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

時間:2021-01-28 11:20:31 發展規劃 我要投稿

【實用】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四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又有了新的工作,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工作計劃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四篇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國家、省、市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有關文件、會議精神,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育人為根本,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辦學方針,不斷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堅持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科研強校,努力為化興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一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1.以服務市場為宗旨。緊緊圍繞化興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把準市場和企業的人才供需情況,通過專業設置、強化技能培訓,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2.以校企合作為抓手。以企業為媒介,建立校企緊密結合的雙贏合作機制,在專業建設、師資建設、技術服務、實習實訓、產品開發等方面構建合作新內容。

  3.以開放辦學為方向。樹立大職教觀念,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面向社會開放辦學,合作辦學,積極開展各類教育培訓,為提高全民素質和技能水平,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服務。

  4.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體制與機制創新,建立現代學校管理制度,提高學校育人水平與質量。

  二、學校發展思路

  1.辦學理念:以生為本、以教師成長為本、以學校發展為本。

  2.辦學目標:貫徹“以生為本、以教師成長為本、以學校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創新辦學模式,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展,利用三年時間,實現“一年初見成效、二年明顯改變、三年泰州前列”的目標,由弱校向強校、名校邁進,躋身泰州市職教前列。

  3.培養目標:以“正派做人,正確做事”為準則,以“健全的人格,嫻熟的技能,尊嚴的生活,讓每一位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為育人目標。

  4.辦學特色:管理精細化,技能專業化,發展多元化。

  (1)管理精細化:是以“人人包,事事包,處處包”為核心的目標管理模式。

  (2)技能專業化:目標是教師專業化,學生技能專業化。

  (3)發展多元化:追求學生、教師、學校共同發展,學校多元化發展,學生多元化成才。

  三、總體目標

  堅持以生為本、以教師成長為本、以學校發展為本,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道路,全面提升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育教學、師資隊伍、服務社會、學校管理等質量,實現“一年初見成效、二年明顯改變、三年泰州前列”的目標,由弱校向強校、名校邁進,躋身泰州市職教前列,創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

  1.學校扎實創建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在泰州市內形成職業學校品牌,在化興市有較高的社會認同度和吸引力。

  2.辦學規模上,在校生保持在20xx人以上,各類社會培訓每年3000人次以上。

  3.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有新的突破,培養市級名師8名,省級名師2名,高級職稱教師達到70人,中級職稱以上的教師達到80%以上,研究生15人,專任專業教師中,獲得高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相關專業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達70%以上,獲得技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工程師以上職稱的比例達30%以上。

  4.學校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成果保持全市領先,建成5個以上的骨干專業、3個以上省級品牌專業。

  5.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強化對口單招工作,對口單招本科進線人數達到兩位數。畢業生考取相關專業中級技能合格率達96%以上,高級技能或兩個以上中級技能合格率達60%以上。所有畢業生普通話測試、計算機一級B考核一次性通過率達90%。對口就業率、初次就業率、合同簽約率、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達80%、90%、95%、95%以上,跟蹤管理,全程服務,跟學生聯系率達100%。

  6.學校育人舉措有新的創新,以“正派做人,正確做事”為校訓,強化學生習慣養成教育,躋身全省職教德育、創業和優質就業特色學校和先進學校。

  四、具體目標與措施

  (一)辦學規模

  全日制年度招生1000人。涉農專業非全日制學歷班人員培訓在籍規模達1500人,退役士兵短期技能培訓人數達150人,對企事業單位在職員工培訓人數不低于800人,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人數500人/年(包括高級工、技師培訓)。實現多層次辦學,各類學生、學員在籍人數3000人以上。

  主要措施如下:

  1.多頭多路、五花八門辦職育。積極開展聯合辦學。聯合辦學戒浮、戒空、戒假,以學生成長發展為基點,以學校發展和合作雙贏為基調,選擇具備一定市場吸引力的中高職連讀渠道,建立一支由省內公辦院校和特色民辦高職院校聯合組成的合作聯盟,增強學校的社會吸引力。積極提高辦學層次,努力提升學校品位。一方面努力融入江蘇省聯合職業技術學院體系,成為江蘇省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點,爭取一個專業有穩定的五年高職計劃指標。另一方面積極辦好成人教育大專班、本科班,做好與有關高校的合作,爭取申辦1-2個省教育廳審批的成人教育函授點。

  2.努力擴大培訓規模,強力推進涉農專業培訓。樹立大職教觀念,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積極開展各類教育培訓,為提高全民素質和技能水平,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服務。落實組織部、農工辦、教育局聯合下發的文件精神,開展涉農專業招生培訓工作。同時加大退役士兵技能培訓的招生力度,擴大企事業單位人員培訓規模,擴大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規模。

  (二)教育質量

  以培養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為目標,梳理德育內容,創新德育載體,構建德育新框架,為打造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營造積極、和諧的德育氛圍。引導學生以自信走向社會、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從而成為具有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環境意識的高素質勞動者。

  1.建立指導教師制度。所有任課老師均兼任指導老師,負責班上一定數量的學生的學習生活管理,及時溝通、指導和管理。建立有效的全員育人激勵機制,做到學校處處有人包,事事有人管。

  2.以“好習慣”訓練為抓手,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明榮辱、知禮儀、守規范”。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素質要求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修養。

  3.開展遵紀守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好法制教育課,辦好心理健康咨詢室。通過正面疏導,采取一切措施有效遏制在校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引導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4.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通過業務學習、班主任培訓等形式,打造一支理念先進、思想過硬、勤于育人的班主任隊伍;完善學生骨干隊伍培訓制度和考核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干部綜合素質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與水平。

  5.制定和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定方案,推行“德育量化學分制”,將德育的內容、過程和結果成績化,并與學生評優評先、獎學金評定、綜合素質評定等相結合,增強德育評估的透明度、客觀性、公正性。

  (三)教學質量

  1.所有專業基礎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在省、市學業水平測試中平均合格率、優秀率達中等水平。

  2.技能大賽、創新大賽、創業大賽、創意論壇、文明風采大賽、信息化教學大賽、兩課評比取得較好成績,達泰州市中等以上水平,且獲獎人數、獲獎層次穩中有進;省級技能大賽在學生獲獎層次和人數上有所突破,躋身泰州市前列。

  3.畢業生考取相關專業中級技能合格率達90%以上,高級技能或兩個以上中級技能合格率達40%以上,且逐年提升,到20xx年分別達到96%、60%以上;所有畢業生普通話測試、計算機一級B考核一次性通過率達90%。對口就業率、初次就業率、合同簽約率、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達80%、90%、95%、95%以上,跟蹤管理,全程服務,跟學生聯系率達100%。

  4.對口單招班各專業市級統考平均成績達泰州市中等以上水平,到20xx年本科進線人數達到兩位數。

  主要措施如下:

  1.制訂和完善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加強對每一位教師工作行為(計劃、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輔導、活動、成績考查與評價、教學研究等)的嚴格考核、檢查監督和反饋矯正,促使學校教學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促進我校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2.建立課表、任課公示和巡課檢查制度,將學校總課表、班級課表及任課教師在學校公示欄和教室外公示,接受學校巡查和市局、上級領導以及社會的督查;積極組織教學開放日活動,接受社會和家長的廣泛監督與評價。

  3.建立專業組活動和集體備課制度,定期教研組活動和教師培訓制度,開展教學科研,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4.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開展學生、家長評教評學,實現教學效果評價的量化考核;嚴肅考試紀律,狠抓考紀考風,對考試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存檔;對考試不及格學生實行多次補考、留級或不發、緩發畢業證書制度;采用形式多樣的質量評價手段,把質量考核與考工考級、技能大賽、綜合能力競賽等內容相結合;細化教師的教學行為規范,將教學過程性檢查和質量檢測結合起來,考核結果納入績效工資考核的內容,作為教師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的重要過程性依據。

  5.對口單招求突破。學習單招政策,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研究單招形勢和對策,安排優秀教師執教,在硬件條件上充分保證,在激勵機制上拿出方案,以實績論英雄,以單招為龍頭,打品牌,滿足廣大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利用政策,開辦三加一美術班(高補班),探索單招高考速成教學新模式。利用學校辦學資源和良好環境,選聘優秀教師來對口單招班教學,通過一年的努力,爭取考上本科,實現對口單招高考的新突破,提升學校的整體形象。

  (四)專業建設

  20xx年把我校建設成為“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所有專業都成為合格專業,且將計算機應用專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建設成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從而擁有以數控技術應用等3個省級品牌專業。將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實訓基地建設成為江蘇省職業學校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將數控技術應用、計算機平面設計、學前教育、會計、建筑工程施工等專業著力打造成為在省、市有一定影響和較高知名度的特色專業。

  主要措施如下:

  1.嚴格按照合格專業、品牌專業、特色專業的建設標準優化學校專業布局和層次結構,加強專業與產業的有機對接,建立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

  2.加大骨干專業設施設備的投入,合理安排實驗實訓項目,確保各專業實驗實訓開出率在90%以上,嘗試實訓基地開放式運行模式,充分發揮實訓設備在學生專業學習、社會培訓、產品加工中的利用率,在教學與生產相結合,開發“實習產品”,提高基地運行效率上尋求突破。

  (五)師資隊伍建設

  努力建設一支師德好、業務精、能力強,有影響力的師資隊伍。到20xx年,高級職稱的教師達到70人,中級職稱以上的教師達到80%以上,研究生15人,專任專業教師中,獲得高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相關專業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達70%以上,獲得技師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或工程師以上職稱的比例達30%以上;力爭培養市級名師8名,省級名師2名。完善教師的考核評估制度,建立教師培養梯隊,帶動青年教師盡快成長。

  主要措施如下:

  1.出臺“陽光早讀”讀本和符合我校現狀的有利于培養高素質實用人才的中等職業教育校本教材,制定符合我校特色的課程標準,探討我校優質課堂標準,建立課堂教學質量分析、評比和反饋制度,推進備課、上課、說課、聽課、評課等“五課”教研和示范課、研究課等“兩課”評比,創新我校體育與藝術教育。

  2.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教育學會,對參加市以上教育學會的.教師,學校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技能競賽,對個人技能競賽獲獎者實施獎勵,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舉辦各種類型的學習班,請專家、教授、名人到學校進行各類講座,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理論素養。

  (六)校園文化建設

  創建校園文化精品,強化道德養成功能,提高學校文化品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班風為核心,以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借鑒企業文化建設經驗,傳播優秀職業文化,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和氛圍,不斷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設有職業學校特色的和諧校園文化。

  主要措施如下:

  1.建立和完善校務會議事制度;堅持和完善教代會民主管理制度;重視團代會、學代會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實執行校務公開制度,建立和完善情況通報制度、情況反映制度和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不斷擴大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2.加強規章制度建設,對已有的規章制度進行健全完善,并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努力制定新的規章制度,解決有關規章制度過時的問題,解決有些工作無章可循的問題。

  3.建立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學生組織規范、學生行為規范和各類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文化在育人上的功能。

  4.從凈化、美化、亮化入手,治理校容校貌:建設宣傳長廊,張貼宣傳畫、懸掛警示語;布置教室,抓好班級小文化建設;改版學校網站,創辦校報等,積極加強環境文化建設,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5.利用資源努力創造條件,豐富師生精神生活,讓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學得快樂、玩得開心,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樂園。通過組織升旗儀式和文明監督崗活動、組織青年學生志愿者參加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培養師生素養。

  6.不斷強化職業道德建設,開展理想、誠信、法制、安保、禮儀等教育活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增強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提高法制意識,通過加強德育常規工作,構筑精神文化根基。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完善學校管理與協調機制,校長負責策劃和統籌學校的發展和建設,發揮教代會的民主參與作用,堅持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在規劃實施過程中,以部門負責人為各項目標責任人,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其能,同時要做好部門之間協調工作。

  二、制度保障

  用制度規范行動。各部門要建立切實有效的規劃實施方案和目標責任制,由部門負責人分工負責、責任到人。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學校及部門各項管理制度,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規范和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團結奉獻精神。堅持教代會制度,使民主決策落到實處。對發展規劃,每年進行一次自查和學校考核,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以保證發展規劃中各項目標的順利完成。

  三、物質保障

  1.積極爭取政府財力支持,充分挖掘學校內部潛力,為各項任務的完成提供資金保障。

  2.學校經費做到合理使用。師生要愛護學校的設施和設備,提倡勤儉節約,努力構建節約型學校。

  3.逐年改善辦公和教學條件,為師生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四、監督保障

  1.校長是項目的總負責人,各部門負責人是規劃目標的具體責任人;同時成立學校三年發展規劃實施監督小組,形成切實有效的監督保障機制。

  2.各項目具體負責人對年度分目標實行自評,每年進行中期自評和年度自評并形成書面報告,由學校規劃考核小組組織復評。

  20xx至20xx年是化興中等專業學校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全體師生員工,一定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不畏困難的勇氣,立足本職,開拓創新,同心同德,艱苦奮斗,確保三年發展目標的順利完成,為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所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享有較高社會聲譽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搖籃奠定堅實基礎。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 篇2

  指導思想:

  以國家重要思想和《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為指導,結合學校實際,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求發展,以德治校創特色的辦學思想,采取夯實基礎抓雙基質量,豐富活動促個性特長的發展策略。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懷下,依靠全體師生,塑德藝雙馨的一代驕子,辦家長放心,社會滿意,國家信得過的市區名優學校。

  工作目標:

  營造健康和諧的育人環境

  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學校全體成員所表現出來的共同的做事方式和處世態度,是人所共有的價值判斷、道德判斷,它不僅表現在認知方面,關鍵是它內在于人的情感和意志,對師生是一種柔性的“精神引領”,它會催生學校一棵蓬郁的生命之樹,健康成長。

  學校的

  六字校訓:博學修德達材

  八字校風:文明勤奮健美和偕

  時刻警訓,提示全校師生如校名一樣,為中華民族的興旺而教,為中華民族的興旺而學。

  倡導教學:求真,求實,求精,求新

  引導學生:樂學,勤思,誠信,進取

  以精誠,團結,務實,開拓的這樣一個領導集體帶領學校再鑄輝煌。

  辦學條件建設

  為更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完善學校的辦學條件適應并保證素質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校計劃:

  1、東樓門窗的改造,防護欄的制作。

  2、圖書室的建設和管理。

  3、按標準裝備實驗室。

  4、繼續抓好體音美器材的配備。

  5、更有效的抓好新三室的使用和管理。

  6、粉刷教學樓內外,樓梯兩側粘帖大理石面。

  7、爭取為實驗班配備實物投影機,以方便教學。

  繼續加強謀劃學校德育工作

  學校德育工作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綱要》和《德育工作綱要》為指導,積極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創造德馨滿園、書香滿樓的育人格局。

  目標: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學生素質——全面綜合提高

  學生品德——做真人做實事

  師德表現——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愛生,敬業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校基本概況

  我校是一所鎮中心初中。學校現有14個教學班,627名學生,103名教職工,其中專任教師80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具有本科學歷教師達85%以上。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9%以上,連續15年獲得縣初中教育評估綜合獎。

  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示范學校”、“鹽城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鹽城市心理素質教育實驗校”、“鹽城市安全文明校園”、“鹽城市中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試點學校”、“鹽城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和“鹽城市平安校園”。

  二、三年總體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入推進素質教育。

  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創“和諧校園”,促進學校持續發展,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積極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充分發揮農村學校的綜合功能,把學校辦成鄉村基層的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動基地,發揮農村學校作為當地文化中心和信息傳播中心的作用。

  三、年度工作目標

  年度目標 分項工作 20xx 2017 20xx

  德育工作

  建立科學的德育評價體系。

  形成德育工作序列化方案,初步構建起本校的德育模式。

  加強和改進德育課程,形成德育課程改革方案。

  創建市“和諧校園”。

  進一步完善本校的德育模式。

  德育課程改革取得較大成效。

  基本形成德育工作特色,尤其在養成教育方面形式特色。

  大力開展德育教育資源,落實德育實踐基地,學生道德實踐活動成效顯著。

  德育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形成鮮明的德育特色。

  實現科學化、規范化、網絡化管理。

  各項德育考核指標達到高標準要求。

  強化德育科研,科研成果能在全縣推廣。

  教學工作

  健全新型的教科研隊伍。

  全體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進一步修改教學模式,修訂教學管理制度和評價制度。

  多數學生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具有嚴謹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發展興趣特長。

  修訂校本課程實施計劃,編定校本課程實施內容。

  進一步充實完善課改方案和教學模式。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和評價制度。

  絕大多數學生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習態度嚴謹,學習習慣良好,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較強,發展興趣特長。

  充分發揮校本課程作用,打造學校新的特色,對教科研課題階段性實驗總結。

  形成完善的教科研管理模式,教科研考核、評定制度完善。

  全體教師自覺用新的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課改模式,并能在縣內推廣。

  每個學生都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學習態度嚴謹,學習習慣良好,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較強,充分發展興趣特長。

  形成具有農村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系列,每個學生都具有特長,具有為農服務本領。

  隊伍建設

  形成科學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完善崗位責任制、學科帶頭人和青年教師培養提高方案以及科學的評價機制。

  骨干教師占50%,被縣確定的教學骨干占10%。

  80%的教師能夠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開發多媒體教學軟件。

  60%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在縣級以上評比中獲獎或在報刊上發表。

  全體教師敬業愛崗,好學上進。建立起一支在全鎮有較高地位和較大影響力的師資隊伍。

  進一步完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創造良好的人才成長機制。

  骨干教師占60%,被縣確定的教學骨干占20%。

  教師在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開發多媒體教學軟件方面具有較高的能力,且教學效果顯著。

  80%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在縣級以上評比中獲獎或在報刊上發表。

  教師隊伍師德高尚、業務優良、結構合理,在縣內有較高地位。

  實現教育教學管理的高水平、高檔次,全面完善隊伍的提高機制。

  骨干教師占70%,被縣確定的教學骨干占30%,有5名以上教師成為全縣或全市有影響的名教師。

  90%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在縣級以上評比中獲獎或在報刊上發表。

  建立起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開拓進取、成果豐厚,在市內有良好聲譽的師資隊伍。

  規范管理

  構建一個模式,堅持“兩全”,做到“三個到位”。一個模式是新的有效的校本管理模式:科學完善的管理網絡、完整的系列化管理制度,健全的考核評估體系,有效的學校內部激勵機制,開放辦學,讓家長和社區代表直接參與學校管理與監督。

  堅持“兩全”即堅持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建立學校、處室、年級組三級督導評估體系,將學校督查、年級組自查、互查有機結合,教務處的教學“五認真”常規檢查、年級教學視導、備課組督導、階段抽考,政教處的班級常規督導交叉進行。每次督導、抽考后都要形成督導報告和質量分析,通過召開教情、學情分析會進行反饋,加強督評之后的跟蹤管理,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做到“三個到位”,即領導到位、責任到位、激勵到位。強化校級領導領班值日制度,強化中層以上干部周聽課日制度。在教師實績的考核上,先對該教師所屬的班級、備課組進行整體考核,再將考核結果與該教師個人的教學實績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核獎懲,發揮整體效益。

  繼續加大校務公開的力度,健全經濟責任制度,財務管理制度。

  把每一項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要求逐項落到實處,并在“精、細、實”上狠下功夫。

  縮小學校管理模塊,下移管理重心,組成年級管理模塊,每個教師既受年級組管理,又受備課組管理,雙輪驅動,形成一種“職能交叉、平行進行、協調同步”的運作機制。

  激發良性競爭,抓實管理常規。每月按三個等級對各年級進行分級評比,發流動紅旗,評比結果納入當月考核和學期綜合考核。常規管理實行年級管理小組成員領班值日制、學生周集訓制、周總結月評比制。教學管理實行階段教學目標過關制、學期教學質量考核驗收制、學年教學質量評估獎懲制。

  職能處室和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職能明確,分工合理,形成合力,不斷完善科學管理保障體系。

  完善校務公開的思想保障系統、權力保障系統、運行保障系統和手段保障系統。健全督查機制,構建學校管理中的三級督查網絡,一級網絡是領導集體督查層,二級網絡是職能部門督查層,三級網絡是群體互動督查層,充分發揮各級督查網絡的效能。

  校園建設

  積極打造“人文校園”,繼續營造校園人文環境,繼續辦好校園廣播系統,定期出刊板報、畫廊,積極開展文學社、小記者站、校園文化節等活動,環境布置美觀大方,體現教育性。

  努力建設“信息化校園”,上好信息技術課。所有教室均裝備電視機、收錄機和實物投影儀。

  進一步打造“平安校園”,建立學校安全、衛生、穩定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與食堂工作人員、宿舍管理人員、班主任簽訂安全衛生工作責任狀,添置消防器材,消除安全隱患。

  努力創建“法制校園”,建立、健全各類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校務公開,嚴肅考風考紀,杜絕侵犯教師和學生合法權益行為的發生。

  繼續創建“文明校園”,師生言談舉止文明,人際關系健康和諧,經常保持環境整潔,地面無痰跡、紙屑,窗明幾凈。

  建立和完善教育收費制度,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

  建立貧困家庭子女就學保障機制。

  繼續創建“生態校園”,按照綠化、美化、香化的要求,調整優化校園綠化結構,植樹、建草坪、設花壇,全部到位。健全制度,落實管理責任,掛牌標明校園綠化樹種,使校園成為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園地。充分利用生態節日,開展系列科普宣傳活動。

  進一步改善校園人文環境,在原有基礎上擴建規模較大的櫥窗。

  加快信息化步伐,100%教師利用電腦上課,基本實現辦公自動化,做到資源共享。

  進一步加強校園環境管理,校園環境整潔、優美、文明,使學校變成花園和學生讀書的樂園。

  校園文化氛圍濃烈。

  初步建立遠程教育系統運行管理保障機制,加強現代遠程教育,初步形成信息化環境,發揮農村學校作為當地文化中心和信息傳播中心的作用。實現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特色創新

  創建市綠色學校。

  辦好校園廣播系統,定期出刊板報、畫廊,積極開展文學社、校園文化節等活動,環境布置美觀大方,體現教育性。

  校園環境整潔、優美、文明,努力形成獨特的文化風格,使全體師生每時每刻都能在潛移默化中享受先進文化熏陶,實現人格的升華。挖掘繼承和發展學校的優秀傳統,并賦予時代精神,突出抓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建設。圍繞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張揚、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倡導“以人為本,文化關懷”的思想,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創建全縣農村初中一流生態校園。

  全校形成生態校園組織網絡,校長掛帥,成立創建領導小組,各處室分工負責。

  學科教學對學生進行環保理念的滲透,并編制生態校園的校本教材讓學生學習,并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和環保能力。

  通過創建生態校園,不斷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明顯提高現代文明素質。

  建立遠程教育系統運行管理保障機制,加強現代遠程教育,形成信息化環境,發揮農村學校作為當地文化中心和信息傳播中心的作用。實現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 篇4

  為進一步樹立科學發展觀,理清學校的辦學思路,加快學校的發展步伐,以“科學發展”的思想審視今后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勇創一流”的目標定位今后學校的發展方向,根據學校辦學現狀,特制定本規劃。我校在未來五年中將迎來內涵升級、文化管理、一流打造的新機遇,下一個學校“五年發展規劃”必然是歷史性的,決定著鎮中未來發展的方向,是值得我們竭盡全力去規劃好的。

  一、現狀分析

  (一)辦學優勢

  學校有一個目標一致、高效務實的領導班子,學校領導班子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能做到眼界寬、思路寬、胸襟寬的“三寬”準則,請守信、請守責、請守神的“三請”要求。學校有一個能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教師群體,學校一百多名教師樂于奉獻、樂于鉆研、樂于創新。學校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圍繞“省內一流、全國有影響”的學校發展定位,奠定了學校發展的四大基礎:學校發展——辦學質量勇立全市第一方陣;教師發展——全力構建“三人行”學習型組織,制訂了班主任三化要求,啟動了教職工2+1工程;學生發展——全力開展“三做”系列活動,開展了溫馨工程、雙隨工程、安全工程的“三大”工程,構建了大課間“三操一拳”;特色發展——全力打造“紅色教育”學校品牌,構建了多元立體的學校文化。學校建立開放的管理機制,暢通民主渠道,做到決策開放、信息渠道開放、學校工作對社會全方位開放。在王升校長的帶領下,學校全體同仁牢記“尚德篤行”的校訓,履行“愛心承諾”的校魂,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強到特,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二)規劃重點

  1、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名師

  鎮中教師的敬業精神是受到教育主管部門、兄弟學校和社會家庭肯定的,鎮中教師這個團隊是優秀的、具有競爭力的,青年教師成為學校的主力軍、生力軍。目前鎮中教師群體缺少“品牌教師”及“領軍人物”,教師敬業但不夠冒尖,有實力但缺少“勢力”,骨干教師數量不足,其核心輻射功能仍未能充分發揮,專業引領作用需要不斷增強。

  2、自主特色發展:打造名校

  “紅色教育”是我校著力打造的學校教育品牌,旨在引導師生走進老區紅色歷史,培育老區紅色情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和精神價值。20xx年11月,學校接受了《中國德育》雜志社的專題采訪,并以《“紅色教育”是怎樣煉成的》為題進行了長篇報道,在國家級期刊叫響了學校“紅色教育”品牌。對“紅色教育”的研究與開發有待深入,其內涵需要挖掘,其外延尚待擴大,讓“紅色教育”這面旗幟成為學校“全省一流、全國有影響”的名校創建中的名片。

  3、教育教學科研:全新名片

  學校的校本教研、課堂模式在有條不紊地整合與推進中,但針對性、實效性、輻射性還不夠。今后,尤其要注重找準教育科研與有效教學、高效課堂有機結合點和長效開展平臺,建立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利用網絡互動平臺,構建現代化的“云”計劃,搭建智慧分享的問答窗口,真正形成教研推進課改、課改促進教研、課改教研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全新的教育教研形式、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一定會成為學校“打造品牌勇創一流”的又一亮麗名片。

  二、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總體目標:省內一流,全國有影響;

  中期目標:豐富學校文化,實施一流管理,打造多品特色,建立名師隊伍,堅持質量立校;

  長期目標:加快名校建設,打造名師名家,實現教育現代化。

  (二)具體目標

  1、德育工作

  (1)從思想體系、哲學體系、紅色素養三個方面對“紅色教育”學校品牌進行立體化思考。進一步挖掘“紅色教育”的資源、充實“紅色精神”的內涵、擴大“紅色素養”的外延,把“紅色教育”的開展與研究向縱深發展。傳統意義上的“紅色精神”包括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實事求是敢于挑戰的創新精神,迎難而上艱苦奮斗的挑戰精神等,同時又必須與時代相結合,賦予時代精神,豐富其與社會實際、學校發展、學生成長相結合的全新內容。

  (2)繼續開展“三做”活動,成立“三做”論壇,細化“三做”要求,量化“三做”評比。讓“三做”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抓手,讓“三做”成為學生德育追求的目標。挖掘學校內部潛力,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德育處、學生會、年級級部、班主任多線管理多層考核;外部與家庭、社區加強聯系充分整合社區、家庭、學校三者的德育資源、德育力量,加強基礎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內化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構建立體教育模式。

  (3)進一步完善德育校本研究機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課題研究,編寫完善《學生心理疏導手冊》,開放“溫馨室”,開播“開‘心’節目”。加強德育與生活、德育與網絡、德育與藝術的實踐整合,推動德育工作規范化和科學化進程。改進德育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品行進行引導與評定,促進他們自主參與德育管理,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綜合能力,形成科學可行的期初自定“三做”目標、期中自評“三做”達成、期末評比“三做”先進的過程評價。

  2、教學工作。

  (1)繼續推進“三人行”學習型團隊工作。在多年來實施“青藍工程”的基礎上,我們推出了“三人行”學習型組織的建立,打破了以往一對一的、單向的師徒結對傳授的形式,促進了全體教師的共同發展和成功,促進了學校的高效發展。今后我們將成立“三人行”教育教學論壇,改教研課為“三人行研討課”,改評課為“三人行論壇”,在學校網頁專門設有“三人行”欄目,并鼓勵“教育教學網上互動”。

  (2)繼續推廣、實踐、總結“兩本三步四環節”的課堂模式,并面向教研片、面向全市乃至更大范圍展示實驗成果。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愛學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和環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建立起自信,個性、愛好和特長都得到較為充分的發展。真正將課堂向課前延伸、向課后拓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勤于實踐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分享,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進一步加強新課程學習管理,積極推行“三個一”學習制度(每周至少讀一篇理論文章,每學期讀一本教育論著,每年撰寫一篇有較高水平的實踐論文),實行“五個一”教學管理(每周完成一次教學反思,聽一節課并有評點,每月記錄一則教育故事,提供一個典型案例,每學期上一節校級研討課),創新“六認真”教學資料檢查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學校網站,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成立學校資源庫管理小組,建立完善豐富學校教學資源庫,包括題庫、課件庫、共性課案庫。

  (4)為促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改進和提高,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推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規范要求學科發展目標,學校將建立健全《學科建設章程》。學科建設工作將以新課程改革為動力,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主線,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優化學科及其內部結構。正確處理數量與質量、當前與長遠、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加強優勢學科,凸顯特色學科,開發新興學科。

  3、教育科研。

  (1)構建現代化建設“云”計劃,搭建智慧分享的問答窗口,構筑引領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立體化平臺,以建立學校網上“名師工作室”、教師網頁為主線的教師成長新格局。擬定學校五年教育科研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教研網絡,加強教科研規范化管理,教科室牽頭,教研組開展,營造濃厚的學校科研氛圍,努力促進教師由教學單一型向知識型、研究型、學者型的綜合方向發展。

  (2)積極申報2個以上省級課題,5個以上市級課題。組織教師廣泛參與課題研究,深入開展讀名著、學理論、做研究、寫教育日志活動。重視教科研成果的研討、交流和推廣,爭取有一定數量的論文在省、市教育刊物上發表。辦好學校科研刊物——《教海掬浪》,及時捕捉前沿的科研信息,介紹最新的教科研動態,展示學校課題研究成果,建立暢通無阻的教科研信息網絡。

  (3)完善教師教科研獎勵條例,激勵教師進行教研科研,教師在論文發表、課題研究、課堂改革等方面有突出成績的給予特別獎勵和優先評先晉級。鼓勵教師對外發表論文,特別是在各學科的核心刊物上發表,為教研組、個人編寫、出版論文集提供資金上的資助。

  4、隊伍建設。

  (1)認真落實師德規范要求,引導教師樹立事業意識。教育部提出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定期注冊、績效考核、職務聘任、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學校將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活動,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將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與提升生命質量、實現人生價值聯系起來,讓大家意識到教師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項事業,要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把握與追尋。

  (2)領導班子要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力爭成為教學骨干型的管理者。要積極開展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的研究,力爭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論文在市級范圍交流或發表。實施教師成才工程,深入開展“創建優秀‘三人行’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教師”活動,加強專業發展引領,努力建設一支具有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師德師風高尚、業務能力精湛、教學特色鮮明的教師隊伍。五年內爭取培養一支市縣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壇新星10名以上的骨干教師群體。

  (3)啟動教師中長期培訓計劃。立足“三個層面”(青年教師、骨干教師、中老年教師),采取“三個結合”(理論學習與技術研究相結合、課程培訓與教學研究相結合、專家指導與自主研究相結合),積極組織開展師德師風、新課程理念、教學基本功、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培訓與比賽,構建學習型校園,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制定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深入推進“名師工程”,通過專業輔導、業務培訓、多元評價、業績展示等各種形式,有計劃、分層次,多渠道加強骨干教師的培養,促使其快速成長為名師。進一步加大對青年教師培養力度,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傳幫帶”作用,與青年教師結對子,積極為廣大青年教師發展和成長提供機會和平臺,促使他們盡快成長。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記錄教師發展軌跡,及時幫助和引導教師分析工作中的得失,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

  5、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是整個學校工作的基礎工程與先導工程。后勤人員要切實增強崗位責任意識,減耗增效意識,創優競崗意識。加強經費的使用管理,加強資產登記管理;辦好師生食堂,做到“服務規范,操作有序,營養可口,衛生達標”;完善教學設施設備、學校網絡網站的管理、登記、維護等工作的考核措施;切實加強圖書館的建設工作,凡是已有圖書要及時做好歸類、裝訂、收藏、防腐、防潮工作;高度重視學校安全工作,認真落實學校安全目標責任制、重大安全事故報告制和責任追究制,切實加強值班領導老師、學校門衛、安全員的責任制,編寫《安全一本通》,加強對師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學校發展規劃學校工作計劃03-13

【精選】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三篇01-28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三篇01-29

學校教師發展規劃01-05

學校發展規劃范文03-01

《學校發展規劃》有感06-30

【精華】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3篇01-29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匯編五篇01-29

【實用】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4篇01-28

學校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集合五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