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調研報告

時間:2024-08-14 12:36:55 報告 我要投稿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1

  1、企業的基本情況

  從9個基層商會收到的165份有效問卷中的企業注冊資金和職工人數可以看到,我區小微企業的比重較大。注冊資本在20xx萬以上的企業有XX家,占17.6%;20xx萬以下的企業有XX家,其中500萬—1999萬有XX家,占28.5%;100—499萬有XX家,占23%;100萬以下的企業最多,有XX家,占30.9%。

  2、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受調查企業在年度收入對比中,呈增加的趨勢。有82家企業銷售收入增加,占近50%;59家企業銷售收入持平,只有24家是減少的。雖然從調查情況上看,企業銷售收入持續增加,但利潤與20xx年相比,呈下降趨勢。利潤增長的僅占23%,減少的占58%,基本持平的占19%。

  3、企業融資貸款情況

  問卷調查企業20xx年融資額與20xx年相比,基本持平的占主流,有85家,占59%;增加的有46家,占32%;減少的有13家,占9%。說明九成企業對融資有穩定和增加的需求。20xx年融資成本比20xx年有較明顯增長趨勢,增長的有57家,占43%,基本持平的有69家,占52%,減少的有7家,僅占5%。企業融資渠道及方式調查結果表明,區內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也相當的單一,以資產抵押的方式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和方式,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有120家,占89%,其中資產抵押占89%,信用和擔保僅占2%和9%。民間貸款有13家,占9%,其它渠道占1%。

  4、企業負擔情況

  問卷調查企業有58%(95家)認為企業稅費負擔較重,是影響企業扶持健康發展的主要困難。20xx年企業納稅額與20xx年相比,呈增長趨勢。有63企業納稅額增加,占43%;另有63家企業基本持平;減少的有21家,占14%。20xx年涉稅種類平均有6項,與20xx年基本持平。20xx年企業繳納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總額與20xx年相比,也呈增長趨勢。36家企業收費總額增加,占60%;基本持平的有15家,占25%;減少的'有9家,占15%。

  5、企業用工情況

  受調查企業20xx年企業用工與20xx年相比,雖然用工人數大致持平,少部分的企業有所增加,但是職工平均薪酬普遍增加。在調查的163家企業中有122家企業認為職工平均薪酬有所增加,占八成左右;30家企業認為大致持平。職工薪酬的普遍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負擔,壓縮了利潤空間。

  6、企業對形勢的判斷及應對措施

  面對當前復雜的經濟形勢,多數企業積極采取各項應對措施,如近50%的企業選擇“調整產品結構”和“削減生產經營成本”,49%企業有技術改造計劃,12%企業“減少投資”,11%企業加大融資力度。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2

  根據市電化教育館《關于開展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摸底調查的通知》精神和市電教館的要求,對我校電化教育情況進行了認真調查統計,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發展現狀

  我校現有22個教學班(含三個學前班),在校學生1521人,學生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45臺,在校學生與學生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的比(生機比)為33.8。我校共有教職工69人,教師在網絡環境下可用計算機17臺。我校有網絡多媒體教室2個,使用統一規定的教材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建立了學校辦公平臺和學校網站,具有了本校的教學資源庫。多年來,積累了大量的錄像帶、錄音帶、電子圖書、VCD、DVD、CAI課件等多種媒體教學資源。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重視不夠,地方政府對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重視不夠,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缺乏組織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專人負責、專人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

  (二)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足夠的資金作保證,造成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

  (三)信息教育資源應用不足。課程整合不足,對現有的教學資源應用不足。例如,現在要求統一紙質備課,導致大量的網絡資源,學校信息教育資源不能很好的應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投入。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參與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大力度,增加投入是搞好教育信息化的物質保證。

  (二)加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認識水平和管理水平。促進教育信息化的應(資/料來.源,于:gzu521學;習/網 ]gzu521.com用提高人們對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認識,把教育信息化建設認識提高到是建設教育現代化的必然,教育工作者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

  (三)加大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學校領導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認真學習落實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落實省關于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加強各級學校信息化的建設和管理。根據上級要求制定各項措施積極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制定嚴格的標準來統一規范教育信息化行為,要加大規范管理,檢查評比的力度。

  (四)建立完善的評價系統,成立學校信息化教育評價小組。統一標準,規范管理,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程度和信息化發展水平作為重要指標納入教師綜合考評之中,以評促建。

  四、下一步發展目標

  (一)加強教師的信息應用技術的培訓。只有全體教師擁有了駕馭信息技術的能力,才能讓信息技術更高的'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二)加強信息教育投入,特別是加強教師用機的投入。目前我校教師機數量較少,配置較低。加強教師機的投入,是信息教育的保證。

  (三)加強資源建設,整合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要合理配置資源,最大限度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術與各類課程的整合,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引進工具型、平臺型、資料型和素材型的教育教學軟件,充實豐富我校教育資源。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我國中小學基礎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整個社會認同的教育理念。當今中小學基礎教育科研與實踐的主題應當定位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上。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從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出發,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切入口,則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從而促進素質的全面發展。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藍云博士在《教育科學研究》20xx年第三期發表的文章中說:“每個教師都會同意這一看法,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最大因素不是學生智力方面而是動機方面。教學實踐也充分證明:學生學習動機對于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此我們決定開展此項小學生學習動機的課題研究。

  二、調查的對象、內容和方法

  1、調查對象:本校初中三個年級共計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

  2、調查內容(詳見《小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問卷》)

  3、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2)座談會與個案訪談

  在調查階段,我們召開了教師座談會以及學生個案訪談。這些座談會與訪談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生動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力求嚴密的控制各種無關變量的干擾,尊重實驗的客觀結果。在收集和解釋實驗數據時,以定量技術極其基礎上的定性技術相結合的手段,取得真實反映實驗結果的資料,并進行科學的綜合性評判。

  1、如果你考試考了100分,你最希望__、

  a、爸爸媽媽夸獎我(占51.7%)b、老師夸獎我(占13.8%)c、同學們羨慕我(占3.4%)d、爸爸媽媽,老師夸獎我,同學也羨慕我(占27.7%)

  e、其他(占3.4%)

  2、______,你會很認真聽講?

  a、老師講的知識是我很想知道的(占63%)

  b、老師上課很有趣(占13.8%)

  c、大家都很認真,那我也要認真(占18.5%)

  d、其他(占3.7%)

  3、你認為為什么小朋友們都想取得好成績呢?

  a、取得好成績的小朋友會得到爸爸媽媽的夸獎(占38%)b、取得好成績的小朋友會得到老師的夸獎(占20.6%)

  c、取得好成績的小朋友會得到其他小朋友羨慕的眼光(占0%)d、不僅可以得到爸爸媽媽,老師的夸獎,還可以得到其他小朋友羨慕的眼光(占38%)

  e、其他(占3.4%)

  4、你有特別希望自己長大后當什么嗎?

  a、有,(那是什么呢?)(占55.2%)b、沒有(占6.9%)c、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占37、9%)

  5、你認真為了理想從小就要努力學習嗎?

  a、恩,非常有必要(占100%)b、離長大還好遠,以后再說吧c、學習好不好和我的理想沒有關系

  6、你回家之后都是什么時候寫作業的?

  a、爸爸媽媽或者家教老師催我的時候(占3.7%)b、我自己主動寫作業(占78.9%)c、爸爸媽媽催我的時候還是不想寫(占10%)d、先玩了再寫(占3.7%)e、其他(占3.7%)

  7、如果有一天你不想寫作業,你認為那是為什么呢?

  a、就是不想寫(占7.1%)b、作業太難了(占64.3%)c、我還想再玩一會兒(占17.9%)d、其他(占10.7%)8、你有沒有上課不認真的時候?

  a、沒有(占51.7%)

  b、有(占48.3%)那是為什么呢?

  a、我就是不想聽(占7.1%)

  b、老師講的一點味道都沒有(占71%)

  c、老師講的我都已經知道了(占28.6%)

  d、我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占57.2%)

  9、你認為學習是為了什么呢?

  答:將來的理想(占8.7%);為國家而讀書(占17.4%);為了以后更好地生活(占39.2%);有更多的知識(占21.7%);成績好(占4.3%);為了大學(占8.7%)

  學生的學習是個體的活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個體的內部因素是學習活動的內因,而存在于個體自身以外的外部因素是學習活動的外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而起變化。”一種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沒有外因,更不能缺少內因。學生學習的內部因素比較復雜,從大的方面看,一般可分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從實踐中可知,智力與學業成績之間只有中等程度的相關,相關系數為0、50,同等智力的學生,其學習成績并非完全相等。智商高的學生,學習成績并不優秀,有的甚至是較差的。究其原因,其一,可能是原有知識基礎差;其二,可能是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動機不強,對所學的科目缺乏興趣;其三,可能是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學習責任感,懶惰散漫等等。可見學生的學業成績除受智力因素影響外,還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那學習動機是怎樣產生的呢?大家知道,人類的行動,常被各種復雜的動機所引起,饑和渴,愛和恨,名和利都可以引起個體的活動。人的行為的動機,一部分是生而具有的`,一部分是由學習得來的。動機產生于需要,學習動機實際上就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需要,這是人所特有的一種需要。從社會上說,不進行教育和學習,不繼承和發展前人積累的經驗、知識、技能,物質和精神活動就要停滯不前,人類社會就不能延續和發展。從個體來說,不學習就不能維持基本生活,更不要說發展和提高了。所以從根本上講,學習動機是社會和個體的這種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里的反映,它表現為學習的意向或愿望,它對學習起推動的作用。

  本次調查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調查小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從而更好地掌握如何才能激發小學生們的學習動力、由調查結果可看出,小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取決于自己的、而且可通過第五第六的調查結果看出,很大部分的小學生們的學習動機都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地由身邊的人催著去學習、所以說,想要小學生有更好的成績,不是說要發揮小學生們很大的主觀性,而是要充分發揮客觀性、由第八題的調查結果就可知,若小學生們沒有很好的學習狀態,有超過一半的原因是因為聽不懂上課的內容,而不是自己真的不想聽、再加上第二題的調查結果,那么就是說在這個方面老師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再總結上第一題的調查結果,可以說小學生自己的學習動機的主動性已經很高了,那么想要更好地激發小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其中老師起著非常大的作用,父母也占著比較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這時候,老師和父母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使小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學習、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4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所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影響著學生、學校乃至教育的發展。為了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總課題組的安排和指導下,我校從學校師資配置、課程設置和校本研修等方面進行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狀況的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調研情況概述

  在本次調研工作中,主要工具有:沙坪壩區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資源現狀調查統計表、沙坪壩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管理隊伍現狀調查統計表和沙坪壩區中小學校本研修情況調查問卷。在調研中重視數據的真實性和全面性,通過數據,分析本校在師資配置、課程設置和校本研修中存在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

  調研情況分析

  根據調研工具搜集到的數據進行了如下分析。

  (一)師資配置情況分析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隊伍現狀調查表從骨干教師、學科教師、管理隊伍和學校隊伍等方面進行了統計,結合研究前期和后期進行對比,進行了如下分析:

  1、學校學科教師隊伍更加專業。

  從教師的基本配置上看:大部分學科的專業教師人數有所提高。學科專職教師人數增加,兼職教師人數減少,教師隊伍更加專業化。

  沙坪壩小學學科教師學歷結構統計表(研究前期)沙坪壩小學學科教師學歷結構統計表(研究后期)

  從教師的學歷結構上來看,各學科教師的學歷結構有所提高,我校學科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進一步加強。

  2、學校管理隊伍能力強。目前我校管理隊伍共XX人,其中校級XX人,中層干部XX人,本科學歷占XX%;中高XX人,小高XX人,中高級職稱占XX%;XX人是國培對象,XX人是市級骨干,XX人是區級骨干。

  可以看出,我校的管理隊伍綜合素質較高,是各學科中的骨干力量,無論在教育教學還是科研中,都起著良好的帶頭和指導作用。

  3、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升。自從進行課題研究以來,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從數據上能看出,我校在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師的配置上,從原來的大多數教師兼職其它學科到無一人兼職,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性;在教師的引進上注重了學歷層次,第一次出現了碩士學歷的教師,本科學歷大大增加,教師的學歷結構得到提高;在職稱上來看,中高職稱由1個增加到3個;在骨干教師的培養上,注重了校級骨干的培養。整體上來看,教師更加專業,素質進一步提高。

  (二)課程設置情況分析

  1、嚴格按照規定開設課程。我校按照規定開設了相關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各個課程的課時都嚴格按照要求執行。學校領導高度重視確保課程的執行,用科學管理扎實推進課程的開展。

  2、堅持開發特色課程。我校長期堅持有特色校本課程,每周開展活動,課時為2課時,約80個組,分為校級組和年級組,其中銅管樂團、古箏隊、藝術體操、民樂隊等多個校級組外聘了優秀的指導教師,年級組由具有特長的校內教師悉心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課程,充分激了興趣,培養了特長,獲得了發展。多個活動組代表學校參加了各級比賽和活動,得到廣泛好評和肯定,特別是鋼管樂團遠赴奧地利,參加“相約維也納一奧地利中國藝術節”大型國際交流活動,并在著名的金色大廳進行了精彩的表演。

  我校開發的校本課程對學生的發展有巨大的影響,學生能在其中培養興趣,發揮特長,展示自我,這正是特色課程的'目的和成功之處。

  (三)校本研修情況分析

  本次校本研修情況調查問卷,共發出XX份,回收XX份,其中領導問卷XX份,教師問卷XX份(含XX份教研組長問卷),教師問卷的調查注重了老、中、青的比例和各學科教師的參與,充分注重了調的全面性。根據回收的問卷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教師眼中的校本研修。35%的教師對校本研修的組織和管理持“滿意”的態度,60%的教師“比較滿意”,5%的教師認為“能夠接受”。

  57.5%的教師認為校本研修“很有特色和成效,完全滿意”;40%的教師認為“有一點特色,比較滿意”;2.5%的教師認為“多是形式主義”。

  85%的教師認為校本研修氛圍濃厚,7.5%的教師認為缺乏教研氛圍,7.5%的教師認為除了組織的聽、評課,較少走進別人課堂。

  綜上看出:大部分教師對校本研修的組織和效果持肯定態度,校本研修發揮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存在部分教師沒能參與其中,對校本研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研修中教師的需求。在“您認為現在教師專業成長最缺乏的是什么?”調查中,有40%的教師選擇“系統的學科專業知識的構建”,45%的教師選擇“先進的教育理論的掌握和運用”,42.5%的教師選擇“淵博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培訓因素的調查中,95%的教師看重培訓的實用程度。

  在“您最希望參加的培訓類別是什么?”調查中,95%的教師希望“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

  在“您覺得參加什么樣的教研活動更有效果?”的調查中,四種活動:

  “同事之間的隨時交流”、“研究課與集體研討”、“有專家指導的研討”和“教研組的集體備課活動”。教師們對四種活動的看重程度基本一樣,認為都有價值。

  從這幾個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們在研修活動中,更傾向于研修的實用性,傾向于對教學有直接幫助的內容。

  3、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的自我選擇。在“您遇到教育教學問題時,首先想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調查中,80%的教師選擇了“與同事討論”,還有部分選擇了“翻閱書籍或上網查找”。

  在“你經常采取什么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學?”調查中,有87.5%的教師選擇“和同事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有50%的教師選擇了“在腦中回顧一下”。

  在“你閱讀教育類書籍的情況”調查中,32.5%的教師“經常閱讀”,67.5%的教師“有時閱讀”。

  在“你是否愿意承擔各項工作,是否愿意自我加壓”調查中,25%的教師“非常愿意”,52.5%的教師“比較愿意”,22.5%的教師“不太愿意”。

  從調查結果中分析: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以及教學的反思,與同事進行交流方便又及時,自然成為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但當問題需要得到更專業的幫助時,查閱資料和請教專家成為更佳的選擇。從對自主發展和加壓的態度上看,一部分教師主動性較高,大部分教師愿意發展但主動性不高,少部分教師持排斥的態度。

  調研對策及建議

  通過調研,提出以下對師資配置、優化課程設置和深化校本研修的對策:

  (一)優化師資配置的建議

  1、深入推行學科教師專職化。學科教師專職化,有利于教師對本學科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能更好地傳授知識和技能。雖然目前我校教師都是學科專職的,但由于實際需要,有些教師實際是才開始接觸到某一新的學科,這部分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得到學校的關注和幫助,促進他們盡快地熟悉本學科的教學。所以,我們要繼續維持學科教師專職的師資配置,同時要加強學科教師的學科專業技能培訓,讓專職教師更專業。

  2、進一步優化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加強人才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我校的學歷結構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還有提升的空間,因此,應注重對中青年教師繼續學習的引導,進一步提高文化素質。

  推出優秀教師,提高職稱結構。我校的職稱結構中,小學高級職稱以上的比例不高,應著力提升。應進一步完善教師考核制度,推行科學的評價機制,給優秀教師提高職稱的機會。

  3、發揮骨干的帶頭作用,建設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引導中青年教師不斷成長,形成有良好競爭機制和學習氛圍的團隊,共同進步。市、區級骨干教師應充分發揮在教育教學中的指導作用,給予中青年教師更多的觀摩和學習機會,促進教師隊伍整體能力的提高。

  (二)優化課程設置的建議

  1、提高教師課程實施的專業能力。提高教師課程實施的能力。有好的課程設置,必須要有好的教師去實施。因此,有必要通過各種教研活動和培訓學習,提高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力和執行力,從而達到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2、進一步加強校本課程的開發。我校的校本課程頗具特色,尤其是校級組,無論師資還是生源都有良好的保證,這一點應繼續保持。而年級組課程的開發,對于一部分并不專業的普通教師而言,顯得有點勉為其難。我校在年級校本課程的開發上,由教師根據自身特長開發,但這個特長精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教學給學生,學生有無基礎等因素,都影響著課程實施的效果。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同時減輕教師的負擔呢?學校可以精選幾個課程,自主開發教材,制定教學計劃,對課程實施教師進行的培訓,從而讓校本課程更規范、落實。

  (三)深化校本研修的建議

  1、營造良好研修氛圍。研修活動要關注教師的需求和心理,如果一味地讓教師覺得是負擔,被動地學習,取得的效果會減弱,久而久之對研修活動會產生厭煩情緒。營造良好的研修氛圍,讓教師主動參與研修是校本研修的重中之重。為了營造良好的研修氛圍,應注重業務領導與教師的平等關系,這是溝通的前提;注重給予教師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注重實事求是的研討風格;注重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助等。

  2、改良校本研修模式,提高校本研修實效。堅持我校以往優秀的教研模式,同時,更多地將專家請到課堂中、活動中,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在研修活動中,忌形式化,要注重對教學有實際作用、便于操作實踐的內容,將校本研修更加落在實處。

  3、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通過學校的有效管理和實施,在校本研修中重視問題的提出、理論的學習、教學的研討和自我的反思,形成有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5

  調查背景:

  根據XX年暑期社會農村調查我們得知:盡管國家已經免除九年義務教育的學費,但是仍有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因為拿不起食宿費而輟學在家務農,每個月僅僅40元錢就能夠幫助一個孩子完成上學夢。

  這個暑假我有幸參加這個團隊進行為期14的支教和助學活動,通過這一活動了解孩子的學習和家庭情況。

  實踐目的:

  熟悉農村,體驗生活,通過教學及助學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對大學里所學知識進行實踐,以充實暑期生活。

  實踐內容:

  暑假里,在xxxx縣xx鄉xx小學支教,在其周邊貧困的鄉村展開助學活動。在那里我度過了忙碌又充實、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為我不斷地從內心去學習、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為戰勝困難是我不變的目標,成功的喜悅是我永恒的追求。

  通過總結,我將自己從暑期實踐活動中取得的收獲分為以下四項:

  一.教學總結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的心靈很純凈——就像一塊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綠蔭。

  考慮到他們心智發展程度,我采取了“玩與教相結合的方法”,事實證明這種方法是正確的。我將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第一學時:利用多個游戲讓孩子了解心理學,畢竟心理學存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

  第二學時:講述若個故事讓孩子從中總結道理,并讓孩子們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學時: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領孩子感恩社會、集體、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第五、六學時:教授歌曲《少年強》,激勵孩子尋求夢想,做一個有關理想的游戲“美麗島”,幫助孩子確定夢想,給他們鼓勵。

  第七、八學時:講述有效的學習方法及怎樣高效率的學習。

  因為有孩子們很配合,教學進行的比較順利。孩子們渴望學習、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聰明活潑可愛用來形容他們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了我的專業優勢,把我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了實踐里,鞏固了我的所學,也讓我體會到我儲備知識的不足,回校后要加強學習。

  二.助學總結

  xx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它所下屬的鄉自然很貧困。

  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直到現在還有人家在窯洞里度日,家里的平地很少,一般情況下,戶主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里種地、養孩子。

  我走訪的一家情況是這樣的:家里現有3口人,有父親、姐姐和妹妹,母親因病早逝,家里背了幾萬元的外債,大姐已婚,二姐外出打工自己還顧不住自己,父親先天右手有殘疾,現又患有腎結石,妹妹上高二,學習成績很棒。

  在調查的過程中父親強調說無力供養小女兒上學,想讓她輟學,她死活不答應,還好孩子爭氣,成績總是排名前三。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6

  一、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

  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過程受主觀、客觀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1、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客觀因素

  首先是家庭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父母態度。學生的個性特點在學習動機的形成中也有一定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初入學的兒童其學習動機基本上是家長要求的反應。如低年級兒童說:“是爸爸、媽媽叫我來上學的、將來長大了像爸爸那樣有本事、作業完成時會對父母說我給你做完了”等等。家長對小學生的學習要求以及家長以什么樣的形象來作為小學生的學習榜樣,不僅影響了學習動機的特質,也影響了學習動機的強度。

  社會環境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其影響是相當廣泛的。一方面家庭和學校教育反映了社會的要求;另一方面社會還通過一定的輿論、制度來影響小學生的意向、愿望。報紙、廣播、電視、書刊等傳播媒體、媒介也隨時隨地的影響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

  學習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施加影響的過程。在一般情況下,學校教育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起著主導作用,而學習教育又是通過教師進行的.。一方面,教師以自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教育事業的獻身精神,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教師又根據社會、學校的要求以及小學生學習動機形成的規律,培養和激發學生正確而穩定的學習動機。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家庭、社會的要求與學校教育不一致時,則會抵消或破壞學校教育的作用。特別是社會不正之風、同伴中小集團成員的壞習氣也常常阻礙小學生正確學習動機的形成。因此,必須注意采取預防或消除不良影響的積極措施,防患于未然。當然,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家庭、社會、學校的密切配合,否則將收效甚微。相反,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一致的情況下,對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效果最佳。

  2、小學習動機形成的主觀因素

  小學生學習動機形成的主觀因素包括生長成熟與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意志品質、志向水平、智力發展水平、思想品德等。

  生長成熟與年齡特征是影響小學生學習動機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其主導性學習動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總的趨向是隨著年齡和知識經驗的增長、世界觀的逐步形成,也與社會要求相應的學習動機就愈來愈占有支配地位,并逐步成為學習的主導性動機。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多制約與一些與學習結果直接相關的具體人和事。如有些小學生之所以努力學習,就是為了獲得父母或親友的贊揚或獎勵好吃的、好玩的,有些小學生則是因為喜歡教他(她)們這門課的老師,也就是愛屋及烏。一般來說,在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中,直接的近景性學習動機起主導作用。

  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意志品質是影響其學習動機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對學習有強烈興趣的小學生,往往會廢寢忘食的去學習各門功課;意志堅強的小學生在正確學習動機和錯誤學習動機之間發生沖突時,能以理智和客觀標準決定取舍。

  學習動機還與志向水平有著密切聯系。另外,小學生智力發展水平、思想品德等因素,都會對其學習動機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動機和學習

  動機在小學生學習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具有正確動機的學生其學習態度是端正積極的,他(她)們會對學習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精力充沛、全神貫注、善于觀察和思考問題,有強烈的自信心、好勝心、進取心,能夠正確對待表揚和批評、成功與失敗。在動機的推動下,他(她)們會頑強拼搏、勤奮學習,在學習上取得成績,同時在智力上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開發。經實例證明,經過動機培養的小學生其學習成效要好于沒有經過動機培養的小學生。

  正確的動機可以增強學習效果。通常情況下,教師只注意動機對學習的促進作用,認為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卻忽視了動機和學習之間的辯證關系,即學習好也可以增強動機。奧蘇貝爾曾明確指出:動機與學習之間的關系是典型的相輔相成的關系,絕非一種單向性的關系。也就是說:動機固然促進學習,而學習效果反過來也能增強學習動機。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當求知欲得到滿足,產生積極情緒體驗時,其原有學習動機也可以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一定意義上說: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是一致的。動機正確且強度適中,學習效果則很好;動機錯誤或學習強度較高,學習效果則較差。

  當然,兩者之間不一致的現象也是存在的,表現在有的學生學習動機正確,短時間內學習較差,而有些小學生學習動機不正確,但當前成績卻很好。這種現象并不能否定兩者之間的一致性,因為影響學習效果的不僅僅是學習動機,還有其他因素,如基礎知識、智力發展水平、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身體狀況、一時的物質獎勵刺激等等。那些真正具有正確學習動機的小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欠缺會逐漸得到彌補,其成績也將會不斷得到提高,趕上并超過沒有正確學習動機的學生。

  三、小學生學習動機的特點

  根據小學生的生長成熟和年齡特征,其學習動機具有以下特點:

  1、交往動機強于成就動機

  交往動機是一種基本的社會性動機,是指一種需要與人親近的內在動力,它起源于兒童與他人的接觸,表現出群集感、相熟感、友誼感、親屬感、歸屬感等。成就動機是一種較高的社會動機,是指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夠達到完美地步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

  在小學階段,交往動機明顯強于成就動機。比如:小學生多愿意為他所喜歡的老師學習,而拒絕為不喜歡的教師努力學習(友誼感);為了獲得父母、教師、親友、同學的贊揚而認真學習(親屬感),當其自尊心或自信心因受責備、奚落而挫傷后學習會受到影響。因此,受這種交往動機支配的小學生能堅持學習,他不僅希望處于優越地位,而且希望得到父母、教師的喜歡和同伴的尊重。成就感在小學階段還處于朦朧狀態中,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和培養,使之學習能更有成效。

  2、近景動機為主,遠景動機為輔

  直接的近景性動機是與學習活動本身直接聯系,由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對學習活動的直接結果的追求所引起的動機。間接的遠景性動機與人們對活動的社會意義的認識相聯系,他是人們的理想、世界觀等學習活動中的體現。在小學階段,近景性學習動機占主導地位,而遠景性學習動機起輔助作用。這是由于小學生的學習情緒不夠穩定,容易受偶然因素的影響,長隨情境的改變而變化。如有一個小學生在數學課上受到表揚,而由此喜歡上了數學課,后來換了數學老師,他這種由對數學老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也就消失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直接的近景性動機比較具體,作用也較強,故仍不失為引發小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

  總而言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一名小學教師不僅要上好課,而且要研究小學生學習的規律和心理活動,特別是要重視并充分發揮學習動機在學習中的作用,最終促進全體小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學習。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7

  引言:農村教育問題的成因是多樣的,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師資配備不足,留不住人才;最嚴峻的現狀是學生學習不夠積極主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可以嘗試加強硬管式的傳統教育方法,著重要給學生樹立起積極拼搏的意識。其根本的改善必須舉全國之力而為之,且要堅持下去。

  三角小學情況

  (一)學校基本現狀

  三角小學于XX年由東溝小學,小堡小學合并在一起,學校總占地面積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積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為學校將木窗換為鋁合金窗,辦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統一購置。學校共設有1個微機室,沒有實驗室和圖書室,學校操場設有籃球架和乒乓球臺。XX年學校購置了電腦,共22臺,3~6年級可以上微機課,課上2人使用一臺電腦。全校共6個班級,6個年級,分別為學前班、1、3、4、5、6年級,由于XX年沒有招來一年級學生,導致沒有二年級。因為現在學生人少,所以學校每兩年招一次生。學生共105人(具體見表格1),以前學生有200多人,每個班級至少30人,但后來越來越少,到鎮里去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

  (表格1:學生人數及男女比例)

  (二)在校教師情況

  學校有老師12人,2個領導,6個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語文和數學。全校只有一名英語老師,負責3、4、5、6年級的教學,是特意給三角小學派來的,來到三角小學已經有4、5年了。學校無專業音體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師,都是一個老師教多個科目。在缺少老師時,學校會在村里尋求高中學生作為代課老師。老師大部分住在牌樓鎮中,每天上下班有專門的車接送。教師年齡在36~50多歲之間,最長教齡長達30年,最短教齡為16年。工資2600~2700元∕月,過節時沒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溫補貼100元。學校會逐年評選優秀教師,但評出的優秀教師都會被調走,老師的安排是輪流調換,調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據個人原因。老師在同一所小學最多呆6年,很少有機會參加外出培訓。三角小學里有一位劉老師,是6年前調來的,教學認真負責,經常給孩子家長打電話反映情況,劉老師實行一幫一原則,一好帶一壞。(見圖表1、2、3)

  圖表1:教師學歷情況

  圖表 2:教師級別情況

  圖表 3:教師年齡人數

  (三)學校教育管理方面

  每學期開一次家長會,但家長來的人數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為老師家住在牌樓鎮上,來回不方便,平常教師不常與家長溝通。學校每學期考一次試,試卷由鎮上統一印發。每學期評選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學生,百分之十五的優秀少先隊員。每學期期末老師都會進行家訪,針對對象是學困學生和貧困學生,每次5~10個學生。學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試之后不排榜。

  (四)老師分析學生情況

  1、老師們認為,孩子好壞不能根據考試成績來評價,因為孩子成績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試成績與這次考試成績相差太遠。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長,有可能英語不好,數學卻很好,這些都不能用來比較孩子的好壞。

  2、現在上學書本都不要錢,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紙錢,所以因為家里貧困而退學的原因極低,孩子不愛學習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認為學習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條件好的越不愛學習。孩子學習氛圍差,害怕問老師題。

  3、還有一種是父母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著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為貪玩而荒廢了學業。

  4、老師們普遍認為,學生家長認識不到孩子學習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長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對孩子的教育了,對孩子的學習也是不管不問。一位老師說,農村家長與鎮里家長重視程度相差太多,鎮里家長重視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視程度不到10%(老師自己認為數據,不一定準確)。

  (五)三角村孩子學歷情況

  因為由六年級升初中不需要考試,所以村里學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進行考試選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較少了。村里每年都會出大學生3~5個,村里也曾出現過碩士和博士。

  二、當代農村教育現狀分析

  (一)現狀1:父母重視教育程度低

  1、家長普遍文化水平差

  根據我們的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為小學或者初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小學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于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愿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家長白天都忙工作或忙著干農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于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么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么辦,也沒太放在心上。

  2、家長采取放羊式教育

  農村孩子上學一直以來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長因為工作或農活而無暇顧及孩子,老師只是完成上課的任務,課下一般很少管學生是否學習,這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上的散漫、不認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學校對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幾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學生問題日積月累最終演變為一個個具體到時學校才出面干預。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著諸多弊端。

  3、留守兒童現象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孩子的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和方法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著本質的沖突,更多的家長認為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他們不問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到學校吵鬧,久而久之,矛盾就突顯出來了。留守孩子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現象已經成為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廣泛的關注。

  4、家長態度微妙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持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現實的。在了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為,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念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只是,想起來的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說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為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終究還是存在于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

  (二)現狀2:教育教學資源嚴重短缺

  盡管目前農村小學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小學微機室缺乏或不完備,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圖書室,有的學校圖書室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體育課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許多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有的學校最多有幾臺錄音機,教師上音樂課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科目沒有專門的老師,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設施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

  (三)現狀3: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教育是中國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是中國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全國普及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實現程度,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作為農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師,身上擔負著任重而道遠的責任。然而,農村師資力量的薄弱卻直接影響著農村教育有效的實施。而導致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年齡結構不合理

  農村小學教師隊伍老化,后繼乏人情形日益嚴峻。據調查,超過40歲的老教師多達一半以上。

  教師學歷水平較低

  一方面高等學校畢業的教師不愿意來鄉村學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師是初中或高中畢業生,一般都是專科、本科畢業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沒有經過正規師范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專業教師不足

  在城市,專業化教學是理所當然之事,或許不值一提,而在許多農村小學,專業教師卻嚴重不足,像音樂、美術、勞動、自然教學大多是兼職的。

  教師素質普遍不高

  教師素質包括多個方面,如學歷、職業道德、思想觀念、教學質量、科研能力等。農村小學中專生、初中畢業生在教師隊伍中占了絕大多數,他們自身的知識結構很不完善,又因長期生活、學習、工作在鄉村,教學中缺乏熱情和競爭意識,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信息閉塞,幾乎無科研能力可言。

  教師身體不適應

  由于生活條件差、學校環境差、內外壓力大、待遇不高、不良習慣等因素影響,農村小學教師身心素質明顯下降。

  教師教育待遇不等

  作為農村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超負荷工作量也許都不是問題的'根本,待遇上的問題或許才是師資流失的重要原因。據了解,一個農村教師每月的工資就是工資卡上的錢,獎金什么的基本沒有,一年下來,也領不了幾個錢,而城區學校每個月加上課時津貼、班主任費等,每個月多領好幾百元錢。農村學校的教師過教師節最多領100元,而城區學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別,讓許多教師都把前途放在城區,想盡一切辦法調到城區成為大部分農村教師的奮斗目標。長此下去,農村師資大量流失。

  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如此,其結果必然導致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社會矛盾越來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沒有統籌考慮?

  三、改變教育現狀的建議

  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針對目前農村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我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1、經費挪用重點抓,教育資源用到實處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改善農村小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并且政策盡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個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小學的微機室,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小學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

  2、加大師資力量并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小學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為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在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小學教師能夠參加。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小學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于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小學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盡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為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為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并自發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父母從精神上關心孩子,幫助孩子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平時家長應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雖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時與老師交流,常常與老師聯系了解孩子情況,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幫助的。孩子教育從小抓起,從小培養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不斷鼓勵孩子向遠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能用打罵的方式來解決,細心的開導他,及時發現錯誤并改正錯誤。培養孩子的特長,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豐富課余生活,更要加強體育鍛煉,保證身體健康。與此同時,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多了,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長與性格,能夠更好的引領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上。

  四、結束語

  以上幾點建議所能解決問題的范圍和程度畢竟有限,這個長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長效的機制才得以徹底解決。在這當中,唱主角的正是國家的相關政策傾向和重點幫扶。農村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窮字,但核心并不是窮經濟,而在于窮知識、窮技術、窮觀念,歸根到底是窮人才。只有想辦法讓無數的知識人才前赴后繼不斷地投身到中國的農村建設隊伍當中,這個問題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得以解決。但目前就全國范圍的大學生就業去向來看,基本上沒有主動積極考慮去到農村就業的。其中責任并不在于大學生,而是在于國家的政策性導引不夠。并沒有足夠的鼓勵來彌補其物質條件的匱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學畢業生不愿意投身農村的建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來我國對于這方面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斷地加強,相信隨著城市就業的飽和和相關政策措施的到位,將會不斷有大學生到農村去就業、生活,而城鄉教育的差距屆時將會逐漸縮小。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8

  學校實施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由此,明確了學校在基礎教育課程建設中的責任和開發實施校本課程的基本原則與方法。現將我校基礎教育校本課程開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分析

  我校地處農村,有大量的社會資源,我們把了解本土風景名勝、人文歷史、環境保護(課程名稱:熱愛家鄉 快樂成長)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目的是既對學生進行了民風民俗的教育,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教育。同時我校還在1——6年級開設了研究性學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在3——6年級開設了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校本課程,每門課程每周各一節。由班主任或專職教師授課。

  二、困難問題

  我校校本課程雖然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設,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師資力量的缺乏,沒有一定的.課程標準,不了解教學的深度、方向和范圍。老師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不知道該如何授課。條件不允許,無法開展一些實踐性活動。

  三、對策建議

  為了使我校的校本課程落到實處,為了確保我校的校本課程定時開展,學校在編排課表時,便編排好三到六年級上校本課程的具體時間,確保了一周六課時的校本課程。同時希望上級部門給安排專業老師,對老師進行培訓,明確教學任務和目標。

  四、今后努力方向

  1、要進一步明確校本課程的內涵。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具體實施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特點及學生的需求進行評估,充分利用當地 農村和學校自身的資源而開發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而校本課程開發則指的是學校根據本校的教育哲學,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選擇、改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并在校內實施以及建立內部評價機制的各種專業活動。開發校本課程的要義在于它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具體體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校園文化品位,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和辦學特色的形成。

  2、要從學校及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的課程,這就要求必須立足學校的實際,從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出發,立足于學校及農村擁有的課程資源優勢。在做調查、分析、研究和論證。校本課程作為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補充,體現出學校的精神和文化,強化教師、學生、教材、環境與活動等多因素的整合,實事求是與勇于創新的精神不可少。

  3、要注重實踐過程的研究與反思。

  校本課程開發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來,甚至形成我們所期望的特色。關鍵是行動,不會知識只有在親身經歷中才能獲得。比如課程目標如何設計,活動方案如何創造的執行以及課程評價的方式等能力,只有在做中才能得到培養。因此,在實施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學習教學理論、課程理論、貫徹課改精神、激發和培養師生自主開發課程的興趣和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個性化的校本課程只有立足于實踐探究才能夠逐步形成。當然,我校曾經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興趣小組活動經驗,再加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必將有助于我們理性的、合乎規律的校本課程的建設。

  與此同時,我校要加強校本課程的專題研究,納入學校整體發展的思路,在行動中研究,在反思中提升,在交流與合作中促進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整體推進,樹品牌辦名校,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9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進,我縣的各科課堂教學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年來,我們教研室小數組通過聽課、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課程改革實施五年來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看到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的可喜變化,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可喜變化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通過聽課,我們看到80%的課堂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思考、交流、說明等數學思考過程,學生能在各種活動情境中有效地學習。

  如案例1:二年級“ 可能性”

  本課教者從學生喜愛的、熟悉的拋硬幣游戲開始使學生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步體會到了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組內玩摸球游戲,再一次經歷活動過程,感受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發生”、“一定發生”等現象。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級“圓的周長”

  測量圓的周長時,教師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你用這種方法,他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爾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條的辦法測出的。”有的說:“我認為用滾動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辦法好。”教師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實驗(一細繩的一端系著一個紐扣,手拿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紐扣在空中劃出一個圓)。“象這個圓你能用繩測、滾動的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嗎?這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老師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提問:“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總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單一的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由獲得知識結論向親歷探究過程轉變、由問答式學習向小組合作學習轉變,整個學習過程是學生一個積極主動建構過程。

  (二)數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在聽的課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

  教者通過組織學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譜等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案例2:一年級“認識鐘表”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師出示的鐘面上的時刻,回顧自己每天在這一時刻所做的事情。把時間這個抽象的知識與生活的具體事例結合起來,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級“正負數”

  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當天氣預報員,匯報課前收集到的當天天氣預報情況引入正負數。課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銀行存折卡和進行智力競賽打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正負數,同時了解到正負數意義。

  案例4:三年級“筆算除法”

  在練習中教師設計了去藥店買藥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開放題:愛心藥店的藥買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藥店每盒78元(每盒7支)。問學生那家藥店的藥比較便宜。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感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尋求答案。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方法的體會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實,更能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98%的教師已經充分注意了數學生活化問題,懂得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在聽的數學課中,近三分之一的課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聲、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

  案例1:三年級“筆算除法”

  教師用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孫悟空分桃子的問題情境,“孫悟空從天宮帶回了48個仙桃,有兩只小猴子看見了,請求大王把桃子給他們平均分了。”教師提問:從動畫中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呢?然后引導學生列式研究算法。接著多媒體演示把桃子分給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整個學習過程貫穿在這個情境中,讓學生不斷在創設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

  案例2:六年級“ 圓的周長”

  教師通過演示自己制作的課件,化靜為動,使學生直觀地感知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充分顯示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領域中發揮的獨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數學文化的彰顯

  近年來,在數學課程中重視數學的文化價值已經形成共識,數學課程不僅應該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還應該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包括)文化價值。在我們所聽的課中,雖然注重數學文化的彰顯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說已初見端倪。

  案例1:六年級“軸對稱圖形”

  在這節課里,教師準備了豐富的.數學文化內容:美妙的音樂聲中欣賞桂林山水、臉譜、千手觀音,出

  示交通安全標志,汽車標志的一半,讓孩子們猜另一半是什么,這些精彩的華章都成為這節課的亮點,彰顯了數學文化魅力。

  案例2:四年級“垂直與相交”

  教者在課接近尾聲時,出示圖片簡單介紹意大利比薩斜塔,引導學生課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比薩斜塔,同時思考為什么至今700多年,它仍然比較堅固。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又在傳播數學文化的同時注重了各學科之間的整合。

  二、存在的問題

  (一)情境創設的誤區

  情境作為數學新課程點擊率最高的詞匯之一,不可否認,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方面發揮著應有的作用,但是在我們的調研中,卻看到了這樣的情境。

  1、虛假情境創設

  在二年級《生日》一課中,教師這樣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過生日,你想對老師說點什么呢?”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心聲后,教師播放《生日歌》,又問學生:“你喜歡過生日嗎?為什么呢?”這樣的虛假情境和無效提問,無非起到了喧賓奪主的作用,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消極影響。

  2、虛擬人物設置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境。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示小鬧鐘)小鬧鐘說了給你們帶來了兩組測試題……我認為這樣的人物形同虛設,沒必要。

  3、過于追求趣味性

  在聽課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師創設情境的目的

  不明確,單純地追求有趣,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實效性不大。如有的老師在上課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三個可愛的朋友……聽課者正沉浸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意境當中,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定睛一看,原來是幾個平面圖形,然后教師問大家喜歡這些圖形嗎,學生附和道喜歡。靜靜地反思,這樣情境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的意義。還不如直接出示幾個平面圖形,讓學生直接感知。

  我覺得情境設計應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不能擺架子、走過場,那種“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情境創設只能使學生眼花繚亂,偏離學習數學的軌道。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以解決問題作為基本思路,以學生的生活和經驗作為情境素材的主要來源,以“最適合才是最好的”作為衡量情境設計的品位與標準的基本依據。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層次、有價值的情境。

  (二)小組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話題。因此,許多老師在每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中總是要安排某一個環節去體現這樣的理念。在幾乎所有的數學課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這說明教師已經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

  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主要表現在: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有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流于形式,為討論而討論。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在組織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但只給不到一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說上兩三句話,就草草收場。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把小組中的不同思想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沒有了獨立思考的過程,合作就會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沒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學生的研究探索將一事無成。如果教師設計的合作問題沒有一定的難度,討論就沒有意義,就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小組合作往往成了能說會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潛能受到抑制。

  (三)課堂氣氛追求“表面活躍”

  在我們聽課的過程中發現,有些教師以認為課堂氣氛活躍就是表面的熱鬧。課堂上學生冷靜的思考被認為是冷場,安靜得做練習被認為是氣氛不好。存在以下誤區:

  1、 評價語言模式化

  如學生回答問題正確的情況下,老師說“表揚”,全體學生就會邊拍手邊說,“嘿嘿嘿!你真棒”。一節課出現幾次或者十幾次。看起來課堂氣氛很熱烈,實際上這樣的評價語不僅花哨,也影響了學生思維的連貫性,有點嘩眾取寵的感覺。

  2、 無效提問

  在課堂上經常聽到這樣的問題“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高不高興啊?”學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便扯著嗓子回答“好、行、可以、高興”。如果學生聲音小,教師還要再追問“到底高不高興?”學生無奈的回答“高興”。

  殊不知就像要播放一段動畫、要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幫小朋友解決問題這樣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去問學生,學生同意不同意都是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難道學生興奮地大喊好就是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嗎?

  3、 學具使用的隨意性

  在課堂上學生使用學具教師不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幫助,看起來大家都“動”起來了,氣氛異常活躍。但是實際上很多學生沒有真正地利用好學具深入思考問題。

  其實,教學并不是越熱鬧越好,也并不是笑聲越多越好。安靜、有序、真實、樸素的課堂氣氛也是新課程所刻意追求的。讓學生“動”是一個好課堂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那么,充分條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帶給學生充實的精神生活。如果沒有這個“充分條件”,那么,這個“動”就會是“亂”,就會停留在表面上的熱鬧,而實質上并沒有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認知上的沖突、內心的震撼和無言的感動。“活而不亂”才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

  三、反思與建議

  (一)轉變觀念,適應課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長

  相對來說,新課程改革教學內容的更新要求,比較容易把握,教學方式的變革要求,對教師具有更大的挑戰性。理解了課改的理念,要內化為自身的觀念并付之有效的行動,也需要一個過程。那么,教師要適應這種要求,首先要認準方向,不要急于求成,從課堂教學點點滴滴的改進做起。課堂教學改革,應該是繼承基礎上的擯棄,可以從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行為著手。其次是從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著眼,構建如下等式:學習+實踐+反思=教師自我成長。要結合實踐,聯系原有的或新獲取的相應教學經歷、教學體驗,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盲目“照貓畫虎”。

  (二)加大校本研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在座談過程中發現教師們都認識到進修很重要,但不少教師也指出,目前的進修培訓有問題,教師興趣不濃、收獲不大,學用脫節,影響到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使教師進修更加有針對性,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從國內外發展的趨勢看,加強校本培訓是有效的途徑。校本培訓強調以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又以其具體實踐為出發點,它與學校的校情緊密相連,與教師的工作相伴同行,培訓結果可直接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校本培訓具有靈活性,它可作為學校工作的一部分,可以根據學校具體工作的變動制宜,其次校本培訓的內容也有應變性,校本培訓的內容可以隨學校的內容而定。

  校本研訓的方式主要有五種:一是經驗交流。包括新老教師的交流、優秀教師和其他教師的交流;二是案例分析,教師集結在一起,就某一案例或課例進行商討研究;三是課堂研討,對課堂中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學生情感體驗等進行記錄與評價。四是在當前開展說課、評課的研究很有必要,不少實踐表明,這是切實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徑。五是開展一課多人上的活動,它是一種由多人在連續的教學時間內就同一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研討的校本教研新方式,通過落實“備-講-聽-評”四環節,達到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目的,操作十分簡易。同一集備組教師在共同設計教學方案、聽課、課后研討、改進教學方案、再聽課研討的過程中,都能夠學會思考,并在探索中各自得到發展。用“一課多人上”的辦法,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才能,相互啟發、幫助,共同研究、探討課堂教學實踐,才能盡快地、卓有成效的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改變教研方式,為教師成長服務

  教研員應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和教師構成一個研究的共同體。教研活動也應從單一、被動轉變為自主、合作、分享。

  1、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為教師的成長搭建舞臺。如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就可以一改以往由專家點評的單一評課方式,嘗試由聽課教師自愿參與評課的“參與式”評課方式,從一言堂到群言堂,從而激發聽課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增強教研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為開展教研活動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能力的提高取決于教師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

  2、力求教研與科研相結合,使教研活動課題化和系列化。教學研究重在“研究”兩字,應確立教研與科研相結合的思路,在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每一階段研究的主題,針對學科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力求通過專題研究加以突破,并圍繞這些專題,開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討活動與大規模的匯報、交流、推廣活動結合起來。如前面提到的課堂教學中面臨的種種困惑就可以作為專題研究的內容。

  3、構建資源共享的平臺,減輕教師負擔。教師職業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單兵作戰,為此,教師大多靠個人力量解決日常教學活動里的問題,往往忙碌于重復的、煩瑣的低效的勞動,沒有時間和精力及時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和提煉。而教師間的相互合作與學習是教師成長最直接的資源之一,教研活動就應該為教師間的合作、研討搭橋鋪路,如可以建立一個小學數學教師的QQ群,有問題可以在群里面共同探討、研究。備課這一項工作,也可以發揮教研組集體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現代教育技術,開展“網絡備課”,即把一些優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資源庫中,教師隨時可以瀏覽、調用,從而發揮資源共享的優勢,減輕教師的負擔,讓教師有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主動、自覺地提升教學實踐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

  4、注重學科整合,力求教研活動綜合化。用系統論的觀點來看,一節課是一個整體,一門學科是一個整體,在小學階段的各門學科又構成了一個整體教學內容,共同擔負著提高學生素質的任務,如學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養,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等,決不是某一門學科單獨所能完成的。況且,學科教學的研究有許多東西是相通的,教師必須淡化學科的意識,注重學科間的整合,教研活動更應該注意各門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溝通。

  5、牽線搭橋,加強校際交流。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平臺,校際交流更能促進教研活動扎實開展。研訓部門牽線,把同級學校按需要建立起橫向的協作和互助網絡。通過結對子,搞聯誼等活動,交流好的經驗。同時搞好送課下鄉活動。

  總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遠,我們會和廣大一線教師共同努力,積極探索、扎實工作,努力開創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新局面。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10

  根據上級通知要求,對我校教師隊伍進行調研。俗話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之計,教師為本。學校教育質量高低,主要取決于師資隊伍的素質和積極性的發揮程度,因此,師資隊伍建設一直是學校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性工作,是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從調研情況看,在上級領導的重視下,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教師資源及時得到補充,教師隊伍結構不斷完善,教師素質不斷提高。然而,在本次調研中發現,我校教師隊伍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建立一支師德良好、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水平較高、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結合我校實際,就進一步加強我校師資隊伍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存在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

  1.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有些教師業務能力不高,敬業心、責任感不強,工作不負責任,只教書不育人。有些教師全局觀念不強,不夠團結,不注意自身修養、形象。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多科的能力弱,不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

  2.生源質量不高使得教師無法正常教學。我校屬于鄉鎮學校,造成優秀學生外流。使得本校生源質量差。另外,部分學生家長忽視教育,將學校當做“托兒所”,只注重賺錢,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進而導致學生在學校、課堂無心學習,擾亂正常的學習、生活秩序,教師長期面對此種情況亦會失去教學熱情。

  (二)建議

  1. 加強教師隊伍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水平、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要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 價值觀,熱愛教育事業,師德高尚,教書育人,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熟練掌握外語和計算機應用;加速知識更新,拓寬知識層面。使教師個體素質達到優良,整體素質有較大提高。

  2.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我校教師男女比例不協調。部分教師還存在陳舊的教育觀念,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后,缺乏新的教學技能,計算機等教學基本功不扎實。骨干教師、中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梯隊組成不夠完善。因此,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優化知識結構。

  3. 制定并完善教師崗位責任制、班主任工作崗位責任制,教師考核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進行常規通報,使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有計劃、有措施、成效,逐步實現師德建設制度化。

  二.整改措施

  針對我校師資隊伍現狀,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教師方面

  1.提高教師隊伍的教育、教學水平。鼓勵提高教師學歷水平。鼓勵教師通過在職自學、進修實現在職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2.苦練教師教學基本功。牢固練就扎實五項基本功:普通話、三筆字、說課評課、電腦課件制作、多媒體操作。通過開展教師基本功訓練的一系列活動,使人人參與,練有所得,練以致用,持之以恒,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為提高教學質量打好基礎。

  3. 努力完善教學環節。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教師要做到課前認真備課、課上認真授課、課下認真評課、精心設計作業。對教師的備課、授課、評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認真傾聽學生、家長的意見、建議,自覺接受學生、家長的監督,展示良好的師表形象和行業形象。

  (二)學校方面

  1. 加強校級領導與中層干部隊伍建設。建設一支結構優化、素質良好、富有活力、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的學校領導隊伍。

  2.堅持不懈的抓師德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學習,使教師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學校為教師創造環境,教師為學校創造價值”的理念,創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工作環境,建設一支高素 質的教師隊伍。

  3. 抓在職教師的培訓提高,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根據上級要求規定,要求廣大教師本著教什么學什么的原則,積極參加函授、自考等形式的在職學習,盡快達到本科及以上學歷。

  4. 實施青年骨干教師梯隊培養計劃。開展青年骨干教師后備人選的培養工程建設,完善培養機制,注重激勵、考核機制。注重培養過程,保證數量,提升專業內涵,形成青年骨干教師的群體。

  (三)教育部門

  1.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防止優秀生源外流。教師隊伍良莠不齊,教學質量差,導致優秀生源外流,進而打消在職教師工作積極性,使得教學質量下降,優秀生源外流,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應注重優化教師隊伍,留住優秀生源。

  2. 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培養骨干教師隊伍,組織教師交流。要保持師資隊伍的活力與后勁,必須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科研隊伍。部分學科教研活動較少,不利于學科建設。教師工作不能閉門造車,每個教師都有獨特的授課風格及亮點,教師可以在聽評課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積極性、開發教師的創新思維。因此,培養骨干教師,組織教師交流經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通過本次調研,我們深刻體會到這樣一個問題:教師隊伍建設不是一個人的建設,只有教師、學校、教育部門共同攜手,才能整體提高我校的教育水平,將我校教育送上一個新臺階!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11

  一、調研目的

  “連抱之木必以授良匠,萬金之壁不可付拙工。” 教育的振興,希望在于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素質的優劣。當前素質教育在全國大面積倡導實施,并且成為我國小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旋律時,它更需要一批新型的、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來完成這一教育的使命。為了深入、全面了解我校幾年來小學語文新課程實驗實施情況,以便總結實驗過程中的成功經驗,發現實驗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反思實驗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找準推進深化我校新課程實驗的著眼點和切入點,重新調整推進思路,促進全校語文教師均衡、協調、和諧地發展,筆者對我校小學語文教師現狀情況進行了調研。

  二、調研范圍

  本次調研對象為我校14位專職語文教師

  三、調研內容

  本次調研涉及教師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態度、教師教育理論的學習,教師課堂教學中把握“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幾方面內容。

  四、調研方法

  采用談話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等

  五、調研結果綜合分析

  ㈠教師基本情況

  學校現有語文專職教師14人,其中區骨干教師2人,校骨干教師1人,占語文教師的21.14%。師平均年齡為37歲。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7人,占語文教師的50%。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從學歷結構上看:本科學歷8人,占57.14%;專科學歷5人,占35.71%;中師學歷1人,占7.14%。

  第二:從職稱結構上看:小學高級職稱8,占57.14%;小教一級職稱5%,占35.71%;員級1人,占7.14%。

  第三:從年齡結構上看:中青年教師占的比例較大,共計??人。

  第四:從教齡結構上看:教齡20年以上有5人;5—19年有8人;5年以下有1人。

  ㈡優勢與劣勢

  根據以上數據及教師平日教學情況分析,我校語文教師的主要優勢如下:

  第一、具有良好的師德風范,踏實的工作作風,對教育事業有執著的追求。具有樸實的甘為人梯的精神和合作意識,協作能力,教師間關系和睦。年級教研組的凝聚力強,整體形成了和諧、愉悅的人文環境。

  第二、學歷較高、教學功底較扎實。教師92.86%以上具有專科以上學歷,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基本功和業務素質。在近幾年的課堂教學競賽、基本功比賽及論文比賽中,1/3教師獲獎情況良好。教師整體具有一定的實力與潛力。

  第三、教師結構合理,中青年化,這決定了中青年教師是我校教育教學的主力軍。這批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并不太多的受陳舊的教育方式、理念的影響,能較快地接受新事物,師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代溝小,與同事、學生都容易交流。

  第四、學科帶頭人基本功扎實,工作務實,為教師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在14位教師中,三位是我校的教導主任,她們在教師賽課、基本功大賽、論文中成績較為顯赫,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工作經驗。

  第五、教師對新課程改革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態度。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材培養模式的.變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這當中,教師對課程改革的態度積極和正確與否,關系到課程改革是否能夠順利地開展。調查發現,我校教師對實施的課程改革持歡迎的態度,但對目前的教學狀況感到滿意的老師僅為25%,有60%的教師認為“要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忙忙碌碌的現象,進行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在談到“你認為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時,有56%的教師認為要“加強理論學習,參加各種培訓活動,”。教師們在不滿意目前的教學狀況的同時,將自身的專業成長與課程改革結合在一起。由此看出,教師對新課程的實施態度是發自內心的、積極主動的。

  第六、教師思想上有較正確的學生觀。在多年的課程改革中,教師思想發生了一定的轉變,課堂教學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七、課堂教學組織方式有所改進。教師們基本由片面地強調學科知識和技能轉向在強調學科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老師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時能夠通過“在師生的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參照教學參考書上的學科教學要求,擬訂課堂教學目標,確定課堂教學步驟,選擇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方式有所改進,大部分教師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師生、生生的互動。

  劣勢一:學校教師隊伍自身存在的問題

  青年教師面對新課程改革新理念雖有所知,但只是知于表皮,課堂教學的把握顯得有些華而不實;而部分教師多年的教學形成了一定的個性,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比較庫年,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不是很強。

  教師自身的文化內涵沉淀不夠。許多教師出來工作后,由于各種原因,對自己的進一步學習有所忽視,沒有給自己的頭腦注入新鮮的“血液”,吃“老本”的情況尤為突出。課堂教學的語言的藝術魅力缺少,而教師課堂的教學情感的表達更是我校教師最為薄弱的地方。

  教師思想行為上的惰性。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實踐者、發展者,對課程改革的意義、目標、內容和方法等必須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為了實現師生和課程的共同成長,教師必須學習有關課程理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但調查顯示,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理論熱情不高,他們更多的是忙于自己平日的教學和作業的批改。一天能抽時間主動學習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的很少。

  劣勢二:影響學校語文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問題

  第一、教師研究意識和能力相對薄弱。其一表現在“模仿型”、“教學型”“經驗型”教師多,“科研型”、“專家型”教師少;其二,教師科研能力相對薄弱,對教育方法、策略的適宜性,如何根據孩子的興趣、個性來引導,教育時機的把握,管和放的度,怎樣調動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怎樣成為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與幫助者;怎樣處理教材和有效地駕馭課堂等都感到棘手。整體上的研究能力與水平不能很好地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質教育的需求。

  第二、教師培訓渠道單一。新教材需要教師來駕馭,需要對教師進行實施新課程方面的培訓,轉變教育理念,明確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角色的轉變,懂得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認識實施新課程過程應注意問題等。由于在職教師進修和提高受到經費、名額等條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師進一步的培訓,主要是參加區的通識培訓或學校的校本培訓。而專業提高的主要方式是學歷進修。觀摩同事的課堂教學,合作、交流、探究也大多限于年級的學科組之間。教師接受外界的新理念機會少,使新課改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技術、轉化為方法、轉化為應用。新課程的理念在實施中得不到很好的落實。

  第三、落后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制約著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成長。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網絡式”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將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我校硬件設施的限制,使教師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受到了嚴整的阻礙,久而久之,教師熱情減退。

  第四、缺少專家的引領。學校的教師發展站不到一個更高的位置,感覺缺少領頭羊,比較茫然。

  六、對策思考

  針對以上調研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一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㈠學校努力為教師的學習成長創造條件

  1、搭建多層次的教師成長舞臺,展示教師的成長

  教師成長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因教師的個性差異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就要求為教師的成長提供多層次的舞臺,使得每一位教師在課程改革的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獲得成長的快樂。

  2、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方案,激勵教師的成長

  科學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行為,將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在這個教師評價方案中,應該注重教師發展性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用發展來激勵教師的發展;應該注重多元性的評價——評價的內容應該是豐富的,評價者應該來自于各個方面,各個層次;應該注重情感性的評價——評價要多一些真情實感,少一點學科分數;應該注重互動性的評價——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交流是雙向的。

  3、為教師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

  學校盡可能地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得方式,為教師的專業化學習提供機會。有了先進的思想指導,有了具有先進理念的專家引領,教師的成長會更有效。

  4、優化教師學習成長的資源,促進教師成長

  和課程資源一樣,教師學習成長的資源可以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素材性資源指的是教師學習的內容,具體可指課程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課程專家的報告,教育(學)書刊和工作伙伴等。而條件性資源指的是使教師學習成長開展的條件,如學校促進教師學習的條例,教師學習的所需要的設備等。教師學習成長的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師的學習成長中是不可缺少的,沒有這些資源,教師的學習成長就成了一句空話。教師的成長需要優化的資源。

  5、給教師提供參與研究的機會。在研究中,教師才能不斷總結得失敗,提升經驗,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與水平,才能逐步把自己由 “模仿型”、“教學型”“經驗型”向“科研型”、“專家型”轉向。

  ㈡教師要通過主動學習,豐富自己的,提升自己

  1、教師要根據自己發展情況,擬定自己近幾年的發展規劃,對自己的發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2、加強讀書,使自己更具有教師課程能力的內涵。用先進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用先進的理念來引領自己,用深厚的文化底蘊來支撐自己。一個具有思想,有著豐富內涵的語文教師才能更有效地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讓自己的教學成為一門“藝術。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12

  為了進一步推動我縣小學英語教學工作,按照局室安排,由縣教研室劉萬全副主任帶隊,小教組4名教研員參加的聽課調研小組一行5人,就小學英語科的開設及教學現狀,于11月14日至21日在全縣抽取五個鄉鎮,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聽課調研。

  此次調研活動,采取了隨機聽課,及時反饋指導的方式,深入到了5個鄉(鎮)、10多所學校,共計聽課30多節,召開座談研討會10場。教研員就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與授課教師做了面對面的評價與指導,大家就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難問題,在和諧、融洽的交流、研討氣氛中,暢所欲言,最終達到了共識,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這次調研活動,雖歷時短暫,但使我們感受頗深:

  一、感受了英語教學工作在基層鄉、校較前變化巨大。

  變經之一:領導、教師觀念的變化。首先,我們所到之處,看到的是鄉(鎮)教育組及所在學校領導對此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美原、流曲、莊里等鄉(鎮)教育組的領導,自始至終陪同我們參與聽課與調研;各學校的校長、主任等領導與我們同聽課、同評課、共研討。同時也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線教師對我們到來的熱烈歡迎,特別是一些學校的教師,爭著上課,搶著讓教研員評課的極大熱情,令我們深為感動,用他們的話說:“希望你們常來指導,多提意見,這樣的活動我們歡迎。”這種對教學工作的真誠與坦蕩,與過去教師那種害怕聽課,害怕指出其課堂中的缺失等現象,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如上變化說明,基層教育教學工作者,渴望發展和提升自己的意識有了鮮明的增強。

  二是在調研期間我們發現,所有鄉、校都能開足開齊英語課程,師資配備到位,有的學校已配有專職英語教師,所配備教師的素質普遍較高。一改過去那種將英語科視為“副課”的觀念,這足以說明領導的重視,帶來了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新變化。

  變化之二:城鄉英語教師素質差距在縮小。以前城鎮英語教師的素質普遍好于鄉村英語教師的素質,大校好于小校,然而通過這次調研發現:大部分鄉村英語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已不再低于城鎮教師的水平,有的甚至高于城鎮教師素質,這種令人欣慰的變化,說明全縣小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已在逐漸提高。

  變化之三:教師課堂教學藝術與教學效果明顯提高。通過隨機聽課發現,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案設計科學,大部分教師有一定的挖掘教材與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用語準確,發音標準,書寫規范,均能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注重聽說訓練。同時能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有的教師還能借助現代技術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注重知識的遷移與拓展,注重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學生那嫻熟的口語表達和會話能力的展示,使我們看到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在感受成績的同時,也發現了目前我縣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各年級英語教材版本的不統一,影響了教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連續性,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難。建議各年級的教材版本盡量統一化,為教與學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架起一座通暢的橋梁。

  2、專業英語教師仍較匱乏,英語科任教師中非專業教師居多,農村學校較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質量快速提高的步伐。

  3、英語科教學的配套設施設備不足,目前尚無一所小學有專業語音室以輔助英語教學,致使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難以經常開展。

  4、師生普遍反映,河北版英語教材起點高,難度大,內容繁,不適合本地學生使用,致使學生學習難,教師的教學難。

  5、個別教師口語表達的準確性、書寫的規范性以及課堂教學的藝術性等方面,均有待進一步提高。建議教師在挖掘教材,探索教法,研究學生諸方面要勤于鉆研,精益求精,要重視重組教學資源,努力突出英語科的教學特色,全力提高教學效果。

  雖然以上只是我們對部分鄉校英語教學情況的初步了解,但由此反映出了我縣目前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情況,因此縣上要求,各鄉校要以此次調研活動為契機,在總結經驗和發揚成績的同時,并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各校實際,認真實施新課標要求,狠抓課堂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素質,積極研究教法,探索教學藝術,從而把我縣小學英語的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13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十分廣泛的語言之一,有世界通用語之稱。教育部提出在20xx年秋季開始,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20xx年秋季,各地縣、區(局)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我市為了提高英語教學的普及力度,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加大了對英語教育的投入。但小學英語在我市畢竟是一門新興學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走過了將近5年的歷程,在這5年里,大部分教師通過努力學習,踏實工作,掌握了新的教學理念,提高了教學技能,改進了教學方法,專業素質也有了顯著提升,為了了解我市小學英語的開設情況和存在的問題,確定下一步的工作中心,為進一步開展工作指明方向,我進行了將近半年的學科調研,收獲頗豐,現將成果匯報如下:

  一、調研對象

  全市82%左右的英語教師及各區(局)教研員。

  二、調研內容

  1、全縣開設英語情況。

  2、課時安排及班容量。

  3、教師專業水平。

  4、教學設備。

  三、調研途徑 座談、聽課、問卷。

  四、調研結果

  1、到目前為止,伊春市100%開設英語課程;縣、區(局)有30%的林場,由于各場相距較遠,交通不便,師資短缺,開設英語課程的情況不好。課的內容完不成。這會導致小學沒有學好英語的學生到了初中在英語學習方面很吃力,甚至會影響其它學科的成績。因此,在開設英語課方面必須“一刀切”,全面鋪開。

  2、課時少,間隔時間長。小學生學習英語具有模仿力強,記憶力好,勇于開口的優越條件。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英語課程標準規定,3~6年級英語課程應遵循長短課時結合、高頻率的原則,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學活動。3、4年級以短課時為主;5、6年級長短課時相結合。但綜觀目前我市英語課程的開設狀況可以發現:各個學校只開設長課時,絕大部分學校的周課時為2課時。課時少,間隔時間過長是我市小學英語課普遍存在的現象。此外,受地區、家庭文化氛圍的影響,課外學生學習英語的意識淡薄,根據記憶規律,這種英語教學現狀和英語學習狀態將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3、部分縣、區(局)班容量過大,影響教學質量。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課程標

  準規定班容量一般不應超過40人每班。但部分大縣、區(局)班容量大、課時間隔時間過長是我市小學英語課普遍存在的現象。此外,受地區、家庭文化氛圍的影響,課外學生學習英語的意識淡薄,根據記憶規律,這種英語教學現狀和英語學習狀態將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3、部分縣、區(局)班容量過大,影響教學質量。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課程標準規定班容量一般不應超過40人每班。但部分大的縣、區(局)班容量達到60人以上,根本沒有開展游戲、表演等教學活動的空間。由于受時間、空間、人數、內容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無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只能青睞于表現積極、勇躍的學生,忽略對性格內向學生的培養。造成一班中只有33%左右的學生能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導致部分家長認為學生在學校不能學會英語,必須參加英語學習班。

  4、師資專業素質差。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市以縣、區(局)為單位,先后8次進行小學英語教師的全員培訓。效果和質量不言而喻。有一部分的老師并沒有達到合格的標準,那些不及格的老師,他(她)們的教學效果會如何?但從今年參評的16節英語縣、區(局)優課看,78%的英語教師在專業技能(聽、說、讀、寫、演)、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方面要比往年成熟了許多,并且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要比新教師在上述幾個方面好得多,這使我看到了英語教學的希望。所以僅僅通過短期的培訓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在崗位上不斷學習、進步,我們在加大培訓力度的'同時,應該給他們提供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必須高度重視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差的現象。

  5、設備差,英語氛圍淡。由于我市偏遠林場多,信息弊塞。小學英語的開設仍未引起部分學校和家長的重視。從教學設施方面看,擁有多媒體教室或VCD設備的學校很少,有的學校有,但在平時英語教學中也沒真正應用。大部分英語教師只靠一盒磁帶、一臺錄音機和教本上課。目前,據我所知,全市200多所小學,只有黎明小學等三所學校有語音室,進行英語教學。此外,一個小學英語老師還要身兼多門其他課程,導致教師教學負擔重,英語教研氣氛不濃,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教學氛圍。

  五、建議

  1、合理安排教學

  根據“課時少,間隔時間長”的現象,我們必須做到遵循記憶規律,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做到短課時、高頻率,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學活動。同時要提高小學英語課程的地位,控制好小學英語課堂人數(30—40人/班)。

  2、完善師資培訓

  我市小學英語師資力量薄弱。英語培訓必須完善師資培訓制度,以有效解決專業英語教師斷層的局面。班額過大,根本沒有開展游戲、表演等教學活動的空間。由于受時間、空間、人數、內容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無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只能青睞于表現積極、勇躍的學生,忽略對性格內向學生的培養。造成一班中只有33%左右的學生能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導致部分家長認為學生在學校不能學會英語,必須參加英語學習班。

  3、師資專業素質差。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市以縣、區(局)為單位,選出部分青年(也有中年)優秀教師參加八次的英語培訓。效果和質量不言而喻。在培訓結束時進行了一次英語測試、其中筆試及格率為87%,口試及格率為81%,測試結果并不理想。

  那些不及格的老師,他(她)們的教學效果會如何?但從今年參評的16節英語縣、區(局)優質課看,78%的英語教師在專業技能(聽、說、讀、寫、演)、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方面要比往年成熟了許多,并且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要比新教師在上述幾個方面好得多,這使我看到了英語教學的希望。所以僅僅通過短期的培訓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在崗位上不斷學習、進步,我們在加大培訓力度的同時,應該給他們提供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必須高度重視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差的現象。

  4、設備差,英語氛圍淡。由于我市偏遠區局多,信息弊塞。小學英語的開設仍未引起部分學校和家長的重視。從教學設施方面看,擁有多媒體教室或VCD設備的學校很少,有的學校有,但在平時英語教學中也沒真正應用。大部分英語教師只靠一盒磁帶、一臺錄音機和教本上課。目前,據我所知,全市200多所小學,只有黎明校等三所學校有語音室,進行英語教學。此外,一個小學英語老師還要身兼多門其他課程,導致教師教學負擔重,英語教研氣氛不濃,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教學氛圍。

  五、建議

  我認為,在我市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特別注意以上問題。它們的妥善解決將會促進我市小學英語課程的順利開展。

  1、合理安排教學

  根據“課時少,間隔時間長”的現象,我們必須做到遵循記憶規律,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做到短課時、高頻率,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學活動。同時要提高小學英語課程的地位,控制好小學英語課堂人數(30—40人/班)。

  2、完善師資培訓

  我縣小學英語師資力量薄弱。英語培訓必須完善師資培訓制度,以有效解決專業英語教

  師斷層的局面。我做為教研員應多組織小學英語教師教學研討會、交流會、優質課的觀摩活動、組織教師進行教研比拼等,從而不斷提高非專業英語教師的業務水平。

  3、增加教育投入

  為了使我市林場小學英語達到教育的目的和語言教學的目的 ,當地教育管理部門必須積極為英語教學創造條件。加大教育投入,例如為各校配備電視機、錄音機、投影儀、光盤、磁帶和教學掛圖等必要設備,條件好的要逐步建立語音教室。教師要利用這些設備加大英語信息的輸入量,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英語氛圍。

  以上是我的調研結果及建議,希望我市小學英語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更好的成績。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14

  一、調研主題

  學科的教學與整合

  二、調研對象

  本校的全體教師和1---5部分學生

  三、調研結果

  1、各科新教材的優勢

  從各學科的教學看,大多的教師更喜歡現有的各科教材,具有的以下明顯優勢:

  (一)各科新教材學科知識性、導向性強,呈現方式多樣,豐富有趣,

  (二)各科新教材都尊重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教學內容。

  (三)各科新教材的編寫注重縱向與橫向的設計,使教學知識過于集中進行了分散式教學,適合不同學齡段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與鍛煉。

  (四)各科新教材都注重了實踐能力的培養。改變了舊教材的只重知識不重時間的現象。

  (五)各科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真正體現了學科的整合。

  (六)各科新教材的設計開放靈活,給老師、學生留有較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

  從學生的學習情況看,新教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使用新教材的學生學習熱情高,興趣濃,善于發言、質疑,思維敏捷,有自我表現的欲望。探究活動多,學生喜歡做,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強。

  2、各科新教材的感受

  作為一種新教材,教師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有其優勢的一面,但也有覺得不太適應的地方,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教材好看不好教。

  新教材突出了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但只見教材情景,不見教學內容。尤其是數學、品社、和科學教材中特別明顯,讓人感覺內容華而不實,把教材的知識味沖淡了。

  建議:以圖為主,但要圖文并茂,這樣即使學生課上沒掌握好的.,也可通過看圖、讀文意理解知識點。

  (二)教學內容設計太分散,不利于學生系統的掌握。

  新教材(如數學)的知識點多而分散,每一冊都安排一些,有的同一個知識體系在一冊課本上要分成多個單元上,看起來好象在縱向、橫向上是連貫的,但由于知識點的分散,學生往往學下一單元前面的知識忘了,學下一冊上一冊的知識不記得了,再學習時又要重新整理一遍。如:統計與可能性,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都在不同難度上設置了這些知識,知識點分散,且每學期的內容相近,占課時太多,不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體系的掌握。

  建議:在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情況下,盡量把相關的知識點放在同一個單元,使知識系統化,便于學生系統掌握。

  (三)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下降。

  小學數學教材:強化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培養,忽略基本計算的重點教學,基本計算練習題目設計較少,學生很難達到計算的熟練程度,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相對較差,兩極分化現象明顯

  建議: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設置多種形式的計算技能培養練習,加大計算練習內容量,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四)小學科目偏多

  小學三級課程共計10多門科目,占課時數多,而且有的科目內容設置是相通的,如語文與傳統的教學,品德社會與環境教育、安全教育的教學,數學與實踐活動等。他們可以。

  建議:整合這些相應的科目,讓他們互相補充、互相鏈接。

  (五)教學用書要有其參考的價值。

  我們現在的教學用書,對單元知識體系做了詳細的介紹,對課時教學做了引導,但沒有參考性結論、定義。尤其是一些難解問題沒有講解說明。

  建議:在教學用書上應當添加上重點內容結論、定義和疑難問題的講解說明,供教師閱讀參考。

關于小學調研報告15

  為了真正掌握當前農村中小學校園安全的真實現狀,10月19日、20日,我們一行四人隨機深入一處鄉鎮,對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學進行了調研,通過問卷、座談、走訪、現場查看等形式,對兩處學校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和了解,并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整理,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問卷情況分析

  1、書面問卷人數情況

  (1)初中學生書面問卷261人,其中初一88人(男生45人,女生43人),初二96人(男生48人,女生48人),初三77人(男生35人,女生42人)

  (2)初中教師書面問卷60人。

  (3)小學學生書面問卷281人,其中小學四年級114人(男生56人,女生58人),五年級84人(男生51人,女生33人),六年級83人(男生46人,女生37人)。

  (4)小學教師書面問卷28人。

  2、初中學生問卷情況

  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注意:

  (1)你認為學校存在的安全隱患嗎?選擇“不了解”和“有安全隱患”的占到了72.9%。

  (2)學校有沒有打架斗毆現象?選擇“有”的占到了54%。

  (3)學校進行集中(全年級或全校)法制教育嗎?選擇“從不”的占到了52.5%。

  (4)學校進行集中(全年級或全校)安全教育嗎?選擇“沒有”的占到了49.4%。

  (5)學校開展過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訓練嗎?回答“沒有”的占55.6%。

  (6)你認為除班主任外的任課老師該不該管學生?27.2%的學生認為“不應該”。

  (7)學校有教師體罰學生現象嗎?52.1%的學生認為有教師體罰學生現象。

  (8)學校駐地有無網吧?54%的學生選擇了“有”,填寫名字時,出現了兩處。

  (9)學校有沒有男女早戀現象?60.2%的同學認為“有”。(10)入學以來你是否被同學毆打過?20.7%的同學有“一次以上的經歷”。

  (11)入學以來你是否被學校同學勒索過?9.5%的同學有“一次以上的經歷”。

  (12)你平常與父母交流的情況?10.4%的同學從不交流,48.7%的同學偶爾說說自己學習的事情,34.5%的同學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6.5%的父母不愿意聽。

  (13)學校是否開過集中(全校或全年級)的家長會?72.8%的同學選擇的是“從來沒有”。

  (14)你平常有了苦惱最想告訴的人是誰?59%的學生選擇的是“要好的朋友”,21.8%選擇的是父母,9.9%選擇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學、同桌,9.9%選擇的老師。

  3、初中教師問卷情況

  (1)對學生管理的問題。23%的教師認為“不敢管”。

  (2)解決學生矛盾的有效方式,27%的教師認為應該找雙方的家長解決,5%的教師認為有時可以不管。

  (3)對于學校潛在的事故隱患,依次是:學生群毆打架,食堂衛生,宿舍管理,學生盜竊,師生矛盾,火災隱患,交通隱患。

  (4)對于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犯罪,32%的教師認可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50%的教師認可以家庭教育、法制教育為主,社會、學校教育為輔,10%的教師認為應該開設心理輔導課,8%的教師認為應該創造空間、多關心。

  (5)對于最應該關注的學生,58%的教師認為是性格孤僻的,25%的教師認為是雙差生,17%的教師認為是單親家庭。

  4、小學學生問卷調查情況

  (1)關于打架斗毆現象,18.7%的同學認為有這種現象。

  (2)入學以來被同學毆打情況,18%的同學有關“一次以上的經歷”。

  (3)平常與父母交流的情況。19.9%的同學從不交流,18%的同學偶爾說說自己學習的事情,62.2%的同學什么事情都和父母聊聊,沒有出現“父母不愿意聽”的情況。

  (4)29.5%的同學認為“學校從來沒有集中開過全年級或者全校的家長會”。

  (5)平常有了苦惱最想告訴的人,33.1%選擇的老師,四年級男生竟然沒有一個選擇教師;30.5%的學生選擇的是“要好的朋友”; 20.2%選擇的是自己班上的同學、同桌;16.2%選擇的是父母。

  5、小學教師問卷情況

  (1)關于管理學生問題,部分教師認為“不敢管”。

  (2)對于安全隱患,大多教師選擇的交通隱患。

  (3)對于信息渠道對學生的影響,老師們的認識依次是:社會,家庭,電視,網絡。

  二、座談情況

  初中:

  (1)學生最難管的地方:首先是自我約束、自制能力差,逆反心理強。多數學生接受批評時態度較好,但是扭臉還是我行我素。個別學生對班主任和老師的批評有頂撞、死不認錯的現象。其次是厭學,學習目標不明確。“俺不想上,大人非叫上不可”,是成績差的學生的流行觀點。三是理想信念缺乏,什么事都無所謂,即便是不良行為,也認識不到是錯誤的,是非觀念模糊。

  (2)學生早戀現象個別存在,適當引導,與家長結合做通思想工作就能解決。說白了,處的'時間長了,男女生之間僅僅是有好感,還沒有到“戀”的程度。

  (3)學生拉幫結伙問題。個別存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明白團結幫助與哥們義氣、見義勇為與一哄而上的區別,學生民事行為能力差,應該加強法制教育。

  (4)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雷聲大雨點小,班主任哪次班會都講,但是學生認為老師就是教知識的,說了收效不大。組織全校集體上課,還要請校外的輔導,比如派出所或公安局的,才有效果。

  (5)學生群體基本上有五類:品學兼優的雙優生、成績差又不守紀律的雙差生、守紀律成績平平的中等生、留守少年、家庭不幸的學生。正面引導,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自己認識到錯在哪里,為什么錯,達到自我教育。教師要放下架子,蹲下身來,與學生交朋友,平等交流,總認為是師生交流,注定是失敗的交流。教師只有成了學生的朋友,學生才會給老師說真話、說實話,才會愿意向老師傾訴。現在家訪的少了,通知家長到學校,往往家長不配合,總是以各種借口推脫。

  (6)學生接受的是學校教育、家庭熏陶、社會影響。家庭熏陶很關鍵,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就是啥大人啥孩子,學生的性格跟家庭有很大關系。學校的教育對學生起多大的作用,要看家庭的熏陶是相互補充還是相互抵觸。通知家長到學校,有的家長不是配合,而是指責老師,俺孩子好好的,孩子交給學校了你沒有給教好你負責任,有的家長抱怨老師耽誤功夫,耽誤種大棚、耽誤養雞。極少數家長對老師很不尊重。

  小學:

  (1)最大的安全隱患是交通安全。一是學校緊靠公路,二是有的學生離家遠,自己騎車等。

  (2)多數教師認為通知家長到學校不如打個電話溝通一下方便,也可以在家庭作業上給家長留言。很多家長一聽老師通知到學校,就感覺事情很大。學生放了學,家庭教育最關鍵。多數家庭僅僅滿足于孩子寫完作業,其他放任自流。

  (3)學生性格不同,大多數都很聽話,但是性格倔強的、孤僻的哪個班都有,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往往容易出現問題。

  (4)安全教育要加強,要形成一個體系。

  三、安全工作比較突出的問題

  初中:

  1、交通安全。一是靠近公路,二是交通安全教育欠缺。

  2、住宿生的安全問題。一是管理,二是人數多,三是高年級欺負低年級同學,四是出現個別夜不歸宿的情況。

  3、操場安全問題。一是凹凸不平,二是體育器材。

  4、留守兒童問題。每班都有4-5人,自由性強,難管,個性強。

  5、飲食安全。伙房的管理問題,進貨渠道問題。

  6、門崗。年齡大,處理問題遲緩。

  7、老師或者班主任,處理問題簡單、粗暴,沒有耐心。

  8、晚自習的安全(住校生),有些社會“小青年”到學校來。平時也有,要錢、要物情況,“傳染學生”。

  9、學生打架、斗毆現象。

  10、部分學生家長偏袒自己的孩子,溺愛孩子。

  小學:

  1、傳染病的防治,如:流感,腮腺炎,水痘等;

  2、交通安全。主要是撤點并校,學生離家比較遠,最遠的四五里地,學生騎自行車,或者家長用摩托車、三輪車接送。另,需要過馬路的學校。

  3、靠近河流,防溺水。

  4、學生自身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等,強烈體育運動等容易導致問題。

  5、老師不敢管學生,出一點問題,家長就到學生大吵、大鬧;

  6、門口的小攤點,飲食衛生問題;

  7、社會地痞、流氓到學校打罵校長、老師等現象時有發生,周邊環境不好。

  8、網吧問題。

  五、建議

  1、給學生舉辦專題法制講座,最好讓公檢法人員演講;

  2、發放專題錄像帶等視頻材料,供學生、老師學習;

  3、加大安全教育、管理力度,建立一套校園安全管理體系,每項工作都責任到人。

  4、黨委、政府和相關機構要給學校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

  5、開好“安全教育”課。

  6、關閉周邊網吧,最好關閉所有網吧。

  7、取締門口的小攤點,關注食品衛生。

【小學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調研報告07-15

白酒調研報告01-05

包裝調研報告10-22

采購調研報告06-24

藥店調研報告09-05

考察調研報告09-11

旅游調研報告09-17

項目調研報告05-18

印刷調研報告10-22

優秀調研報告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