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一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政治必修一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政治必修一總結1
1.我國主要的儲蓄機構有哪些?定期儲蓄和活期儲蓄有何異同?什么是利息?利息如何計算?
▲主要儲蓄機構:各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和郵政企業。
▲比較:定期儲蓄:收益高于活期儲蓄,但存期長,流動性差;活期儲蓄:流動性強,靈活方便,但收益低。
▲利息:是銀行因為使用儲戶存款而支付的報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理論上);實際獲得的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1-5%)(注:5%的利息稅。我國從20xx年8月15日起利息稅調整為5%)。
2.什么是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有哪些?
▲含義:經營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并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業務: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工商業貸款和消費貸款)、結算業務。
▲貸款時應遵循的原則:真實性、謹慎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3.股票的特點是什么?股東的權利有哪些?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出具的股份憑證。股票投資具有高風險、高收益同在的特點。
▲股票代表股東對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包括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獲得股息或紅利等。
▲股票的收入:股息和紅利收入;股票價格上升帶來的差價。
4.債券的含義是什么?債券的有哪些種類?
債券:一種債務證書,即籌資者給投資者的債務憑證,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約定利息,并到期償還本金。
根據發行者不同,債券分為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
5.什么是商業保險?其種類有哪些?訂立保險合同的原則是什么?
▲商業保險: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行為。
▲種類: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人身險有健康險、意外傷害險、人壽險等;財產險有汽車保險,運輸險等)。
▲訂立保險合同的原則:公平互利、協商一致、自愿訂立。
政治必修一總結2
必修1經濟生活
1、 商品的含義?商品的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和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2、 貨幣的含義?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貨幣本身有價值,是商品,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和流通手段(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現實上的貨幣,而不能用觀念上的貨幣)。
3、 貨幣流通規律?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速度-代售商品總額/貨幣流通速度
4、 我國為什么要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對人民生活安定、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補充)有利于實現擴大就業,緩解我國的就業貨幣流通次數,貨幣流通次數
5、 匯率的含義?什么叫外匯匯率升高和外匯匯率跌落?
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的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壓力;
(6)有利于實現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等宏觀經濟目標。
6、供求對價格的影響?
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賣方市場 供過于求,價格降低---------買方市場
7、 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8、 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稱正比,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9、 價值規律的內容和形式?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是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10、價格變動會產生哪些影響?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①一般說來,價格上升,購買減少;價格下降,購買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還會受到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互為替代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同向的,互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雙方的影響是反向的。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①調節生產 ②提高勞動生產率 ③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11、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哪些?
消費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水平。還有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等,還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會變化規律等。
12、貸款消費的含義?條件?
貸款消費是指在購買住房、轎車等商品時,一次性付款可能會超出一些買主的支付能力,這些買主可以考慮預支未來收入進行消費。條件:對于哪些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又沒有太多積蓄的年輕人來說,貸款消費是可行的。
13、消費結構的含義?影響因素?變化趨勢?
消費結構是指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影響因素是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變化,變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4、恩格爾系數的含義?變化的意義?
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恩格爾系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系數減小,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15、影響人們消費行為的消費心理主要有哪些?
(1)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2)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3)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4)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16、怎樣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17、綠色消費的含義?特征?
綠色消費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特征是: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
18、為什么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這種精神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物質生活上的困難,獲取新的成就。實踐表明,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的人,難以戰勝困難,成就事業
艱苦奮斗作為一種精神財富,任何時候都應該發揚光大。
19、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
(1)生產決定消費。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②消費具有導向作用。
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④消費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
20、我國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怎樣發展?
為什么:
(1)原因: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②由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社會的本質要求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 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2) 意義:①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②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后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③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怎么樣: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2)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3)加快科技發展,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
(4)通過改革,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基本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與活力。
21、公有制企業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意義?
(1)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 (2)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行效率;
(3)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 (4)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22、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表現在哪些方面?
公有制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
2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我國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4、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別?
最大的區別是能否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募股籌資。
25、如何使公司不斷發展壯大?
(1)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2)公司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26、什么是企業的信譽和形象?為什么要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怎么樣樹立?
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是企業的產品、服務在社會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評價和認同。
原因:(1)企業的信譽和形象作為一種無形資產是企業所特有的,是經過長期的努力形成的。
(1) 它滲透在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并隨企業的發展不斷延續和更新,最終通過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形成本企業的競爭優勢。
(2) 公司是否誠信經營,關系到企業成敗。
如何:開展正當競爭,主要依靠提高質量、改進技術、降低成本、創立名牌等取得競爭的勝利;反對和抵制假冒偽劣、商業欺詐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27、誠信在經濟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作用?
(1)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基礎,是市場經濟的“生命線”。倡導誠實、信用原則,有利于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健康、快速、協調發展。
(2)誠信是個人“立身處世”的 準則,誠實守信,就會得到銀行的支持,就會得到實惠、受到尊重。相反,失去信用,就會損害自己的形象,給自己帶來諸多的不便。
28、為什么要高度關注就業問題?
(1)必然性:①勞動重要。②形勢嚴峻: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總量都比較大;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不暢通。
(2)重要性:①對社會生產:是民生之本,生產出社會所需的財富
②對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同時,有利于其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9、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1)黨和政府的就業政策:黨和政府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
(2)勞動者:每個勞動者都要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破除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舊思想、舊習慣,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靠自己的雙手開拓新的生活,展現平凡而偉大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的風采。
①樹立自主擇業觀 ②樹立競爭就業觀 ③樹立職業平等觀 ④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30、投資方式有哪幾種?怎樣投資才是科學的?
投資方式有:
(1)存款儲蓄:特點是靈活方便,比較安全,收益低。(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是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和結算業務。)
(2)購買股票:高風險、高收益
(3)購買債券:穩健的投資
(4)購買商業保險:規避風險的投資
(5)直接投資等。
注意:(1)要注意投資的回報率,也要注意投資的風險性。
(2)要注意投資的多樣化,不應只局限在銀行儲蓄上,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給我們帶來了跟多的投資機會。
(3)投資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
(4)投資既要考慮個人利益,也要考慮國家利益,做到利國利民,不違反國家法律、政策。
31、我國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它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經濟中,對社會總產品做了各種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多種分配方式是指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
32、效率和公平的辯證關系是什么?怎樣實現二者的統一(如何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效率和公平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第一,兩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
高經濟效率的保證。第二,兩者又是一對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犧牲一些公平或保證公平必須放棄一些效率。
如何:①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其他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過分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③要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國家要對收入差距進行調節,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33、財政收入的`來源?影響因素有哪些?
財政收入分為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34、財政的巨大作用有哪些?
(1)集中力量辦大事:①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資源配置。 ②調控經濟平穩進行。
③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 。
(2)人民生活有保障:①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 ②財政是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③財政是實現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質保障。
35、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特點是高收入者多納稅,低收入者少納稅。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36、為什么要依法納稅?怎樣做到?
(1)原因:
①稅收的性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國家:在我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而國家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稅收為物質基礎。
③個人:根據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理,公民在享有國家提供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因此,在我國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2)要求:
①個人:增強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意識,自覺依法誠信納稅,積極行使納稅人權利。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對貪污和浪費國家資財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②國家:完善稅收和財政制度;加大稽查處罰力度,嚴懲違反稅法的行為;規范稅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強稅收宣傳,教育人們要自覺依法納稅。
37、違反稅法的行為有哪些?(偷稅、欠稅、騙稅、抗稅)
38、為什么要建立社會信用制度?怎么樣建立?
(1)原因:重要性: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
必要性:誠信缺失會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坑蒙拐騙盛行,進而導致投資不足、交易萎縮、經濟衰退。
(2)要求:①國家: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
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大力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②經濟活動者:對生產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職業道德水平,自覺規范自己的經營行為;對消費者的要求,增強維權意識,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遵守社會公德。
③社會: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 ④公民:規范行為規則。
政治必修一總結3
第一單元
1.商品的定義: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3.貨幣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還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4.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之所需的貨幣量為限度。
5.通貨膨脹,是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通貨緊縮,是與之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
6.信用卡是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7.供不應求商品短缺價格升高賣方市場。
8.價格變動受供求關系影響,但價格最終由價值決定。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9.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消耗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10.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但對生活必需品的影響較小,對高檔耐用品的影響較大。11.互補關系;替代關系
12.①調節生產規模②提高勞動生產率③促使產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13.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①居民收入②當前可支配收入③未來預期收入④物價總體水平
14.消費類型:①錢貨兩清消費②貸款消費③租賃消費按照消費對象的不同:①有形商品消費②勞務消費按照消費的目的:①生存資料消費②發展資料消費③享受資料消費
15.消費結構恩格爾系數
16.消費觀: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第二單元
1.生產決定消費對象、消費方式、消費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歸宿。2.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3.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4.公有制:
①集體經濟:由部分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經濟。
②混合所有制經濟:是不同所有制經濟按照一定原則實行聯合生產或經營的經濟形式。
5.多種所有制經濟:
①個體經濟: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以手工勞動為主)
②私營經濟: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以取得利潤為目的。(1.為發展生產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務。2.可以吸收勞動者就業,增加勞動者個人收入和國家收入。)
③外資經濟:指外國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大陸設立的外商投資部分。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發展;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企業,是以贏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7.在我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以及混合所有制企業并存。
8.公司是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出資,以贏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9.公司:
①有限責任公司50以下股東出資,注冊資本最低限額3萬元。
②股份有限公司2到200個發起人,注冊資本最低限額500萬元。
公司組織機構
決策機構執行機構監督機構
股東+董事會總經理+助手監事會日常經營監督工作處理重大經營管理事件
10.在我國,除公司外,還存在大量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
11.公司成敗的因素:
①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③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12.就業意義:對社會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對個人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是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
13.樹立自主擇業觀;樹立競爭就業觀;樹立職業平等觀;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
14.儲蓄存款,是指個人將屬于其所有的人民幣或者外幣存入儲蓄機構,儲蓄機構開具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存折或者存單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動。
15.我國的儲蓄機構主要是各商業銀行。
16.存款利息的多少取決于三個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17.活期儲蓄:流動性強、收益低;定期儲蓄:流動性差、收益高
18.商業銀行是指經營吸收公共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并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19.我國的商業銀行以國家控股銀行為主體,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20.主要業務:
①存款業務(基礎業務)
②貸款業務(主體業務,盈利的主要來源.)
③結算業務(收取服務費)
除此以外,還提供債券買賣及兌付、代理買賣外匯、代理保險、提供保險箱等服務。
21.股票投資的收入包括兩部分:①股息②紅利
22.債券主要由期限、面值、利率和償還方式等要素組成。
23.投保人和保險人應當遵循公平互利、協商一致、自愿訂立的原則,訂立保險合同。
第三單元
1.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方式:按勞分配、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
2.按勞分配的性質: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3.內容與要求: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后,以勞動者向社會
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4.意義:
①實行按勞分配,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②按勞分配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制度,是結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
根本否定,是消滅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偉大變革。
5.公有制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6.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7.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8.國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財政。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9.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制的作用;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10.經濟增長滯緩、經濟運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經濟運行主要受共給能力制約時,政府可以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
11.財政收入: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稅收是最重要的來源)
12.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①經濟發展水平
②分配政策
13.財政收入和支出的關系:
①財政收支平衡
②財政盈余
③財政赤字
14.稅收具有無償性、固定性、強制性。
15.主要稅種:
①流轉稅
②所得稅
③資源稅
④財產稅
⑤行為稅
16.在我國,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是影響很大的兩個稅種。
增值稅只對增值額征稅。
(作用: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和體現公平競爭,也有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
(作用: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17.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必須承擔義務,自己誠信納稅。18.偷稅、欠稅、騙稅、抗稅
第四單元
1.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2.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
3.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4.社會主義市場的基本特征: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5.宏觀調控,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6.加強宏觀調控,不只是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更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
7.經濟手段(主)、法律手段(主)、行政手段,實現宏觀調控。
8.經濟手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9.我國已經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0.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11.經濟全球化,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1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消極影響。
①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②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③經濟全球化增加了國際風險。
13.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作用
①積極組織多邊談判,為國際貿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則和協定。
②為成員提供解決貿易摩擦和沖突的場所。
14.基本原則:
①非歧視原則
②市場準入原則
③互惠原則
④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
⑤貿易政策法透明原則
(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
15.進入WTO的意義:
①良好的國際環境
②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和健全
③推動開放型經濟水平提高
④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⑤創造就業機會
⑥提高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
16.“引進了”、“走出去”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形成開放型經濟體系。
政治必修一總結4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價格由價值決定,并受供求關系及其它的影響(即價格由市場形成)
(一)供求影響價格
1.供求影響價格
(1)引起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有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甚至宗教信仰、習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響(間接因素);(2)這些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直接因素)來實現的
2.供求如何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這就是“賣方市場”。(即由賣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賣者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②供過于求,價格降低。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他們過剩的存貨,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這就是“買方市場”。(即是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買者在市場交易中處于有利地位。)
(二)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值越大,價格越高
2.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3.勞動生產率及其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
4.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1)基本內容:商品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提示: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有商品經濟就有價值規律)
(2)表現形式: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為什么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即為什么沒違背價值規律---等價交換原則?為什么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
價格和供求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造成價格上下波動,價格不可能無限上漲,也不可能無限下跌,始終以價值為基礎,圍繞價值波動.從單個交換過程來看,經常價格與價值不相符,但是從一個較長時間看,商品的平均價格還是和商品價值相符的可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的否定,而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現形式,等價交換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換的平均數中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一般來說,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1)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
(2)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1)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
(2)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3、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1)在可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將增加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同時將減少對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詞解釋:替代品是指如果兩種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互補商品是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
(二)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規模2、提高勞動生產率3、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多彩的消費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1)使用價值概念: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注意:有使用價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須有使用價值。)
(2)商品的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注意: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換,是因為都耗費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是商品,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時
兼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銷售者是為了實現商品的價值。
(二)貨幣的本質。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1)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一般等價物:能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充當當商品交換媒介的商品。)了解
3、貨幣的職能
(1)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
A、價值尺度職能
(1)含義: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職能。
(原因:貨幣之所以能成為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也是商品,也有價值。)
(2)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所謂價格是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在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商品價格與價值成正比。
(3)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實貨幣。
B、流通手段:
(1)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區別。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交換。
(3)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2)貨幣在發展過程中又有了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的數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1)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
(2)紙幣的含義:它必須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注意: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是由國家或特定地區發行的。二是國家強制使用的。紙幣沒有價值,之所以能代替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國家的強制力。)
6、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
(2)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或社會經濟秩序。
(注意: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很多,不僅僅與紙幣的發行量太多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太大等。)
(3)通貨緊縮是一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的下跌的經濟現象。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
二、信用工具和外匯
(一)信用工具:
1、結算的方式:(1)現金結算(2)轉賬結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義:具有消費、轉帳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B、優點: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C、其中銀行信用卡是指商業銀行對信貸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托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支票主要分為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
(二)外匯和匯率:
1、外匯: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判斷匯率升高和跌落的標準:如果用100單位外匯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反之,亦然。
3、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分析)
(1)本幣升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少,影響有:A出口減少,進口增加;B外資投資成本增加;C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D本國外匯儲備貶值,但有利于償還外債;E有利于本國企業走出去
(2)本幣貶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多,影響有:A出口增加,進口減少;B外資投資成本降低;C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D本國消費相對便宜,外國游客增加。
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及意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從產生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2、從本質看: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從職能看: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從重要性看: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然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1)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定意義上是財富的象征;(2)對金錢要取之有道,要通過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錢用到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花錢要有所節制,要分輕重緩急。
政治必修一總結5
第一課: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
★★(一)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1.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對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實行民主,對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人實行專政。
★2.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點:
(1)人民民主的廣泛性: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民主主體的廣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實性: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廣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實現。
4.為什么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1)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國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四項基本原則之一,已被寫入我國憲法。
★(2)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政治保證。
①只有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才能調動億萬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
②只有堅持國家的專政職能,打擊一切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5.怎樣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略P7)
6.我國政府關于人權問題的觀點:(1)生存權、發展權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權。(2)保護和促進人權,必須從保障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這個環節入手;(3)實現人權的根本途徑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4)國家主權是一國人民充分享受人權的前提和保障。
★★(二)公民的政治權利與義務
1.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監督權。
2.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性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3.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2)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3)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4.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則。
公民平等的享受權利,平等的履行義務,平等的適用法律。
①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平等的履行憲法、法律規定的義務。②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保護。
③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5.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1)是什么?
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離。
權力和義務在法律關系上是相對應而存在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實現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徑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權力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確保權利的實現。
(2)怎樣堅持?
①要樹立權利意識,珍惜公民權利。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權利。②要樹立義務意識,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6.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⑴為什么?
在我國,國家與公民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一致的。
⑵怎樣堅持?
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公民在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時,要把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結合起來。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產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是公民愛國的表現。
★★第二課: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一)民主選舉
1.四種選舉方式比較
2.影響選舉方式、選舉制度的因素
3.我國的選舉制度及其影響因素
4.公民應珍惜自己的選舉權
⑴為什么選民要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①選民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即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
②是否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這一權利,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樣行使選舉權,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體現,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養高低的重要標志。
⑵選民應怎樣行使選舉權?
①要不斷提高自己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端正參加選舉的態度,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選出切實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②要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和公民參與意識,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自己的選舉權。
③要不斷提高政治參與能力,在周全考慮、理性判斷基礎上,鄭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二)民主決策
1、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1)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民主決策。(2)通過專家咨詢制度參與民主決策。(3)通過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參與民主決策。(4)通過社會聽證制度參與民主決策。(注:每種方式的重要性或意義)
2.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重大意義?
公民通過各種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參與決策過程,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環節。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三)民主管理
1.發展基層民主的重要性
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徑。
2.基層民主自治的形式: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3.實行基層民主管理的意義:有利于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必須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重點推進。
★★(四)民主監督
1.公民監督權的內容:
公民的監督權是公民有監督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利,它包括批評權、建議權、檢舉權、申訴權和控告權。
2.公民行使監督權的合法渠道:(注:每種渠道的意義)
⑴通過信訪舉報制度行使監督權。
⑵通過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實行民主監督。
⑶通過輿論監督制度行使監督權。
⑷其他方式: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
3.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
①有利于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
②有利于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③有利于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4.公民怎樣行使監督權:
公民行使監督權時,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一方面,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邪惡勢力進行斗爭,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賦予自己的監督權。另一方面,必須采取合法形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
(五)有序的政治參與
1、為什么要有序的參與政治生活?
2、有序與無序的區別(1)是否遵循法律、法規(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3)是否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
★★第三課: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國政府的性質:
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國家行政機關。
2、我國政府的宗旨與基本原則。
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對人民負責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國政府的職能
⑴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
保衛國家的獨立與主權;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種合法權益,保護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協調人民內部矛盾,打擊違法犯罪,維護著社會治安和秩序。
⑵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主要是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⑶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
一方面宣揚科學理論,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另一方面,政府組織和發展教、科、文、衛、體等各項事業,努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⑷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
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公共衛生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控制人口增長,促進優生優育;保護公共環境,防治各種污染等。
4、建設服務型政府
我國正在建設服務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進一步提高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5、公民與政府的關系
(1)人們的社會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
(2)我們公民要了解、相信、支持政府,尋求政府的幫助,監督政府的行為,不斷提高公民意識和政治素養。
(3)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公民可以通過政府設立的熱線電話、信訪部門、電子政務、依法建立的行政裁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等求助或投訴,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四課: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
★1、我國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政府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2、我國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義?
①有利于保證人民群眾的權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強廉政建設,保證政府及其公職人員不變質,增強政府的權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權利的缺失和濫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帶動全社會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3、怎樣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一。
(2)具體舉措:①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以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②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③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3)政府還要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民主決策
★4、為什么要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必要性+意義)
必要性:權利是把雙刃劍。政府權力運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權力一旦被少數人濫用,就可能滋生腐敗,貽害無窮。為了防止權利的濫用,需要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來為人民謀利益。
★意義: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
①只有接受監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減少和防治工作失誤;②才能防止濫用權力,防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保正清正廉潔;③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確的決策;④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從而建立起一個具有權威和公信力的政府。★5、怎樣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
1)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利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具體說,①發揮人民民主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就要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的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使人民能夠有效的監督政府權力的運行;②加強法制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就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
2)依據憲法和法律,建立和完善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
3)政府自覺接受監督,建設法治政府。
6、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
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的監督,群眾通過法定渠道(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政府系統內部(監察、審計等部門)的監督等多種監督形式。
7、政府為什么接受人民的監督?
(1)從根本上說,是有我國政府的性質所決定的。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人民意志的執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衛者,政府的公職人員是人民的公仆,是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只有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才能更好地執行人民的意志,捍衛人民的利益,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的。
(2)政府自覺接受監督的意義(略)
(3)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才能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說,自覺接收人民監督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
8、如何接收人民監督?
我國政府為了方便人民群眾對政府及其公職人員進行監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陽光工程”。建立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實施“陽光工程”是自覺接受人民監督的表現。
9、“陽光工程”意義
(1)一方面是規范政府及其公職人員的行政執法行為;(2)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權益,目的是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開放紅頭文件的查閱,說明政府的群眾意識、服務意識正在逐步加強。(3)利于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眾加強對政府工作的監督(4)利于群眾維護自已的合法權益;(5)利于群眾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6)利于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10、政府的權威及其體現:
政府的權威,是指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務過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認同的威望和影響力。從根本上講,一個政府能否具有這種權威是由國家性質決定的。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覺的認可和服從,這是區別有權威與無權威的政府的根本標志。
我國政府權威的來源:政府的權威是通過政府及其公職人員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態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職責的效果等樹立起來的。怎樣樹立政府權威?
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審慎用權、優化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要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與人民群眾保持和諧關系。
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的利益。
最后,政府工作人員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第五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會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我國國家機構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國家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地位和職權?
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在我國國家機構中居于最高地位。
職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最高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設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國家立法權、國家決定權、國家任免權、國家監督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我國的立法機關
2.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地位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本行政區域內的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它討論決定,并由它監督實施。★3.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二)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政治必修一總結6
1、商品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
【常考方式】選擇題
2、貨幣的含義、本質、及其職能?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與世界貨幣的職能。
【常考方式】選擇題
3、匯率波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1)本幣升值的影響:
①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②外資投資成本增加;
③本國外匯儲備貶值。
(2)本幣貶值的影響:
①出口增加,進口減少;
②外資投資成本降低;
③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利于本國企業走出去;
④本國消費相對便宜,外國游客增加。
【常考方式】以選擇題居多,也有材料題涉及,結合解析型主觀題進行考查
4、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①調節產量;
②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
【常考方式】選擇題
5、怎樣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常考方式】選擇題
6、恩格爾系數反映什么?
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是反映消費結構和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
【常考方式】選擇題
7、擴大內需的措施是?
①大力發展經濟,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②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進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會總體消費水平;
③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居民的消費信心;
④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快消費結構升級;
⑤開拓農村市場,開拓農村新的消費熱點;
⑥消費者要轉變消費觀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常考方式】選擇題與材料題均有涉及,以材料題為主,需著重背誦
8、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①生產決定消費,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②我國正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③發展,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
④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常考方式】材料題
9、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②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常考方式】選擇題
10、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①地位: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它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其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②作用和意義: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作用。
【常考方式】選擇題與材料題
11、如何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①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②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③國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監管各種所有制經濟。
【常考方式】選擇題與材料題
12、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
企業的直接目的是利潤,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才能增強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③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常考方式】材料題居多,結合措施型主觀題進行考查。
13、企業的兼并與破產的作用?
企業的兼并和破產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其作用在于:
①企業兼并,可以擴大優勢企業的規模,增強優勢企業的實力,以優帶劣,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有益于國家經濟發展。
②企業破產,有利于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促使企業在破產壓力下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及時淘汰落后企業,有利于優勝劣汰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常考方式】選擇題與材料題
14、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①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②這有利于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發展。
【常考方式】選擇題
15、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①經濟發展水平;
②分配政策。
【常考方式】選擇題
16、稅收的基本特征?
①強制性;
②無償性;
③固定性。
【常考方式】選擇題
17、市場調節的作用?
①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
②市場能夠通過價格漲落,比較及時、準確、靈敏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傳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
③面對市場競爭,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在利益杠桿的作用下,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和資源有效利用;
【常考方式】選擇題與材料題,結合解析型主觀題來進行考查。
18、市場調節的弊端與影響?
(1)弊端:
①自發性: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排污、制假售假)、為了自身的不正當利益(盜版)。
②盲目性:生產經營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場各方面的信息,也無法控制經濟變化趨勢,因而其決策會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導致“一哄而下(上)”。
③滯后性:市場調節是一種事后調節,從價格形成、價格信號傳遞到商品生產的調整有一定的時間差。
(2)單純市場調節后果(影響):
①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
②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擴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級分化。
【常考方式】選擇題與材料題
1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制度結合在一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有市場經濟的共性,又有自己的鮮明特征;既可以發揮市場經濟的長處,又可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③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
【常考方式】以材料題居多,常結合解析型設問進行考查
20、宏觀調控的目標與手段?
①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②手段:經濟手段(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規定、命令)。
【常考方式】選擇題
21、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新要求?
①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常考方式】材料題
22、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①第一要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②核心立場:以人為本;
③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
④根本方法:統籌兼顧。
【常考方式】選擇題
23、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積極影響:
①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②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2)消極影響:
①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②一國的經濟波動會波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全球經濟不穩定性,尤其威脅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常考方式】材料題
【政治必修一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