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道德經的讀書筆記

時間:2023-05-02 03:08:04 讀書筆記 我要投稿

道德經的讀書筆記2000字

  老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他所作的哲學論著《道德經》(又稱《老子》《道德真經》)也廣為人知。該書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李佳偉同學的腳步,感受先賢老子內心深處的人生智慧。

道德經的讀書筆記2000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此為《道德經》第一章的內容。這一章描寫老子哲學里最重要的范疇“道”。他所說的道,乃是變動不居、周流不止的。只有隨時變易,乃是“常道”。“道”是構成世界實體,是萬物運動變化的動力,是人類行為的準則。它幽昧深遠,不言說。他認為:真理是無法用具體的言辭來表達的,它超乎言辭。人們費盡心思來描寫“道”,其實掛一漏萬,要一落言筌,損失的遠遠比說出的多。這就好像《莊子》里講的一個故事:有個國王喜歡鼓琴,后來他卻不鼓琴,只是靜靜地坐在琴前傾聽。因為他已經領悟到,即使再高超的琴藝,當他彈奏出一個音的時候,其余的六音卻同時喪失了。哪如用心去領會自然的天籟呢!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是一首對水的頌歌,歌詠的對象是具備像水那樣品格的圣人。水的很多稟性體現了道的特性,而圣人就道的體現者。圣人的言行近乎水,而水德又近乎道。在中國古代許多哲學家的著作中,水都是重要的體道之物。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因為水總是處在一種變動不居的狀態里。蘇軾也說,“萬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隨物賦形”。在老子看來,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又不避污穢謙退守中,所以最接近于道。圣人就應該像水一樣,與時遷徙,應物變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一章描述了“道”的特性,是《道德經》一書中最為詳細的地方。簡單來說,“道”有這樣幾個特性:“道”是渾樸狀態的,相對于世界的雜亂無序而言,它是渾然自足的統一體,所以說它“有物混成”;“道”在時間順序上是先天地而生的,而且天地萬物也是由它所產生,所以說“先天地生”;“道”的運動是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所以說“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人的運動規律應該仿照天地,天地的運動規律應該仿照“道”,“道”的運行應該仿照自然。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這一章還是講老子的辯證法思想。老子認為有些事物表面看起來是一種情況,實際上它可能恰恰屬于反面。事物在很多時候是相反相成,遇到事情要能注意到對立面,善于運用矛盾對立統一規律,則往往可以轉圜。天下紛紛,若用智術相驅逐,則愈發混亂不堪。若清凈守虛,則無為而化。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老子哲學主張謙退守中,以靜制動,以柔弱勝剛強。這種理解是不錯的。但老子的這種思想,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要“知其雄”——要首先了解事物剛勁的一面,才能執守柔弱的一面。只有對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決定去取。一般人往往誤解或片面地了解老子的哲學,以為他一味地宣揚退讓。這真是斷章取義。實際上,老子是在有了“知其雄”的前提下,才有“守其雌”的結論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這一章中,老子痛心疾首地描述了人們一味偏重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從而導致了精神生活的淪喪。在老子看來,人的正常生活應該是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合一并重的,所謂“營魄抱一”。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偏重物質生活的享樂,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漠不關心,從而導致了道德的淪喪。老子這里所說的“為腹”,是要建立寧靜恬淡的內心生活,這就要求人們要抑制自己對物欲的無盡追求,僅于果腹而已。“為目”是片面追求感官世界的刺激的生活方式。老子所極力反對的對物質文明的單一崇拜,在今天讀來,特別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是老子描繪的理想國。在他的理想國中,應該國土面積不大人口稀少,即使有十百倍功效的機械也不運用。舟車備而不用,甲兵廢弛,民復結繩記事。在這里,百姓有甜美的飲食、美麗的衣服、安適的居所、歡樂的習俗。因為國家都很小,所以鄰國之間可以互相看得見,雞鳴狗吠的聲音可以互相聽得到。對理想國的憧憬,是關心人生和民生的哲學家的共同愿望。老子的理想國,是農業社會的特殊產物。他詩意的描繪,對中國古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

【道德經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道德經》的讀書筆記05-01

《道德經》讀書筆記(通用37篇)10-15

老子《道德經》讀書筆記1100字04-29

道德經04-26

道德經心得11-12

道德經濟論04-27

對道德經的感悟04-30

道德經經典的句子02-02

道德經的閱讀心得11-17

道德經名言警句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