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企業調查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企業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1
(一)目的
了解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最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的現狀,了解企業用人標準,同時對畢業生就業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為大學畢業生、為高校、為企業提供相關有價值的信息。
(二)現狀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細胞,在整個社會中的作用已經是越來越大。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進行,我國開始邁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階段,高等教育不可避免的要以企業為主要的服務對象。但現實的情況是:一方面,企業發展需要大量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對市場的反應滯后,培養的畢業生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馬凱中在一次調查中總結出:75%的企業認為善于學習是員工最應當具備的素質之
第二是對那些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求職者要放慢自己離開的腳步。薪酬的增加不能作為跳槽的唯一標準,企業對員工職業生涯的規劃是否有利于員工的發展,企業的培訓機制是否能夠滿足員工自身能力的提高,企業的晉升機制是否能購滿足員工自身發展的要求,這些都是在挑選新的工作時要慎重考慮的問題。陳越權在《企業對人才需求》分析中談到:企業與人才兩方面的矛盾所表現出的現象為:大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所學的東西有什么用;企業招聘畢業生后不得不進行大量的培訓,企業用人成本升高;大學生就業壓力居高不下;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總是希望使用有工作經驗的人,而絕大多數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為了就業,大學生畢業往往無法擇業,就業后往往還要進行二次擇業,自己浪費了時間,企業浪費了人力資源;由于無法擇業,畢業生對工作的滿意度下降,企業的人員穩定度下降;由于畢業生對工作的不滿情緒,往往還會孳生對整個社會的不滿,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
(三)網上查到的有關調查報告結果
企業對畢業生學歷的看法————從網上查到的調查問卷的反饋來看,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學歷的看法為:很重要24.5% 比較重要34% 僅做參考30.2% 不重要5.7% :選項集中在“很重要”“比較重要”和“僅做參考”,只有不到三成的企業認為學歷是很重要的,但從另一個題目,對畢業生證書的看法中,把與學歷相關的兩個證書——學位證和畢業證作為招聘的基本要求的比例達到了60.4%,這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原因何在呢?在訪談中,一位企業領導道出了其中秘密:其實企業最重視的是能力,但任何事情都要講一個成本,能力的考核成本是比較高的,通常需要經過一定的工作時間才能表現出來,也就是說兩個人有能力沒能力是很難在招聘的過程中考核出來的,而學歷證書則是擺在面前的,有還是沒有,顯而易見。這就像大家都知道僅僅從考試成績是不能判定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優劣,但成績卻是最簡單也是成本最低的判定方法,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能夠想到一個成本更低而效果最好的方法來。也就是說:企業看文憑而不唯文憑。另一方面,企業對目前大學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的專業技能的看法為:很滿意0.00% 滿意19.32% 一般 69.32% 不滿意9.09% 很不滿意
2.27% :沒有一個企業對大學生的專業技能表示很滿意,不到兩成的企業對大學生的專業技能表示滿意,約一成的企業表示不滿意或很不滿意。這可能也是企業看文憑而不唯文憑的另一個原因。
企業對畢業生專業的專業技能的看法————從調查問卷的.反饋來看,約七成的企業在招聘時認為畢業生的專業重要,但在回答對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專業技能滿意度問題上,只有約兩成的企業對目前的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表示滿意,沒有企業表示很滿意。大學畢業生自身對本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專業必備知識僅僅是“有些了解”,在實際中又如何能讓企業家對其專業技能滿意?
在專業對口問題上,從問卷反饋的情況看,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必須加強對行業發展方向和專業設置的研究,在專業設置方面要更多的大膽和決斷,教育應該有一定的遠見。
企業對畢業生能力和品質的要求————調查顯示,企業認為的‘實干和綜合素質’這個選項。此外,還有12%的企業認為,大學生最缺乏敬業和團隊精神。顯然,問題的真正答案是,大學生也好,求職者也好沒有了解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往往以個人的意志和愛好來迎合企業的需求,當然會出現南轅北轍的局面。” 那么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考慮到企業發展和目前知識的更新速度,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不能單從知識的層面上來講了,因為知識是學不完的,也是永遠不夠用的,像外語和計算機,從層面上來講只是一個工具的問題,遠遠上升不到素質層面,所以本次調查從畢業生的能力和品質入手,期望揭示企業在這兩個方面的需求是什么。
就本次調查而言,在能力方面,企業最看重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和學習能力,然后依次為協作能力、執行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品質方面,企業最看重的品質排在前三位的為:敬業、誠實和責任心,然后依次為積極、團隊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勞。所以,就就業來說,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學習自己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外,對企業所要求的能力和品質要有一個認識,并著重培養自己的這些能力,養成好的習慣,從而練就好的品質。學校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從育人角度來講,如果要以為企業培養人才出發,也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上訴企業最看重的能力,幫助學生克服企業所最不能忍受的缺點,樹立企業最看重的品質。
企業對畢業生所持的各種證書的看法————從問卷反饋,企業對畢業生所持的證書的看法如下:首先,對證書的數量,企業反饋的信息是:沒有企業認為證書越多越好從評估結果可以看出,學歷證書還是高據證書榜首,英語四級證書緊隨其后,但有約二十分的差距,計算機二級證、職業證書和三好/優干證書以約二十分的差距再次之。 該結果僅從企業招聘的角度,以問卷反饋的數據為基礎,在總的概率上對證書在企業心中的地位做簡單評估,供在校大學生在自己還沒有明確規劃時做參考。對于各種證書在各個行業中地位,由于數據量以及調查范圍的限制。
下面是對機械類專業的調查的一些情況
目前機械行業最缺的人才:一是復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術又懂管理,能按市場經濟規律組織產品生產,把握企業方向的高級人才;二是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級技術人才;三是既懂技術又懂營銷,了解市場行情,又能改進、設計開發產品的人才;四是高級技工。
原機械類16個專業調整后合并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四個專業。人們預測,機械類人才今后仍會有較大需求。高層次技術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對象。
機械行業畢業生總體需求較大,而且相當一部分的工程技術人員缺口較大。最為缺的是數控機慶專業技術人員。目前全國只有南京機械專科學校和華北航天工業學院設有數控機床專科,本科層次數控機床人員幾乎沒有。具有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成為各企業爭奪的目標。機械設計制造與加工專業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鑄造、熱加工專業(現并入調整后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由于條件相對艱苦,一直是學生報考和擇業的冷門。很多企業的一些車、鉗、銑、電等崗位技術工人得不到補充,艱苦崗位不得已聘用了不少農民合同工。 從機械行業發展來看,印刷機械、數控機床、發電設備、工程機械等重頭產品前景仍看好。除了這些傳統工業領域,該行業將進一步向機光電一體化發展,向光加工、環保這樣的新興領域拓展。雖然目前機械行業境況不佳,但經過國有企業的改革,經過產業結構的調整與人力資源的配置優化,一旦跟上市場經濟和信息時代的步伐,定會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經濟效益也會回升。1999年1月6日全國機械工作會議將機械工業年增長速度確定為8%,提出要實現利潤100億元,使現有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機械虧損企業1/3基本擺脫困境。那些國家重點發展產業,大中型企業,既是青年人事業發展的巨大舞臺,同時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后幾年,還將在環境穩定及社會福利保障等方面顯示出它的優越性。
機械類大部分專業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仍屬“熱銷”人才(原機械類16個專業調整后合并為“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四個專業)。盡管近幾年機械行業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但由于機械行業的重要性和龐大規模,仍然需要一支龐大的專業人才隊伍。今后一段時間內,機械類人才仍會有較大需求。具有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目標,機械設計制造與加工專業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2
我縣龍頭企業只所以表現出經營好的效益也不穩定;項目對頭的開工又不足等不正常現象,其原因就在于龍頭企業還沒有真正建立起穩定、高效的原料基地。多年來,雖然龍頭企業XX縣、鄉政府在基地建設上沒少付出,但效果始終不夠理想,究其原因,其癥結就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一是由于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所帶來的市場經濟的波動,使得基地農戶從業熱情忽高忽低,直接影響到原料基地的穩定程度。二是由于有些企業在基地建設上抓法不力,一些好的項目還沒有被農戶所認識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因沒有基地的支撐而難以正常進行。三是以種植業作為經營項目的原料生產基地,由于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原料產出能力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四是淡薄的誠信意識,影響了企業與農戶的密切合作。
上述問題的存在是利益關系調節失當的必然結果。只要我們嚴格遵循市場規律,實現經濟利益的合理分配,那么一切困難和問題都將會被克服,基于這樣的認識,下面,僅就如何從調節經濟利益入手、加強龍頭企業基地建設建議如下:
一、探索有效途徑,協調各方力量,共同辟建原料基地。龍頭企業要擺脫無米之炊的困境,就必須把辟建原料生產基地擺上重要的工作日程,給這個“第一車間”以應有的位置。我認為在辟建基地上應著重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益驅動。當前要特別注重把原料生產所能給農戶帶來的經濟效益放在中央對農民實行“兩免一補”的大環境中在與傳統產業的經濟收益相比較,通過算賬對比,只要使農民從中看到確實有利可圖,有錢可賺,就會使他們在可觀的經濟收益驅使下,改弦更張,從事新的產業。二是典型引導。企業要在強化新項目宣傳的同時,必須把典型的培養、選樹、宣傳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來抓,使以“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做為擇業前提的農民,在身邊典型的引導下,在看著眼熱、想著心動的環境中“照著學,跟著干”。三是全力推進。在抓原料基地辟建上,單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辟建穩固的原料基地是龍頭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通過辟建工業原料基地,加快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又是鄉村兩級組織的愿望與職責。只要能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實現兩個積極性的迭加,必然會產出1 1>2的工作效果。
二、維護農戶利益。合理承擔風險,靠讓利于民來鞏固基地。企業要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千方百計規避化解市場風險,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本是天經地義,無可指責的正常行為,而“無利不起早、虧本就撂挑”又是農民傳承多年難以改變的信條與習慣,這就構成了長期存在于合作雙方之間,又必須給予妥善解決的矛盾。在市場形勢看好,體現利益均沾時,矛盾表現的并不十分明顯,一但行情走低,需要風險共擔時,這一矛盾勢必會凸顯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鞏固千方百計創建起來的原料基地、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戶的生產積極性,有效化解合作雙方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是龍頭企業無法回避而又必須作出正確回答的課題。我認為,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堅持讓利于民的原則,在確保產業“少掙不賠”的前提下,由企業盡量多承擔風險。對確實賠本的農戶要合理給予補貼。在這一方面,如文國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等一些企業,分別采取了諸如:體現讓利—直接補;兌現承諾—誠信補;反哺基地—間接補等一系列補貼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他們能在市場行情走高時,由于省去了原料生產環節的再組織和減少因臨時采購造成的高額支出而搶占先機,獲取更大的效益。
三、實現多方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基地生產能力。以種植業產品為加工對象的龍頭企業的`原料生產,因農田基礎設施的相對薄弱,時至今日仍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如何建設一個抗災能力強,原料產量高、產品質量好的原料生產地,來保證企業生產需要呢?可靠的出路就在于增加投入,改善生產條件,除此別無選擇。個人認為,投入的主體應由三個方面組成。一是從業農戶自身利益出發,以勞代資投一塊;二是企業從長遠利益出發,反哺基地投一塊。三是政府相關部門、從早日致富農民的目標出發,把握機遇向上爭一塊。如果這項工作能做到位,那么興企、富民的目標何愁不能實現呢?
四、樹立誠信意識。嚴格兌現承諾,在精誠合作的氛圍中,建立起龍頭企業與農戶的依存關系。市場經濟既是法制經濟,同時也是誠信經濟。在市場經濟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十分完善的條件下,以誠實、守信為紐帶把原料生產的供需雙方緊密切聯系在一起、使龍頭企業和農戶在精誠合作的氛圍中建立起相互支持,爭取雙贏的依存關系就顯的尤為重要。要做到這一點合作雙方就必須用簽訂所規定的相關條件來自覺地約束自己的生產經營行為,龍頭企業要不折不扣地兌現在企業能承受、農戶能接受的前提下作出的所有承諾,就是在受到市場風險沖擊的情況下,也應當以犧牲企業部分利益來避免農戶受到傷害。用誠實、守信的人格魅力來保護農戶的從業熱情,鞏固和發展已有的原料基地。農戶則應當自覺履行訂單所規定的各項義務,認真按照操作規程辦事,
杜絕摻雜使假、坑害合作方利益的現象發生。用說到哪、做到哪的實際行動,給“人無信不之”的千年古訓以新的詮釋。我想,農、企雙方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哪么,合作關系穩定,共同受益的產生鏈條必然會越來越粗壯,越來越牢固。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3
一、引言
(一)調查時間
某年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
(二)調查對象
該電器有限公司位于某時的東大門——某某開發區
該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脫水機、洗衣機、取暖器、電風扇等家用電器生產單位。
該電器有限公司的財務人員。
(三)調查方式
在該公司進行簡單的實習,了解基本狀況,與該公司的會計人員進行訪談,進一步了解該公司的財務狀況的稅負情況。
(四)調查內容
將企業的財務人員設置、帳冊設置、核算狀況以及企業收益情況和稅負情況作為主要調查內容。具體內容包括:
1、雇傭情況,包括工廠車間中職工的人數以及人員流動情況,管理人員設置和員工素質。
2、財務人員設置和人員素質情況,是否設有總賬、出納、保管,財務人員是否有專業證書、是否專職等。
3、賬冊設置情況,包括設置是否齊全,記載是否及時,賬賬、賬證、賬實是否相符。
4、財務狀況,包括每月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盈利等。 5、稅負情況,包括增值稅稅收負擔率和各類稅費。
二、調查結果
(一)雇傭情況
工廠車間的職工人數有150多名,但是人員并不穩定,人員流動較大。 該電器有限公司是一家比較典型的私有企業,老板即為總經理。公司沒有非常規范的企業組織機構、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等,總經理大事小事一起管,以命令代替制度,以權力指揮行動,每天忙于處理各種瑣碎小事。公司管理人員多為總經理的親戚朋友。
(二)財務人員設置和人員素質情況以及賬冊設置情況
該電器有限公司是一家財務人員比較齊全的公司,設有一位出納、兩位會計,其財務人員都有專業的證書。
賬冊設置基本符合要求,設有總賬和各類明細賬。財務人員對業務的登記基本比較及時,當然也有特殊情況,例如:業務發生在下班后時,不能及時登記,在第二天上班后及時登記;業務發生在周末或者節假日時,在恢復正常上班后,即刻登記入賬。
財務管理手段落后。公司購置有幾臺電腦和一臺掃描儀,但遠沒有發揮先進設備的作用,財務人員主要采用手工和電子表格進行核算。掃描儀出現故障的時候比較多,當掃描儀故障時,財務人員只能在電腦上一張一張的把票據內容打入,比較費時費力。有一個倉庫應用了管理軟件,但由于是盜版軟件,每個月得重新錄入各種數據。財務人員工作時間很長,但效率不高。
(三)企業稅負情況
稅負也稱為稅收負擔率,是企業實際交納的稅款占銷售收入凈額的百分比。稅負可以單指增值稅稅負、所得稅稅負、營業稅稅負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稅款加總計算一個總體稅負。稅負率是指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當期應納增值稅占當期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
稅負率的計算公式為:
稅負率=應交增值稅/銷售收入。 該電器有限公司的稅負率為3.5%。
該電器有限公司所承擔的稅收來自于兩個方面:由國家稅務局征收的增值稅以及所得稅,由地方稅務局征收的城建稅、教育附加費等小稅種。慈溪市飛蘭電器有限公司每月的增值稅有一萬多,而每年的所得稅近二十萬,這兩個稅種是該企業所承擔的主要稅收。
(四)企業財務狀況
企業財務狀況:是企業一定時期的資產及權益情況,是資金運動相對靜止狀態時的表現。財務狀況是用價值形態反映的企業經營活動的狀況,通常通過資產負債表、資金平衡表、利潤表及有關附表反映,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在財務方面的反映。
該電器有限公司如今每月的主營業務收入大約是200多萬元,而主營業務成本為180多萬元,大約是主營業務收入的90%,營業利潤為6萬多,是主營業務收入的3%,剩余的7%則是各類的費用。
三、調查結論分析與建議
根據慈溪市飛蘭電器有限公司的以上種種問題,在這我提出一些改革措施,如下:
(一)增加并完善職工福利,減少職工人員流動
工廠里的基本職工雖然不是很重要,但是沒有他們卻是萬萬不能的,如果這些職工人員流動較大,不能夠穩定下來,會減慢車間的工作效率。因為新的職工過的工作效率遠遠沒有老職工快,正所謂熟能生巧并不是沒有道理的'。要較少職工的流動,增加并完善職工福利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手段,職工福利好了,對職工也是一種誘惑,跳槽的職工人數就會較少,職工跳槽不就是為了工資和福利嗎?
(二)明確業務流程和相關規定
規范業務操作流程,即使人員變化,也能按照流程規定進行操作,不會對公司正常運行帶來問題,這對企業管理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人員流動率比較高的企業。企業的工作效率提高后,也會相對的增加業務。
規范成文的業務操作流程對企業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人員流動率比較高的企業。因此我們針對該企業的情況,運用圖表和文字說明為該企業制訂了進貨過程、調撥過程、銷售過程(批發和零售)、銷貨退貨等操作流程。操作說明:①倉庫收到貨后,按規定進行驗貨;②驗貨無誤后由倉庫制單人填制入庫單,復核人復核,保管員簽字;③入庫單一式兩聯:入庫單倉庫聯留倉庫備用、核對會計帳;入庫單財務聯交總部會計用來登記商品明細帳、應付供應商賬;④按實收數填寫商品入庫驗收單,如發現購進單隨貨聯與驗收商品的數量不一致,則還應填寫商品溢余短缺報告單。商品溢余短缺報告單一式兩聯,制單員、復核人、倉庫主管簽字后,商品溢余短缺報告單倉庫聯留倉庫備用;⑤商品溢余短缺報告單業務聯交業務員與供應商聯系;⑥會計每天提供商品入庫報表供倉庫人員核對。
(三)總經理權利適當下放,管理人員物盡其用
總經理并不需要事實親力親為,只需要把握總體就夠了,很多瑣事可以交給下面的去完成,那些管理人員并不是輕來白拿工資的。雖然沒有規定管理人員不能夠使親戚朋友,但是他們必須要有能力,沒有做夠能力的管理人員會妨礙公司正常運行,使命令不能夠及時下達。可能覺得親戚朋友比較可信,公司交給可信的人進行管理比較放心,但這也要再其能力可行的前提之下。
(四)更新機器設備,應用正版管理軟件
在機器設備故障次數明顯增加時,硬應時更新機器設備。例如:企業的掃描儀經常出現故障,在機器故障時,財務人員只能在電腦上一張一張的把票據內容打入,本來只血藥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現在卻需要整整一個下午甚至一天的時間才能夠完成,大大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每次故障的修理費用也一筆不菲的費用,增加的企業的支出。使用正版的網絡版管理軟件,無需每個月得重新錄入各種數據,使用集進銷、存、財務于一體的中小企業標準財務解決方案,實現了由基本的管賬應用到全方位的管理應用,軟件正常運行后,該企業結束了商品分散經營管理的狀態,財務人員得以連續地對商品的進銷存進行核算,可以對應收應付款進行及時準確地管理,還可以核算成本費用,為提供企業的進銷存、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存貨周轉率、現金流、各部門業績等業主非常關心的信息。
(五)業務減少的原因,增加業務的措施
上述幾種方法,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業務,較少成本,以致增加營業利潤。不過最主要的是分析今年與以往幾年的變化,找出較少業務的根本原因。例如:企業庫存商品比去年增加,說明企業上產的一部分產品是不符合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企業應對市場進行調查,分析消費者的消費傾向,根據消費者的消費傾向來進行產品生產,盡可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四、結束語
以上幾條是本人認為的比較有效的改善措施,相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企業的營業狀況,能加主營業務收入,改善企業的財務狀況,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還必須采取以下的長遠改革:
(1)逐步建立現代的、規范的企業管理,包括企業性質、組織結構、決策程序等;
(2)引進職業經理人,采取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營造團隊合作氛圍; (3)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內外部資源,進一步提高效率和效益,防范經營風險;
(4)進一步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4
一、調研基本情況
(一)調研目的
1、為了落實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崗位技能遞進”人才培養模式,了解畢業生就業單位的生產要求、班組和車間管理、班組長和車間主任管理技能。
2、了解企業對本課程培養學生的具體素質、知識及能力的要求。
3、獲取企業與畢業生對《化工企業管理實務》課程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4、明確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 5、明確課程的典型工作任務。
5、查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課程建設的對策與舉措。
6、為制定課程標準,建設校本教材、開展教學改革,打造優質課程奠定基礎。 (二)調研對象
中國石油錦州石化公司、遼寧華錦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北燃(錦州)燃氣有限公司、錦州永嘉化工有限公司、同行業院校、化學工業出版社。
(三)調研方法
深入企業進行實地參觀、座談交流,問卷調查、電話咨詢等。 (四)調研人員
《化工企業管理實務》課程組成員及專業課教師。 (五)調研時間:20xx年7月~9月
二、調研內容
調研之前,全體成員共同研究確定調研提綱,并初步設計相關提問。首先在本市若干企業開展調研,主要了解相關工作崗位名稱,初步熟悉工作崗位流程,獲得感性認識,調研時要求課題組成員積極與企業相關崗位人員進行溝通,做好筆記、拍照、錄像,索取有關文本材料。20xx年9月2日在學校開總結會,并計劃下一步調研工作。
課題組成員在省內相關企業調研7天,進行了參觀、訪談、問卷調查等活動,獲取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畢業生在企業主要從事的工作對化工企業管理實務課程的具體要求,教學內容與企業工作過程的一致性、課程內容是否符合企業要求、教學上還有哪些不足之處等信息。
有關化工企業管理方面,設計了如下提綱 1.您單位組織機構如何設置? 2.您單位組織文化的建設情況? 3.班組長應具備的素質和條件? 4.您單位員工招聘是如何進行的? 5.您單位員工培訓是如何進行的? 6.您單位員工績效考核是如何進行的?
7.您單位現場管理有哪些辦法? 8.您單位生產過程有哪些特點?
9.您所在的班組及車間生產管理的任務、內容? 10.您單位生產作業計劃是如何編制的? 11.您單位生產操作規程有哪些?
12.您所在的班組及車間設備管理如何進行的? 13.您單位設備維檢修、設備事故管理有哪些規定? 14.您所在的班組及車間生產質量管理是如何進行的? 15.您單位班組產品質量指標是如何控制的? 16.您單位是否實行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 17.您單位QC小組是如何活動的?
18.您所在的班組及車間安全管理是如何進行的? 19.您單位是否有安全事故處理預案?內容是什么?
20.您單位是否實行了ISO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 21.您所在的班組及車間環境管理是如何進行的? 22.您單位是否實行了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
23.您所在的班組及車間成本核算是怎樣進行的?核算的內容有哪些? 24.您所在的班組及車間經濟責任制是如何落實的? 25.您單位班組長的地位與職權是如何匹配的?
26.化工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環境管理、成本管理的典型案例。
有關班組長和車間主任的工作任務和職責方面,設計了如下提綱 1.班組長和車間主任生產管理程序及相關工作細則? 2.班組長和車間主任設備管理程序及相關工作細則? 3.班組長和車間主任質量管理程序及相關工作細則? 4.班組長和車間主任安全管理程序及相關工作細則? 5.班組長和車間主任環境管理程序及相關工作細則? 6.班組長和車間主任成本核算管理程序及相關工作細則?
有關班組長和車間主任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方面,設計了如下提綱
1、您認為學校化工企業管理實務課程教學質量如何?
2、您認為目前學校化工企業管理實務課程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有哪些? 3、對今后學校化工企業管理實務課程的意見和建議? 4、按您急需程度對化工企業管理實務教學內容進行排序? 5、您希望的化工企業管理實務教學學時是多少?
6、您最感興趣的管理課程教學形式是什么?課堂教學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7、目前您最希望接受哪些方面的管理培訓?
三、調研結果
目前,石化企業操作人員和一線管理人員正值新老交替的階段,對一線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時對人員的技能和素質的要求也更加嚴格、標準更高。
(一)通過深入班組、車間,分析崗位(群)應具備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明確本課程地位和作用
調研結果表明,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主要為燃料油生產操作崗位,發展崗位為燃料油生產班組長或車間主任崗位。生產操作是核心的工作任務,管理是重中之重,由此明確了《化工企業管理實務》課程地位和作用。
本課程是在《反應設備與操作》、《化工設備與維護》、《化工生產過程控制》、《典型有機化工工藝與控制》、《燃料油生產工藝與控制》、《化工安全技術》等課程基礎上開設的,配合專業課教學,屬于專業拓展課程,作用是通過對車間和班組典型管理任務的剖析,運用生產、設備、質量、安全、環境、生產成本核算和化工方面的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在類似的環境下班組運行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從而為后續頂崗實習和將來參加石油化工生產及管理打下基礎。
(二)與企業基層管理者、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研討一線管理者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確定課程目標。
通過企業調研,課程組的老師與企業基層管理者、工程技術人員集體討論,一對一的交流,結合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的意見,共同明確班組長和車間主任的工作任務與職責。
班組長工作任務與職責
1、協助車間主任開展生產活動,提出改進生產工作的建議。 2、班組技術管理、員工培訓、工藝紀律檢查。
3、嚴格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發現違章作業有權制止,并及時報告。 4、設備管理與維護、檢修制度、設備事故的分類、設備事故的處理。 5、監督檢查班組人員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器具和消防器材。 6、班組現場質量管理、5S管理。 7、成本費用管理。
車間主任工作任務與職責
車間主任是車間的主要負責人,在車間副主任的協助下負責對車間進行全面管理。車間主任對(分管副)總經理負責。具體職責為:
1、組織實施生產物料部下達的生產計劃,保質保量地完成生產任務;
2、貫徹、執行公司的成本控制目標,加強對車間原材料使用的控制,確保在提高產量、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不斷降低生產成本;
3、根據生產計劃核算人員需求,確保計劃順利執行;根據公司對車間發展的規劃擬定人員編制,并報公司批準;
4、擬定車間管理制度,經公司批準后在車間推廣實施;
5、按照公司制度和車間管理制度對車間員工進行獎勵、懲罰;
6、根據公司質量部門的要求,配合車間質檢人員作好員工的質量培訓,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
7、對車間員工展開教育、培訓,宣傳公司的各項方針政策; 8、深入貫徹公司的安全生產制度,確保安全文明生產;
9、領導車間做好5S管理,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以身作則,提高員的素養;
10、處理車間的突發事件,并隨時向公司領導匯報事件處理進展,對于無法處理的事件要及時請示;
11、積極深入員工,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采取合理的措施確保車間的穩定; 12、配合公司其他部門開展工作,做好橫向溝通。
在此基礎上確定了《化工企業管理實務》的課程目標設計: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得學生掌握化工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并能運用化工企業管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解決實際管理問題,在實踐中能夠完成化工企業基層班組或車間的基本管理任務,并根據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尋求更高發展。
(三)依據教學目標,選取與企業工作過程一致的教學內容
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主要在石油化工企業,生產過程具有高溫、高壓、自動化、連續化、大型化等特點。與其他行業相比,石化生產的各個環節連續性較強,且與其他車間班組聯系較緊密。因此,在生產中要特別重視基層管理,特別是班組和車間管理及管理流程再造,而這正是本門課程改革的必要之處。
企業一線管理人員建議《化工企業管理實務》課程要加重聯系實際的成分,深入淺出的形象直觀教學顯得尤為重要。這實際就是選取與企業工作過程一致的教學內容,通過現場、實物或模擬演示(練)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課堂與現場零距離的感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最佳效果。
原有教學內容主要為化工企業管理理論、按照管理職能劃分的管理基礎知識、化工企業生產管理、化工企業財務管理、化工企業營銷管理等。基于調研和上述分析,打破原來的課程體系,以錦州石化公司、錦州永嘉化工有限公司生產裝置為載體,從班組長或車間主任完成的工作任務角度出發,選擇典型工作任務,在熟悉自身工作環境之后,首先訓練管理單項技能,然后訓練管理綜合技能,進而提高班組長或車間主任綜合素質和能力,使學生掌握化工企業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四)按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和認知規律設計教學情境和教學單元 依據真實工作情景設計學習情境,按照認知規律和真實工作排序每個階段學習情境。即將每個階段的幾個典型工作任務按照學習難度由簡到難,按照認知規律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基本知識、單項技能)到一般(綜合知識和綜合技能)的學習情境進行排序。以化工企業管理任務為學習任務,貫徹國家、行業、企業的法律法規。設計化工企業組織管理、化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化工企業生產管理、化工企業設備管理、化工企業QHSE管理、化工企業成本管理工作情境,構建以工作過程和典型工作任務為主線的學習過程,設計教學單元。按照由低級的簡單任務到高級的綜合任務進行排序,設計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以工作任務的完成過程和結果評價教學質量,使教學過程真正體現課程的“實踐性”。
四、課程改革建議
1、以往教學反思與課程開發思路對照企業對班組長和車間主任的要求,《化工企業管理實務》課程教學現狀與企業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1)理論教學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基本上還在走應試教育的老路
①沒有突出職業教育特色。仍把知識的講授放在首位,忽略了能力的培養,缺乏相應的技能訓練,沒有考慮接受知識的學生情況。仍未擺脫“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灌輸為中心”的老路。
②教學手段基本上是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粉筆,教學方法基本上是“填鴨式”。很少用到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
③內容陳舊,基本模式為管理學和化工企業管理等知識的堆積,理論過深,不能使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2)職業性不突出,基本上還是關門辦學 ①教師之間在教學上的交流太少,很少與企業、政府部門和其他同類院校教學研討和交流。
②教師深入現場的機會不多。與現場基層管理人員交流、了解化工生產管理實際情況少。 ③教師信息量少,教管理的教師對管理實踐知之甚少。
(3)考核評價管理,缺少技能要求
考核評價方式總體上來說還是過于單一,絕大多數仍以閉卷筆試為主要考試手段,卷面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期末為主要考試時間,不能很好的與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相吻合。
(4)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的教材偏少
①在教材的選用上,用的較多的是統編和高職規劃教材。這些教材大多理論性較強,實用性或操作性欠缺,教材體系以學科體系為主。另外,教師在選擇教材時也未充分考慮到版次問題,更新不及時。
②具有鮮明特色的高質量的自編教材少。缺乏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緊密結合生產管理實際的教材,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5
一、 調查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發展,我國的就業結構和就業方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為了了解創業者的實戰經驗,以指導大學生更好地進行創業活動,我們小組對美食城水吧老板進行了一次實地訪問活動。
二、 調查目的
1、略
2、略
3、略
三、 調查對象
美食城水吧老板
四、 調查時間
4月1日至4月3日
五、 調查方法
訪談法
了解企業者的創業經歷、創業感悟 了解作為創業者應具備哪些素質 了解創辦小企業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六、 調查計劃
xxx
七、 調查內容
1、為什么選擇創業?
2、什么時候開辦的水吧?
3、為什么選擇做飲品業?
4、創業初期準備
5、創業中出現了哪些困難?
6 、創業中你記憶最深刻的事情
7、創業是否快樂?
8、水吧的'經營狀況
9、水吧的主營產品和市場
10、對準備創業的新手的建議
八、 調查總結
此次對小企業的調查訪問,讓我們對如何經營一家小企業有了直觀全面的了解,也對自主創業活動有了更深刻地感悟。同時,通過此次對被訪者創業活動的分析,我們對KAB課程所學的知識點有了更理性的認識和更靈活的運用。也懂得了對于創業者來說,進行創業活動不僅靠激情,更需要理性對待,要做好長期“戰斗”的準備。
對被訪企業的營銷環境做了SWTO分析:
優勢:選址較好,所在地客流量大,競爭者少,已有自己的市場 劣勢:知名度不高,某些產品品質一般,衛生環境一般 機會:附近其他飲品店的搬離增加了他的市場份額 威脅:附近超市開展的飲品的促銷活動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6
一、煤炭企業信息化概念與內涵
1.煤炭企業信息化概念
目前關于企業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對于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概念還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據相關學者對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理解,總結出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業信息化是將煤炭企業的產品開發、生產、成本、庫存、銷售、運輸、財務、事務處理、現金流動、客戶交互、人力資源等各個業務過程數字化,通過各種網絡化信息系統加工生成企業所需的各項信息資源并提供給各層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夠及時掌握業務中的一切信息,從而做出有利于生產要素組合優化的決策;使企業資源更加合理配置,從而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煤炭企業信息化是指煤炭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研究開發、市場銷售等方面應用信息技術,建設應用系統和網絡,通過對信息和知識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調整或重構企業組織和業務模式,服務企業發展目標,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過程。煤炭企業信息化是煤炭企業根據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應用信息技術,有效開發信息資源,充分調動人力資源,運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模式和業務流程,并應用到企業生產、管理、安全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煤炭企業的決策力、安全生產能力、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一個系統工程。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2、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內涵
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據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信息化發展規劃,有選擇、有步驟的實施信息化。煤炭企業是信息化的主體。煤炭企業要至始至終把握實施信息化的主動權。煤炭企業的管理方法、組織模式和業務流程是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應用信息技術和開發信息資源是煤炭企業信息化手段。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是企業信息化的物質和資源基礎。調動人力資源是煤炭企業信息化的關鍵。必須重視開發利用人力資源,尤其是開發信息化人力資源。提高煤炭企業的決策力、競爭力、安全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是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業信息化是一個涉及到組織結構調整、企業流程重組、管理方法創新等貫穿企業的生產、安全、管理、等各個環節的系統工程。
由此可見,要根據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前提,明確煤炭企業信息化的主體,了解煤炭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應用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業信息化的關鍵,為實現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目的來實施企業信息化這一系統工程。煤炭企業信息化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目標,煤炭企業信息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不斷變化和持續發展才是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真正內涵。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范文
二、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產生了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從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
1.煤炭企業外部環境現狀
政府和管理部門支持力度不夠
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推進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引導。目前,我國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也得到了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但總的來說支持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家對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政策扶持不夠,在財政、稅收、信貸、人才等方面沒能提供太多的優惠政策;二是國家對煤炭企業信息化的政策引導不夠,國家為推進煤炭企業信息化而頒布的專門政策、法規比較少,且涉及范圍比較小;三是國家對一些促進煤炭企業信息化的示范工程的組織實施力度不夠。這些都嚴重制約著我國煤炭企業信息化有效、順利實現。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7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始終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狠抓產業培育、項目建設,積極轉方式調結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持續膨脹,企業效益逐步提高。20xx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026.9億元,同比增長32.5%,占全市總產值的9.96%;企業總數達138家,占全市總量的16.7%;實現利潤61.2億元,同比增長38.1%,占全市總量的5.2%;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額達305.3億元,增長8.3%;從業人員達36000余人。
(二)工業主導產業支撐作用逐步凸顯。全縣石化化工、裝備制造、紡織、新醫藥、資源再生利用等主要產業實現總產值761.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4.1%。“有機化工和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初具規模,利津經濟開發區有機化工產業園成功申報了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通過不斷延伸石化產業鏈條,加快開發下游產品,實現了由石油化工向精細化工的轉變;依托利華益集團、津博化工等骨干企業,成功申報了山東省石油化工產業集群,20xx年石化產業實現總產值670.4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5.2%,利潤34.6億元、占56.6%;全縣石油裝備制造等企業發展勢頭較好,裝備制造業實現總產值40.8億元、占4%,利潤3億元、占5%;紡織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實現總產值27.4億元、占2.7%,利潤2.1億元、占3.5%;新醫藥產業平穩發展,實現總產值18.6億元、占1.8%,利潤1.5億元、占2.5%;資源再生利用產業發展前景較好,實現總產值4.4億元、占0.4%,利潤0.5億元、占0.8%。
(三)鄉鎮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健康發展。從20xx年統計數據看,絕大部分鄉鎮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各項指標均有大幅度增加,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重點集中在鳳凰城街道、陳莊鎮、鹽窩鎮等幾個鄉鎮街道。其中,鳳凰城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23.3%,實現總產值476.3億元、增長40.6%、占46.4%,利潤23.3億元、增長48.7%、占38.1%;陳莊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家、占全縣總數的15.3%,實現總產值188.9億元、增長42.5%、占18.4%,利潤10.2億元、增長43.1%、占16.6%;鹽窩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3家、占全縣總數的22%,實現總產值168.4億元、增長19.8%、占16.4%,利潤14.3億元、增長32.5%、占23.4%。
(四)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壯大。20xx年,全縣列入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家,涉及石化、新能源、新醫藥、非金屬礦物制品等多個行業,資產總額37.7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52.6億元,同比增長62.7%;主營業務收入156.1億元、利稅17.6億元、利潤10.6億元,分別占14.9%、14.8%、16%、17.3%。
(五)工業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發展,確立了“兩極一帶”的戰略發展格局,利津經濟開發區、陳莊工業園、利津濱海新區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綜合配套能力和承載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隨著榮烏高速、德大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的建設投用,交通環境顯著改善,區位優勢不斷顯現;國有未利用地開發利用等與周邊地區相比優勢明顯。同時,通過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制定完善審批服務等工作制度,加強監督機制建設,有力促進了政策環境、政務環境、服務環境、人才環境、市場環境等的改善,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體規模小,產出低。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026.9億元,僅占全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0312.59億元)的9.96%;平均總產值6.85億元,僅占全市平均水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總產值12.52億元)的54.7%。全縣13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年產值過200億元的僅1家,10—30億元的20家,5—10億元的35家,其余8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產值不到5億元。
(二)盈利水平低,財政貢獻小。20xx年,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7.04億元,僅高于XX區,列全市五縣區(XX縣、XX縣、XX區、XX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4.47億元、10.33億元、8.69億元、6.65億元)倒數第二位;企業平均利潤4082.64萬元,僅相當于XX縣的28.5%、XX縣的36%、XX區的44.2%;有2家企業虧損,12家企業停產,7家企業的利潤和利稅出現負增長。13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上繳稅款超過100萬元的只有18家,超過1000萬元的只有4家,上繳稅款不到10萬元占60%以上。
(三)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低,缺乏核心競爭力。全縣除石油化工外,紡織服裝、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整體存在著產業鏈條短,產業層次低的問題;全縣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僅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為14.85%,比全市平均比重低17.51個百分點,傳統產業所占比重在8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創新能力低,缺乏核心競爭力,產品技術含量低,物耗高、污染高,中間產品多、終端產品少、主打品牌少,附加值低。
(四)缺乏高素質人才,制約企業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缺乏高級管理人才,80%以上企業仍沿用家族管理模式,管理不到位,資本運營能力差,效益難于提高;科研人才嚴重缺乏,擁有研發中心的企業寥寥無幾,嚴重影響了企業產品的升級換代;高級技術人才嚴重不足,導致優質產品少,市場競爭力弱。
(五)項目儲備少,發展后勁不足。企業發展主要靠招商引資,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絕大多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立時間短,自身膨脹能力差,發展緩慢。企業研發能力弱,產品不能達到生產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企業項目少,抗風險的能力弱,發展后勁不足。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8
為加快我縣“工貿重縣”建設進程,進一步推動開發區企業健康迅速發展,近期,縣政協組織相關部門對我縣開發區企業發展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摸清了現狀,找出了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提出了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開發區企業發展情況
泗水經濟開發區成立于20xx年6月,20xx年3月被省政府批準設立為省級開發區,20xx年6月與金莊鎮“區鎮合一”。開發區自成立以來,開發區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項目建設不斷推進,從20xx年只有4家企業入駐,至20xx年下半年入區企業開始逐漸增多,20xx年至20xx年三年內每年新增入區企業都不低于20家。截至20xx年6月,開發區共有企業80家,其中已建成投產企業57家。20xx年全區實現產值8.2億元,同比增長24.7%;工業增加值1.7億元,同比增長40.1%;出口1106萬美元,同比增長156%;上繳稅金2651萬元,同比增長56.8%;從業人員達到4000余人。全區年產值超過500萬元的企業有22家,上繳稅金在50萬以上的企業有10家,其中100萬以上的有3家。可見,開發區整體功能已發揮功效,經濟效益已顯現,社會效益已擴大,對我縣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我們按照不同產業進行了深入調查,進一步分析企業發展情況:
1、紙加工業。現有企業 10 家,其中投產企業9家,主要產品為無碳復寫紙、銅版紙及熱敏紙,20xx年實現產值3.7億元,是目前開發區配套最齊全、規模最大的產業。凱特紙業是其中的龍頭企業,計劃總投資10億元,現一期已投產,年生產無碳復寫紙及熱敏紙4萬噸,09年實現產值 29904萬元,利稅3444萬元。
2、包裝印刷業。現有企業11家,其中投產企業6家,主要從事塑料包裝、紙箱包裝的印刷及加工,20xx年實現產值12360 萬元,骨干企業為宏大偉業印務和勇嘉包裝。宏大偉業印務09年實現產值6437萬元,利稅 207萬元,并與濟寧大千置業公司合作,計劃投資1.1億元,新上可降解包裝項目,目前生活區及倉庫基本完成,車間主體正在施工,已完成投資2100萬元。勇嘉包裝09年實現產值2725萬元,利稅 61萬元,并投資5000萬元,新上年產3000噸環保包裝材料項目,已于今年6月中旬投產。
3、農副產品加工業。現有企業10家,其中投產企業5家,主要從事蔬菜、水果、花生和牛羊肉的加工,以及餅干、饃片的生產,20xx年實現產值15615億元,新綠食品和田爾農業是其中的龍頭企業。新綠食品09年實現產值3247萬元,利稅635萬元。田爾農業速凍生產線09年7月投入試生產,另外一條凍干生產線計劃于今年9月份試生產,現該企業已在星村鎮建立一處面積為1100余畝的種植基地。
4、機械制造業。現有企業23家,其中投產企業16家,主要從事機床附件、食品機械、面粉機械等加工和制造,20xx年實現產值5135萬元,山東工具和方達機械是其中的骨干企業。山東工具于09年5月開工建設,現已投產。方達機械09年實現產值1260萬元,利稅61萬元,并試生產出了我縣首臺數控機床整機。
5、醫藥化工業。現有企業11家,其中投產企業6家,主要產品為生物醫藥、保健品、獸藥及新材料等,20xx年實現產值 10952萬元。主要企業有:永春堂生物科技,09年實現產值3460萬元,利稅383萬元,目前正在進行在美國納斯達克主板上市的工作;高旭化工,09年實現產值1710萬元,利稅-163萬元;金昱隔熱材料,09年實現產值788萬元,利稅 54萬元。
6、服裝玩具業。現有企業11家,其中投產企業8家,主要從事休閑服裝及毛絨玩具的加工,20xx年實現產值7081萬元,圣斯服飾和和順玩具是其中的骨干企業。圣斯服飾為荷蘭獨資企業,09年實現產值1056萬元。和順玩具為美國獨資企業,09年實現產值4596萬元,利稅479萬元,并開工了新廠區,計劃總投資600萬美元,目前車間和廠區綠化已基本完成,計劃今年8月份投產。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中發現,開發區雖然對我縣經濟發展起到積極帶動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不及時解決勢必會阻礙開發區的整體發展。
(一)企業個頭小,形不成規模效益。目前開發區雖有57家投產企業,但產值只有8.2億元,其中凱特紙業一家的產值就占了35%。絕大多數企業規模偏小,形不成龍頭帶動,也就形不成產業鏈。如區內機械加工企業有23家,但產值只有5135萬元,作為骨干企業的方達機械的產值也只有1260萬元,占其中的24.5%。由于沒有規模,缺乏龍頭,區內多數機械加工企業一直各自為戰,沒有形成產業協作。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佳易機械、龍飛機械、華立機械、中泰機械等一批小企業遭遇生存危機。
(二)不能實現設計要求,造成大量土地閑置。據相關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開發區企業建筑密度大多數都在30%以下,建筑容積率不足0.5。土地利用率達到35%以上的企業只有26家,未達到35%的有21家(有10家企業正在供地或正在建設)。57家企業總占地面積約2200畝,實際建設面積只有740畝,平均建筑密度34.69,低效利用土地面積280畝,遠遠沒有達到規劃設計條件和國家、省、市有關土地利用強度的要求。
(三)經濟總量少,對財政的支持度小。我縣對開發區的投資是很大的,建設局、國土局、開發區管委會共投資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資金就達24385萬元,平均每畝地分攤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支出9.54萬元,可見我縣對開發區的建設投資是巨大的'。但是,縱觀幾年來開發區企業運營的情況來看是不樂觀的,全區57家投產企業20xx年上繳稅金1690萬元,20xx年上繳2651萬元,20xx年1-5月份上繳672萬元,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沒有產生任何經濟效益,另外,欠稅企業多達20多戶,欠稅嚴重。可見開發區企業整體效益不高,對財政的支持力度小。
(四)少數企業沒有達到設計要求,甚至成為包袱企業。有的企業建設周期長,生產未達到設計規模,征地后一直建設施工,尚未正常生產經營,無銷售收入和經濟效益;有的企業以占有土地資源為目的,無能力無資金投資生產,并且無法聯系到企業法人和負責人,如大發昆蟲、圣東商貿、富美斯工貿等,現已成為包袱企業。
(五)產業布局不合理,資源不能重組利用。調查中發現,開發區包裝印刷業的11家企業都是利用蒸汽生產,利用熱力公司蒸汽的企業只有少數,并且費用很大,受季節的影響嚴重,熱力公司不供汽就不能生產,如圣達硅膠受其影響現已停產。該行業的企業又不是在同一區域,熱力管網建設不完善,鋪設管道困難重重,都是自安鍋爐生產,影響了該行業的整體發展。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9
就業是大學生人生的重大轉折,面對目前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給大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既不利于就業,也影響了大學生的工作和學習。大學生的理想與追求有明確的目的性,但面臨著更多、更大的挑戰與機遇,因而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與沖突。作為心理品質“高危人群”的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產生心理問題是有普遍性的,需要老師們進行認真研究,并進行合理輔導。通過分析大學生存在的一些就業心理狀況,進行合理引導,開展就業心理輔導,使每位大學生都能擁有一個理想的工作崗位。
正確分析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心理障礙,指導大學生客觀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期待,做好充分的就業心理準備,把握好就業機會。
一、目前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問題
1.我國正處于轉型期,政府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轉軌迫使國有單位減員增效,吸納能力大幅下降。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日趨嚴重。
2.高等教育本身存在新問題
我國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計劃經濟痕跡依然濃重,沒有和市場“零距離”接觸。首先,高校培養層次比例和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各層次就業率和同期招生數層次結構呈反向。其次,高校現有學科專業結構存在新問題。學科專業供求錯位,專業設置趨同化、集中化。學校不能以市場需要、知識結構需要為導向,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急需調整。再次,重學術教育輕職業教育。
3.用人單位誤區
不少用人單位在選擇大學生時存在或多或少的誤區,主要有摘要:首先,過分關注文憑。第二,存在性別歧視。第三,生源地域歧視。第四,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劣勢,不少企業經營有困難,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而一般的大學生則無法滿足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
4.大學生就業熟悉有誤區
我國大學生入學率雖已接近國際公認的高等教育大眾化15%的'起點指標,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總人口的5%左右,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大學畢業生遠未到過剩的程度。教育部對部分高校6 000多名畢業生擇業行為的調查顯示,期望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的學生高達66.67%,僅有6.37%和2.59%的人選擇內地省會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鄉鎮、農村及邊遠地區幾乎沒有人愿去。
5.高學歷等于高就業能力
這是目前我們社會的普遍誤區,因此這種教育下的高校畢業生更輕易出現知識和能力發展的不平衡。
二、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
(一)社會觀念和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
(二)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志。
2.學校教育應和市場需求相對接。高校教學改革和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
3.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里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新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將職業素質培訓和實習結合起來。
4.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5.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為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職業的選擇,并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喜好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努力培養他們創業的能力和素質,增強創業意識,為他們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創業、崗位立業做好預備。
總之,大學生就業難的緩解和解決依靠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和學生自身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新問題在今后一個階段內將是一個比較突出的新問題。大學畢業生能夠充分就業,對我國社會的穩定,高教事業的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將發揮重要的功能。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10
企業學習實況調查被公認為培訓行業中做培訓預算時最值得信賴的數據源,作為一個年度調查,該報告調查了當前的行業發展趨勢。從公司內部來講,學習和發展部門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非正式學習上。以下是研究調查中總結出的7大發現,我們將一一具體的來解釋。
1. 公司增加培訓費用以縮小技能差距
這些投資表明,企業兌現了對員工發展的承諾。大多數公司的員工都有著相當大的技術差距;隨著專業性人才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稀缺,公司意識到他們不能只靠外部解決他們的技能短缺問題。為了取得競爭優勢,就必須致力于內部發展,培養專業技能。
2. 訓練小組提高效率
即使投入了大筆資金,學習和發展部門的領導還是在經濟方面承受了很大壓力,特別是在面對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正因為如此,學習和發展部門保持著對成本的嚴格控制,并嚴格審議他們的培訓計劃以減少沒有價值的投入。舉一個例子,美國最大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之一,BJC保健中心,創建了一個名為測試的課程方案,它幫助公司節省了高達30萬美元的培訓費用,降低了生產力損失。而且,該組織還把節省下的資源用于改善其臨床培訓課程和其他相關舉措。
3.擴大培訓機構的范圍
員工數量的減少增加了培訓團體的壓力,因此應該拓展更有創造性的方式。例如,我們采訪了一個制造公司如何培訓其銷售人員,他們采用店內培訓的方式。另一個例子是,美國的黛安芬集團,總部設在美國的航空航天公司,創造了一個附屬員工的計劃,以證明中小企業也可以提供跨公司的培訓。這些努力的結果都是為了確保學習者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培訓,而不只是專業人員提供的'培訓。
4. 在學習和發展部門改變角色
不景氣的環境在經濟衰退時更加深了學習組織機構的壓力,因此要讓投入變得更有效率,更有技術含量和更符合企業的需要。這些壓力迫使所需的學習和發展部門人員能力結構產生了變化。舉例來說,對于現在最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發現自己花費了很多時間在課堂以外。提供在線培訓,并與學員一對一進行培訓。但不是每一個老師都可以這樣調整時間。
此外,更多的學習和發展部門組織增加了咨詢技能,以便更加有效的提供建議和解決方案給他們的生意合作伙伴。學習和發展部門團隊擴大了自己的戰略角色,以及他們正式和非正式的產品范圍,咨詢顧問的角色也變得更加重要。
最后,隨著對測量和分析的日益重視,導致訓練小組必須提高他們的報告和分析能力。追蹤和分析數據,可以凸現成本結構和利用率的問題,以及評估的價值和對于培訓的影響。這種分析是做出合理化投資決策的關鍵。
5. 持續學習
因此,學習和發展小組正在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確保員工通過不斷加強學習環境,施展應用到他們所學到的技能上。這些努力包括經理輔導,協作工具和體驗式練習。比如,黛安芬集團的原動力學習計劃和雅培制藥與學習者保持通話的培訓。通過這些培訓使公司意識到,只有不斷持續的學習才能真正對員工的工作產生實質性的作用。
6. 把社會化學習變為主流
社會化這個詞正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實踐和培訓方式。學習和發展小組領導人正在重新考慮他們所采取的方法,通過社會需求和其他非正式學習方法以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許多公司都在嘗試使用社會化的學習方法,改善學習環境,推動技術創新。允許用戶積極參與討論,并分享彼此的知識。這種方式不僅使企業機構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也有利于積極推動創造力和解決問題。
7. 成功的外包
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這些組織有效地利用員工,更多的使用當地的資源和建立非正式的學習環境,為學習者提供開發和支持。此外,這些機構外包了更多的學習服務,把他們培訓預算的20%分配給了外部供應商,而在美國的平均水平只有14%。
具有高影響力的學習型組織尋找外包機會,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擺脫那些不必要的管理,高容量或非核心的活動,使企業內部人員可以專注于自我增值。這也是學習和發展型組織可以用更少的員工做更多事情的原因之一,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他們的學習組織是如此有效。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11
根據市總《關于對餐飲企業工會組建情況進行調查的通知》要求,同時為進一步了解新建工會發揮作用情況,找出新建工會在工作運行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縣總工會近日對6家已建工會組織的餐飲企業進行了調研。通過采取聽匯報、召開座談會、個別談話、填寫調查表等形式,我們了解并掌握了他們建會后的一些實際工作情況,進一步摸清了工作現狀,為我縣加強新建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切實發揮基層工會作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據,現報告如下;
一、全縣餐飲企業基本情況
全縣共有餐飲企業14家,職工2168人,其中建立工會的企業6家,入會職工482人,25—200人規模企業6家,25人以下企業8家,其中國有控股企業1家,股份制企業3家,個體企業8家。
二、新建餐飲企業工會的基本情況
(1)基層工會組織建設情況:截止20xx年12月,建立工會的6家餐飲企業共有職工520人,會員482人。6家餐飲企業工會組織基本健全,能夠履行工會的基本職責。
(2)工會領導班子建設情況:6家餐飲企業共有工會干部18人,而且全部為兼職工會干部。
(3)新建工會發揮作用情況:從調查情況來看,6家餐飲企業工會基本上做到了權為職工所用,利為職工所謀,工會干部們都能堅持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了作用。一是認真宣傳貫徹《工會法》、《勞動法》、一系列法律法規,讓職工了解法,掌握法,并能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其合法權益。二是克服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壓力,積極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建立了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三是不斷開展職工安全教育,確保了職工生命安全。總之,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協調勞資關系、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方面,這些新建企業工會取得了一些成績。
三、餐飲企業工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有組織但工會干部地位低,說話不算數。這幾家企業雖然建立了工會組織,但工會主席在企業中并未取得實質性的地位,他們的政治和經濟待遇沒有真正得到落實。其原因就在于6家餐飲企業的工會干部雖然是為工人維權的干部,但更是端著老板給的飯碗的雇員,因此在工作和維權中往往處于兩難的境地。由于工會職務兼職化,工會工作業余化,勞動關系復雜化,使這些工會干部難以站在與企業主平等的位置上,旗幟鮮明地替職工說話辦事。
(2)有活動但無載體、無陣地,民主參與難。一些新建企業成立了工會組織后,確實開展了一些困難救助和文體活動,但工作缺少有效的載體,沒有真正發揮出工會的各項職能作用。還有的雖建立了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但對職代會的工作職權、程序、組織制度等基本知識缺乏足夠了解,作用發揮的也不大,各項職權并未認真履行落實,致使一些職代會成為“擺設”。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就在于企業的各項決策還是由經營者一個人說了算,工會所開展的各項活動也還是受制甚至聽命于企業主,因此企業一旦發生勞資糾紛,往往無視工會組織的存在,職工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證。所以工會在以民主議事會、協商對話會等形式對企業實行民主管理時受到障礙,難以調動員工積極性,實現勞資雙贏的目的。
(3)有維權的要求,但發揮作用難。新建工會在維權方面常常處于兩難的境地。其原因是由于這些工會干部都是“打工一族”,要想真正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替職工說話,就要冒著被解聘的危險,而且還會得罪老板;不替職工說話,不維護職工的權益,自己就會受到道德和良心的譴責,在私下里也常常被員工們所批評與議論。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決大多數工會主席都不敢與老板輕易鬧翻。當老板與員工之間真正產生利益矛盾或勞動糾紛時,許多工會干部都是巧妙圓滑地、膽戰心驚地周旋于兩者之間進行維持。他們既不敢得罪老板,也不情愿得罪職工群眾。因此許多職工都反映,現在的非公企業工會的職責不是維護,而是維持。所以在維權方面,許多工會干部處于一種尷尬的境況,無法真正履行工會的維護職能。
(4)工會干部素質低,與現有的工會工作要求不相適應。據調查,餐飲業工會干部文化水平都比較低,最高學歷是高中,初中學歷者比比皆是,這就造成了工會干部法律、經濟以及管理知識的`缺乏。同時由于都是新上任,對工會工作不甚了解,所以在具體工作中表現為不善干、不敢干也不會干。在參與協調老板與員工的工作關系中也顯得無能為力或束手無策,有的在具體利益維護中謹小慎微,畏首畏尾;大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思想。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工會基本職能的發揮和工作的開展。
四、對策與建議
1、做好“引導”工作。就是要用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來引導企業主要依法維護員工權益的目的。工會工作在非公有制企業中能否順利進行,各項活動能否正常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主的理解與支持,反之就會阻礙工會工作的開展。所以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加大宣傳力度,在社會上廣泛宣傳組建工會工作是促進企業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的一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糾正推行建會影響企業的投資環境,增加勞資矛盾等不正確的認識。要積極引導企業主和經營者進行民主管理理念、工作內容、方式方法的宣傳,讓他們認識民主管理是促進企業發展的動力,把發展企業的理念確立在以人為中心,雙贏互利上來。
2、做好“協調”工作。就是協調好餐飲企業的勞動關系。工會是勞動關系矛盾的產物,協調勞動關系是工會工作永恒的主題。這一點對非公企業工會尤其重要。企業的發展必須以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為前提條件。目前我縣大多數非公企業一般經營規模不大,管理水平不高,職工綜合素質不強,工會工作力量比較薄弱,使得職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從而導致一些非公企業勞動關系緊張。工會作為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維護者在非公企業中要積極推動企業依法建立職代會、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等民主管理制度,并以此作為參與協調勞動關系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手段,實現勞資雙方由對抗轉為對話,由對立轉為合作,建立和諧的企業勞動關系促進企業的和諧發展。
3、做好“自強”工作。要加強我們工會干部的自身素質。實現工會工作的新突破和新跨越,關鍵在于工會自身,關鍵于在干部作風。要加強對工會干部的業務培訓,將上崗培訓與經常性的輪訓結合起來;要將工會知識與現代管理知識培訓結合起來,加強對黨的方針政策、工會業務、勞動法律、工資和社會保障等知識的學習;要提高工會干部思想素養和法制水平,著力提高工會干部的綜合能力。同時在提高素質的培訓中,使工會干部樹立參與維護意識,提高參與維護能力,增強參與和維護責任。通過多種途徑和措施,下大力氣才能建設一支政治立場堅定、業務能力過硬、群眾觀念牢固、工作作風嚴謹、想干事、會干事、能成事的高素質工會干部隊伍。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12
增值稅是以商品、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是價外稅。增值稅自1954年在法國開征以來,因其有效地解決了銷售稅的重復征稅問題,迅速被世界其它國家廣泛采用,目前使用增值稅的國家已達到170多個。我國自1979年開始試行增值稅,目前增值稅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稅種,增值稅的收入占我國全部稅收的60%以上。增值稅收入中75%為中央財政收入,25%為地方財政收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既是同國際通行做法接軌,也是國務院確定的“十二五”必須完成的稅改目標。國務院批復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財稅[20xx]110號),提出建筑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1%。按照相關要求,要實現“營改增”全行業覆蓋。“營改增”將增加還是減少建筑業企業的稅負負擔?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選擇省內一家建筑企業進行了調查,并結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及其他省關于“營改增”的調研,形成了該調研報告,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營改增”的目的
“營改增”的初衷是取消重復征稅,并將二、三產業的抵扣鏈條打通,實現了由“道道征收、全額征稅”向“環環抵扣、增值征稅”的轉變。其主要目的是減輕企業稅負,讓更多的企業享受改革紅利,以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加就業,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但“營改增”的實施并不意味著所有行業和企業稅負都會應聲下降,同時,當前增值稅抵扣鏈條尚不健全,短期內勢必造成一些企業稅負增加、利潤承壓等問題。
“營改增”自試點至今,歷時兩年半,交通運輸業、部分現代服務業(包括研發、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鑒證咨詢等)、鐵路運輸、郵政業、電信業等已完成了“營改增”。目前剩下的生活服務業、建筑業、房地產業和金融業等幾個行業未實施。我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房地產、建筑業、金融業三個同時納入“營改增”,因為房地產與建筑業密切相關,房地產開發離不開金融的支持,三個行業同時納入“營改增”,上下游鏈條的抵扣才能完整。
二、“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稅負的影響
在營業稅稅目下,建筑業適用稅率為3%,“營改增”后建筑業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稅率為11%。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為3%。“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稅負的影響,目前基本形成了以下一致意見。
(一)如果不改變現行工程造價計價規則,會加重建筑企業稅負負擔
住房城鄉建設部在中國建設會計學會調研測算基礎上建議“營改增”試點稅率調整為6%。江蘇省建筑市場管理協會對十多家企業進行了估算,認為增值稅稅率定在8%與現行營業稅3%差不多,定在8%以下可適當減輕負擔,11%肯定會加重企業負擔。最近一次財政部組織的建筑業“營改增”測算顯示,企業營業收入下降了9.9%;流轉稅負平均上升了1.5個百分點以上。為了證實上述結論的可信度,我們對省內一家企業的一個房建項目進行了測算分析。
1、測算情況
我們按項目的百元產值比例做了測算分析(見表):100元的.產值,按增值稅率11%計算,應交銷項稅為9.91元,可抵扣進項稅5.60元,應繳稅4.31元。而現行營業稅稅率為3%,百元產值應繳稅3元。“營改增”后百元產值多繳稅額為:4.31元-3元=1.31元。每百元產值多繳稅1.31元,折合成營業稅率為4.61%,企業稅收負擔增加了43.67%。實際的稅負比這還要高,因為企業購買材料時,索要增值稅發票的材料價格比普票價的材料價格還要高出2%-3%。
百元產值成本費用分析表
分類 | 項 目 | 數 量 | 單 價 | 金額(元) | 百元 成本 | 增值稅率 | 可抵扣進項稅率 | 備 注 |
可抵扣部分 | 鋼材 | 1055.655(T) | 3247 | 3427712 | 22.05 | 17% | 3.75 | |
商品 混凝土 | 8392.94(m3) | 292 | 2450738 | 15.77 | 6% | 0.95 | ||
磚 | 3159.63(m3) | 141.5 | 447088 | 2.88 | 6% | 0.17 | ||
其他 | 674000 | 4.33 | 17% | 0.73 | ||||
合計 | 6999538 | 45.03 | ||||||
分類 | 項 目 | 數 量 | 單價 | 金額(元) | 百元 成本 | 增值稅率 | 可抵扣進項稅率 | 備 注 |
無法抵扣部分 | 砂、石等零星材料 | 270000 | 1.73 | |||||
人工費 | 20351.13(m2) | 200 | 4070226 | 26.19 | 勞務大包,隨著人工工資上漲,今后這部分還會增加 | |||
模板、腳手架等措施、租賃費 | 20351.13(m2) | 50 | 1017557 | 6.55 | ||||
運輸費、垂直運輸費等 | 20351.13(m2) | 18 | 366320 | 2.36 | ||||
水電費等間接費用 | 270000 | 1.73 | ||||||
融資成本 | 1000000 | 6.43 | ||||||
管理人員工資等 | 430000 | 2.77 | ||||||
項目毛利率 | 1120000 | 7.21 | ||||||
合計 | 15543641 | 54.97 | 5.60 |
2、稅負增加的原因分析
建筑業原則上適用增值稅一般計稅方法。一般計稅方法的應納稅額,是指當前銷項稅額抵扣當前進項稅額后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是:應納稅額=當前銷項稅額-當前進項稅額。由于目前建筑業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完整,當前進項稅額不能抵扣或抵扣不足,就增加了建筑企業稅負。
⑴勞務費用支出不能取得進項稅發票。從現行執行增值稅的試點行業看(交通運輸及部分現代服務業),人工費支出部分是不允許進行抵扣的,屬于應納稅的增值范疇。建筑企業人工費約占工程成本的20-30%,且有連續上漲的趨勢。該企業勞務分包費用占百元產值26.19%,這部分支出無法取得進項稅發票,直接造成進項稅抵扣不足。
如果建筑業“營改增”后,勞務企業作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按6%的稅率計算增值稅銷項稅,而勞務企業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工資、個人保險等,這些支出沒有進項抵扣,與目前勞務企業按3%的營業稅,增加稅負2.83%。按照流轉稅的傳導機制,勞務企業的新增稅務最終會由總包施工企業承擔,這勢必會造成建筑業勞動成本大幅上升。
⑵設備租賃支出取得的進項抵扣不足。據調查,目前我省建筑企業除將勞務分包給勞務公司外,同時勞務公司還向建筑企業提供模板、管架等機具租賃,即所謂的勞務大包,這種現象在我省較普遍。調查的這家企業就是如此。按照表中百元產值測算,機具租賃及措施費用合計占百元產值的8.91%,它是作為勞務開支支付給勞務公司的,因此在模擬增值稅抵扣中沒有抵扣。 新的增值稅改革方案中,動產租賃增值稅率為17%,與建筑業密不可分的機械設備、設施料租賃均屬于動產租賃業范疇。租賃業現有資產沒有增值稅進項稅,而租賃收入產生的銷項稅,因沒有可抵扣稅款,將背負17%的高額增值稅稅負。目前租賃業利潤率普遍低于增值稅率(17%),租賃企業顯然無利可圖,必然放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轉為小規模納稅人或個體戶,只繳納3%的增值稅。一旦租賃業轉為小規模納稅人,施工企業可抵扣的進項稅額將勢必減少,從而加大施工企業實際納稅額,增加建筑業稅負。
⑶地材及輔助材料、水、電、氣等能源消耗無法取得進項稅發票進行抵扣。施工企業所面對的材料供應商及材料種類“散、雜、小”,如磚瓦、白灰、砂石、土方及零星材料基本上由個體戶、小規模納稅人供應,購買的材料沒有發票或者取得的發票不是增值稅專用發票。一般情況下,工地臨時水電都是在甲方項目總表之下的分表計算,施工單位得不到該項發票。這兩項合計,占百元產值成本的3.46%。
⑷“甲供材”無法取得進項稅抵扣。為減低成本,甲方往往對鋼材、水泥等大宗商品采用“甲供”形式,供應單位給建設單位開具發票,建筑企業只能從建設單位出得到金額相同的結算單,無法取得進項稅發票進行抵扣。
⑸工程款、材料款拖欠滯后導致無法及時足額取得增值稅發票抵扣。現實中,甲方驗工計價后并不是立即支付工程款給建筑企業,往往滯后一段時間,導致銷項稅和進項稅的極大不同步。稅務機關對建筑企業收入的確認,一般都是按合同約定或結算收入來確認,即使存在應收賬款,也不能減少或推遲確認銷項稅額。企業不僅需要墊付工程項目建設資金,還要墊付未收回款項部分工程的稅金;又由于未收回工程款,建筑企業也對分包商、材料商拖延付款,也得不到其開具的增值稅發票,導則無法進行抵扣。工程款被拖幾年時間,但稅款已全額扣繳,時間差造成了施工企業稅負增加。
綜上,建筑業“營改增”后稅負的增與減,關鍵取決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和進項稅扣除額的大小。據了解,建筑施工企業以現在的11%增值稅率計算,可抵扣進項稅的進項業務發生額占計算增值稅總收入的比重應不低于72%。但是在建筑行業長期形成的特有環境下,增值稅抵扣鏈條極不健全,不是所有涉及建筑成本的行業都統一實施增值稅,也并不是每項支出都可以取得增值稅發票。按照表中測算,實際上能取得進項稅發票的部分僅約占工程總造價的45.6%左右。雖然這僅是一個企業的具體數據,但上述分析的現象,在行業是普遍存在的。這是造成“營改增”后,按照一般納稅人的納稅方法,在不改變現行工程造價計價規則的情況下,建筑業企業稅負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二)如果改變現行工程造價計價規則,可以不增加建筑企業稅負負擔
如果11%的增值稅率不能降低,進項稅抵扣不足的前提下,如何保障建筑企業“營改增”后,稅負不增加。相關部門進行了研究。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上海市建筑建材市場管理總站牽頭,國內部分建設部門、建筑企業參與的《建筑業營改增對工程造價及計價體系的影響》課題研究,中期評估稿提出,建筑業適用增值稅11%不增加建筑企業負擔前提是,要改變現行工程造價計價規則,這樣企業稅負變化完全轉化為社會稅負,只會影響工程造價的增減(詳見工程造價計價規則對建筑企業稅負的影響分析)。
三、工程造價計價規則對建筑企業稅負的影響分析
我們對“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稅負影響的測算和結論,都是基于“在現行工程造價計價規則不變”的前提下,如果建筑業“營改增”后改變現行工程造價計價規則,則可以實現不增加建筑業企業的稅負負擔。
(一)營業稅下工程造價計價規則
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相關規定,建設工程造價由七部份組成。營業稅下工程造價公式為:
工程造價=①人工費(含稅)+②材料費(含稅)+③施工機具使用費(含稅)+④企業管理費(含稅)+⑤規費(含稅)+⑥利潤+⑦稅金(營業稅)
其中,稅金=稅前造價(①人工費+②材料費+③施工機具使用費+④企業管理費+⑤規費+⑥利潤)×稅率
可見,營業稅計稅簡便,不需要抵扣,應納稅額為“定值”,施工單位需要繳納的營業稅進入工程造價,實際上全部由建設單位承擔,對施工單位而言,營業稅達到了“收支平衡”,僅“代收代繳”。
(二)增值稅下工程造價計價規則
截止目前,工程造價管理部門對增值稅下工程造價計價規則的改變提出了三種模式:
1、住房城鄉建設部模式
實行“價稅分離”的計價規則,即在確定工程造價時,將利稅前費用(指下列公式中的①、②、③、④、⑤項費用之和)以不含稅價款計入工程造價,將稅金以銷項稅額計入工程造價的定價機制。用公式表示如下:
工程造價=①人工費(不含稅)+②材料費(不含稅)+③施工機具使用費(不含稅)+④企業管理費(不含稅)+⑤規費(不含稅)+⑥利潤+⑦銷項稅額
其中,銷項稅額=(①+②+③+④+⑤+⑥)×11%
通過以上公式可以得出,改變計價規則后,工程造價稅金的計算由應納稅額變成銷項稅額,而銷項稅額以銷售額乘以增值稅稅率計算,用于開支未計入工程造價的進項稅額和向稅務部門繳稅。建筑企業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多,則向稅務部門繳稅少;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少,則向稅務部門繳稅多,但兩者之和(指應納稅額+進項稅額)恒等于計取的稅金——銷項稅額(銷項稅額=應納稅額+進項稅額),建筑業企業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的多少與企業利潤并無關系,企業稅負合理轉化為工程造價,轉移為社會稅負,不會增加企業的負擔,但可能影響工程造價的增減。
優點:實行“價稅分離”的計價規則,建筑企業的稅負不會增加,全部轉移給建設單位。
缺點:不利于促進建筑業企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筑業企業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的多少并不影響企業利潤水平,客觀上造成企業不會主動取得增值稅發票。建筑企業稅負轉移建設單位,增加了社會成本。
2、遼寧模式
實行“分開支付”的計價規則,即在確定工程造價時,先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結算不含稅造價,再由施工單位向稅務部門繳納稅金,最后由建設單位向施工單位按實結算稅金的定價機制。用公式表示如下:
工程造價=不含稅造價(①人工費+②材料費+③施工機具使用費+④企業管理費+⑤規費+⑥利潤)+⑦實繳稅金
實繳稅金=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優點:建筑企業的稅負不會增加,全部轉移給建設單位。
缺點:對建設單位不利,所有稅負全部由建設單位承擔。應該抵扣或抵扣不足,造成實繳稅金金額的不確定,容易導致甲乙雙方容易扯皮。
3、四川模式
分析上述兩種模式的優缺點,學習小組部分同志提出了實行“價稅合并”的計價規則,我們暫稱“四川模式”,即在確定工程造價時,各造價構成因素均以合理的含稅價格計入工程造價,建筑業企業最后實際需要向稅務部門繳納多少稅金,完全由企業在工程造價中開支,即實行“稅金包干使用”。用公式表示如下:
工程造價=①人工費(含稅)+②材料費(含稅)+③施工機具使用費(含稅)+④企業管理費(含稅)+⑤規費(含稅)+⑥利潤(含稅)
優點:有利于促進建筑業企業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促進建筑業企業主動轉型升級。管理的好則可多抵扣,建筑企業的稅負會降低,反之,則會增加。此種模式可以實現以經濟手段促進建筑業企業轉型升級。
缺點:與增值稅的本質有一定沖突(增值稅為價外稅)。確定合理綜合稅率的難度較大。工程造價管理機構編制的清單計價定額需要由現行的“局部費用”定額向“全費用”定額轉變。
以上三種模式各有優缺點。住房城鄉建設部更傾向于第一種模式,但大部份省市反對該模式,全國對于增值稅下工程造價計價規則改變的意見短期內難以統一,調整工程造價計價規則的工作無法開展。
四、應對建議
中國建設會計學會提出,鑒于建筑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微利且競爭激烈的行業,全國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根據建筑施工企業的生產和產品特點,建議在全國全行業統一進行稅改。在不能和無法確定降低增值稅稅率的情況下,對全國建筑施工企業的一般納稅人統一按小規模納稅人征稅,先試行3-5年。這樣做既可以不減少國家稅收,又能在推進增值稅改革中不增加企業稅負。國家稅收政策的強制性,我們只能無條件的執行,但是未雨綢繆,我們還是可以積極面對。
一是廳相關處室要緊密跟蹤建筑業“營改增”進展情況。建議建管處、計財處、造價站等處(站)要密切關注、掌握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對建筑業“營改增”相關政策調研、制定等情況,以便及時提出符合我省實際的預見性應對方案。尤其是“營改增”后,建筑業產值將會因計價原因,整體下降9.9%,需要及時調整全年工作目標任務。
二是做好調整工程造價計價規則的準備工作。工程造價計價規則的調整直接關系到“營改增”后工程造價、建筑業企業稅負的增減和計價依據體系的重大變化,事關重大。建議省造價站啟動“營改增”后“四川省工程量清單計價定額”修編調整的準備工作,以便國務院宣布建筑業“營改增”的具體時間和相關政策后,能及時修編調整到位,轉變建筑產品的定價、計價和結算方式,合理地將建筑企業的稅負增加轉移到工程造價上。
三是督促建筑企業早準備。“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是一個大的考驗,將促進企業在業務結構、經營模式、財務體系三方面的轉型。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可以督促企業采取完善合同約定、加強分包公司管理、選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合作商等措施,積極應對稅負的可能增加、傳統經營模式、建筑成本增加、新舊稅務體制銜接等挑戰。企業也可以通過開展“營改增”模擬試點等方式,提前了解“營改增”業務流程和減少對建筑業的影響, 未雨綢繆,加強稅務變革的理論學習,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為下一步真正執行“營改增”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是給予財政專項資金扶持。針對改革試點初期企業稅負增加的問題,參照上海、北京市的作法,制定出臺過渡性財政扶持政策,對稅制轉換內,按照新稅制規定繳納的增值稅比老稅制規定計算的營業稅,確實有增加的企業給予財政資金支持,幫助試點企業實現平穩過渡,確保試點行業和企業稅負基本不增加。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13
一、調查過程
(一)調查目的與意義
1.調查目的
員工培訓的目的是通過一定的科學手段,促使員工在知識、技能、能力和工作態度等方面得到提升,以保證員工能夠按照預期的標準或水平完成工作任務,員工的素質決定著企業的素質,擁有高素質的人才,才可能談得上持續發展。通過培訓,可以使新員工融入到企業的文化之中,可以使老員工補充新知識新技能,以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
2.調查意義
企業要參與市場競爭,就必須擁有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人才要參與人才市場競爭,就必須時時“充電”,吸收新知識和新技能,以增強自身競爭力。培訓使企業人力資本整體增值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自身的價值。員工培訓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創造價值或贏得競爭優勢,重視員工培訓工作的企業會比他們的競爭對手表現出更好的經營業績,更有信心迎接競爭性挑戰。培訓不僅通過員工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業產出的效率和價值使企業受益,而且增強員工本人的素質和能力,使員工受益。培訓是管理的前提、培訓是管理的手段。培訓不僅為管理創造了條件,其本身就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即培訓通過滿足員工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來激發員工的干勁和熱情。
(二)調查對象概況
1.調查對象全稱
XX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2.調查對象地址
XX市浦東新區康橋路898號
3.調查證明人
邵XX XXXXXX
(三)調查時間
xxxx年8月26日—xxxx年11月18日
(四)調查方式
主要采取的是訪談的形式。通過對XX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員進行訪談,深入了解了該公司員工培訓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進途徑。
二、調查對象現狀
(一)XX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概況
XX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創于20xx年,到xxxx年我們公司總人數為96人,其中技術人員占了65%, 公司轉制前為XX鐘表工具模具廠,是XX鐘表公司所屬單位,專業制造精密機械設備、鐘表、儀表、儀器等行業配套設備。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主要產品有C6104多功能精密小車床、各類自動車夾頭,同時承接各類模具及精密零件各類小齒輪加工。特別是多功能精密小車床、自動車夾頭均有三十多年的生產經驗,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出口東南亞及歐美。
(二)XX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員工培訓的特點
培訓與技術不分離。員工在培訓不能只是客體或客戶的角色,而應當完全的融入到培訓的內容和方式中去,唯有如此,才能在培訓中更好的結合實際問題對癥下藥。雙向不間斷層進式的培訓模式。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累積遇到的實質問題,有專人歸類總結,在考慮培訓經濟性要求的基礎上,非定時定人組織小范圍講解和解答,這樣不會延誤平時工作的效率。在訪談過程中了解到,新進員工的基礎知識及專業知識缺乏,老員工這兩方面欠缺的并不是很多,這樣在安排培訓的時候就要考慮到側重性的問題。新進員工的能力和技術不及老員工,那在平時就要對新進員工加強培訓的次數和強度,以便其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最多的技術知識,應對其本職工作
(三)XX百晟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員工培訓的內容
員工技能培訓和員工素質培訓,員工技能培訓是企業針對崗位的需求對員工進行的崗位能力培訓。員工素質培訓是企業針對員工素質方面的要求主要有心理素質,個人工作態度,工作習慣的素質培訓。
三、調查結論與對策建議
(一)調查結論
1、對培訓工作不夠重視。隨著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員工的知識技能、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對員工的素質培訓和技術培訓不能及時進行,大部分現場員工各部分管理人員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訓。缺乏“苦練內功、培養后勁”的意識和行動,長期以往只會導致企業管理水平和安全生產水平的下降。
2、培訓工作尚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培訓工作仍停留在簡單的技能培訓上,且多以陳舊的培訓方式為主,培訓效果級差,沒有根據企業的整體發展合理地進行布局規劃,缺乏分專業分層次和循序漸進的培訓。
3、沒有調動員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目前培訓工作被動參加的多,主動學習的少,應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企業需求和員工個人發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結合起來,再加上培訓工作沒有結合企業生存的.些根本性問題,因而難以充分調動員工培訓的積極性。
4、培訓效果反饋不夠健全。由于常常搞突擊式的培訓,人多量大,時間緊,給出題、考核、閱卷帶來許多困難,培訓部門對培訓后的效果不能進行全面、及時的分析和評價,因而無法對后來進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訓安排,從而不能保證培訓效果和質量的提高。
5、培訓方法落后,多數情況下培訓工作采用講授和技術問答的形式,沒有采用互動練習的設施,缺少基礎設施的配置。
(二)對策建議
企業可以結合每個員工的特點去實行培訓,這樣可以使得培訓可以更好的體現出培訓的效果。企業可以把以往的培訓方式改變下,不要培訓工作仍停留在簡單的技能培訓上,可以重新制定有利于企業發展需要的培訓內容。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讓員工人主動去參加培訓,這樣的培訓意義更大嗎,然后企業可以把企業的需求和員工的發展更好的結合起來這樣就可以充分的調動起員工培訓的積極性了。可以把企業原有落后的培訓方式改變下,改變更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培訓方式。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14
一、調查的原因及目的
百年大計,以人為本。企業的發展說到底是人的發展。企業競爭歸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競爭。當代社會,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學習速度和培訓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參數。培訓則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識及相關技能的重要途徑,有時甚至是唯一途徑。在當今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的企業必定是那些能夠使其員工充分發揮自己全部潛能的企業。這意味著,企業員工必須接受培訓作為繼續學習的一種手段,員工培訓在幫助公司迎接競爭性挑戰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員工培訓可以有效地幫助公司創造價值或贏得競爭優勢,重視員工培訓工作的公司會比他們的競爭對手表現出更好的經營業績,更有信心迎接競爭性挑戰。培訓不僅通過員工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業產出的效率和價值使企業受益,而且增強員工本人的素質和能力,使員工受益。故有人說,培訓是企業送給員工的最佳禮物。培訓是管理的前提、培訓是管理的手段。培訓不僅為管理創造了條件,其本身就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即培訓通過滿足員工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來激發員工的干勁和熱情。企業同時應把培訓作為管理的機會和途徑,以及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手段,圍繞企業的任務和目標來實施培訓,并通過培訓溝通上下級的聯系,掌握工作進展狀況,達成相互理解與支持,共同不斷提高工作績效。
為了充分了解公司員工思想現狀,了解公司對員工培訓要求和規劃,建了解統化、結構化的公司內部培訓體系。本人在**制藥有限公司范圍內采取問卷的方式進行了一次培訓需求調研,共發出問卷36份,回收問卷35份,其中有效問卷34份,中層管理人員問卷4份,主管級及員工級30份,現簡要對問卷結果加以統計與分析。
二、調查時間、地點、方法
1.調查時間:XX.08.
2、調查地點:**制藥有限公司
3、調查方法:采取問卷式調查
三、調查內容及分析
**制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抗腫瘤藥物為主的制劑生產廠家,藥品的生產質量和管理直接關系到人民用藥的安全問題,對于加強職工的質量意識的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發展理念與文化
1、企業發展方向較為明晰。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約有95%左右的員工認為,自己對本公司的發展戰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這主要是與公司目前的業務重點和工作目標有關,但剩余的5%左右員工表示了困惑,2、現行職能職責、業務流程與實際工作銜接較好。依據調查結果,80%員工認為目前的崗位職能配置、工作業務流程有效,而認為其在實際中有指導性、參考性作用的僅占35%左右。
(三)人才管理與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層管理者獲得了較高的支持率。部門負責人作為**制藥有限公司的中堅力量,肩負著不斷創新、發展企業的重任,從統計數字發現,在工作任務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員工認為,中高層管理人員做到了用人所長,但仍有20%人員認為存在不公平現象。
2、部門內部溝通基本順暢,但部門間急需加強。多數員工普遍反映,在實際工作中,上級對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較強,并就工作內容進行溝通,但從后續問題的調查顯示,部門內溝通并沒有達到預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員工反映,部門間的工作銜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時候只是員工自己溝通和聯系,而部門負責人溝通比例也僅占55%。對于部門內部的員工間溝通,調查者則在三個方面表現較為均衡:自己協調、詢問同事、求助領導。
3、中級管理人員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多數員工認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級管理人員需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個人素質,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領導藝術、團隊文化、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而據中級管理人員的調查顯示,則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團隊文化、領導藝術、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
(四)團隊精神狀況和素質
1、除少數員工外,團隊士氣良好。在實際調研中,28%的員工認為我們團隊的精神非常高昂,60%認為我們團隊是一個充滿關愛、團結一致的集體,但12%的員工認為團隊現處在低迷的時期。針對團隊的特定成員進行調查時發現,約有35%員工反映某些員工沒有與整個團隊融合起來,表現出例外或特例的行為。
2、個人利益與個人績效沒有緊密結合。團隊是由個人構成的,個人業績是團隊業績的基礎,只有實現個人利益與個人績效息息相關,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而據相關數據顯示,**制藥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繼續努力。
3、團隊的素質能滿足工作要求,但總體提升緩慢。據統計資料顯示,60%員工認為公司團隊的素質與優秀企業相比,總體水平不差上下,25%認為略差,15%認為較差。在員工與團隊合作的信心方面,30%員工認為團隊正向有利方向發展,35%認為沒有變化,20%保持觀望狀態。在團隊素質的提升方面,40%員工非常認同我們的團隊正在進步,35%基本認同這一事實,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認同。
(五)員工個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發揮
員工專業技能的自我評價。員工普遍認為,在實際工作中自身的專業技能比較滿意,這一比例高達80%,僅有15%左右的員工認為自己的技能相當完備,與此同時,5%員工對自身知識與技能表示了不滿,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專業技能轉化方面,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員工認為自身的技能基本發揮,25%員工認為沒有完全發揮,可見專業素質在向業績轉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員工的潛能和能力有待于進一步開發。
四、今后的對策與建議
根據目前公司的培訓現狀,為了讓公司的培訓更有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培訓體系:1、強化員工責任心的培養。針對本公司的工作情況和工作特性,對員工加強質量意識的培養,使員工充分意識到缺乏責任心所造成的嚴重后果及給公司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保證生產有序地進行。
2、加強員工之間相互溝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員工進行交流,使員工的意見能夠及時反饋,發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便于部門之間以及領導和員工之間的的相互了解和協調。
3、調整人員配置、促進員工技能發揮。針對每個員工的特點對其崗位進行調整和安排,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特長,避免人才浪費。
4、加強團隊融合提高團隊素質。多進行一些團對活動和考核,以便加強團隊合作,從整體上提高整體素質。
加強員工培訓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改變員工的平庸工作行為,盡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測性,保證質量低劣的員工無法進入,有效降低優秀員工的流失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對各類員工進行不同目的的分類培訓,以滿足不同員工的不同需求。加強員工培訓,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環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可以更好的激發員工工作的熱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將自然地傾瀉出來,自覺與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盡可能好,不僅讓員工覺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時對企業有了滿足感和歸屬感。也使企業和員工得到共同的發展,真正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
關于企業調查報告15
武漢一冶建安公司于九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八日組織了一次關于國企改制的考察活動,考察的單位是山東建工集團、北京城建集團三公司。考察小組成員由一冶建安公司董事長龍惠均、工會主席張俠明以及企業策劃部、人力資源部、黨委工作部和部分經濟實體的主要負責人組成,并邀請了一冶建設公司勞人部的熊婉君副部長、呂桂云科長一同前往。通過實地考察,我們認為這兩家企業有一個共同點:一、經營層和員工對國企的改制達到了共識;
二、產權清晰,責權明確;三、建立健全了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四、建立了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五、建立了和諧的外部環境;六、掌握了一批具有競爭實力的勞務分承包方。下面談談山東建工集團的基本情況和改制的具體作法:
一、抓住第一次改革機遇,實行“項目法”施工,實現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和施工管理體制的徹底改革,為企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山東建工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至1990年企業已陷入難以為繼的虧損邊緣,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求生存、求發展,在沒有任何上級部門指示和安排情況下,打破了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自覺在省內率先推行“項目法”施工改革,并且一舉獲得成功。從一九九一年開始企業發展一年一個新臺階,一年向前邁出一大步,不僅扭轉了企業陷入虧損邊緣的被動局面,而且經濟效益逐年較大幅度的增長。例如:施工產值1990年僅完成2600多萬元,到20xx年已達到12億元,增長了462倍;實現利潤1990年虧損84萬元,到20xx年實現利潤6255萬元;竣工工程質量1990年優良品率為25%,20xx年提高到81.88%,同時加強配套改革,建立了企業技術、質量、安全、文明施工、財務、勞資、材料、設備、經營和預決算的十大業務系統并組建勞務及人才、材料供應、設備租賃、資金和生活服務等五大模擬市場。并進行了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等三項制度改革,按月度對二級單位進行跟蹤考核,建立健全了企業監督檢查、審計考核體系,確保了企業穩步發展,為后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第二次改革機遇,在實行集團化經營的同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作為一種微觀經濟,涉及到企業內外部機制的各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以下幾個方面的制度。
1、建立健全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山東建工集團按照國家的規定,對企業資產、債權債務由國資局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資產評估、產權界定,核實企業法人財產占有量,進行國有資產登記,確定企業法人財產權。使企業資產、企業資本金的股權結構均做到了產權清晰。
2、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山東建工集團在建立有限責任的改制過程中,始終把建立新型的領導體制放在重要地位。依法建立和完善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領導管理體制。使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審計機構和執行層既相互分離,又相互制衡,并做到責權明確,各司其職,依法依規行使職權。
3、建立健全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山東建工集團按照有關規定,建立健全了企業財務會計制度,主要是成本預測、計劃、核算,企業資金管理(包括資金使用、回收、清欠)等制度,進一步完善了企業財務管理,確保了企業效益的穩步增長。
從1994年完成改制,至20xx年的七年中,山東建工集團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施工產值累計完成41億元,實現利潤2.1億元,
這兩項指標的完成是改制前十年完成總和的近20倍。山東建工集團發展如此之快,就是得益于項目法施工和企業股份制改造。
三、抓住第三次改革機遇,進行企業內部股份制改造,建立母子公司投資主體。
山東建工集團在企業制度上進行再創新,實施國退民進企業改造。具體作法是:
調整國有股權結構,進一步理順國有股與企業的關系。主要是將48%的國有股,變現退出28.88%,國有股權實際參股19.12%。國有股所得的紅利,主要用于對企業經營者的獎勵。
他們把國有股變現退出的股份,全部轉讓給企業經營者、經營者群體和技術業務骨干。調整后的股權結構是,經營者持股120萬元,經營者群體每人持股48~96萬元。中層領導每人持股8~24萬元。從而加大了企業骨干的經營風險,也進一步規范完善了企業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四、進行企業戰略性調整,實施企業戰略管理。
1、切實搞好企業組織結構調整:
一是企業管理組織結構的調整,堅持企業管理制度創新原則,建立適應市場環境的管理機制,突出管理機構精干高效,減少管理層次,減少扯皮,明確崗位責任目標,解決多頭管理的問題。從總公司到子公司甩掉傳統的直線職能式管理模式,實行扁平化的矩陣式管理模式,突出業務系統化管理。集團總公司機關共77人,設五部一室即:市場經營管理部、企業戰略管理部、工程項目管理部、財務融資管理部、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部辦公室等部室制管理,保留黨群系統。實行部室制改革,不單純是為了精簡幾個機構、裁減幾個冗員,而是突出精干高效、做到減機構,不減職能,不削弱職能,減人不減工作效率、不減崗位責任。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做,責任有人負。
二是生產組織結構的調整,就是在堅持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的前提下,進一步規范改制子公司運作,突出解決機制不活、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對發展緩慢、施工任務少、產值效益差、無大發展前途的子公司,實行內部兼并、重組方式調整。扶持發展快的骨干子公司,切實建立優勝劣汰機制,提高總公司經營管理的集中度。
三是勞務分承包的調整,在過去眾多的勞務承包單位中,經過嚴格的考核篩選確定了69家具有一定實力的`勞務承包單位。每年對勞務承包單位進行考評,淘汰后5名,同時引進5家新的勞務承包單位,通過優勝劣汰保證勞務承包單位的素質。
2、實施企業五大創新,全面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一是企業制度創新。兩級公司建立了經營者決策失誤、造成損失責任追究制度,以提高
經營決策者在進行重大事項決策時科學性,最大限度的減少失誤。
二是企業管理創新。關鍵是搞好項目管理,加強項目經理部的建設。。其次是強化企業基礎管理,明確職能劃分,突出崗位責任到位、高效服務到位和戰略管理到位。
三是經營方式創新。首先是經營者、經營者群體及經營系統人員要認真學習WTO的基本規則和原則。特別要學會和運用菲迪克條款。其次要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完善投標網絡,實行網上信息發布,建立標書評價、分析和統一審查制度,最大限度的提高中標率。三是經營方式加快向集約型轉變。正確處理產值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對規模大、墊資多、取費低的工程要進行前期評估,決定是否承接。
四是科技人才創新。科技創新的重點是以信息化帶動產業化升級,加大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力度。投資20xx萬元建設工業園研發中心,引進5名博士生,建立新型建材科研基地。加大微機開發利用,對大型新開工程全面實行微機管理和施工現場遠程監控。人才創新的重點是加快培養造就一支適應入世環境的、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隊伍,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山東建工集團現在擁有博士生5名,碩士研究生20余名,大本以上學歷管理人員600人。
五是企業文化創新。創建企業品牌,樹立企業形象,著力建設好企業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使企業文化建設逐步向企業文化管理過渡。得益于領導集團能審時度勢,正確領會和執行黨的企業改革的方針政策,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抓住每一次機遇,不斷深化企業改革。
1、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我們建筑行業是屬于競爭性行業,是最早進入市場的行業之一。企業的經營機制、組織結構是否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和市場占有率的重要一環。我們公司雖然也實行了改制,但改革的步子不大,仍殘留著濃厚的計劃經濟痕跡。內部經營機制不活、組織結構不合理、企業管理不完善等與企業改革發展和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的情況還相當嚴重。企業粗放經營有余,集約經營不足,產權關系不明晰,企業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也比較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乃至削弱了企業整體優勢,阻礙了企業發展。為此,公司領導層要深入學習黨的一系列改革開放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探討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和建筑市場的前景,從而認清建筑業的形勢,理清企業發展思路,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領導班子的思想觀念應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應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我們認為領導班子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是企業改革改制的首要條件。
2、必須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
十五屆四中全會指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山東建工集團改革的成功經驗已證明在進行股份制改造中,通過經營者持大股、管理業務骨干多持股,不僅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股權結構多元化,而且是建立有效制衡法人治理結構的基本前提,由于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組成人員代表不同的所有者利益,所以才能形成相互約束、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才能保證對企業經營決策的正確性,最大限度地減少決策失誤。
3、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機制。
實踐證明,經營者持大股、技術業務骨干多持股明顯優于人人持股。特別是經營者持大股是確保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保證,只有經營者持大股才能形成較強的風險機制,才能充分發揮經營者的創造力。經營者出資越多,思想壓力越大,壓力越大,工作動力越大,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就越高,其智慧和潛能更能淋漓盡致的發揮。技術業務骨干多持股,能促進他們關心企業發展,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通過經營者持大股、技術業務骨干多持股,較好的把職工切身利益與企業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以資產為核心的有效激勵約束機制。
4、必須統一全體員工的思想認識,加強企業凝聚力。
5、必須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保證。
總之,黨的十五屆四中和五中全會,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只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轉變觀念,勇于改革,以敢闖、敢試、敢干的膽略進行制度創新,就能開拓企業發展的新篇章。
【企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對企業的調查報告08-29
企業調查報告04-17
企業的調查報告01-11
企業調查報告01-14
企業盡職調查報告05-10
企業物流調查報告02-16
企業盡職調查報告04-11
企業用工調查報告01-07
企業調查報告范文11-27
企業物流調查報告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