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小銜接課題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小銜接課題實施方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小銜接課題實施方案1
一、指導思想
兒童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一個重要轉折,角色變了、要求變了、家長們的期望也變了,兒童會出現很多的不適應。客觀上,兒童在這一時期存在許多的不適應,主要表現為學習適應性和社會適應性兩個方面,如師生關系不一樣了,生活制度也不一樣了;幼兒園以動靜強弱搭配為主,而小學以聽為主,沒有玩具、游戲;要求也不同了,幼兒園里無作業、無負擔,而小學生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作業。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會給孩子的身心兩方面帶來許多的不適應,還會使兒童感到陌生和恐懼,從而會影響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將持續一個學期左右。為什么會這樣?這是因為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的教學模式,他們無所適從。學校是一個社會教育機構,對兒童的要求和約束遠遠超過幼兒園、家庭。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層次分明,合理利用,將使孩子在以后的社會中“社會適應能力強”,“我要獨立”,“自主性強”十分重要。
“幼小銜接”研究的目的,是確保幼兒教育在可持續性發展中的銜接,保證教育的連續性,縮短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期,使幼兒在幼兒時期就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適應小學生活。那么,怎樣解決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問題,怎樣讓孩子從幼兒園平滑過渡到小學、健康、快樂的成長,便成了我們時不以待的研究課題。
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要是我們研究的前提。幼兒園與小學要統一思想,在教育觀念、教育態度、教育方法、環境設置等方面進行有效的銜接,避免幼兒園單方面的向小學靠攏、關注知識的提前儲備等錯誤傾向,為孩子平穩過渡到小學創造良好的氛圍與條件,促進這一階段孩子的整體和諧發展。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小學應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我園結合現階段我區幼小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幼小銜接的課題研究,以求解決相關問題,幫助幼兒達到入學的平滑過渡。我們以“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要”為研究的基本原則,將研究的重點由“如何讓孩子盡快適應學校的生活”轉變為“幼兒園、學校采取什么措施、方法盡快適應孩子的需求”,通過與學校的溝通(即:組織教師之間的交流;組織幼兒參觀學校;幼兒與小學生、教師的之間的溝通),針對調查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幼兒的相關能力與習慣,幫助孩子順利地完成這一階段的過渡。
二、研究過程
本課題研究初步確定三個階段層層遞進、深入展開。
第一階段:確立課題、啟動探索階段
1、加強對相關教育科研理論的學習,為下階段開展研究做好思想上與知識上的準備。
2、通過學習、討論、辯論等形式,使教師對幼小銜接有進一步的認識,分析并確定幼小銜接的內容,討論其可行性。
3、召開家長會,家園共育,了解幼兒入學后不適應的具體情況,初步探索幼小銜接的模式。
第二階段:實施與調整提高階段
1、對幼小銜接進一步調查,討論修定幼小銜接工作計劃。
2、課題小組對各班計劃進行分析,提出指導意見,教師進行修改,并著重準備環境與材料。
3、開展幼小銜接活動,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研討,進一步驗證幼小銜接的功能與價值。
4、觀摩與研討,集中討論并盡力解決教師在教育策略上發生的困惑。(交流各自在幼小銜接中的觀察記錄與反思)
5、課題小組成員觀摩幼小銜接活動,發現問題并及時與教師進行反饋與交流,幫助尋找解決方法。
6、通過與學校溝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種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相關能力和習慣。
7、分享交流,教師們將自己積累的關于幼小銜接活動指導策略的心得進行分享。
第三階段:反思與總結階段
1、根據幼兒的入學去向,對入小學后的幼兒進行跟蹤調查,從教師、家長及幼兒三個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兒入學后的情況。
2、在前階段深入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獲取相關信息資料和數據材料,進行整理分析,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入手,得出課題研究結論和報告,相關論文、隨筆集結成冊。
三、研究方法
以行動研究為主,以實驗法、訪談為輔的研究方法
以相互參觀、相互聽課、家園相互聯系為研究途徑
四、研究措施
一、對我園歷屆大班畢業并升入小學一年級的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孩子們入學后不適應的具體情況。即每年6月末對幼兒的入學趨向進行記錄留檔,新學期的9月末10月初,根據幼兒的入學去向,到相關的小學對一年級教師和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也對孩子進行訪談調查,從教師、家長及幼兒三個方面的不同角度了解幼兒入學后的不適應情況。
二、通過與學校溝通、一日生活中采取多種方式方法的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相關能力和習慣。具體方法是:
1、組織教師之間的觀摩與交流,幫助教師了解幼兒園和小學兩大教育機構的特點,從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學要求等多方面進行溝通。
2、針對調查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上學年研究過程中所取得的一些經驗采取多種方法,在幼兒一日生活各項活動中幼兒進行培養,幫助幼兒從心理上、能力上、習慣上及身體素質上進行銜接。
三、召開家長會,讓家長了解有關有關幼小銜接的具體教育計劃,更好的做到家園一致,相互配合幼小銜接工作。
主要措施是:
(1)對幼兒進行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方面的培養和加強。
(2)在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利用恰當有趣的方法,向幼兒進行漢字的滲透,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能力。
(3)結合幼兒實際活動需要,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4)貼近幼兒生活引導學會分工合作,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
(5)結合主題活動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6)以“主題活動”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學校、了解小學生的生活、了解小學教師。
五、討論與分析
通過以前的一些研究,我們體會到“幼小銜接”問題是一個需要長期研究的問題,我們在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相應的成果,使幼兒在入學的銜接上獲得了不少的幫助,但仍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之間的溝通仍然不夠
這主要是指在教育觀念上的溝通不夠。由于時間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在教學方法、教育目標等方面還沒有很好的溝通與研討,而且教師們在教育觀念上仍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主要是對待孩子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幼兒園的教師多是在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問題,而小學教師多是以教學內容和課堂要求為中心,找孩子和家長方面的問題,這是造成許多幼兒入學后不適應的主要問題。
2、幼兒對學校了解不深入,情緒情感落差較大
幼兒在幼兒園中可隨意選擇多種材料進行探究,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能力發展的活動,在活動中感到快樂。教師給予每名幼兒自主表現的機會,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及時關注幼兒的情緒反應,并教給幼兒調控的方法,在這種寬松、輕快的環境中,幼兒情緒愉悅。這與上學后的比較緊張、較有壓力的環境形成了對比,造成了部分幼兒情緒低落,思想負擔較重的現象。
3、家長觀念需要進一步更新
多數家長認為孩子多讀幾首詩歌、認幾個漢字、做幾道題比提高孩子自身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態來的實惠,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技能。對于影響孩子一生的各種習慣的培養不很重視,包辦代替,冷暖呵護,是父母認為對孩子的愛的表現。因此,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勢在必行。
4、合作交往能力培養不夠
交往能力培養不夠,是主動與別人交流方面不夠,這些與幼兒自身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有關,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
5、規則意識等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足
在遵守規則方面,幼兒園的規則多是非常具體的,針對某個活動的,并且多是幼兒自己制定的,既具體又形象。幼兒在遵守之前,首先了解為什么,怎么做,便于幼兒遵守。而學校規則多是事先定好的,學生必須遵守的,很抽象,有些孩子不理解,因而幼兒剛入學后不適應,造成了部分幼兒在學校的規則遵守方面的不夠。
(二)下一步的研究設想
1、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溝通
A、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
首先是幼兒園教師方面,需要幫助小學教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時的表現,特別是每個孩子的長項是什么,使小學教師盡快的發現孩子的優點,給他們更多的鼓勵,使孩子入學后保持積極上進的心態,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同時,小學教師要注意多向幼兒園靠攏,給孩子創造寬松自由的環境,注意孩子的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采用一些具體形象的方式,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養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B、加強幼兒與小學之間的溝通
把小學生請到幼兒園與幼兒游戲、聊天,幫助幼兒了解小學生活;幼兒也深入到小學課堂與小學生共同聽課,熟悉學校生活。
C、幼兒與學校的溝通
針對幼兒的問題,設計好相應的目標,讓幼兒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參觀學校,接觸教師和小學生,有針對性地打消幼兒由于不了解學校而造成的畏懼的心理,從而產生向往學校生活的愿望。
2、加強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
A、交往能力的培養
大班幼兒注意的廣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強了,它們不僅注意了自己的活動,也注意了同伴的活動,有了主動向別人學習的愿望。教師應及時抓住這點,通過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在參觀、活動中有目的的向別人進行提問,體驗在尋找探究答案的過程中與人交往的快樂,并提供不同材料,讓材料去刺激幼兒合作,體驗合作成功后的快樂等等。擴大幼兒的活動范圍,抓住契機,引發幼兒與他人主動交往。
B、合作能力的培養
讓在幼兒交往過程中不斷的體驗合作的意義,抓住時機以贊許的目光、肯定的語言強化幼兒合作的行為。對于一些比較自私的幼兒,引導他們認識到怎樣與別人交往,讓他們明白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改掉自己的毛病和不良的行為習慣,才能更好的與人交往。
3、進一步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
在規則意識上,要培養幼兒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幼兒在上一年級后,對于學校的規則、教師要求不能主動的遵守,需要別人提醒。為此,我們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養他們主動去遵守規則,讓幼兒在幼兒園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4、加強家園共育,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園需進一步重視家園合作,爭取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在此基礎上,幫助家長改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方法,家園互相配合,共同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六、對“幼小銜接”工作的新思考
通過以前的研究,我們體會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幼小銜接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心理能力的銜接;再有,制約孩子入小學后以至將來上中學、大學的最關鍵的因素是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因此,幼小銜接問題不僅僅是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一年級所涉及到的,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從小班開始,我們也在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同時,在研究中我們不斷地體會到許多方面研究越深入,需要解決的問題就越多,幼小銜接并不只是一些表面問題(指家長一年級教師所關心的問題)的銜接問題,而需要教師在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內容、教育要求等諸多方面的銜接,在能力、習慣等的培養方面也不僅僅是幾種具體能力的培養,而是一項大的工程,是一個關系到孩子一生的可持續發展的大工程,還需要不斷分析現階段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我們將會根據這些問題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嘗試,尋求解決的辦法。
幼小銜接課題實施方案2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課題研究背景
“幼小銜接”(國家教委“八五”重點科研課題)研究結果表明:
第一,幼兒入學后學習感到困難的真正原因是幼兒能力發展水平低,學生對小學的學習內容——符號學習感到聽不懂、不理解、沒掌握。
第二,幼兒入學準備不足的另一個方面是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得差,即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發展水平低,這直接導致一部分幼兒入學后不能主動、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如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等。
第三、幼兒的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不會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的物品、不會正確的握筆姿勢等。
第四、家長、教師對幼小銜接教育的理解誤區,認為:幼兒入學準備應是提前讓幼兒學習一部分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如認拼音、做數學題等,以為這樣可減少幼兒入學后的學習難度和學習量,幼兒就能較快地適應小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密切聯系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聯合國有關資料也提出:“兒童要為入小學做準備,學校要為兒童做準備。”這說明幼兒園有為幼兒升入小學做好各種銜接工作的責任和義務,以幫助幼兒順利度過入學后的“轉折期”和“困難期”。3—6歲的幼兒,正是各種習慣的養成和各種能力形成的重要時期,抓住幼兒階段這一關鍵期,通過正確的引導、教育、強化,才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能力得到發展。我園座落在風化街小學內,對研究幼小銜接教育有很大的優勢。利用和小學共用的校園環境,我們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富有特色的“戶外晨間鍛練”,中午組織幼兒到校園內散步,游戲時間到探究發現室、多功能活動室、圖書館、舞蹈房、電腦房開展各種游戲及探索活動,既達到教育資源共享,又使幼兒熟悉了校園環境;同時通過開展和小學生“手拉手做朋友”及“學做小學生”,“幼小聯誼”等活動,創造機會讓大班幼兒體驗小學學習生活,并請低年級小學生來做客,為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奠定基礎。
2、課題概念的界定
小學附屬幼兒園:是指幼兒園依靠小學的優勢資源設置,不是獨立單位,不單獨建賬,依托于小學,園長不是法人。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相鄰教育階段在教育上的承接和連續。是指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這一時期整體教育的雙向銜接。既是幼兒園根據幼兒過渡期的身心特點,從體、智、德、美諸方面,為幼兒入學打下良好基礎,同時小學教育也要向幼兒園教育靠攏,相互銜接。
二、課題研究目標和意義
1、課題研究目標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是通過實踐研究,探索小學與小學附屬幼兒園銜接的雙向性策略和途徑,使幼兒能較快地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2、課題研究意義
幼小銜接是小學和幼兒園的相互銜接。幼小銜接不是簡單的幼兒園向小學靠,也不是小學向幼兒園靠,而是雙方都要向兒童靠,要彼此溝通,相互銜接,雙方既要保持各自的獨立性,特殊性,又必須同時保持連續性,共同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創造最大的可能性。從幼兒園大班到小學低年級這一段過渡期,也是幼兒心里發展的一個非常主要的轉折期。有效的銜接,平穩的過度,會使幼兒在各方面都達到入學成熟階段,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做為小學附屬幼兒園,依托小學有利的環境教育資源,對研究幼小銜接教育有很大的優勢。在資源上,能和小學共分享,讓幼兒更多體驗小學生活。同時,能和小學老師共同協調幼兒園與小學的教育目標,豐富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內容,完善幼兒園和小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形成幼小有效的雙向銜接策略。
三、課題研究對象
本園大班幼兒
四、課題研究內容
1、小學與幼兒園教育資源共享的分析。
《綱要》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我園開展幼兒體驗式學習在幼兒體驗的基礎上,挖掘、整理和研究適合幼小銜接的教育資源,形成有效、操作性強的幼兒園與小學教育共享資源。
2、調查分析幼兒入學后不適應的因素及原因。
我園從低年級教師、家長及學生三方面不同角度進行調查,并分析幼兒入學不適應的因素及原因,探索幼兒園需要做哪些工作來滿足幼兒升入小學的需要。
3、家長對幼小銜接教育的分析。
我園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家長對幼小銜接教育的觀念,探索有效的途徑,改變家長不正確觀念,從而達到教育一致性,促進幼小銜接。
4、交流互動,找到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平衡點。
我園引領教師學《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兩學段的課堂教學互動,探索更接近幼兒園大班幼兒的接受能力的教育教學方式,形成有效的銜接策略。
本研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xx.9———20xx.11)
收集國內外幼小銜接教育資料,為進一步實施研究找準了方向。對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和家長進行幼小銜接教育的問卷調查,了解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和家長對幼小銜接教育的看法,找到兩學段的差異,弄清了需要銜接的研究點,為課題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礎。
第二個階段(20xx.12———20xx.2)
建立“幼兒跟蹤檔案”。記錄幼兒在園的情況,以及入學后各方面的情況記錄。組織了幼兒園教師和小學低年級教師學《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正確認識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兩學段教師開展互動課堂活動,低年級教師走進幼兒園大班課堂,幼兒園大班教師走進低年級課堂,在活動中找到銜接的平衡點,探索出小學附屬幼兒園幼小銜接的新途徑和方法。
第三個階段(20xx.3———20xx.9)
分析幼兒發展情況,反思總結經驗,撰寫典型幼兒從大班到小學低年級發展追蹤案例集。教師通過實踐和總結,逐步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撰寫了一些有價值的總結性論文,并完成論文匯編,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五、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收集國內外幼小銜接教育資料,為進一步實施研究找準了方向。
(2)問卷調查法:了解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和家長對幼小銜接教育的看法,找到兩學段的差異,弄清了需要銜接的研究點,為課題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礎。
(3)個案追蹤法:建立“幼兒跟蹤檔案”,對幼兒在園的活動能力表現進行記錄分析,并對幼兒入學后的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跟蹤記錄分析,呈現幼兒成長軌跡,為研究提供資料。
(4)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一種“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方法,我們將有關幼小銜接教育科學理論知識,先進經驗和科學方法及時運用到實踐的研究中去,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六、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形成
1、典型幼兒從大班到小學低年級發展追蹤案例集
2、論文集
3、課題研究經驗總結
【幼小銜接課題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幼小銜接的實施方案10-12
幼小銜接實施方案08-20
幼小銜接課題實施計劃(精選13篇)05-11
幼兒園幼小銜接實施方案04-24
幼小科學銜接實施方案(精選13篇)08-22
幼小銜接方案04-07
幼小銜接總結(精選12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