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

時間:2024-05-16 17:38:56 總結 我要投稿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

  總結是事后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并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干的一種好辦法,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1

  古代手工業

  官營手工業〖手工業由官府壟斷〗→成就如下:

  (1)冶金業

  冶銅→原始社會晚期已有。商周〖青銅文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禮器冶鐵→西周晚期已有。眾多發明如兩漢的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6世紀以前一直領先世界。

  (2)制瓷業

  中國〖China〗是瓷器的故鄉。商朝原始瓷器。東漢青瓷,北朝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宋朝時,出現了五大名窯。明清,青花瓷、彩瓷、琺瑯彩。

  明宣德年間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們奉為珍品。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

  (3)絲織業

  中國又最早養蠶繅絲織綢。距今四五千年已養蠶并有絲織品。

  商朝織機。

  西周斜紋提花織物。

  唐朝絲織以輕盈精湛著稱,還吸收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宋朝織錦吸收了花鳥畫中的寫實風格。

  明清設蘇杭織造局。緞成為清朝絲織品的'代表。

  民間手工業→家庭手工業、民營手工業

  民間手工業經歷春秋戰國和秦漢的發展后,魏晉南北朝時曾遭受摧殘,到隋唐才得以恢復和發展。兩宋以后,民間手工業在曲折中繼續艱難發展。

  元朝時,民間棉紡能手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

  明中葉以后,民營手工業甚至超過官營手工業。那時使用的花樓機,能夠織出畫師設計的各種花紋。

  明朝中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開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清朝時,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

  中國古代手工業享譽世界

  西漢“絲國” “絲綢之路”;

  唐朝起瓷器大量輸出國外;

  明代燒制了帶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裝飾圖案的瓷器。

  清代還根據歐洲商人的訂單,專門燒制西餐用具和魚缸等。

  在中國制瓷工藝的影響下,從17世紀開始,歐洲國家陸續生產瓷器。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2

  城市的發展概貌:

  1.自周秦迄唐:商業交易受到官府的嚴格控制。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

  2.唐:坊市制

  3.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現了夜市、曉市、草市等;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

  4、因經濟發展興起的城市:

  漢唐絲綢之路(敦煌、樓蘭);唐宋海上絲綢之路(泉州、明州、揚州、杭州、登州)

  明清工商業發達地區興起的中小工商業市鎮(棉紡織的松江、冶鐵的佛山、制瓷的'景德鎮)

  (1)含義:主張重視發展農業,限制打擊工商業的經濟思想和政策措施

  (2)理解(哪些現象屬于“重農抑商”):農本商末的思想;鹽、茶等重要商品的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組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

  (3)首倡: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4)原因:商業的不穩定性及商人流動性大的特點與強調耕戰、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發生矛盾。

  (5)推行:漢初嚴厲推行;中唐以來以后又有了某種松動。明清時期固守重農抑商思想。

  (6)后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落后于世界

  ⑺評價:A、該政策在封建社會初期,對于封建經濟的確立,封建制度的確立和鞏固,維護國家統一具有積極作用

  B、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該政策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導致中國落后于世界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3

  古代商業

  1、商業發展的概貌

  (1)古代中國“市”的形成與發展

  宋以前,縣以上的城市設市。市與民居嚴格分開。官府設市令或市長進行嚴格管理。按時開市、閉市,閉市后不許交易。

  宋朝時,城市中坊和市界限被打破;舊時日中為市的經營時間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晝夜相接;交易活動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管。

  (2)商業都會的興盛

  漢唐長安洛陽;宋朝開封臨安、元朝大都等大城市,是政治、軍事、商業的中心。絲綢之路的開通、大運河的開鑿、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等,催生了一批新興城市。如南方揚州、成都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大都會,出現“揚一益二”〖唐朝〗的說法。

  宋朝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是最著名的四大商業名鎮。

  (3)商人活動〖包含:古代商業發展的一些經典場景〗

  商朝人以善于經商著稱,因此后世將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稱為“商人”。

  秦漢至隋唐,統治者多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經商受時空限制,商業發展比較艱難。兩宋商業經濟空前繁榮,商業環境相對寬松。還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元朝大都成為國際性的商業大都會。

  明清時期,城鎮商業在壓制政策下依然繁榮。

  →棉花、茶葉、甘蔗、染料等農副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成為商品。

  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商幫”,其中,徽商和晉商影響最大。

  2、古代對外貿易特點→官府控制下朝貢貿易;

 、僦袊膶ν赓Q易,歷史悠久。西漢陸地和海上兩條絲綢之路。唐朝廣州成為重要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專管對外貿易。兩宋時,中國同幾十個國家進行貿易。元朝泉州是重要外貿港口,被譽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

 、诔曎Q易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是要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

 、勖髑搴=汀伴]關鎖國”政策,對外貿易漸趨萎縮。只開廣州,由“十三行”統一經營。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4

  一、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1.明朝產生

  (1)出現原因: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2)出現地點:江南地區

  (3)出現部門:紡織部門

  (4)出現標志:“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出現(雇傭關系)

  2.清朝發展

  清代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的表現

  (1)手工工場規模擴大

  (2)分工更細

  (3)雇工數量增多

  (4)部門和地區增廣

  3.對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認識

  (1)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代表了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總趨勢

  (2)資本主義萌芽只出現在少數地區的.少數行業當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自然經濟仍占統治地位

  二、“重農抑商”政策

  1.首倡商鞅變法,為后來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鞏固封建統治

  3.明清兩代“重農抑商”政策的具體表現

  (1)明清兩代繼承傳統的專賣制度。

  (2)對民營商業,不斷加征商稅。

  (3)歧視商人,限制商人的社會地位

  (4)組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壓制民營手工業的發展

  4.關于對明清“重農抑商”政策的評價

  (1)積極作用:重視農業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2)消極作用: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妨礙了國內市場的擴大,違背了歷史潮流。

  三、“海禁”與“閉關鎖國”

  1.“海禁”的直接原因: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明朝的統治

  2.“海禁”的表現

  民間貿易:明初實行“海禁”,禁止民間貿易;明中后期重開“海禁”允許民間貿易

  官方貿易:積極開展官方貿易,官方貿易一直不斷

  3.“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4.“閉關鎖國”的直接原因:為了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

  5.“閉關鎖國”的表現:清代初年,厲行海禁、遷界,海外貿易陷入停頓;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貿易;乾隆開廣州通商,特許“十三行”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實行“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的根本原因:自然經濟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5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紀中期)

  1.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

  (1)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2)條件:

  ①資金:通過國內圈地運動及海外的殖民擴張、黑奴貿易、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資金。

 、趧趧恿Γ喝Φ剡\動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自由勞動力。

 、奂夹g: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基礎

  ④市場:英國海外市場日益擴大,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商品生產已無法滿市場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就

  首先開始的.領域:棉紡織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英國、瓦特、改良蒸氣機。

  交通運輸業新的發明有: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輪船;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火車)。

  3.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

  (1)經濟上: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2)政治上: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使社會分裂成兩大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由此促進工人運動的興起。

  (3)生產方式上: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猛烈沖擊了當地的舊思想舊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東方從屬于西方,促使了資本主義市場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1)形成過程:

  世界市場進程時間推動因素主要途徑

  初具雛形新航路開辟后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和掠奪

  初步形成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以炮艦開路行不平等貿易

  最終形成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瓜分世界

  (2)初步形成的標志:日本的“開國”、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和中國的“門戶開放”。

  (3)逐漸成熟標志:國際經濟交流基本準則的確立。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1.中心:美國和德國。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明第一臺大功率發電機。(開始的標志)

  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內燃機驅動)。

  3.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比)

  (1)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

  (2)速度快,范圍廣,規模大,多國同時進行。

  (3)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4)經濟結構:從重工業開始。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促進生產力發展: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壟斷組織(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

  5.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棉紡織業、機器制造業、交通運輸業。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電力工業、電氣產品制造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

  6.世界一體化趨勢(19世紀末20世紀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對一體化趨勢的評價,有利有弊。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6

  一、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

  1、原始農業的產生:“刀耕火種”、“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

  3、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興起是我國農業技術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目前發現最早的鐵犁具是戰國時期的。漢代已在全國范圍普遍推廣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僭忌鐣和恋貙儆谑献骞缢,公社成員集體耕種,平均消費。

 、谂`社會(夏商周):土地歸國家所有,實行井田制。

  發展過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廢除(戰國)。

  瓦解原因: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

 、鄯饨ㄉ鐣耐恋厮兄疲

  形成:戰國時期,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農經濟的含義

  小農經濟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一直延續到中國近代。它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民占有少量的生產資料,精耕細作,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四、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2、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在沒有天災、戰亂和苛政干擾的情況下,“男耕女織”式的小農經濟可以使農民勉強自給自足。

  3、中國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取得的。

  4、但是,小農經濟狹小的.生產規模和簡單的分工,很難擴大再生產,阻礙了社會分工和交換經濟的發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經成為阻礙生產發展的因素。

  五、官營手工業(“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為止,一直占據著古代手工業主導地位。

  2.定義:從漢武帝時期起,釀酒、煮鹽、冶鐵、鑄錢、煉銅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由政府壟斷。由工官負責生產軍用的兵器和裝備,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點:⑴官辦手工業代表了當時手工業技術水平的頂峰;

 、凭窒抻跒榈弁踬F族服務,產品不流入市場;

  ⑶行業之間相互隔絕,新技術難以推廣;

 、燃夹g工藝的傳承也是封閉性的,往往導致失傳;

 、山硲魶]有人身自由,他們的勞動創造性自然也受到嚴重束縛。

  六、列舉古代中國在冶煉、紡織、制瓷等手工業部門的主要成就。

  冶煉:①青銅器鑄造夏商周-春秋(青銅時代)

  數量多、種類齊、工藝精、造型生動

  司母戊鼎

 、谝睙捝F和鋼發明于春秋時期

  春秋-塊煉鋼;杜詩(東漢)發明水排,提高了生產效率

  南北朝-灌鋼法

  16世紀前,世界;大大推動生產發展

 、廴剂厦阂辫F——世界最早,漢代開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鐵——南宋末開始,明朝流行

  紡織:①絲織-上古學會養蠶繅絲世界最早

  西周絲織工藝突飛猛進,品種日益豐富,花色圖案精美

  漢代絲綢遠銷歐洲,中國獲“絲國”稱號(絲綢之路)

  唐代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也有相當大的規模

  明清鼎盛時期蘇州、杭州

 、诿蘅-宋末元初棉花向內地傳播,宋代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區

  元代黃道婆發明腳踏三錠紡車

  元明江蘇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中心

  明后期棉布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擴大,一些地區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自由勞動力市場。

  制瓷:新石器時代開始燒制陶器

  商代燒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東漢晚期燒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燒制出白瓷

  隋唐陶瓷工藝臻于成熟,瓷窯遍布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制瓷業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窯(青瓷)邢窯(白瓷)

  宋代景德鎮成為“瓷都”,出現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

  清代康熙年間,粉彩瓷器工藝的發明又推進了生產技術的提高,粉彩瓷器燒制技術在雍正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

  七、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點:

  1、中國傳統社會長期存在農耕為主兼營副業的自給自足的手工業經濟。

  2、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就成為古代中國手工業三種主要經營形態,代表中國古代手工業水平的則是官營和專業的私營手工業生產。

  3、在漫長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時代,家庭手工業占有相當的比重。家庭手工業生產對于穩定小農經濟起到一定作用,但技術落后,生產分散,妨礙了市場發育。

  八、有關市的發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業。

  (2)漢代:進行集中貿易的“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相當嚴格;

  漢代:形成若干全國性商業中心。如: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3)六朝:出現草市,但也實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漸演進為地方商業中心;

  (5)宋代:“市”突破時空限制,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吏直接監管。夜市、曉市都很興盛,還有定期廟會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飲食服務設施也較完備;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華的商業區。

  九、主要的商業城市與的商幫

  1.先秦:商業城市開始興起

  2.漢代:長安和“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以“市”為標志的全國商業中心形成

  3.唐朝:長安、洛陽、廣陵(即后來揚州,當時號稱“雄富冠天下”)

  4.宋代:汴京(開封)

  5.明清:蘇州(“十萬煙火”,財富“甲于天下”)

  商幫的出現(晉商、徽商勢力)

  十、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

  1、中國人很早就學會經商,商業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斷地發展;農耕時代的中國商業和商人的命運,與政府的商業政策息息相關。

  2、春秋戰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體看來,古代中國商業發展始終處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

  3、古代中國的商業發展促進了經濟的進步,商業繁盛促使了古代都會的大量興起。

  十一、簡述古代中國執行“重農抑商”政策的基本史實,分析這一政策得以長期推行的原因。

  史實:1、戰國時期:商鞅首倡“重農抑商”政策。

  2、漢初:民生凋敝,商人卻囤積牟利。漢高祖嚴禁商人“衣絲乘車”和購置土地,并“重租稅以困辱之”

  漢武帝時:實行均輸平準、鹽鐵官營、“算緡”、“告緡”等經濟措施,全面控制工商業。私營工商業者受到沉重打擊,再也無法與國家抗衡。

  3、中唐以來:重農抑商政策有了某種松動。朝廷對海外貿易的鼓勵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實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明清時期:朝廷昧于商品經濟日益發展的大勢,依然堅持抑商政策并實行閉關,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后面。

  原因:①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農業又是古代決定性的生產部門,直接關系國家興衰和人民生計

  ②鞏固封建統治的需要,農業和小農經濟是國家賦稅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擔者。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

  十二、如何評價“重農抑商”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1、“重農抑商”政策是為了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也有安定人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考慮。

  2、但是,明清時期的抑商政策,不僅阻礙工商業發展,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而且強化了自然經濟,使之遲遲難以瓦解,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的萌芽長期得不到正常發育,資本主義萌芽發展非常緩慢。

  3、“重農抑商”政策,雖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間商品經濟的發展,但它導致中國被遠遠甩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的后面。

  從根本上說,“重農”是正確的,但不能把“農業”和“商業”長期放在對立面。

  十三、明清為什么要實行“海禁”政策?如何評價“海禁”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海禁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稱為“海禁”。

  原因:①明初主要是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明朝的統治

 、谇宄踔饕菫榱藢Ω稏|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

  ③后來,清政府一方面為防范“外夷”侵犯,另一方面認為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不需與外國交流。

  評價:消極作用占主流地位。使中國日益脫離世界發展大勢,堵塞了給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0-08

高一歷史必修二會考重要知識點總結08-26

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8-17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8-21

高一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5-24

高一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歸納10-21

新高一必修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0-14

數學必修一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9-23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9-08

高一必修數學知識點總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