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調查報告[精品]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調查報告1
總評:能從提出問題入手,圍繞中心選擇有代表性的材料,不但寫出了環境不好在什么地方,還能進行調查研究,寫出了環境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一定的想象力,表達出了你重視環保的感情。
總評:能按習作要求寫,把小河為什么會臟的有關情況詳細敘述出來,能抓住重要之點寫具體,寫通順,寫清楚,寫得有條理,能表達出愛綠化,保護環境的感情。
總評:能按習作要求寫,圍繞中心寫,寫清楚了你要表達的意思,詳細敘述了由于人們不重視環保,環境隨著變壞了,結尾還提出了有關環保的意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較好地突出了中心。
總評:能從提出環境變差問題入手,并通過調查研究,觀察思考,把有關情況反映出來,有一定的'想象力,會運用一些較好詞句,表達出了重視環保、熱愛自然環境的感情。
總評:
能比較認真寫,圍繞中心寫,寫清楚了你要表達的意思,講清楚了由于人們不重視環保,環境開始變壞了,還能夠提出了有關環保的意見,給人啟發教育,這樣能有效地突出了中心,加深了印象。
學生調查報告2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快樂,也有自己的不幸。而隨著社會的激進。面對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日漸豐富,家庭生活也豐富起來。構建高質量的家庭生活成了人們的強烈需求,但在這越來越“精”的社會中,人們面對的競爭、矛盾、困惑、誘惑也增多了,這也就導致了家庭的不穩定性。目前的社會家庭中,穩定的溫馨的是許多人向往的。因為現在的下崗待業,家庭離異,家庭重擔,家庭不和諧以及貧困家庭占了很大的比例。如xx年幼的弟弟(讀小學)。而這一對父母為了在自己精神上彌補對女兒的歉意,就不停地給錢,在物質絕對滿足她。幼小的心靈是金錢填不滿的,她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這個女孩子雖在老師的關心下進入了職高,但目前發展狀況很不好。再比如xx年。這些由于家庭的殘缺導致的后果由孩子們承擔著。學校的教師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缺愛的孩子們。他們需要關心,需要心靈安慰和心理調節,使學生勇敢地面對家庭逆境,克服困難,增強生活的勇氣。同時也要關注孩子們的精神需求,發現他們的興趣,多開展活動,給他們的生活增添色彩,讓他們在學校了愉快,盡量避免孤獨。讓集體的關愛,他人的友誼,老師的鼓勵和呵護來支撐著他們。同時,教師還應該多與其家庭聯系,多與其父母交流,讓父母在滿足自己的生活的同時,多顧及孩子,多給他們歡笑。
除了以上較極端的家庭負面影響外,還由于文化或素質的原因,家庭對孩子們仍有著特別多的負面影響。
如家長關心,愛孩子,更是望子龍。他們可以為孩子而砸鍋賣鐵,但他們自己卻過著沉迷或消極的生活。他們或許會以分數至高,或許會老子唯大,或許會棍棒教育,看起來他們是在關心學生。老師為了幫著家長維護點尊嚴,也不得不昧著良心說學生的不是,教孩子如何的尊重父母。面對這樣的家長,我們是否也應該對他們說不?是否也應該給他們上一堂“生命平等”的課呢?
再如另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對孩子的成才也特別關心,但他們關注的是結果,而非過程。因為他們或許因為工作忙,或許為給孩子掙學雜費而外出打工,他們把孩子(也把希望)寄托給了學校,寄托給了老師。面對這少親情,少聯系,少配合的教育,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可都得由老師來擔著。這老師已不是老師了,老師兼慈母也就產生了。
與上相反的可能就是為了孩子可以包攬孩子的吃喝穿睡,孩子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或許還會配著手機,或許還會揣著大把錢財。這樣,天真的孩子們也就有了:他(她)們今天有一件新衣服,我明天要買一件更好看的;他(她)們今天花了二元錢請客,我馬上用五元錢請客。什么自己的事自己做,什么勤儉節約,什么艱苦樸素,在他(她)們眼里可是笑話,“瓜”一個。這愛孩子不當也需教師來化解。
更有甚者,如xx年級的上升,戀愛的人數比例也呈上升趨勢,大一中,有 22.5%正在談戀愛,大二.大三.大四中,分別為35%、46%、52%。
早戀的現象比較嚴重,在16歲以前談戀愛的達到了15.4%,17-18歲為23%,19-xx年人來說,戀愛更多的是一種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體的事情。如果說一個人進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態度以及人生觀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么導致這種變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過于戀愛的影響。而關于戀愛對學習生活的影響時,35%的人表示,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地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系,具有積極的心態。當愛情遭受挫折時能較好地應對挫折,有利于學習生活;而8.5%的人認為變成“兩人”世界,脫離集體,影響正常的同學交往;有25.6%的人認為影響了學習.
根據調查,選擇對方的依據中,32%的大學生首先考慮的是人品問題;34%考慮的是是否和自己性格相和,“選擇好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為當你選擇一個人時就意味這你的選擇是一種生活、一種目標。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著一場災難。”因此人品和性格(是否和自己相和)是66%的'大學生所選擇戀人采取的依據。這是一種比較高尚的擇偶標準,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條件,如社會地位、物質等的擇偶還要經受住社會現實的考驗。當大學生情侶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擔當家庭責任的現實問題直接擺在面前時,理想化的愛情能否維持還很難預測。也有11%的同學以相貌為依據的,這看也是正常,但這樣的愛情難以天長地久。對于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依據,有15%選擇這個,這其中女生占很大部分,很多女生則往往看重的是對方的能力,希望有一個能力比較強的男朋友。
如何認識自己的戀人,將近一半是自己的老鄉、同學或校友,為49.5%,在長久的相處過程中,產生了感情,正是所謂的日久生情;大學的社會活動很多,這樣,接觸的機會也增加,有20%的人是通過這種機會認識的;經朋友介紹的,比例也多,占到了18%,這是一種比較土的方法,但也是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而通過偶然機會碰到的只有7.5%,偶然碰到,本來就不怎么熟,那在一起的機會就更少。
對于失戀的問題,被調查者絕大多數都認為順其自然比較好,有82.3%同學能夠對自己自我調整,轉移注意力,而有16.7%的同學則認為自己不能很輕松得從失戀的陰影中走出來,甚至有小部分的人選擇報復等一些不成熟的行為。
最后,面對畢業和以后,有什么打算,25%的表示,大家在一起不容易,要好好在一起,堅持,努力走到最后,直至婚姻;也有15%的人表示,假如現實不應許在一起,比如與事業的沖突,城市的距離。父母的醫院,只能選擇分手;也有48%的人,認為以后的事情難料,順其自然好;大約12%的人表示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想現在開開心心的在一起。
在大學里,適當的愛情還是需要的,但我們不要過度的沉溺在愛情中,不要在熱戀中迷失自己的方向,畢竟大學生活是我們學習和適應社會的關鍵時期,不能為了一時的快樂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拋棄了。對于愛情我們要始終保持一種平穩心,正確面對愛情。
學生調查報告3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手機這一通訊工具也越來越受人們的青睞了.手機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可以上網,發短信,通訊聯絡,照相……手機給人們帶來了樂趣和便利,于是學生也加入了手機族的行列,可用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可是有的學生卻利用手機整天沉迷于游戲和上網對學習過多過少產生了影響同時學生手機的款式也多種多樣。鑒于這些問題我們進行調查和探究。
手機被稱為“第四媒體”是不可缺少的通訊工具,而人類制造手機的目的起初也只是為了通訊,然而這并不能滿足他們,使他們不斷更新手機,手機的樣式、品種、功能越來越多,因此,也越來越勾起人們對其的購買欲。
現在不少學生住校,家長為了方便通訊,便給孩子買了手機。給學生買手機無非就是希望可以時時監督學生,給學生安一個“遙控器”,家長希望全程監控學生,不管他什么時候、在哪里、干什么,家長都能時時掌握。如果學生出了事情,也可以及時和家里取得聯系。手機也方便了學生之間的溝通,許多平時不好意思說出口的`話都可以通過短信來說。
凡事都是有兩面性的,作為一種新生事物,手機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它的弊端:上課時的手機鈴聲已經成為老師們煩惱,上課期間接二連三的鈴聲響起,這是嚴重阻礙了公共秩序,老師不得不停下指責一番。于是有不少學生開始耍小聰明,不再接電話,卻是在桌子下不停地敲打手機上的鍵盤,無聲無息地,一堂課就可以在聊天室里輕松度過,雖然沒有影響課堂,卻讓自己白白地浪費了一堂課,浪費了父母的心血,浪費了自己的光陰,只能怪自己不能體會到光明似水流去,歲月不待人呀!難道父母親嘔心瀝血就是為送孩子們上學打手機的嗎?
手機越來越時尚,這一點不能忽視,學生們已經將手機當作一種身份的象征,一種富貴的標志,但這又預示了什么?中學生追潮逐流,自然不會放過手機這一象征,于是校園中掀起一波“攀此風”,大家都在比誰的手機好,最新款、最貴、以此來顯示自己家財萬貫。很多老師更戲稱:學生的手機現在比我們的都好了。更令人無奈的是中學生們為了攀比,為了跟上“潮流”,不停地更新手機,一天一個樣,一周全都換。甚至沒有手機的學生會成為被鄙視的對象,使其心里不平衡,吵著鬧著向家長要手機。卻不知買手機要錢,換手機也要錢,養手機也要錢,自己為了一滿足一時的虛榮心,卻不斷地增加家庭的負擔。大部分中學生的手機并不只想家長想象中簡單。只是便于聯系,更多的是上網、游戲、聊天、短信息、而花費很高,很多家庭都難以支付,就像一筆債務。手機從一個聯絡的工具變成了一個吃錢的無底洞。
手機的存在本身并沒有錯誤,而是使用者的使用不恰當所致。就這個問題我們也進行了研究,我們認為一個好的學生手機應具備以下功能:鬧鐘、課程表、短信息、簡單的通訊功能就可以了。至于上網、移動QQ、聊天室等功能完全是不需要的。因為對于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來說,算是一種高消費也是一筆無謂的開銷。
作為家長和學校,在學生使用手機方面采取的態度應是引導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這方面的過多干預,往往會叫孩子對家長和老師的行為感到反感,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造成不良影響。有的孩子就因此認為父母不相信自己,甚而發展到在生活中懷疑一切。因此,對于學生使用手機,作為家長應該采取引導的方式,教他們學會文明使用手機,上課時關閉手機,必要時才開機與家長或同學聯系。學校對于學生使用手機的態度是不禁止,但必須在不影響到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的前提下,如果學生在上課、開會或自習的時候使用手機,將會受到處理。學校沒有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的必要的依據,中學生也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使用手機是他們的權利,畢竟很多家長也通過手機和孩子們聯系。手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方便,但目前已存在的校園手機族,必須引起人們的重視。手機雖然便于孩子和家長聯絡,但學校和家庭在對中學生使用手機進行教育和引導的同時,也應通過規章制度予以規范。
手機的使用有利有弊,關鍵在于如何正確使用,家長正確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才是解決當下校園手機族泛濫、高消費的途徑。
學生調查報告4
經過了3個月的細致調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布了專門針對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狀況調查結果,結果顯示:38.1%的特困女大學生每個月從家里得到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25.3%的來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來的特困女大學生一樣貧困;特困女大學生有三難:求學難,勤工儉學難,找工作難,甚至連談戀愛都是一種妄想
一個案例
油多了不好。勸孟娜打一些油多一點的菜的時候,她這樣說,并執意要多吃一些帶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錢的炒粉絲。這還是在在場的情況下,如果是平時,她只要8毛錢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錢的白菜。
孟娜是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XX級學生,她的家鄉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個兄弟姐妹,還有一個70多歲的爺爺,加上父母,一共有9個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父親賣光了家里能賣的所有糧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錢的親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專業每年需交學雜費共6200元。孟娜沒那么多的錢,她身上總共不過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學雜費,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費用。沒有交上的學費只能慢慢補。
學校每個月給每個學生發放107元的生活補貼,孟娜還在學校申請到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在那間放了40多臺電腦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個小時進行清理,這樣下來,每個月能掙上80來塊錢。
孟娜不敢上街買東西,一要花車費,二來東西貴。前幾天實在太熱,她花20元買了一件t恤;實在沒有鞋穿了,又花30元買了一雙鞋。孟娜柜子里還有一件春天買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學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國扶貧基金會調查的農、林、師范類高校中,像孟娜這樣的特困女大學生,超過了學生總人數的15%,她們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而中國扶貧基金會這份《貧困女大學生》顯示,在一般的綜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學生的比例也達到了8%。
五組數字
●15.7%來自獨生子女家庭
接受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19.4%來自農業大學,6.6%來自林業大學,6.6%來自醫科大學,15.3%來自師范大學,52.2%來自綜合大學。70%以上的'貧困生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農村經濟不景氣,家里缺少勞動力,致使收入只夠維持溫飽。同時,由于近幾年城市貧困家庭尤其是下崗職工家庭數量日趨加大,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養大學生也面臨諸多困難。在此次調查的高校貧困女大學生中,就有25.3%的貧困生來自城市家庭,其余74.7%來自農村。來自城市的貧困女生中,絕大多數都來自雙親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學生來自單親家庭,0.5%的貧困女大學生是孤兒。另外,15.7%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84.3%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費不足200元
貧困女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調查顯示,貧困女大學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給她們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間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僅為17.6%。貧困生每月生活費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間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間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總共達93.7%。
在吃飯以外的消費上,有13.7%的貧困女大學生根本沒有經濟能力購買學習用品,49.8%的貧困女大學生每月個人學習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達56.6%的貧困女大學生沒有購買服裝的經濟能力,還有25.2%的每月服裝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學生無力購買化妝品,還有31.5%的貧困女大學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有45.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困難,只能靠勤工儉學勉強維持;有42.2%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緊張,手中的錢必須用心計劃,才能維持生活;還有高達6.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特別困難,已經無法維持,不能繼續上學。
●84.7%的人承受經濟困難的壓力
因為貧困,女大學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業余生活有諸多阻礙。調查顯示,84.7%的貧困女大學生承受著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60.2%的承受著學費書費上升的壓力;48.5%的承受著生活費上升的壓力;42.0%的承受著學習緊張的壓力;還有28.1%的承受著考試不理想的壓力和怕與同學談論錢方面事情的壓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28.2%的同學不愿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學生選擇向過去的同學傾訴,31.4%的選擇向現在的同學傾訴,28.0%的向家人傾訴,17.4%向學校、教師傾訴。
在課余時間的安排上,有66.2%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余活動是勤工儉學;有83.8%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余活動是學習,只有9.6%貧困女大學生有休閑、娛樂活動。勤工儉學的工作主要是校內勤工儉學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別為50.3%和45.5%。
學生調查報告5
消費,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花錢買東西。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已使消費成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隨著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時,我們中學生的消費也越來越大。高消費意識在學生中廣泛流傳。然而,學校及社會尚未對“消費”這一活動進行研究,也未對小學生的廣泛流傳的獵奇心理加以改正。學生在消費中還有許多有待規范。
為此,我們通過調查了50位同學,來探討小學生消費觀念。(問卷調查對象:男生和女生)
小學生每個月都會有零用錢,每天都會用錢,這兒列舉了一個表格(即中學生每月的零用錢的數目。)
中國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們現在的每個中學生幾乎都市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順著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小學生心中的滿足感和強烈的欲望。小學生避不了的揮霍如土,把錢用在不該用的地方,為了出風頭,就會不惜千金買名牌,為了更了解小學生消費的.內容,這兒我們列舉了一個表格,即小學生消費的內容。
我們也還調查了小學生的零用錢是否足夠。按理說,中小學生的零用錢應是綽綽有余,但調查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父母給子女零用錢。理所當然,也應過問子女的消費情況,但事實正好相反。請看下面的數據。
由圖表可知,父母關心子女的消費情況只占20%。而父母很少問子女的消費情況要占70%,不過問子女消費情況的也要占10%。這就表明:導致學生的獵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緣故。父母對子女消費情況的不聞不問,導致了小學生的高消費理念的蔓延,使中小學生擁有強烈的滿足感,覺得錢是很容易得來的,以至小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活在暫時的滿足感中,這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糾正它,不能讓它蔓延。
我們調查學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壓歲錢,結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覺得這是造成學生的滿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們追求高消費。
通過分析以上的情況,我們向廣大學生,家長及校方,提出以下幾點:
加強宣傳的力度,利用學校和班級的墻報大力宣傳要合理利用零用錢,使中學生認識到,錢來之不易,讓他們懂得要勤儉。
學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對錯。
組織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體會勞動的艱辛,深刻的認識到錢來之不易。
父母不應給學生太多的零用錢,應教育他們,讓他們走出誤區。父母也應多關心子女消費的情況,促使他們不要亂花錢。
學生調查報告6
調查時間: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調查地點:廣西xx學院
調查對象:各大高校大學生
調查方法:網絡調查問卷
調查人:xxx
調查分工:團隊合作
前言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的持續擴招,高等教育已經逐漸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漸嚴峻。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關注,為了更好地了解畢業生的擇業意向和就業心態,更有效地進行就業指導,我們特進行了本次的調研。本次調查問卷一共在網絡上發放問卷100份,其中回收的有效問卷共71份,問卷有效率為90%。問卷回收后,我們小組七個成員,分別進行了數據的整理、處理和分析。
一、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的認識
就業是每個大學生都要面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有清晰的認識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有絕大多數人對就業這個問題的認識是很清楚的,77.46%的人認為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就業難。14.08%的人認為形勢正常,就業情況良好。1.41%的人認為就業較容易。7.04%的人不清楚情況。看來許多人對這一問題沒有偏離現實。就業形勢的嚴峻迫使大學生在大學里努力的學習知識,嚴峻的形勢也是大學生學習的壓力。所以,認清形勢將會幫助我們更好就業。
二、大學生就業意向的基本情況
1、畢業后去向
從針對同學們畢業后去向的問題4的調查結果看,選擇先就業后擇業的同學為40.85%,選擇先擇業后就業的同學占38.03%,選擇繼續深造的同學占12.68%,而自主就業的同學則有8.45%。
2、就業單位意向
問題11的調查結果顯示,14.08%的同學選擇在國家機關工作,12.68%的同學選擇在其他事業單位工作,選擇在學校和科研研究所工作的`同學占1.41%,選擇在國有企業工作的同學占19.72%,而選擇在民營企業工作的同學占8.45%,22.54%的同學選擇到外資企業工作,8.45%的同學選擇自主創業,而另外1.41%的同學選擇在部隊工作,另外有11.27%的同學選擇其他。
3、工作所能接受的月薪
在被調查的同學中,1.41%的同學對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2000元以下,12.68%的同學對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20xx~3000元之間,40.85%的同學對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5000元之間,26.76%的同學對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則在5000~8000元之間,12.68%的同學對工作的月薪期望值在8000~12000之間。
通過調查資料的統計和分析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們本次調查的各大高校在校大學生在求職擇業方面的一些基本情況,現總結如下:
1、直接就業是首選,選擇考研的比例也很大
隨著近幾年畢業生的逐年增多,就業壓力逐年增大,學生報考研究生的人數逐年增多,問題8的調查結果則從側面反應出這一現實情況。12.68%的同學選擇“考研”,不排除其中有部分同學只是為了逃避就業壓力,而69.01%的同學選擇“直接就業“,可以看出在能夠就業的情況下,絕大部分同學還是希望能夠就業早日進入社會的。
2、就業薪酬期望趨于理性
在被調查的同學中,對于工作月薪的期望值在3000~5000的同學占40.85%(1000~20xx占1.41%,20xx~3000占12.68%),可以看到同學們對于自身價值的認識過去高估的,很多同學認為自己的月薪能夠得到更高更好的待遇,超出了自我價值的評估,就業不大樂觀。
3、大學生自身能力信心十足,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
在對求職中影響因素的調查中發現,63%的同學認為要有“時間和工作經驗”,56%的同學認為要有“較好的溝通表達能力”,53%的同學認為是“專業知識”,選擇其他的有14%。可見目前大學生對于就業情況的認識很客觀,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對自己未來道路的發展還是比較有信心的。但同時有53%的同學認為自己缺乏相關的實踐和工作經驗,這是不足之處,在以后的就業工作中要積累實踐經驗。
三、建議和對策
1、大學生應夯實基礎,努力提升自己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同學認為影響求職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實踐和工作經驗(占63%),但同時卻有53%的同學認為自己在求職中最欠缺是相關的實踐和工作經驗。可見,我們目前大學生處在一個很尷尬的能力缺失的境地。其實,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其實很多平日里就早做準備,認真學習提升自己的同學,對自己以后的就業還是很樂觀的。所以,我們認為就業難,難在很多同學在大學里并沒有對自己進行過規劃,虛度了大好青春,等到畢業之際才意識到自己學無所成,從而對自己求職缺乏信心。因此,我們同學應早做準備,在校加強專業知識技能的提升,充分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也在鍛煉中學會與人交往,早日融入社會。
2、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
目前,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驕子。我們大學生要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大學生還是熱衷與到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內地大城市就業,傾向于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然而,以上地區、單位僧多粥少,失業也就在所難免,于是才會出現目前的結構性失業。我們發現,實在我國經濟迅速騰飛的進程中,小城市、鄉鎮等地急需人才,小型企業、私人企業都求賢若渴。因而,我們大學生如果能切實的改變自身觀念,樹立基層意識,相信就業還是不會很難的。
3、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同學面臨就業時之所以迷茫,是因為缺少指導。因此,我們學校應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同時,也要在低年級的學生中開設相應的職業規劃課程,教育同們從長計議,早作準備。學校應以就業為導向,加快推進高校教育改革。從以前的注重課本理論,逐步走向理論聯系實際、知識與能力并重的軌道上來,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4、政府部門要改善和規范就業市場,對大學生進行引導
各級政府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掃除體制性障礙。對于那些有礙學生就業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取消。要放開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種種政策限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積極疏通就業渠道。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
不斷深化改革,完善就業市場。政府應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自己創業,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并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咨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方面予以特殊優惠。
以上是我對我們小組進行網絡調查問卷的分析和建議,希望在以后的就業中能對我們起到幫助。
學生調查報告7
一、調查時間:
20xx年x月。
二、調查方式:
采訪調查
三、調查對象:
90后大學生
90后大學生擁有駕照的比例相對較高且畢業后短期內購車愿望較強,首選購車目標不再是低端入門級車型,而是10萬至20萬元的中型車。不過,近半數90后認為家庭會為自己購買第一車支付購車款。
8成被調查者
未畢業即有駕照
此次對于90后的調查中,在校期間就擁有駕照的人數達到5x00多人,占八成以上。希望在畢業后的1—x年內購車的總人數占到了總調查樣本的88%。從5年前某媒體一份抽樣調查顯示,當時20歲出頭的年輕人購車意向要比5年后這次調查的結果晚至少兩年,也就是說,5年前對當時剛畢業的學生來說,買車最短時限是x-5年,如今大學生購車意向的時限已經縮短為1-x年。
購車向家里要錢
“90后依賴癥”顯現
對于通過何種途徑購車,有42%的畢業生在考慮購車時會尋求父母支持。這一統計結果,比例遠高于希望通過自力更生購車的'群體。從這個角度看,自80后開始舉兩家之力為新生代操辦的“中國式消費”仍在新一代90后的家庭中持續。在“剛畢業,為什么要買車?”的問題上,45%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喜歡駕駛”,而選擇代步的為6%。
10-20萬元成首選
本次調查中,結果顯示90后們對于帶“t”的渦輪增壓車明顯“感冒”。此外,45%的被調查90后首選目標是10萬-20萬元車型,這與6年前騰訊網做的類似調查結果大相徑庭。6年前大學畢業生第一輛車的目標價格僅是5萬元檔。這也說明時下的90后在購買力上比幾年之前已經強了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調查問卷反饋中,“品牌、油耗”等關鍵詞成為了眾多大學生人群考慮的重點,90后對于價格并不敏感,只有8%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關注“優惠促銷”。在品牌鐘愛度上,德系車在90后人群中的關注程度要遠遠高于日系車和美系車。有趣的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首選車型顏色上為白色。
學生調查報告8
星期五下午一放學,我就和幾個同學一溜煙兒跑回家。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飯后立即集合前往沱江河、商機廠及市區調查家鄉的環境情況。
我們首先來到了沱江河旁,這是流經我家鄉的最大的一條河了。可當我親眼看見那被污染的河水后,我非常吃驚。那些形容河水清澈的美妙語句根本就沒辦法拿來形容這條河了,只見河底布滿了青苔、泥巴、紅色的蟲子和烏黑的像棉絮一樣的沉淀物。水面上漂浮著從廁所里排出的糞便、塑料袋、蔬菜葉子、泡沫、包裝盒等雜物。我們一路走到商機廠(這里白天是個家禽屠宰市場),這里河水的情況更糟,河兩岸到處都是雞毛、鴨毛、磚頭、煤渣、白天殺雞留下的捆雞的稻草,岸邊到處都堆滿了廢物。盡管夏天還沒到。偶爾我們都能看見蚊子和蒼蠅在空中飛舞。四周的黑泥土散發出一陣陣臭氣。就連為數不多的幾棵樹上還掛著許多冰箱用的`泡沫和袋子,還有白天殺兔子留下的兔子腳。
在商機廠的一角,有許多稻草被堆成一團,正在燃燒著,散發出一陣黑煙,天空中就像蒙上了一層薄膜。我們路過一個建筑工地,這里晴天時只要一有車經過,就可以看見塵土飛揚的景象,抬頭看看,天空都被一層灰遮住了。
沱江河邊的樹木因為吸收不到干凈水的精華都失去了生機和活力。滿身只剩枯枝敗葉了。再看看不遠處的小公園,這里的草生長得十分茂盛,綠油油的,公園里的樹都已經發出了嫩綠的小芽,有些都已經長出了翠綠的葉子。鮮紅鮮紅的茶花也向游人綻開了笑臉。同在一個城市,小公園比沱江河兩岸美多了。這是為什么呢?很明顯,這是因為沱江河受到了污染,而小公園呢,不但沒被污染,還得到了人們的悉心呵護。
為了我們能在一個清新、美麗的環境里生存,我們應該從我做起,不亂丟生活垃圾,同時還要阻止別人亂丟垃圾。大家都行動起來吧。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的。
學生調查報告9
升入大學的我們對于所有的新生物都充滿了好奇,當然隨之即來的是我們對許多問題的思考,比如對我們生活環境的思考,對國家制定的一系列規章制度的思考。今年暑假我們利用假期的時間對我的家鄉——平遙縣,如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跟走訪。
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只是工業化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并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
第二,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
第三,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余、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第四,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因此,我們針對政府關于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點跟下達的文件進行了一個系統的`了解:在09年的時候平遙縣發布了《平遙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并且政府已經研究同意,進行了下發。以下是平遙縣針對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一些具體實施。比如:
為了推進全縣新型工業化建設,要突出“一個主題”、圍繞“兩個重點”、推進“三個協調”、實現“五大突破”。
1、堅持“一個主題”:就是要著眼于提高縣域經濟的綜合實力,堅定不移地實施新型工業強縣戰略,激活全縣上下重視工業、大上工業、上大工業的創業熱情,走具有時代特征、階段特點、平遙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以縣域工業經濟的大發展帶動縣域綜合實力的提高。
2、突出“兩個重點”:就是要緊緊抓住優化產業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兩個重點,增加工業投入,新上工業企業,淘汰落后產業;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創新能力,延伸產業鏈條,實現工業經濟規模擴張、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發展目標。
3、推進“三個協調”:就是要推進規模經濟、集群經濟、園區經濟協調發展;推進工業發展速度、質量、效益協調發展;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縣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4、實現“五大突破”:就是要在工業總量做大、重點企業做強、產業鏈條做長、項目落地做實、節能減排做好五個方面求突破。
再比如:新型工業化建設的工作重點是:
1、合理規劃布局,形成集群經濟。按照資源分布和發展特點,形成以工業新區和煤化、峰巖兩大循環園區為龍頭帶動的板塊經濟。
2、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轉型提質。重點抓住全縣極具發展潛力的6個產業,傾注精力全力推進,形成多產業支撐的發展格局。
3、加快國企改制,完善工業結構。
我們了解到山西平遙兩大工業集團——峰巖煤焦集團有限公司和平遙煤化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平遙峰巖煤焦集團有限公司坐落于平遙古城的西南面。現擁有煤業、焦化、熱電、供熱、炭素、建材、木業、礦棉、精密鑄造、水泥制品、生物化工、新型耐火材料、淀粉、煤炭發運站、高效農業園、生態植物園、酒店、房地產等27家子公司,資產總額40億元,職工4500余人,是山西省政府確定的“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和“工業循環經濟產業基地”,是平遙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公司始終堅持“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并重的原則,在自身不斷發展積累的同時,積極為社會服務。幾年來,公司解決了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增加了地方的財政稅收,為社會穩定做出了一定貢獻。公司的發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連年受到各級政府的表彰。公司將遵循誠實篤信、以誠待人的企業文化,積極進行技術管理創新,以優異的產品質量和周到的服務回報用戶,回報社會。
山西省平遙煤化集團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平遙第一煤礦,是一個以煤炭開采為主的單一的粗放型國有企業。董事長郭興銀說,“企業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離不開‘轉型發展,多元發展’的好思路”。公司集開采、洗煤、焦化、化工產品回收、發電、鐵路發運、天然氣專營于一體,是晉中市明星企業、山西省百強企業和省政府扶持發展的21戶重點企業。此次奠基開工的180萬噸重介選煤技改項目是該集團公司在20xx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期間與山西國新能源集團公司簽約的招商引資項目,該項目由全國唯一的在職選煤設計大師鄧曉陽先生設計,采用目前國際最先進、最科學的原煤預脫泥重介洗選和煤泥TBS壓濾、浮選工藝,進口洗選設備全自動化控制,整個系統閉路循環,設計合理、技術先進、系統可靠、高效低耗、整體配套、管理方便、效益優先,具有技術的先進性、環保性。煤化集團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目標,繼續堅持以煤為基,做強煤炭產業,加快非煤產業發展,走集團化、多元化、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
近年來,平遙煤化集團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安全發展、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為主旋律,繼續堅持走集團化、現代化、多元化、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繼續堅持做大煤炭主業,壯大煤、焦、化、電、建材產業鏈,加快傳統產業提升,發展循環經濟;繼續加快企業體制改革、結構調整、技術改造、管理創新的步伐,提升企業競爭力;繼續實施低成本擴張和內涵型增長的發展戰略,保持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活力;堅持以轉型發展為重點,積極穩步發展非煤產業,優先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加快向新型產業邁進的步伐,真正實現由資源型企業為主向多元經濟為主的強優企業轉變,實現由煤炭企業為主向工業新型化企業的轉變。
通過對兩大集團更深入的調查,我們提出了一些為更好建設我縣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首先企業是社會財富和就業機會的創造者,要積極營造全社會尊重、保護、提升企業家地位的和諧氛圍。政府要組織全縣百戶重點工業企業家進行培訓考察學習,擴大視野,開闊思維,提高企業家隊伍駕馭市場的知識和能力,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同時,要健全行業自律組織,搭建企業家交流平臺,發揮企業家協會和行業協會(商會)橋梁紐帶作用。暢通企業與一些單位溝通聯系渠道,為企業家成長創造寬松環境。 其次,有關部門要深入研究政策,為企業新上項目真好參謀作用。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嚴格執行準入門檻,把新上工業項目和優化產業結構有機地結合起來,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加大有效投入力度,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符合產業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場需求大、能源消耗低、有利生態環境和安全生產的重大項目,促進新投資項目專業化、傳統產業特色化,按照工業發展“抓大不放小”的工作思路,要促進小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加大對鼓勵類項目投資力度,嚴禁新建限制類項目,加快現有生產能力的技術改造升級,逐步減少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和高危產業的比重。
最后,全縣各級各部門都要認真貫徹為工業發展助陣、為項目建設讓路的思想觀念,執法執紀部門和涉經部門要為重點產業發展大開綠燈,保駕護航,要在全縣上下營造一種關心工業、支持項目、歡迎投資、謀求發展的濃厚氛圍。要對重點工業企業和重點工業項目實行封閉式管理,未經縣工商企業領導組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進入企業檢查收費。嚴格執行省政府每月1—20日“寧靜生產日”制度。行政職能部門對可以合并或聯合進行的檢查,同一部門內部實行合并檢查,不同部門之間實行聯合檢查,不得分級、分次重復檢查。所有涉及企業的收費要一律從低,堅決杜絕各種形式的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從而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全縣工業經濟的科學快速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10
錯別,顧名思義是指錯和別。在古代也稱作“白”。所謂“白先生”,就是經常讀錯或寫錯的人。錯別的出現,原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主觀原因是自己不重視,認不細心,不會寫也不查典,粗枝大葉,草率從事。客觀原因是漢本身很復雜,難認、難寫、難記。其不良的影響或者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我們要盡量避免寫錯和別
調查對象:
街頭招牌,廣告,作業本
調查目的:
增加對漢的了解,學會規范用
調查原因:前幾天我們學習了綜合性學習倉頡造。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漢的歷史。我們祖國的漢文化源遠流長,漢的發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可在生活中,我們身邊的人都不太在意漢的規范性,都不會規范用。于是我決定,對身邊的錯別進行調查,開展一次“規范用”的調查活動,以便更好的了解漢,書寫漢,運用漢。
調查過程和內容:首先,我走上街頭,統計街上所看到的.商店的名稱。我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的每一個招牌,生怕有一個錯別從我眼皮子底下溜走。可找了老半天,連一個錯別都沒有。我心里好高興呀,大家都很規范的用,可一想我的作文就又失落起來,萬一沒有一個錯別我可怎么寫文章呢?!
于是,我更加細致的觀察,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忽然,我眼前一亮,一個服裝店的招牌出現在我的眼前——“布依布舍”。估計是服裝店為了招攬生意,所以才把“不依不舍”寫成了“布衣布舍”。意思是對那里的衣服很留戀。
接著,我又發現了一個賣祖傳止咳藥的小廣告,把“刻不容緩”寫成了“咳不容緩”,意思是它配置的祖傳止咳藥很神奇,有藥到病除之效。天啊,原來錯別真是無處不在呀。
最后,我又回到家翻了翻我的作業本。結果,又看到了許多錯別。把“磨蹭”寫成了“磨曾”,把“鋼琴”的“琴”多寫了一點……看著一個個寫錯的,我心里慚愧極了,羞愧的低下了頭。
調查結論:通過這次調查,我發現錯別大概有以下幾種。
1.同音,形近:如“食不果腹”誤寫為“食不裹腹”,把“感慨”寫成“感概”。
2.意思混淆:如“湊合”寫成“湊和”。
3.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規”誤為“默守成規”。原因是不知道其中的“墨”是指戰國時期的人物。
調查后建議:
1.規范用,正確掌握漢的含義和規范書寫。
2.宣傳漢的規范使用,糾正身邊的錯別。
通過這次調查,讓我對漢的規范使用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今后,我要檢查多翻翻《新華典》,讀一讀《說文解》,多了解一下中國的漢。以后一定要正確的使用漢,盡量避免在錯別在作業中的出現。
學生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目的
了解小學生什么時候說話不文明及他們說不文明語言的起因。
二、調查時間
20xx年7月至9月。
三、調查范圍
虹星橋小學六年級學生50名。
四、調查方法
1)觀察法:仔細觀察不文明語言何時出現及內容。
2)談話法:通過談話了解有些學生為什么說話不文明,并分析原因。
五、調查結果
1)小學生為什么說話不文明:
(1)由于與別人的矛盾而產生憤怒情緒,說話會口不擇言,一般都是發生在男生身上。
(2)由于他人的行為、舉止或是衣著相貌而取笑別人,說一些不雅的綽號。
(3)很多小學生說不文明語言都是出于一種反抗的情緒,對某件事情不滿的時候,甚至難過的時候。
(4)還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語言是從長輩、周圍人的嘴里聽來的,有的是看電視、電影學來的,不自覺就講出來了,時間長了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2)小學生講不文明語言后心理表現或想法:
(1)心里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時邊說邊大笑,作為一種發泄的方式。
(3)聽到周圍的人講過文明語言,所以不認為有什么不對的地方。
3)小學生什么時候會說話不文明:
(1)玩的時候:做游戲時有些人會賴皮,然后互相用語言攻擊。
(2)公共場合:一個同學在很多人面前讓另一個人出洋相,被譏笑的那方就開始了語言攻擊。
(3)暗地里:和某人關系不好,不敢當面說,就在背地里說有損于他的話。
六、分析
1)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不文明語言是從家里、社會上聽來的,還有的是從同學那里學來的。在不文明的環境里,小學生的語言、舉止都會受到影響。
2)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表現為用一些不太雅的語言表達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發泄的方式。有時并無惡意,但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3)高年級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譏笑同學,這也是講不文明語言的原因之一。
4)現在的獨生子女的脾氣、度量不算大、吃了虧,嘴上一點也不饒人,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國歷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現代中國人,應該發揚光大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作為小學生,我們要擔負起建設文明、繁榮祖國的重任,必須在各方面全面發展。我覺得要提高自己
的自身修養,首先就要做個文明的小學生。我建議我們的長輩們,所有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請你們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起榜樣來,讓我們一起營造文明的氛圍
小學生零花錢調查報告
現在,我發現有許多小學生總會帶一些零花錢來校外的小賣部里去買東西吃或買玩具玩。可是,這些同學的零花錢是從哪里來的.呢?因此我為此事作了一份調查報告。
調查
我利用這個周末的時間調查了一下同學們,他們有的說:是同學的。有的說:是我的。可是,這些同學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呢?我決定去問問這些同學的家長。他們有的回答:我沒有給她錢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給他坐車錢,他還是那么遲才回來,原來他把錢拿去買別的東西了。根據我的調查,我發現去偷爸爸媽媽的錢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撿到錢不交給老師的同學有百分之五十,媽媽給他的坐車的錢,卻用來買別的東西的同學有百分之三十。
分析
1、在這些經常帶錢來學校買東西的同學當中,四、五、六年級的同學占百分之三十。他們大多數是因家長給他們的車錢或給他們在學校訂學習資料的錢來買外面的垃圾食品。
2、有些同學是去偷爸爸、媽媽的錢,他們趁沒人時再去偷的,這樣使小學生養成非常不好的行為習慣。
結論
小學生的零花錢主要是從這些地方得來的:
1、有的學生在地上揀到錢不給老師,而是去買一些垃圾食品。
2、有的學生讓別人請客所以有了錢。
3、爸爸、媽媽給他們的搭車錢,他們卻用來買些垃圾食品。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小學生手上的錢,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給他們的,而是他們自己偷偷地拿來買東西的。
建議
小學生從小就有這種不良習慣,會影響小學生的一生。所以我希望家長必須得把這件事好好地處理,不能再讓小學生發生這種事了。
學生調查報告12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生活質量在不斷地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發生深刻的變化,有關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與此同時,消費領域中也出現了崇洋消費、炫富消費、奢侈消費、攀比消費等不理性的消費方式。20xx年伊始,浙江省工商局和省消保委在全省范圍內掀起了一場“新消費運動”,其核心就是要大力倡導新的消費理念,引導人們將消費和科學發展、和諧構建結合起來,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實踐消費觀念的變革,培育具有理性、文明、責任消費觀念的新消費主體,催生健康、品質的消費模式,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消費文化,促進人和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他們既是當前消費主體之一,有著獨立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特點,也是未來中國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大學生的消費狀況、消費觀念與消費模式,對未來我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文化的構建都會產生及其重要的影響。為真實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導向,使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關注“新消費運動”,培養大學生形成科學、理性、文明、責任的新消費理念,促使他們成為“新消費運動”的踐行者、推動者。為此,我們進行了一個專門的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是從自己校內以及本市區的其他學校的大學生進行調查,通過發放調查卷,以及訪問的方式,涉及的人較多。
二、調查總體情況
(一)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男性大學生占65。71%,女性大學生占34。29%,被調查者中,42。7%來自農村、27。75%來自鄉鎮、29。55%來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占39。74%,3000—5000元占23。26%,1000元以下的占21。25%,5000元以上的占15。75%,調查報告《有關大學生消費的調查報告》。
(二)大學生總體消費情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月平均生活費集中在1000元以下為主體占65。83%,1000—2000元占25。64%,20xx—3000元以上的占7。84%。
有74。6%的`同學生活費全部來自父母,有5。23%的同學靠勤工儉學來賺取生活費,還有4。2%的同學的生活費來源于每年的獎學金。三者兼有占15。94%,此外,少數(大約占4%)困難的大學生靠助學金來維持生活。也就是說,有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經濟來源是依靠家庭。當問及到“花父母錢,心中有何想法”時,有25。6%的大學生選擇了“理所當然”,有52。5%的選擇了“無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學生選擇了“希望今后有所回報”。
被調查者中,吃喝、娛樂和消費品(服裝、化妝品、飾品)三項,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項目。其中,吃喝占比例為47。65% 。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費外,有29。25%的大學生把錢花在了娛樂上,而這一現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學生中尤為明顯。另外,27。9%的大學生(女大學生占多數,尤其是高年級的女大學生)把錢用在服裝、化妝品、飾品等消費品上。
三、調查結果分析
現在的大學與社會已經沒有了圍墻,市場經濟到處充滿了誘惑,學生們的消費觀念受到極其重大的影響。調查發現,無論是從經濟來源、消費結構,還是理念和水平來看,大學生消費都呈現出超前、實用、多樣化等特點,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學校園內也正在形成不同層次性的消費群體,各自擁有不同的消費觀念,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結構、客觀環境等對學生們的消費觀念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盡管講牌子擺闊氣等社會風氣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園,致使部分大學生受到影響,但大多數同學的消費還是較為實際、理性的。當問及”購買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時,有54。3%的大學生選擇了“質量”,有20。2%的選擇了“價格”,有15。59%的選擇了“品牌”。由此可見,價格、質量、品牌是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學生的消費來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還處于“溫飽”狀態,沒有太多額外的費用開銷。所以其在購買東西時必定先考慮到商品的性價比,然后才會做出合理的選擇。但消費趨勢是在慢慢變化的,許多同學的消費已經在向“小康”過度,越來越多學生加入高消費行列,購買昂貴的MP3、電腦、手機等用品,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費已在慢慢增加。
學生調查報告13
調查人:
xx
調查時間:
XX年8月9日
調查地點:
xx小區
調查對象:
小區中學生
關于中學生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報告
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圣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像農歷5月初5的“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小區部分中學校的部分在校學生做了關于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中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并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中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的來源。
二.當代中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了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中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于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于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中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媚外的心理,還有青春期特有的獵奇心,導致部分中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中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鉆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于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于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中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中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中學生由于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于西方節日名的名,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2.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后,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中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于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于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國家能在中國傳統節日里多舉辦文化活動普及文化知識,當代在校中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附錄
由于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為有力的論據。
學生調查報告14
一、問題的提出
學校在培養學生智力發展的同時,也越來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研究證明,各種非智力因素在中學生學習、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這里所研究的性格品質正是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是其核心的成分。中學階段是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中學生良好性格的培養也顯得尤為重要。
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人相適應的習慣化行為方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由于家庭及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現在許多中學生在性格品質方面出現了如:依賴、任性、冷漠、情緒不穩定、社交困難等性格缺陷,急需正確引導和幫助。為此,我們提出了這項研究課題。我們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中學階段這一性格的良好塑造期,在教育教學中幫助學生克服性格中的缺陷和弱點,努力幫助他們形成熱情、開朗、誠實、勇敢、果斷、堅毅、勤奮、自信等良好性格品質,從而為國家培養既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又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質的二十一世紀合格人才。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中城鎮戶占30%,農戶的約占70%,且農村家庭經濟上較寬裕。這些學生們存在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以自我為中心,情感脆弱,意志薄弱等性格缺陷,急需引導和幫助。為了全面了解我校中學生的性格特點,我們采取了問卷調查法。
二、調查過程
1.調查對象
本階段的研究對象為初一、初二兩個年級的學生2.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我們精心設計了調查問卷,通過對157名學生答卷的認真分析,了解了學生的性格特點。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1.調查問卷中學生性格自測題
(1)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你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嗎?(abm)
(2)一個人時,常常幻想自己的未來嗎?(vam)(3)同學們認為你熱情好動嗎?(vcz)
(4)你干任何事都能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嗎?(mxa)
(5)你覺得你有可能成為班干部嗎?(vac)
(6)你對學習和其他事情都滿懷希望嗎?(bzm)(7)同學有困難你能熱情幫助嗎?(cax)
(8)你喜歡與人爭論嗎?(abc)
(9)你做事喜歡有始有終嗎?(acb)
(10)老師和同學認為你有想象力嗎?(abx)(11)你愿意向希望工程捐款嗎?(vax)
(12)你的老師認為你的想象力強嗎?(czb)(13)與別人相處時你能忍讓嗎?(cav)
(14)你對許多事情都愛發表不同意見嗎?(vaz)
(15)你在同學中有威信嗎?(cma)
(16)你遇事能三思而行嗎?(mxb)
(17)你對無拘無束的生活充滿幻想嗎?(acx)(18)你有能力參加很多課余活動嗎?(vzx)(19)在緊急情況下你能舍己救人嗎?(czm)(20)對你來說人格尊嚴很重要嗎?(cmx)(21)如果一件事成功的希望很小,你會努力去做嗎?(vab)
(22)你羨慕英雄人物嗎?(vam)
(23)你善于同周圍的同學朋友交往嗎?(amb)
(24)你喜歡說大話嗎?(cbm)
(25)你經常懷疑別人說你壞話嗎?(bzv)
(26)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明智的人嗎?(mxb)(27)你的愛好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常常走極端嗎?(vbc)
說明:括號中的三個答案依次為是、比較是、不是。每個問題只能選一個答案。
2.調查結果
此次調查,我們分別在初一、初二年級各抽取了兩個班的學生參與,共計157人。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得8個以上a的28人占總人數的17.8%
得7個以上b的5人占總人數的3.2%
得6個以上c的51人占總人數的32.5%
得6個以上m的7人占總人數的4.5%
得6個以上v的53人占總人數的33.8%
得6個以上x的3人占總人數的1.9%
得4個以上z的40人占總人數的25.5%
說明:
★得8個以上a者的評價凡事總想做得盡善盡美,常立志而不立長志,容易見異思遷,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有些夸夸其談。
★得7個以上b者的評價做事有一定的興趣,但虛榮心強,有點自以為是,志趣平庸,做事急躁,但又不乏善良和熱情。
★得6個以上c者的評價為人熱情,富于想象力,很誠懇,有正義感,有人情味和求實精神,做事循規蹈矩。
★得6個以上m者的評價做事講求實際,遇事有主見,對生活充滿信心,渴望得到同情,不幻想,總是想從生活中汲取有益的東西。
★得6個以上v者的評價天資很好,很有理想,總是盡一切努力去實現自己的'愿望,有時有些得意忘形,在成績面前從不停步,但遇到挫折時容易消極。★得6個以上x者的評價對自己和別人都始終如一,不幻想,缺乏熱情,總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保護著自己的利益,對外界所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得4個以上z者的評價固執多疑,總處于被動地位,對任何事情甚至自己的事情都無動于衷,麻木不仁,有才能但不會選擇自己的道路,自立能力差。3.結果分析
我校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在性格特征方面具有如下優點:他們興越廣泛,敢想敢說,為人熱情,尊敬師長,富于想象力,肯于動手,勇于實踐等等。
他們這一特定群體,在性格方面突出表現出以下弱點:
①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
②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
③嫉妒、報復心理強;
④自私、利己主義思想普遍;
⑤任性、固執、愛發脾氣。
四、研究方向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和課題的研究計劃,我們下一步要做的主要工作是進一步分析、研究我校中學生性格特點的形成原因,主要通過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的文化水平以及周邊環境、個人興趣愛好的調查,為下一點探索培養中學生良好性格的新途徑做好準備。
關于中學生讀經典名著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
關于中學生讀經典名著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
“名著”是很容易讓大多數中學生敬而遠之的兩個,特別是在選擇日益增多的今天,反映中學生校園生活與情感的小說隨筆與成功的同齡人自傳更受中學生歡迎。它們有時代氣息,符合中學生心理需求,自然比那些距離遙遠、長篇巨制的名著更有吸引力,但這正如大眾與精英的關系,誰也不能取代誰,而后者更值得關注。
然而在知識大爆炸年代,讀書卻變得更難了,難在書的選擇上,如何選擇一本好書?按理說,那些經過悠悠歲月沉淀、經過優勝劣汰流傳下來的經典名著,應該是我們的首選,但事實并非如此,這點在大學生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據上海譯文出版社組織的一次問卷調查反映,有85%的學生不讀名著。盡管不讀名著的孩子一樣能長大,但是可以肯定,讀名著的孩子和不讀名著的孩子長大了會有所不同,就像有首現代詩里寫的一樣:“寫詩的人與不寫詩的人,沒什么不一樣/讀詩的人與不讀詩的人,不一樣”。
當代中學生在認識名著中有幾個比較有代表的誤區:
誤區一:名著是閑書,沒有教輔書來得實在。(采訪對象:李佳佳,女,高三學生)
其實,我在念小學時,就開始接觸比如《西游記》、《格林童話》之類的名著,開始并不是很愿意去看這些看不太懂的東西,但父母總在耳邊說:看名著就像鍛煉身體一樣,一輩子受益。盡管名著中的語言不太符合我們現代人的閱讀習慣,但是我還是能感覺到,這里的愛情故事比時下流行雜志上的愛情故事,不知要高出多少個檔次。而且,那些巨匠們玩情節、玩思想,的確很有味道。
我和名著劃清界線始于高一。記得有個周末,我一睜開眼來就隨手拿起枕頭邊的《紅樓夢》,看著看著,情至深處,我竟然傷心地哭了起來。也不知過了多久,父親敲門進來喊我吃飯,看到我這個樣子,再看看我手里的書,他竟然氣憤地把書撕成兩半,還嚷嚷道:“你難道不想考大學了么?”
“是看名著重要還是考大學重要!”父親邊說邊開始收拾我的書桌,把所有和學習無關的書籍都沒收了,臨了他還說:“等你考上了名牌大學,隨便你怎么看!”我當時特不理解,這是記憶中爸爸第一次沖我發脾氣。
很快,期中考試的成績就出來了,我們班級有50個人,我只考了第36名。說實在的,我能感覺到這次考試我發揮出了自己的真實水平,我也就這么大能耐了,這也使我看到了重點高中學生的實力,要趕上他們、甚至是超過他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終于明白了老爸為什么不要我看名著了,不管是名著還是什么書籍,只要是課外書,有幾本比教輔來得實在啊!
誤區二:太忙了,哪有時間看課外書(采訪對象:陳冬冬,男,高二學生)
我從來不看課外書,中外名著,我也打小就沒有接觸過。但是你不能據此斷定我不愛學習,相反,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總一直在忙著,甚至遠遠比一般的同學要忙。
記得還在念幼兒園的時候,我的休息時間就只有周五一個晚上,可以看看動畫片,但是不能超過90分鐘。周六周日,我就在文化宮的各個興趣班學習,我學過繪畫、書法、鋼琴、吉他,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接觸英語。
記得高一的時候,有個朋友來我家做客。當他看到我的書架上一排一排花花綠綠的書時,大為感嘆地說:“想不到你不是個書呆子嘛,知識面這么豐富啊!”但是不過三分鐘,他又說了一句:“怎么這么多書,連一本名著也沒有啊!”
我還沒來得及答話,就被剛好送果盤進來的媽媽搶了先:“我家冬冬現在準備出國,外語要補的東西很多,沒時間看那些課外書。”
是啊,小時候,是不知道看,現在,是沒時間去看。
誤區三:名著該有保質期吧。(謝貝貝,女,高二學生)
在不少人眼里,我應該是個熟讀“四書五經”的女生,因為我的文章常常在報刊上發表,甚至我還會寫成人的愛情小說。但我從來不看那些名著。盡管我每個月花在買報刊書籍上的錢絕對不低于100元,但是這些都是很實用的,我可以學到東西,這些東西對我寫文章很有幫助。
我第一次接到編輯電話的時候正念初中三年級,他問我:“你都看了哪些中外名著?”我說:“我從來不看那些,因為我感覺名著的語言習慣和我們現在的大不一樣了,如果看得多了,我還擔心自己模仿上了,那樣就有可能寫不出東西了啊。”
編輯沉默了好久才說:“孩子,你現在還小,不能功利,現在多讀些書,等你以后走上社會了,或者是等你寫過幾年文章之后,你就會明白,名著和流行小說、期刊之間的區別。”
我暗自感覺好笑,思想和老爸的一樣老土!顯然我們之間有了代溝。
我真搞不懂,名著真有那么重要么?寫名著的人和我們不屬一個時代,他們寫的是那個時代的文化,難道名著就沒有保質期么?為什么我們要擱下時下一些很不錯的“寫家”的東西不看,去看這些古董呢?有幾個人真能看懂啊?
個案采訪結束后,我很詫異:名著是良藥,又不是什么洪水猛獸,為什么時下中學生都要和名著劃清界線、勢不兩立?
首先可以肯定,只要處理得當,讀名著和考大學是沒有半點矛盾的。讀大學的時候,曾經聆聽過某博士生導師的講學,他研究的是自然科學領域,但是他的演講主題卻是———《淺談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關系》。在講座中,他風趣地談道:“若想考我的博士生,先準備好《老子》,想過我的答辯,先熟讀、讀通、讀精《老子》———否則我不會安排答辯的!”其實,從許多名人傳記、回憶錄中都可以看到,這些偉人們是如何成為偉人的,套用牛頓的一句名言就是“我現在之所以顯得很高大,那是因為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何為“前人的肩膀”?在歷史長河中沉積下來的文化精髓也!
其次,為了準備出國沒時間讀名著。出國“留學”,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我有個深圳的朋友,高中畢業就被送到了加州一華語學校,到國外去學漢語也算是奇聞,當時她理直氣壯地說:“有了洋學歷,還擔心回國找不到工作?”她是去年六月份回國的,一心以為拿了洋文憑,進雜志當編輯記者應該不成問題,但是她錯了,直到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她仍然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么沒有人買我的帳?不可否認,在某些學科領域,尤其是尖端學科,發達國家是要比我國領先———但是,也無需懷疑,在基礎學科上,我們也不落后于人家!西方的月亮并不就比中國的圓!慶幸的是,已經有不少媒體、評論人士在關注這一“拔苗助長”現象了。
再次,名著到底有沒有保質期?采訪中,謝貝貝同學很聰明地進行詭辯:沙丁魚會過期,面包會過期,連保鮮紙也會過期———為什么名著就沒有保質期?明白這兩類事物之間的本質差異就不難發現這是個詭辯了!沙丁魚、面包、保鮮紙與名著的本質區別在于,前者是屬于外在的,后者是內在的,前者是物質,后者是精神。為什么說名著不會過期?那是因為名著是經過歷史選擇的結果。
不管怎么樣,中學生遠離名著是個事實,盡管記者的采訪不一定十分全面,但卻正好與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調查數據相吻合。
老師和家長:名著,讀還是不讀?是個問題!
85%的中學生不讀名著,究其原因,很是復雜,因為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沒有時間讀、讀了和高考、中考又沒有多大關系、名著“晦澀難懂”等等原因都是當代中學生不讀名著的重要原因。在實用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充斥下,在“快餐文化”的漩渦中,一些青少年跟著浮躁的風氣走,撲向網絡、卡通。名著當然就被冷落了。但是,名著大都是經典,而經典是永恒的,有著永恒的價值和魅力,到底是讀還是不讀?
筆者有機會與某中學高二年級學生譚吉明(以下簡稱學生)和他的父親(以下簡稱家長)、某重點中學語文老師謝老師(以下簡稱老師)及菏澤某大學社會學教授陳斌老師座談了一次,下面記錄的僅是討論的精華部分。
筆者:譚同學你好!聽說你是學校社會調查小組的主要負責人,你們有沒有在中學生讀名著方面的情況做過調查?
學生:在我們學校做過。那是在教育部對全國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名著閱讀問題做出明確規定之后,教育部把20部名著(針對高中學生)以教學大綱的形式確定下來。我們學校組織過一次調查,發現還是有絕大多數的學生沒有看這些必讀名著。
筆者:謝老師,能就中學生與名著談談你的看法么?
老師:中學生熱衷于名著的確不多。這幾年,我們國家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動作是很大的,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中學生熱衷
學生調查報告15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圣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像“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部分中學生做了關于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中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并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了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于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于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中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媚外的心理導致部分中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中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鉆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于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于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中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中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于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于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2.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后,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
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中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于20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于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中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于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中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了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學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近視調查報告關于學生近視調查報告10-29
學生調查報告06-23
學生調查報告07-02
學生調查報告06-10
學生的調查報告04-27
學生調查報告08-26
學生調查報告06-12
學生調查報告06-15
學生的調查報告03-20
小學生學生調查報告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