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范文(通用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1
《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作者提出:每個人因為對其現時地位的不滿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于正確理解生活。家長和教師應培養兒童對別人、對社會的興趣,使他們真正認識“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這樣,他們就能夠從自卑走向超越。
《自卑與超越》主要有生活的意義、心靈與肉體、自卑感與優越感、早期的記憶、夢、家庭的影響、學校的影響、青春期、犯罪及其預防、職業、人及同伴和愛情與婚姻等十二個主要論點,共十二章。原書名為《生活對你的意義》。這是阿德勒思想最為成熟的時期。
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幾乎都與職業、社交和愛情這三個主要問題有關。每個人對這三個問題作反應時,都表現了他對生活意義的最深層的感受。真正的生活意義在于對別人和社會發生興趣以及能與人合作。
阿德勒認為對于人類來說,肉體和心靈二者是生活的表現,它們都是整體生活的一部分。心靈正是指揮肉體朝著一種能使我們獲得安全和優越地位努力的。只有那些對他人產生興趣而又決心要為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心靈才有了克服困難的正確技術,使肉體正確行動,從而超越自卑,使自己鼓起勇氣前進。
自卑感實際上是人類不斷發展的動因。科學的興起就是因為人類感到他們的無知和他們對預測未來的需要而努力奮斗的結果。優越感的目標取決于每個人所賦予生活的意義,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人類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我們所有文化貢獻的源泉。而超越力量的大小,端視自卑心的強弱,以及個性、企圖心等。自卑與超越的相對強弱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許多種不同的性格與行為來。正因這股力量相當強大,若能夠妥善運用,則可以成為一股不斷突破的動力,否則,將成為另一個失敗的開始。
在人的所有心靈現象中,最能顯示著其中秘密的是個人的記憶。早期記憶又特別重要,因為它顯示了人生活方式的根源及其簡單的表現方式。夢是是人類心靈創造活動的一部分。夢的目的是在支持生活方式,并引起適合于生活方法的感覺。每個人做夢時都好像他在夢中必須努力追求優越感一般。
家庭對人類的影響也很大,兒童時期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給他留下的印象不可磨滅。母親不僅應該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學會與其他人平等合作,發展自己的獨立性。而父親必須以平等的立場和妻子合作,以良好和積極的方式處理好職業、友誼和愛情三大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是家庭的延續。注意兒童的困難、糾正父母的錯誤,是學校教師的任務。教師應該對兒童有真正興趣;同時也訓練他們對別人發生興趣,使他們走上獨立而又與人合作的生活道路。
青春期的所有危險,都是由于對生活的三個問題(職業、社交和愛情)缺乏適當的訓練和準備所造成的。青春期給人的只是個機會,是開始對成年人的生活問題做出獨立的而有創造性的解答。
罪犯也是追求優越感。然而,由于罪犯追求的是屬于他們私人的優越感,結果他們在生活的道路上全部失敗。我們應該指出他們的錯誤所在,并鼓勵他們對別人發生興趣,學會與別人合作,同時采取其它有關社會措施。這樣,才能使他們真正地由自卑走向超越,社會犯罪的數目也會大大減少。
作為生活三大問題之一的職業,與其它兩個問題緊密相關。童年時期的.經歷和人后來職業的選擇大有關系,家庭和學校對兒童未來職業的影響也非常重要。每個人在愛情和婚姻中的表現都與他的生活方式相一致,都與反映出他是自私自利的還是充滿合作精神的。
在《自卑與超越》里,作者以平易輕松的筆調,描寫了自卑感的形象、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將其轉變為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任何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最初都是以感覺來判斷是非好惡。剛出生的嬰兒到幼年階段,接收到任何負面的信息,印象都會特別深刻。容貌、身材的高矮胖瘦、課業成績的好壞、家庭背景的差異等等,都有可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種下自卑的因子。因此應該以坦然的態度面對自我內心中的自卑情結,使自己在生活、工作、處事上,避免走入自暴自棄或是驕傲自大的偏鋒,能夠超越自己。
書上說到:我們的文化和國民大抵都有一種“自卑而超越”的心理。這種心理對我們文化中重視教育和教育價值的傳統產生了重要影響。是的,我覺得它也是一種學習心理,因為有矛盾才有進步,只有把學生置于一種矛盾的境地,他才能進步。然而,所有的兒童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感,它會激發每個孩子都去追求優越感。作為教師,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種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教育者必須確保孩子對優越感的追求能給他們帶來精神健康和幸福,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風格,否則會造就成被稱為“生活的失敗者”的各種問題兒童。這些兒童會把追求優越性扭曲為追求權力,控制別人,自私自利,或沉溺于自我想象的世界之中,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而這些錯誤的優越性追求,正是教育中需要我們教師加以注意的地方。
如果自卑心理一旦產生,而得不到及時糾正,對人的危害是嚴重的。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粗淺體會:
第一,澄清學生不正確的認識,消除自卑心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同時也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不能總拿自己的短處跟別人的長處相比,這樣就很容易產生自卑。相反,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長處,這樣才能克服不足,發揮優勢,找回自信。
第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勇氣和膽量,讓學生經常對自己說:“我能行!”和“我能夠做好!”,不斷給自己增加勇氣,樹立對自己、對人生的自信心,以這種自信與自卑對抗,戰勝自卑。在學生能夠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幫助學生,讓學生達到跳起來能摘到桃子的目標,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一點“特權”,幫助學生建立自信。
第三,教育學生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讓學生知道人無完人,誰都會犯錯誤,有了錯誤就要正確的面對批評,讓學生知道父母和老師說你不對和比別人差,其實并不是說你真的很差,而是為了給你一種鼓勵和鞭策;或者只是一時的氣話,并不代表他們的本意,我們應該分析他們當時說話的場合和情境,不能撿起話來就往自己身上套。如果真是他們的不對,你也可以事后與他們評理,為自己辯護。對同學們的評價也應該采取這種態度。總之,我們不能消極地對待別人的批評和評價。
雖然,我們無法培養一個沒有缺點的“完人”,但可以培養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心理素質教育,防止學生自卑心理的產生,有了自卑也應當正確對待。幫助學生樹立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這樣學生才能健康、更好地發展。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2
阿德勒認為,人這一生必須面臨的三大制約:
一、我們都必須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目前并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人類與地球上的各種資源必須共存,所以我們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善待這個地球。
二、這個星球上,除了我們自己,還有其他人,一切組成這個星球的人類體系。所以我們必須與周圍人相互關聯,因此要處理好人與社會的關系。
三、人類有男有女,這同樣是個人和社會得以維系必須考慮的問題。所以人這一生中都無法繞開愛情和婚姻這個問題。即兩性關系。
因為有這三種制約,便有了接下來的三大問題:
一、既然我們的星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那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讓人類獲得永存?
二、在茫茫人海中,我們應該怎樣定位,才能達到與人合作的目的`?
三、如何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兩性關系”?
而這一切的表現形式都可以體現在三個方面:職業、人際關系、兩性關系。這幾乎涵蓋了我們活著的一切內容。如果一個人既沒有工作、又沒有朋友、也沒有家庭和伴侶,是否可以說他是活著的,然后這種真空狀態應該是很難的,我們總會與這個社會發生點什么。而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人,必是將活著視為一個充滿危險的事情,盡量避免一切的外來接觸,進行自我封閉,最后只有與現實不斷失聯,生存機會也會越來越少。
相反,如果一個人擁有一份充滿成就感的工作、值得信賴的朋友、美滿的婚姻。他將活著視為一個“創造性”的過程,于是他的生活充滿了各種機遇,即使遇到困難,也有超凡的勇氣去解決。
因此,阿德勒認為:真正的人生是懂得關注他人、讓自己成為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并積極地為人類的福祉作貢獻。“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其實若非仔細想過,我們很難看到自己處于地球、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大家都是利益相關的個體,我幫助了你,你幫助了他,他又幫助了我,都是息息相關的形成一個社會運作系統循環,才會推動社會向前,推動自己向前。而不是自我封閉的個體。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專注于自己的內心,自己的世界,一切以自己的感受、利益為出發點。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3
今天閱讀家庭的影響章節中關于父親和母親作用的陳述。雖然前述章節對于心理的分析,作為一個讀書不多的人看來足夠振聾發聵了,但是這一章節就完全暴露了他的邏輯不嚴密以及偏見,非常遺憾。
作者對于母親職能的理解和武志紅老師觀點中常用的“承接”“看見“有一些相似,不過他過分夸大了母親對于孩子心理的作用,其他因素也是通過影響母親來影響孩子。
這里還有一些明顯有偏頗的預設觀點和無法成立的推論。預設養育以及一切附帶條件都是女性的責任,預設女性就應該做家務,并且通過“潛能是通過社會責任感得到發揮的”來美化之。
“母親常常將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有了孩子,她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整體,才會感受到主宰生命的力量。”諸如此類。
我沒有孩子,和父母談過,將來生育也不是必選項,對這個發表觀點未免有些外行指揮內行,但是仍然要說一句,母親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需要孩子才能夠完整人生?為什么需要家務才能夠體現“社會責任”?如果是一個經濟基礎與社會職能都健全的女性,作者的觀點根本立不住腳。
他的確強調了女性地位平等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但是這個目的是為了讓女性更好地心平氣和地履行職責,做家務撫養孩子,而沒有提到二人的分擔。實際職務的不平等,那么口頭平等就是空談,不過是哄騙罷了。
倘若我這樣說是過分追求形式上的平等,那么從作者當時社會環境來考慮,幾十年前女性的社會地位尚不如現在,將女主內男主外作為一種平等,那他是否像認為女性應該承擔家務一樣,認為父親應該負起家庭的經濟責任呢?不,他是這樣說的:“妻子沒有理由強迫丈夫承擔家庭中的全部開支。”可見一斑。
作者將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象誤認為本質,在根本性的概念錯誤上,是無法建立真正平等的觀點的,頂多提供表面上的平等名頭罷了。
我建議這一章應當把對父親的期待作為對家庭雙方的期待,作者認為父親應當“走出家庭過自己的生活“,應當“將人生的三大問題——事業、友情、愛情處理得當”,實際上這才是對一個完整的`人應有的期待,他對母親的期待不過是如何更好地成為家庭附屬物,一個“第二性”。
不得不說這一章讓我對作者相當失望。
又及:另外,作者這里有一個用詞,“遺傳性格”。遺傳對基因與解剖結構的影響顯然存在,基因與解剖結構與人的性格乃至病理征的相關性也是現代醫學已經證實了的,那么遺傳和性格就可以放在一起了嗎?“遺傳性格”這個詞兒就可以成立嗎?
而且相關性的證實方法也存疑。這是我的知識盲區,無法討論了。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4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線都有三個重要的聯系,這些聯系是每個人必須銘記于心的。他們的現實由這些聯系構成,他們所面臨的問題都是這些聯系造成的。由于這些問題總是不停的纏繞著人類,人類就必須不斷地回答這些問題,并表現出每個人對生命意義的個人概念。第一:我們并非人類種族的唯一成員,必然要和他人發生了關系。為自己的幸福,為人類的福利,每個人都要和別人發生關聯。個人的脆弱性和種種限制,使得他無法單獨達到自己的目標。只憑個人的力量來應付自己的問題,它必然無法保持自己的生命,也無法將人類的生命延續下去。因此,生活問題的每一種答案都必須把這種聯系考慮在內,即必須慮及“我們生活于和他人的聯系之中,假使我們變得孤獨,我們必將滅亡”這件事實。
我們的最大目標就是: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和我們的同類合作,以延續我們的生命。第二:我們居住于地球這個貧瘠星球的表面,并借其所提供的資源而得以成長。因此,我們如何發展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以保證人類的未來得以延續?這是一個向每個人索取答案的問題,沒有人能夠逃避它的挑戰。無論我們做什么事,我們的行為都是對人類生活情境的解答:他們顯現出我們的心目中認為那些事情是必要的,合適的,可能的,有價值的。而所有的解答又都被“我們屬于人類”以及“人類居住于地球”等事實限制。當我們慮及人類肉體的脆弱性以及居住環境的不安全性時,為了我們的生命和全人類的幸福,我們必須拿出毅力來確定答案,這就像面對一個數學問題而必須努力解答一樣。我們不能單憑猜測,也不能希圖僥幸,而必須用盡各種方法,堅定地探尋答案。我們雖然不能發現絕對完美的永恒答案,但是卻能竭盡所能來找出近似的答案,并通過不停的奮斗,以求更為完善的解答。這個解答能針對“我們被束縛于地球這個貧瘠星球的表面上”這個事實,以及環境所帶來的種種利害關系。第三:我們還被另一種聯系所束縛。人類有兩種性別,愛情和婚姻即屬于這種關系。個人和團體共同生命的保存都必須顧及到這個事實,每一個男人和女人都不能對此問題避而不答。人類面臨這些問題的所作所為就是答案。上述三種聯系構成三個問題:如何謀求一種職業,使我們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
如何在我們的同類之中獲得地位,以便我們能相互合作并享受合作的利益?如何調整我們的`自卑,以適應“人類存在有兩種性別”和“人類的延續擴展,有賴于我們的愛情生活”等事實。個體心理學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個問題幾乎都可以歸納在職業、社會和性這三個主要問題之下。每個人對這三個問題的反應,都明白的表現出他對生活意義的最深層的感受。舉例來說,假如有一人他的愛情生活很不完美,他對職業也不盡心竭力,他的朋友很少,他又發現和同伴接觸是件痛苦的事,那么,憑他的生活中的這些約束和限制,我們可以斷定:他一定會感到“活下去”是件艱苦而危險的事,他擁有的機會太少,而承受的挫折太多。他的活動范圍狹窄,可以用他的判斷來加以解釋,即“生活的意義是保護我自己以免受到傷害,把自己圈圍起來,避免別人接觸”。反過來說,假如有一個人,他的愛情、生活的各方面都非常甜蜜而融洽,他的工作獲得可喜的成就,他的朋友很多,他交游廣闊而且成果豐碩,那么我們能斷定:這個人必然感到生活是屬于創造性的歷程,它提供了許多機會,并克服各種困難。憑他應付生活的多種問題的勇氣,即可作出如下斷言:生活的意義是對同伴發生興趣,作為團體的一份子,要對人類幸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5
我于今天下午完成了對《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的閱讀。這本書的作者是個體心理學的先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他出生于維也納,是個猶太人。他于1932年,也就是在他62歲時出版了《自卑與超越》這本書。
這本書包含以下幾個部分,一、生活的意義;二、心靈與肉體;三、自卑感和優越感;四、早期的記憶;五、夢;六、家庭的影響;七、學校的影響;八、青春期;九、犯罪及其預防;十、職業;十一、人及其同伴;十二、愛情與婚姻。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這本書中主要強調了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對于自卑的一些描述。當然,在此書中作者也引用了很多實際案例,來為我們展示了不同的人的心理困境,以及產生此類困境的根源和一些解決的辦法。作為一名教師,在學校每天要面對許多孩子,而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經歷過不同的事情,擁有不同的性格。要想更好的了解這些孩子,更好的幫助他們和培養他們,學習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于我來說很有必要。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書中的案例往往會讓我想到班上的孩子。如果說之前我對孩子們的欠佳行為的教育是經驗之談、主觀想法,那么我希望今后自己能夠變得更專業,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更科學。我相信追根溯源,知己知彼,方能取勝。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此書中提到不管一個原生家庭是犯罪之家,還是書香門第,都不能決定這個孩子的性格和品行的好壞,也就是說環境或遺傳不具有強迫的力量。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一個家庭的成功與否,母親的工作和父親的工作是同等重要的,但母親和父親又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母親是第一個影響子女職業興趣發展的人,孩子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間所受的訓練和努力,對他在成年后生活中的活動范圍有決定性的影響。母親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讓他的孩子感受到她是位值得信賴的人物,然后她必須把這種信任感擴大到其他事物上,使孩子信任其他事物,并對他們感興趣。最初,父親和孩子的關系并不親密,他的影響會在晚些時候才產生效果。父親的`活動范圍一般比母親廣,他能為孩子提供更多生活經歷。父母本身彼此應該是很要好的,和朋友、外界也應該保持良好而親密的友誼關系,只有這樣他們的孩子才會覺得在他們的家庭之外也有值得信賴的人。婚姻的意義是兩個人共同結合以謀求他們相互的幸福,他們孩子的幸福以及社會的幸福。婚姻和睦的家庭,那么夫妻雙方,以及他們的孩子才會是幸福的。對孩子而言,父母婚姻不美滿的家庭是充滿危險的。光是書中提到的父母的婚姻狀況,以及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我們便可以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我所任教的每個班都有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有個別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當我了解了其家庭情況和父母的教養方式后,也就明白原因了。
另外,書中提到一個班的人數最好不要太多,人數太多,有些孩子的問題會被老師忽視,要適當的培養他們也是很困難的事。班上的老師最好也不要頻繁更換。如果頻繁更換,這樣的老師就沒有和學生打成一片的機會,并且很難和班上孩子建立聯系,培養他們的興趣和發展他們的合作精神。讀了這本書,我突然也就能夠理解為什么家長和學校都不希望老師頻換這種事情出現了。其實,家長的顧慮是有一定的科學性的。
當今社會,已經在鼓勵老師們掌握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了。作為教師的我,也決定繼續加強對心理學方面書籍的閱讀,借助這樣的書籍了解和幫助學生。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08-25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10-22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01-02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05-01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07-07
超越自卑10-29
《自卑與超越》04-01
超越自卑11-03
《自卑與超越》讀書筆記(精選17篇)01-06
超越自卑作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