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隨筆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筆記隨筆1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復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這本書就是他的言論集。“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干。”“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于運用學問。”
本書不喜歡有三,一是基于培根的背景,所處時代,當時所處地位,寫本書的基調,都是為了國家,把女王利益高于一切的基調;二是培根本人已是律師職業,職業和權位使然,需然環環緊扣,所有文字都是在找證據一樣;三是文中太多的小論題,都是在談大道理,教人如何為國,出發點是為國家上層人士,與如現實的生活相距甚遠,我更喜歡發自普通人心底的書籍,描述人心靈的故事。
當然本書肯定是好書,喜歡有三,一是里面有很多文章,如談天性,談膽大、談愛性……等等都是我喜歡的內容,特別是談天性一文,讓我感觸頗深,對小孩的培訓上有了全新的認識,特別是最后一句很是有道理——“人的天性不生香卉,便長野草,所以讓他適時地給前者澆水,將后者鏟除”。二是這本書是本偉大的書,特別是對于青少年時期小孩子,我個人感覺就是必讀,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里面很多好文章甚或可讓小孩熟記于心,教與他們做人的道理,指明方向;三是全文都是激勵為主的文章,有很多可細細品味的哲理性語句,當認為生活對自已不公,受盡折磨時可是療傷的哲理文字。
并且可以肯定,他絕不是一個依仗家庭而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在他的隨筆集中可以看出,他對《圣經》是很有研究的,或許可以對其中的篇章信手拈來(雖然一些片段出現了錯誤);他對歷史深感興趣,對于歷朝各代的王侯將相之事如數家珍;至于希臘神話更是融匯在各篇隨筆之中,著實使文章顯得生動有趣。
讀書筆記隨筆2
我最近讀了一本好書——《駱駝祥子》,老舍的代表作。每當翻開這本書,一個追夢人在我的眼前飛奔,拉著他剛剛買來的車,好像裝在這一生的幸福,這個人就是祥子。
祥子有著他的小九九:攢錢買車。不喝酒、不抽煙、不賭錢,沒有任何不良嗜好。有的是力氣,有的是車技,有的是能力。為了買車,祥子再窮再苦也樂意,一分一角得攢著,整整攢了三年,終于祥子買了一輛屬于自己的車。他欣喜之余也夢想著有一天擁有自己的車工廠,讓和自己一樣的人實現夢想。
然而,現實和理想是不成正比的。他的車被一群亂兵搶走。經過打擊,祥子變得一無所有,但是他還有夢。他一次次奮發,但夢想一次次被打碎。他和虎妞結婚了,很少拉車,不再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地跑了,也不再有以往的那股精神勁了。每天都在生活的漩渦里掙扎了,他希望能夠爬到岸上去。虎妞難產,死了,這使祥子的一切又化為了烏有。他奮發過、振作過、掙扎過、絕望過,他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一個小小的夢想難道就這么難?小福子的死吹滅了他夢想的最后一朵火花。于是,他開始不再相信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善良樸實,欺騙利用朋友,這讓我心酸。
我曾被祥子感動,夢想打碎,在造夢。我曾為祥子心酸,為什么所有的坎坷都降臨在他的身上。我羨慕過祥子,他擁有那么多美好的夢想……
祥子生在文化之城,卻變成了走獸,這并不是他的錯,是命運摧毀了他。我感到十分慶幸,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民主的'時代。在這里,有千千萬萬個和祥子一樣的追夢人卻都沒祥子那般坎坷。
讀書筆記隨筆3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著,同時也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前段時間讀了《培根隨筆》后,我發現了一個培根。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能夠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主角,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讀書筆記隨筆4
愛,可以給予人全新的生命;愛,可以給予人陽光般的溫暖;愛,可以給予人無限幸福和快樂。
這是講述一個小木偶的故事——老木匠澤皮德把一塊能哭會笑的木頭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當成兒子。老木匠賣掉上衣,供小木偶上學。可是小木偶一心貪玩,被騙多次而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最后,他掉進一只大鯨魚的腹中,意外與老木匠澤皮德相逢,經過這次歷險,皮諾曹終于長大了,他變得誠實、勤勞、善良,成為了一個真真正正的男孩。
這個故事雖然大多只是講述小木偶遇到挫折的過程,但是有那個讀者可以想到這個故事蘊含著濃厚的愛。小木偶沒有課本,老木匠澤皮德把自己的上衣換了一本書給小木偶,盡管自己受著寒冷,也要用的力量帶給小木偶幸福,多么偉大的父愛啊。
小時候的我,最愛的就是媽媽,因為她時時刻刻都是守護、愛護著我,而爸爸卻只是關心幾句。隨著我慢慢長大,也漸漸地諒解了爸爸。媽媽給的是溫暖的愛,爸爸給的卻是嚴厲的愛。
即使爸爸的工作很辛苦,對我的學習他一點也不會疏忽。當我進步時,沒有夸獎我,卻只有一句“下次再考好一些,爭取屬于自己的成績”;如果我退步了,就會下達一道像是古時皇帝的“諭旨”;“下次一定要做好點!”然后就是啰嗦幾句,但在這時,在他的話中,很多的都不是批評,而是關心、鼓勵……
其實每個父親都是愛自己的子女的,不是直接地表現出來,而是從心中默默地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懂事、健康、快樂……為了兒女的幸福,盡管工作再辛苦,也不會抱怨一句話。
珍惜你父親對你的愛,人們常說,父愛如山。父親就是你身后一座高大的山,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父親總會用他高大的身軀為我們遮風擋雨。父親其實很愛我們,只是他不會用語言來表達他對你們的愛。請大家體諒體諒“不負責任’的父親吧!
讀書筆記隨筆5
論求知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干。
當你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你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體,運籌全局,卻唯有掌握知識方能辦到。
求知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書本條條辦事會變成偏執的書呆子。
求知可以改進人和天性,而實驗又可以改進知識本身。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實習嘗試則可檢驗修正知識本身的真偽。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唯聰明者善于運用學問。知識本身并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
不可專為挑剔辯駁去讀書,但也不可輕易相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應該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有的知識只須淺嘗,有的知識只要粗知。只有少數專門知識需要深入鉆研,仔細揣摩。所以,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對于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有的書可以請人代讀,然后看他的筆記摘要就行了。但這只限于質量粗劣的書。
否則一本好書將象已被蒸餾過的水,變得淡而無味了!
讀書使人的頭腦充實,討論使人明辯是非,作筆記則能使知識精確。
因此,如果一個人還原做筆記,他的記憶力就必須強而可靠。如果一個人只愿孤獨探索,他的頭腦就必須格外銳利。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飾他的無知。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僅如此,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運動為改善一樣。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腎,射箭可擴胸利肺,散步則有助于消化,騎術使人反應敏捷,等等。同樣,一個思維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習數學,因為數學稍不仔細就去出錯。缺乏分析判斷力的人,他可以研習經院哲學,因為這門學問最講究繁瑣辯證。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習法律學,如此等等。這種種頭腦上的缺陷,可可以通過求知來療治。
論愛情舞臺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臺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象那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象那位復仇的女神。
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于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只有羅馬的安東尼和克勞底亞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卻是嚴肅多謀的人。這說明愛情不僅會占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假如守御不嚴的話。
埃辟克拉斯間說過一句笨話:“人生不過是一座大戲臺。”似乎本應努力追求高尚事業的人類,卻只應象玩偶般地逢場作戲。雖然愛情的奴隸并不同于那班只顧吃喝的禽獸,但畢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隸,而上帝賜人以眼睛本來是有更高尚的用途的。
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例如,只有在愛情中,才總是需要那種浮夸諂媚的詞令。而在其它場合,同樣的辭令只能招人恥笑。古人有一句名言:
“最大的奉承,人總是留給自己的。”——只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為甚至最驕傲的人,也甘愿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所以古人說得好:“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持聰明。”情人的這種弱點不僅在外人眼中是明顯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很明顯——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愛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愛,就會得到一種深藏于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見,人們應當十分警惕這種感情。因為它不但會使人喪失其他,而且可以使人喪失自己本身。至于其他方面的損失,古詩人早就告訴我們,那追求海倫的人,是放棄了財富和智慧的。
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愛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當人春風得意、忘乎所以和處境窘困孤獨凄零的時候,雖然后者未必能得到愛情。人在這樣的時候,最急于跳入愛情的火焰中。由此可見,“愛情”實在是“愚蠢”的兒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愛,仍能約束它,使它不妨礙重大的事業。因為愛情一旦干擾情緒,就會阻礙人堅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標。
我不懂是什么緣故,許多軍人更容易墮入情網,也許這正象他們嗜愛飲酒一樣,是因為危險的生活更需要歡樂的補償。
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種博愛傾向,若不集中于某個專一的對象身上,就必然施之于更廣泛的大眾,使他成為仁善的人,象有的僧侶那樣。
夫妻的愛,使人類繁衍。朋友的愛,給人以幫助。但那荒淫縱欲的愛,卻只會使人墮落毀滅啊!
論美美德好比寶石,它在相互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以彼。
所以許多容顏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他們過于追求外形美而放棄了內在美。但這話也不全對,因為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愛德華四世、阿爾西巴底斯、伊斯梅爾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細考究起來,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最高的美是畫家所無法表現的,因為它是難于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曾經有兩位畫家----阿皮雷斯和丟勒滑稽地認為,可以按照幾何比例,或者通過攝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點,用畫合成一張最完美的人像。其實象這樣畫出來的美人,恐怕只有畫家本人喜歡。美是不能制訂規范的,創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有許多臉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優美,但作為整體卻非常動人。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拉丁諺語說過:“晚秋的秋色是最美好的。”而盡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保持的。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蕩的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讀書筆記隨筆6
暑假里,由于作業的需要,我閱讀了《培根隨筆》,由于讀的是原著,所以讀起來到覺得有好多地方都不懂,可能因為寫的都是人生的哲學。所以要很高的悟性吧!
對我們來說,弗蘭西斯·培根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至少,有千千萬萬的人聽說過他的那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他稱事物運動的規律和規定性為形式。科學的任務就是發現形式,從而獲得行動上的自由,以便征服自然。
《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其中有多句格言錦句,我最喜歡的一句是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也可以和我們一起分享快樂,一起分擔憂愁。還有一句是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這句話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恰當的描寫出了天性與求知的關系。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談美》篇。筆墨不多,卻說理透徹,而且語言優美。闡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
《培根隨筆》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格言錦句,好的段子。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吧!
讀書筆記隨筆7
“駱駝”是他的外號,祥子是他的名字。當我捧起《駱駝祥子》這本書時,一個生活在舊社會低層勞動人民——祥子的形象就在老舍筆下成功塑造。
先說說外號的由來吧!祥子是個車夫,夢想著有輛人力車,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終于湊到了錢,買了一輛人力車,卻因為一場戰爭,不但車沒了,人也被抓去做壯丁。祥子趁夜跑了出來,帶走了幾匹駱駝,并將駱駝賣了
一筆錢,至此就有了“駱駝祥子”的外號。
小說講的是:在黑暗的舊社會,數以萬計的人力車夫掙扎在死亡線上,祥子就是其中一個。好勝、要強的祥子憑力氣掙錢,買了輛新車后,又被軍閥奪走,逃散時撿到幾匹駱駝賣了錢,幻想著再買輛洋車。
祥子到劉四的廠子干活,劉四有個女兒叫虎妞,三十七八歲還沒有嫁人,虎妞性格潑辣,愛上了比自己小十多歲的祥子,祥子為擺脫虎妞的糾纏,來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車,主仆關系十分融洽。祥子一心還想著買車,不料一個跟蹤曹先生的偵緝隊員搶走了他的錢。
祥子沒有擺脫虎妞的糾纏,最后和虎妞成了親,過上了有家的日子,可惜好日子不長,虎妞難產而死,小福子上吊自盡。在多重打擊之下,好勝心強的祥子在絕望中走向毀滅,終于被那吃人的舊社會吞沒了。
祥子是一個勤勞、壯實的小伙子,他懷著夢想,辛勤勞作奔波,他向往的只是一輛車,一個家,卻最終沉淪了……這本書諷刺了舊社會的黑暗。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我們,應該從中有所意識,中國黑暗的舊社會已不復存在,作為新中國的少年,社會為我們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擁有了很好的環境,擁有了太多的福利,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推動社會的向前發展,為祖國作出我們的貢獻。
讀書筆記隨筆8
在歷史的長河中,書作為文明的使者,在一分一秒流逝的時光中停留了下來。而面對密密麻麻的書籍,我卻抽出由著名的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寫的《培根隨筆》,在這處處充滿哲理的世界里遨游了起來。
在這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讀著,一句話便使我深思了起來。話是這樣說的,“對于在上的人表示尊敬并不是一種奴氣,而是處世應盡的一種責任。
假如我們不這樣做,那么居于我們之下的人又怎么肯對我們表示尊敬呢?”從前的我,無論是從書本中讀到的“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抑或是從電視劇中特立獨行的英雄,都深深加固了我心中對此的不屑。而書中培根對于榮華富貴的渴求而不斷低頭的性格也是我無法認可的,但我單單從這短短的一句話中,卻讀懂了“尊敬”的真正含義。
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是由于官場的過于腐敗,電視劇中特立獨行的大英雄是因為有著過于危險的任務而變得冷酷,而對于我們,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問題。
與親戚朋友見面打一聲招呼是表達尊敬;在父母回家時接過沉甸甸的包是表達尊敬;在校園里遇見老師親切地問好也是表達尊敬……過去的我們也許覺得這有些許虛偽,可這些行為卻是必不可少的,它傳遞了你對他人的尊敬,同時也獲得了別人的尊敬。
帶著新領悟的道理,興致勃勃地投入了繼續的旅行。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讓我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求知的精神為我們鋪好了道路;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讓我知道了友誼使道路的兩旁開滿鮮花。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讓我懂得了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前進。而在這路上,總有像《培根隨筆》這樣的好書,化作了一彎明月,陪伴我走完這崎嶇的前路。
讀書筆記隨筆9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十分好看的書——《木偶奇遇記》,這本書給了我一生的啟示。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木匠杰佩里做了一個木偶,把他取名為匹諾曹,還把他當做親生孩子,并賣掉了外套給她買識字課本。可因為經不住誘惑,匹諾曹賣掉了識字課本看戲。木偶戲班主看他家境貧寒,給了他五個金幣。回家路上,由于他急著要得到更多金幣,相信了瘸腿狐貍和瞎眼貓的謊言,不僅失去金幣,還差點丟了性命,又被糊涂的猩猩法官關進了監獄。出獄后被農民誤認為偷雞賊,被迫當守夜狗,后來因抓到雞貂被放走。后來,他來到了“勤勞蜜蜂國”,再次遇到好心的仙女。匹諾曹向仙女發誓,以后認真讀書,做一個好孩子。但是有一天,他被幾個壞同學騙到了海邊看鯊魚,最后碰巧又回到了仙女那兒。有一次,匹諾曹破天荒得了全班第一,仙女答應讓匹諾曹實現愿望——成為真正的孩子,并讓匹諾曹請上所有的朋友,舉行一次盛大的宴會。匹諾曹在邀請朋友的路上,碰到了朋友“小燈芯”,和他去了“玩兒國”,結果兩人都變成了驢子被賣掉。匹諾曹被賣到了馬戲團。不過一次意外讓他把腿摔瘸了,然后到了鯊魚的肚子里,與父親杰佩里巧遇。匹諾曹帶父親逃出了鯊魚肚子,到了一個農民的家里打工。他十分用功,提了一桶桶水,編了一個個草籃草筐。匹諾曹拿四十個銅板,想去買新衣服,遇到了蝸牛,得知仙女得了病,便把四十個銅板給了仙女。第二天,他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孩子。
我的感想是:我們要以匹諾曹做榜樣,雖然他出世時懵懂無知、不斷犯錯:去戲院搗亂,差點當做木柴燒掉;對仙女撒謊,鼻子變得很長很長;流浪到“勤勞蜜蜂國”,不愿付出勞動,餓得頭暈眼花;和貪玩的朋友去了“玩兒國”,使他變成了驢子受盡折磨……但他在教育下,長大后卻如此用功,如此孝敬長輩,如此愛勞動,甚至撫養了虛弱的爸爸,與以前的自己大不相同。希望一些厭學貪玩的同學們以匹諾曹為中心,成為一個誠實、勇敢、勤勞、好學、懂得愛的好孩子。
讀書筆記隨筆10
人們常說: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有名的文學家培根也說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書更是我們的精神糧食,是我們親密的朋友,它讓我們在書中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我們排憂解難。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我們應當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我想,就算是作為一種職業的需要吧,我們也得很好地修煉與提高我們對于美的認識與美的塑造。
讀書筆記隨筆11
《培根隨筆》是英國作家弗蘭西斯.培根的作品集.培根是一名哲學家,對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
《培根隨筆》的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語頻出,引經據典。培根學識淵博,通曉人情世故。對談的問題有發人深醒的見解。
就拿對我來說,我認為讀書很沒有意思,不想讀,不愿意讀,看這本書是看到了一名為“談讀書”的議論文。文中說到了讀書的作用:“一為怡神曠心,二為曾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讀書的方法:“讀書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盡信書中之論,亦不可為己言掠詞奪白。而應斟酌推敲,鉤深致遠。”以及各種體裁的書的作用,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人人靈透”等等。這篇文章,從各個角度分析。分析的深入透徹,使人信服。別的文章也是分析的深入。不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及宗教色彩,完全以第三者的客觀角度進行審視和考察各種現象和行為。運用各種事實進行論證。不得不讓人信服。
然而,每個人都不是完人,每本書也不一定是“完書”,在他的文章中也不乏貴族立場。正如語文書的導讀所述。
“讀經典作家的作品,最正確的態度也許還得用那句老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筆記摘抄:
1.誠然,總有人喜歡朝三暮四,認定固守信仰無異于枷鎖纏身,所以無論行為思想均追求隨心所欲。雖然此類哲人俱已往矣,但仍有巧舌如簧之士跟他們一脈相承,然而氣血之剛烈已遠遜于古人矣。
我的賞析:人們總是追求思想上的隨心所欲,更多的體現了現代人的思想受著前人的影響,越來越低級。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身邊時時存在著,沒有多少人在反省。我想,思想也決定著優良傳統文化的傳承。
2.靜觀死亡,將他視為罪惡的報應,看作曲另一世界的必經之路,當屬神圣虔誠之見。然而,懼怕死亡,將其視為應向自然交納的貢品,則是愚陋之談。
我的賞析:這應該是贊美在離開人世之前,反省自己的人吧。我還想起了瑪雅文明。人們總是像大自然祭祀,他們沒有科學,相信神靈,從而喪生了無數無辜的人,也許,在哪些無辜的人中,也有心甘情愿的,認為將要去自己的極樂世界。
3.一無所長的人總要嫉妒別人的長處,因為人的心靈不是靠自身的善的滋養,就是以別人的惡為食。
我的賞析:一無所長的人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他們會嫉妒別人取得的成就,從社會上來說,也會做一些影響社會風氣的事情。光嫉妒得不到什么好東西,我們只應該好好努力,打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讀書筆記隨筆12
《培根隨筆》就像一本字典,當你有什么煩事和鬧心事時,就可以向它請教,它不僅會幫你解憂,還會教你走正確的方向,以擺脫困難的糾纏。
這本書主要談論了我們生活中能遇到的各種生活瑣事和一些政治問題,點出了這些事的特點和問題所在,并告訴了人們什么是正確的,什么事錯誤的;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如果人人都按照這書上面說的去做(除個別小錯誤以外),那么人間也就變成世外桃源了。
這本書適合各種人群閱讀,而且都會受的啟發。啟發我的文章很多,因此我在這里只略舉一二,以簡略的表達我對這本書的思想感情。
第一篇感《談報復》
這篇文章說得對,用法律管不到的手段進行報復,還情有可原。如果用卑鄙狡猾的手段報復,則——用原文的話說——不得 好死。但是在全文中,有這么一句話我不認同:如果一個人完全是出于生性兇惡而作惡,那又如何?充其量僅像荊棘刺玫,除了扎劃鉤擦,別無能耐。我認為這里的生性兇惡有一個標準,如果這個人泯滅人性,何止扎劃鉤擦!恐怕他什么事也做得出來!曾經就有這么一件事:有這么一家人的孩子被無冤無仇的人綁票了,然后幫費就跟孩子的父母要錢,孩子的父母也把錢悉數給了他們,按常理,他們該放人了吧?但是他們把孩子給殺了,殺了不說,還給煮了,煮了不說,還給切成了200多塊兒,最后還給扔進下水道里了。這應該算生性兇惡了吧?但他們做的事何止扎劃鉤擦!
第二篇感《談人的天性》
你的天性如果是好的,那么再好不過了。如果是壞的,則要用文中說的方法去做。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如果想要把一個富有彈力的彎曲物快速弄直,則需往彎曲的另一個方向彎,并且要過直的標準。這個方法在改變天性方面也有大作用。假如一個人脾氣暴躁,則應極力控制,并且還要露出微笑,即彎向直的另一邊。
文中還說不能太久的迫使自己做一件事,這樣會福禍雙收,即獲取了堅持,也獲得了一點錯誤,把錯的東西也深深地印在腦海里。因此要間隔一段兒適當的時間。我玩兒滑板時就是這樣。滑了一陣子之后,無意識的間隔幾天,再滑時,就覺得水平增長了些許。但是如果間隔了一年多,就感覺自己的水平一落千丈。
不管戒什么,都要像文中說的一樣,先扼制,再自然而然的減少,最后戒除。戒煙就要這樣。原始時是幾分鐘抽一次,然后對于煙癮要一忍再忍。幾天后,抽煙的頻率將大大減少。再過幾個月,煙不就戒掉了?不過還有一點,也是文中提醒的,目標不能太高或太低。因為太高或太低的話,不僅不會改善,還會越來越糟。
培根是一個偉大的人物,更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不光有那么多流傳千世的佳句,還有如此精練實用的文章,把我們生活中能遇到的事談的淋漓盡致,指引我們走正確的方向,雖然也有的錯誤,——也可能是社會不同而造成的——但是又有誰能保證,我一輩子都不會犯錯呢?
讀書筆記隨筆13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培根隨筆》是我幾年前從“北圖”淘來的書,通讀一遍后便束之高閣了。今年寒假期間再拿出來,發現“小別”后的它竟與我陌生起來。正所謂“好書不厭百遍讀”,我這個春節最大的收獲就是重讀細讀《培根隨筆》,并把新感悟新心得作札記41篇。
《培根隨筆》共收錄培根隨筆56篇,篇篇標題意指鮮明,直奔主題,使人一目了然,讀者既可以通讀,亦可按興趣按章節擇篇而讀,從題目便可選其大概,“題為文章眼”,培根把這一點運用得爐火純青。標題直白,無隱澀難懂字眼,內容卻又別有洞天,大家的自信非我輩之人可以揣摩,唯有瞻仰的份兒。
《培根隨筆》為英國17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話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于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并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雜感是隨筆的一種,隨筆又歸入散文,文學作品的題材本就是三大支柱,散文、詩歌和小說,雜文是后起之秀,興衰和時代有關,而培根的隨筆按照中國文學的現狀細分,應歸入雜感一類。首先《培根隨筆》的文章篇幅短小,標題明快;其次是文章內容極具思想性;再者就是文章所運用的手法,夾敘夾議,以議為主。這三點,完全是雜文最顯著的特點,所以,喜愛雜文,喜歡文章說理性、思想性的讀者可讀《培根隨筆》,當代喜寫雜文(或所謂的雜文家們)讀一讀《培根隨筆》,對寫作不無裨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培根隨筆》語言手法的特點,引用多,舉例多,比喻多。因時代的原因,培根的引用和舉例較為久遠,但其中仍不乏至今都瑯瑯上口的警句和為人熟知的故事,譬如他在《論愛情》中引用的埃辟克拉斯的名言“人生不過是一座大舞臺”,如今這句話早已成為人人嫻熟的口頭語。
他還多次引用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在《論天性》中,他為了論證本性難改,就舉例了“貓變成一美麗少婦安靜地坐在餐桌前,但當一看見老鼠,就情不自禁地撲了上去”的寓言故事。但亦因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培根隨筆》中也有大量的引用和例子來自于《圣經》。比喻,是培根雜感中最出色的一個特點。
說理易枯燥晦澀,而形象生動地比喻恰能解決這一問題,使讀者能讀下去并能理解文章內容深意,《培根隨筆》的比喻多,篇篇多處都有,幾乎在得出每一個“理性”的觀點之后,都隨之一個比喻,且比喻的角度新穎,立意巧妙,使人難忘。
在《論青年和老年》中,他這樣比喻青年人的盲目冒進,執意堅持——“那種做法簡直就像一匹稚嫩的小馬,既不知何時止步也不知何時轉彎”。培根對語言手法的掌握多么活靈活現啊,所以我認為,中學生寫作的練習,可拿《培根隨筆》作范本。
培根是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文章睿智,文風靈動。正如《培根隨筆》前言中引用的歌德名言“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杰出的人面對面”。讀《培根隨筆》,可使人明理明智,培根還是著名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培根隨筆》中有諸多的生活經驗、處世哲學與讀者分享。《培根隨筆》所議上至國家政治,下至平民思想,中有剖析人性,適合可讀的人群廣泛,無論什么身份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令自己感慨、自警的影子。
路上有燈,眼前可避黑暗,心中有燈,人一生能自明。《培根隨筆》“論讀書”篇中言道:有的書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可仔細咀嚼,慢慢品位。《培根隨筆》便是一篇越品越美味,越讀越自明的書,當得上“心燈”一喻。
讀書筆記隨筆14
讀書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書是人的精神食糧,書是逆境中的慰藉,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培根隨筆》,使我收益匪淺。
佛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杰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出身于官宦之家,自小聰明伶俐,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朕的小掌璽大臣。“
《論復仇》中培根說:”只有為國家公益而行的復仇才是正義的。“《論逆境》中培根說:”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燒中才會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的邊緣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式在逆境中釋放光輝的。“《論善良》中培根說:”善良是人類的一切精神的道德品格中最偉大的一種。“《論友誼》中培根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很多事情來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如果有一位知心的摯友,人就可以安心瞑目了,因為他將承擔你未完成的事情。《論讀書》中培根說:“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在這本《隨筆》中,培根談論了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話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培根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對所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在他的談論中,透露出培根不同的個性側面——熱衷于政治的培根,自強不息的培根,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工于心計,老于世故的培根……
這本書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占據了重要地位,讀之猶如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甚至改變一生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而且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1620xx年4月9日,本書的作者培根逝世了,但他的精神仍會永垂不朽。
讀書筆記隨筆15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
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于“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
【讀書筆記隨筆】相關文章: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600字12-15
畢業感言的隨筆12-16
紅與黑讀書筆記12-15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12-15
《邊城》讀書筆記12-08
《情人》讀書筆記10-03
《原則》讀書筆記10-02
讀書筆記《論語》09-27
雪讀書筆記08-28
《論語》讀書筆記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