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南京景點導游詞

時間:2023-09-21 08:52:54 導游詞 我要投稿

(精選)南京景點導游詞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游人員,往往需要進行導游詞編寫工作,導游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那要怎么寫好導游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南京景點導游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南京景點導游詞

南京景點導游詞1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各位來雨花臺風景名勝區參觀游覽。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在雨花臺風景名勝區的北大門,在開始游覽之前,請大家聽我說一個傳說故事。

  故事發生在南朝時期梁代天監年間,當時的佛教非常盛行,雨花臺一帶寺廟林立香煙繚繞。相傳一位叫云光法師的高僧,就在這里一處峰高林深,禪境幽遠的地方設壇講經說法。高僧佛學深厚,口吐蓮花,滔滔不絕,聞道者,如癡如醉,集聚數日不散。這天,講經壇上,飄過幾朵彩云,突然天光一閃,頃刻間,七彩花兒,如雨墜下,遍布山崗。卻道是那云光說法竟使天神動了真情,淚眼婆娑。從此高僧講經處便留下了雨花臺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實,雨花臺的真正得名,還得從地質上說起。各位現在站的位置是古長江的`河道,那時,滔滔江水,就在我們的腳下翻卷。后來由于地殼變動,江道北移,造成礫石沉積,地質上稱為“雨花石層”。其石呈卵形,質含瑪瑙,光彩晶瑩,五色斑斕,紋絡旖旎。由于這里地勢較高,達到海拔60米,又盛產雨花石,故稱雨花臺,當是名符其實的。

  由于雨花臺是我們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故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歷來有“金陵南大門”之稱。自古以來,雨花臺又為兵家必爭之地。東吳孫策攻破劉繇就在這里。南宋金兵入侵,曾在雨花臺扎營;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臺飽受戰火摧掠,荒蕪凄涼,花雨不現。

  從剛才的傳說故事中,我們一定會聯想到雨花臺必定是很美的地方,不錯,歷史上雨花臺就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地,這里山崗起伏,林木蔥蘢,流水清泉,鳥語花香,名勝薈萃。歷代文人墨客,帝王將相登臨覽勝,流連忘返,留下了許多膾灸人口的詩詞佳作。南宋《丹陽志》載“江南登臨之地”即有雨花臺,明、清兩代又分別被列入“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1927~1949年,雨花臺上又書寫了一頁驚天地、泣鬼神的篇章。數萬中華優秀兒女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在雨花臺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用鮮血譜寫了一曲悲壯的先驅者之歌。

  新中國成立以后,為緬懷先烈,追崇前賢,教育后人,啟迪來者,1949年12月12日,南京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二次會議作出了修建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決議。根據建陵初期確定的“先綠化,后建設”的建陵方針,經過40多年的綠化造林工作,雨花臺風景名勝區已栽植雪松、龍柏、銀杏、玉蘭、海棠、桂花、紅楓等觀賞樹木240余種,近30萬株,綠化覆蓋率達87%。從70年代末至今,黨和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興建了大規模的紀念建筑群。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規劃和建設,雨花臺已形成既是莊嚴肅穆的紀念圣地,又是賞心悅目的旅游景區的基本格局。如今的雨花臺景區內莊重、質樸、清新、典雅、優美的環境,橫貫中軸、氣勢恢宏的紀念建筑群,與春夏秋冬,四時美景畢現的自然景觀以及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美侖美奐。

南京景點導游詞2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素有“六朝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美譽的南京參觀游覽。我是江蘇省中旅的導游員xxx,大家可以叫我x導,或者小x。我身旁這位是司機x師傅,他的駕駛技術十分了得,請大家放心。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天,我倆可以給大家帶來一次美好的南京之旅。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741.3萬人,下轄2縣11區。

  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

  南京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歷史上先后有十個朝代在此定都,分別是: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以及后來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城”。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

  今日南京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管道等運輸方式齊全,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同時,南京也是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全國六大通訊樞紐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石化、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金陵石化、南汽集團、熊貓電子等著名企業實力雄厚、產品暢銷國內外。此外,南京科教實力雄厚,綜合實力僅次于北京、上海。教育、科技的發達,為南京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城市品牌)

  南京城市品牌眾多,多次被評為全國十佳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稱號。南京的綠化水平全國聞名,森林覆蓋率達到23%。南京的市樹是雪松,市花為梅花。

  說到咱們南京,不得不提的就是與“吃”、“喝”、“玩”、“穿”相對應的四大特產:鹽水鴨、雨花茶、雨花石和云錦。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南京豐富的旅游資源,東以鐘山風景區為主,囊括了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以及玄武湖;西以石城風景區為看點;南以著名的秦淮風光帶為主打;北以沿江風景區為主,包含了長江大橋、閱江樓和靜海寺等景點。

  集山、水、城、文為一體的南京,山川形勝,虎踞龍蟠,大氣磅礴,正以博大的胸懷迎接著八方來客。

南京景點導游詞3

各位朋友:

  來到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你們一定想去看看當地有名氣、具特色的景點吧!到了南京,如果沒去中山陵,可以說你只看到了半個南京古城。盡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擁有“金陵四十景”等眾多名勝古跡,但中山陵無疑是其中具吸引力、有知名度的一處美景。

  說起中山陵,當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本名孫文,字逸仙。外國友人都稱呼他為“孫逸仙博士”。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用過“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國內被尊稱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學于檀香山、香港等地,畢業后在廣州、澳門等地行醫。

  后來他棄醫從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提出了“驅除按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及“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后,孫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此后,經歷了“袁世凱竊國”“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風風雨雨,1921年他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在1924年1月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應馮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討論國家大計,終因積勞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孫先生生前選定的。這里視野開闊,氣象雄偉,的`確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們也許會問;孫先生出生于廣東,逝世在北京,畢生為革命奔波于各地,為什么要選擇南京作為自己的長眠之地呢?

  據說,早在1912年孫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靈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薦過這塊“前臨平川,后擁青嶂”的風水寶地。當年3月31日,中山先生為求南北和平統一,毅然辭去總統之職。4月初的一天,他與胡漢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帶打獵,來到現陵墓所在地休息。孫先生環顧四周,對左右說,我將來死后,想向國民求得這塊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辭世后,愿向國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當然,紫金山的氣勢風水還不是孫先生作此決定的根本原因。孫先生臨終前囑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盡管孫先生在南京停留時間并不長,但南京對于孫先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他選擇南京紫金山為墓址,從根本上說,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激勵革命同仁。

  為尊重孫先生的遺愿,由孫夫人宋慶齡、孫科等人組成的孫中山葬事籌備處實地察看,選好陵址,劃地2000畝修墓,又登報懸獎,征集陵墓設計方案。在眾多應征者中,青年建筑師呂彥直設計的鐘形圖案被一致評為首獎,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1926年3月12日孫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舉行了奠基典禮。歷時3年多,耗資150萬銀元,中山陵終于在1929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學美國、才華橫溢的青年建筑師呂彥直在主持建陵過程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不幸與孫先生一樣身患肝癌,在工程臨近尾聲時病逝,年僅35歲。1929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孫先生的遺體從北京運到南京。從此60余年,孫先生一直長眠在這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說是南京城建設史上的一件大事。當年為了迎接孫先生靈樞,南京修筑了條柏油馬路——西起中山碼頭,東至中山門,長達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時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門朝陽門,并改名為中山門。在中山門到中山陵之間還修筑了一條陵園路。

  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為驕傲,紐約人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樣,南京人對自己城市美麗的林蔭大道是得意。而這條長達3公里的陵園路無疑正是南京林蔭道的代表。在這條“綠蔭長廊”兩側,種植著南京主要的行道樹——梧桐。人們習慣上稱它為法國梧桐,但追根溯源起來,它可是我們中國的“土特產”。只因當年法國人將它從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現在這么一個土洋結合的名字。

南京景點導游詞4

  各位游客,中山陵沿著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漸上升,依次是廣場、石坊、墓道、陵寢門、碑亭、祭祀堂、墓室。

  從空中俯瞰,中山陵就像一個“自由鐘”,平放在綠色的地毯上。山腳下的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半月形的廣場是鐘頂的圓弧,墓頂的墓室穹頂像一個滑動的鐘擺錘。

  碑亭石坊后面是一條長375米,寬40米的墓道。前線是靈門,額頭是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再往亭內,一座高約6米的石碑上鐫刻著“20xx年6月1日18日,中國總理孫葬于此”的鍍金大字。穿過碑亭的是陡峭的石階,分為八個部分,392個等級。

  紀念館走到陵墓的'最高平臺,上面有兩塊中國手表,然后是紀念館。紀念館的正中是孫中山先生的漢白玉雕像,黑色的大理石墻上鐫刻著孫中山先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綱要》和胡、等人的《總理遺囑》。

  墓祭堂后面有一扇青銅門,額上寫著“千古榮耀”四個大字。門內是一座鐘形墳墓,中間有一個直徑4米、深度5米的圓形大理石洞穴。圓形洞穴中放置著孫中山的漢白玉棺材和臥具。

  中山陵周圍有一些紀念建筑,是當時各界人士和華僑投資興建的,可以用來觀光游覽。

南京景點導游詞5

  南京來的:靈谷寺,是由寺廟建筑、國殤烈士陵園和古靈公園組成的風景區。出于歷史原因,人們一般仍稱之為靈谷寺。我們的車正在行駛。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窗戶的兩邊。一路上,玉蘭挺立,樹木茂密,小徑蜿蜒。我們仿佛置身仙境。我先介紹一下靈谷寺的創建歷史。

  靈谷寺位于紫金山南麓,是明代三大佛教寺廟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時期就是佛教圣地,梁武帝周邊有70多座寺院。到了明朝,這些寺院大多歷經滄桑,只有江山寺、丁琳寺、松溪寺等少數保存完好。靈谷寺原名都龍崗開曾吉。514年,南方監獄十三年,梁武帝出家葬寶枝,在獨龍崗建了一所好房子和直宮塔。唐代改名為包公園,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名為太平興國寺,明初改名為江山寺。朱元進為了修建明陵,命人選擇風水寶地獨龍崗,于是下令將這一帶的所有寺院,包括江山寺,都遷到紫金山東麓,并為一寺。因為靈谷寺的地形是“左山右山”之間的山谷,所以得名“靈都轉”。靈谷寺初建時規模較大,寺廟佛塔眾多。山門至正殿長2.5公里,占地約500畝,僧人數千人。難怪朱元金視之為佳作,寫了《第一禪林》。不幸的是,因為火災,只有五糧店幸免于難。到清代同治時,靈谷寺重建,規模遠不及當年。然而,紅墻、黃瓦、郁郁蔥蔥的森林、美麗的鮮花和安靜的環境,它仍然享受著“深秋古靈”的美景。

  紅山門——死兵牌坊,無梁堂——死兵紀念碑。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來到了靈谷寺的山門,這是寺廟大門的總稱。這個山門是古靈公園的大門。請看:這座仿古建筑的山門重建于20世紀30年代,有三個拱門,綠色琉璃瓦屋頂,紅色外墻,故又稱紅色山門。門上的“古靈勝景”是現代書法家錢宋岳先生題寫的。門外的一對石獅子是北平軍部贈送的,是為陣亡將士修建的陵園。

  進入紅山門,我們走上了兩條青石鋪成的路。在路的盡頭,矗立著一座高大的陣亡將士牌坊。牌坊有五個橋臺,長32.7米,寬16.6米,高10米。它們都是由鋼筋混凝土制成的,橋臺外面是花崗巖,頂部是綠色琉璃瓦。牌坊前中門額刻有“大仁大義”字樣,背面刻有“救國救民”字樣,均為老將張靜江題寫。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我們來到了靈谷寺最著名的景點。五糧店是明代僅存的靈谷寺建筑,以其中供奉的神仙佛命名。由于此殿為磚石拱結構,故俗稱“無梁殿”。

  五糧店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大殿東西長53.8米,大殿前露臺寬敞,寬5,深3。雖然多次重建,但結構從未改變。殿頂為雙檐九脊琉璃瓦,屋頂三座琉璃瓦塔為雍和宮塔。它的建筑結構改變了我國古建筑梁柱組合框架的建筑傳統。整棟樓找不到梁柱,而且都是磚砌的。它采用中國古代石拱橋的施工方法,在底部用磚砌五個孔,然后勾縫后折疊成一個大的拱形屋頂。我們可以看到,五個打開的門每個都是一張優惠券,每行五張優惠券。中間的券孔最大,寬11.4米,高14米。雖然內部是券孔結構,但外部還是以仿木結構的形式出現,屋檐下有凸出的斗拱,正面有門窗。這是一座由各種優惠券和錯綜復雜的聯系組成的建筑。其堅固的結構,雄壯的氣勢,精湛的手法,都是必須的。雖然國內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無梁建筑,比如浙江寧波的國保寺。山西五臺山仙通寺、太原水佐寺、四川峨眉山萬年寺、蘇州開元寺等。,但靈谷寺的無梁殿在建筑結構和技術上更為獨特和完善。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藝術。

  游客:看到沒有橫梁的大廳外觀后,跟著我參觀大廳。據史料記載,五糧寺自明代建造以來,一直供奉著無限長壽的佛像。1928年,政府花了12萬元在這個項目上,把它改成了陣亡將士公墓的紀念館。原來的佛龕被改成了三個大磚臺,用作陳方祭祀器皿的祭壇,每個祭壇上都有一塊石碑。請看:中間碑是“國民革命烈士的精神陣地”,左邊碑是“國歌”,右邊碑是“開國元勛的遺囑”。在紀念館的四周墻壁上,有110塊太湖藍色石碑,上面刻著陣亡將士的名字,共有16.5萬字。紀念館修復后,命名為正氣堂。

  讓我們在大廳里逛一周,參觀著名的.1911年革命蠟像館。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蠟像在此展出。這些蠟像是根據當時的歷史照片和資料,從各個角度參考人物的鏡頭,由22組帶有故事情節的動態圖片組成。蠟像生動逼真,再現了革命先驅們的生動場景。

  陣亡將士紀念碑。參觀完沒有橫梁的大廳,我們來到半圓形花壇草坪,這里已經成為陣亡將士第一個墓地的墓地。現在,請參觀這個墓地。其實有三座墓,一座在中間,兩座在面量寺東西兩側的山坡上。當時由于陣亡士兵人數眾多,墓地沒能容納他們所有人。以師為單位,抽簽,每個職級各出一名代表下葬。墓園北側墓墻東西兩端各有一座紀念碑,是上海抗戰犧牲的十九路軍、五軍的紀念碑。這兩座紀念碑已成為南京抗日戰爭的紀念地之一,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宋風館-古靈塔-包公塔和三座紀念碑-琵琶街。宋風館——墓地后面的建筑叫宋風館。宋風館是一座建在山上的仿步行建筑,有9層樓寬,雙檐屋頂覆蓋著藍色琉璃瓦。遠遠望去,視野開闊,微風吹過,松林陣陣。“南方富庶蕭瑟,風起山泉汩汩”是一個奇妙的景象。這座建筑也是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的紀念館。紀念館建于1931年,由美國建筑師毛飛根據中國傳統民族建筑設計,造價21.5萬元。1933年建成后,正式命名為“革命紀念館”。這座兩層樓的建筑從東到西長41.7米,從北到南寬19.7米。是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外面有回廊,9樓下,中間是大廳,地板是走馬風格。上下設置架子和柜子,用于展示陣亡士兵的遺物或舉辦展覽。

  宋風亭后100多米處是一座造型完美的現代寶塔——古靈塔。古靈鐵塔,原名陣亡將士紀念塔,是陣亡將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31 ~ 1933年,造價35.5萬元。這座塔的設計者是美國著名建筑師毛飛和中國建筑師董。

  現在我們來到古靈鐵塔,才看到塔底是一個直徑30.4米的大平臺,八邊形平面,外面是石刻圍欄。塔身正面有石階,石階中間是白色花崗巖浮雕《日照山河圖》,高5.8米,寬2.8米。請看,這座塔高60米,有九層。它由鋼筋混凝土和蘇州花崗巖制成。底層直徑14米,上下收縮。頂層直徑9米。每層都鋪上綠色琉璃瓦,外面有走廊,四周是石質欄桿,方便游人靠欄桿欣賞風景。塔頂覆綠琉璃瓦,屋檐傾斜。塔的中央有一個塔剎,閃閃發光。

  訪塔:正門橫帽上的“古靈塔”幾個字,是解放后陵園管理處第一任處長高以林寫的。塔的二至四層是余有仁草書老手孫中山先生北上黃埔軍校時的告別演說。第五層到第八層是另一位吳敬恒篆書老手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的開學校訓。

  沿著鋼筋混凝土扶梯走了252步后,我們來到了塔頂。從這里仰望,可以欣賞到遠山青翠的景色,充分領略到“萬松參天,一路深”的主旨。

  在古靈鐵塔的西邊,還有一座包公鐵塔。

  包公塔——南朝梁武帝埋葬寶智僧舍利的塔,當時價值二十萬銀子。朱元璋建明墓后,把塔和廟一起搬到這里,并改名為古靈塔。這座塔最初建造時有五層,但不幸的是原來的塔已經被摧毀了。寶智僧,南京棲霞東陽人。7歲出家,死于梁大建十三年。他是梁武帝最受尊敬的僧侶之一。

  包公樓前嵌有一塊黑色石碑,上面刻有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畫的保智僧畫像,以及唐代大詩人李白、大書法家顏真卿所作的畫像贊。所以碑被稱為“三碑”,是因為它融合了唐代三大名家的絕技。而原碑早在明朝宣德三年(1428年)就已完全損毀。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清朝乾隆年間法州僧人對舊藏文拓本的仿制。

  各位,靈谷寺的主要建筑基本都參觀過了。事實上,明代靈谷寺的規模比現在大得多。除了我們所看到的,還有金剛廟、天王廟、吳芳廟、毗盧寺、觀音閣、禪堂、客房、住持室等等。清中葉的靈谷寺恢復了往日的輝煌。除了寺廟的修復,它還以“八景之靈”而聞名。這八個場景是:鐘福清韻、福圖秋月、古寺鐘、蒼池松影、銀杏棲霞、清泉燕珠、空燕張穎、屈劉水金。這些景觀歷經滄桑,尤其是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和清軍把這個地方作為戰場,所以寺廟里的建筑損壞嚴重。只有五糧店是磚房,保存完整。

  各位,離開靈谷寺之后,我們現在走的這條路,就叫琵琶街。

  琵琶街——為什么叫琵琶街?相傳這里的人踩在地上就能聽到清脆的回聲,用手輕敲就能聽到如彈奏琴弦般美妙的回聲。這是古靈的景點之一。不信?你可以試試。希望我導游的講解也能給你留下記憶的筆記。謝謝大家!

南京景點導游詞6

  南京有一座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墻,這可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這就是玄武湖。

  此刻我們前去游覽的是玄武湖公園,它位于南京城東北的玄武門外。公園占地472公頃,其中水面約368公頃,陸地104公頃,周長約9.5公里,流域面積約14平方公里。是國家級鐘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市最大的綜合性文化娛樂公園。玄武湖三面環山,兩面臨城。東有紫金山,南有雞籠山、覆舟山一脈相連,北有幕府山、觀音山等作屏障,西、南聳立著雄偉壯麗的古城墻。湖水波光粼粼,湖中的環洲、梁洲、翠洲、菱洲、櫻洲由堤橋相連,綠樹掩映,垂柳婆娑。古人曾有錢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的贊語,把南京玄武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

  【玄武湖的成因玄武湖的名稱來歷】

  玄武湖古時與長江相通,到六朝時,在湖的北側筑了一條長堤,由于江流的不斷沖擊,隨之與長江隔絕,構成獨立的湖泊。這天玄武湖水仍靠引長江之水蓄貯....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可謂歷史悠久,是民國時期的首都,國父孫中山就安葬于紫金山下,那么去了南京一定要去中山陵看看。

  各位朋友,來到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你們一定想去看看當地最有名氣、最具特色的景點吧!到了南京,如果沒去中山陵,可以說你只看到了半個南京古城。盡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擁有“金陵四十景”等眾多名勝古跡,但中山陵無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處美景。說起中山陵,當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本名孫文,字逸仙。外國友人都稱呼他為“孫逸仙博士”。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用過“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國內被尊稱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學于檀香山、香港等地,畢業后在廣州、澳門等地行醫。

  后來他棄醫從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提出了“驅除按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及“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后,孫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此后,經歷了“袁世凱竊國”“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風風雨雨,1921年他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在1924年1月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應馮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討論國家大計,終因積勞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孫先生生前選定的。這里視野開闊,氣象雄偉,的確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們也許會問;孫先生出生于廣東,逝世在北京,畢生為革命奔波于各地,為什么要選擇南京作為自己的長眠之地呢....

  其實在紫金山下不僅僅有國父的陵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皇后在也安葬在紫金山,這座明孝陵也是南京非常著名的景點。

  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稱,各個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跡和遺址。現在我們要去參觀游覽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選址經過—營建過程】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中國歷代帝王對陵地的選擇非常慎重,特別注重選擇“吉壤”之地,即風水寶地。每次外出選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員外,還要吸納通曉地理、會看風水的方士參加。選好陵地后,皇帝還必須親自審視現場,滿意了才被最后確定下來。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關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開始籌劃營建陵墓。據說,他曾把劉伯溫、徐達、常遇春、湯和等大臣召來,商議選址。五人約定各自先把所選最佳墓址寫在紙上,然后同時公開。結果,英雄所見略同,都寫著“獨龍阜玩珠峰”。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這樣定了下來。獨龍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徑約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墳冢。中國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龍天子,在獨龍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1376年)開始籌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軍都督府企事李新。當時,動用大量民工,遷走了前人留下來的幾十座寺廟。自東晉、南朝以來,佛教在中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當作國教,因此南京寺廟林立。東晉時,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侶達10萬之眾。唐代杜牧詩:“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正是當年南京佛寺興盛的寫照。除了遷寺之外,甚至還遷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但當要遷走三國時孫權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時,朱元津說了一句話:“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他守門。”才沒被遷走。洪武十五年(1382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馬皇后去世....

  我們下面說的這處景點還是位于紫金山,這就是被稱為明代三大寺院之一的靈谷寺。

  靈谷寺,這是一個由寺廟建筑、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和靈谷公園組成的風景名勝區。由于歷史的原因,人們還是籠統地稱它為靈谷寺。我們的車正在行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車窗兩側,沿途玉蘭挺立,林木茂密,曲徑通幽,我們仿佛置身于仙靈境地。我先來介紹一下靈谷寺的創建歷史。

  靈谷寺——地處紫金山東南麓,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紫金山早在六朝時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時,其周圍大小寺院已達70多所。到了明代,這些寺院歷經滄桑,大部分被毀,只有南麓獨龍崗一帶的蔣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數幾座保存完好。靈谷寺前身就是處于獨龍崗的開善寺,南朝天監十三年(514年)梁武帝為埋葬寶志和尚,在獨龍崗建開善精舍和志公塔。唐代改稱寶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稱太平興國禪寺,明初改為蔣山寺。朱元津為建明孝陵,命人選中獨龍崗這塊風水寶地,于是就下令將這一帶包括蔣山寺在內的所有寺院都遷往紫金山東麓,合為一寺。因為靈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嶺"之間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為"靈各專"。靈谷寺初建時,規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從山門到大殿,長2.5公里,占地約500畝,僧人上千。難怪朱元津將它看成杰作,并御筆題額"第一禪林"。可惜后來因遭兵火劫難,只有無梁殿得以幸存。到清同治年間重修靈谷寺,規模已遠不如當年,然而紅墻黃瓦、松翠林茂、鳥語花香、環境幽靜,仍不失"靈谷深秋"的佳景。

  紅山門——陣亡將士牌坊,無梁殿——陣亡將士紀念碑

  各位游客:我們已來到了靈谷寺的山門前,山門是寺廟大門的通稱。這山門也就是靈谷公園的大門。各位請看:這座仿古建筑的`山門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為三拱門,綠色琉璃瓦檐頂,外墻為紅色,所以也叫紅山門。門額上有"靈谷勝境"四字,是現代書法家錢松岳先生的手筆。門外的一對石獅,是建造陣亡將士公墓的北平軍分會贈送的。

  進入紅山門,我們走上了一條青石鋪就的兩道。而道的盡頭,矗立著一座高大的陣亡將士牌坊。牌坊的臺基長32.7米,寬16.6米,高10米,共五間,全部用鋼筋水泥構筑,座基外鑲花崗巖,綠色琉璃瓦覆頂。牌坊前中門門額上橫刻"大仁大義"四字,背面刻"救國救民"四字,"都是國民黨 元老張靜江題寫的....

  秦淮河北岸有一座享譽海內外的歷史古跡,同樣也是美食天堂和購物樂園,這就是南京的夫子廟。

  歡迎光臨南京夫子廟。夫子廟地處城南秦淮河畔,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方便,是南京人引以為自豪的歷史遺跡和旅游景點,是新興的文化、商業、游覽中心和廟市合一的繁華之地。

  夫子廟,又叫孔廟、文廟,是祭祀我國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地方。孔子在古代被人們尊稱為孔夫子,故其廟宇俗稱"夫子廟"。由于儒學的正統地位,它的創始人孔子備受封建社會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和士子們的尊崇,祀奉他的孔廟遍布全國各地,有的地方還不只一個。夫子廟作為封建士子崇拜的場所,大多與教育設施(如學宮、貢院等)布置在一起,即所謂的廟附于學,一般是在學宮的前面或一側。

  歷史上,南京城區的夫子廟曾有三處,一處在今市政府大院內,另一處在朝天宮。現在我們要參觀、游覽的,是第三處,也是最有名氣的一處。它是宋景佑元年(1034年)從朝天宮遷來的,初為建康府學,元為集慶路學,明初為國學,后為應天府學,清遷出府學,改為江寧、上元兩縣學。咸豐年間毀于兵火,同治年間(1869年)重建,抗戰中為日軍焚毀。現存夫子廟為80年代初重建。它采用前廟后學,孔廟在前,學宮在后,后來設立的貢院被布置在學宮的左側。因此,南京夫子廟比較完整的格局包括三部分,即孔廟、學宮、貢院。以大成殿為中心的南北中軸線及兩側的主要建筑和以明遠樓為中心的江南貢院陳列館成為夫子廟地區最主要的旅游觀光點。

  夫子廟地區由于悠久的歷史、方便的水上交通,使其在夫子廟出現之前,就已成為古代南京比較有名的"佳麗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除了以上所述主要景點外,還有....

南京景點導游詞7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廟。說起夫子廟,我們還得先來談談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龍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淵源。它從東水關入城,從西水關出城,流經夫子廟前的這一段長約十華里,因此被稱為“十里秦淮”。從古至今,秦淮河的兩岸就是一派繁華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詩是這樣說的: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一首詩說盡了秦淮河的繁華。解放以后,經過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設,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為展現江南特有風貌的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

  夫子廟共包括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筑群。東晉年間,朝廷在這里興建了學宮;宋代在東晉學宮的舊址上擴建了夫子廟;南宋又開設了科舉考場——貢院。然而,夫子廟在歷史上曾經五毀五建,最后一次是在1937年毀于侵華日軍的戰火,今天的夫子廟是1984年以后重建的。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來到了孔廟前的廣場,廟市合一是夫子廟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廣場縱向為廟,橫向為市,廟市合一,獨具氛圍。大家看到的這堵紅墻稱為照壁,具有罩氣、遮擋、裝飾的作用。它長110米,高10米,是我國照壁之最。長和高的寓意代表著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全長110公里,流經夫子廟前的內秦淮段全長十里。

  照壁前方這個半圓形的池子為泮池,南京夫子廟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為泮池的。古時候孔廟也叫泮宮,廟前半圓形的水池就這樣被稱為泮池了。

  西側的這座橋叫文德橋,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傳,每年的農歷11月15日晚,每當月到中天的時候,以此橋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為兩半,這一奇景就是著名的文德分月。

  文德橋畔,廣場西側還有一座聚星亭,取“群星聚集、人才匯粹”之意。迎面這個大牌坊,是“天下文樞”坊,造型為仿古三門四柱,斗拱托頂,它的意思就是說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因為這里是孔廟的所在)。牌坊南側有魁星閣,里面原來供奉奎星的畫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運之星,古代參加科舉的文人士子喜歡在考試之前來此,以借文氣,期盼科舉奪魁。

  穿過欞星門,就是大成門。因為孔子對中國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貢獻,所以孔廟的大門叫做大成門,殿叫大成殿。橫額“南京夫子廟”是趙樸初先生手書,直額“大成門”是我國前外交部部長姬鵬飛所提寫的。門內甬道兩邊有孔子八位弟子的漢白玉塑像,兩側的碑廊內珍藏著趙樸初、林散之等三十位近代書法大師的墨寶。

  甬道的盡頭是露臺,它高1.4米,東西長21.8米,南北寬14米,圍以石欄,正中有二龍戲珠丹陛石,兩側立有石燈。露臺是舉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臺正中是一尊孔子的銅像,前方設有鐵香爐,上面刻的“至圣先師”是對孔子的尊稱。銅像高4.18米,重2.37噸,是全國孔廟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銅像。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夫子廟的主體建筑大成殿。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仿古建筑,海藍色豎匾上有大成殿三個大字。大殿高16.2米,東西長27.3米,進深為20.9米,是按照清同治年間的形式復建的。在屋頂正脊上有二龍戲珠磚雕,雕刻十分精美。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享殿。如入大成殿,迎面看到孔子巨幅畫像下方有孔子神像和排位,兩側立有四尊漢白玉雕像,他們是孔子的門生——曾參、顏回、孔子的孫子孔汲,再傳弟子孟子,這四位被尊稱為四亞圣,又稱四配。在這里還擺放著一些樂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時候所用的。兩邊的楹聯是由乾隆皇帝題寫的。大家請看這幅孔子巨幅畫像,它高6.5米,寬3.15米,是現代畫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吳道子的畫本繪制完成的,也是我國最大的一副孔子畫像。

  在大成殿的四周墻壁有《孔子圣跡圖》,這38幅壁畫是浙江的200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時間,用雞血石,瑪瑙、黃金、珠寶等名貴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動描繪了孔子萬世師表的光輝一生。

  殿內最高處還有《萬世師表》、《與天地參》、《斯文在茲》三塊匾額,分別是康熙、乾隆、光緒三位皇帝題寫的。

  穿過了大成殿,殿外有復原的宋代開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塊《籌措朝考盤費碑》,記錄了兩江總督李鴻章,左宗棠捐助考生進京會試費用的一段歷史。另一側還有四塊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時期的《孔子問禮圖碑》,碑心刻的畫像文字記載了春秋末期奴隸制度即將瓦解之際,孔子為維護奴隸制度從魯國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陽尋訪典章制度,向老子請教問禮的故事。旁邊三塊是刻于元朝的《集慶孔子廟碑》、《封四氏碑》和《封至圣夫人碑》。

  現在我們來到了建于江南貢院。它始于南宋,順治年間規模最大,為全國之最。科舉始于隋唐,止于晚清,長達1300年,在明清時期逐漸形成了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個等級的考試。這是貢院牌坊,上有李漁題的楹聯,坊下龍門街立有11塊記載貢院歷史的碑刻和與江南貢院有關的名人雕像。

  我們現在看到的明遠樓是貢院中心的建筑,它呈正方形,共設三層,一層為拱券門,門外有一堵八字墻,二層三層四面開窗。明遠二字來源于《大學》中:慎終追遠,明德而歸厚矣,檐下懸掛的兩塊明遠樓匾額分別是康熙和乾隆皇帝題寫的,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江南貢院這塊匾集的是顏真卿的字,八字墻上還有曾國藩的墨寶。這座樓的作用是宣讀圣旨,發號施令和監視考場紀律。現在看到的這個沙盤模型,展現的是貢院明清時的全景,當時貢院共有號舍20644間,是當時全國最大的科舉考場。

  現在貢院內還有恢復的四十余間號舍,號舍高6尺,深4尺,寬3尺,面積不超過1.5平方米,里面的陳設很簡單,一上一下兩塊板而已,考生要在里面待上9天考上三場,吃喝拉撒睡考都在此處,白天他們在案板上答卷,晚上就在案板上合衣而眠,走出號舍下來無不面黃肌瘦,可以想象當年考試的艱辛。

  號舍所在的巷子叫號巷,它南向成排,以千字文為序,一條號巷里有60-100間號舍。大家西側的號巷內用蠟像展示了考生百態,東側為游客體驗區。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也當一回考生,沒準兒還能中個舉人呢。

  前方大家看到的“至公堂”過去是主考官辦公地,至公二字取意考試“公平、公正、平等”,現在是科考陳列室,分為東中西三個展廳,中間的展廳是科舉文化陳列室,內有一尊魁星點斗、獨占鰲頭的雕塑,旁邊的這組模型展示了當年狀元高中跨馬游街的情形,非常得意壯觀。四周墻壁上展出的圖片資料介紹了中國科舉制度的起源、發展。

  東側的狀元廳內展出了中國歷代狀元名錄,以及中國封建時代的幾位知名狀元,尤其是出自南京的狀元,其中還有一位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女狀元——傅善祥。在這里,還有一張明代萬歷年間狀元趙秉中的殿試試卷,為今天的專家學者研究科舉制度提供了珍貴的佐證。

  西側的是名人廳,里面展出了和江南貢院有關的名人,如考生唐伯虎、吳敬梓,考官曾國藩、左宗棠等人,還有和科舉有關的一些圖片資料和實物資料。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廟繁華熱鬧,而晚上的夫子廟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時,秦淮河上就有金陵燈會,明朝時更是達到了頂峰,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可謂天下一絕。今天的夫子廟沿襲了“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風格,游客來到這里,不僅能夠領略傳統文化;還能品嘗獨具風味秦淮風味小吃;探尋秦淮八艷的傳奇故事;乘上秦淮畫舫飽覽兩岸風光;或者去探尋烏衣巷、王謝古居、李香君故居、桃葉渡的名人遺蹤,都是賞心樂事。接下來,給大家2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我會在停車場恭候各位,謝謝。

南京景點導游詞8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光臨我們南京。

  南京以“博愛之都”聞名海內外,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中心、是國務院確定的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全國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南京地處中國沿海開放地帶與長江流域開發地帶的交匯部,是長三角經濟核心區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是國家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和通信樞紐城市。全市面積65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800多萬人,下轄11區。

  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主要是丘陵盆地地形,城區附近東有紫金山,西有清涼山,南有牛首山,北有棲霞山。紫金山由東向西延伸,從南京城中橫穿而過,使南京城南城北形成了兩條水系,南為秦淮河,北為金川河。除此之外,還有玄武湖和莫愁湖宛如兩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南京的城東和城西。山與水的交織,共同造就了地形險要,山水壯麗的南京城。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美譽,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厚重,各類遺存眾多,歷史名人輩出,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的交匯地。公元前472年,越國最早在此建城,也就有了南京的第一個名字“越城”。從越城算起,南京的建城史已有近2500年。在此定都的朝代有:東吳、東晉、南朝時的宋、齊、梁、陳、以及后來的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故而南京又被稱作“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朝歷代為南京留下了許多名字,如:金陵、秣陵、建鄴、建康、蔣州、江寧、升州、集慶、應天、天京等,有些名字作為南京的地名沿用至今。南京的得名來源于明朝初年,當時的南京叫應天府,朱元璋曾經打算把都城遷到開封,將開封命名為北京,應天府稱南京,后來國都雖然沒有遷成,但是南京的名稱卻一直保留下來。中國的近代史從南京開始,也在南京結束。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南京下關的江面上與英國侵略者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標志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的全新時代。

  南京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在此融合交流;南京也是中華文化的繁榮地之一,從詩賦、書畫、名著、成語,到佛教、戲曲、教育、科技,可以說是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群星閃耀。“書圣”王羲之、“畫圣”顧愷之、“詩仙”李白、“詞帝”李煜、“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以及當代書畫家林散之、徐悲鴻、劉海粟、傅抱石等無不與南京息息相關。

南京景點導游詞9

  秦淮河,是一條曾對古城南京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起過重要作用的河流。相傳秦淮河是秦始皇下令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秦始皇東巡會稽,經過南京時,為方便船只行駛,曾下令開鑿方山,使淮水與長江溝通,因而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據地質考察證明,秦淮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天然河流,當時這條古老的河流確是曾從方山經過,但由于地理變遷,河流改道,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河道。歷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寬綽。自五代吳王楊行密在長干橋一帶筑石頭城以后,河道開始變窄,并被分隔成內、外“秦淮”。內秦淮河由東水關入城,經夫子廟,再由水西門南的西水關出城與外秦淮河匯合。河流全長10公里,這就是古往今來令無數文人墨客為之贊美傾倒、尋跡訪蹤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詩人李白、劉禹錫、杜牧等都曾為她寫下詩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吳敬樣的《儒林外史》中,也都對“十里秦淮”有過生動的描寫。

  古老的秦淮河與流經南京城北的長江相比,顯得十分渺小,但是它與南京城的誕生、發展,以及南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已有人類繁衍生息。迄今為止,沿河兩岸發現的原始村落遺跡多達五六十處。六朝和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為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和皇宮所需的天然通道。東吳孫權定都建業(南京)后,曾在秦淮河兩岸作“柵塘”,既可御敵,又可防洪。從六朝時起,夫子廟一帶的秦淮河兩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連的繁華之地,秦淮河充當了南京地區對外貿易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榮。據說,舊時的秦淮河兩岸歌樓酒肆林立,河房水閣爭奇斗艷,游艇畫防燈火通明,富豪貴族在這里過著尋歡作樂、紙醉金迷的生活,勞動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卻是以淚洗面,飽嘗了人間的辛酸。那時南京的XX大多集中在秦淮河兩岸。清代戲劇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寫的不畏權貴的名妓李香君,她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橋畔。

  美麗的秦淮河曾流淌過蠻荒時代的寂寞,六朝以來的繁華和奢靡,舊社會的污垢和勞動人民的血淚,甚至還溶有南京大屠殺的血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經過了歷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改造,已散發著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現了清澈動人的風姿。它是南京歷史的見證,難怪人們慣于把“秦淮”當作南京的代名詞。

南京景點導游詞10

  棲霞山位于南京城東北22公里,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棲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撥286米,又名鳳翔峰;東北一山,形若臥龍,名為龍山;西北一山,狀如伏虎,名稱虎山。棲霞山古跡名勝很多,她的深秋紅葉,特別是2000年發現的“東飛天”石窟,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旅游勝地。

  棲霞山沒有鐘山高峻,但清幽怡靜,風景迷人,名勝古跡,遍布諸峰,被譽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棲霞,楓林如火,漫山紅遍,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素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

  棲霞山馳名江南,因為不僅有一座棲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巖和隋朝名構舍利塔,還因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間素有“春牛首、秋棲霞”。山西側稱楓嶺,有成片的楓樹,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登高遠望,甚為壯觀,景色十分迷人。

  棲霞山風景區的`第一景是明鏡湖,有“彩虹明鏡”碑立于湖邊,它位于棲霞寺大門西面,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間興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橋與岸相連,造型精巧,向東有月牙池,向前就來到棲霞寺大門。

  棲霞寺座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后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 棲霞寺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佛寺,現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樓、鑒真紀念堂等主體建筑。

  棲霞寺座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后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唐代時稱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間,規模很大,與山東長清的靈巖寺、湖北荊山的玉泉寺、浙江天臺的國清寺并稱天下四大叢林。清咸豐年間毀于火災。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現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攝翠樓、藏經樓等,為南京地區最大的寺廟。

南京景點導游詞11

  各位游客:大家好!

  南京這里的歷史文化有戲曲文化,這是一種非常傳統的文化了,白曲是其中之一,表演白曲一定要使用當地的方言才有那個味道,而且語言通俗易懂,聽上去十分的有意思,是雅俗共賞的一種表演了。還有就是南京這里的歷史形成的文化了,南京是我國的古都之一,被稱為是六朝古都,像是南宋就定都于南京這里,而且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也定都于南京,一直到遷都,南京這里還是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留下了數不清的名勝古跡。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劉禹錫的這首詩是很多像我們一樣的人對南京初次印象的來源。南京歷史文化簡介將會與這首詩一樣,讓您對南京了解的更多。

  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南京與武漢、重慶并稱“三大火爐”。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較大,四時各有其特色。人如其名,地如其氣。南京就如同它的氣候一樣,其命運之多舛令人嘆息不已。最明顯的就是在南京定都的王朝沒有幾個是不短命的。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南京定居。到了戰國時代,當時的南京成為戰爭中的重要戰略目標。而當秦朝統一全國之后,南京又成為一個全國性的行政經濟中心。然而到了公元6世紀,南京的命運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南京連續的遭遇了水災、火災、農民起義戰爭的破壞,再加上與首都相距遙遠,南京逐漸的成為廢墟。

  進過漫長的等待,南京終于迎來了屬于它的.輝煌時刻。公元1356年,朱元璋的農民軍在對元朝的戰爭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隨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令人感到扼腕嘆息的是屬于南京的榮耀幾乎都是短暫的。僅僅過了60年,明朝第三任皇帝朱棣便遷都北京。公元1848年的鴉.片戰爭,英軍兵臨南京城下,中國戰敗。“華夷抗禮靜海寺,儼然白犬丹雞盟”,南京成為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六朝故都”的南京又接連成為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的首都和江蘇省的省會。

【南京景點導游詞】相關文章:

南京景點導游詞02-18

南京導游詞05-16

景點導游詞03-06

天壇景點導游詞05-05

廣西景點導游詞06-09

淮安景點導游詞08-03

廬山的景點導游詞11-11

北京景點導游詞02-17

頤和園景點導游詞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