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心得體會(通用6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
數學學習要注重提升素養承認“解題”對數學學習的作用,并不是無限制地擴大它的價值,畢竟解題只是數學學習的途徑與手段,絕不是數學學習的終極目標。在新課程背景下,許多學者呼吁從關注“雙基”到“四基”,數學學習的目標在于掌握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體悟數學的基本思想。數學學習不只是解題,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將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書寫,學會合作。著名特級教師張天孝研究小學數學教學50年,他有一個治學心得是:“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思考中學會思考。”這正是對數學學習目標的精辟提升。
如果以上的表述并不具有數學學科的'特點的話,那么加上一個定語——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進行數學思考。比如,百貨店的促銷信息,人們不僅會關注哪個折扣低,還會關注標價的高低。美國統計學家戴維〃S〃穆爾的《統計學的世界》一書中有幅漫畫,畫的是一個人誤以為平均水深就是每一個地方都是這樣的水深而溺水死亡,從側面反映了數學常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數學地思考,是數學學習的更高目標。數學學習過程中所倡導的思考方式是具有學科特點的。看到一幅圖畫時,別的學科可能關注的是這幅圖是多么的美觀,但是對于數學學習來說,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這個圖形的組成與分解,引導學生思考的是多邊形線的條數等。這種量化、精確化的思考方式是數學教學最根本的目標價值所在。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材里,編者更加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特別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因此,我在課程改革當中力求能夠挖掘教材與生活的聯系。
一、利用生活經驗,引出數學問題用生活中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對比。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可讓學生說說現實中看見過哪些物體的面是圓形的。學生會舉出很多,比如水桶底,汽車的輪子等。在教學體積單位時,講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究竟有多大?讓學生伸出食指,指出1立方厘米有如食指第一個指節大小。下一步,就讓學生用食指的第一指節來跟身邊的事物進行大小比較。然后再拿出一個粉筆盒告訴學生1立方分米有如粉筆盒大小。1立方米這個空間概念有多大呢?可讓學生都用手勢比劃一下,與此同時,馬上出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1立方米的正方體木架。于是學生明白棱長1米的正方體體積就是1立方米。為了讓學生實際體會1立方米的空間到底有多大,接著可提出1立方米的正方體里可裝進多少個同學?這樣,在同學們興奮驚奇的目光中,完成對1立方米這個體積單位的認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感受數學問題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所熟悉的情景,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
如在講授《按比分配》時,可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張某和李某合伙開一間小店。張某出資7萬元,李某出資3萬元。小店第一個月益利1萬元。可是在益利分配時,李某要求平均每人分5000元。你認為這樣分配合理嗎?通過學生圍繞合理與不合理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發現數學問題。如在教學“小數的認識和計算”時,就可以模擬買賣貨物的`情境,讓學生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開展活動。要求學生此次活動的錢數都要以“元”為單位進行交易。如一個學生拿5元錢買單價是1元2角的圓珠筆兩支,單價是5角的橡皮一塊,售票員應找回多少錢?1元2角等于多少元?5角等于多少元?應找回多少元?這一系列問題既形象直觀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三、參與生活實踐,認識數學問題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教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空間中感知。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時,可讓學生到籃球場,量籃球場的長和寬,算出它的面積;讓學生量乒乓球臺算面積、量國旗算面積。又如在教學土地面積單位“公頃”時,可先讓學生到操場量教師先畫好的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讓學生算出它的面積。然后告訴學生100個這么大的正方形就是1公頃。再讓學生討論1公頃應該等于多少平方米?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正方形?然后讓學生用測繩量出100米的邊長來,讓大家體會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在同學生激烈的爭論聲中結束了這堂課。這樣的教學安排,把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參與到生活實踐中;又從生活中彌補了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
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運用于現實生活,使學生真正達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平行四邊形的可變性后,讓學生深入生活去觀察這種性質的實際用途:“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做成了三角板,三角支架,自行車的三角架等。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可變性做成了推拉門,電動門等”,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需要長期的培養。因此教學要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聯系生活實際學數學,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來源于生活的認識,喚起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由此可以說,現實生活既是學習數學的起點,又是數學學習的歸宿。數學教學內容應該是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具有生活氣息和時代特征的現實性、生活化、親近感的內容。當教學內容確定之后,不同的內容,將會對教學產生不同的效果,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就會使教學活動過程顯得枯燥乏味;有趣的內容將會使教學過程變得趣味橫生。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3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這已經是我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三年,還記得剛上班時面對初三的大學生,我是那么的缺少自信,雖然精心的準備了我的第一節課,可是心里還是七上八下的,語音語調都把握不好,坐在前排的同學甚至聽得到我因為緊張而發出的顫音。
還記得第一次教研員來聽我的課時,我一整晚都沒睡好,對于一遍都沒講過的四邊形總復習,既要摟知識點又要給學生拔高,我是那么的束手無策。還好有我師父王艷麗老師,耐心細致的幫我導課,指導我知識點如何歸納,習題如何精選,什么時候點到為止,什么時候要延伸拓展。
如今在師父和優秀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從初一教到初二,我已經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知識系統,對知識的脈絡也已經初步掌握,雖然也時常找師父導課,也請教老教師,但是現在的我不再像剛上班時那么的沒有想法,我是帶著問題去尋求幫助,小到一個知識的點的把握,大到一節課的講課思路,我都會先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去找老教師探討,取經。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課前的預習,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聽好課的前提。雖然不預習也能聽懂課,但預習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在預習過程中,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作為問題提出來,使學習效果事倍功半。
現在的初中生大多是住校生,一周才能回一次家,父母不在身邊,所以自覺性較差,晚上預習情況較差,因此我就利用早自習之前和課前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預習,一節新課所講的內容并非絕對都是新知識,總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增添新的部分,這也是數學學習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的特點。通過預習,也可以把舊的知識加以適當復習,就能減少聽課中的困難,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內容上,從而提高聽課效率。
在課上我會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例如:帶學生走進分式自選超市,將分式挑選出來填在括號中,在勾股定理的教學中,通過介紹畢達哥拉斯定理,和勾股定理的時間進行對比,對學生進行適時地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教育。
向師傅和優秀教師請教設計有階梯的訓練,我會精選一些題型,跟師傅商討教學中例題講解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例題的講解不僅僅是要讓學生知道結果,更重要的是要在學生感到“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讓學生看到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并讓他們找到到達“那一村的方法。所以,在講解例題前,要讓學生自己讀題、審題,然后應對學生解題情況作相應的了解,針對學生的需求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努力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學習目標,同時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歡樂。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活動空間,盡可能多地靠學生自己發現解題思路和動手作答。
課堂上將從五中學習到的師友互助的和諧課堂模式與班級中一直實行的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整合,使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學習目的更明確,學習主動性更強,學習積極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我的教學之路還很漫長,需要我不斷的學習和反思,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4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如第二冊“元、角、分”的教學,結合教材中的實踐活動,我創設了“小小百貨商店”的情景:把學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標上價錢。
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才會熱情高漲,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可見,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教學更容易體現“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匯報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如,教學“8加幾”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用學習9加幾的方法來學習8加幾,讓學主觀察課件、擺小棒、討論,歸納出8加幾的計算方法,最后通過練習、游戲鞏固本節的內容。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
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通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的學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長方體、正方體角的特征、邊的特征,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就能較完整地歸納出長方形、正方體的特點。然后我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進行多次的練習,整堂課氣氛十分活躍,通過游戲,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學生們學得很開心,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不但學得快,而且記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不同的解決方法,每一個學生的觀點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在鞏固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學具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圖案,而每個學生所拼的圖案都是被認可的。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于創新。在課堂中應巧妙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欲望。如當某位同學提出創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X氏解法”,號召全班同學向他鼓掌,對他說“XXX,你真棒!”;當某位學生的創造性解法不夠成熟完善時,教師下課后和他一起探討;當學生的創造性解法明顯不對時,教師首先肯定他的創新意識,然后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我常用一些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愿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發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二、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能力更是差,特別是乘法分配律。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于這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5
剛剛接受新班級,對一年級的孩子不是很了解,不了解他們的脾性,也不了解他們的數學水平在那個位置上面,所以在教學的初始,確實出現了許多困難。幸而在校^領`導老師和教研組長的指導下,使我不斷成長。
首先我得了解他們,這樣才能根據孩子們的特點來設計教學的內容。我花了好多時間跟孩子們在一起,如課間操期間,和他們跳繩,聊天;在第二課堂的時間里,和他們一起練隊形隊列;和他們一起掃地,擺桌椅……在這個過程中我可以觀察孩子們的行為,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也可以讓孩子們多了解我,使得師生的關系日益融洽。
其次就是在課堂教學設計上,需符合孩子們自身的特點,我了解到一年級的孩子比較活潑,好動。那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各種各樣引發他們興趣的學習情境。
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了一些創設情景的經驗,我覺得非常適合小學數學的教學。
一、創設充滿趣味的情境
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首先就要引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如果在課堂上單一的征對一些枯燥的計算進行講解必然不會引發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眾所周知,興趣乃學習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所以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小孩子對故事、童話、動物特別感興趣,因此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用小動物來做主人公,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這樣,不但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且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例如我在講授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練習三”的時候,我把整個練習三當成是一個故事:幾個動物一起回家,首先他們得找個伴一起回家,每個動物手里拿著一個號碼牌,只要這兩個號碼牌的數字能夠湊成10,那這兩個動物就可以一起回家了。回到家之后,發現沒有帶鑰匙,得找對鑰匙才能開到門,如何才能找對鑰匙呢,就需要算簡單的算式,算對了就是對的鑰匙,動物們就可以一起回家了。進到屋里面,玩什么好呢?小猴子提議玩黑白棋,期間猴子問小白兔,白棋有多少個,黑棋有個,黑棋比白棋少多少,白棋比黑棋多多少,可以列出什么樣的算式。小猴子和小白兔在下著棋,小熊提議他去買些水果回家招呼客人,于是小熊就去買了P47圖1三種水果,大家一起來討論,可以怎么列出算式呢?等他們正吃著水果呢,發現剛才小豬也出去了,他說他買了9個蘋果,放了兩個在廚房,放了兩個在客廳,讓動物們猜一猜他手中袋子里的蘋果有多少個,誰能列出算式,誰就可以分去袋子里的蘋果。小動物們玩得好開心啊,小蜜蜂提議它們去河邊玩捉迷藏,要過一條河,就要跨過每一個石頭,每一個石頭都是一道算式題,要答對了石頭才能讓你從它身上踏過去。就這樣,整一節課,同學們都非常活躍,他們把自己代入了動物王國這個角色當中,再也不會像以往上習題課那么沉悶了,他們在活潑生動的氛圍中,復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生動有趣。
二、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應寓于生活實際,且運用于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系,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
把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把問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親自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并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例如在講授“整理書包”這一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體驗整理書包的必要性,再使他們體會到,學習數學,能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整潔,舒適,美好。
三、創設開放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應注意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不僅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還能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后增強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為開放的、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激發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6
20xx年4月13日,我參加了“蘭山區小學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月活動”的聽課。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觀摩了來自四小的田進蘭和二小的孟鑫峰《小數的認識》,四小的盧少華《乘法運算定律練習》,二小康立軍的《小數的加減法》和三小葛榮的《植樹問題》小學名師課堂教學,聽了專家的點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我也發表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
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例如:二小的孟鑫峰《小數的認識》,孟老師在課件里呈現新疆的美景,其情境的內容和形式的選擇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中年級學生,顏色、聲音、動作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要多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孟老師從新疆的基本信息入手引入新課,激發興趣——聯系自身,探索新知——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整個教學過程都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特別之處,是孟老師在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中,能夠把新疆小姑娘身高1米3分米為契機,引入長度的小數表示,從而活躍課堂也加深記憶。孟老師還讓學生寫自己身高,這樣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們會非常樂意參與這項游戲,不但激發了他們了學習的欲望,而且興趣也被調動起來,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著學習,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這種情境的創設非常適合中年級的學生。
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種假的教學情境。
在這一天的時間里,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并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田進蘭老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啟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為強烈的求知欲,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在教《小數加減法》一課的康立軍老師,就是抓住了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的特點,創設“學生自己當老師來出題”的問題情境。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從展示學生的題解中展示出的一連串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山重水復疑無路”,在思考中學到知識,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0-04
初三數學教學心得體會09-22
中職數學教學心得體會07-30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精選6篇)08-13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5篇)09-27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5篇10-11
小學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精選6篇)09-08
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0-24
有關于數學教學心得體會(精選6篇)10-29
小學數學教學的心得體會(通用7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