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周邊環境調查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周邊環境調查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周邊環境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周邊環境調查報告1
大佛寺的環境整治,不僅要徹底撤除亂搭亂建的建筑物與構筑物,還要對巫婆神漢進行封建迷信活動加大打擊力度,嚴禁欺詐游客錢財。必須重點整治景區內狗肉攤、燒烤攤等有損景區形象的臨時攤點,加強景區內環境治理,維護景區秩序,立竿見影地徹底改變寺內、外臟、亂、差現象和混亂的游覽秩序,打造良好的景區環境。我局組織人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大佛寺的外部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
一、殿外環境整治
1、限定時間改變殿外環境。文管所已經將大佛寺殿外原人行道砌筑的臨時構筑物全部自行撤除,留作游人參觀疏散的通道,未再擺攤設點。
2、已經按照規定撤除了位于大佛東巖下和鑒亭旁搭建的簡易棚等有礙觀瞻有損景區形象的臨時攤點。
3、縣文管所對大佛寺保坎下的攤位攤架及香臺、字庫進行了統一規劃,做到攤位統一,標準管理,根本改變大佛寺攤位零亂,燒香放鞭炮極不標準的狀況。
4、大佛寺派出所加強了巡查,加強對危巖路段的監控,維護景區秩序,保護游人生命財產平安。
5、已由大佛寺派出所具體牽頭,并邀請公安、工商、消防等相關部門予以協助,對大佛寺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在大佛寺殿內、外一律不得燒錢化紙,燃放煙花爆竹,不準巫婆神漢、算命先生等迷信職業者進入大佛寺景區從事封建迷信活動,殿內不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殿坎上一律不準擺攤設點,營造良好的文物旅游環境。
6、由大佛寺派出所牽頭,縣文管所、大佛寺派出所發出通告,并邀請公安、工商、消防等相關部門予以協助,對大佛寺游覽環境進行綜合治理。
〔1〕不準在大佛寺圍墻以內亂丟果皮紙屑,不準隨地大小便,不準亂倒垃圾;
〔2〕燒香、燃燭必須入香案、燭臺。
〔3〕殿坎以上一律不準擺攤設點。擺攤設點必須到指定攤位,不得亂擺亂放、游走推銷。
〔4〕不準在大佛寺景區內的`石壁上、圍墻上、樹木上、古建筑上亂寫亂畫和張貼廣告。
〔5〕在大佛寺圍墻以內,大佛殿、觀音殿之外,開展任何活動都必須事先向文管所和大佛寺派出所提出書面申請,經批準前方能實施。一切活動都必須遵守文物保護工作的方針,不得破壞景區環境,不得對文物造成損害。
〔6〕大佛寺范圍內一律不得燒錢化紙,燃放煙花爆竹。
〔7〕嚴禁巫婆神漢、算命先生等迷信職業者進入大佛寺景區從事封建迷信活動。
二、殿內環境整治
1、廟內不得存放、銷售煙花爆竹和香蠟紙燭等易燃易爆物品。
2、殿內不得使用明火,香、燭、神燈等一律改用電子燈具,電源線全部穿阻燃管。
3、殿內不準抽簽、算命。
4、殿內不得變相售游覽票。
5、殿內懸掛幡幛不得阻礙游人的參觀視線。
三、大佛寺游覽區保潔工作
1、形成保潔工作制度,堅持每天清掃一次。
2、每月初一、十五和佛誕日的下午,由文管所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大掃除。
四、建立長效機制
縣文管所具體負責對大佛寺環境進行全面整治,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維護整治成果。堅持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度,做好平安巡查并記錄,確保文物平安和游人的生命財產平安。
目前,我局已經委托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設計研究中心〔文保資質甲級〕對大佛寺和楊氏民宅進行保護規劃設計,將充分保護文物本體,有效地改變文物區域環境。
周邊環境調查報告2
小學坐落在縣城西南角10公里處,校園周邊環境較復雜,盡管學校采取了一系列相應的措施,但限于學校的人力,學校有限的職能等系列原因,整治校園周邊環境的工作難度大、收效甚微。現將我校周邊環境存在的問題調查總結如下:
一、學校周邊路途情況
1、學校大門口的馬路上常年車流量大,加之路窄行人多,影響了來往車輛的行駛,也給學生的平安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2、學校大門口兩側沒有車輛減速帶,加上道路不夠寬敞,常有大貨車經過,學生進出校園的路途十分不平安。
二、學生飲食狀況
由于我們學校里的兒童絕大局部都是流動兒童,家長工作時間比擬長,沒有時間給孩子做早飯,大局部學生就在路邊的商店買小吃,這些小店的食品質量沒有保障,更談不上有什么營養了。
三、周邊人員流動狀況
1、我們學生的家長絕大局部是農村人員,他們的文化素質普遍比擬低,據調查,我校110多名學生中,僅有19%的家長是高中以上畢業的,初中以上文化的也只占46%,其余均只上過小學,甚至有5%的家長連小學都沒有上過學。盡有50%的家長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有的'靠做些小生意維持生活,生活狀況普遍不是很好,應該說他們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員。在他們中間,也存在著一些不穩定因素。
2、去年,曾有學生向我們老師反映,一些學生曾遭到社會上一些無業青年的敲詐勒索,學生不敢揭發,老師也無能為力,這樣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給他們的精神上造成了難以撫平的創傷。
3、學校周圍有些農戶家庭里有個別精神失常,智商低的人員偶爾竄到學校,擾亂學校教學秩序,也給學校師生的生命財產平安造成一定的威脅。
我們學校周邊的環境是令人擔憂的,有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盡快對校園周邊的環境進行整治。我們學校也將積極行動起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四周的環境。只有校園周邊的環境得以改善,我們學校學生的生命平安才可能得到真正的保證。
周邊環境調查報告3
調研目的:通過對江蘇省常州市西林公園景觀進行實地調研,對主次入口,園路〔主路、次路〕,小品建筑〔亭,路燈,座椅,雕塑等〕,公園水的形式〔湖水,小池〕,重要節點的植物群落,水岸等植物景觀進行調查,同時在調查研究的根底上,進一步深化直觀感受,加強對景觀設計的本質和內容的理解,從而有利于掌握景觀規劃設計的方法,最后為建設美麗常州以及改善西林公園及其周邊的居民生活環境和質量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調研方法:實地考察;拍攝照片;收集資料;總結歸納
調研內容:西林公園區位、占地規模、周邊環境、空間布局、交通組織及個景觀要素。關鍵字:西林公園;景觀要素;綠化植物;
一、背景:
在常州有名的公園有紅梅公園、青楓公園、紫荊公園、西林公園等,這些公園為我們提供了平時休閑的場所,也愉悅了我們的身心。進入21世紀,在呼吁保護人類生活環境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對現代城市公園進行深入的研究,使人走向自然,融于自然。
二、西林公園現狀分析
2.1.區位分析:
常州西林公園位于常州城西,處于南童子河東北側,北接梅莊路,南臨學府路,西接林興路,東靠玫瑰路,與南童子河一路相隔,地理位置優越,與城邊及周邊地區交通聯系便捷,但該規劃用地北面為東岱變電站,公園占地13.2萬平方米,東北角規劃停車場6250m2。大氣、水質、噪聲等各項指標均到達國家一類功能區標準。
2.2周圍主要建筑分布: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西林公園根本上被城市干道包圍,其北部為梅莊路、靠近交通集團公司;東邊為城市建設區〔華林家園〕等;南面為學府路;西邊現為普通居民區〔東岱家園〕。 2.3分析:西林公園選址以前是一個廢棄的垃圾堆場,公園建設之前新建了衛生填埋區,對原先只采取簡單環保措施的大量垃圾全部搬遷,新建衛生填埋區的滲瀝液就近接入城市污水管網,填埋氣體也將平安導排,并對原來的堆放場地進行了清理,變廢地為寶地,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態環境。西林公園擬建成華東地區規模最大、最全的桂花公園之一,并定位為一個綜合性的公園,為常州西南區以及周圍居住區的居民提供了一個娛樂休閑、放松心情,釋放壓力的去處,也成為金秋賞桂的絕佳去處。
三、空間布局
3.1布局模式:綜合分析常州目前在建,已建公園,將該公園定位為城西南綜合性公園,公園以桂花為主題,公園內的山體、水體、植物、建筑等景觀都以“桂〞冠名,謂之桂山、桂湖、桂隴、桂林、桂嶼等,西林公園的布局模式采用極簡主義手法,將公園內的入口水景,臺地落水,景觀構筑物,水上長提和水上棧道等,經過設計師反復提煉后的建筑符號,語言表示,利用現代科技的新材料,金屬構件結合自然木材,石材等材質結合表現,表達極富現代感的城市新公園。湖水被圍繞在這片綠海之中,并襯托了豐慶公園的整體氣氛。
3.2功能分區01西入口02游船碼頭03四季桂品種區04木樨香榭05濱水臺階06金桂坊07桂隴08金桂湖09亭10金桂品種區11桂林棧道12香林桂雨13丹桂湖14桂橋15管理用房16丹桂軒17南入口18丹桂品種區19東入口20銀桂品種區21桂亭22桂田23紫藤廊架24籃球場3.3空間布局西林公園共設置三個入口,主次空間明確,空間相互穿插,相互照應,既統一又有變化,景中有景,耐人尋味;大空間和小空間的處理比擬合理,通過較平坦的地形,茂密的植被來塑造小空間,而進入公園的主空間時,眼前幽靜清雅,而當轉過一個蜿蜒的路段后,雕塑佇立眼前,形成大小空間的強烈比照,到達釋放壓力,舒緩情緒的目的。 3.4虛實空間搭配合理
公園中多處運用了虛實空間的比照手法,植物的和小品建筑相應成趣,虛實比照,使景觀和諧自然。流動空間塑造較為合理;公園中大小空間相互銜接,相互滲透,移步換景,使人在欣賞散步時沒有單調乏味之感,相反增加了景觀的情趣和魅力,并到達健身的目的。
四、交通組織
4.1園區交通:西林公園的道路較好,為了方便游客欣賞各式桂花,選用了墨綠色洗米石建設頗有特色的園路,同時在桂花樹下建設2米寬的'林中棧道,棧道邊設置一些供人休憩的小平臺。從觀察調研可以看出大致分為三種園路層次,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并有石板鋪砌的游憩小路相補充,但約有5%的被調查者認為園路較差。
4.2分析:園林道路起著組織交通、引導游覽、組織空間構成景色的作用,從調研中我們發現園區存在主次交通層次不清的問題,尤其是入口處主次園路的導向性和暗示性不強,導致參觀者在入口處難以把握游覽路線和園區的整體結構,因此使游覽者沒有明確的選擇性;有些次干路的延伸也不合理,園區內局部道路設計中斷,導致游客不得不自己在草地上走出一條道路,破壞了生態環境,有的綠地就這樣被游人走捷徑破壞掉了;游憩小路的形式比擬單一。
4.3建議:在綠化被破壞地點的園路要適當整改,該直的要直該彎曲的要彎曲,最大限度的保護園區的綠地;要使游憩小路的形式豐富,如:采用鵝軟石子小路并采用曲直結合的形式;小路的地面的鋪磚可以是三角形的,橢圓的,棱形的等。
五、道路鋪裝
5.1概述:西林
公園的鋪裝以灰色調為主,材料以石材和混凝土為主,形式主要是石塊鋪砌和拼花,并和傳統文化圖案或文字相結合。
5.2分析:鋪裝作為主要的景觀要素在廣場的景觀設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與人的視線相接觸最為頻繁的界面,而人們在廣場中的活動也都主要依附于它。公園只是在在園區入口處和節點處做了著重的刻畫,但是鋪裝的材料、色彩、形態、尺度感以及地域性的表達并沒有進行精心的設計,因為這些要素的良好運用,才能對游覽者產生美的感受。
5.3建議:園區鋪磚可以采用多種材質,如:大理石,瓷磚,小石子。可以采用不同顏色的鋪磚塑造不同形式的道路,給人以新奇,舒適的感覺。
六、綠化植被
6.1植被現狀:西林公園共種植50
棵左右的罕見大桂花樹,桂花品種將多達數十種,如金桂、銀桂、丹桂、朱砂桂、晚金,常見到蜂蝶忙碌,鳥與花香的景象;但駁岸的設計較為單一且疏密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生態性不強;整個園區的植物搭配種類由于以桂為主,但沒有明顯的景觀分區,沒有表達出不同區域給人的感覺不同以及主題不同。
6.3建議:根據調查顯示超過80%
的被調查者認為他們更喜歡喜歡春、秋季的植物。因此,園區的植物適當增加些春、秋季的植物豐富植物種類,可以是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等,在種植方面也要著重考慮人為因素,如:疏密程度、組合的形式、花開時間長短的不同等。也可以為主,落葉植物結合,喬灌木與地被植物相結合,水面區域那么以荷花等水生植物為主,水邊植物以垂柳為主。
6.2分析
優點:主題明確,雖是相同屬性但通過區域的劃分來營造不同的空間,利用地形成功的塑造了綠化的湖泊,手法較為成熟。
缺點:由于園路設計的關系,局部地被植物被人為破壞,造成景觀的破壞和維護費用的增加;綠化與景觀區分不明,有只見綠化不見景觀之疑。開花植物數量與種類缺乏以及不同季節的開花植物配置有所欠缺,生態系統過于單一,缺少給公園帶來別具一格的意境,增添公園的色彩。
七、水景觀的形式
7.1水景現狀:西林公園以湖水為中心,配有少量的池水,小橋流水,水景觀的形式較單一,欣賞性水體的水質較好,水體也得到很好的保護。
7.2分析:就空間布局來說,西林公園水體面積較大,岸邊有的地方景物較多,景中有景,耐人尋味;大空間和小空間的處理比擬合理,通過水面的倒影,形成虛實景觀的強烈比照,到達釋放壓力,舒緩情緒的目的。其當然也有不少缺乏之處,如:就湖區而言整個湖區的規劃建設沒有跟上來還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地方未有建設好,水中也見不到魚;就整個公園而言西林公園水的形式比擬單一,根本上是靜態水〔湖、池〕缺少動態水〔溪流、小澗、噴泉、瀑布等〕而據我們調查可知80%的被調查者希望園區有動態水的景觀。
7.3建議:一方面除了植物以外魚也是水景園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水上公園還可以以欣賞紅鯉魚為主,自然彎曲的水域里游著悠閑的紅鯉魚給前來欣賞的游人帶來了更多的情趣和活力。沿湖可以多建些亭、廊、橋、平臺等,這可以提供給游人良好的觀魚點,而且這些構筑物及其倒影與水、植物結合后假設即假設離、或隱或現、忽暗忽明、迂回曲折、上下錯落、虛實相應、互相照應,豐富了觀魚的景觀效果;另一方面除了以上兩種水上景觀外,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石頭。水以石為面,無石那么水無態。石的造型和紋理皆具欣賞效果。在水上公園的水岸邊沿路隨意點綴些許或高或低、或倚或側、或斷或續的石磯、石坎。有聚有散,有斷有續,主次清楚,斷面曲折,顧盼照應,疏密有致,層次豐富,須極盡自然,以表達“雖由人作,宛假設天開〞的效果,統一于周圍景色之中。奇石,游魚和水生植物交相輝映形成了水上公園美麗豐富的水岸景觀;還有就是水景觀的形式多樣化,在地形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設置溪流、瀑布等,在小廣場上可以設置小型的旱噴。
八、公共效勞設施
8.1公共效勞設施簡述:
西林公園設有公共效勞設施和娛樂設施,有兒童游樂場,劃船,小賣部等等,公共廁所,座椅、垃圾箱等設施設置也比擬合理、齊全。
8.2分析:如今的城市公園,簡單的植物景觀欣賞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需要的是綜合的展現,在審美需求越
來越被重視的今天,主題性、文化性成為公園設計的中心,而表達這些元素的重點就是公共效勞設施,雖然公共效勞設施不如標志性景觀或建筑那樣吸引人,但它對公園的游覽者來說更具有直接的意義,它們隨時給人以休息、活動、欣賞的滿足,并給人提供便捷的交流和互動空間,是表達公園整體效果的不可無視的組成局部。
優點:公園各種效勞設施比擬齊全,娛樂設施價格較為公平,小品景觀親近民間文化,同時有足夠的休息空間和文化廣場等設施,較為滿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缺點:設施品種較為單一;施工工藝不夠精細;娛樂設施較為陳舊,造型不美觀,不利于居民的審美品味的提高。
8.3建議:公園的公共廁所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屋頂可以造型尖利,給人突兀的感覺。園區內可以使用借景手法,將公園大橋及遠處的岸邊納入觀景視野范圍之內,使得園區內的景色層次豐富,遠近適宜,空間序列感極強。座椅材質影可以響休憩環境的整體氣氛,木質座椅表現為輕松,自然的氣氛,不銹鋼座椅表現為冷靜,剛硬的就坐感受。木質座椅和石質座椅較不銹鋼座椅更受游客歡送。將木質座椅支架在墻體上,形成了自然的座椅背靠,或許會深受游客歡送。
九、小品建筑
9.1小品建筑現狀:園區小品建筑比擬多種類也比擬豐富且分布較為均衡,有:座椅,路燈,雕塑,石桌,亭子,園橋等。缺點是形式單一,不夠新穎且不能夠表達中國傳統文化。
9.2分析:如今的城市公園,簡單的小品
建筑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需要的是綜合的展現,在審美需求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新穎性、主題性、文化性成為小品建筑設計的中心,雖然小品建筑不如標志性景觀或建筑那樣吸引人,但它對公園的游覽者來說更具有直接的意義,它們隨時給人以休息、活動、欣賞的滿足,并給人提供便捷的交流和互動空間,是表達公園整體效果的不可無視的組成局部。
9.3建議:立其意趣,根據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作出景點中小品的設計構思;合其體宜,選擇合理的位置和布局,作到巧而得體,精而合宜;取其特色,充分反映建筑小品的特色,把它巧妙地熔鑄在園林造型之中;順其自然,不破壞原有風貌,做到涉門成趣,得景隨形;求其因借,通過對自然景物形象的取舍,使造型簡練的小品獲得景象飽滿充實的效應;飾其空間,充分利用建筑小品的靈活性、多樣性以豐富園林空間;巧其點綴,把需要突出表現的景物強化起來,把影響景物的角落巧妙地轉化成為游賞的對象;尋其比照,把兩種明顯差異的素材巧妙地結合起來,相互襯托,顯出雙方的特點。
十、小結及建議
綜合性公園環境要求完整性、穩定性和統一性,要求一種具有嚴格理性和有意義的設計。公園環境應是恬靜和充滿文化氣息的空間各景觀要素,設計時應該進行分析后進行針對性的設計,水景能將景觀做的生動,也有很好的寓意,水景也可與小品結合,營造一處休閑、集會的場所,為當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可停留的去處。另外,植物的選擇和配置上,應適當多項選擇擇一些色葉樹種,營造有四季變化的空間;而配置方式那么因地制宜,結合地形、建筑、小品等,突出重點,或直接以植物為主景,突出植物的季相變化,營造活潑的空間。常州市西林公園在整體規劃的根底上突出了人文化、可持續開展、綠色公園等設計新理念,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想結合的典范。
周邊環境調查報告4
一、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學校周邊環境,培養我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讓我們更加重視保護環境,為同學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調查過程:
1、調查范圍:學校周圍200米內
2、調查方法:實地調查
3、調查時間:20xx年10月
4、調查結果:
具有污染及潛在危險的設施設備
交通情況
污染情況商業情況
三、分析評述:
經過調查,我們的分析如下:
1、具有污染及潛在危險的設施設備:沒有任何具有污染及潛在危險的設施設備。
2、交通情況:人流量、車流量均很小不對學校構成危害。 3、污染情況:周圍沒有居民亂扔垃圾,學校左邊是小河,右邊及后邊是農田,居民區在學校對面,與學校有一路一溝相隔,不對學校造成影響。唯一缺乏的是偶爾有汽車經過會揚起灰塵。所以學校周圍衛生狀況總體上很好。
4、商業情況:周邊沒有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營業性場所,學校附近沒有流動食品攤販及商店。四、調查結論:
通過幾天的調查和研究,我們認為學校周邊的環境優美,無污染。唯一缺乏的就是門前道路應予以修繕,應當向當地政府部門反映此事。
【周邊環境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校園及周邊環境報告05-07
校園及周邊環境治理總結08-21
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方案05-31
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方案(精選8篇)10-09
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總結集錦05-30
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方案范文(精選12篇)10-22
鄉鎮學校周邊環境整治方案(精選15篇)04-23
校園周邊環境衛生治理方案(精選13篇)06-14
整治學校周邊環境方案范文(精選6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