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調查報告
學生調查報告1
經過了3個月的細致調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布了專門針對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狀況調查結果,結果顯示:38.1%的特困女大學生每個月從家里得到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25.3%的來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來的特困女大學生一樣貧困;特困女大學生有三難:求學難,勤工儉學難,找工作難,甚至連談戀愛都是一種妄想
一個案例
油多了不好。勸孟娜打一些油多一點的菜的時候,她這樣說,并執意要多吃一些帶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錢的炒粉絲。這還是在在場的情況下,如果是平時,她只要8毛錢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錢的白菜。
孟娜是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XX級學生,她的家鄉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個兄弟姐妹,還有一個70多歲的爺爺,加上父母,一共有9個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父親賣光了家里能賣的所有糧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錢的親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專業每年需交學雜費共6200元。孟娜沒那么多的錢,她身上總共不過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學雜費,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費用。沒有交上的學費只能慢慢補。
學校每個月給每個學生發放107元的生活補貼,孟娜還在學校申請到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在那間放了40多臺電腦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個小時進行清理,這樣下來,每個月能掙上80來塊錢。
孟娜不敢上街買東西,一要花車費,二來東西貴。前幾天實在太熱,她花20元買了一件t恤;實在沒有鞋穿了,又花30元買了一雙鞋。孟娜柜子里還有一件春天買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學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國扶貧基金會調查的農、林、師范類高校中,像孟娜這樣的特困女大學生,超過了學生總人數的15%,她們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而中國扶貧基金會這份《貧困女大學生》顯示,在一般的綜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學生的比例也達到了8%。
五組數字
●15.7%來自獨生子女家庭
接受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19.4%來自農業大學,6.6%來自林業大學,6.6%來自醫科大學,15.3%來自師范大學,52.2%來自綜合大學。70%以上的貧困生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農村經濟不景氣,家里缺少勞動力,致使收入只夠維持溫飽。同時,由于近幾年城市貧困家庭尤其是下崗職工家庭數量日趨加大,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養大學生也面臨諸多困難。在此次調查的高校貧困女大學生中,就有25.3%的貧困生來自城市家庭,其余74.7%來自農村。來自城市的貧困女生中,絕大多數都來自雙親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學生來自單親家庭,0.5%的貧困女大學生是孤兒。另外,15.7%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84.3%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費不足200元
貧困女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調查顯示,貧困女大學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給她們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間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僅為17.6%。貧困生每月生活費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間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間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總共達93.7%。
在吃飯以外的消費上,有13.7%的貧困女大學生根本沒有經濟能力購買學習用品,49.8%的貧困女大學生每月個人學習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達56.6%的貧困女大學生沒有購買服裝的經濟能力,還有25.2%的每月服裝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學生無力購買化妝品,還有31.5%的貧困女大學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有45.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困難,只能靠勤工儉學勉強維持;有42.2%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緊張,手中的錢必須用心計劃,才能維持生活;還有高達6.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特別困難,已經無法維持,不能繼續上學。
●84.7%的人承受經濟困難的壓力
因為貧困,女大學生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業余生活有諸多阻礙。調查顯示,84.7%的貧困女大學生承受著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60.2%的`承受著學費書費上升的壓力;48.5%的承受著生活費上升的壓力;42.0%的承受著學習緊張的壓力;還有28.1%的承受著考試不理想的壓力和怕與同學談論錢方面事情的壓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28.2%的同學不愿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學生選擇向過去的同學傾訴,31.4%的選擇向現在的同學傾訴,28.0%的向家人傾訴,17.4%向學校、教師傾訴。
在課余時間的安排上,有66.2%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余活動是勤工儉學;有83.8%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余活動是學習,只有9.6%貧困女大學生有休閑、娛樂活動。勤工儉學的工作主要是校內勤工儉學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別為50.3%和45.5%。
學生調查報告2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當我們確定戀愛對象前,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以何種標準來選擇相知的伴侶。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標準也會因為主客觀原因發生更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究竟“一見鐘情”的閃光點源自哪里呢?也許調查結果會給我們一些啟示。據調查,39。7%的大學生在選擇戀人時首先考慮的是人品問題;32。4%考慮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選擇好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為當你選擇一個人時就意味這你的選擇是一種生活、一種目標。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著一場災難。”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學生所選擇戀人采取的依據。這是一種比較高尚的擇偶標準,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條件,當大學生情侶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擔當家庭責任的現實問題直接擺在面前時,理想化的愛情能否維持就很難預測了。康德在《對愛和崇高的感性的觀察》一文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從男女兩種不同的性別來看,女人屬于美的類型,男人屬于崇高的類型,對女人來說最大的恥辱是不招人喜歡,而對男人來說最大的恥辱是蠢笨。這說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區別的。而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有15。6%的同學是以對方的相貌為依據的,其中74。9%的是男生。他們以獲得純粹的感官滿足為目的之愛情,是一種對“情欲之愛”的追求。這類愛情很難維持長久。問題是天長日久的相處會使外表失去新鮮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則往往看重的是對方的能力,希望有一個能力比較強的男朋友,9。6%看重能力的同學中就有69。6%的女生。
二、大學生在大學里談戀愛的最初動機是什么?
高爾基說:“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行動更重要,更珍貴的了。”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需要產生動機,而動機支配著行為。因此,在研究大學生的戀愛觀的時,對這一動機進行了調查研究。
調查發現有7。8%的同學是因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覺得自己沒面子才開始談戀愛的,是一種趕潮流現象,與從眾心理有關。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往往對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認為自己沒有戀人而自卑,所以她們不會“逆潮流而行”的。有31。7%的同學則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寄托。上大學生后,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重新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環境,內心比較空虛和孤獨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個可以聽自己傾訴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學會認為異性交往起來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當兩個人交往加深時,也就不可避免地會發展成為戀人關系。我們上大學后不像小學初中時刻有父母陪伴在身邊,很多同學都是背景離鄉來到很遠的地方求學,遠離父母,即使想傾訴也不現實的。當心靈上遇到苦悶急于疏解時就需要有朋友在身邊,正如“遠水救不了近火”。而此時愛情就將是生活中一個很好的依附。8。5%的同學是因為對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絕(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學是由于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學生談戀愛會對自身產生何種影響?
有專家指出:“對青年人來說,戀愛更多的是一種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體的事情。如果說一個人進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態度以及人生觀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么導致這種變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過于戀愛的影響。”因此,我們對大學生談戀愛對自身的影響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57%的同學認為戀愛對自身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20。2%的同學認為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地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系,具有積極的心態。當愛情遭受挫折時能較好地應對挫折,有利于學習生活。其中4。5%的同學認為只有“兩人”世界,脫離集體;5。7%的同學認為影響了正常的同學交往。這10。2%認為戀愛對自身產生消極影響的同學中有55。8%的同學正在戀愛的,58。4%的同學是女生。由此看來戀愛對女生的消極影響遠大于男生。
四、如果當戀愛失敗時,你認為對你以后的學習生活意味著什么?
大學生戀愛猶如空中樓閣一樣,缺乏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并且在大四時期面臨就業的分歧,所以導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是很多,這就表明要經歷失戀的人群還是很廣的。而事實也是如此:大學生中“有情人”雖多,但“同眷屬”者少,這樣就產生了一批失戀大軍。在調查中發現有92。4%同學能正確面對失戀:其中57%的同學認為可以為以后的戀愛積累經驗;16。2%的同學認為無所謂,可以再找一個;14。1%的認為從此可以解脫,集中精神去學習。有的人在經歷失戀后在學習上往往會有很大的進步,就是失戀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戀,怕自己的戀愛失敗,怕失去已得到的東西,這樣的同學在調查中占了8。0%,他們認為失戀后生活沒有意義,學習沒有動力。莎士比亞說過:“愛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真誠的愛情不是走一條平坦的道路。”在愛情中遭受挫折,其實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此項調查也可以反映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善于利用各種宣泄、轉移的方法進行處理,更有人會獲得不菲的收獲。
【對大學生自身樹立正確戀愛觀的意見和建議】:
1、要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系。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因為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目的。事業高于愛情,主張事業為主,不宜過早地戀愛。但也不要認為愛情是事業的絆腳石,處理得好的話,愛情也能對事業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夠承擔戀愛挫折。正視現實,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作為有理智的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這樣作有助于你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并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不要過分地隱藏或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師長,同學,朋友,老師等訴說自己心中的煩惱,也可以寫日記或寫信。如果感覺心中的積郁實在太深,無法排解時,也可以找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一些集體性的娛樂活動,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這樣有助于心情的開闊。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戀后有一種空虛感,暫時難以適應,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來充實自己,不讓在有空余的實踐胡思亂想。要盡快把失戀升華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盡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為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要知道,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的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于學習,愛情于人生,愛情于婚姻的關系。
3、端正戀愛動機。戀愛是未來尋找志同道合、白頭偕老的終身伴侶,而不是為了安慰解悶,尋找刺激,更不是單純為了性的滿足。戀愛對象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能忽視了經濟、政治、文化、個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戀愛動機的好壞,直接關系的戀愛的成功與否。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橋梁,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對于學校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大學生的性知識教育。大學生還處在人生的過度階段,雖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還很少,對于異性也還只處于一種羨慕和向往階段,很多知識還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誤,甚至出現越軌行為。在缺乏一定常識的前提下,對于自己的錯誤行為并不能很好的認識,對于行為產生的后果也沒有能力來解決。從而會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壓力和障礙,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利用板報、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卡拉ok、文藝演出、漫畫、各種文體活動等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活躍身心;加強大學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學的網絡資源,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和性健康咨詢服務,幫助大學生端正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同學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沖突和心理失衡,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3、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生戀愛與否和學生的理想、事業心緊密聯系。我們要引導學生追求事業、理想和前途,使其認識到愛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顧兒女情長,荒廢學業很前途。
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念,并結合調查結果抒發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誠摯地希望大學生們可以在健康的戀愛觀的指導下,讓自己的愛情之花可以開放得更加美麗。
學生調查報告3
中學時代是中學生生理和心理逐漸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此時的中學生既有別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頑童,在身體形態和心理上均發生一系列的“質的”變化。在這一時期,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是一個不斷碰撞而又不斷調試的過程,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困擾,滋生各種心理問題。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獨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獨尊心理、厭學心理。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不堪學業等諸多壓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對于這些,我們需要正確的認識以及面對。
首先是自卑心理。這是普遍出現在青春期青少年身上的現象。具體體現在“我成績不如某某某的好”“我能力不如某某某的強”“我家沒有某某某有錢”“我長得實在是強差人意”等等方面。而這就造成了青少年不敢去讓自己的才華,自己真正的實力展現出來。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對于這個方面,我們需要正確的去認識自己。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見自己發光點看見自己長處,只有這樣全面的立體的判斷自己才能得到穩步提升與發展,一味的自卑只有走下坡路。
然后是孤獨心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的條件都太優渥了,所以他們有一大堆的時間來捏造自己莫須有的孤獨。我們要看見社會上那些衣衫襤褸的工人討不到工資一臉塵土的孤獨,我們要看見孤兒院里孩子們笑容背后沒有父母的孤獨,我們要看見年事已高無人照料的老人拾荒時的孤獨,認識到這些,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孤獨根本就不值一提。我們可以敞開心扉與朋友老師家人面對,用知足來化解莫須有的孤獨。
然后是有關嫉妒心理,這個多是出現在女孩子身上,有關別人的衣服比自己的好看,別人比自己人緣好,別人有男孩子喜歡,別人家境優渥,而面對這種正常的心理我們應當用正常的方式去處理。要知道好的條件不能靠父母不能靠先天,要靠自己去一手創造。嫉妒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要看到發展的一面而不是去嫉妒別人哪里比自己優秀哪里比自己條件好。
唯我獨尊心理出現在和家人的相處里。認為家人的`付出是應該的,認為自己是皇帝是公主,不可一世,什么要求都必須要滿足,要比別人好,人家都要聽我的。這種心理要去多體會別人的感受,換位思考,就能解決唯我獨尊的病態心理了。
厭學心理的人往往沒有遠見,他們貪圖一時玩樂,今宵有酒今宵醉,完全就沒有考慮到自己以后的幾十年人生。需要別人去開導他們走出象牙塔,了解到現在的努力是為了將來的幸福,要遠見到幾十年以后自己脫離父母獨立了靠的是滿腹經綸去闖這個社會,通過學習去計劃自己的美好人生,才能擺脫鼠目寸光的厭學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多種多樣,在此例舉幾種。希望大家能夠反思自己,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去提高改變自己,順利成功的走過我們人生的花季,不要在將來因為這些微不足道的心理活動后悔不已!
學生調查報告4
為全面了解山東省大學生當前心理健康狀況,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省情綜合研究中心、山東大明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于XX年9月至11月對山東省部分高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山東大學生就業心態日趨理性,而且不怕吃苦,希望提高自身能力以應對就業難。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40份,回收率為94%,其中男生372人,女生568人;本科生686人,研究生254人。
在“你希望畢業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調查中,33.88%的大學生選擇了“在工作中尋找機會深造”,30.69%的學生選擇了“繼續深造”,24.92%的學生選擇了“就業”,還有10.51%的學生選擇了出國發展。
調查顯示,山東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日益理性。在“畢業后找什么樣的工作”調查中,選擇“符合自己專長”、“有發展空間”兩項的學生都占被調查者的一半以上,34.36%的學生傾向于找“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工作,選擇“無所謂”和“要我就不錯了”等選項的學生均占被調查者的2%左右。在“畢業后你希望在哪工作”的調查中,45.98%的學生選擇“省內”和“省內發達城市”,23.94%的'學生選擇“北京、上海等國內經濟發達城市”,10.87%的學生選擇“回生源地”。
此外,在“你是否能吃苦耐勞”選項調查中,75.11%的山東大學生選擇了“可以,吃苦能夠鍛煉自己的毅力”。敢于吃苦、勇于拼搏仍然是山東大學生的主流精神狀態。
“如果能改變自己,你最想改變的是什么?”此項調查發現,38.65%的學生選擇了“能力”,19.50%的學生選擇“知識”,11.67%的學生選擇“習慣”,還有10.33%的學生選擇“財富”。
學生調查報告5
本班近視人數:7人。
近視原因:
原因(1):最主要是看書。看書多、學習好的大多視力差。因為有些同學看書姿勢不正確,沒做到三個“一”,眼睛離書本太近,導致眼睛疲勞,看不清東西。
原因(2):人躺下后,身體與支持面(如床)接觸面積增大,壓強變小,人體處于一種舒適的狀態中,于是神經中樞就會使人感到困倦,以促使大腦及身體得到休息(即睡覺)。此時人的大腦比較遲鈍,記憶力也大幅下降,十分不利于學習。而且躺倒看書眼睛容易疲勞,眼肌纖維彈性變小,因而易近視。
原因(1)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1)眼睛離書本要有一尺遠;
(2)看書不要在暗處看,光線適度,不宜過強或過暗;
(3)看書不要看太久,每40~50分鐘后, 需休息10~15分鐘,讓眼睛向遠處看,越遠越好,防止眼睛過度疲勞;
(4)不要看字跡太小或字跡模糊的書;
(5)不要趴在桌子上、歪著頭、或躺在床上看書。
原因(2)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因為躺著看書看報時,書和眼睛很難保持合適的距離,往往一會兒遠,一會兒近,使得眼睛的晶狀體必須不斷地進行調節,這樣就很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勞。同時,躺著看書時眼睛的血管容易充血,加上平躺時燈的光線不理想,時間一長眼睛就比較累,也容易患近視眼。所以在看書看報時,應該注意姿勢,不僅要光線充足,而且要讓眼睛與書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躺著看書。
所以,我提醒大家,一定要愛護好自己的眼睛,眼睛可是心靈的窗子喲!
學生調查報告6
消費,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花錢買東西。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已使消費成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隨著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時,我們中學生的消費也越來越大。高消費意識在學生中廣泛流傳。然而,學校及社會尚未對“消費”這一活動進行研究,也未對小學生的廣泛流傳的獵奇心理加以改正。學生在消費中還有許多有待規范。
為此,我們通過調查了50位同學,來探討小學生消費觀念。(問卷調查對象:男生和女生)
小學生每個月都會有零用錢,每天都會用錢,這兒列舉了一個表格(即中學生每月的零用錢的數目。)
中國自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們現在的每個中學生幾乎都市獨生子女,父母的溺愛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順著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小學生心中的滿足感和強烈的欲望。小學生避不了的揮霍如土,把錢用在不該用的地方,為了出風頭,就會不惜千金買名牌,為了更了解小學生消費的內容,這兒我們列舉了一個表格,即小學生消費的內容。
我們也還調查了小學生的零用錢是否足夠。按理說,中小學生的零用錢應是綽綽有余,但調查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父母給子女零用錢。理所當然,也應過問子女的消費情況,但事實正好相反。請看下面的數據。
由圖表可知,父母關心子女的消費情況只占20%。而父母很少問子女的消費情況要占70%,不過問子女消費情況的也要占10%。這就表明:導致學生的獵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緣故。父母對子女消費情況的不聞不問,導致了小學生的高消費理念的'蔓延,使中小學生擁有強烈的滿足感,覺得錢是很容易得來的,以至小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活在暫時的滿足感中,這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糾正它,不能讓它蔓延。
我們調查學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壓歲錢,結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覺得這是造成學生的滿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們追求高消費。
通過分析以上的情況,我們向廣大學生,家長及校方,提出以下幾點:
加強宣傳的力度,利用學校和班級的墻報大力宣傳要合理利用零用錢,使中學生認識到,錢來之不易,讓他們懂得要勤儉。
學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對錯。
組織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體會勞動的艱辛,深刻的認識到錢來之不易。
父母不應給學生太多的零用錢,應教育他們,讓他們走出誤區。父母也應多關心子女消費的情況,促使他們不要亂花錢。
學生調查報告7
我在很久以前就聽說了“網購”這個詞,淘寶網更是家喻戶曉的知名網站。人們對于網購這種購物形式眾說紛紜,在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覺得網購存在很大的風險,也很少人真正嘗試過。我一直都對網購很感興趣,很好奇,在今年春天我開始了我的“網購生涯”。從那以后,身邊的同學也紛紛開始了網購。后來網購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什么東西都喜歡從網上買。像我這樣喜歡網購的大學生有多少呢?因此我選了這個主題。
一、調查目的
大學生是新新人類,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為了揭開網購的真實面目,讓更多的人了解網購,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此次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青島理工大學經貿學院(由于調查的困難性,選取了本學院進行調查)
2、資料收集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所取得的樣本中的個體發放《大學生網上購物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關于上網購物基本情形和情況。
3、調查方法:對經貿學院的全部學生(限于三年級以下)進行分層,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層,在總體中抽取容量為60的樣本,在每層中進行系統抽樣,根據每層樣本量占總體的比重,在三層中分別抽取容量為22,22,16的樣本。隨機選定某一學號后,間隔10進行抽樣,得到樣本。
三、調查結果分析
1、通過對樣本中網購人數的調查,得到以下數據:大一學生樣本中有9人進行網購,在該層中的比例為56、25%;大二的有15人,占該層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占該層的50%。
以95%的把握推斷經貿學院中網購人數比例范圍為45、36%~70、44%
2、在沒有在網上購物的同學中,有近50%的同學認為網購不安全,而在有過網購行為的同學中有97%的同學覺得網購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會嘗試網上購物。
3、在網購人群中,因為節約費用而選擇網購的占網購人數的62%,還有一部分同學是出于好奇和尋找新奇商品而選擇網購。在眾多的購物網站中,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有48、57%的網購者會把網站商品是否齊全作為他們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標準。其中,淘寶網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學選擇在淘寶購物。
4、大家都在網上買些什么呢?經調查,數碼產品位居榜首,占到總消費的37、7%,其次是服裝27、87%,在網上買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占到總數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鮮等問題),卻幾乎無人在網上購買食品。
5、本次調查中,還對同學們的網購消費水平進行了調查,有42%的同學每季網購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學分別占總體的25、8%和27、5%。還有4、7%的網購達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購物的平均交易金額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間的人數都占總數的42、8%,其他金額范圍分布較少。
6、在網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主要困難是商品描述不清楚,達到45%,其次是商品數目繁多和網站太多,網上市場太雜亂(21%),網購市場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調查結果總結
通過上述的調查報告,說明大學生在網上購物還不是很普及,但潛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阻礙他們開始網購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們認為網購值得信任了,網購的方便,省時,商品齊群等優點一定會吸引絕大多數的人開始網購。目前,人們在網上消費的商品種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網購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就要優化購物體系,打破這種局限。
購物網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他能讓我們實現資源共享,在網上我們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質量最好的,最時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來網購一定會成為人們的主要購物形式之一。
學生調查報告8
一提出問題:
現今,國家大部分河涌都受到水污染,我們家鄉的許多河流也不例外。這是自然污染嗎?不是的!!記得我們還小的時候,家鄉的許多河流還是清澈見底的。過去每到夏季,游泳的、釣魚的人絡繹不絕,給人的感覺是干凈.清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遲,歲月的逝世,那些河水已經不像樣了,現在撲鼻而來的是一陣陣的臭味,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的垃圾、一堆堆的建筑廢料。究竟致使這些河流被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水污染帶來什么危害?今天,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來到當地進行調查,調查。
二、調查目的:
1.通過調查,了解當地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帶來的一系列危害。
2.通過訪問,清楚群眾對水污染的`認識。
3.通過查閱,查找改進的方法,進一步使家鄉的河水恢復昔日面貌。
三、調查成果:
(一)水污染的原因:
1.船家和行人亂丟垃圾,為了圖一時的方便而絲毫不顧環境被破壞。因為垃圾遍布沖面,使錦水沖的水質污染程度升高。沖里的魚兒和蝦從此也不能在干凈的沖里暢游;
2.沖底淤泥堆積,使沖水受到較大的污染。也使沖面積減小,影響船只行駛;
3.工廠直接將廢水排到河流里
4.人們都把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里;
5.村民經常把一些動物的死尸拋掉入沖,以致臭氣熏天;
種種不良因素致使這條沖受到嚴重污染,沖水發黑發臭,影響到附近居民的呼吸,對環境、空氣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嚴重影響市形象和群眾生活。
(二)存在的危機
一些工廠為了方便,通常把一些廢料污水通至江河,就連家鄉的憶帆河也面臨著這樣的危機。所以,人們要自覺做好。
(三)解決措施:
1、控制污染源,尤其是在河流上中游限制污染物質的排放,主要是造紙廠、冶金廠等等;
2、沿河多植樹,保持水土;
3、減少污水的污染度,利用化學方法將污水中的有害物質中和或沉淀;
4、加強人民的環保意識,不亂丟垃圾,如有發現,進行適當罰款;
5.控制河流污染,保持水源的良好水質,并可持續利用;
6.有專人定期清潔河面垃圾;
7.工廠不排放或盡可能少排放廢水,工業用水經處理后循環使用。
(四)我們的行動
1、向全校師生發出保護水資源倡議
學生調查報告9
一、大學生就業:難在哪里?
低工資就業:多一些經驗拿汗水換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了解到,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寧愿選擇“低工資”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而他們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換明天”。
據了解,“低工資”就業實際上是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前的一種待業狀態,是以單位給畢業生提供積累經驗的機會,而畢業生則以低報酬工作為交換條件。這種“低工資”就業只為找工作時多一些實踐經驗。
工資會隨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軟件公司負責人王小姐認為,現在企業招人雖對學歷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還是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剛開始工作,工資可能會低些,但隨著就業者個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資也會慢慢提高。她建議大學生心態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業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以前,很多企業招聘只針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對應屆大學生一律免談。隨著用人觀念的逐漸改善,近一兩年,很多企業直接招收大學生,他們愿意出錢培訓大學生,使其很快成為企業的骨干力量。一般來說,大學生成為骨干力量后,工資自然會提高。企業為了儲備人才,一般先與大學生簽訂幾年的工作合同,這不僅保障了人員的穩定性,對企業發展也很有好處,同時用人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專家希望大學生能夠認清自己,改變就業觀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資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
二、大學生就業:路在何方?
大量事實證明,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都不了解,職業選擇將非常盲目,甚至會影響到之后工作道路的發展。對此,專家建議: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
職業道路早規劃,目標堅定不放棄。“迷茫”是目前大學生使用最為頻繁的詞語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看不清未來就會把握不住現在。實際上,大學生看不清未來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規劃,也可能是由于目標過多以致無所適從,規劃太多而無法實現,因此也就更容易放棄目標,追熱門、隨大流。因此對目標的堅持和對規劃的實施是成功的關鍵,堅信無論是職業規劃還是求職擇業,“適合自己的就是的”。
興趣廣泛應保持,機遇來臨有保障。由于對所學專業缺乏了解,許多學生進入大學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對專業不感興趣或不滿意,由此而產生厭學、倦怠的'情緒。實際上在大學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讓你兼顧興趣與專業,如雙學位、各類培訓認證等,但是在挑選業余學習的專業時,應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要么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既滿足求知欲,又從中獲得樂趣;要么與本專業結合,成為復合型人才,增強就業競爭力。當然,在多個專業的學習中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會活動經驗多,面試應考不心慌。對于大學生來說,找工作的瓶頸在于社會經驗的缺乏。雖然在校生要獲得企業實習機會并不容易,但從大多數成功者的經歷看,至少有兩方面資源是大部分學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針對性地參加社團活動來鍛煉自己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等能力,社團活動可以說是對真實工作場景的一種模擬;二是爭取各種校內服務的機會及校外的實習、兼職機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了解盡職、責任等職場的基本準則。
實習練就真本領,應聘免了試用期。就漫長的職業生涯而言,大學4年無疑是一個黃金的職業準備期,在這4年里,應該讓自己具備一個職業人所擁有的專業技能、社會技能、職業素養……這樣我們在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中才能做到“無縫接軌”。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學階段的實習機會,從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見習期。企業也節省了大量的培訓時間和精力。這對于個人和企業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職更有競爭力。對于一個班或一個專業的學生來說,大家讀一樣的專業、學同樣的課程,看起來彼此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一旦面臨競爭,差別就顯現出來了。目前就業形勢比較緊張,只有身上有“亮點”的學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單位選中,也才會有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因此,發掘并增強就業競爭力應從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入手,發揮自身特長,并不斷強化,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就業現狀:就業準備三部曲
隨著高校的擴招,原來的精英教育變成了大眾教育。大學生必須轉變觀念,大眾化教育意味著可以做普通的職業。面對就業難,大學生們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對現實,正確對待就業形勢,正確對待自己。
擇業和就業,是初出校門的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轉折點,對于學生應具備的正確擇業和就業思想,可以歸納為4句話,這就是:認清形勢闖市場,從容自信顯特長,廣開渠道看信息,實事求是快上崗。
認清形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就業政策,二是全國的就業形勢,三是本地區的就業信息。面對矛盾重重又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基本觀點是,只能樹立一個“闖”字,積極參與競爭,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極對待。關鍵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擇業方向和競爭技巧,敢于競爭,善于競爭,并在競爭中獲勝。
在近幾年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用人單位特別注重人才的實際經驗和特長。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問題在于你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善于揚長避短,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場合發揮一技之長,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和信賴,這是擇業和就業工作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技巧。
在人才市場競爭中,單靠一個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變應萬變”往往是不夠的,所以,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學校、老師和家長,親朋和同學,廣搜就業信息,這是就業者一個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擇業和就業之前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準備應該實現以下4種轉換,克服不良心態。
一、實現由學生身份到上崗工作的轉換。
在“不包分配,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和競爭上崗”的大環境中,應克服“聽天由命”或等待學校推薦工作的消極心態。學習是為了致用,如果說學習是手段,從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二、在經濟上實現由消費者到生產者的轉換。
克服長期依靠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的依賴心理,憑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誠實勞動,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三、在擇業姿態上,實現由一個普通參與者到競爭者的轉換。
大學畢業生都是第一次進行擇業和就業,經不起挫折,悲傷失望,往往是擇業不順的主要障礙。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動心態。
四、實現由“天之驕子”到“普通勞動者”的心態轉換。
放下知識分子的架子,正確理解自己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主動求職。不論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首先必須是一個勞動者,而勞動崗位需要自己去爭取。
最后總的來說,擇業者應該具備主動、積極、從容、自信和百折不撓、面對現實的平和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動出擊,準備簡歷和面試。
機會總是被那些勇于表現、爭取的人得到。不管單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薦要求試用;寫信給單位老總或負責人自薦;直接發送求職信到企業網站招聘信箱……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選擇主動出擊,到用人單位去展示實力,至少得到的機會比等著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大。
據市人才市場的有關負責人說,在如今整體供大于求的就業形勢下,積極勇敢的心態是大學生找工作脫穎而出的一個制勝法寶。在擇業前,要推薦自己,有必要準備相應的文字材料,簡歷要真實可信,文字樸實,言簡意賅,頁面工整規范。面試中也要大方得體,機靈應對,不卑不亢。
總之,在進行擇業、就業的過程中,其目的是選擇一個最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崗位,開始實現多年的夢想的愿望,在大學生的一生中,就業無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動人心的拼搏與較量。一定要審時度勢,振作精神,做好充分準備,用的心態、的形象和全身心積攢的實力,投入到這場競技中來。
學生調查報告10
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在8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會、學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明顯的人際交往困難,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校園問題,偶爾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就大學生的交往問題找出原因及其解決辦法。大學生交往問題原因建議:
一、大學生交往障礙種種
大學生以專業分班級、以學科分院系,班級和院系是他們生活的團體,一個單純的高中學生上大學后,若不小心被別人鄙視或被拒絕于團體活動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變中得到提高的話,就有可能進入孤獨、壓抑的境界,從而可能困擾大學四年的生活,甚至影響未來的行為。大學生由于閱歷較淺,一般都缺乏處理人與人關系的經驗。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他們一方面在本能狀態驅動下渴望融入集體,另一方面他們又習慣于后天養成的惟我的行為模式,有時他們適應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齡人之間那種平等的爭吵、合理的沖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則,因此客觀上群體包容不了他們;主觀上自己也容納不下群體。主要癥狀:
①自我封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對外界的事物不適應或不感興趣,不愿與他人交往。
②容易沖動:對于身邊發生的一點點小事常會以過激的行為去解決。
大學生在校期間人際關系處理得好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從而促進學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現在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處在冷漠、疏遠的人際關系中,他們心情不愉快,有時還產生敵對、憎惡的態度,從而導致攻擊性行為,有損身心健康。
二、大學生交往障礙的原因影響大學生交際問題的原因很多
綜合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社會人口政策發展及家庭生活的影響。
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模式,這些孩子聚在一個集體里,會出現中國特色的人口問題。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的家庭不僅存在縱向"關系,而且還存在"橫向"關系。"橫向"關系體現為每個家庭基本有兩個孩子以上,鄰里之間的孩子相互串門。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傷掛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會了競爭與合作,形成人際觀念。自從我國實施"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后,中國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橫向"關系沒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縱向"血親爺奶、父母帶來的呵護甚至溺愛,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榮譽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后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的能力;缺乏坦誠的心態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學了,沒過多久,他覺得宿舍太窄,班級無聊,獨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個來自西北的女學生招來同居,他免費供她吃住,她則每天洗衣做飯,陪他睡覺,說不清是小兩口兒還是主仆關系。這消息傳到了小伍的家鄉,母親覺得孩子鬧騰得太過分,于是打來長途電話興師問罪。沒想到孩子挺著脖頸蠻有理:"你們從小對我嬌生慣養,我又不會洗衣做飯,一個人怎么生存?"。"一葉知秋",從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當代校園的新問題。
2、校園環境的影響。
大學具有比較開放的學習環境,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吸納多方面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處理不當就會產生矛盾。與中學比,大學的管理模式較為松散,強調的是個人的興趣與發展。中學時期住宿比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規律,班主任也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來適應這個環境。大學是走向社會的橋梁,大學生可以與社會人員交往,可以自由上網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聯網。
3、大學生自身因素。
大學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最明顯的時期之一,若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確地自我選擇和自我發展,就會影響一生。大學生在校園里具有較大的自主空間。大學生可以鉆研浩瀚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在廣闊虛擬的Internet空間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戀游戲的同學,在"反恐"、"傳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視同學、朋友、老師之間的人際活動,因為實際的遠不如虛擬的精彩。這樣的大學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會覺得自己不順,甚至對別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際關系培養的大學生,在激烈競爭社會中喜歡單打獨干,易于自我封閉,不善與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競爭力的喪失。小靈是個文靜內向的學生,以較高分數從鄉下考入大學,剛開始滿懷激情,但不久后發現自己不知道怎樣與別人交流,看著別人開開心心地談天說地,高高興興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她感到心理極其緊張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現,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頭。從認知心理學方面理解,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來自經歷與感受。與他人交往的經歷就像輸入大腦的信息,交往時所產生的感受好像一個軟件包,經過當時的加工處理與實施則組合成文件。像小靈及那些常一個人在家里的孩子們,中學時期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平時極少與他人接觸,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與人交往的客觀環境,缺乏與人語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與人交往的經歷和與人交往的現實感受,因此也就無從形成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這就使得他們在大學校園相對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無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學生交際能力的建議
根據內因主導外因的辯證思想,要提高大學生的交際能力,首先要設立必修課程,以求改變他們的思想;然后,發展針對個體的信息咨詢活動,做到"點、面"結合。
1、設立交際與心理的專業必修課,進行公開的正面宣傳教育。
每個人都有發現別人內心秘密的欲望,一般來說只有敞開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進別人的心里,主動向別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過程中遇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通過角色置換來看待問題,也許你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時要明白每個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見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權利,不要強制改變別人,尊重他人,不過高要求別人,以豁達心胸與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來訪,熱情接待,休息時間,切勿大聲喧嘩,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開始的。
2、發展心理咨詢服務,提高心理咨詢的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性格日趨成熟與穩定,其價值觀,世界觀基本成型,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觀點,但也可能易趨固執、鉆牛角尖。一些學生雖然平時不愿意與身邊的同學交流,但對心理咨詢卻有一定的需求,他們可能從學校心理咨詢老師那里得到解釋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條件下,建議學校在計算機網絡上設立采用"不見面、不記名"的文字、語音同步咨詢服務,以便能使該項工作能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成為學校的現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形成學生、家長與老師的教育合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教育經歷中顯得尤為重要,孩子的情感、認識及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大學生是以寄宿為主,對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并不能及時了解,學校和家庭應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溝通,互相配合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學生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調查報告_調查報告06-10
學生調查報告07-02
學生調查報告06-12
對學生的調查報告12-11
學生的調查報告12-14
學生調查報告01-05
學生調查報告06-27
學生調查報告06-15
學生的調查報告03-20
學生近視調查報告關于學生近視調查報告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