、食堂財務管理、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監督檢查等,適用于全市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的食堂(以下簡稱學校食堂)管理。幼兒園的食堂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章 組織管理

  第四條 市教委負責統籌指導全市學校食堂管理工作,制定學校食堂管理辦法并督促區教委履行食堂管理職責。

  第五條 區教委是本區學校食堂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屬地內學校食堂的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制定學校食堂建設發展規劃,推進學校食堂建設,完善學校食堂設施設備條件;明確管理部門,承擔管理責任,建立考核制度,加強日常管理,督促指導學校落實食堂管理責任和管理制度。

  第六條 堅持公益性原則。按照學校食堂“非營利”要求,加大政府投入,制定落實優惠政策,降低學校食堂運行成本,嚴禁學校以任何方式從學校食堂盈利。

  第七條 堅持自愿性原則。尊重學生、家長就餐意愿,原則上寄宿制學校所有寄宿生應在學校食堂就餐,走讀生遵循自愿原則就餐。學校應制定在校就餐管理辦法,規范在校就餐管理。

  第八條 落實校長負責制。學校食堂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對學校食堂管理工作負總責。建立由學校領導、后勤管理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和食堂管理人員組成的學校食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全面負責學校食堂管理,每學期召開不少于2次專題會。

  第九條 建立崗位責任制。學校應根據學生就餐規模,建立采購、加工、保管、會計、出納、食品安全管理等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關鍵崗位人員應定期輪換。規模較小的學校,部分崗位可由符合任職條件的其他人員兼任。

  第十條 學校食堂原則上由學校自主經營,統一管理。在校生規模較大、就餐學生多、不具備自營能力的學校食堂,可在區教委指導下,通過公開競爭擇優方式委托有實力、聲譽好的社會餐飲企業,實行不帶資、控制總利潤的托管服務,學校食堂實行“零租賃”,并報區教委備案。

  第十一條 成立膳食委員會。學校應成立由學校領導和學生、教師、家長代表等組成的膳食委員會,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工作制度,參與和監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質量、價格、財務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膳食委員會組成人員實行任期制,原則上每屆任期一年,并報區教委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二條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針對學校食堂管理的各個關鍵環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主要包括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培訓管理、晨檢、食品采購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臺賬記錄、食品加工操作規程、加工經營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潔消毒與維修保養、食品留樣、食品添加劑使用、餐廚廢棄物處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崗位責任、日常檢查、投訴受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制度。

  第十三條 強化學校食堂安全保衛,嚴防不法分子縱火、盜竊、投毒等危及學校食堂安全的行為。涉及學校食堂管理的工作會議、日常檢查、臺帳登記等記錄應完整、規范,統一存檔備查。

  第十四條 實行校長和教師代表陪餐制度,做到同標準就餐,并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食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 食品安全管理

  第十五條 區教委應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督促學校落實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與學校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將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列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定期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培訓。

  第十六條 區教委應會同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衛生計生部門,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督促指導學校建立健全原材料供應、包裝儲存、餐具消毒、環境衛生、人員健康、飲用水源檢查,生產、加工、配送流程和食堂功能分區等管理制度,落實查驗記錄、購銷臺賬、留樣備查等管理要求,及時消除學校食品安全隱患,不斷提高學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第十七條 學校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崗位責任制,層層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明確每個崗位的安全職責。設立由校領導、后勤管理部門負責人和食堂經營管理負責人組成的.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機構,至少配備1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本校貫徹執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八條 學校應對師生每學期至少開展2 次以上食品安全、衛生知識科普宣傳教育,并有完整記錄。學校食堂管理部門每周應組織開展不少于1次的安全隱患自查,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報告、詳細記錄,做好整改和復查并建立相關臺賬。 第十九條 學校開辦食堂須由學校提出書面申請,并經食品藥品監管等相關部門審批同意,取得有效期內的《餐飲服務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后方可供餐。新建、改建、停辦學校食堂或變更經營模式,須向區教委履行備案手續,并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辦理變更手續。區教委要積極配合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實施量化分級管理。

  第二十條 嚴格落實食品留樣制度。學校食堂應配備專用的食品留樣專柜(冰箱),有專人負責留樣管理。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必須留樣,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于100 克,并記錄留樣食品名稱、留樣量、留樣時間、留樣人、審核人員等,按品種分別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閉留樣專柜(冰箱)內,在冷藏條件下保存48 小時以上。

  第四章 食堂從業人員管理

  第二十一條 區教委應按照行政隸屬關系為學校食堂配備從業人員并落實人員工資及福利。原則上按就餐學生每100人配備1名食堂從業人員,寄宿制學校可適當增加從業人員。

  第二十二條 學校應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衛生計生等部門和營養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食堂從業人員定期組織食品安全知識、營養配餐、消防知識、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訓。

  第二十三條 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基本要求

  (一)學校食堂從業人員須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證明。

  (二)嚴格落實晨檢制度。食堂管理人員應在每天早晨各項飯菜烹飪活動開始前,對每名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并將檢查情況記錄在案。發現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癥等有礙食品安全病癥的,應立即調離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并將有礙食品安全的病癥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從業人員有不良思想傾向及行為、精神異常等現象的,應立即調離工作崗位。

  (三)食堂從業人員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處理食品及分餐前、處理食品原料及使用衛生間后,必須用肥皂及流動清水洗手消毒;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并把頭發置于帽內;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飾物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供應場所內吸煙;未經允許,無關人員不得進入食堂操作間內。 第二十四條 學校食堂應配備具有2 年以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工作經歷、持有有效健康證的專職食品安全管理員,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履行職責,原則上每年應接受累計不少于40小時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培訓并具有培訓合格證明。

  第五章 食堂食品采購

  第二十五條 規范大宗食品采購。由區教委負責,制定準入辦法,建立大宗食品及原輔材料招標制度和供應商準入制度,對米、面、油、肉、蛋等大宗食品供應通過公開招標、集中采購、定點采購的方式確定供貨商。遠郊區的山區偏遠學校或教學點可通過比選質量、價格的辦法確定供貨對象。學校食堂要公示集中采購流程、定點采購單位和原材料情況等信息。

  第二十六條 建立食品采購索證索票制度。食品采購應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采購索證索票管理規定》。從食品生產單位、批發市場等采購的,要查驗、索取并留存供貨者的相關許可證和產品合格證明等材料;從固定供貨商或者供貨基地采購的,應當查驗、索取并留存供貨商或者供貨基地的資質證明、每筆供貨清單等;從超市、農貿市場、個體工商戶、農戶等采購的,應當索取并留存采購清單等有關憑證,做到源頭可控,有據可查。

  第二十七條 建立食品查驗制度。采購包裝食品時應嚴格查驗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確保食品安全。不得采購質量不合格、超過保質期和有腐敗變質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不得采購《食品安全法》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每次采購要做詳細的采購記錄備查。

  第二十八條 建立供貨商評議制度。區教委應組織學校定期對食品及原輔材料供貨商進行綜合評議,對評議不合格、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供貨商應終止供貨合同。學校應將所有供貨商名單分學年報區教委備案,接受監督或抽查。

  第六章 食堂食品儲存

  第二十九條 建立出入庫管理制度。學校食堂物品的入庫、出庫應有專人負責,嚴格入庫、出庫檢查驗收,做到核對數量、檢驗質量、簽字確認,杜絕質次、變質、過期食品出入庫。

  第三十條 建立庫存盤點制度。學校食堂物品入庫、驗收、保管、出庫應手續齊全,物、據、賬、表相符,做到日清月結。物品盤點后相關人員均須在盤存單上簽字。食堂應根據日常消耗合理確定庫存。發現變質和過期的食品應按規定及時清理銷毀,并辦理銷毀監督手續。

  第三十一條 食品儲存場所應根據貯存條件分別設置,食品和非食品庫房應分設,并配置良好的通風、防潮、防鼠、防蠅等設施設備。食品儲存要分類、分架、離地存放,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擺放,不同區域應有明顯標識。散裝食品應盛裝于容器內,在儲存位置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供貨商及聯系方式等內容,盛裝食品的容器應符合安全要求。

  第七章 食堂食品加工

  第三十二條 學校食堂應具有與供餐規模相適應的、相對獨立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操作區;具有與供餐規模相適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排煙、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施設備;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不潔物;配備《餐飲服務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所規定的其它設施設備。

  第三十三條 學校食堂食品加工過程應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國食藥監食〔20xx〕395號)。

  第三十四條 學校食堂不得制作供應涼菜、生食海產品和現榨飲料等高安全風險食品。必須采用新鮮安全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敗變質、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原材料,不得使用發芽土豆、野生菌、鮮黃花、霉變紅薯、非本食堂加工的散裝餡料、肉串及散裝熟肉制品,以及法律法規禁止生產經營的其他食品。不得出售落地、不潔食品,四季豆、豆漿必須燒熟、煮透。 第三十五條 學校食堂不得供應未加熱食品,需要熟制烹飪的食品應燒熟煮透。烹飪后的熟制品、半成品與食品原料應分開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第三十六條 學校食堂應嚴格按照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嚴禁超范圍、超劑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嚴禁使用非食用物質加工制作食品。

  第三十七條 食堂食品加工設備、用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食品加工結束后要及時清理加工場所,做到地面無污物、殘渣;及時清洗各種設備、用具和容器,做到定期消毒,歸位擺放,保持清潔。

  第八章 食堂食品供應

  第三十八條 學校食堂供餐一般包括兩種方式:一是包餐制,即學生統一伙食費標準,由食堂提供統一飯菜。二是自助制,即飯菜品種、數量由學生自由選購,食堂憑充值卡結算。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從中選擇。

  第三十九條 學校食堂應綜合考慮學生的營養需要、物價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伙食標準和配餐方案,并報區教委備案。

  第四十條 學校要尊重少數民族學生飲食習慣,有清真餐需求的學校應設立清真灶和獨立售飯窗口,灶具、炊具使用和原材料采購、儲存、加工等應符合清真飲食的規定。

  第四十一條 加強就餐場所管理。學校應在食堂就餐場所顯著位置懸掛有效期內的《餐飲服務許可證》或《食品經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培訓合格證,按規定應公示的食品(產品)、原材料采購價格等信息。學生就餐場所應張貼節儉養德、食品安全、營養均衡、健康飲食行為等宣傳資料,引導學生節約用餐、安全用餐、營養用餐、文明用餐;設置洗手池等設施設備,有明確的洗手、消毒及檢查等規定;就餐場所及設施設備應保持干凈整潔,做好地面防滑,張貼安全提示標識。

  第四十二條 學生就餐時應落實校領導帶班陪餐、班主任值班和學生輪流值勤制度,加強就餐秩序的管理,做到安全、文明就餐。

  第四十三條 做好餐具用具的清洗與消毒,每餐按規定對食品容器、餐具用具進行清洗消毒,并存放在專用保潔設施內備用。分派菜肴、整理造型的用具使用前應進行消毒。

  第九章 食品營養管理

  第四十四條 學校應將營養與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定期開展相關宣傳教育活動。食堂應以改善學生營養、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在校園營養師指導下,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體特點和營養需求,廣泛征求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參照有關營養標準,優化配餐方案,制定品種多樣、數量充足、成本合理、結構科學、營養均衡的每周帶量食譜并提前公布,科學營養供餐,不斷提高伙食質量和服務水平。

  第四十五條 學校食堂應配備專(兼)職校園營養師,加強對食堂從業人員營養學、烹飪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提高烹飪制作水平,為學生提供營養、可口的飯菜。

  第四十六條 建立滿意度測評制度。學校應制定食堂滿意度測評辦法,由膳食委員會負責每周對學校食堂飯菜質量和安全衛生等進行滿意度測評,并將測評結果進行公開。

  第十章 食堂財務管理

  第四十七條 區教委應加強對學校食堂財務工作的監管,督促指導學校建立健全并嚴格落實食堂財會制度,配備專(兼)職財會人員,定期組織業務培訓。

  第四十八條 學校食堂財務應納入學校財務統一管理,實行專賬核算,加強收支管理、成本核算和票據管理,強化內控監督,確保資金使用規范安全有效。

  第四十九條 每學期期末應將學校食堂收支情況全面結算,將結果向全校師生和家長公示、公開,自覺接受學生、家長和膳食委員會的監督,同時報區教委備案。

  第五十條 食堂飯菜一律實行明碼標價。學校應廣泛征求家長及師生員工意見,建立餐飲定價機制,完善定價程序,合理確定伙食標準,加強飯菜成本核算,嚴格控制食堂成本開支范圍,將每天主、副食菜譜及原材料價格進行公示。

  第五十一條 教職員工在學校食堂就餐應與學生同菜同價,伙食費據實結算。

  第五十二條 學校食堂收取伙食費應開具正規票據;財務支出要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據,按規定辦理相應報銷手續。

  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第五十三條 學校應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制定完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細化信息報告、人員救治、現場保護、證據保全、危害控制、事故調查、善后處理、輿情應對等具體措施,并定期組織應急演練。督促食堂及從業人員嚴格按照操作規范落實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各項措施。

  第五十四條 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后,學校應立即停止供餐,封存導致或者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用)具、設施設備、集中就餐剩余食物和患者的嘔吐物(排泄物)等重要檢測樣品和現場,并按照相關監管部門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

  第五十五條 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后,學校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第一時間將情況分別向所在區政府和衛生計生、疾控、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教育等部門報告,并及時續報事態進展、處置措施、原因結果、善后處理等情況,任何人不得擅自對外發布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

  第五十六條 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后,學校應積極協助醫療機構救治病患,主動配合相關部門開展調查處理;同時,對共同用餐的人員進行排查,及時與有關學生家長聯系,做好思想穩定工作,防止事態擴大。

  第五十七條 任何學校和個人不得遲報、漏報、瞞報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

  第五十八條 學校應建立食品安全投訴受理制度,公布投訴受理監督電話。接到投訴應準確記錄投訴人姓名、投訴理由,并立即進行核實,確定處理方法,及時妥善處理。

  第十二章 監督檢查

  第五十九條 按照“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分級管理、以區為主”的原則,區教委應加強與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衛生計生、疾控、物價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強化風險管控,采取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等形式,切實加強對學校食堂的日常監管。市教委每學年集中檢查不少于1次,區教委每學期集中檢查不得少于1次。

  第六十條 區教委應建立工作考核體系,將學校食堂日常管理工作作為對區教委業務主管部門和學校、校長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

  第六十一條 學校應建立健全食堂管理工作制度,采用適當方式定期與學生、教師、家長溝通,征求對食堂管理和服務的意見,不斷改進食堂工作。

  第六十二條 學校每學期應開展就餐滿意度調查,組織師生員工對食堂規范管理、飯菜質量數量、供應品種、價格、衛生、安全和服務水平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不斷加強服務管理工作。

  第六十三條 學校應定期檢查各項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加強食堂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及時整治消除安全風險隱患。

  第六十四條 學校應自覺接受上級主管部門及各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衛生計生、疾控等部門對食堂建設、食品安全的監督檢查和指導,對檢查中指出的問題必須立即整改。

  第六十五條 學校食堂應實施“陽光餐飲”工程,采取“透明廚房”“視頻廚房”等形式,實現透明化、可視化安全管理,促進學校食堂誠信自律經營。

  第六十六條 建立公示制度。學校應每天公示食堂原材料采購、帶量食譜、飯菜價格等情況,每學期公示食堂財務收支情況,主動接受學校師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

  第六十七條 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規定、疏于管理、玩忽職守,導致學校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或遲報、漏報、瞞報學校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的,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和相關人員責任。

  第十三章 附 則

  第六十八條 本辦法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六十九條 各區教委應根據本辦法結合實際制訂實施細則。

  第七十條 本辦法自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

小學學校管理辦法2

  第一條為規范本市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確保校服的品質,保障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等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各市屬、區屬學校(包括普通公辦、民辦中小學及幼兒園、中職學校及技工院校)的校服管理工作。

  第三條市、區的教育、人社、文體、衛健、市場監管等部門應當按照管轄范圍對各學校的校服管理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及管理。

  市教育局負貴指導全市校服有關工作,統籌市直屬學校校服管理工作。

  各區教育部門負貴對本區校服選用、質量、銷售渠道等進行管理和監督,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校服生產企業生產的校服及市場上銷售的校服進行抽檢,適時向社會公布檢驗情況;協助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不合格校服的生產廠家和銷售單位進行查處。

  人社部門負貴對技工類學校的校服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文化廣電旅游體育部門負貴對體育學校的校服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衛生健康部門負貴對衛生學校的校服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貴生產、銷售環節校服質量監管,依法組織校服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及時公布監督抽查結果并通報教育、人社、文體、衛健等部門。

  教育、人社、文體、衛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每年定期開展校服質量聯合專項檢查,督促校服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學校共同做好校服供應和管理工作。

  第四條各市直屬學校負貴本校校服管理工作的組織及實施,對校服的選用、采購、質量等進行管理和監督。學校設立校務監督委員會的,校務監督委員會應加強對校服選用、采購、質量等的監督。

  第五條校服管理應體現規范性、科學性、公開性以及專業性。第六條校服的設計、選用、采購等流程應透明化、民主化。建立以學校、學生、冢長等多方參與的校服管理組織,聽取各方意見,搭建透明民主的平臺和氛圍,整體提升本市中小學生校服著裝水平。

  第七條本市校服設計應考慮本地氣候、青少年身體特點、學校各類活動的需要等因素,注重校服面料、功能、款式,引導專業設計人員或學生參與校服設計。

  第八條校服款式一經選定應保持相對穩定,以減少家長支出。第九條學校采購校服可采取自行采購或委托第三方機構代為集中采購的形式。校服招標采購時,學校或第三方機構依照《招標投標法》《招標投標法實施》等相關法律法規開展招投標的具體工作。

  第十條采購單位在采購校服時,應嚴格執行校服國家標準,并在招標文件或采購合同中標明校服質量技術標準。校服安全與GB18401質量要符合《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 GB/T31888《中小學生校服》等國家標準。校服質量應具備安全要求,采購方可選擇是否具備反光功能的校服,但反光校服的反GB/T28468-20xx光性能必須符合《中小學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標準要求,并在采購合同中標明,嚴禁生產和采購不符合安全和質量標準的校服。

  第十一條采購單位應全程公示校服采購工作,包括向學生和冢長公示通過招投標等公開方式選定的校服生產企業、校服質量標準、采購流程、采購價格等情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采購單位應將采購各環節的相應材料全部存檔備查。

  第十二條采購單位在校服招標過程中,應當注重對校服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質量保障能力、售后服務水平、社會信譽度作必要的調查、核實和比較,在簽訂的合同中明確生產企業在驗收階段應提供原材料檢驗報告、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校服質量檢驗報告等材料,保障校服質量。

  第十三條校服嚴格實施雙送檢制度,并做到“一年一檢”,即校服生產企業將出廠前的校服成品主動送檢,并取得法定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合格報告;各區教育部門、學校或其指派的專門機構應結合實際,將一定數量的校服送法定檢驗機構檢驗。檢驗費由送檢單位或校服生產企業自行承擔,不得向冢長收取。

  第十四條學校和區教育部門應對校服進行認真驗收,查看校服是否具有完整的.產品標識、是否有法定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合格報告,并建立質量驗收臺賬,及時記錄校服驗收情況。校服檢驗合格后方可發放給學生使用。采購的校服如出現質量問題,學校和區教育部門應立即與校服生產企業交涉,并按照采購合同約定,要求校服生產企業辦理退賠事宜,同時還應向主管的教育、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十五條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向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冢庭學生、革命烈士子女、孤兒學生及特殊群體學生捐助校服。捐助人向學校捐助的,學校應對捐助情況(包括捐助人、受捐助人、捐助數量等)建立臺賬進行登記,并告知捐助人。

  第十六條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依法查處生產銷售質量不合格校服的企業,并將行政處罰信息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xx)進行公示,按規定實施產品質量信用分類監管。

  第十七條相關部門應暢通學校、群眾反映校服問題的渠道,12345鼓勵學校、群眾通過投訴舉報熱線等方式及時反映有關情況。

  第十八條學校、相關部門和機構工作人員在校服采購過程中,未履行職貴,存在違反程序、收取回扣、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行為的,由相關職能部門依法處理;涉嫌犯罪的,移交有關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貴任。

  第十九條統一采購學生床上用品的管理工作參照本辦法執行。

小學學校管理辦法3

  1學校集體決策

  (1)每年秋季開學前,將校服采購納入“三重一大”事項,在與家長委員會充分溝通的基礎上,由學校領導班子集體決策。

  (2)按照校服著裝規范和管理要求,合理確定選用需求(包括款式、套數、件數、價格區間等),制定工作方案,啟動征集校服采購意向。

  (3)31—34—6校服采購每年一個時段(即小學年級、年級),分時段在起始年級采購。畢業年級不組織采購校服。

  2征集采購意向

  (1)按照自愿原則廣泛征求家長意見,確定是否選用校服(確定選用校服應征得以上家長同意);

  (2)學校原有校服款式獲多數認可的,可繼續沿用,

  保持校服款式相對穩定。

  3組建選用組織

  學校成立由學校管理人員、家長委員會代表、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與社會代表多方參與的校服選用組織,負責選用、采購、監督等工作,其中學生和家長代表占比不得低于xxx

  4發布采購需求

  在區教育局指導下,聯合發布招標信息并實施招標活動。

  5確定供貨企業

  (1)對意向供貨企業進行資格性及資料符合性審查,并做好深度調研,核實企業質量保障能力、售后服務水平、社會信譽度;

  (2)根據學校在校學生人數選取合理比例的.學生、教師、家長代表共同組成評定組,評定組人數不得少于學校人30%(1000300數的人以上的學校不少于人),其中家長和80%;學生代表不少于評定組總人數的xx

  (3)組織對師生和家長進行校園文化、服裝專業基礎知識、著裝禮儀等方面的宣導、培訓;

  (4)組織意向供貨企業進行樣衣展示、方案說明;

  (5)優先采用綜合評分法,由評定組按照“質優價宜”“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投票確定供貨企業。

  6公示采購結果

  (1)票選結束后,學校通過多種方式對擬確定的校服供貨企業名稱、款式、質量標準及檢測項目、采購價格、采購流程、服務年限、售后服務和意見反饋渠道等信息進行公5示,公示時間不少于個工作日;

  (2)公示期間無異議,或相關反映問題得到有效處理,方可簽訂合同

  7簽訂采購合同

  由學校與供貨企業簽訂采購合同,不得委托家長委員會簽訂校服采購合同,不得委托家長委員會代收取校服費用;

  8校服檢查驗收

  校服發放前,按照合同約定,采取隨機抽樣方式進行驗收。重點查驗法定檢驗機構出具的本批次成衣質量檢驗報告原件及成衣質量標識,并抽取不同批次和樣式的校服兩套(件)留樣封存。

  9售后服務監督

  (1)采購結束后,及時公示質檢報告和售后服務相關事項,督促供貨企業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做好售后服務;

  (2)定期組織開展校服滿意度調查,并將調查結果作為后續采購的依據。

  10資料存檔備案

  (1)采購結束后,將采購各環節相關資料(如會議紀要、檢測報告、投訴處理、視頻、照片等)存檔備查;

  (2)及時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采購合同,主動接受相關部門監督。

小學學校管理辦法4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我鎮各級示范學校的管理,推進示范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更好地發揮示范校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根據有關政策、法規,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達到我鎮獲得縣級以上的各類示范校建設基本條件和辦學水平,經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由上級教育教學教研和其它相關職能部門評估并授牌的普通中小學校。確定為縣級示范校的學校,其原行政隸屬關系和管理主體不變。

  第三條 在示范校在辦學過程中,必須在以下方面切實發揮示范作用:

  1.嚴格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法規,在辦人民滿意教育工作中有特色,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產生良好社會影響。

  2.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做好學校發展規劃,建立科學的領導決策機制,積極推進辦學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提高學校發展的整體水平,體現辦學特色。

  3.積極推進和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承擔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驗工作。開足開齊國家課程,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考試評價模式,實現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加強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校本培訓和校本研修,構建學習型組織,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大力培養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的優秀教師和教育管理者隊伍。

  5.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在學校管理制度建設、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和學生考試評價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效,建立完善的績效評估考核制度。

  6.加強學校教育科研工作,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在“科研興校”中發揮骨干帶頭作用。

  7.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努力建設數字化校園,強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實現資源共享。

  8.積極為本地薄弱學校提供教師培訓、教學研究、課程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第二章 申報與認定

  第四條 確定為縣級以上各類示范學校,須經申報、考察、評估、認定等基本程序。

  第五條 凡達到湖北省普通中小學校建設基本要求的普通中小學均可向縣政府教育督導室申報。其它與教育業務相關的職能部門組織、實施的示范學校評審,必須要取得教育主管部門的同意。

  第六條 鎮中心學校要對申報學校加強業務指導,幫助學校端正辦學思想,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建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促進科學管理,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鎮中心學校要根據需要,聘請、組織專家組對申報學校進行現場考察和指導。考察、指導應就申報學校現狀進行客觀評價,就學校建設發展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并形成書面考察指導報告。

  第七條 根據學校整改到位的情況,鎮中心學校申請邀請上級專家組,按照各類示范校建設標準,對學校進行全面評估。評估采取聽、看、查、訪等方式進行,并充分聽取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對學校的反映。

  評估組要切實履行責任,評估完畢要向學校通報評估意見,一般包括評估工作簡述、評估結論與依據、主要經驗與建議三個部分。

  第八條 評估組評審結果作為市教育行政部門認定的重要依據。評估要堅持標準,實事求是,公平公正,不循私情。

  第九條 上級督導機構在評估后六個月左右派出督學對學校進行回訪,查看整改工作落實情況,并在羅田教育信息網上公示一周,若無問題報經研究認可后,由上級督導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下發正式文件予以確定并授牌。

  第三章 檢查與評估

  第十條 為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更好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對示范校實行動態管理。

  第十一條鎮中心學校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對轄區內的各類示范校進行經常性的督導檢查。

  督導檢查要重在幫助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總結辦學經驗,規范辦學行為,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辦學水平。

  第十二條 建立示范校自評制度。完善自我評價機制,加強自我評價、自我考核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建設。市級示范校每年開展一次自我評價,并將自評結果報鎮人民政府文教辦公室。

  第十三條 建立示范校復評制度。對示范校每三至五年復評一次并給予重新認定。示范校的年度自評情況,將作為對學校重新認定的重要參考依據。

  示范校重審復評和認定的結果分為保留資格、暫停資格和取消資格,由縣級教育督導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將結果向社會公布。

  第十四條示范校重審復評和認定督導評估按下列程序進行:

  1.所有示范校原則上四年內須接受一次綜合性督導評估。

  2.凡接受綜合督導評估的學校,要按照督導評估方案認真進行自查,并將自查報告報縣教育督導部門。

  3.縣教育督導部門組織市督學和有關專家組成縣級示范校督導評估團,對學校進行督導評估。評估團向縣教育督導部門提交復評報告。

  4.縣教育督導部門綜合評估情況,將評估意見和結果向被評估學校及其主管部門、當地政府通報,并采用適當方式予以公布。

  5. 縣教育督導部門針對被評估學校存在的問題下達整改通知書,并對學校整改情況進行回訪。

  6. 縣教育督導部門根據重審復評結果給予認定。

  第四章 獎勵與處罰

  第十五條 建立示范校獎懲機制是促進示范校不斷完善、發展、提高的手段。示范校在辦學過程中,行為規范、實績突出、實施素質教育的示范作用顯著的,給予獎勵。對暫停資格的示范校將責成其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撤消其示范校稱號,并向全市通報。

  第十六條 示范學校有下列行為之一者,給予通報批評,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暫停示范校資格一年,一年后仍整改不合格的,取消市級示范校資格。

  1.脫離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超標準、超規模建設校園或自行貸款新建、改建和擴建學校的;

  2.舉辦或變相舉辦重點班的;

  3.不認真執行課程計劃,隨意增減課程、課時或違反規定組織學生節假日補課的;

  4.下達升學指標,并以指標完成情況評價和獎罰校長、教師、學生的.;

  5.公布學生考試排名,并以此獎罰教師、學生的;

  6.在職教師對本校現任教學段的學生實行有償家教、有償補課的或亂發教輔資料收取費用的;

  7.違反政策規定亂收費的;

  8.違反規定招收“擇校生”、借讀生的;

  9.違反規定提前分文理科的;

  10.班額過大,平均班額在60人以上的。

  第十七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者,取消市級示范校資格:

  1.學校舉辦或變相舉辦復讀學校(復讀班)或招收復讀生的;

  2.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統考和競賽、檢查、評估等重大活動,學校集體舞弊或嚴重弄虛作假的;

  3.違反政策亂收費,造成惡劣影響的;

  4.發生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學校負有直接管理責任的;

  5.發生違反師德規定,體罰、侮辱、褻瀆學生,造成嚴重后果的。

  第十八條 依托縣級示范校所舉辦的民辦學校有違規辦學行為的,應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并追究舉辦民辦學校的縣級示范校的相關責任。

  第十九條 被取消縣級示范校資格的學校,兩年后方可重新申報縣級示范校。

  第二十條 暫停或取消縣級示范校資格的學校,不再執行縣級示范校的相關政策。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由*x鎮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小學學校管理辦法5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中小學生學籍管理,提高基礎教育科學管理水平,維護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教育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教育部《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市行政區域內中小學校學生的學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學制、入學注冊、學籍變動和信息安全等。本辦法所指“中小學校”,包括小學、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學校和專門教育學校。

  第三條 本市中小學生學籍實行分級負責、市級統籌、區縣管理、學校實施的管理體制。學籍總量依據當年中小學校招生計劃確定,學籍建立及變動情況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報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四條 本市中小學生學籍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建立全市統一的中小學管理信息系統,并與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進行對接。本市中小學生電子學籍管理辦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二章 學 制

  第五條 本市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原則上小學學制為6年,初中學制為3年。分別為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和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

  第六條 本市高中階段學制原則上為3年。分別為高一年級、高二年級和高三年級。

  第七條 經市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各區縣可根據實際,在條件具備的學校適當開展學制改革實驗。

  第三章 入學與注冊

  第八條 本市中小學各學段招生實行計劃管理。中小學校應嚴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招生計劃、招生辦法接收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計劃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報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由市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各區縣招生規模總量,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區域內各高中學校招生計劃并報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九條 本市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實行免試入學。凡年滿六周歲的本市戶籍兒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小學接受義務教育;完成小學教育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初中繼續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

  小學、初中入學手續按照市和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當年的入學規定辦理。

  第十條 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應持區縣級以上醫院(必要時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指定醫院)開具的相關證明,在新學年開學后10個工作日內向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

  緩學期限一般為一學年。緩學期滿仍不能就學的,應當重新提出緩學申請。

  第十一條 本市戶籍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可到特殊教育學校登記入學,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可申請到普通中小學校隨班就讀。

  到特殊教育學校登記入學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還應到其戶籍或居住地所在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的義務教育學校登記信息,同時具有特殊教育學校學籍和戶籍或居住地就近入學學校學籍。

  第十二條 非本市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因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本市工作或者居住需要在本市接受義務教育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按照市和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當年的招生規定辦理入學手續。

  第十三條 本市戶籍初中畢業生須通過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錄取后辦理普通高中入學手續。

  第十四條 持有下列證明的,按本市戶籍學生對待:

  (一)區縣人力社保部門開具的《原北京下鄉青年子女身份證明》;

  (二)區縣教育行政部門開具的《臺胞子女就讀批準書》;

  (三)全國博士后管理部門開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員子女介紹信》及其父或母的《進站函》;

  (四)部隊師(旅)級政治部開具的隨軍家屬證明及現役軍人證件;

  (五)區縣僑務部門開具的《華僑子女來京接受義務教育證明信》;

  (六)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開具的《子女關系證明信》及其父(或母)本市常住戶籍登記卡;

  (七)市人力社保部門為其父(或母)簽發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證》;

  (八)其他符合國家和本市有關政策規定的證明。

  第十五條 入學新生應按照規定時間到學校辦理入學注冊手續。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期注冊,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持有關證明,在新學期開學后5個工作日內到學校辦理延期注冊手續。

  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新生因故不能按期到學校辦理入學注冊又未辦理延期注冊手續的,由學校督促其入學,督促無效的由學生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責令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送學生入學。

  高中新生未按期到錄取學校辦理入學注冊又未辦理延期注冊手續的,除不可抗力等正當事由外,視為自動放棄入學資格。

  第十六條 新生辦理入學注冊手續后,學校應當在新學期開學后10個工作日內為其建立學籍檔案。普通高中應按照教育行政部門要求為新生建立個人檔案。

  北京市中小學管理信息系統根據各學段招生入學系統確認的`入學結果生成新生學籍信息,按照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規則生成學籍號,一人一號,終身不變。

  第十七條 學生學籍檔案內容包括:

  (一)學籍基礎信息及信息變動情況;

  (二)學籍信息證明材料(戶籍證明、轉學申請、休學申請等);

  (三)綜合素質發展報告(含學業考試信息、體育運動技能與藝術特長、參加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情況等);

  (四)體質健康測試及健康體檢信息、預防接種信息等;

  (五)在校期間的獲獎信息;

  (六)享受資助信息。

  學籍基礎信息按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制訂格式采集。

  第四章 考 勤

  第十八條 學校應當建立學生考勤制度。考勤按出勤、遲到、早退、病假、事假、曠課等項目記錄。

  第十九條 因故不能到校上課或不能參加學校其它教育教學活動的學生,應當履行請假手續。對無正當理由未履行請假手續的缺勤學生,按曠課處理,并及時通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對曠課和經常遲到、早退的學生,學校應當向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及時了解情況,配合其監護人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其改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連續曠課一周仍不到校上課的,學校要告知其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責令學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送學生到校上課,嚴禁出現輟學現象。

  第二十條 在校學生應當于每學期開學后5個工作日內,到校辦理報到注冊手續。無正當理由未能按期報到注冊又未履行請假手續的,按曠課處理。

  第五章 轉 學

  第二十一條 本市戶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在本市內轉學:

  (一)學生戶籍隨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戶籍在市內遷移,新戶籍所在地不在原就讀學校服務范圍的;

  (二)學生隨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實際居住地在市內變更,變更后的居住地不在原就讀學校服務范圍的;

  (三)其他特殊原因確需轉學的。

  第二十二條 本市戶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本市內轉學的,持戶籍、居住地變更等相關證明材料,向就讀學校提出申請,學校發給學生轉學聯系表,學生持聯系表到擬轉入學校聯系,轉入校同意并簽章后,回到原就讀學校確認。經轉出和轉入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后,予以辦理轉學手續及學籍信息變更,并報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學校接收有困難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協調解決。

  對轉入的學生,學校應當按其原就讀年級安排插班。必要時可按其學業水平安排年級。

  第二十三條 學生戶籍由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遷入本市的,從境外到本市落戶的,有本市戶籍在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就讀的,需轉入或轉回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就讀,可參照第二十二條規定辦理轉學手續。

  第二十四條 非本市戶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轉入到本市的,應參照非本市戶籍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規定提供相應的證明、證件,到居住地所在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的學校聯系就讀。經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后,予以辦理轉學手續,并報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學校接收有困難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協調解決。

  對轉入的學生,學校應當按其原就讀年級安排插班。必要時可按其學業水平安排年級。

  第二十五條 本市普通高中學生原則上不予轉學。確有特殊原因的,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可在教學水平相當的同類學校之間申請轉學。經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報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后,予以辦理轉學手續及學籍信息變更。高中階段不同類別的學校之間轉學,參照辦理。

  學生戶籍由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遷入本市的,從境外到本市落戶的,有本市戶籍在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就讀的,需轉入或轉回本市普通高中階段就讀,參照前款規定辦理。同時,應提供原就讀普通高中錄取證明、已修高中階段學業證明等相關材料。

  第二十六條 在本市就讀的學生轉出到外省市的,需學生本人及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向就讀學校提出申請,并提供接收學校的相關證明,經就讀學校同意,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后,予以辦理轉學手續。學校應為轉往外省市學生申請畢業證書提供學業考核證明。

  第二十七條 對于有嚴重不良行為或依法免予刑事處罰,判處非監禁刑罰,判處刑罰宣告緩刑、假釋的學生,學校和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互相配合加以教育;對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應當依據及時制止的原則,由學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或學校申請,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安排入專門學校(原工讀學校)就讀。

  在專門學校學習的學生,其學籍由原學校保留。學生表現明顯進步、并確實改正缺點的,本人提出申請,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可安排回原學校繼續學習。

  對于在校期間因刑事犯罪,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在刑滿釋放后仍未滿18周歲且符合就學條件的,教育行政部門和相關學校應當采取措施幫助其做好就學工作。

  第二十八條 根據有關規定經批準招收兒童、青少年進行文藝、體育等專業訓練的社會組織,從本市中小學校選調學生進行專業訓練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到教育行政部門辦理相應手續。

  第二十九條 轉學應在寒、暑假放假前一周或開學后一周內提出申請。轉學手續辦理一般不超過10個工作日。轉學學生須隨轉相關學籍信息和檔案,實行“籍隨人走”。

  第三十條 下列情形,不予轉學:

  (一)中小學起始年級的第一學期及畢業年級,不予辦理轉入手續。

  (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能以任何形式強迫學生轉學。

  (三)學生在受處分期間,不予辦理轉學手續。

  (四)其他無正當理由的。

  第六章 休學、復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以休學:

  (一)因病經診斷,需停課治療休養占一學期總學時三分之一以上的;

  (二)學生在一學期內連續請假(包括病、事假)時間超過一學期總學時三分之一仍不能到校上課的;

  (三)因其他原因,需要休學的。

  第三十二條 因病假辦理休學手續須由學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區縣級以上醫院(必要時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指定醫院)開具的診斷證明,因事假辦理休學手續由學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相關證明,向學校提交書面申請,經學校同意,發給休學證明。

  第三十三條 休學期限不超過一年。學生休學期間保留學籍,不能辦理轉學手續。休學期滿仍不能復學的,應當由學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區縣級以上醫院(必要時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指定醫院)診斷證明或其他相關證明向學校申請延長休學期,經學校同意,可繼續休學。

  第三十四條 學生休學期滿或休學期間要求復學的,由學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向學校提出申請,因病休學的還應當提交區縣級以上醫院(必要時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指定醫院)認定治愈或認定可以正常學習的證明,經學校核準,即可復學。

  學生休學期滿,未提出延期休學申請,又不復學的,按曠課處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應當及時督促學生復學,督促無效的由學生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責令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送學生復學。

  學校對準予復學的學生,按其實際學業水平安排年級。

  第七章 退 學

  第三十五條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年滿十八周歲,不宜在校繼續學習的,應辦理退學手續。

  高中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予以辦理退學手續:

  (一)多次留級且年齡超過二十周歲,不宜在校繼續學習的;

  (二)一學期內連續曠課超過十五天或累計曠課四十五天,學校與學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多次聯系幫助教育無效的;

  (三)休學期滿,經學校與學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聯系仍未復學或超過復學時間一個月以上仍不辦理繼續休學申請的;

  (四)學生本人及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申請退學的。

  第三十六條 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退學條件的,由學校填寫退學申請表,經學生戶籍所在地或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復核后,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備案,由學校出具退學通知書送交本人。

  符合高中學生退學條件的,由學校或本人填寫退學申請表,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備案,準予退學。學校出具退學通知書送交本人。

  第八章 畢業、結業、肄業

  第三十七條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其升級、留級、跳級按照教育行政部門關于學業成績管理等有關規定執行,并在學籍檔案中進行相應處理。

  第三十八條 學生在學校規定年限內,修完教育教學計劃規定內容,并達到畢業要求,準予畢業。學校編制畢業生名冊,義務教育階段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后,發給畢業證書;普通高中階段經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報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后,發給畢業證書。

  學生學習期滿,未達到畢業要求,又不符合留級條件的,準予結業。由學校發給結業證書。

  送專門學校學習的學生畢(結)業,由保留其學籍的學校頒發畢(結)業證書。

  退學學生和其他未完成學業終止學籍的學生,由學校發給其肄業證書。

  第三十九條 初中學生畢(結)業后,學校應將未升入高級中等學校的學生畢(結)業材料,按規定時間移交給學生戶籍所在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

  高中學生畢(結)業后,學校應將未升入高等院校的學生檔案,按規定時間移交給學生戶籍所在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

  退學和其他未完成學業終止學籍學生離校時,由學校將其材料和檔案移交給學生戶籍所在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

  第四十條 畢業證書、結業證書、肄業證書規格式樣,由市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制定。普通高中畢業、結業、肄業證書須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驗印。

  畢業證書要有統一字號,義務教育階段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普通高中階段由市教育行政部門制定。

  學生畢業、結業、肄業證書遺失,可向原證書頒發學校提出書面申請。經學校核實后,由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出具學歷證明。

  第九章 管理職責與信息安全

  第四十一條 市教育行政部門設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公室,統籌指導、監督、檢查本行政區域內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工作。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確定責任部門,統一管理轄區內中小學生學籍工作。中小學校具體負責學籍信息建立和日常學籍管理工作。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設學籍管理員,專人負責學籍管理工作。

  第四十二條 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門有關規定,及時采集、復核、更新和上報學生相關信息,確保學生基本信息和學籍變動信息準確、學籍變動手續完備。

  第四十三條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建立嚴格的保密制度。非經學籍主管部門書面批準,學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嚴防學籍信息外泄和濫用。

  第四十四條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違反本辦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員和相關人員責任:

  (一)不為已接收符合條件學生建立學籍檔案的;

  (二)以虛假信息建立學籍或學籍檔案的;

  (三)不及時把學籍變動信息納入學籍檔案的;

  (四)不及時報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情況的;

  (五)接收學生不為其辦理轉學手續的;

  (六)不按規定為學生轉接學籍檔案的;

  (七)泄露或非法使用學生學籍信息的;

  (八)違反本辦法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十章 附 則

  第四十五條 學校的外籍學生和港澳臺學生學籍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四十六條 關于學生的考核評價、獎勵處分、體質測試、健康檢查等辦法由市教育行政部門另行規定。

  第四十七條 依據本學籍管理辦法,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應制定或完善學籍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報市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四十八條 本辦法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四十九條 本辦法自20xx年6月10日起施行。《北京市中小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京教基〔20xx〕17號)及《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北京市中小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實施中有關事項的通知》

小學學校管理辦法6

  為切實做好課外讀物進校園的管理工作,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有效拓展學生閱讀活動,規定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防治問題讀物進校園,充分發揮課外讀物育人功能,根據《中小學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嚴格落實《中小學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落實主體責任,嚴格按照教育部規定的推薦程序進行推薦和選用,為學生提供優質的閱讀書籍,豐富學生的閱讀活動。構建書香校園、營造書香家庭,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生活習慣。

  二、成立領導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各班主任及各班家委會成員

  三、工作內容

  1、做好排查工作,保證課外讀物質量。

  學校負責人及圖書管理員嚴格按照《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規定的“十二種情形”不宜讀物,對學校圖書館的書籍進行排查,發現不符合要求的書籍及時清理,不準借閱。各班主任要按照要求隨時檢查學生帶入學校的課外讀物,發現不宜讀物,要教育學生不得帶入學校,不得閱讀,并及時告知家長對讀物進行處理。學校及各班級要通過家長信、家長會、家長群等方式,向家長宣傳《辦法》規定的“十二種情形”不宜讀物,并對家中書籍進行排查,及時清理,禁止學生閱讀。

  2、健全管理機制,嚴把購書質量關。

  學校嚴肅學生課外讀物推薦、征訂紀律,非經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同意學校不得向學生推薦、征訂課外讀物。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課外讀物領導小組,成立由領導、教師、學生及家長為主的讀書目錄審核推薦小組,按程序做好課外讀物的遴選、推薦、審核、購買工作。學校每學年購買圖書一次,以天津市教育委員會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下發的《20xx年天津市中小學圖書推薦目錄》為主,由學校領導小組按照《辦法》規定進行選書,再由推薦小組進行審核,最后將推薦目錄通過家長信、公眾號、家長群等方式向學生及家長公開,公示期為3天。堅持自愿購買原則,禁止強制或現象強制學生購買課外讀物。

  對于社會捐贈等其他渠道進校園的課外讀物,也要嚴格履行以上程序,嚴把進校關,保證課外讀物的質量。

  3、開展讀書活動,培養讀書習慣。

  學校做好讀書活動的落實工作,指導、督促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學校將通過校課實施讀書工程,認真制定讀書計劃,精選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并與其他部門組織的讀書活動有效結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生活習慣,營造“讀書校園”。各班主任要把讀書活動納入班級活動,開展“親子閱讀”活動,構建“書香家庭”。語文學科教師要擔起學生讀書的責任,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四、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保障。學校領導小組、推薦小組認真履行職責,嚴守工作紀律,切實將課外讀物進校園工作落地落細落實,使本校學生課外讀物的推薦、征訂、閱讀等工作良性發展。

  2、加強宣傳工作。學校要及時向教師、學生、家長做好課外讀物進校園的宣傳工作,形成合力,保障工作效果。

  3、嚴格管理,失職問責。領導小組、推薦小組及全體教師要高度重視,嚴守紀律,規范自己的行為。凡因工作不認真造成課外讀物工作出現問題者,嚴肅問責。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和省市關于“中小學生作業管理、睡眠管理、手機管理、讀物管理、體質管理”(以下簡稱“五項管理”)等通知精神,進一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一、指導思想

  結合省市有關文件精神,把“五項管理”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推進育人方式改革,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規范學校辦學行為,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持續營造良好育人環境,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務

  1、營造閱讀氛圍。學校要大力倡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優化校園閱讀環境,推動書香校園建設。注重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提髙學生閱讀興趣,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發揮家長在學生課外閱讀中的積極作用,營造家校協同育人的良好氛圍。建立閱讀激勵機制。

  2、科學推薦讀物。學校是進校園課外讀物推薦責任主體,負責組織本校課外讀物的遴選、審核工作。進校園課外讀物原則上每學年推薦一次,學校要嚴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學生課外讀物進校園管理辦法》的要求推薦或選用課外讀物。進校園課外讀物推薦目錄要向學生家長公開,堅持自愿購買原則,禁止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課外讀物,學校不得組織統一購買或要求學生在指定書店購買。

  3、加強監督管理。學校要定期對校園推薦圖書進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學校圖書館購買課外讀物按照

  《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有關規定執行。學校要明確校園書店經營管理要求,校園書店要建立進校園讀物的審核機制,嚴格落實相關原則、標準和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中小學校要成立“五項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實施方案,一校一策,推進中小學生“五項管理”工作落實落地。

  (二)加強家校合作。各學校結合實際健全家校聯系制度,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家校溝通紐帶作用,通過家長學校大講堂、家長會、告家長書、微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向家長做好宣傳解釋工作,使“五項管理”制度得到家長以及社會各界普遍認同并廣泛支持,引領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教育觀和作業觀,引導家長盡到監護責任,不給孩子布置額外家庭作業,督促孩子按時休息,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監督孩子不閱讀有害讀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視片,不玩有害游戲,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加強宣傳引導。開展“五項管理”工作,牽動面廣,社會關注度高,群眾期盼性強。各校要加強對上級政策要求、創新舉措和工作成果的宣傳和推廣。要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實際,通過開學第一課、國旗下講話、班(團隊)會、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加強教育引導,幫助學生科學理性對待“五項管理”內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質,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四)加強督導檢查。“五項管理”工作將作為學校規范辦學行為督導檢查和責任督學日常監管重要內容。各校要廣泛聽取意見建議,設立并公開辦學行為舉報電話,及時解決“五項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定期開展自查工作,對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糾偏,確保工作落到實處。縣教體局督導室將對學校“五項管理”工作定期開展督導,確保“五項管理”工作取得實效。

小學學校管理辦法7

  為了貫徹勤儉辦學方針,管好、用好教學經費,節約用電開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特制定本辦法:

  1、全校現生員工必須人人明確節約用電、節省資金的重要性,讓有限的資金更好地為改革發展教育事業,提高教育質量服務。做到無人必關燈,有人少開燈。

  2、屬學校電線中的用電部門及用戶不得擅自改變用電線路,特別是持有分表記量的用戶表前線路不予更改。必須更改,由使用者書面提出申請,經校總務處審核后決定是否可以更改線路或加粗進戶線線徑。

  3、在校租用房屋的單位和個人需要更改線路或增加用電負荷,加粗進戶線徑,也按第二條規定執行。

  4、學校安裝的用電設施除照明燈具、日光燈管、白熾燈泡、拉線開關拉線可自行由責任人更換外,其他用電器設施出現故障需要修理,必須先與總務處聯系由學校統一修理。

  5、為了節約用電量,學校成立節電領導小組,小組五人組成,由分管校長任組長,總務主任為副組長,其他另選派四從統一管理學校節約用電事宜。校財產各室責任人兼本室用電管理責任人。

  6、各教室照明用電限時使用:白天到下午5:00停止,因教學需要必須用電的教室須經教導處同意(辦理書面手續)報總務處備案。

  晚上:八時半下課的為9:00熄燈;九時下課的為9:30分熄燈。全校夏令作息時間最遲10:00熄燈,冬令作息時間最遲9:30熄燈。在限定時間外使用電作違章處理。

  7、照明用電限量控制:根據我校現有教室的采光條件,晴天已達到150L*采光標準。除北樓底層教室可限六只日光燈使用外,其他教室一律不使用照明燈具。陰天及晚上限用六盞日光燈已滿足采光需要。各種形式的'超標準用電均屬違章用電。

  8、全校各室已配置空調機、取暖器的場所(除電腦房等有特殊要求的部門外),按規定使用:取熱5℃以下使用,取冷30℃以上使用(以省氣象臺天氣預報為準)。

  9、禁止在學校公共場所使用電爐、熱得快、電燙斗、電吹風等家用電器,一經發現查實后,視情節處以20-50元罰金。若第二次還要繼續違章用電,除加倍罰款,沒收電器外,視情節在全校教職員工范圍通的批評。

  10、獎罰辦法:除第九條按規定標準處罰外其他違章用電經查實按5-15元/次罰金處理;對節約用電做得較好的部門或個人每學期發給30-50元節能獎(班集體獎可補充班會費)。校財務憑罰款通知單,屬教職工罰金可在工資中扣除,屬班集體罰金可在班會費中扣除。無法從以上費用扣除的部門和個人由用電管理責任人責成違章用電人員限期收交罰金。

  11、全校屬學校公共用電線路中計量收費部門及教職工的用電管理體制參照本辦法的規定執行。

  12、本辦法由二○一四年十月一日起實施。

小學學校管理辦法8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中小學校管理,促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加快推進區域教育治理現代化,推動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及黨和國家、省、市相關文件精神,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依法治教要求,立足本區實際,制定本管理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成華區行政區域內公辦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中小學校)。

  第三條中小學校的設立、變更、終止,應當依法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并按照規定到機構編制部門辦理相關登記手續。

  第二章學校權利和義務

  第四條中小學校應當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努力培養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以及時代需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五條中小學校行使下列權利:

  (一)按照章程依法自主管理;

  (二)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

  (三)招收學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四)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

  (五)對受教育者頒發相應的學業證書;

  (六)聘任教師及其他職工,實施獎勵或者處分;

  (七)管理、使用本單位的設施和經費;

  (八)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非法干涉;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六條中小學校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

  (二)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執行國家教育教學標準,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三)維護受教育者、教師及其他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按相關規定為受教育者及其監護人提供學業成績及其他有關情況;

  (五)遵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并公開收費項目;

  (六)依法接受監督。

  第三章學校治理體系

  第七條中小學校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學校黨組織建設。學校黨組織應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全面負責學校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設,把握學校發展方向,參與決定重大問題并監督實施,支持和保證校長依法行使職權,領導學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各方合法權益,推動學校健康發展。

  第八條中小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校的法定代表人,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領導下,全面負責學校的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工作。

  學校校長應當由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在中國境內定居、并具備國家規定任職條件的公民擔任,由上級主管部門按干部管理權限和干部任免程序進行任免。

  校長應當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履行法律、法規、規章和學校章程規定的職責,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決定,完成區教育行政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遵循教育規律辦學,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校長可以按照規定提名推薦副校長,按程序自主聘任學校中層干部。

  第九條中小學校管理應當遵循教育規律和法治原則,深化教育改革,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

  第十條中小學校應當遵循合法性、人本性、發展性、特色性原則制定學校章程,并依據學校章程依法自主辦學。

  學校章程應當載明學校名稱、地址、機構性質、辦學宗旨、內部治理結構、教育教學活動準則、財產和財務制度、章程修改程序等內容。

  學校章程的'制定(修訂)應當充分聽取相關各方的意見,按照學校起草小組擬稿、公開征求相關人員各方意見、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區教育局備案、校長辦公會公布執行的程序施行。學校辦學主體、學校類別、辦學層次、發展目標、內部治理結構、辦學體制等產生變更的,應當及時按照程序修訂章程。

  學校章程及學校其他規章制度遵循法律保留原則,符合理性與常識,不得超越法定權限和教育需要設定義務。

  第十一條中小學校實行校長辦公會制度。學校的基本管理制度、改革發展等重大事項應當經校長辦公會集體討論。

  校長辦公會由校長主持,校長、黨組織負責人、副校長、工會主席等參加。校長辦公會應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在與會人員充分討論、發表意見的基礎上,由校長末位表態并作出決定。

  第十二條中小學校應當設立校務委員會。學校章程、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及重要的教育教學事項,應當經校務委員會審議后,提交校長辦公會審定。校長辦公會對校務委員會審議事項作出不一致決定的,應當向校務委員會作出說明。

  校務委員會由校長和黨組織負責人、教師、家長和社區代表等人員組成,普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應當吸納學生代表參與,中等職業學校還應當吸納行業、企業代表參與。學校可以根據需要,邀請專家學者、法律工作者、社會知名人士或者杰出校友擔任校務委員。校務委員會主任由學校校長擔任。

  第十三條中小學校應當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教職工大會制度。學校教育工會是教職工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常設機構。

  教職工代表大會依法行使以下職權:

  (一)聽取學校章程草案的制定和修訂情況報告,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二)聽取學校發展規劃、教職工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改革、校園建設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問題解決方案的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聽取學校年度工作、財務工作、工會工作報告以及其他專項工作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討論通過學校提出的與教職工利益直接相關的福利、校內分配實施方案以及相應的教職工聘任、考核、獎懲辦法和制度;

  (五)審議學校上一屆(次)教職工代表大會提案的辦理情況報告;

  (六)按照有關規定評議學校領導干部;

  (七)對學校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監督學校章程、規章制度和決策的落實,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

  (八)討論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以及學校與學校工會商定的其他事項。

  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意見和建議,以會議決議的方式作出。

  教職工代表大會對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和選舉事項,應當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經全體代表半數以上通過方為有效。

  教職工大會依法行使與教職工代表大XX等職權。

  第十四條普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應當成立學生會,開展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與監督,協助學校解決學生的學習生活問題,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學生會由學生民主選舉產生。

  第十五條有條件的中小學校可以成立學術委員會,審議學校教育科研發展規劃和管理制度,評定教育、教學、科研成果,評議教師學術水平,對學校課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提供咨詢。

  學術委員會由具有學術威望的骨干教師、校外專家及學校管理干部組成。

  第十六條中小學校要成立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家長委員會,代表家長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家長委員會成員通過學生家長自愿報名、民主推選、競選等方式產生。

  學校應當為家長委員會開展工作提供便利,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對學校工作的參與、建議和監督等積極作用。鼓勵中小學校通過建立家長學校、開設線上線下家庭教育課程等方式,指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科學的育人觀,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提升家校共育成效。

  第十七條中小學校應當建立校務公開制度。學校的發展規劃以及教職工選聘、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經費預決算等方案制定、實施過程和結果,應當依據相關規定予以公開。

  第四章學校辦學行為

  第十八條中小學校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教育行政部門相關規定規范開展招生工作。

  義務教育學校執行免試就近入學制度。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

  普通高中學校招生工作要按照XX市統一規定執行,不得有提前承諾、無計劃招生和超計劃招生以及其它違反相關規定的招生行為。

  中等職業學校未經教育主管部門同意,不得在異地設立分校、辦學點,不得與不具備中等職業學歷教育資質的學校或機構聯合招生。

  第十九條中小學校應當按照“一人一籍、人籍一致、籍隨人走”的原則規范學生學籍管理,建立完善日常學籍管理制度,在規定時間完成新生學籍注冊和其他年級核查修訂工作,及時更新學籍系統數據,確保準確有效。

  中職學校不得利用虛假注冊學籍信息等手段冒領、套取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資金。

  第二十條中小學校應當依法依規按照學校章程規定程序制定本校學生管理辦法,對綜合表現優異、進步的學生予以獎勵,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或者適當懲戒、處分。學校的學生管理辦法應當向學生公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學校不得以任何不當形式對學生進行分類、區別對待以及歧視。

  第二十一條中小學校可以依據國家課程綱要、課程標準組織開發校本課程,開展課程和教育教學改革,優化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方案。學校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改革方案等,應當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中小學校應當提高校本課程質量,校本課程原則上不編寫教材。嚴禁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取代國家課程,嚴禁使用未經審定的教材。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引進境外課程、使用境外教材。

  第二十二條中小學校應當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中小學校應當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質量核心意識,強化課程育人,優化教學方式,加強教學管理,提高育人實效。

  中小學校應當健全教學管理規程,統籌制定教學計劃,優化教學環節,完善作業、考試、輔導相關管理制度,提高教學質量。義務教育學校要因校制宜開展課后服務,不斷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堅決治理校外違規培訓和競賽行為。

  學校應切實加強課程實施日常監督,開齊開足國家課程,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不得有提前結課備考、超標教學、違規統考、考試排名和不履行教學責任等行為。

  第二十三條中小學校應當依法依規健全學校財務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加強財務人員專業素質培訓。遵循“遵守法規、勤儉辦學、量入為出、注重績效”的原則,科學編制預算,嚴格預算執行,規范資金支付和會計核算,真實準確完整編制決算。按要求做好數據統計、績效評價、教育督導等工作。

  規范教育收費行為,嚴格執行收費政策和“收支兩條線”的相關規定,嚴禁將國家已明令禁止或明確規定納入公用經費開支的項目列為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項目。嚴禁截留、占用、挪用或拖欠應上交國庫的預算收入。

  嚴格財經紀律,嚴禁私設“XX庫”、公款私存、設立賬外賬、坐收坐支。嚴禁虛列虛支、虛報冒領和擠占挪用教育經費。嚴禁將公用經費用于人員經費、基本建設投資、償還債務等方面的開支。

  第二十四條中小學校根據教育教學需要,自主開展與國內學校、企事業單位或者機構的教育合作、交流與培訓,按照規定實施中外合作辦學、開展對外交流合作活動等。

  第二十五條中小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師生權益保護和爭議解決制度,切實維護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

  學校對教師作出處分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并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對學生作出處分決定前,要聽取學生本人、家長及有關教師的意見。教師、學生對學校作出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學校提出復核。對復核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提出申訴。

  中小學校應當聘請法律顧問,為學校推進依法治校提供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法律咨詢等專業服務。

  第五章學校安全健康責任

  第二十六條中小學校應當按照有關標準提供安全健康的學校基礎設施,配備保障學生安全與健康的基本設施和設備,落實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關要求。學校教育教學及生活所用的校舍、設施、設備、場所須經專業檢測,符合國家環保、安全等標準后方可使用。定期開展校舍及其他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校舍安全隱患要及時向主管部門書面報告。

  中小學校應當設立衛生室或保健室,建立傳染病防控管理機構,健全傳染病防控相關制度和應急措施,按要求配備專兼職衛生技術人員,落實日常衛生保健制度及傳染病防控措施。

  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和安全、健康教育宣傳櫥窗,定期更換宣傳內容。

  第二十七條中小學校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建立切實可行的安全與健康管理制度。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建立健全學校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采取切實措施,確保學校師生人身安全、食品飲水安全、設施安全和活動安全。使用校車的學校嚴格執行國家校車安全管理制度。學校應當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員和營養健康管理人員,落實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責任。

  制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預防和應對不法分子入侵、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落實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的有關要求。執行重大安全事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第一時間向區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制度。

  第二十八條中小學校應當按照相關規定開展以生活技能為基礎的安全健康教育。

  中小學校應當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開展安全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禁毒防艾、近視防控、疾病預防、膳食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提升師生安全意識和健康素養。

  中小學校應當強化安全培訓,組織教職工學習有關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師生應對突發事件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十九條中小學校應當對校園周邊200米范圍內環境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建立隱患臺賬,及時向區教育行政部門和轄區有關職能部門反映存在的問題隱患。定期與轄區街道辦事處、公安派出所和有關職能部門開展校園周邊環境隱患分析研判,及時通報情況,并配合開展清理整治,有效凈化校園周邊育人環境。

  第三十條中小學校承擔校內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實行安全工作校長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

  第六章學校教師隊伍管理

  第三十一條中小學校有權依法選聘教職工。

  中小學校可以在區教育行政部門“編制+員額”人事管理機制下,按照相關規定招聘緊缺專業和高層次人才。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配備中小學教學輔助人員、工勤人員和中等職業學校兼職教師。

  中小學校在核定的內設機構數量、職數、崗位總量和結構比例內,自主設置內設機構,按照規定選任機構負責人,開展教職工崗位設置、競聘上崗和崗位聘用工作。

  嚴禁聘用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擔任教師工作。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而受到刑事處罰的人,或者有精神病史、吸毒記錄等其他不適合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擔任工作人員。

  第三十二條中小學校有權依法依規實施教職工管理,制定教職工考核獎懲和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中小學校及其主管部門對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的教師,依法依規予以處理。

  第三十三條中小學校校長是教師隊伍建設第一責任人,負責開展教師培養培訓工作。

【小學學校管理辦】相關文章:

小學學校管理辦法05-15

管理辦工作計劃02-04

小學學校的管理方案(精選11篇)07-26

小學學校管理制度03-09

小學學校管理制度04-14

小學學校管理辦法[優選]05-15

學校體育辦工作計劃02-21

學校管理總結09-25

小學學校食堂管理方案范文07-09

小學校讀物管理方案(精選5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