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調查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理財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理財的調查報告1
摘要:
中國有句古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簡明扼要地說明了生活要懂得理財的道理。日常生活中所進行的理財活動往往缺少系統的規劃性,隨意性較大,而就在這個過程中,財富積累已經受到了損失。因此,更多地了解一些理財知識,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本文通過闡述家庭理財的含義,家庭理財的五種主要方式來分析家庭理財。
關鍵詞:
家庭;理財方式;投資渠道
一、 家庭理財的含義
家庭理財規劃的整體來看,它包含三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是設定家庭理財目標;其次是掌握現時收支及資產債務狀況;最后是如何利用投資渠道來增加家庭財富。從概念上講,家庭理財就是利用企業理財和金融得方法對家庭經濟(主要指家庭收入和支出)進行計劃和管理,增強家庭經濟實力,提高抗風險能力,增大家庭效用。從廣義的角度來 講,合理的家庭理財也會節省社會資源,提高社會福利,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從技術的角度講,家庭理財就是利用開源節流的原則,增加收入,節省支出,用最合理的方式來達到一個家庭所希望達到的經濟目標。這樣的'目標小到增添家電設備,外出旅游,大到買車、購屋、儲備子女的教育經費,直至安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等等。
二、 家庭理財的方式
家庭理財方式歸納起來大致有兩大類:保障型和投資型。常見的主要有儲蓄、債券、股票、基金、房地產、外匯、古董、字畫、保險、彩票、錢幣、郵票、黃金、珠寶14種。其中,古董和字畫具有豐厚的增值內涵,但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鑒賞能力,非一般人能操作;郵票在家庭收藏中較為普遍,但作為一種投資,見效并不十分明顯,更適合個人的愛好收藏;外匯,其運作受國際金融形勢影響,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風險性較大;彩票,近乎賭博,只能作為生活的一種調味劑。因此,最為常見的家庭理財方式還是集中在銀行儲蓄、債券、房地產、保險、股票基金這五種工具的運用上。
(一) 銀行儲蓄
儲蓄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從理財的角度講,儲蓄宜以短期為主,重在存取方便,而又享受利息;長期儲蓄,依現有銀行利息,考慮通貨膨脹和利息稅等因素,錢存得越久,貶值的風險就越大。怎樣合理儲蓄呢?銀行中有一種稱為短期滾存的方法,即每個月固定存一張一年期的存單,12個月就有12張存單;一年后每個月都有一張存單到期,既保證固定利率,又可滿足家庭靈活開支,如果存單到期不用可繼續滾存,這樣不但享受比活期高的利率,還可擁有及時調整投資方向的余地。
(二) 債券
目前債券主要分為國債券、企業債券和金融債券。國債券分為憑證式國債債券和記賬式國債債券。前者不可上市流通,可提前兌取,但需要支付一定手續費,特別是一年內提前支取,還不計息,因此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后者可以上市流通轉讓。國債利息比銀行利息略高,風險性小,也不交利息稅,因此較受百姓歡迎,但不易買到。企業債券是由企業為籌措資金而發行的債券,收益率可能比同期國債高,但風險性也較大,有到期不能償還的風險,購買宜選擇信譽等級AA級以上的大企業。金融債券是由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一般不針對個人。
(三) 股票基金
基金會——高風險也可能高回報。投資占家庭總收入比重10%左右為宜。炒股炒基金之前最好積累一些股票和財經方面的經驗,建議選擇業績優秀的股票,基金,并且多股組合,基金投資可以選擇定期定投基金,從而來分散風險。按照巴菲特理論,5年-10年的投資應該賺大于賠,因此要做好長期投資的打算并保持良好的心態。
(四) 貸款買房
用明天的錢來圓今天的夢,已漸成時尚,貸款買房尤為突出。買房或者為了自己居住,或者想通過房價升溫轉手獲得差益,不論哪種,都屬于家庭中較大的一項財務開支。投資住房應考慮地段、質量,售價及付款方式、環境、物業管理和戶型朝向等因素。同時還要關注房產交易的稅賦政策。
(五) 保險
保險可分為保障型保險和投資型保險兩種。前者重在保障,后者除此之外,還擁有投資功能。投資保險與銀行儲蓄、債券、股票基金相比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依靠機構、專家進行投資而后者依靠個人單獨的力量。機構理財比個人理財不僅在于它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理財專家隊伍,在投資渠道上更廣泛。如國債券,機構擁有發行一級國債的權利,而個人只能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投資;銀行機構可通過大額協議存款獲得比個人儲蓄更高的利率;投資機構集眾人之錢而成巨額資金規模,投資風險更低;信息機構獲得信息的渠道比個人要豐富和及時。因此,投資保險不僅保值,還可能獲得豐厚的紅利回報,獲得增值。
比較以上幾種理財方式,打個簡單的比方:銀行儲蓄是家庭理財的后衛,可用于應急支出;債券可以稱得上是中場,可進可守;股票,基金和房產就是先鋒,會帶來財富的迅速增加。而保險則是強有力的守門員,這個守門員在風險管理和家庭理財規劃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 投資理財應考慮的因素
一般來說,我們選擇投資理財方式的時候,一方面要綜合考慮國家宏觀經濟形式;另一方面要考慮自身微觀經濟狀況等因素,根據不同人生階段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理財規劃。具體可參考以下幾個原則。
動靜結合原則:即要使理財產品的靈活性和家庭開支計劃相匹配,流動性與穩定性完美相結合。
長短兼顧原則:即選擇投資理財產品,在產品期限上要有長有短,長期性與短期性同時兼顧。
高低搭配原則:即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面),高風險與低風險有機搭配。
適合為上原則:即理財無定式,并非所有投資方式適用于所有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 結語
金錢不是萬能的,而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家庭生活需要金錢,提升生活品質需要金錢,因此,每個家庭須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意識,要確保家庭經濟收支平衡,努力增加收入,還須善用錢財。
參考文獻:
[1]李向賓 《淺談新環境下的家庭理財》,《北方經濟》 20xx-11-11
[2]彭萌 《家庭理財策劃五步曲》,《消費導刊》 20xx-01-23
理財的調查報告2
概要: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消費和理財的觀念也不斷變化。近年來,個人投資理財的熱潮涌入校園。大學生是一個龐大而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理財理念和理財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生活狀態和價值趨向。大學生理財,既要通過合理規劃投資增加經濟收入,也要通過合理規劃消費控制經濟支出。對于成長中的大學生來說,學會理財和消費,不僅僅是學會如何用錢的問題,其中包含了多種能力的培養,關系到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充分認識到投資理財的重要性,并且要對投資理財市場有一定的了解,且掌握一定的投資理財技能。
一、 大學生理財現狀
(1) 收入來源
在我所調查的100個大學生(基本為在上海各高校就讀的大一大二同學)中,有約80%的同學表示每月可支配收入全部來自父母,只有不到20%的同學表示自己在外面有做一些兼職工作來增加自己的每月的生活費,但其中只有約3%的同學表示每月可支配收入已完全來自于自己的兼職收入。近80%的同學表示不愿意讓兼職工作占去自己很多時間,但愿意嘗試兼職,來負擔一部分生活費;近10%的同學認為大學生活應當花更多時間用于實踐,因此認為在學習之外可以多花些時間嘗試一些社會工作;其余同學則認為大學時間應當用于學習,對兼職完全沒有興趣。而90%以上同學的每月可支配收入的大部分還是來自父母。
(2) 投資觀念
40%的同學在銀行有一定的儲蓄金額(而這些儲蓄金額大多來自每年的壓歲錢),5%的同學有嘗試過股票、基金等其他投資方式,其余同學則表示根本沒有積蓄,因此也沒有投資。可見大學生們的'收入來源還是比較單一的,且大多數對如如何投資也并不熟知。但是有趣的是,70%以上的大學生對于了解投資的知識有興趣,而85%以上的同學認為作為大學生有必要了解一些有關方面的信息與知識,盡管他們大多表示現在并不大了解,且也沒有主動去學習相關知識。
(3) 理財觀念
而對于大學生們的理財現狀的調查結果也令人堪憂。超過50%的同學對于每個月的生活費支出完全沒有計劃,37%的同學會對每月的各項支出有一定的控制,只有不到10%的同學會計劃當月的預計支出,但是這不到10%的同學紛紛表示到每月末時會發現很難完
全遵照所列出的預算表花錢,他們說總是有許多“意外”情況使他們當月的支出不受控制。有74%的同學有時或偶爾會感到錢不夠花,而12%的同學經常感到生活費捉襟見肘,只有14%的同學認為每月的生活費完全夠用,會有多余。可見大多數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很薄弱,也不懂得如何理財,更不會有多余的錢用于投資。
二、 分析
從目前來說,投資與理財對于大一大二的學生們來說顯然是個比較新鮮的概念。首先是投資觀念,從投資的本金上來說,大多數大學生的收入來源十分單一,即父母的生活費供給,少數的同學會利用兼職獲得收入。而由于中國家庭觀念本就比較保守,很少會有父母愿意給還是大學生的兒女們資金去用于投資,再加上大多數同學沒有意愿或者缺少動力去尋找兼職,基本上很少會有同學有足夠的資金用于投資。不要說是如何投資了,投資之前的第一步——資金的籌集,就已經無法完成。
或許有的同學會覺得投資本就是一門很大的學問,許多專業人士都不能把握好,何況是還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就算以后走入了社會,也不一定會進行什么投資。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對投資還是應當有一定的概念和些許的了解,如果對投資毫無概念,那么金錢觀必定也不會成熟。而理財相對于投資來說聽起來沒那么復雜,但這兩者其實從不分家,不會理財也就難以理智投資,經常投資失敗也意味著不善于理財。而對于大學生來說,就算不談投資,至少應該做好基本的支出規劃,畢竟已經是成年人,如果對于每日的花銷依然糊里糊涂不知去向,未免也太說不過去。可是不少的大一大二同學們根本沒有任何的規劃,即使有,也常常不能有效地執行,歸根結底是理財意識的缺乏和缺少自律。
三、 建議
(1) 對金錢有一定規劃、嘗試兼職工作
大學生相對于中學生,父母會給予更多的經濟自由,具體體現在:生活費的增加、很少再過問孩子的支出明細等方面。然而大學生相對于中學生來說,理財能力卻不見得有所提升,甚至于因為缺少父母的限制與監管,常常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每月支出,因此會有不少的同學覺得錢不夠用,其實不一定是父母給的生活費不夠,更多地在于自己缺乏自制力。如果在每個月末,同學們對于下一個月的支出能有一個比較詳細的規劃,那么就邁出了理財的第一步。有了一個規劃,才能夠有效地控制支出,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接下來,就是嚴格的執行規劃,一開始可能常常會無法按照規劃來控制每項支出,我建議可以列一個表格,顯示每月超出或余下了多少錢,并且要統計各項支出與預計支出的差額,那么在下一個月通過
這份表格對規劃進行適當調整, 并且有意識地控制某些項目的支出。大學生相對于以前或許會感到有許多空余的時間,如果課業不是很繁重,可以利用一些時間去做做兼職工作,一方面可以更多地接觸到社會,另一方面早一點感受職場環境,為以后工作奠定基礎。
(2) 了解一定的投資理財知識
有許多同學的大學專業或許與金融方面完全沒有關系,但是我認為大學生既然未來將要步入社會,培養完善的金錢觀是很重要的,那么如果對投資理財知識毫無概念的話,金錢觀也不會成熟。有很多途徑可以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同學們可以通過便利的網絡觀看視頻、書籍、參與論壇等了解投資理財的知識。或者到書店尋找一些大眾讀物型的理財類書籍,沒有必要一開始就看專業的知識,這樣很容易會適得其反,不僅看不懂書籍內容,也會失掉閱讀理財類書籍的興趣。又或者作為大學生可以選修學校里所開設的一些理財投資類選修課,通常學校會考慮到學生的水平來設計課程,因此同學們選修這類的選修課,相信會對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3) 適當的嘗試一些小額投資
通過做兼職工作、或者尋求父母的幫助獲得一些初始資金,適當的嘗試一些小額的投資。例如股票、外匯、債券、基金等,在投資之前,應當對所投資的項目進行一些了解,而不是隨意投資,否則就不能夠能夠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
理財的調查報告3
一、調查方案
(一)調查目的:通過了解學生手機使用情況,為手機銷售商和手機制造商提供參考,同時為學生對手機消費市場的開發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調查對象:在校生
(三)調查程序:
1、設計調查問卷,明確調查方向和內容;
2、進行網絡聊天調查。隨機和各學的學生相互聊天并讓他們填寫調查表;
3、根據回收網絡問卷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根據樣本的購買場所、價格及牌子、月消費分布狀況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數字特征,推斷學生總體手機月消費分布的相應參數;
(2)根據各個同學對手機功能的不同要求,對手機市場進行分析;
二、問卷設計
學生手機使用情況調查問卷
三、數據分析
根據以上整理的`數據,我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論:學生手機市場是個很廣闊的具有巨發展潛力的市場。
(一)根據學生手機市場份額分析
(二)學生消費群的普遍特點
作為學生我對這個群體做了一些了解,對于我貌同的特點進行分析,得出手機市場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發產品或進行針對性的營銷手段,才能夠搶占市場。下面我們就來對學生群體的特點來進行分析:
學生消費群的普遍特點:
1)沒有經濟收入;
2)追逐時尚、崇尚個性化的特風格和注重個性張揚;
4)學生基本以集體生活為主,相互間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學、朋友的影響。
5)品牌意識強烈,喜愛產品;
(三)學生消費者購買手機的準則和特點
通過調查學生購買手機主要考慮因素是時尚個性化款式、功能、價格、品牌等,這也成為學生購買手機的四個基本準則。在調查中表明,學生選擇手機時最看重的是手機的外觀設計,如形狀、小、厚薄、材料、顏色等,占65%;但學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內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機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50%;其次看重的是價格,而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來現在的學生還是比較看重實際的。
理財的調查報告4
委托理財糾紛案件是一種新型的民事案件,在審判實踐中還存在著很多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根據上級法院的安排,我們近期對泰安市兩級法院審理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的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我們采取走訪、統計、研討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專題調研,走訪了駐泰三大證券公司,召開了有資深律師、證券界人士參加的座談會,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本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我市兩級法院受理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的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3月,我市兩級法院共計受理委托理財類案件6件,其中,委托買賣股票糾紛1件,因委托理財合同而引發的財產關系損害賠償糾紛2件,一般委托合同糾紛2件,信托合同糾紛1件。在這6件案件當中,已經審結的2件,正在審理的4件。
(二)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案件的特點及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總體上呈現以下特點:
1、案件的數量較少但標的較大。從案件總量上看,與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我市兩級法院受理的委托理財糾紛案件數量較少,但是,該類案件總標的達到1.65億元。
2、案件多發期在20xx年之后。在6件委托理財糾紛中,只有泰山區人民法院受理的1件委托買賣股票糾紛系發生于1996年,其余案件均發生于20xx年之后,這是由于股市長期低迷,在20xx年前后發生的一些委托理財合同中約定的收益無法兌現,導致當事人發生糾紛,從而成訟。
3、案由較多,不統一。現在委托理財糾紛并沒有統一的類案由,我市法院受理的此類案件,在確定案由時也不統一,如有的定成委托買賣股票糾紛,有的定成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有的定成信托糾紛,還有的定為一般委托合同糾紛。
(三)在審判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委托理財糾紛的概念不夠統一規范,比較模糊。這直接影響了法院對此類案件的受理與審判;
2、審判委托理財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不足,判決缺少統一尺度。由于實踐中對委托理財合同的性質仍存在較大爭議,加之委托理財合同與合同法規定的有名合同均不甚相符,在現行法律法規中很少能找到適用于此類合同糾紛的法條,加大了案件的審理難度。
二、關于委托理財的.概念
委托理財的概念,在實踐中比較模糊,不夠清晰。而由于委托理財現象比較復雜,因此對概念的界定,實際上決定著法院受理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的范圍。因此,委托理財的概念是我們首先需要予以明確的。有人提出將委托理財定義為客戶將其資金交付給管理人并由后者將該資金投資于證券、期貨等交易市場或者以其他金融形式進行管理,所獲利益由雙方按照約定進行分配或者由管理人收取管理費的活動。這里強調金融性質顯然是從委托投資的對象及管理方式而言,而非指委托投資的主體,并排除了非金融性的經貿、實業投資及其委托管理。所以,這一概念沒有涉及現實中大量存在的將國債、股票或期貨合約等作為合同標的的情況,因此有些偏頗。還有觀點認為,委托理財是委托人與受托人約定,由委托人將其所有或募集的資金、證券等金融性資產交由受托人掌管,并由受托人在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從事營利性投資經營活動,以獲取經濟利益的行為。委托理財活動必須在證券或期貨經營機構開設資金賬戶,通過證券或期貨經營機構方可進行。這一概念基本上揭示了委托理財的實質,但卻忽略了現實當中存在的以實物資產作為理財對象的情況。
我們認為,委托理財,實質上是一種投資委托管理或資產委托管理的行為。嚴格地說,“委托理財”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而只是金融業界的習慣用語。作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用語,它包含了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委托理財現象。委托理財合同有廣狹二義。廣義的委托理財合同泛指委托人將其擁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的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如不動產)委托給受托人從事投資管理活動的合同;而狹義的委托理財合同僅指委托人將其擁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的金融資產(如貨幣、票據等)委托給受托人從事投資管理活動的合同。以受托資產的種類為標準,委托理財可分為金融性資產的委托理財和非金融性資產的委托理財。金融性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是指因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委托人將其資金、證券等金融性資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在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上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的組合投資、管理活動所引發的合同糾紛。我們所說的委托理財糾紛,就是指的此類糾紛。
理財的調查報告5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民經濟的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民的消費觀念也有了變化。在校大學生已經成為新生的一支強有力的消費群體。“大學生理財問題”也一再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最為當代大學生,在接受學校高等教育的同時,必須懂得制定一個完整的人生規劃,讓自己的生活計劃有目標,而對于財務方面也尤為重要。21世紀的大學生不應該僅僅只有“智商”,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財”商。在大學時代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對將來走出社會是有巨大收益的。本文從大學生的理財現狀出發,分析了大學生應當如何增強理財意識和如何合理理財。
[關鍵詞]大學生 投資 理財收益
一、調查目的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在改善消費結構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和理財現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因此為了調查大學生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理財狀況,我們決定對部分大學生進行一次理財的調研,弄清大學生的理財現狀,理財的重要性與總結理財的方法。
二、調查方法
主要采取兩種方法。第一,問卷法。我們針對大學生設定了一套關于理財方面的調查問卷,將其發布于網上,由網友填寫。本問卷共發放40份,收回有效問卷40份。以各大高校的學校為主要調查對象,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第二,文獻法。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在網上或各報刊雜志收集相關的資料與文獻作參考。
三、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分析
(一)家庭狀況決定消費水平
中國的大學生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4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500元,而這筆錢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二、休閑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三、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兩百至三百左右。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閑消費部分。
(二)70%同學出現超支現象,理財意識淡薄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我們了解學生每月費用超支很嚴重,占有相當大的一個比列,因此很多學生覺得自己的費用不夠花,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自己目前的消費費用不夠,不能滿足支付自己想要的開支,同時另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大學生消費是較為沖動和缺少計劃的。理財意識淡薄,還沒有相應的理財觀念和水平。
另外,當學生的費用超支時,一般都會直接向家里要,在調查中,學生選擇“向父母要錢或親戚借”,占46.3%,向同學借,先花下個月的占33.5%,也有選擇“打工勤工儉學”的,只占10.2%,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性非常強,缺乏獨立經濟意識。
(三) 打工兼職,只為增加社會閱歷鍛煉自己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利用課余時間或假期做兼職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而大部分同學做兼職的目的往往是增加社會閱歷,鍛煉自己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自己賺錢花,由這點也可以看出現在學生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響應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兼職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盡早經濟獨立,大學生經濟獨立意識很薄弱,把增加社會閱歷鍛煉自己作為出發點,因此平時很多大學生在打工兼職過程,自己應有權益和應得發利益受損時,就把它作為經驗教誨而已,而沒有想到去為自己爭取。
(四)支付高額的通訊費
在通訊消費開支方面,調查的結果是,擁有手機等通訊工具的同學占到被調查總人數的81.2%,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之高,部分同學使用中高檔手機;在通訊方面每月花費在50元以下的占39.2%,50—100元的占43.4%,100以上的占17.4%;通訊費用在學生的日常開支上占了一定的比例。
(五) 娛樂、享受性消費占很大比重
大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部分大學生在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等方面的有追新和大眾潮流思想。大部分的同學會選擇名牌產品;“名牌是身份的象征,增強自信、提升自身形象,獲得別人尊重”。在娛樂(電影、KTV、打球、健身等)方面
四、當代大學生理財現狀分析
(一)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調查中,對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在中小學時期缺乏理財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消費問題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如下表)。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二)、沒有嚴格的計劃
沒有嚴格的計劃,再多地財富如果不加以計劃,到最后也會變的貧困潦倒。養成計劃的習慣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而據調查,平常沒有記賬習慣和有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但并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所占的比例旗鼓相當,而有記賬習慣且每月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所占比例顯得少之又少。顯然,大學生并沒有對生活費進行嚴格的計劃和安排的。如何對生活費進行合理規劃,對當代大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養成計劃的習慣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更有條理,你不會再為錢而煩惱。
(三)、自我約束力差,經濟獨立意識較差
進入大學之后,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開始獨立生活,由于缺乏父母在身邊時的有效的約束,大學生在消費上往往是隨心所欲,盲目消費,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透支,這樣就必然導致了大學生活“上半月滋潤,下半月狼狽”現象的出現,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業和生活。據了解,大學生尋找家教等兼職,大部分的目的在于增長社會經驗,而并非為了“幫補家用”。他們大多認為做兼
職,可以多賺點外快,使每月的生活費有所增加,在購物或游玩時花錢可以花得更瀟灑,更理所當然。當然,也有不少學生為了一次向往已久的旅行或心儀的手機,把兼職所賺的錢一點一滴的存起來,但畢竟這只占少部分。通常存錢的時
間越長,期間越有可能把錢用在別的方面。顯然,大學生這方面的意識極為薄弱。
五、大學生合理理財的方法
(一)、制定理性的消費計劃,明確資金的流動情況
根據調查,大學生大多沒有養成記賬的習慣,大多是有多少花多少,“月光族”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大學生應該有自己的"賬簿",遵循“量入為出”的原則,為自己的消費作一份詳細的計劃,每月編制“預算”,嚴格按預算執行。而月末作一次“小結”,將實際消費和計劃進行核對,弄清楚超支和節約情況,以區別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支出,以便調整下月的計劃,但不要將所有的收入都列入計劃,整個計劃應留有一定的余地。爭取合理分配生活費用,將生活費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課外學習輔導,留一部分作后備資金。
(二)、學會合理的消費,提高自我約束力
理財并不等于只知道存錢,也要學會合理的消費。學會花錢,不光要學會計劃,同時也要學會花錢的技巧。對大學生來說,手頭的資金本來就不多,更要注意。首先,要學會自我克制。要知道這世上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立即滿足的,所以花錢時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盲目購買,不要被所謂的“打折”、“促銷”所左右,時刻提醒自己:這個東西是否一定要購買,是否經常會使用,以防沖動購買。其次,要學會講價,現在的商品市場,在很多情況下都有很大的講價空間,不要為了面子而不講價,講價的結果能直接減少你的支出,為你省錢。
(三)、利用簡單的投資工具,實現對理財的操縱
在投資經驗較豐富的人的指導下,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能力、素質,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進行個人理財投資,這將會產生良好的投資回報,獲得較豐富的投資經驗。我們可以采用如下的個人理財投資工具:儲蓄、保險、債券、基金、外匯、股票.在參與社會投資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著買一些保險、債券,體驗一下做受險人,做債權人的滋味。把在課堂上學到的股票交易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對投資與報酬之間的關系產生一些感性認識。
(四)、學校應當開放理財教育,增強學生理財意識
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專家指出,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話題。可以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校可
增加對理財課程的開放,讓更多的學生可以系統的學習理財知識。最重要的是學校作為大學生一個重要的消費環境,正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理財意識的社會環境。我們應該大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提倡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六、總結
從調查結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大學生消費中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大學生的消費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哪些可以提倡.哪些要堅決杜絕.都還不清楚.總體上說大學生的消費還處于一個成長健全的時期。理財是一輩子的事,對于沒有收入來源(大多數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學生來說,應當趁早了解相關的理財知識,養成一種理財的習慣,樹立理財的意識。結合自身的消費情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詳細的編制自己的理財計劃,并努力將其實現。
理財的調查報告6
摘要:這是對林先生一家20xx年家庭收入和支出以及家庭資產狀況經過調查研究分析所得到的報告,報告中經過合理的理財分析,并綜合各個因素給出了理財建議,其中包括投資的規劃,投資過程中要考慮的問題和一些投資的建議。
關鍵詞:投資、理財、收入、支出、資產
正文:
基本資料:林先生,47歲,司機,年收入4萬元,妻財務管理,年收入3萬元,兒子22歲,大學二年級,父母養老金0.5萬元,有出租房,市值70萬元,年租1萬元,20xx年購小區住房一套,市值100萬元,存款10萬元,家庭日常開支為3萬元,兒子大學費用7萬元,家庭商業保險1千元。家庭近期目標決定投資手段并開始簡單的投資,中期目標深入投資,購私家車,遠期目標兒子今后婚事和夫妻倆養老,現在林先生欲啟動50萬元,擴大投資手段和范圍。
理財分析:分析1:家庭的資產較豐厚,幾乎沒有負債,資產分布不均勻,金融投資只有比例較小的存款,房地產較多
分析2: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工資收入和房租收入,收支合理,略有結余,保障性支出基本沒有
(1)加大投資手段和范圍
(2)期望能有高收入,購私家車
(3)兒子今后婚事
理財建議:根據林先生夫婦所處的年齡段,家庭的財務安排應該以穩定為主,目前林先生要加強投資手段和范圍,家庭財務狀況將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從收入來源來看,房租仍是固定的收入,但林先生每年的4萬元收入將不存在,而且短期內的投資收入是個未知數。需要50萬元來進行新的投資,會增加使用資本的'成本,減少家庭的固定資產從而一項租金收入的來源。目前的流動資金不足以購買私家車,買了私家車后每年還要另增3萬元的車輛保養費和油費。針對以上情況,提出了如下的建議:
第二學年論文
1.根據林先生短期的目標,建議先了解一下豐富的投資手段,然后選擇一種自己了解的,可以為此承擔風險的手段,并進行簡單的投資操作,從中得到些經驗,并為下一步的投資做好準備,因為銀行儲蓄利潤較低,股票風險太高,前期建議林先生投資基金。
2.根據林先生的中期目標的收支預期對其理財目標進行規劃。經過分析,林先生因為固定收入的減少,家庭收支出現了不平衡,,為避免林先生家庭近幾年的資金短缺,建議林先生推遲幾年再購買私家車。根據前期的投資經驗,林先生可以進行更深一步的投資,并從中賺取些購車的費用和兒子的大學費用。
3.根據林先生的遠期目標,目前經過中期的投資,手頭應該已有不少資金,建議開始從單一的投資慢慢過渡到多樣化投資,進行不同的投資,如銀行儲蓄和購買國債,這樣就可以為今后的養老和兒子的婚事奠定資金基礎。
4.我國已建立從工資中繳存養老保險的相關規定。柳明與安娜的單位都為其建立了養老保險戶口,林先生可根據自己工作和收入的情況隨時注意養老保險的繳存,但建議費用不應超過家庭可支配現金收入的10%。
林先生選擇投資理財實際上也是改變現有生活的過程,一擔發生投資失敗,家庭財務就會發生不平衡,從而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林先生對未來的理財規劃應該建立在一些成熟的預期基礎上。
參考文獻:
[1]田劍英.家庭理財[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xx
[2]安子.讓理財成為一種習慣[m].北京,金城出版社,20xx
[3]胡旭洲,我的第一本家庭理財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xx
[4]宗學哲,家庭理財枕邊書[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xx
[5]毛定娟,家庭理財萬事通[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xx
理財的調查報告7
我國工商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分析報告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自行設計并發行,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后,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一、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主要類型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的主要類型債券型——投資于貨幣市場中,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
信托型——投資于有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托產品,也有投資于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托的產品。
掛鉤型——產品最終收益率與相關市場或產品的表現掛鉤,如與匯率掛鉤、與利率掛鉤、與國際黃金價格掛鉤、與國際原油價格掛鉤、與道·瓊斯指數及與港股掛購等。
QDII型——所謂QDII,即合格的境內投資機構代客境外理財,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QDII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簡單說,即是客戶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托給合格商業銀行,由合格商業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后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后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
(二)中國工商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類型
中國工商銀行的理財產品主要是在上述這幾個類型上進行具體的開發設計出來的,中國工商銀行的理財產品主要有穩得利、匯財通、靈通快線和東方之珠等四大類:
1、穩得利屬于信托投資型理財產品,其預期年收益率可以達到
5。2%申購最低金額5萬,是一種相對長期的理財投資方式,主要投資于國有商業銀行、大型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不
可撤銷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的優質企業信托融資項目,此外也投資于中國工商銀行已貼現(轉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所對應的票據資產,并搭配部分債券、回購、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等流動性管理工具,其操作和申購贖回程序類似于封閉式基金。
2、匯財通屬于個人外匯理財產品,投資期限比較短,通常為三個月,理財的幣種以美元為主,預期年收益率為5%,其操作和申購贖回與封閉式基金類似。
3、靈通快線是超短期的個人投資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年)為1。45%,主要投資于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企業債等債券,及優質企業信托融資項目、貨幣市場基金、回購、新股申購、銀行承兌匯票、本外幣貨幣資金市場安全性較高的其它投資管理工具等,沒有固定期限的投資理財產品,申請贖回類似于開放式基金的操作方式,目標客戶主要針對保守型、穩健型、平衡型、成長型、進取型的個人客戶。
4、東方之珠屬于QDII產品,其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2。00%,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認購起點為8000美元,以1000美元為單位進行追加,銀行可提前終止,客戶不可贖回。主要投資于全球各國、企業及金融機構所發行的債券、票據及相關投資工具。
此外還推出了保本型的理財產品,個人信托類的理財產品投資于股票、基金市場等個人定制化的理財服務,這些理財產品都是要收取相應的托管費用。
二、我國工商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主要推廣方式
我們團隊實地采訪調查了中國工商銀行湖南分行,并與中國工商銀行湖南總行理財產品部門的理財師進行了交流,了解到工行的理財產品不僅相對豐富,營銷與推廣方式也很有特色。
他們的對理財產品的推廣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中國工商銀行的官方網站和網上銀行進行推廣和宣傳;第二,他們營業網點柜臺業務員和大堂經理對客戶進行理財產品提供咨詢并進行推介;第三,他們的理財師對儲戶在工行的資產情況進行一
對一的有針對性的專項理財計劃推介,一般要求資產達到50萬以上。
其中,后兩種是主要營銷方式,而且效果也比較好,所以他們主要的力度集中在后兩種方式上,工行始終堅持“以客戶為核心、以客戶為導向”的理念的具體實踐,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全力開展“一對一營銷”。“一對一營銷”是以客戶為核心進行運作,它創導的是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它鼓勵企業以客戶為中心,開發一個客戶,然后通過與客戶的互動對話,為該客戶尋找適合的產品,與客戶逐一建立持久、長遠的“雙贏”關系。
三、我國工商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市場形勢swot分析
(一)優勢( strong)
1、資本優勢
工商銀行作為全球最大型的商業銀行之一、中國最大的國有商業銀行,其資本優勢是同業其他銀行所無法比擬的。
2、基礎客戶資源
工商銀行在長期經營中形成的,“工商企業的銀行、城市居民的銀行”的形象,已經深入中國的大小城市以及居民個人。無論大中型企業客戶、還是居民個人客戶,與工商銀行有著多年的合作經歷,立了非常密切的關系。
3、網點與網絡
工商銀行具有遍及全國大小城市的機構網點和近幾年建成的最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系統。這種有形的網點與無形的網絡使工商銀行既具有大型銀行的顯著特點和優勢,又完全具有社區小銀行的功能和優勢。
(二)劣勢( weaken)
1、業務發展方面
盡管近幾年工商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有較快發展,但無論與我國個人金融資產的實際情況相比,還是與西方銀行業的個人金融業務發展相比,在業務品種、經營方式、服務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距。
2、客戶關系方面
工商銀行傳統的主要客戶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客戶關系和需求發生了變化,大型公司企業的金融需求不斷多元化。這給以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為主的工商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由于目前國內銀行的客戶、業務和市場定位等高度趨同化,大型公司客戶也是各家銀行競爭的焦點,而這些客戶對銀行業務的回報率越來越低。
3、產品營銷方面
個人理財產品比較單一,創新能力較弱。工商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大多只是對原有的銀行存、貸款產品和中間業務產品重新包裝和組合,或在服務上做一些提升,很少有實質性突破。缺少主導品牌。工商銀行由于貪大求全,推出了眾多的理財產品品牌,但并沒有形成主導品牌,因此無論從品牌知名度還是品牌內涵上都無法與外資銀行相抗衡,也無法取得競爭優勢。專業理財人員匱乏。理財服務是一項綜合金融服務,對相關服務人員的要求非常高。但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理財人員多數從前臺柜員中選拔產生,經過簡單的相關知識培訓就上崗了,專業素質亟待提高。
(三)機會( opportunity)
1、市場潛力
我國已初步具備了個人金融業務全面快速發展的經濟和金融基礎。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 中國的個人收入水平和個人金融資產有了顯著的提高,由于資本市場的走弱改變了客戶的收益預期,導致客戶開始轉向風險更低而收益有保障的銀行理財產品,擴大了理財業務的市場需求。
2、市場延伸
如果工行能通過適當的國外機構延伸以及與若干家國際金融機構的聯盟,致力于頂級跨國公司的金融服務,勢必為其國際化發展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四)威脅( threaten)
1、國內同業競爭加劇
受到個人金融市場巨大潛力的吸引,在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僅有短短幾年的時間之內,國內商業銀行紛紛推出了一系列理財產品,搶占個人金融市場,并拼搶高端客戶。
2、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
由于國內巨大的金融業務市場,市場準人放開后大量外資金融機構涌入我國。外資金融機構擁有國內商業銀行所緊缺的理財專業人才、產品和業務管理經驗。在人幣業務放開后,個人理財業務將首先受到外資金融機構的沖擊。
3、國內其他金融機構的威脅
目前在國內個人理財服務市場中,除了其他國有商業銀行外,還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同樣可以提供類似的理財產品。
四、調查實例介紹及團隊建議
實例一:
我們在大廳等候他們上班的時候,我們詢問了幾位想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了解到買了5萬“穩得利”的老奶奶說,她不懂股票,基金但銀行利息又太低了,工行推出的“穩得利”,不僅本金肯定可以保全的,而且收益率最差是3。8%,最好能達到10%,是穩賺不賠的好事,同時還了解到,持吳奶奶這樣想法的人在購買者中十分普遍,絕大多數市民對理財產品中蘊含的風險完全是一無所知,然后像“穩得利”這樣的理財產品并非是穩賺不賠的,其說明說書上明確寫著:本產品為非本金保證型理財產品。
我們在調查中拿到了中國工商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書,總共有15項測評,涵蓋購買人群的性別、年齡、職業、家庭收入、投資目的和回報、投資理財的資金占個人總資產的百分比,投資期限、投資經驗、投資風格、投資的心理承受能力、投資風險的認識程度等方面,同時,在跟理財師交流的時候,購買必須五萬起的理財產品時,一個客戶想購買三萬,然后跟理財產品的推介人員咨詢了下,后過來跟理財師說那邊說可以購買三萬理財產品,然后帶她辦理的相關的手
理財的調查報告8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理財觀念漸漸深入人心,而對于準備踏入社會的大學生而言,更顯得尤為重要。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的同時,大學生的理財教育相對滯后,已不能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21世紀的大學生不應該僅僅只有“智商”,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財”商。在大學時代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精打細算,這樣對于以后走向社會收益巨大。本文從大學生的理財現狀出發,分析了大學生應當如何增強理財意識和如何合理理財。
【關鍵詞】大學生 消費 理財
一、 調查目的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在當前的經濟生活,尤其是在改善消費結構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和理財現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價值取向。因此為了調查大學生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的理財狀況,我們決定對部分大學生進行一次理財的調研,弄清大學生的理財現狀,理財的重要性與總結理財的方法。
二、 調查方法
主要采取兩種方法。第一,問卷法。我們針對大學生設定了一套關于理財方面的調查問卷(見附錄1),將其發布于網上,由網友填寫。本問卷共發放41分,收回有效問卷41份。以各大高校的學校為主要調查對象,基本上做到了隨機發放。第二,文獻法。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在網上或各報刊雜志收集相關的資料與文獻作參考。
三、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
(一)、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較高且集中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生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于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大學生大多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因此對于大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調查表明,一個月可支配費用為700~1000元和1000~15000元的都占29.3%,在調查中占了較高的比重,顯示了大學生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較為集中,大部分城市里的大學生經濟條件還是挺好的。而500~700元、500元以下和1500元以上的占少部分。(如下表3)由此可見大學生可支配的費用還是較高的。
(二)、大學生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父母給的生活費,依靠理財渠道占少數
調查表明,九成以上的大學生的可支配費用主要來源于父母給的生活費,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
情況。一般情況下,父母每個月會給固定的生活費,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合理規劃這筆生活費。生活費由盈余固然是好事,而當生活費不夠的時候,學生大多選擇向父母再要適當的生活費,父母也大多愿意支付。因此,每個月的生活費還有很有彈性的,學生可以綜合評估自己的消費能力,對生活資金進行合理理財。另外有31.7%的大學生通過做家教等兼職賺取可支配費用。據調查表明,大學生做兼職的目的主要是增長社會經驗,其次才是經濟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學生認為做兼職可以賺點外快,減輕父母的負擔,盡早經濟獨立。而有26.8%的大學生依靠獎學金分攤可支配費用。對于家庭條件一般或不太好的學生,獎學金是生活費的重要來源。可前提條件是,在成績允許的條件下。因此,部分學生在情況允許下,都會積極努力爭取獎學金,減少家里的開銷。最后僅有7.3%和17.1%的大學生分別通過做股票或基金投資和尋找商機做些簡單生意。大部分學生的理財意識還是較為薄弱,他們大多不懂如何更好的理財投資。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意識箭在弦上。(如下表4)
(三)、男女消費存在一定差異
調查顯示,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而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由市重中之重。無論是男、女個人飲食都占了較大的比重分別為42.5%和57.5%。但男女消費支出仍然存在一定差異。就男性而言,聚會和外出游玩占的比重高達51.72%和45.83%。聚會和外出游玩成了男生每個月的必要消費項目,玩樂,享受生活等成了男生消費的主要原因。就女生而言,女生的消費支出主要是外出購物、購買生活日用品和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各占66.67%、64.29%和61.11%(如圖1)。購物是女人的天性,在此調查中一覽無余。大部分女大學生在購物上花的費用遠遠超過飲食費用,甚至有的女生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和一件名牌衣服選擇節衣縮食。而對于消費原因此項,七成以上男生認為和朋友出去,出于自己“大方”心理為主要原因。而沒什么特殊原因,只是突然想買了、出于和別人攀比和出于某種習慣成為女性消費的主要原因(如圖2)。這表明,女生消費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理性的成分。且女生相對于男生而言,更容易存在攀比心理。由此看出,由于性別的差異導致了消費觀念與消費習慣的差異。
(四)、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注重質量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再花錢是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的值”,他們會盡量搜索那些物美價廉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品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四、當代大學生理財現狀分析
(一)、自我約束力差,經濟獨立意識較差
進入大學之后,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擺脫了對父母的依賴,開始獨立生活,由于缺乏父母在身邊時的有效的約束,大學生在消費上往往是隨心所欲,盲目消費,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透支,這樣就必然導致了大學生活“上半月滋潤,下半月狼狽”現象的出現,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正常學業和生活。據了解,大學生尋找家教等兼職,大部分的目的在于增長社會經驗,而并非為了“幫補家用”。他們大多認為做兼職,可以多賺點外快,使每月的生活費有所增加,在購物或游玩時花錢可以花得更瀟灑,更理所當然。當然,也有不少學生為了一次向往已久的旅行或心儀的手機,把兼職所賺的錢一點一滴的'存起來,但畢竟這只占少部分。通常存錢的時間越長,期間越有可能把錢用在別的方面。顯然,大學生這方面的意識極為薄弱。
(二)、沒有嚴格的計劃
沒有嚴格的計劃,再多地財富如果不加以計劃,到最后也會變的貧困潦倒。養成計劃的習慣對我們來說相當重要。而據調查,平常沒有記賬習慣和有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但并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所占的比例旗鼓
相當,而有記賬習慣且每月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所占比例顯得少之又少(如下表7)。顯然,大學生并沒有對生活費進行嚴格的計劃和安排的。如何對生活費進行合理規劃,對當代大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養成計劃的習慣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更有條理,你不會再為錢而煩惱。
(三)、理財觀念淡薄,理財理念缺失
在問卷中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對每個月的收支情況是怎樣的熟悉程度,大多同學都是對每月支出無計劃,但也比較比較清楚或者心里大概有個數。而對于每個月支出有計劃,有編制,十分清楚只占少數(如下表8)。而當問及每個月的生活費情況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或僅僅剛好,略有剩余的同學表示每月有盈余(如下表9)。很多大學生不知道何為理財,當然也就不懂得如何進行合理的理財了。對沒有固定收入的大學生來說,對“理財”的理解,不能僅僅局限在對已經擁有的資產的使用上,而是如何更合理的消費和管理自己的資產。理財的目的在于學會使用錢財,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品位。一般來說,大學時代是理財的起步階段,也是學習理財的黃金時期。在此階段,如果能夠養成一些較好的理財習慣,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財常識,往往可以受益終生。
五、 大學生合理理財的方法
(一)、學會記賬,明確資金的流動情況
根據調查,大學生大多沒有養成記賬的習慣,大多是有多少花多少,“月光族”現象非常普遍。因此,大學生應該有自己的"賬簿",遵循“量入為出”的原則,為自己的消費作一份詳細的計劃,每月編制“預算”,嚴格按預算執行。而月末作一次“小結”,將實際消費和計劃進行核對,弄清楚超支和節約情況,以區別哪些是必要支出,哪些是可控支出,以便調整下月的計劃,但不要將所有的收入都列入計劃,整個計劃應留有一定的余地。爭取合理分配生活費用,將生活費用按所需分成若干部分,留一部分作課外學習輔導,留一部分作后備資金。
(二)、學會合理的消費,提高自我約束力
理財并不等于只知道存錢,也要學會合理的消費。學會花錢,不光要學會計劃,同時也要學會花錢的技巧。對大學生來說,手頭的資金本來就不多,更要注意。首先,要學會自我克制。要知道這世上并非所有的愿望都能立即滿足的,所以花錢時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盲目購買,不要被所謂的“打折”、“促銷”所左右,時刻提醒自己:這個東西是否一定要購買,是否經常會使用,以防沖動購買。其次,要學會講價,現在的商品市場,在很多情況下都有很大的講價空間,不要為了面子而不講價,講價的結果能直接減少你的支出,為你省錢。
(三)、利用簡單的投資工具,實現對理財的操縱
首先,學生可以選擇定期存款為實現理財操縱的第一步。存錢不在乎多少,關鍵是養成一種儲蓄的習慣,必要的儲蓄是我們以后生活的保障。學生可以開一個個人儲蓄賬戶,采用跟銀行約定的零存整取的方式,每月定期從生活費中拿出幾十元存入銀行,或者將每個月用剩的錢全部存入銀行,這樣一學期下來也有百來元的結余。這種零存整取的方式對學生存錢有一定約束力,也有利于養成節儉的好習慣。再者,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在加入炒股的行列,學生也可以選擇投資股票來實現理財計劃的實現。但眾所周知,股票高收益,高風險并存,是一把雙刃劍。因此,建議大學生適度的投資股票。
(四)、學校應當開放理財教育,增強學生理財意識
理財不僅僅是大學生自己的事情,學校也應該為大學生開展理財教育活動,培養大學生理財理念。據問卷調查的結果看,學生通過學校的專題講座了解理財知識的僅占兩成左右(如下表12),學生一般是通過各種媒體和銀行的宣傳了解相關理財知識。而另一項調查也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對學校里關于個人財務管理知識的講座有興趣,并且會去聽。既然如此,學校可增加對理財課程的開放,讓更多的學生可以系統的學習理財知識。最重要的是學校作為大學生一個重要的消費環境,正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理財意識的社會環境。這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校園外的環境;另一個是校園內的環境。因此,一方面我們應該凈化校園外的環境,盡量避免社會上不良的社會風氣對大學生的腐蝕,將那些社會上高消費的宣傳堅決擋在校園之外,其影響降到最低。與此同時倡導理財理念,在學校,政府與相關公關部門的協助下,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另一方面,應最大限度的凈化校園內環境。我們應該大力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提倡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六、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于成長健全期,而相比之下,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學期間又是一個學會理財的黃金時期,大學生應當趁早了解相關的理財知識,養成一種理財的習慣,樹立理財的意識。結合自身的消費情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詳細的編制自己的理財計劃,并努力將其實現,顯得迫在眉睫。同時,在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當開設理財課程,幫助學生實現理財計劃的實現。作為一名大學生,應當盡早做好理財規劃以面對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
附錄1:
關于大學生理財狀況的調查問卷
1. 您的性別:
A.男B.女
2. 您所在的年級: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 您平均一個月的可支配費用是:
A.500元以下 B.500~700元 C.700~1000元 D.1000~1500元 E.1500元以上
4. 您可支配費用的來源:
A.父母給的生活費 B.獎學金 C.勤工儉學 D.做家教等兼職 E.做股票或基金等投資 F.尋找商機做些簡單的生意 G.其他
5. 您每月的支出項主要都是哪些:
A.個人飲食 B.外出購物 C.聚會 D.外出游玩 E.購買書籍和學習用品 F.購買生活日用品
6. 您每次的消費主要出于什么原因:
A.是自己的需求,注重質量 B.追求時髦,走在潮流前端 C.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是突然想買了 D.和朋友出去,出于自己“大方”心理 E.出于和別人攀比 F.出于某種習慣
G.其他
7. 您平常有記賬和編制預算的習慣嗎
A.沒有 B.有,但并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 C.有,并且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
8. 您對于每個月的收支(主要是支出方面)情況是怎樣的熟悉程度:
A.有計劃,有編制,十分清楚 B.無計劃,但也比較清楚 C.大概有個數 D.沒有什么計劃,隨心所欲
9. 一般來說,您的生活費情況是:
A.超支 B.盈余 C.剛好
理財的調查報告9
一、 調查的目的
本報告主要通過對廣佛地區的在校大學生進行關于房地產理財規劃的問卷調查,以了解被調查大學生的基本情況、房地產投資理財的現狀和方式分析、大學生對房地產的需求等,并進一步分析目前大學生在房地產投資理財存在問題和原因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
二、 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對象是在廣佛兩地的在校大學生,調研方法主要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文獻參考法和網絡調查法為輔,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結合進行深入分析。利用Word、Excel、SPSS等軟件進行相關的數據分析。在本次問卷調查里,我們派發了291份問卷,由于問卷都是在網上進行派發的,因此回收率100%。
三、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一)被調查大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述
如表可知,在本次調查中受調查的大學生的男女比例較為均衡為4:6,而且在受調查者的年級分布中,大三的受調查大學生居多,其次是大二的受調查者,因此按年級來看,受調查者的比例是不夠均勻的,會一定程度影響到最后的報告的結論。但是在受調查大學生的專業分布上看,5:5得比例是足夠均勻分布的。
(二)被調查大學生房地產投資理財的現狀分析
1.被調查大學生的房地產投資的理財計劃情況
在對于受調查者是否有房地產理財計劃進行交叉分析,自變量分別是性別,年級和專業。由上圖,可知相對來說,無論在哪一個年級,男生總體上會比女生更傾向于進行房地產的理財計劃,而隨著年級的增加,受調查者對進行房地產理財的意識會逐漸增強,到了大四男生會有將近一半的人數會有房地產理財計劃,而女生有大約33%的比例進行房地產投資理財,而且到了大四男女生的有房地產理財計劃的百分比是最為接近的。
在進行專業和是否有房地產投資理財計劃的交叉分析中,可以看到有47.26%的經管類的學生會有房地產投資的理財計劃,而僅有22.02%的非經管類學生有房地產投資的理財計劃,因此,總體來說經管類的大學生會比非經管類的大學生更有進行房地產投資理財的意識。
2.被調查大學生對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
對于相關購房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僅有2%的受調查者會很熟悉相關的購房政策,而36%的受調查者是有了解過的,但是有同樣比重的人沒有了解過相關的購房政策,有26%的受調查者是有了解過相關的購房政策的。
3.被調查大學生獲得房地產信息的途徑
在獲得房地產的相關信息途徑方面,房地產信息的渠道多樣化,受調查者會比較傾向于利用電視、網絡和朋友、親人傳播的方式收集關于房地產投資的信息,同時也會利用報紙、雜志和戶外廣告、路牌等獲得相關信息,但是很少會通過展覽會或其他的方式獲得房地產的信息。
(三)被調查大學生對房地產的需求分析
1.受調查者畢業以后對房地產的需求程度
如圖,有57%的受調查者認為如果有資金限制可以先緩一緩,等工作穩定再說,22%的受調查者認為要盡快買房,安定下來;同時也有15%的受調查者會按照父母或對象的態度進行抉擇。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來說,房子不僅僅是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還是一個根和家的象征,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很重視房子的購買,這也成為了目前房價高居不下的一個因素之一。同樣,對于大學生來說,購房是一件大事,很多都會選擇等經濟穩定后再考慮購房。
2.性別與年級和受調查者畢業后對房地產需求程度的交叉分析
對于男生來說,隨著年級的增長,選擇等經濟穩定后再購房的人數增加,想要盡快買房,安定下來的數量減少。對于女生來說,相反地,隨著年級的增長,選擇等經濟穩定后再購房的人數減少,想要盡快買房,安定下來的人數反而增加。相對來說選擇根據父母或對象的意愿購房的女生會比男生要多。
3.受調查者未來購房類型
如圖,60%的受調查者會選擇購買現房,僅有14%的受調查者選擇二手房,剩下26%的受調查者選擇購買期房。可見,受調查者的購房觀念是比較傳統的,受到中國傳統的觀念影響。
(四)被調查大學生對房地產投資的理財方式分析
1.被調查大學生對房地產投資的理財方式
在對受調查者會以何種方式進行房地產理財的調查中,有46%的受調查者會選擇以購房的方式進行房地產理財,其次有29%的以出租房子方式進行房地產理財,有20%的受調查者會進行房地產的投資經營。
2.被調查大學生預計未來能夠每月投入到房地產的金額
進行房地產投資,而選擇一次性支付和用公積金支付的'各占20%和25%。并且在調查中發現,受調查者最能接受的最多還貸期是20年,占47%的比重;10年的還貸期僅次其后,只有15%的受調查者選擇30年的還貸期。
(五)被調查大學生的房地產投資的理財方式的影響因素分析
1.受調查者購房的影響因素
受調查者在進行房地產投資中首要的考慮因素是房價,占84%,其次是地段和交通,占83%,然后就是小區的環境、戶型和配套設施還有投資潛力等,占67%和51%,最后是物業管理和學位,占48%和43%的比重。可見,對于受調查者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房價的高低,因此熟悉相關的購房的政策和學會預估房價的漲跌也是進行房地產投資的必修課。
2.受調查者購房的影響因素與畢業后選擇購房的地方的交叉分析
如圖,選擇在一線城市和國外進行房地產投資的受調查者會傾向于考慮房價和地段、交通等因素;而在二線城市和普通城鎮會比較權衡地考慮房價,地段和交通,小區環境、戶型、配套設施三方面。而在農村進行房地產投資的受調查者會更加考慮房價的因素。
四、調查的結論與建議
(一)存在問題及原因
1.普遍受調查者的房地產投資理財意識淡薄,沒有詳盡的房地產理財計劃。 在進行問卷調查中,有超過6成的受調查者并沒有確立一個房地產理財計劃,而且相對來說,男生普遍會比女生有更加強的理財意識,而高年級的大學生確立房地產理財計劃的人數會比低年級的大學生要多,經管類的大學生會普遍比非經管類的大學生會有更加高的房地產理財意識。究其原因,因為普遍大學生并沒有穩定的工作和相關的理財知識,會覺得進行房地產理財離自己很遙遠,因此房地產投資理財意識較弱。
2.受調查女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觀念較為傳統被動。
在進行性別對房地產理財的需求分析中可知,女大學生的房地產需求比較被動,超過四成的女性受調查者會選擇根據父母或者對象的意愿來進行房地產理財。主要是因為女大學生會認為自己終究都會出嫁的,在進行房地產投資理財時比較傾向于向自己父母和對象求助。
3.受調查者對相關的購房政策了解程度不夠。
僅有38%的受調查者是有了解過相關的購房政策或對購房政策是比較熟悉的,剩余的超過一半的受調查者并沒有了解相關的購房政策。因為大部分的受調查者并沒有房地產理財的意識,所以很少會去主動了解相關的購房政策,因此受調查者對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夠高。
4.受調查者獲得房地產相關信息的途徑比較狹窄單一。
相對來說,受調查者的獲得房地產信息的途徑一般是傾向于利用電視、網絡和朋友、親人傳播的方式收集關于房地產投資信息,而且獲得信息的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因此電視,網絡還有家人朋友等方式收集房地產信息是比較容易得到的資源,資料信息也相對真實,如果通過其他的方式如展覽會等,成本和時間的花費就增加不少。
5. 受調查大學生對房地產投資的理財方式傳統,付款方式不夠多樣化。
深受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影響,受調查者在選擇理財方式類型時,會傾向于比較安全穩健的方式,60%的受調查者會選擇購買現房,僅有14%的受調查者選擇二手房,剩下26%的受調查者選擇購買期房。可見受調查者嚴重受到傳統的文化影響,大部分會選擇購買現房。而且,在選擇付款方式時向銀行按揭貸款,有54%的受調查者會選擇該方式進行房地產投資,選擇其他方式支付的比較少。
(二)建議與對策
1.對大學生的建議
(1)增強房地產投資理財意識,建立一個詳盡的房地產理財計劃。
作為大學生,應當增強自身的房地產投資理財意識,并且盡早地好好規劃理財方案,建立一個比較詳細的房地產理財計劃。
(2)轉變傳統的房地產理財觀念,進行多種理財方式相結合。
普遍的受調查的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觀念較為傳統,會比較傾向于選擇比較安全的理財方式。因此大學生應該轉變傳統的理財觀念,采用多種理財方式相結合。
(3)拓寬收集理財信息的渠道,付款方式多樣化。
大學生進行房地產理財的信息渠道比較單一,應該嘗試多種的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支付方式,以減輕負擔,但是同時也要核對信息的真實程度,以免上當受騙。
(4)主動了解相關的政策信息,提高房地產理財的專業能力。
大學生應當多學習相關的理財知識,主動了解相關的政策信息,學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判斷房地產的房價走勢等,進行理性的專業的房地產投資理財。
2.對家庭的建議
(1)從小向孩子灌輸房地產理財觀念,轉變傳統的理財方式。
家長應當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從小就能夠注重理財,并且擁有房地產理財的意識,同時,家庭也應當轉變傳統的理財方式,嘗試多樣的房地產理財方式進行理財,已達到良好的理財效果。
(2)尊重與支持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決定。
家長應當始終支持大學生做出的相關的理財決定,可能會由于觀念不同會導致在理財決定的不同但是也不能夠全盤地否定。進行房地產理財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唯有更加專業的理性的判斷,才可能達到更好的理財效果。
3.對學校的建議
(1)加強對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的指導,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和相關的理財知識。
學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的指導,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議和相關的理財知識,讓學生能夠樹立良好的理財觀念和增強學生的理財專業能力。
(2)增強對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的培育,培養更多的理財人才。
學校可以通過加強對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的培育,來培養房地產理財的人才,從而能夠為社會做貢獻。
4.對政府的建議
(1)健全相關的房地產政策與法律,相關的信息政策應當更加公開,透明。 信息和政策的公開透明對于進行房地產投資理財的人來說相當重要,應為這個直接會影響到房價,最后影響到理財投資的效果。因此政府應該健全相關的房地產政策與法律,相關的信息政策應當更加公開,透明。
(2)大力監管房地產市場,避免房價被惡意抬高,影響投資決策。
政府應當大力監管房地產市場,嚴格把關房地產的價格,防止房價被惡意抬高,影響大學生的房地產理財投資決策。
理財的調查報告10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的理財觀念越來越強。理財已成為人們合理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尚未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他們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欲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變成高消費群體。對大學生消費出現的諸多問題。理財這堂必修課迫在眉睫地擺在了大學生面前。本文通過對唐山學院學生的隨機抽樣調查,分析我校大學生的投資理財狀況,并根據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廣大同學們學習借鑒。
一、調查方法和內容
針對大學生理財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及訪談的方式對唐山學院各專業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包括文科、理科和工科專業的在校學生。本次發放問卷35份,收回35份,問卷有效率100%;訪談學生35位。調查問卷采用單項選擇方式來回答問題,主要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月消費水平及經濟來源、投資來源及狀況、自己的投資理財觀念和能力等大小十幾個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問卷內容從不同角度真實的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理財觀念和消費意識。
二、調查數據及結果分析
1、大多數學生表示收入來源主要是父母支持,71%的月支配費用為600元以下,26%的為600—800元,3%的為800—1000元,千元以上很少,幾乎沒有。目前大學生很多都談不上財務獨立,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主要的資金需求就是滿
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學生遵循的理財原則應為勤儉節約、穩健理財。在支出方面要進行嚴格管理,不與人攀比,不愛慕虛榮,形成節儉的寶貴品質,同時也能夠更有效地積累凈資產。在投資方面要理性,不要盲目跟風,有閑置資金可以適當學習投資,但一定要注意風險。
2、被調查的大學生除了父母提供的生活費外,有的有其他的經濟來源。60%的靠兼職來增加收入。從經濟投資學來說,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么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為日后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種新興的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理財過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為“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等。
下圖反映了除生活費外,大學生其他經濟來源,從中可以看出兼職是大學生主動賺取額外收益的主要途徑
3、46%的大學生對于自己每個月的支出有預算,而且能按計劃合理消費;有31%的也有預算但經常會因為實際出入得不到實現;有23%的沒有做預算。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大學生有預算意識,但實施狀況不太良好。除此之外,消費預算不要做得太高,因為如果你是女生,一般女生有時在購物的時候會沖動,如果錢多,很容易就會花超,但也不能太少。所以這個就需要很好的預算和需要培養自己的自控能力。一般你計劃好本月需要買什么東西后,算出預計本月消費總支出后,在多出5%至10%用作避開通貨膨脹的風險和臨時的其他問題(百分比視自己情況而定)。
4、據調查,有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投資。有的投資基金,有的投資股票43%的大學生投資資金來源于生活費,26%的來源于家長資助,20%的來源于打工,11%的來源于借外債。從以下的“你可用于投資的費用表”中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所有資金不多,所以先不要買那些投資產品(比如股票、基金、期貨、外匯、黃金等等的),先定期每月把預算放到自己投資帳戶的錢存進來,等到存到一定額度后就開始投資了。當然這個額度因每項投資產品或公司的'不同而不同,有底的也有高的。切忌記住三點,首先自己懂哪項投資哪項,千萬不要不懂就做,那樣你會賠得很慘;其次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所以投資需謹慎,千萬不要把所有的錢都用來投資,更不要借錢投資,即使市場很好也不行,投資帳戶的最大投資金額是你每月所有資金的三分之一;再次是投資是長期性的,而且是有周期性的,所以投資最好是長期投資。
5、雖然大多數的大學認為銀行存款是最佳的理財方式,但很少有人把錢存入了銀行。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并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儲蓄賬戶的錢用作突發事件的備用金和以后的各大支出。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你的儲蓄賬戶中的資金會越來越多,等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拿出一部分做定期儲蓄或貨幣基金,拿出多少視自己情況而定,但千萬要始終明確一點,就是這部分錢是儲蓄而不是買投資產品,千萬不能隨便拿這部分錢去做風險中下級至高級的理財產品,始終明確就是儲蓄,不然你就白努力了。
6、在大學中很少有學生聽過關于投資理財的講座。開辦此類課程對于大學生還是很有意義的。大學生在規劃人生方向當中,理財投資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名上過投資理財課程大學生接受采訪時說:“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再過一兩年都會步入社會成為勞動者之一,所以我們覺得從現在開始積累一些理財知識很有必要。一來知道什么叫做投資,投資有什么途徑,和怎樣去投資,以及投資中我們要注意什么問題。我們了解了相關知識,對日后的理財投資很有幫助的。”所以希望學校里以后能多舉辦此類的講座,號召廣大同學能夠積極參與。
三、對大學生投資理財的建議
從調查情況可以看出,投資理財的觀念和能力薄弱,在我校學生中是普遍現象。針對此類狀況,現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同學們和校方學習借鑒:
1、做好整體規劃
每個月可以使用的資金為多少,每月的經常性開支為多少,留取每月資金總額的20%作為備用資金,以應該計劃外支出,如外出、購書等。做好個人財務賬本。這樣不僅能清晰的看出每個月的支出狀況,同時能更好的預測未來幾個月大概的支出情況。
2、養成儲蓄習慣
可以有計劃地將自己不用的錢存成三個月定期儲蓄或活期儲蓄,然后按照計劃有規律地進行支取。另外,還可以開一個帶有自動理財功能的“綜合理財賬戶”,這樣,家長寄去的錢可以自動轉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時候,銀行電腦系統會自動計算,支取損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實現資金的有效配置。
3、樹立勤儉意識
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城市,家庭條件更是貧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應該把有限的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亂花。除了4年間的學費2萬元、基本生活費(吃飯、學習資料錢按500元/月計)約2萬元,建議額外支出部分或者全部由學生通過打工掙得。
4、學會精打細算
據調查結果,我校學生大多不懂得精打細算,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為學生們找了以下消費中的很多省錢小竅門:比如買二手貨、選擇優惠電話卡、辦購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學習省錢竅門,盡量別花冤枉錢,更多地
考慮所購物品的性價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比如電子產品,能用學校的就用學校的,或者幾個同學合買、淘二手貨,把奢侈消費壓縮到最低。
5、學會記賬和預算
這是控制消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把收支情況整理并記在本子上,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況,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對癥下藥,對今后的開支做出必要的修改,達到控制的目的。
6、勤工儉學
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進行勤工助學活動,學會自立,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還能使學生從勤工儉學中體會父母的辛勞,由此樹立自立、自強的上進心,為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這種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理財是一輩子的事,對于沒有收入來源(大多數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學生來說,大學階段的財商培養只是日常的訓練和比賽前的演練,而不是看重輸贏結果的比賽。所以,多數人只要有樹立一定的理財意識、掌握一定的理財知識、經歷一定的理財實踐,等到今后走出校園,與普通人相比,一定會表現出高人一籌的財商來。作為未來投資理財的主體,大學生需要增強投資理財意識,多參加投資理財實踐,為將來合理有效的投資理財打下堅實的基礎。
理財的調查報告11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我市兩級法院受理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的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3月,我市兩級法院共計受理委托理財類案件6件,其中,委托買賣股票糾紛1件,因委托理財合同而引發的財產關系損害賠償糾紛2件,一般委托合同糾紛2件,信托合同糾紛1件。在這6件案件當中,已經審結的2件,正在審理的4件。
(二)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案件的特點及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總體上呈現以下特點:
1、案件的數量較少但標的較大。從案件總量上看,與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我市兩級法院受理的委托理財糾紛案件數量較少,但是,該類案件總標的達到1.65億元。
2、案件多發期在20xx年之后。在6件委托理財糾紛中,只有泰山區人民法院受理的1件委托買賣股票糾紛系發生于1996年,其余案件均發生于20xx年之后,這是由于股市長期低迷,在20xx年前后發生的一些委托理財合同中約定的收益無法兌現,導致當事人發生糾紛,從而成訟。
3、案由較多,不統一。現在委托理財糾紛并沒有統一的類案由,我市法院受理的此類案件,在確定案由時也不統一,如有的定成委托買賣股票糾紛,有的定成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有的定成信托糾紛,還有的定為一般委托合同糾紛。
在審判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委托理財糾紛的概念不夠統一規范,比較模糊。這直接影響了法院對此類案件的受理與審判;2、審判委托理財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不足,判決缺少統一尺度。由于實踐中對委托理財合同的性質仍存在較大爭議,加之委托理財合同與合同法規定的有名合同均不甚相符,在現行法律法規中很少能找到適用于此類合同糾紛的法條,加大了案件的審理難度。
二、關于委托理財的概念
委托理財的概念,在實踐中比較模糊,不夠清晰。而由于委托理財現象比較復雜,因此對概念的界定,實際上決定著法院受理委托理財糾紛案件的范圍。因此,委托理財的概念是我們首先需要予以明確的。
有人提出將委托理財定義為客戶將其資金交付給管理人并由后者將該資金投資于證券、期貨等交易市場或者以其他金融形式進行管理,所獲利益由雙方按照約定進行分配或者由管理人收取管理費的活動。這里強調金融性質顯然是從委托投資的對象及管理方式而言,而非指委托投資的主體,并排除了非金融性的經貿、實業投資及其委托管理。所以,這一概念沒有涉及現實中大量存在的將國債、股票或期貨合約等作為合同標的的情況,因此有些偏頗。
還有觀點認為,委托理財是委托人與受托人約定,由委托人將其所有或募集的資金、證券等金融性資產交由受托人掌管,并由受托人在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從事營利性投資經營活動,以獲取經濟利益的行為。委托理財活動必須在證券或期貨經營機構開設資金賬戶,通過證券或期貨經營機構方可進行。這一概念基本上揭示了委托理財的實質,但卻忽略了現實當中存在的以實物資產作為理財對象的情況。
我們認為,委托理財,實質上是一種投資委托管理或資產委托管理的行為。嚴格地說,“委托理財”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而只是金融業界的習慣用語。作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用語,它包含了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委托理財現象。
委托理財合同有廣狹二義。廣義的委托理財合同泛指委托人將其擁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的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如不動產)委托給受托人從事投資管理活動的合同;而狹義的委托理財合同僅指委托人
將其擁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的金融資產(如貨幣、票據等)委托給受托人從事投資管理活動的合同。以受托資產的種類為標準,委托理財可分為金融性資產的委托理財和非金融性資產的委托理財。金融性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是指因委托人和受托人約定,委托人將其資金、證券等金融性資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在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上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的組合投資、管理活動所引發的合同糾紛。我們所說的委托理財糾紛,就是指的此類糾紛。
三、關于委托理財合同的類型
委托理財合同千變萬化,種類繁多。總體看來,委托理財合同有名實相符的,也有名實不符的。在名稱上,比較多的情況下,稱為委托理財合同、投資理財合同、委托投資合同、資產管理合同或投資管理合同等;有時,第三方監管合同或委托監管合同是單列的',也有合一的,單列的由委托人與監管人簽訂(委托人與受托人另簽委托理財合同),合一的由委托人、受托人、監管人共簽。委托理財合同也有以其他名稱出現的,如委托代理合同、證券(股票)交易(買賣)代理合同、委托(代理)國債投資(購買)合同、股票質押投資合同、合作(共同、合伙)投資合同,甚至托管合同、保管合同、國債回購合同、投資咨詢(顧問)合同、信托合同等等,不一而足。按照不同的標準,可對委托理財合同作出相應的分類:
(一)根據委托理財的表現形式來區分,實踐中委托理財合同主要有以下兩種:(1)子母協議,一份正式協議,一份補充協議,保底和保收益的內容一般約定在補充協議中;(2)三方監管協議,委托理財合同由三方主體共同簽訂,即委托方、受托方和監管方,監管方一般由證券公司充當。但是在具體的合同名稱上,則可能各不相同,實踐中比較多的有委托理財、委托投資、合作投資、資產管理、受托資產管理、信息咨詢服務協議、國債托管協議等等。
(二)根據合同中關于虧損負擔和贏余分配的約定來區分,委托理財合同可以分為如下七種類型:(1)本息保底,超額歸受托人型。受托人保證到期返還委托人的本金和一定比例的年收益率,超出部分歸受托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受托人賠付。(2)本息保底,超額分成型。受托人保證到期返還委托人本金和一定比例的收益;對超出部分,由雙方按約定比例分成。(3)本金保底,超額分成型。受托人保證委托人的本金不受損失,虧損由受托人予以補足;對盈利部分,則由雙方按比例分成。(4)盈余分成,虧損分擔無約定型。委托人將資金委托給受托人從事股票交易,雙方只約定盈利按一定比例分成;對虧損,則沒有約定承擔的比例和方式。(5)締約當時沒有約定盈虧負擔,受托人事后承諾補償損失型。雙方在訂立合同時對交易的盈虧負擔沒有約定,對投資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委托資產損失,受托人書面承諾補足委托人全部或部分損失。(6)盈余分成和虧損未約定型。合同當事人對于盈余的分成和虧損的分擔未作出約定。(7)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型。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出資,以委托人或者受托人的名義開立資金帳戶和股票帳戶,由受托人負責資產的運作,有時委托人享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權,約定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三)根據在證券、期貨市場上出現的投資人名義的不同,委托理財分為委托代理的投資理財和信托投資理財。委托人委托受托人使用委托人的賬戶從事投資經營活動的,為委托代理型投資理財。委托人委托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或者受托人借用他人名義從事投資經營活動的,為信托投資理財。
四、關于合同主體
委托理財合同的主體,主要包括委托人、受托人、監管人三類。其中,受托人的主體是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委托人的范圍。委托理財糾紛的委托人,其范圍的確定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確定,包括各類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組織。因為委托理財糾紛均為因委托理財合同所引起,而只要是平等主體的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組織,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的,原則上均可以成為委托人。
(二)受托人的范圍。實踐中,受托人主要包括自然人、一般有限公司、投資管理公司、投資咨詢(顧問)公司、理財工作室、經紀人、私募基金等民間性機構,也包括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企業財務公司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公募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等專業性金融機構。
上述受托人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金融機構,主要涉及券商,第二類是非金融機構,主要涉及投資公司。對于前者,證監會已在《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中作出相應規定。對于后者,則尚存爭議。肯定意見認為,既然“代客理財”列在投資公司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內,且強行法又未作禁止,應認定其具有理財資格;否定意見則主張,委托理財屬于特許經營,非金融機構不宜介入。我們認為,投資公司在受托理財時基本處于監管盲區,而目前理財活動往往涉及巨額資金,一旦失控勢必殃及金融安全。有鑒于此,今后宜適度限縮受托理財的主體范圍,將該業務視為許可經營項目為妥。
五、委托理財合同的性質及案由的確定
(一)對委托理財合同性質的認識
我們認為,委托理財合同是一種新類型的合同。
首先,委托理財合同實際上使雙方形成了一種臨時性的合伙關系,雙方分別用不同的客體,即委托方以貨幣、受托方以勞務進行投資。委托人開立賬戶后,在合同有效期內由受托方負責該合伙人的具體運營,憑借其專業知識和投資技巧進行具體操作。雙方內部對該合伙人進行期貨投資而產生的虧損和盈利進行劃分,但該約定僅對雙方有約束力,不得對抗第三人。因此,在協議期內交易的盈虧都體現在該賬戶內,一旦協議期滿,清倉結算后,雙方就按照約定承擔責任。
其次,委托理財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理性的意思自治的體現。對保底條款有人提出,由于投資存在很大的風險,如果由受托人承擔全部虧損,會使受托人的義務單方加大,是不公平的。并非理性投資主體的行為。其實,保底條款并非當事人不理性的行為。委托理財現象的產生和發展,具有有特定的社會經濟基礎,資金和投資專業知識在很多時候并不為相同的主體占有。委托方的目的是使其貨幣增值,但缺乏使其貨幣增值的手段。對受托方來說,雖然具有可以使貨幣增值的技能和知識,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相應的貨幣資金為載體,其技能是沒有價值的。為了將二者有機結合,實現“共贏”,委托理財便應運而生了。
最后,無論委托理財合同如何歸類,但只要此類合同不違反公序良俗原則以及法律與行政法規中的強制性規定,就應受到法律尊重與保護。申言之,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必須慎重,不能以監管為由阻礙其創新。法律規定應來源于現實需要,對于委托理財行為,我們應該因勢利導,發揮其積極作用,而不要視其為洪水猛獸,以法律沒有規定為由而否定其合理性。在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前提下,一切行為應主要由市場來決定,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二)關于委托理財類合同糾紛案件的案由確定
案由的確定關系到法律關系的識別和案件的定性。對委托理財類合同糾紛案件案由的確定,實踐中五花八門,很不統一,主要有代理買賣股票糾紛、證券(股票)交易代理糾紛、一般委托合同糾紛、委托理財酬金糾紛、借款合同糾紛、合作炒股糾紛、賠償糾紛、委托買賣股票合同盈利糾紛、存款合同糾紛等等。有的同志認為,應當將委托理財糾紛作為一種新的案由單列出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有名合同。有的同志認為,從委托理財合同中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來看,這類合同無非就是法律已經規定的有名合同的某種復合,不能將其作為有名合同對待,對此類糾紛應細化分流,區別案件類型,分別確定案由。
我們認為,對委托理財糾紛作更進一步的類型化劃分和處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是必要的。在實踐中,委托理財類合同雖然千變萬化,但細分起來只有五種典型情況:
1 、約定本息保底,超額歸受托人所有的,實與民間借貸無異,應將案由定為借款合同糾紛;
2 、合同約定委托人直接將資金交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義進行投資管理的,屬于信托行為,應將其認定為信托合同糾紛;
3 、合同約定委托人自己開立資金帳戶和股票帳戶,委托受托人進行投資管理的,應將其認定為委托合同糾紛;
4 、合同約定雙方共同出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應將其認定為合伙合同糾紛。
5、對存在前面幾種合同之復合情況的合同,由于合同法對復合合同的問題沒有涉及,因此,宜按照類推適用的原則,對其各構成部分分別適用各有名合同的規定。
六、關于委托理財合同及保底條款的效力
(一)委托理財合同的效力
合同效力是法律對當事人合意的事后評價。目前,對此類合同的定性在理論界和司法界都存有較大分歧,實踐中首先依據何種法律規范對其進行調整也不盡相同。我們認為,在對委托理財合同的性質認定上,不應拘泥于合同的性質,關鍵要從法理高度對其本質內容進行研判,依據《合同法》第三章的規定確定此類合同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說,判斷委托理財類合同的有效與否,只能依據法律規定,把握合同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虛偽表示、隱匿行為、惡意串通、假借名義損害國家、集體、自然人合法權益甚至實施違法犯罪的,應當視為合同無效;同時,有效性應當也源于法無明令禁止即為許可,如果當事人以法律法規禁止委托的資產實施了委托理財,合同應為無效,但是,根據《行政許可法》和《信托法》的規定,委托理財不應采取許可制和專營制方式。
在此次調研中,金融業務資格的缺乏不應導致委托理財合同無效成為在確定合同效力時爭
論最大的問題。我們認為業務資格的缺乏不應導致委托理財合同無效。
(二)保底條款的效力
“保底條款”是人們對各種委托理財合同中委托人向受托人作出的保證本金不受損失,超額分成、保證本息最低回報,超額分成、保證本息固定回報,超額歸受托人等約定的統稱。實踐中保底條款可分為保證本息固定回報條款、保證本息最低回報條款和保證本金不受損失條款等三種。
在委托理財合同糾紛案件的處理中,爭議最大的問題就是保底條款的效力。我們認為,對保底條款,只要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規定的情形的,原則上應當認定有效。理由是:
1、基于市場主體投資和證券市場發展的需要,人們發明了委托理財合同這種投資方式。實踐中典型的委托理財合同,徒有委托的外殼,其具有與一般的委托或信托合同明顯不同的本質特征,即受托人承擔民事責任不以過錯為條件,并原則上承擔受托行為的所有風險。金融性的委托理財與通常意義上的投資行為也有差異,是對證券、期貨等虛擬市場的投資,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由于絕大多數委托理財合同中都約定有保底條款,對委托理財合同所包含的法律關系是什么,本身就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對于這樣一種具有資金融通和資金管理雙重功能的新類型的商事合同,我們簡單地用委托合同或信托合同去套,或者非得將它定性為我國合同法中的有名合同,并不是科學客觀的態度。因此,審判實踐中我們也沒有理由運用委托合同或投資行為的屬性,去闡釋委托理財合同,并認定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保底條款無效。
2、迄今為止,我國法律、法規中禁止金融性委托理財的規定,僅見于《證券法》第143條關于“證券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客戶證券買賣的收益或者賠償證券買賣的損失作出承諾”的規定。但依體系解釋方法,從該法第194條對違反第142、143條的法律責任的規定來看,禁止接受全權委托和承諾保底收益僅僅是針對券商的經紀業務。其他的禁止保底條款的規定主要表現為人民銀行的規章,如《信托投資公司管理辦法》第31條、《信托投資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第4條等,而這些規章又顯然是從強化對信托投資公司的風險管理方面作的規定,且信托投資公司的現實運作和人民銀行對其的監管均未嚴格遵守上述規定。人民法院認定合同的效力,只能以法律和行政法規為依據,上述規章顯然不能作為認定合同無效的依據。另一方面,即使國家現在通過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認可保底條款,也存在法的溯及力問題。當事人此前在委托理財合同中約定保底條款,其無法預見會發生無效的后果。認定保底條款約定無效,對當事人明顯不公。
3、在委托理財關系中,由于委托人專業知識的匱乏和合同約定由受托人全權負責等原因,受托人的獨立意志和受托權限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張。其在享有較大權力的同時,根據權責一致的原則,當然應當負有較大的責任。從委托人權益的救濟渠道方面來看,受托人在投資領域的專業知識強于委托人,處于實際上的優勢地位,如果發生糾紛,由委托人舉證或者識別受托人是否存在過錯頗為不易。此外,我國證券市場還存在信息透明度不夠、惡意虧損現象較多等問題。保底條款則為解決一直存在的委托成本問題提供了一種剛性的約束,有利于督促受托人勤勉敬業,防止道德風險。
4、雖然從維護金融機構自身安全的角度出發,對保底條款采取有限承認的態度,對于平衡作為巨額委托理財合同委托人的上市公司和作為受托人的證券公司的利益,有一定作用。但因這種觀點缺乏法理支持,從構建金融機構信用和維護國家金融市場秩序的角度,具有致命性的負面效應。顯失公平是指在締約時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失衡,我們不能忽視20xx年前投資股市曾有的高額利潤,而僅僅根據近幾年股市低迷導致的巨額虧損來推斷保底條款顯失公平。投資證券市場的高風險、高利益是基本常識,對于因股市周期性的漲跌導致的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失衡,解釋為正常的商業風險更令人信服,從而排除了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余地。至于參照合同法關于調低違約金的規定,僅僅保護法定利率收益,實際上將委托理財當作了儲蓄,不符合市場催生委托理財這種融資投資方式的目的。
理財的調查報告12
摘要: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校大學生成為新生的一支強有力的消費群體。但是,放眼國內大學,近幾年在校園里比較流行一個詞語“經濟危機”,一到學期末“經濟危機”,就在校園里蔓延開來,很多同學都要靠借款度日。“大學理財問題”,越來越被同學們所關注,尤其是剛步入大學生活的大一同學。不少同學由于理財能力的欠缺造成上半月“富翁”,下半月“負翁”的局面;而有的同學則有良好的理財經驗,可以把生活打點得井井有條。如今的大學校園里,相當一批學生不僅沒有存款,反而每到月末都要靠借錢度日。雖然這其中有大學生沒負擔、家庭供給有保障的原因,但不良的消費習慣和沒有合理的投資理財計劃也是重要因素。本文通過對本校大學生發放問卷調查的形式,分析了當代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現狀及趨勢。并且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
前言:理財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十分巨大,通過個人理財有腰纏萬貫的畢竟是少數,但是通過理財從而實現財富積累、實現自身價值和投資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尤其是我們大學生,畢業后馬上就要就業、買房、結婚、生子以及一系列事情等著我們處理、規劃,沒有科學、合理的理財,我們的生活肯定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投資,對于一個精神財富相對富有,而物質財富相對匱乏的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生的生活技能。學會投資不僅是為大學生活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更是為走出校門后的揚帆起航積聚能量。
此次我們的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展開,結合相關數據資料,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討。
一、當代大學生生活環境分析
1)80后一代的消費觀念在悄然變化
這年頭,口袋里沒兩張卡的人,還真是不多了。且不說充當消費主力的白領們,就是還沒有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也正在成為卡族的組成部分。有人說大學生刷卡消費容易讓還沒有足夠理財觀念和本領的他們成為卡奴,也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精明得很,提早提升理財本領,形成消費觀念,也不是壞事。
2)教育模式的變化是一種內在動力
我們這一代大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方式與父輩相比要相對好些,再加上互聯網的猛速發展,他們接受的信息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他們學著思想獨立,經濟獨立,生活獨立。并且認為生活的基礎來源于一定的物質財富,適應大學生活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學會理財和投資。
二、樣本調查和現狀分析
每到學期初,大多數同學就開始“闊綽”起來,花錢也就沒有計劃,到了月底往往出現透支的現象。月初節余,月底拮據,幾乎成了在校大學生的一種普遍現象。一句話歸結理財觀念淡薄。將近一半的人認為理財僅僅是出于勤儉節約的一種傳統美德,同時也有很多人都片面地認為理財就是生財,就是投資增值,只有那些腰纏萬貫家底殷實既無遠慮又無近憂的人才需要理財。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理財觀念,生財并不是理財的最終目的。理財的目的在于學會使用錢財,使個人與家庭的財務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品位。從此種意義上說,理財應該伴隨人的一生,尤其是大學生。我們的資金大多來自父母,換句話說我們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的血汗錢,一些奢侈品我們消費不起,在讀書階段也不需要。
在大學里,相當一部分同學有攀比心理,大學生節節攀升的花費,不僅給家長增加了負擔,還使自己養成了亂花錢的不良習慣,對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在中小學時期缺乏理財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消費問題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
家長按學期支付生活費占到了33%,按月支付占到了41%,按需支付占到了21%,按年支付只占5%,這說明大多數學生是有一定的資金是由自己支配的。
另外,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39%,500-700元的占41%,700-1000元的占到了20%。這說明,所調查的同學大多數的可支配資金都不高,差距并不很明顯。
在生活費的花費領域,大部分同學會將其花在服飾、通訊和交友應酬這三大方面。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概括地說當代的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傳統的只求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觀念。
1.在消費結構中發展資料占的比重呈擴大趨勢
他們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學習條件,滿足對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據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大一或大二同學中多數每學期在教育學習方面的'投資在200元以內,而被調查的大三的同學中則約有半數的同學在這方面的投資在400元以上。這說明剛入學的大一的學生已經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為自己設定目的和計劃的同時,投資比較謹慎;而大三的學生經過了兩年多的大學生活,多數為自己設計了確定的目標(考研、攻讀各種資格認證、英語過級考試等等),這些教育投資對他們就業及實現自我價值是必須的。
2.大學生也重視健康消費
調查的數據顯示男同學在每月的消費上注重營養消費。學校內設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學生歡迎,通過調查和訪談部分學生,30%的同學選擇定期的體育鍛煉,他們中有利用校內的體育資源的,也有參加校外休閑健身俱樂部的。大學生的健康消費也涵蓋了運動器械用品、衣物等內容。
3.消費呈現多層次化
月消費達到800元以上的占7.8%,低于300元的占15.9%,44.3%的學生月消費在300-600元之間,31.9%的學生月消費額控制在600元到800元之間。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層次分化比較分明,中間層次的比重占絕對多數,既反映了我國當前劇烈轉型的社會大背景,也說明了大學生的消費主體是趨向理性的。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
三、大學生投資理財的主要特點
大學生投資理財方式多樣化
大學生由于自己所處環境因素和本身的條件,不可能有十分穩定的收入,但是又不甘于完全依靠家里,因而很多大學生就依靠勤奮或從事某項工作來獲得一點收入以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學業,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1)獎學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
大學時代,學習知識是大學生的本職,所以各個大學都設有不菲的獎學金制度,但都有所不同,一般分一、二、三等:一等約2400元,二等約1800元,三等1200元,四等約800元。而且獲得的比例也比較高,80%左右的同學可以獲得這類獎學金。可以說,努力學習,獲取獎學金是目前在校大學生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而且也是相對而言比較容易的途徑。
(2)家教最常規的賺錢方式
大學生是天之驕子,身處于象牙塔內,但是也有他自身無法回避的弱點:沒有實踐經驗,缺乏真正的技能。因此,大學生只能尋找自己所熟悉的領域賺錢。而作為一名大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知識是他們最為熟悉的,也是最為擅長的。家教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也是最被大學生所接受的。
(3)撰稿對于一些文筆流暢才思敏捷的大學生來說,為報紙雜志甚至某些網站當撰稿人也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現在一些報紙的稿費千字都在百元左右,一個月寫幾篇千字小文,生活費就有了著落。有一些能將手中的筆玩得轉的高手,專門給一些時尚類或者紀實類雜志撰稿,稿酬更是高得驚人。目前,一些大學生便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喜好學寫文章,給報社和雜志社投稿來補貼自己的
生活費。
(4)兼職教師時下大學校園里最新興的一族
這種教師與家教不一樣,是通過協助老師進行科學研究賺取一定的勞務費,報酬相對起家教工作較高。他們一般都是去一些缺乏師資力量的民辦學校或者社會上的各種培訓班授課,比較容易找到這種機會的主要是英語、計算機和法律等熱門專業的大二以上的學生。對于專業能力強,取得國家資格證書的大學生來說更為吃香。
(5)翻譯給企業翻譯外文資料,可以說是外語系或者英語水平較高的大學生最佳的收入途徑。翻譯的報酬有高有低,口譯相對較高,筆譯較低。由于大學生專業知識的缺乏,所受限制較大,并不是很多人都可以從事的。在采訪中,一位西大行健文理學院的大三女生介紹說,這項工作讓人在賺錢的同時既能結交新朋友又能鍛煉自己的口語能力,簡直是一舉三得。
(6)推銷極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有的大學生合伙湊錢做小本生意,賣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化妝品,文具,體育用品,甚至衣服鞋襪都有。熱衷于次道的學生不在少數,據調查顯示。53.6%的在校大學生嘗試過。他們有的起初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嘗到甜頭后,才慢慢擴大形成一個團隊,全權做起產品的代理。這種既刺激又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很適合那些有較強成功欲的學生。
(7)學會投資為今后的個人理財“投石問路”
如今的大學校園里已經涌現出為數不少的學生股民,他們涉足股市并不全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后步入社會的個人理財積累一定的經驗。
大學生投資沒必要局限于股票行業,可適當向其它投資方式傾斜;投資可起用小額資金,資金來源可從兼職所得和父母贊助兩方面入手;盡管大學生做投資具有一定風險,但作為一種大膽嘗試,能為今后的個人理財起到“投石問路”的作用。
四、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若干問題:
1.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通過個別調查,我們得知: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換一款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同學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虛榮心的驅使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2.人際交往消費過度,主要體現為通訊支出和戀愛支出
通訊開支大,擁有手機的同學占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月消費高于80元的占40.3%,將近被調查人數的一半。說明學生手機消費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存在而且頗為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經濟獨立意識較弱,理財觀念淡薄
在被調查的20人中有4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作過家教或兼職的同學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學生是為增長社會經驗,14.2%的學生以渴望獨立為目的,以“補貼日用”為目的的比例占到23.2%,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主動的獨立意識的話,那么“補貼日用”則可以看作是被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計到一起來看擁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調查者總數的1/3。
理財的調查報告13
一、內容摘要
當今社會,在技術以及信息的快速發展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生活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改變,人們的理財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同時,選擇怎樣的理財方式也是他們考慮的一個重要點;而對于現在的大學生而言,理財對他們以后的發展和生活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我采用了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大學生的理財過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本文就是基于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
二、調查背景和目的
1、調查背景
大學期間我們參加了網絡營銷能力秀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是以諸葛理財”平臺出發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在線數據調查,設計調查問卷,并根據有效調查數據撰寫調查分析報告以此來對大學生的網絡營銷能力進行評比。
2、調查目的
通過此次的調查,一方面了解一下大學生在理財方面的理財意識、理財觀念及理財行為,同時也了解一下大學生對于諸葛理財的了解有多少。發現在校大學生在理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或建議,讓大學生能夠更合理的規劃自己的理財生活。
三、調查基本信息
1.20xx年4月1日—20xx年5月11日
2.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四、問卷調查分析
1、問卷題目設計思路
(1)題目
關于你是否成為理財大師的問卷調查
(2)設計思路
對在校大學生群體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此問卷分析以此來了解在校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經濟現狀以及對諸葛理財的認識。
2、調查數據結果統計分析
(1)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50%的大學生對于個人理財業務的了解程度一般,32%的人是不了解,9%的人的了解;
(2)34%的人的理財目的是合理安排收支,23%的人是提高生活質量,還有其他的占了33%;
(3)68%的人對于諸葛理財不了解,只有5%的人對諸葛理財有了解,27%的人是有一定的了解;
(4)通過調查問卷統計,21%的人選擇用銀行存款的投資方式,16%使用理財,炒股和購買基金國債分別占了13%。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最偏好最首選的理財方式就是儲蓄;
(5)35%的人認為風險太大是影響他們理財的重要因素,26%的人認為影響他們理財的.原因是對理財產品不了解,23%的人則是認為理財的收益率低,16%的人認為影響他們理財的原因是缺乏專業知識;
(6)在調查中發現68%的人不會選擇諸葛理財進行理財;
3、問題及解決方法
(1)此次問卷調查中大多數學生對于諸葛理財了解不多
解決方法:通過正當的方法對諸葛理財進行宣傳,提高影響力,同時從自身出發,多做出一些對理財者有利的方案,擴大理財用戶數量。
(2)大多數人的消費不理性以及消費結構不合理,消費結構單一
解決方法:有些人的錢都花費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且對錢的消費安排不合理,所以我建議大學生應該制定合理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
(3)大多數人對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技能缺乏。
解決方法:首先大學生自己平時應該多注意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同時學校應加大理財知識相關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們了解怎樣理性消費和理性的理財,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和消費習慣,用所了解的知識去指導自己消費理財。
五、總結
1、成就
此次調查的對象大多都是我身邊的同學朋友,讓我了解了她們投資理財的一些看法。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學到了不少的關于理財方面的知識,我們也會經常溝通,相互討論、探討對于投資理財的一些想法觀點,共同學習,互相進步。
2、不足
調查問卷設計的問題不夠全面,有些不合理,還有就是調查的人數有點偏少,且是自己第一次做調查問卷,很多方面都做得不夠完美。
3、收獲
在此次的問卷調查設計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在微信公眾平臺編輯并推送問卷給別人填寫,還懂得了怎樣設計問卷,自己真的學到了很多。通過分析調查問卷報告我知道了大學生要進行錢財管理,使自己的錢財通過合理的安排、消費,要懂得生活,學會生活。于此同時,這個活動還讓我對能力秀有了更大的興趣。
理財的調查報告14
一、調查目的
為了了解居民的理財需求,以及居民對理財產品的認識,主要投資哪些理財產品,也為了更好的了解居民對理財產品的關注程度,因此我按照學校的要求進行了本次的調查。
二、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10月15日
三、調查地點:
上海市青浦區農業銀行
四、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內容主要是了解青浦區居民對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的情況。根據調查結果得出結論,分析總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1.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主要類型
目前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的分類有不同的標準,根據風險和收益特征可分為保證收益型理財產品,保本浮動型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本浮動型收益理財產品;根據投資幣種不同,可分為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幣理財產品和雙幣理財產品。而人民幣理財產品根據其投資方向和領域的不同可分為債券類理財產品,信托類理財產品,結構性理財產品,代客境外理財產品和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
2.對調查結果的整體分析
在受訪居民中以26歲至46歲為主,此年齡段的人數占總人數的53%。受訪居民的月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元以上,與青浦居民的月收入大致吻合,數據選取具有代表性。我咋辦?受訪居民中,大學學歷及本科的人數過半。其中有15%的受訪者有術士或博士學歷,也說明了受訪居民對銀行理財產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其中28%的居民對理財產品有一定了解,45%的居民,不是很了解理財產品。這說明在一定程度上,大部分的普通居民對理財產品方面的知識還有待提高。
居民了解理財產品信息通過網絡和財經類的報紙雜志約占38%,朋友家人介紹的占25%,銀行以及投資機構約占20%,投資類的講座占14%。在投資理財產品中,就你最喜歡,我是黃金白銀等實物金屬的投資。對于股票和基金的投資較少,這由于近期股市上狀況不好所導致,也表明受訪居民承受風險能力較低,主要偏保守型。
在購買理財產品中,看重預期收益的占100%,看重投資一線的占59%,看重投資標的的占47%,是否保本的占44%,看重手續費的約占27%,認為高風險高收益為最好的理財產品的占10%,穩健的投資|
收益為最好的占72%,低風險低收益的占5%,風險與收益平衡的占15%。大多數受訪居民對銀行提出的一些收益,都存在懷疑態度(60%),這說明了群眾,對預期收益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銀行實際銷售中,對一些收益這一概念,一般都會淡化處理,導致一部分消費者預期收益率就是收益率。其中只有10%的受訪居民對預期收益率很有信心。
對于受訪居民中大部分曾經購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預算總人數的60%,在曾經購買過銀行產品的售房,居民中大部分選擇僅僅他們的資產不到25%的資金投入理財產品。這個比例偏小說明大部分的投資者并不把銀行理財產品作為主要的投資產品。投資理財產品中,有31%的人是為了資產保值,有100%的人是為了資產增值或獲得我愛的收益,有25%的人是為了未來的支出做準備。有13%的人是為了分擔各種投資項目的風險,有10%的人是為了安排退休后的'生活費用。
調查中發現46%的受訪居民更傾向在工農建中四大傳統銀行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而且他們中65%的人更中意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其中6月至一年期的理財產品是受訪居民的理想選擇,占總人數的65%。說明書房居民喜歡投資短期產品,以上數據表明在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普遍持有保守態度,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選擇。
五、調查結果發現的問題
1.產品設計管理機制不健全,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各家銀行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往往忽略了對質量和風險的管控,銀行未能按照符合顧客利益和風險承受能力的適應性原則設計理財產品沒有創新,同質化競爭更加激烈。
2.過分強調收益而淡化了風險。大部分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并不能夠充分的認識到產品的風險程度,部分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宣傳中過度,仍未能充分揭示風險或以通俗的文字進行表達,也沒有提供必要的舉例說明,而是過分強調產品預期收益率,誤導了投資者。
3.投資者盲目認購現象嚴重。除了產品本身銷售誤導方面的問題以外,投資者自身也有原因。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投資者是沖著理財產品高收益期認購理財產品的,盲目的只看到收益,而不顧理財產品的風險,作為投資者,即便是非專業人士,但是認購理財產品,應該清楚自己的投資方向和風險。
六、對于調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建議
1.銀監會應進一步加強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監督管理,是銀行完善對理財產品的風險評級,并根據客戶的收入情況,對寶貝以及投資方向的要求等因素,分別為不同需求的投資者設計合適的產品。
2.銀行需要擴大理財產品的宣傳渠道,如直播平臺,平面廣告等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引導群眾選購銀行理財產品。同時提高銀行內部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水平。對銷售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增強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識,行業知識和管理能力,規范銷售行為,更有效的保護顧客的合法權益。
3.居民消費者應加強對理財產品的了解,選擇適合自身的理財產品,不盲目聽信銷售人員的解說,要堅定自己的權益立場。
結束語:
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銀行在理財產品發行過程中不能只追求利益,還要對顧客進行風險承受能力等評估。按照風險匹配原則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客戶,是銀行和客戶獲得雙贏。
理財的調查報告15
合理支配錢財的必修課程。而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尚未獨立,還需父母資助完成學業;另一方面,他們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強烈的消費欲望。那么我市大學生的理財水平是怎樣的?他們的理財觀又是如何?所以在這個暑假,我在蘇州科技學院隨機邀請的50名學生作了份大學生理財問卷調查。
背景知識:什么是理財?
從大學生來講個人理財的范圍包括:賺錢,用錢,存錢,借錢,省錢,護錢即保險與信托。
一、調查的對象、時間、方式
(一)對象:我院大學生
(二)時間:XX年8月
(三)方式:問卷調查形式
二、調查情況:
1、大多數愿走理性消費路線
就月平均生活費而言,五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500元,并且300~800元這個區間是大學生最為普遍的花費區間,即使在這個區間內,最高消費和最低消費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學生之間的消費差距不小。在飲食方面的費用最多。
從總體上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正逐步向開放化、前衛化發展,但傳統的理性消費觀念仍是主流。絕大多數學生在消費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價錢,追求物美價廉。
2、消費也玩張揚個性
“手機、筆記本電腦、mp3一樣都不能少。”假期回來,常常會發現班里很多同學換了新手機,有些班級大約一半同學擁有筆記本電腦,大部分同學有mp3.
調查發現,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為了一款流行手機或者名牌衣物,情愿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它必要開支,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欲望。在追求物質消費的同時,他們也強調人際交往消費,主要表現在戀愛及同學間應酬的支出。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原則。
另外,許多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在消費中也玩張揚個性,愛上了高消費。
3、大學生“月光族”
調查還顯示,大多數學生每月花費基本沒有節余,其中50元以下節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節余的僅占1%。對于節余的錢,45%的同學選擇休閑娛樂,選擇買書的不到占十分之一。少數同學遇到超支現象,會找同學借用,從銀行透支,或預支下月費用。
4、大多數人大學生理財觀念淡薄,財商不高
沒有堅持記帳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明確到一個月的錢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學生選擇銀行儲蓄,沒有存款的習慣。在校大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在股票、外匯、基金、債券、保險等市場上投資,并且對這方面的投資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數人認為能做好資產保值已經很不錯了。
5、新理財人異軍突起
約有90%的調查的大學生作過兼職工作,56%正在做兼職。從經濟投資學來說,兼職是一項不需要預付任何資本的純增值方式,而且幾乎沒有什么風險性。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充自己的財務本金,為日后的.消費等方面埋下伏筆。無疑,這種新興的大學生理財“增值”方式應該成為大學生理財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理財過程中的一個高級階段。
在調查中也有同學自稱為“理財達人”的。他在校園做業務代理,網上開店,趁今年股票形勢好,開戶成為新股民。在詢問中了解到,他涉足股市并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為了解投資市場,為今后的個人理財積累一些經驗,投資額基本在5000至1萬元,資金來源是家里人從炒股資金中抽出來額外提供的,在現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經盈利10%了。
三、原因分析
從消費情況可以總結出,理財能力弱,理財觀念薄弱在大學生中是普遍現象,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分析(一)家庭原因:
許多家長始終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能考上大學,就前途光明。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家長們特有的“補償”心理,往往容易造成遷就、嬌慣、溺愛孩子,結果卻忽略了對孩子早期理財能力的培養,表現在孩子用錢上,常常是“心太軟”,甚至不惜一切代價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并且從小學到高中,支配錢這項工作從來都是家長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還小,不知道什么應該花什么又不該花的。如果孩子在沒有問過家長的情況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錢,也會受到家長的訓責。上大學了,離家也比較遠,大學生們才開始理財,沒有經驗也只能跟著感覺走,別人買我也買,家庭經濟好的,消費也更大更加沒有節約意識。難怪有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要錢!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學生上。
分析(二)學校問題:
學校在教育學生成材的同時,卻沒有教他們怎樣理財。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為理財是大人的事,孩子還不適宜涉足這種事情,或者認為理財的事情孩子長大以后自己也能學會。更多的人認為,青少年時期應該是“一片凈土”,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知識、長身體,其他的都應慢慢來。并且學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開展的活動極少學術性強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所以在學習上的消費不多。
分析(三)社會問題:
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泛濫,校園外不良環境(如一些歌舞廳、游戲機廳)的存在等,往往對中學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現在的學校已經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會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生們受到社會上鋪張浪費現象的影響,學生也開始用父母的錢擺闊。學生們花錢大多沒有計劃性,家長給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別人買什么自己也買。只為了不讓自己脫離社會。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誘人的,使得許多同學都想去一一嘗試。但是學生畢竟還是學生,缺少經驗,在途中迷失方向。
分析(四)自身原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強、自我約束力不夠、缺少主見。虛榮心、攀比心強等。大學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錢哪些該花哪些不該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都顯示他們的理財能力的缺乏。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11
90后的大學生追求互聯網的便利快捷,已經有很多大學生選擇P2P理財。由于P2P理財門檻低、收益高、流動性好,目前,已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這個理財的隊列。
報告通過對全國2325所高校的分析發現,在全國2500多萬在校大學生中,超過35%的人在過去一年嘗試了互聯網理財,其中,浙江大學的學生理財成績最好,過去一年全校僅通過螞蟻聚寶平臺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收入就高達1069萬元,成全國財商最高的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緊隨其后,分列第二和第三,收入分別為847萬元和577萬元。
很多學生的理財,已經不是“小打小鬧”,據統計,有超過1萬的學生,過去一年的理財收入在4000元以上,換言之,在9月的開學季,這些90后學生僅靠自己的理財收入,就已經能夠基本覆蓋新學期的學費了。
90后漸成互聯網理財主力
對于不少90后來說,邁入大學校門,意味著自主打理財富的開始。根據螞蟻聚寶的數據,在開學前三周時間里,共有109萬大學生首次使用余額寶,開始借助互聯網的方式,管理自己全年的生活費,而且越是臨近開學,開通人數越多,在開學前一周,新增余額寶用戶中,大學生占比達到34%,創全年最高值,大學生也成為余額寶新增用戶的最大族群。
如果加上已經畢業,剛剛邁入職場的90后,那么,在這三周時間內,整個90后群體更是占據余額寶新增用戶的50%以上,占比是80后的兩倍,顯示出90后已逐漸成長為互聯網理財的主力。甚至在門檻較余額寶略高一些的定期理財平臺招財寶上,也有32.6%的用戶是90后,這個數字高于70后用戶的占比,僅次于占比44.8%的80后群體。
螞蟻聚寶數據分析師佘振龍表示,“相比于80后,90后理財意識的建立明顯來得更早一些,他們不愿意等到有足夠本錢了再理財,哪怕本金較少,他們也會嘗試理財;另一方面,由于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大發展,理財的資金門檻、操作門檻都大大降低,這也為90后更早地接觸理財提供了極大便利。”
浙大學生一年網上理財賺出1069萬元
全國范圍看,浙江、上海、福建、江蘇、北京五地的學生,理財觀念最強,嘗試互聯網理財的學生占比超過40%,分列前五,北京的占比為40.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學生理財普及程度的排名和經濟發展程度的排名也并不完全匹配,福建超過江蘇,重慶超過廣東,分列第三和第六。
數據顯示,全國高校過去一年理財收入排名前十分別是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在北京,北大和清華兩所高校躋身全國高校財商Top10,分列第二和第七,其中北大學生過去一年互聯網理財收入超過了800萬,北京財商位列第三到第五的高校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
大學生幫父母理財賺出學費
在外界看來,學生理財,本錢不多,理財收入也必然不高,但實際情況是,有上萬的大學生僅僅通過互聯網理財,就可以賺出一整個學期的學費。
有意思的是,這些學生的大數據畫像顯示,他們身上最顯著的標簽并非“富二代”,而是“高材生”。因為這些學生主要都來自一些211、985的名牌高校。
他們是如何賺到高收益的呢?一個很主流的方式就是幫父母理財。在用戶調研中,一位來自上海交大的學生介紹了自己的理財方式,“爸媽給了我20萬元資金用于理財,我將80%的錢用于招財寶定期理財,20%用于余額寶活期理財,平均年化收益7%,我按照年化4%的收益還給爸媽,多出的才留給自己,一年收入也有6000元,而且爸媽也不虧,這比他們存款的收入還多一些。”
佘振龍表示,“90后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往往比自己的父母更擅長互聯網理財,而不少父母也愿意信任自己的子女,甚至有意識地撥出一部分家庭資產來培養子女的理財能力。”不過,佘振龍也提醒,90后在幫助父母理財時,一定要考慮父母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盡量將資產多元化地合理配置,基金、股票等風險較高的投資方式,在資產配置中的占比不宜超過30%。
據國內知名實名制社交網站人人網近日發起了一項20xx年輕人理財調查顯示,半數喜歡互聯網金融理財90后表示,會拿出20%以下的可支配資金進行理財;表示會拿出20%-50%資金理財的90后超三成;另有近兩成的90后表示會將50%-80%的可支配資金進行理財。
談到理財的目的,53.9%的90后表示是為了讓自己的錢保值增值;稱理財是為了進行更大額消費的90后則占25.6%;表示為了鍛煉自己理財能力的90后占20.5%。
調查顯示,90后的理財方式比較多樣化,銀行定期/活期、互聯網金融P2P產品、銀行理財產品是他們最傾向選擇的理財方式,分別占比61.5%、53.9%和38.5%。投資基金以30.8%的占比成為90后位列第四的理財選擇;購買債券占比15.4%;投資股票則占7.7%。
中潤互聯網金融平臺理財師表示,日漸豐富的互聯網理財產品讓90后大學生的理財意識增加,收獲了理財收益帶來的快樂。與此同時,不少90后大學生也開始考慮把更多閑置的錢投入線上理財中獲取收益,并且還表示會嘗試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90后線下理財較少,他們更多偏愛線上理財,無論是余額寶這類互聯網寶寶類產品還是投資P2P平臺,在90后群體中已經占據了很大一部分。
【理財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01-22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11-18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05-17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04-12
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13篇03-26
首份中國家庭理財調查報告出爐04-27
最新大學生理財調查報告范文02-25
理財科學的分野與企業理財的定位05-01
大學生理財觀念調查報告(精選8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