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精選11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 1
一、調查背景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掌握本領是大學生的重要職責。只有學校和學生雙方共同努力,才能推動學校教學質量的穩定提升。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狀況從根本上決定了學校教學質量和社會對學校的認可度。從這個意義上講,對學生學習狀況的關注就是對高等教育的關注。近年來,在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高逃課率、高不及格率等現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國際化、教學手段信息化、學生就業市場化等復雜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學生的學風,已成為眾多高校關注的共同問題。大學生的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學習主體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其中智力因素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并使學習活動得以順利完成;而非智力因素,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以學習動機為核心,共同構成一個動力系統,對大學生的學習起著始動、定向、引導、維持、調節和強化的作用。
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狀況和他們對教學的要求,以找出問題,探索解決方開展了一次抽樣調查。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其反映出的問題有一定的代表性,對本校加強和改進學風建設、制定相關的教學管理措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以本校金融學院的學生為對象,采取隨機抽樣方法。從200多名在校生中抽取樣本50人。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內容包括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及學習習慣,通過QQ群等方式宣傳調查問卷。
三、調查結果
學習價值觀,大部分學生有較為正確的價值觀,73%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質,9%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業是為了繼續深造,18%的大學生沒有考慮過。
學習態度方面,65%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比較高,27%的學生對熱情中等,8%的學生害怕學習,值得注意的是,90%的學生都有自己討厭的學科,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現實生活聯系緊密,實用性強的課程學習興趣較高。同時學生認為學習態度對學習的效果影響比較大,目前學生的學習動力絕大多數是為就業做準備。
學習目標,70%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是,通過對比發現學生學習的目的具有明顯的不協調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標有大致想法的占絕大多數,其次是對短期目標清楚,沒有明確目標的學生很少。
學習習慣,學生的積極性主要是比較主動和一般主動,非常主動和不主動的所占比例較小,在學習時,學生有時制定學習計劃的比較多,無計劃的所占比例很小。
四、分析與建議
從凋查結果中。我們獲取了許多有用的信息,進入大學后,多數大學生會有一種從過于繁忙勞累的高中學習中獲得解脫的感覺,缺少學習的計劃性與自主性,學習過程中盲目地順從他人,產生懈怠、惰性的心理,沒有創新。在我們所調查的學生中,有的缺乏學習的自覺性,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成天惰性十足。有的缺乏堅持性,缺乏學習的決心和恒心,在學習過程中難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有的難以堅持執行自己所制定的學習計劃,知難而退。有的學生缺乏自制力,難以自覺靈活地排除干擾學習的不利因素,大學生的學習反思可能很難達到這個標準他們通常只對學習結果進行簡單反思,難以對學習目標、方法策略和過程等進行深層反思,難以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學習態度的不穩定性,每個大學生進入大學后,由于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的變化,需要他們調節自己與環境的關系,調整自己所處的位置,適應新的'角色,進入大學,面臨新的挑戰,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還未建立起來,新的競爭就要開始,面對這一變化,一部分人意志堅強,暗下決心,調整自己適應變化,重新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另一部分人,意志較為薄弱,一時難以適應變化,常感到苦惱不安,他們課上胡思亂想,課下坐立不安,夜里輾轉難眠,學習日益被動,甚至失去學習的信心。
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結合當前大學教育實際,經過分析,在此提出一些建議,以供商榷。
(一)加強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和目的
要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必須使之正確認識學習是為了怎樣一個目的。我們要善于正確樹立學習目標,消除盲目心理,克服不良價值觀的影響,確立學習與生活的目標,勇敢地面對現實,為學習和生活、理想去拼搏和努力。
(二)加強對學生的自我認識教育
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學會控制自己,培養堅強的意志,學習是艱苦的勞動,沒有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的決心是學不好的。要學會控制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平衡,逐漸培養良好的學習心理,盡可能地保持一種積極、愉快、舒暢的情緒來面對學習和生活。要把追求健康、高尚的物質滿足和精神滿足統一起來,高度重視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
(三) 幫助學生鞏固專業思想,培養專業興趣
所謂專業興趣就是對所學專業的特別關切與喜好的情緒,是力求學習掌握接觸知識,研究探索專業知識及其發展狀況的心理狀態。大學生的專業興趣是大學生力求認識世界、探索真理的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是學習動機中最活潑、最積極的因素,也是學習的重要動力之一。
因此,學校應加強專業思想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專業興趣問題,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專業。當所學專業與自己的興趣愛好一致時,刻苦努力,奮發進取;當所學專業與自己的興趣愛好不一致時,要培養專業興趣,更加刻苦努力,奮發進取,絕不能怨天尤人,消極敷衍,浪費大好時光。這樣,就能夠突破個人興趣的小圈子,去熱愛所學專業,并形成對專業長久而專注的感情。
五、調查總結
這次調查只是調查部分學生的情況,但是這些情況確實存在,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生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大學是自由的,但這自由只是相對而言。雖然不再有人催著你學習,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可以放松學習了。這只是代表著你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同時這學習不止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修養和素質的學習。這才是大學生活的真諦。作為一個21世紀的大學生,要想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就必須做好學習與生活規劃。充分利用我們大學美好的時光,創造一個美好人生。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口是什么味道。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 2
一、主題簡介
我們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話題為主題,利用網絡、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們身邊的同學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面對著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很多人都曾有過一段迷茫的時期。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對同齡人的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身邊的同學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并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二、活動日程
1.7月1-9日:準備階段
組員集中,分配任務,內部交流,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談論自己對大學生心理狀況的看法,提出問題,制作調查問卷。
2.校內調查:
(1)口頭詢問,在宿舍、班級、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作為初步參考資料。
(2)問卷調查,在校園內隨機派發問卷進行調查。
3.校外調查:將問卷以郵件的形式發送給其他大學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
在揚州大學農學院進行實地調查,分小組行動并且討論調查情況。
4.8月24-25日:咨詢階段
將通過調查總結出的大學生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咨詢相關的老師,聽取他們的意見,并進行信息匯總。
5.8月26-28日:總結匯報階段
小組成員一起討論整理材料,各自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后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
三、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這一現象引起了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結合到我們的實際大學生活,我們也確實面臨著學習壓力、嚴峻的就業壓力還有復雜的感情問題。
2.調查目的
我們想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從中尋找出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一些比較普遍的心理困難,向大家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大家提出一些適當有效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建議,幫助大家克服那些出現在我們多姿多彩大學生活中的小阻礙,為我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動力與信心。
3.調查對象
本校的同學和江蘇省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學生。
4.調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問卷調查,通過網絡以及實地調查兩個方面進行實施。
5.數據分析或問題與現狀分析
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問題分析
(1)您認為您目前所在的大學與高中的整體氛圍相差很大嗎?
a.特別大b.很大c.差不多d.無差別
分析:12%的同學認為相差的氛圍特別大,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48%的同學認為相差很大,主要實在學習氛圍和生活習慣上,大學的學習相對輕松而且老師也不會總是督促學習,大學都是住宿生活而很多人都是到了大學才離開家開始住在學校,這一方面很多人表示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40%的同學認為差不多,雖然大學與高中相比是一個嶄新的環境,但他們表示自己很快就適應了這樣的生活。0%的同學認為無差別。
(2)您對目前的大學生活適應狀況如何?
a.很好b.還可以c.較差d.差
分析:調查顯示15%的同學認為對大學生活狀況適應狀況很好,而25%的同學對大學生活適應狀況感覺較差,絕大部分的同學樂觀的認為適應狀況還可以。這說明大部分同學(60%)生活態度非常樂觀他們懂得調節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然而小部分同學則值得注意,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處理的不是很樂觀,由于他們思想太重,壓力太大,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幫助和鼓勵。
(3)您認為壓力在您的學習生活中對你的影響怎樣?
a.正面影響,學習的動力b.沒影響c.有點影響,影響情緒d.負面影響,無心學習
分析:有58%的同學認為壓力是一種正面影響是他們學習的動力,這表明這些同學面對壓力是有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他們化壓力為動力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32%的同學認為有點影響,但并不嚴重,這樣說明他們也能夠逐漸地找到處理壓力的方法而不是受挫沮喪,10%的同學認為壓力是負面影響,會導致他們無心學習,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還不是很好。
(4)當您出現學習效率底下的情況時,您會覺得心煩氣躁嗎?
a.經常會b.偶爾會c.很少會d.不會
分析:調查表明有63%的同學認為偶爾會,20%的同學認為很少會,7%的同學認為不會,這表明絕大多數同學能夠樂觀地處理自己的學習問題,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而10%的同學表示他們經常會覺得心煩氣躁,他們需要加強鍛煉。
(5)您認為宿舍是否有利于您的學習?
a.非常有利b.比較有利c.一般d.比較不利e.非常不利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沒有同學認為宿舍非常有利于他們的學習,25%的同學認為比較有利,32%的同學認為一般,而38%的同學認為比較不利,5%的同學認為非常不利。這說明大多數同學還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但宿舍的學習氛圍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數同學表示他們還是傾向于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學習。
(6)您是否對學校或者教學質量產生過不滿心理?
a.經常有.b.偶爾有c.很少有d.沒有e.未考慮過
分析:調查發現15%的同學經常有不滿心理,說明他們時常在思考自己,反省自己,但又從未去試圖改變現狀,改變自己,有50%的同學偶爾會產生不滿心理,說明大多數同學是樂觀的,只是學習任務和不幸偶爾讓他們心煩,只有20%的同學很少會出現不滿心理,13%的同學從未不滿,5%同學從未考慮過這一問題,這說明他們的心理素質非常好。
(7)您與同學相處的狀況是否讓你感到壓力?
a.經常會b.偶爾會c.根本不會
分析:從調查中發現有12%的同學經常會有壓力,說明他們非常重視同學之間的友誼,但出于某些客觀原因使他們對自己的友誼表示不滿,有60%的同學偶爾會存在壓力,這說明他們的交際能力和心理素質是很好的,而28%的同學則認為根本不存在,說明他們在交際上都是很樂觀,總體來說同學們的交際交友都沒有什么大的障礙。
(8)遇到壓力你會最先向誰求助?
a.家人b.知心朋友c.專業人士
分析:據調查有42%的.同學遇到困難會找家長,說明他們的依賴心理還是很強的,缺乏獨立思考生活的能力,有58%的同學認為找知心朋友更好,這類同學適應性比較強,自我生活能力比較強,他們不想讓父母擔心最先想到的是知心朋友。
(9)您贊成大學生談戀愛嗎?
a.贊成b.不贊成c.有時好就可以談了d.完全沒有必要
分析:有33%的同學贊成談戀愛,他們覺得不管以后能不能走在一起,都會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62%的同學認為有時好就可以談了,這說明這部分同學會根據自身的條件狀況來決定談與不談,而5%的同學認為大學生的任務仍然是學習,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而且大學生的經濟來源都是父母,談戀愛需要花費,也會浪費學習的時間,影響學習。
(10)您失戀后會傷心嗎?
a.不會b.會c.看情況d.無所謂或一點都不傷心
分析:對大學生失戀問題,13%的同學不會,5%的同學認為無所謂或一點不傷心,談戀愛只是在找異性朋友,失戀也許是對方的不足,或者是自己的缺點,而42%的同學認為會傷心,畢竟雙方都是真心的最后如果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在一起還是很難過的,40%的同學認為要看情況。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心理素質方面,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在困難與挫折面前,很容易束手無策、茫然,面對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不能調整好心態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他們。
2.人際關系方面,沖動、不能平靜地考慮問題是許多大學生的共同問題,缺乏溝通,不能融洽地與同學相處也是一部分同學的困難所在。
3.情感方面,當面對學習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時,許多同學都會出現不良情緒,有些人能夠正確地對待它們,而有些人卻會因此造成人生的悲劇。同樣在大學生最敏感也最普遍的戀愛問題中,有些同學可能無法面對失戀最終自我墮落。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
1.客觀原因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大學更加強調獨立自學、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像中學有老師天天輔導,日日跟隨。
2)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進入大學,宿舍成為主要的生活區,生活需要自理,對于那些沒有寄宿經歷和依賴父母的同學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3)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大家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語言、習俗等,形成了陌生的交流環境。
4)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大學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我管理,除了學習之外,還需要參加一些社會工作來鍛煉自己的能力,有些同學面對這些倍感壓力。
2.主觀原因
1)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考上大學之后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懈怠了下來,一方面大學里沒有了中學里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許多同學自認為中學里自己是個佼佼者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卻不知大學里的人才比比皆是。
2)失望與失寵感。很多同學都覺得目前的大學與自己理想中的大學相差甚遠,因此產生了失落感,同時在大學里一下子不再是家庭與老師的重點保護對象也不免覺得有些失寵。
3)畏首畏尾。面對嶄新的環境以及激烈的競爭,很多同學此時卻失去了信心,他們不敢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才華,久而久之還會產生自卑心理,這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3.解決方法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咨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于同學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并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么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自我調整,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四、結語
大學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滿載夢想與希望的園地,大學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這里我們不斷積累,在這里我們不斷成長,在這里我們不斷感悟,所以我們應當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正視一切困難,堅定自己的決心與信心,只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感受大學生活的美好,感受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為自己的未來插上飛翔的翅膀。
在這次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的社會實踐中,我們受益頗多,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天,但是這十天里的經歷卻是一分寶貴的財富。
十天里鍛煉的是我們的能力。在實地問卷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例如遇到有些同學的不配合,成員之間的意見分歧等等,但是我們都認真耐心地去解決這些小困難。我們總是帶著誠懇的微笑去與每一位接受我們調查的同學進行交流,我們總是心平氣和地進行小組討論,我們總是積極地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去。這十天我深刻地意識到與人交流溝通的重要性,溝通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平臺,溝通也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了解的重要工具,溝通更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磨合的潤滑劑。與朋友的溝通,與陌生人的溝通,與老師的溝通,面對不同的對象,需要的是不同的溝通方式,但無論怎么樣,真誠的心平靜的態度都是或不可缺的金鑰匙。這十天我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力量,團隊合作不僅僅體現在學校體現在班級里,它還是我們步入社會的一個重要考驗。作為小組的小組長,我擔負著使組員默契配合的重要責任,團隊里既要體現團隊合作的精神,也要發揮每一位組員的能力。
十天里幫助我們樹立了積極樂觀的態度。參加問卷調查的同學都是我們身邊的同齡人,對于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發的悲劇我們也深有感觸,自殺、傷害他人這些原本不該出現在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里的事,只因為同學們的一念之差而釀成了千年之恨。通過我們自己的實踐調查,大家對身邊的朋友同學以及自己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充分認識到了擁有健康的心態,快樂的心靈對于自我生活學習的重要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 3
一、主題簡介
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問題,假期我利用網絡、實地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院及其他院校大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作為當代大學生,面對著嶄新的生活,無論是在生活上、學習上還是情感上,都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及心理障礙。而近年來,關于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報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總結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提出寶貴的意見,向在校大學生們宣傳關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幫助身邊的同學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涯,并為將來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二、活動日程
1.8月3-6日:準備階段
通過各種渠道查找收集相關資料,提出問題,并針對我院xx年上學期期末的《高職大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表》進行數據統計,匯總。
2.8月7-11日:調查階段(一)
校內調查:
(1)網絡咨詢,在我院班級、同學之間進行訪談,作為初步參考資料。
(2)問卷調查 (xx年上學期期末已發卷調查)
校外調查:將問卷以郵件的形式發送給其他大學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8月15-21日:調查階段(二)
在爸媽在線心理網,對有心理困惑問題的大學生進行心理咨詢。
4.8月22-24日:總結匯報階段
整理材料,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最后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
三、調查情況
1.調查背景
近年來,關于大學生由于心理健康問題而引發的負面報道越來越多,這一現象引起了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結合到大學生的實際大學生活,他們也確實面臨著學習壓力、嚴峻的就業壓力還有復雜的感情問題。
2.調查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從中尋找出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一些比較普遍的心理困難,宣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為大學生們提出一些適當有效的生活學習以及情感建議,幫助大學生克服那些出現在學習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困惑,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動力與信心。
3.調查對象
本校的學生和其他各高校的一些大學生。
4.調查方法或工具
主要是問卷調查,通過網絡以及實地調查兩個方面進行實施。
5.數據分析或問題與現狀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問題分析
1、單選題(只選一個)
1.你認為在大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a.有必要 b.無所謂 c.沒必要
2.你目前的學習狀況:( )a.很順利 b.有困難但能克服 存在很多困難
3.你對自己的身形、容貌是否滿意?( )a.滿意 b.無所謂 c.不滿意
4.你在學校的朋友:( )a.很多 b.比較多 c.很少
5.你想過自己的前途嗎?( )a.沒有想過 b.想過 c.以后再說
6.你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緒:( )a.能 b.基本能 c.不能
7.你感覺自己的學習自覺性:( )a.很高b.視情況而定 c.比較低
8.遇到困難或壓力時,你會最先向誰求助?( )a.家人 b.朋友 c.老師
9.在大學生活里,你最經常的感覺是:( )a.比較充實 b. 無所事事 c.郁悶
10. 你與舍友的關系:( )a.很融洽 b.有時會有小矛盾 c.經常爭吵,難以相處
11.考試前后你總會心情緊張焦慮嗎?( )a.總是 b.有時會 c.不會
12.你對所學的專業是否滿意?( ) a.很滿意 b.一般 c.不滿意
13.你贊同婚前性行為嗎?( ) a.贊同 b、不贊同 c.不知道
14.你對校園未來的愛情是如何看待的?( ) a.無疾而終 b. 社會太現實,畢業各自飛 c、只要雙方努力,將來會在一起
15. 你認為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a.很健康 b.一般 c.存在一些心理問題
a.悶在心里b.向朋友傾訴c.告訴父母d.求助老師e.自我調整f.尋求心理輔導
2、您的心理困擾主要來自:( )
a.學習b.家庭c.就業d.感情e.情緒f.人際關系g.環境h.自己
3、您的情緒問題主要是:( )
a.焦慮b.抑郁c.嫉妒d.壓抑e.恐懼f.易怒g.其他
4、你對職業的選擇標準是什么?( )
a.工作輕松 b.專業對口 c.收入高發展好 d.工作穩定 e.興趣 f.對社會貢獻大
5、本學期學院《智力與心理健康》課程以專題教學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學方式,你喜歡的方式有:( )
a.參與式教學 b.互動式教學 c.案例式教學 d.啟發式教學 e.研究式教學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1、對大學環境的不適應
進入大學后,發現成績優異的同學有很多,他們在高中時代作為佼佼者的優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在思想上,大學生往往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認識不清。學生在考大學前往往被灌輸了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一生無憂等片面的觀念。但進入大學后,他們感到學習考試的`壓力還是那么大,競爭更加激烈,還要面對就業的壓力。這種現實與美好理想之間的差距,使很多大學生無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2、無法承擔巨大的求職和就業壓力
就業的雙向選擇,使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來說,他們認為自己的文憑及學歷不如本科生,往往不能實事求是地認識自我,有的缺乏自信,有的缺少積極進取的精神,有的處于眼高手低的情況中,形成種種矛盾心理,心理問題也就隨之凸現出來。但相對于城鎮學生,農村學生因家庭經濟狀況等影響對能否就業就更為敏感,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比城鎮學生相對更多一些。
3、戀愛與性心理發生問題
這也是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一般包括單相思、戀愛受挫、戀愛與學業關系問題、情感破裂后的報復心理等。隨著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學生對性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在生理發育、兩性關系、戀愛等方面也經常出現心理困惑和障礙。
4、自我定位出現迷惑
大學生心理漸趨成熟,開始積極地思考人生,不斷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經歷著種種內心自我評價與認知的矛盾和迷惘。對于學習為了什么,將來想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樣的人生等問題的思索使大學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沒有適時的引導,很容易誘發心理障礙。
5、決方法
(一)開展相關心理講座,設立心理咨詢室
校方應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引導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心理問題的出現很可能是由于同學們對自我和社會的認知不夠,心理教育一方面可以向學生灌輸正確的觀念,另一方面也可以糾正大家過去的錯誤觀念,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走出心理陰影,沐浴陽光。
(二)積極參加活動,保持良好心態
多數同學認為自己并不快樂,其實快樂隱藏在生活中的許多角落里。保持良好的心態,首先需要相信:快樂是自己尋找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種有效方法。時刻相信自己是快樂的,就能在無意中將陰霾無限縮小直至消失。積極的參加社會活動,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不快樂與快樂都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困難時尋求朋友的幫助,失落時尋求朋友的安慰,在這樣的氛圍中自己也體會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進而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降低壓力,促進良性競爭
現代的大學生雖然還沒有步入社會,但是沉重的壓力卻已經在他們身邊蔓延開來,就業壓力,各種各樣的競爭壓力,來自父母老師的壓力等等,這么多的壓力往往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因此,一方面學生應學會自我調整,學會怎樣把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轉化為源源不斷的動力,另一方面,學校與家庭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鼓勵,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過多的壓力壓垮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四)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
為了保持學習效率、有規律的健康生活,必須科學合理的安排生活,堅持體育鍛煉,講究衛生。做到勞逸結合,科學用腦。
四、結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學生的不良情緒,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指導他們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因此在高校中重視學生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須向更深的層次發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環節加以實施,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來培養和維持學生健康的心理,增強他們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 4
一、調查結果
83%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處事樂觀、熱情誠懇。
當問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時,處事樂觀、熱情誠懇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際關系(56%),心平氣和、與世無爭(51%),吃的下、睡的香(38%)。
九成多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
調查結果顯示:2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經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擾,66%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偶爾有心理方面的困擾,僅有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沒有心理困擾,另有3%的大學生選擇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由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九成以上的大學生有過心理方面的困擾,應引起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家長和學生們的足夠重視。
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處理情感問題能力不強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困擾和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依次是人際交往帶來的壓力問題(67%)、就業壓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強(51%)、情感問題(48%)、人生發展與職業選擇上有困難(48%)、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45%)、學習壓力(44%)、經濟困難(26%)、不適應大學生活(16%)。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壓力、就業壓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強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對未來就業的擔心與自身素質的嚴厲要求。
人際交往:人際問題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學生自卑、孤僻、害羞等無法和別人較好的溝通或者不同性格氣質的同學處理問題的方式的差異也會引起人際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這樣的交往必定以失敗而告終。
就業壓力:隨著大學的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的推行,大學生人數大幅增長,高校教育與企業的需要脫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難問題。
情感問題:大學生情感問題主要是友情、愛情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情感困擾主要集中在戀愛困擾。愛情是校園里一個敏感的話題,部分同學通過愛情排解心理壓力,有的女同學或者男同學過于靦腆,和異性在一起會覺得不自在,甚至是害怕。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的關系是學生的一門必修課。
38%的大學生遇到煩心事或感到壓抑時不向任何人訴說。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選擇傾訴的對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師(9%)、學長、學姐(6%)、心理咨詢員(5%),而有38%的大學生選擇不找任何人。
調查結果從積極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學遇到心理困擾會他人傾訴,從反面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受傳統心理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諱疾忌醫,極力掩飾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煩惱,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件。
為什么選擇向朋友傾訴而向父母傾訴的人少呢?大學生認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語言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溝,自己的一些事他們根本不了解,也不認同。而且大學生已經成年了,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果碰到一點點問題就向父母傾訴,父母不了解情況,往往干著急,也難以解決問題。
87%的大學生會開導身邊存在心理問題的朋友。調查結果顯示:當周圍朋友存在心理問題時,87%的大學生會開導他、8%的大學生認為事不關己,無所謂、對外宣傳他有問題的占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為了自身安全,能躲多遠躲多遠。表現了大學生熱心、樂于助人的一面。
85%大學生表示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咨詢室。
在問及多長時間去一次心理咨詢室時,12%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一個學期或更久才去一次,而選擇自己從來沒去過心理咨詢室的大學生達85%。
3、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發揮作用不大,前來咨詢的學生人數不多。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置了心理咨詢機構。
但是,由于學生對心理咨詢人員信任度低、咨詢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學校經費不足等原因,前來高校心理咨詢室咨詢的學生并不多。
95%的大學生表示會認真對待心理問題。
在問及你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應引起重視時,95%的大學生表示要認真對待,根本不用在意的占2%,僅有1%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調查表明: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健康的關注。
68%的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最需要輔導的項目依次是在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時提供參考意見(68%)、解答一些思想問題(56%)、介紹一些為人處事的經驗(50%)、介紹和開放校內外資源(30%)、在我難以自我控制時給予警醒(39%)。
大學生處在人生的特殊時期,在不同的年級、性別需要輔導的內容不同,當遇到自身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時,渴求專業心理輔導員能對自己提供一些幫助。
近六成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應該加強的工作是深入學生中多溝通。
調查中:5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深入同學中多與同學溝通, 23%的大學生認為應該舉行心理健康講座與咨詢,12%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僅有7%的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工作者應該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二、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加大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積極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為同學們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文化土壤。
(二)高校咨詢機構工作人員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咨詢要講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自身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深入同學中去,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關心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現苗頭及時給予溝通與輔導。
(三)常見人際交往障礙的克服
每個人在交往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改善人際關系,加強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義。提高認識,掌握技巧、充分實踐,改善交往措施、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在人際交往中應盡可能地做到:肯定對方、真誠熱情。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準確、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此外,一個人在不同場合具有不同角色,在教室是學生,在閱覽室是讀者,在商店是顧客。在交往活動中,如果心理上能經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對方,了解一下自己處在對方情境中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體會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態度,這種心理互換也是培養交往能力的好辦法。
(四)面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一方面政府要繼續深化就業體制改革,加快出臺相應的政策保證大學生就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財政支持,為大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大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方式和就業觀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實現多形式就業。“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下基層、到西部去、到中小企業就業。
(五)當代大學生情感問題的調適策略:引導大學生制定個人的發展計劃、用積極的態度來衡量與評價自我、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中心, 及時疏導大學生情感問題。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 5
一、調查問卷構成
問卷的內容包括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的18道題目。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問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調查問卷分析
問卷調查是數據收集的一種手段。通過公平的發放問卷,通過調查,看數據背后反映出來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準確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重要。現在將問卷回收,我們對全部問卷匯總,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最關心的莫過于學業成就問題,而環境與地位的改變、錯位,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少的心理負擔,高中時期的佼佼者,進入大學生活后,環境改變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那份優勢已不存在,面臨的是一種重新分化組合的嚴峻局面,尤其是對于中學時的那些尖子學生其反差更加明顯,進入大學后,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失寵感,部分同學為了保持自己在中學時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學習一些社會上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的學習,計算機、英語過級的重壓,他們處于高負荷運轉中,長期處于緊張的臨戰狀態,壓力很大,學習效果不佳,長此下去,神經緊張、失眠、考試怯場等焦慮并發癥就相繼出現了。而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考到大學“如釋重負”,認為船已靠近碼頭,因而即使感受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學習的盡頭。
2、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問題
調查中38%的學生反映,由于環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時教師為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總愛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讀。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后,突然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平、政策環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還存在著差距,容易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校園后感覺“低人一等”、“臉上無光”。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學生出現了各種不健康的心態,如無奈、失意、混文憑向父母交差等等,這些心態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進大學后,他們一時無所適從。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松了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郁、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后,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3、自我意識模糊與困惑問題
調查中26%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師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并沒有形成關于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對于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4、人際交往難的問題
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沖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種人經常處于一種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郁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調查中,39%的心聲認為沒有朋友;24%的學生感到孤獨、寂寞;43%的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為交流的對象兒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與此同時,由于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極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在調查中顯示,在人際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有75%的學生會感到難受,會產生郁悶心理。一些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困擾著少數同學,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長期壓抑的積累將會使后果不堪設想。面對自己的存在的心理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客觀的正視并努力尋求辦法解決。在選擇解決方式上,60%的同學選擇自我調節的方式。可見,大部分選擇的方式是積極健康的,這也是大學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標志。
5、異性交往問題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大部分的異性關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學,在與異性交往中存在問題。有一小部分同學交往動機不純,甚至這種現象還有跟風的,個別同學互相介紹對象,還有個別同學很少與異性交往,在與異性交往中產生矛盾。通過調查,大一新生的在與異性交往比高年級的存在更多的問題。對于“你認為同學之間的異性交往就會是戀愛嗎?”這個問題中的回答看到相應的認為“是”的回答占據了僅僅是6%的比例,說明大學生已經充分意識到其異性交往和戀愛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畢業時的心理危機問題
調查顯示,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壓力要比低年級學生大好多。自我儲備(包括知識儲備、能力儲備等)的.缺乏,對就業質量的期待,成了畢業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們情緒上產生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如果從頭來過,我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成了高年級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許多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許多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許多“證書”,但卻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以至在就業競技場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決心理問題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體交往為宜。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課后的議論說笑,課外的游戲活動等,為大家創造了異性交往的機會。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面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一些喜歡交際的同學,滿足了與人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融入了濃濃的集體氣氛中。在集體中的異性交往,每人所面對的是一群異性同學,他們各有所長,或幽默
健談,或聰明善良,或樂觀大度,或穩重干練這就使我們在吸收眾人的優點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一對一"的戀愛關系。
2、對于這些因為就業引起的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新生開始。現在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很多都是到臨畢業的時候才開設的,內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簡歷,如何去應聘等求職的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將大一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學的時候,一進校就可以根據個人特點和強項以及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塑造充實的自我,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前松后緊”的局面。
3、通過開展一些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相關的講座,請我系心理健康老師或校外專家到我系為同學們上系統的、專業的心理指導課。
4、加強心理咨詢系統的完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緒,學會理性控制自己。
四、總結:
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絢麗多彩而復雜社會的縮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坎坷與挫折時不可避免的,只有經過正確的指導和自己的自我調節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要加強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積極的校園風氣。另一方面,學生應正確認識自己的一些心理問題,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活動中或通過心理咨詢來完善自己,真正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風貌。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 6
由于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趨激烈,貧富差距拉大,人們的心理問題普遍增多。在“高校貧困生”群體中,他們由于經濟壓力較大引起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心理上所承受的壓力也要比其他學生大得多,因此,相對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貧困生在缺乏基本的學習、生活條件和身心嚴重受損的情況下,學業上感到困難和吃力,他們或者因四處奔波打工學習時間不能保障,或者因身心壓力和生活困頓而不能集中精神學習,由此學業受損而影響其長遠發展。高校貧困生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家長揪心、學校擔心、社會憂心的不可輕視的問題,了解和掌握貧困生的心理及其人格發展,已經成為高校育人和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環。
一、調查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意義
貧困大學生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個家庭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教育問題,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通過研究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可以使他們理性地對待貧窮,摒棄“等、靠、要”的依賴心理,樹立起自強自立的精神,正確看待生活中的不幸,正確看待貧富和義利,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面對經濟貧困的現象。提高貧困大學生自身心理素質,通過個別輔導和行為指導等步驟,分析學生無助、困惑、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和后果,幫助學生直面環境和壓力,進行自我接納和自我欣賞,順利地完成大學學習生活,讓貧困大學生懂得只有擺正心態,奮發圖強,德才兼備,自我完善,才能報效祖國,才能最終徹底擺脫貧困的道理,所以,調查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尤為重要,為此,我調查了長春市奮進鄉興華村、太平村、隆西村、隆北村、一間村。訪問了18—25歲的相對貧困的大學生120名。
二、調查中反映的問題及其分析
(1)自卑心理
表現為現為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低,看不起自己。由于經濟的.原因,他們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與那些衣食無憂、大把花錢的同學相比,難免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反差。貧困生的貧困雖然并非其個人造成的,但是貧困卻常常困擾著他們,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生活與就業,有些同學大部分時間用來勤工儉學,學習時間不夠充足,參加學校各類活動也相對較少,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綜合水平弱。此外,由于在中學時代過分注重應試能力訓練,忽視綜合能力的培養,知識結構和實際操作技能相對較弱。以上種種不利因素直接導致貧困畢業生在就業中處于弱勢,一些貧困大學生由于不能正確對待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總是自慚形穢、自我封閉、不相信自己。
(2)焦慮心理
主要表現為恐懼、不安、憂慮及某些生理反應。由于深知家庭經濟的困難和父母的艱辛,知道上學機會的來之不易,因此貧困生雖然身在學校,卻始終惦記在遠方的家庭,總為家里擔心。由于國家政策的調整,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每年走上社會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就業難問題日益顯著。面對未來,他們經常考慮自己的理想能否實現,憂慮、彷徨隨之而來。他們想找一份滿意的工作來改變貧困的生活,為家里減輕負擔,然而現實和理想存在很大差距,讀書的成本和就業的預期收入產生很大矛盾,因此他們心理上產生很大負擔。諸如此類問題,使他們容易產生對個人的生存和未來生活危機持續的焦慮心理,表現為緊張煩躁、心神不寧、萎靡不振,甚至產生對未來的恐懼感。
(3)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一種消極情緒體驗,挑戰困難與憧憬未來是貧困大學生心理成長的主線。在大學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面對社會現狀,他們既有想進一步學習深造的考慮,又有對找工作不抱希望的擔憂。一方面渴望競爭,尋找到理想職業,以證明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害怕競爭,害怕競爭中的失敗,害怕選擇帶來的風險。這種壓力長期存在,再加上在平等競爭的用人機制還沒有健全的今天,大學生各種社會關系會對他們的就業產生很大的影響,客觀上會造成各種的不平等,特別是有一部分學生在校表現并不是太好,然而畢業之后卻能依靠父母的關系找到不錯的工作,容易使他們產生“學習無用論”的`思想,從而產生抑郁心理。
三、解決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措施:
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嚴重影響著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有些學生不堪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而最終走上自殺之路,為了能夠幫助貧困大學生擺脫心理壓力,健康快樂的過好大學生活,本人提出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幾點措施,具體如下:
1.家庭方面
貧困大學生家庭中,家長盡量不要給貧困生過高的期望,這樣會加大他們的心理負擔。雙方要多理解寬容,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幸福不但是靠錢累積起來的,沒錢但是相互支持理解同樣可以幸福。
貧困生應該樹立自強不息的信念,通過努力實現就學和就業。貧困大學生上學期間應該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增加資本,提高自己綜合能力,而不是像部分大學生那樣昏昏度日。
2.學校方面
學生工作既是服務學生也是教育學生,是促進學生成材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學生工作的角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必須和系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學生成材教育聯系起來,也必須和學生的家庭和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聯系起來。學生工作應該能夠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原因在于,做學生工作的老師是和廣大同學接觸最多的人,對學生思想狀況、心理問題的了解是最直接的。但就目前情況來看,心理健康教育還未有實質性進步,這是所有做學生工作的同仁努力的方向和目標。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老師,大多不是心理學專業或臨床心理學、心理咨詢專業畢業的,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缺乏專業知識,甚至有的采取輕視的態度來對待。由此,我認為學生管理工作者自身必須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培養和提高心理素質和修養,當好學生的先導和楷模,大膽創造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 7
近來,廣東個別高校連續發生了多起學生自殺事件,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為全面了解廣東大學生目前的身心健康狀況,促進學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推進大學生素質建設,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對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環境、就業壓力、感情問題、人際關系、家庭狀況等方面全面審視大學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廣東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隱患,形勢不容樂觀,而大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落后,工作乏力。
一、廣東大學生的自我評價狀況
1、從總體上來看,廣東大學生對自己并不太自信。
在對大學生你是否覺得自信的調查中,有47%的人選擇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3%的人選擇了有時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女生的不自信比例明顯高于男生,女性的心理普遍脆弱、敏感,致使不自信的因素相對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導和防范,出現意外的幾率會更高。對你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的調查結果顯示,67.1%的學生認為自己與他人不相上下。這其實也是一種不太自信的表現。
2、廣東大學生最想改變的是知識。
3、廣東大學生心態不輕松。在你覺得目前壓力大嗎的選項中,選擇大和快要崩潰的占有39.4%,同樣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其中大四學生和研究生選擇這兩項的比例明顯高于低年級的學生。在上學后遇到的最大挫折調查中,學習成績不理想和就業競爭太激烈選擇率最高,道出了廣東大學生不輕松的兩個主要原因。
4、廣東大學生對物質條件基本滿意。
5、廣東部分大學生情緒低落在你認為自己常處在哪種情緒中的調查中,26.3%的人選擇了郁悶、無聊、煩躁;而對你的日常生活方式評價的調查中,65.9%的人選擇了很一般和枯燥。
二、廣東大學生學習環境狀況
1、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
2、大學生的作弊明顯減少在你考試作弊嗎調查中,只有1.3%的人選擇經常作弊,17.9%的`人選擇偶爾作弊或公共課作弊,從不作弊的人達69.5%。
3、大學生的業余時間多選擇上網或打游戲你在業余時間主要做什么的調查顯示,38.3%的人選擇了上網或打游戲。上網已經成為了多數學生課余生活的最愛,但過于沉迷網絡、容易產生很多心理疾病。在實地調查中,大部分上網的男同學都是在打游戲,其中不乏暴力、血腥、色情的,上網聊天也是大學生發泄情緒的主要方式,正確引導學生對待網絡、利用網絡是學校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三、廣東大學生的愛情觀
1、大學生對愛情信心不足
通過你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的調查發現,53.9%的同學認為戀愛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打發無聊的時光和隨大流,不落伍,只有46.1%的人是因為情到深處而選擇人生伴侶。在你對校園愛情的未來怎么看的選擇中,有31.1%的人把票投給了無疾而終和社會太現實,畢業各自飛,其中高年級的學生投這一項的比例高出低年級很多。有超過47%的人認為只要雙方努力,將來會在一起。
2、大學生渴望獲得愛情
學校仍舊是學生心中的戀愛天堂,在你在學校會選擇什么人做你的愛情另一方調查中,只有8.8%的同學選擇不會談戀愛。有66.5%的同學選擇志向相象,趣味相投。
3、大學生的性觀念依舊保守
盡管有些媒體對女大學生議論紛紛,我們的這項調查卻發現,大學生性觀念依舊保守。你大學期間是否有性生活的調查中,有超過88.2%的選擇了沒有,這其中包括了105名碩士研究生。結果可能會有誤差,但我們看到大學生對待性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的。
在你從什么途徑了解到性知識的調查中發現,53.2%的人的性知識是通過旁門左道和同學談論中獲得的,只有41.8%的人是從課程和書籍中學習到的,即使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大學生在性教育方面依然落后,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四、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
1、同學關系比較健康
在你與同學關系如何的調查時,超過89.3%的人認為相處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認會偶爾發生矛盾。從整體上看同學之間的關系還是比較健康的,但交往的主動性欠缺,64.5%認為與別人交往一般喜歡、無所謂。
2、大學生普遍個性獨立但也珍惜友誼
在你遇到挫折的時候依賴朋友嗎和是否擔心朋友不喜歡和自己一起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的同學會參考同學朋友的意見,但會以自己為主去解決問題。有47.1%的同學擔心朋友不喜歡和自己一起。
3、大學生遇到心理問題交流途徑少
如果你遇到不順心的事,如何解決,54.2%的同學選擇了強忍和逆來順受,而選擇找父母傾訴和找心理咨詢機構的僅占8%。
五、廣東大學生的就業心態
1、大學生畢業后的首選是就業
在你希望畢業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調查中,65.7%選擇了就業,28.4%的人選擇出國或繼續深造,很多同學表示,希望在工作的過程中,再尋找合適的機會深造。
2、廣東大學生就業態度比較端正
在畢業后找什么樣的工作調查中,選擇有發展空間、符合自己專長的占67.8%,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選擇率相對低一些,占23.1%。無所謂,找到先呆著、要我就不錯了只占9.1%。
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輔導狀況
在是否參加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調查中,只有3.6%的人經常參加,不知道或沒參加的比率高達69.8%。而是否去過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的調查中,經常去的比率低至0.8%,92.6%的人表示沒聽說過或沒去過。
七、廣東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大學生不太關注社會公益
調查顯示,學生經常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僅為12.4%,有87.6%偶爾參加和基本上不參加。
2、大學生普遍反對用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你如何看待學生自殺事件調查中,非常鄙視自殺之人,對不起父母和社會的栽培共有496人選擇了該項,排在首位。
3、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較強。
廣東大學生在最后一題大學生應該履行哪些社會責任的調查中,普遍認為應當對得起父母的栽培,努力成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成為人才,報答社會,經常參加社會實踐,幫助他人和熱心參加公益活動,說明大學生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擁有良好的意識。但關鍵是要付諸實踐。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 8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是面臨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家庭、就業、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讓大學生似乎喘不過氣來。如果處理不當,大學生心理健康會造成一定得影響,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產生抑郁、自閉、暴力傾向,大則引發自殺,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高校學生自殺現象則證明了這一點。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其更好地處理和應對心理壓力問題,特進行了此次問卷調查。
1、現代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
一項由福州博智市場研究有限公司主辦,以福州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等6所學校的1200名大學生為對象,進行的大學生心理素質調查。這項調查結果顯示:17%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人際關系、就業壓力、人格缺陷以及感情方面是存在廣泛的四大心理問題。在人際關系方面,約23%的大學生存在問題,具體表現為:自閉或沒有原則的交際;在學習就業方面,約有30%的大學生心理承受壓力大,具體表現為:繁重的考試壓力,嚴峻的就業現實,家庭社會的壓力;在人格缺陷方面,約有14%的大學生有抑郁癥狀,12%的大學生有明顯敵對心理,17%的大學生有程度不同的焦慮癥;在感情方面,約有35%的大學生存在問題,更有很多由情感引發的自殺等悲劇。
現代大學生犯罪率逐步增加,大學生自殺慘劇層出不窮,這些現象,都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非常大的關系。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正處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轉變的過渡期,很多矛盾沖突都會出現,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些矛盾,尋找平衡點,就會出現心理障礙,產生心理問題。
2、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2.1外部環境
總的來說,分為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第一,世界經濟不景氣,各種經濟危機頻頻發生,我國的許多行業也受到影響,用人單位縮減招工人數,而且加上大學生實踐等能力弱,也影響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錄用比率,因此,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經驗以及專業方向等方面的差異,大學生個體在擇業就業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部分易產生眼高手低、畏懼社會等心理素質問題。第二,從學校內部來說,我國的素質教育包括大學教育都以文化課為主體,對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的提高不是很重視。在大學里,有很多學校把外語四六級考試以及計算機等級考試作為學生是否畢業,是否能取得學士學位證的必要條件,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2.2個人心理素質
第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正確。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對自己要求嚴格,對社會負責,對任何事情都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對待,樂觀,健康地看待事物。扭曲的人生價值觀往往是犯罪事件的導火索。
第二,心理承受能力差。學校生活相對于社會來說,人際關系不復雜,同學,師生之間都友好團結,另一方面,現在的`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很少受到磨難,這些優越的環境讓他們像溫室里的花朵,一點風雨都經受不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不具備正確處理問題的心態,久而久之,則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礙。
第三,心理調節能力弱。大學生接觸社會以后,會產生諸如現實與理想的矛盾,現實與書本的矛盾等等,這種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果調節不好,就會產生意識上的焦慮,對現實的不信任感。
3、緩解心理壓力的應對策略
3.1優化社會文化的導向作用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大學生世界觀,人生價值觀的形成,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密不可分。因此,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心理素質,必須優化社會文化的導向作用。
第一,加強傳媒的正面導向作用,比如近段時間對“雷鋒叔叔”的討論,對普通人民勞動美的宣揚等等,都是對大眾有利的輿論導向,而近年來文化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賺取經濟效益,在報道中扭曲事實,蓄意炒作,散播低俗丑陋的文化,這些社會文化,會對涉世不深的大學生產生很大的負作用,國家文化管理部門應在社會文化的散播上加強政府的管理職能。
第二,加強社會道德建設,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傳統美德不應該被拋棄,而應大力發揚,讓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的道德建設,擔當起對社會的責任。
3.2提升學校的教育能力
第一,加強生命教育以及生活教育。大學教育更應該教會學生思考生命以及生活的本質,引導學生體會自身的價值,以健康積極的心態,優異的世界觀去應對各種問題,解決各種矛盾。
第二,關注大學生心理問題。重視心理課,教會學生青春期的心理適應技巧,引導學生合理宣泄情緒,提高學生的抗壓抗挫折能力。
第三,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舉辦各類文體活動,組織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等等。第四,開設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平臺。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可以對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疏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3.3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
第一,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以文化充實自身的時候,也要思考生命的價值,要有自己清晰的生活目標。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消極情緒的產生,與人缺乏生活目標有很大關系。確立正確的生活觀,明確社會責任感,實現成才目標。
第二,增加人際交往能力。樂于交往,勤于交流,克服孤獨感。
第三,培養廣泛興趣。第四,體驗苦難,提高抗壓抗挫折能力。正確認識自身的優點以及缺陷,理智分辨社會各種現象,參加挫折教育,提升抗壓抗挫折能力。
4、結語
機遇和挑戰是把雙刃劍,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大學生更應該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對綜合性高素質全能人才的需求,已成為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同時,我們也相信,在社會,學校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努力下,心理健康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的大學生群體會日益壯大,為社會負擔起更多的責任,為祖國作更大的貢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 9
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27日;
調查方式:
查閱資料和網上調查;
調查對象: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尹忠凱——清華大學出版社,《哈佛家訓》——威廉·貝納德著張玉著——中國婦女出版社,網上朋友、同學訪問等;
選題目的:
希望通過對健康心理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的深入調查研究,來鼓勵大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讓他們相信自己、努力學習、幫助他人、積極樂觀的生活和學習,讓大學生活有有滋有味,讓他們勇敢自信的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
調查過程:
先對《心理健康教材》的理論進行研究,然后再有針對性的同我的朋友和同學進行一對一的網上聊天詢問,最后整理組合。
報告正文:
最近,我們寢室小組為了進一步了解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長的影響,因此通過多途徑開展了心理健康調查。期間,我們深入學習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章節,并選擇多個心理健康的標準,后以此為基礎,通過在《哈佛家訓》中找事例,以及同網上的大學同學、朋友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健康討論,同時還問及了他們從所經歷的一些成功或失敗的事情所得出的心理感悟,最后我們根據他們所處的不同年級及心理健康的標準分類,從而總結得出此調查報告。
調查表明:
無論處在大學的哪個階段,心理健康對一個大學生的成長都是極其重要的,心理健康不僅影響他們當下的學習生活,還影響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及人生高度。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主要方面:
(一)自我正確評估有助于大學生發揮自己潛能,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一切挑戰。悅納自己,喜歡自己,愛自己是正確評估自己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相信自己,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比如來自《哈佛家訓》中的有關數學王子高斯的故事,他在不知道導師給他的第三道題是一道兩千多年歷史的數學難題的情況下,覺得老師所給的都是自己思考后能做出來的,所以無論在做時他多么的吃力、絞盡腦汁,他都認真的分析思索,采用常規和非常規的方式求解,因為他相信老師所給的題都是自己能力所能及的。以這種積極的方式,相信自己,積極求索,發揮出了他的潛力。
(二)智力正常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和增強適應環境改變的能力。智力正常的大學生擁有較強的求知欲,樂于學習,富有創造力,能主動適應環境改變。比如一位大三學計算機的學長,他跟我說程序編寫是一件極易出錯的事,而且還需要高度靈活的思維能力,但是由于自己有學習計算機的欲望,渴望獲得知識,解答疑惑,尋求獲得提升能力的喜悅感。他提到,在大一時編寫的一個醫藥管理系統,雖然剛開始時他感覺有困難,但他憑借著他對知識的欲望,通過查閱教材,反復思考、修改,最后很有成就感地把這個程序編寫好了。由此,強烈的求知欲可以讓人富有創造力,以一顆充滿智慧的頭腦面對生邊的各式變化。
(三)情緒正常能夠讓大學生樂觀、滿懷希望的面對大學生活與學習。正常的情緒包括:情緒穩定、樂觀、滿懷信心、對生活充滿希望等。在面對眾多的比賽面前情緒正常讓他們更從容的面對生活、學習。比如很多大一同學說,在大學面對如此多的大學活動比賽有失敗,也有成功,但他們都得快速調整情緒,面對下以此比賽;還有的同學說,很多時候即使失敗,也要很樂觀自信地面對下一次比賽,只要懷著這種希望他們就有很有勇氣地面對下一次挑戰。由此心理情緒正面調整不僅能讓大學生勇敢自信,還能鍛煉他們的能力充滿希望的生活與學習。
(四)意志健全能使大學生的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時勇不退縮,而在各種各樣的誘惑面前能控制自己欲望,從而使自己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社會人。比如來自《哈佛家訓》里的關于瑪格麗特·撒切爾的'故事。從小瑪格麗特的父親就想她灌輸“無論什么事情都力掙一流的思想”因此她在學習中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大學期間,她就是憑著這種毅力花了一年的時間完成要求五年才能完成的拉丁文課程,并且大學期間她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其他活動方面也都名列前茅。瑪格麗特的成功來源于她堅強的意志,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她都堅定信念、一往無前做自己該做的事。
(五)人際關系和諧有利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圈,愉快的完成大學生活。據我的在不同大學的同學說,在他們傷心時,他們身邊的同學、朋友會幫他們分析原因,安慰他們,讓他們化傷心為動力。也有時候他們聊天暢談事實,在歡笑中吸收知識,可謂學習中的一大樂事也。
(六)社會適應正常能讓大學生更了解社會,形成自覺的社會公德,為社會的需要盡一份力量,同時也使大學生更明白時代的需要,肩負起社會使命,將理想與現實融為一體,更加激發大學生學習的動力。幾位來自西南科技大學的同學說自從去了敬老院,他們更能體會到生命的不易,他們也知道現今中國的養老體系還有待完善,但目前自己的能力又是何其的弱小,因此他們都有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覺。但他們能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并決心為了社會更好而努力學習,將來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健康的心理,使他們能更好的認識自功,更有的借著自身的社會公德心,認識到社會的需要,并努力為之奮斗。總之,心理健康對大學生成長而言至關重要,從中他們收獲了知識、朋友,也通過為自己奮斗的各種理想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 10
一、調查原因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情緒、適度的感情、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健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里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有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心里個性;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基礎。因此我們要特別關注大學生的心里健康,所以我們做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
二、調查內容
(一)調查方式
此次調查我們是通過問卷形式調查礦業學院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我們是經過同學幫忙分別找到礦業學院不同班級的上課時間,并在他們課間休息的這段時間中對一部分學生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問卷100份,有效問卷92份。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大學生適應心理
有1/3左右的大學生存在適應不良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入學的新生身上。有43%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高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松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于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同時,他們進入大學意味著一種獨立,周圍人會用一種看待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這時他們生活的獨立性,社會的責任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學生自理能力較差,突然離開父母親人,一切都由自己獨立操作:還有32%的大學生將大學生活想象成理想的天堂,他入學后才發現諸多不足。有些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分析問題能力有限,對一些復雜的社會現象的認識有失偏頗,在認識和情緒反應上走向極端。
2、業余生活
大部分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除了學習之外,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業余生活方式。有將35%的同學選擇在空余時間到市區做兼職,這樣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實踐經驗,有能減輕經濟負擔;有46%同學則是全心投入各種社團活動,他們認為社團活動很有意義,并且還很安全,不會像外出兼職一樣可能被騙,這也是一種自我能力的鍛煉與提升的方式;而有19%的同學就是空虛、寂寞,整天睡覺、上網打游戲,覺得以上兩種活動都沒有意思,這種想法可能與地域文化或者性格有關。
3、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于是羞于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比如在社團聯誼中主動打招呼的有35%,這種性格比較開朗,容易與人相處,對任何人都感覺很自然;不好意思的有56%,就是想說話而不知道說什么;擔心會被別人笑話的,內心慌亂的有9%。有些學生還存在有一種兒童心理,只與自己喜歡的人交往,或延續著家庭中存在方式,只要求別人順應自己的標準,這樣在交往中,一旦不符合自己的理想,便產生交往障礙,甚至呈現出對人的看法大起大落,呈現排斥他人的人越來越產生一種驕橫的心態,而被排斥的學生則表現為自卑、怯懦、偏執、嫉妒、猜疑等心態。于是形成了隔閡,這就各家妨礙大學生的人際交流。
4、心里素質
從積極的方面可知,大部分同學遇到心理困擾會他人傾訴,從反面可以看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淡漠。大學生選擇傾訴的對象依次是知心朋友(65%)、家人(26%)、男/女朋友(14%)、老師(9%)、學長、學姐(6%)、心理咨詢員(5%),而有38%的大學生選擇不找任何人。受傳統心理觀念的影響,部分大學生諱疾忌醫,極力掩飾和不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心理煩惱,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排解,久而久之,負面情緒的淤積將可能導致危機心理的出現,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學生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出現極端事件。為什么選擇向朋友傾訴而向父母傾訴的人少呢?大學生認為,朋友和自己的共同語言較多,父母和自己有些代溝,自己的一些事他們根本不了解,也不認同。而且大學生已經成年了,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一些困難與問題。如果碰到一點點問題就向父母傾訴,父母不了解情況,往往干著急,也難以解決問題。
這種心理問題也與學校的心里自學工作有莫大的關系。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高校設置了心理咨詢機構。但是,由于學生對心理咨詢人員信任度低、咨詢人員專業水平不高、學校經費不足等原因,前來高校心理咨詢室咨詢的學生并不多。
5、對未來的規劃
很多老師都說過大學一定要給自己的未來做一個規劃,在大學里要有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但是真正做規劃的并不多。有明確奮斗目標的大學生僅有33%;有初步計劃的占59%,有8%同學根本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來大學就是為了彌補中學時代沒有的娛樂。而在當代嚴峻的就業壓力下,那些將要畢業的大學生對今后的工作性質大多沒有定論,基本上都是以后出去了再視情況而定。先擇業后就業對剛畢業的大學生是一個很好的就業方式。也有少數的大學生是茫然或者有明確目標的。
三、心理問題及對策
(一)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人際交往方面
一些學生自卑、孤僻、害羞等無法和別人較好的溝通或者不同性格氣質的同學處理問題的方式的差異也會引起人際交往的不融洽。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
2、就業壓力方面
現在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面試的時候處處碰壁,這不僅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浪費了很多新興人才。這對在校大學生是一種很重的壓力。
3、業余生活方面很多大學生業余生活不豐富,整天無所事事,不知道該做什么。然后就只有墮落,泡網吧,集體寢室打麻將,整天睡覺或者看垃圾小說。
4、不適應大學環境方面
有一部分大學生最開始不適應大學的生活、學習方式,感覺和以前的方式差別太大,出現心里落差。
5、規劃方面
有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做一個明確的規劃。現在也是走一步算一步,到時候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心里。覺得規劃這東西沒什么作用。
(二)心理問題對策
1、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
在人際交往中應盡可能地做到:
肯定對方、真誠熱情。在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準確、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此外,在心理上能經常地把自己想象成交往對方,了解一下自己處在對方情境中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體會一下他人的心理感受,就會理解別人的感情和行為,從而改善自己待人的態度。
2、大學生就業壓力問題一方面政府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財政支持,為大學生進行免費技能培訓,另一方面,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而且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必須學會怎樣推銷自己。同時大學生自己要轉變學習方式和就業觀念,降低自身期望值,實現多形式就業。“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下基層、到西部去、到中小企業就業。
3、大學生業余生活不豐富的問題
他們應該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有一個積極的價值觀。樹立一個理想,無論大小,向著這個目標奮斗。就不會把大多數時間浪費在使人墮落的事情上。
4、不適應的問題
適應環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慢慢的就適應了,習慣了就好了。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或者泡泡圖書館也可以。
5、對于沒有規劃的這個問題
大學生應該提早根據自己的專業、愛好、擅長的方面做一個規劃,不一定要求很明確,有一個大概就行了。這樣就不會在大學里迷失,有明確的奮斗目標。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 11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近幾年來各大高校大學生殺人、自殺的案件不斷發生,壓力已不單單存在工作人士當中,大學生心理壓力也在逐漸加大。那么為什么大學生的壓力會越來越大?是什么引發什么其心理問題?
一、大學生心理現狀
1、高年級的心理狀況優于低年級學生:低年級學生對陌生的環境還較為迷茫,遇到挫折的時候容易造成心理負擔,嚴重的后果就易導致心理不健康;
2、非獨生子女心理狀況更好:非獨生子女從小與年齡相仿的人相處較多,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強;
3、城市學生心理狀況較好:城市生長的學生競爭意識強,承受壓力的能力也較強,非城市的學生遇到壓力容易產生反抗意識;
4、性格開朗的學生心理素質好于內向學生:性格開朗的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較為積極,面對困難能夠自我調節;
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1、交際困難因素:通過調查顯示,交際問題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首要因素。大學比高中的人際范圍更廣,大學校需要交往的范圍也更廣,有些想試著跟別人交往,卻交往失敗,導致性格孤僻少言少語,有些是因為從小的教育導致其自私,在集體環境中充分暴露,導致自閉偏執等心理狀況;
2、依賴網絡:部分大學生沉迷網絡,現實中交際出現問題于是在網絡中尋找,久而久之更加不愿意跟人交往,產生自我封閉,影響人正常的認知,還有可能導致人格分裂;
3、角色轉換適應不來:有些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身邊的同學換了,學習的環境換了,學習的模式也換了,無法去適應,進而導致成績與預期的差距太大,心理造成落差和恐懼感,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只會變得更加自卑抑郁;
4、學習和生活的壓力:大學學習沒有高中的高強度,但是自我學習能力要很強,有的學生學習方法不當,或者各類考證帶來的壓力,使之精神一直處于高度緊張,久而久之易出現焦慮甚至精神分裂;
5、情感因素:很多大學生不能正視戀愛問題,一旦失敗就易導致其心理變異,走向極端;
6、就業壓力因素:社會競爭的加劇及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導致合適的工作越來越難找,這也造成了大學生精神負擔加重;
三、解決建議
1、學習并掌握心理學知識:可通過自學、講座等途徑,學習并掌握好心理知識,有益于大學生從理論上正確理解和認識自身所出現的心理問題;
2、豐富業余生活:加入感興趣的校園業余社團,豐富生活和身心健康發展,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不但可以正確認識自我,加強人際交往能力,也可以鍛煉社會適應能力和增強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學會自我調節:合理使用自我調節的各種方法,合理宣泄、目標取代等辦法,調節和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和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
4、正確認識困難和挫折:人生總是會有大小不同的坎坷,沒有人的人生是順風順水的,一個健康的人就是要能夠在挫折中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
大學生只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適應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壓力,更好的處理現在和將來的各種問題,這樣,社會才能穩步健康的發展。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系,積極融入集體,熱愛并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欲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煉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通過上了這么多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義與標準,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的特點與影響因素,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與原則,把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應該具備比較正確的認知、良好的情緒情感、堅強的意志品質與健康的個性心理。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研究報告(通用6篇)07-30
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策劃02-05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05-24
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總結01-20
消費研究報告01-11
視力的研究報告12-22
關于研究報告05-31
姓氏的研究報告06-04
研究報告范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