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在現在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目錄】
一.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農民增收
二.進行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是解決農民增收的新模式
三.以工補農激活了特色農業的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的路子
四.以工業反哺農業,農民得到實惠
五.結論
【摘要】
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農民增收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直接為解決“三農”問題創造了良好條件,其中以聊城市的時風集團為代表的工業化企業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而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鳳祥集團則帶動了農民普遍的增收,這兩者均是實施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解決“三農”問題的代表性企業。本文以這兩個例子為主要對象調查研究了農民的增收問題。
【關鍵詞】
三農 農民增收 農業產業化 以工補農
【正文】
一.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于農民增收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眾所周知,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為不但農業所生產的糧食和其他食物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農業更是發展工業的原始資金積累的主要來源;是輕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和工業品的廣大市場;是穩定社會、支撐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離開農業這個基礎,什么事業都不可能發展,這在哪個國家都是如此。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占人口的大多數,所以國家更是把“三農”問題放在了重要位置上,而“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鍵又是農民。因為農民是農村社會的主體,也是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的主體,農民的地位決定著農村的穩定和農業的興衰。而且農民以占中國大多數人口來算,其收入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gdp水平的高低,所以農民的問題又體現在增加其收入上,特別是隨著中國加入wto后,農業的進一步向國外開放,給外國農產品以“國民待遇”,會給中國農業帶來很強的沖擊,影響農民收入。如何增加農民收入成為現階段國家經濟的重中之重。
二.進行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是解決農民增收的新模式
我家所在的城市——聊城,地處魯西三省交界處,工業起點低,加上區位、人才、技術等制約因素,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市,560萬人口中近80%的人在農村,所以解決“三農”問題在聊城顯得尤為重要。聊城“三農”問題正是集中表現在農民收入增長不上去,也就是說解決“三農”問題就是解決如何使農民實現增收的問題。與其他產業相比,農業是一個弱勢產業,在解決農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單純依靠農業是不行的,所以近些年,聊城通過進行實施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戰略兩種途徑的探索,做大做強了一批農村的龍頭企業,來突破“三農”問題的瓶頸。聊城工業在全市gdp中的比重由前幾年的只有30%多,到20xx年達到43%左右,20xx年達到46.1%,再到20xx年達到50,3%。與此相反,農業在全市gdp比重則每年降兩到三個百分點,20xx年是25.6%,20xx年是22.1%。企業發展,農民富裕,這是突破三農困境的一種新的模式,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直接為解決“三農”問題創造了良好條件,其中以聊城市的時風集團為代表的工業化企業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而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鳳祥集團則帶動了農民普遍的增收,這兩者均是實施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解決“三農”問題的代表性企業。
⒈ 工業化促使農民增收
目前,時風集團的30000多工人,大部分來自農村,一年發放工資3個多億,按照其所在縣—高唐的30萬農業人口計算,每個人增收1000元,而且農業機械行業主要是面向農村的,他們的很多配件廠都在農村里,不在城市,因此他們解決的都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安置和更多的農民的增收。工業對農民的帶動作用比農業本身要大的多。時風去年生產107.5萬輛發動機,96.1萬輛農用車,19.7萬臺拖拉機,實現銷售收入84.8億元,利稅4.5億元。在高唐,近300家大小企業給時風提供配件,有20xx輛運輸車從事時風產品物流,從業人員達10000余人,加上提供配件、運輸的外地人共有十多萬人,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進程,為農民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關于“三農”問題的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04-25
三農問題地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04-25
關于三農問題的論文08-19
實習總結--有關三農問題 -實習報告04-27
區“三農”工作情況調查 -調查報告04-25
環境問題調查報告12-24
社區問題調查報告05-06
近視問題調查報告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