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讀書筆記(通用21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活著》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著》讀書筆記 1
《活著》余華著,雙十一的時候半價買的,我足足等了五天。
此書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第一次如此入神的去看一本小說,是從作者的自序開始的。“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的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的突出。內心讓他真實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寫現實,可是他們筆下的現實說穿了只是一個環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現實。他們看不到人是怎樣走過來的,也看不到怎么走去。當他們在描寫斤斤計較的人物時,我們會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計較。這樣的作家是在寫實在的作品,而不是現實的作品。”看到這段話的時候,突然間就讓我頓悟了,好像在說一直書寫的自己。
作者的妙語橫生,總讓人要不斷的思考寫作手法的絕處所在,讀書的'人很多,一些人注重故事情節,而近幾年我常常注重的是別人如何在寫,同樣的一件事兒,如何寫的生動而不乏味,如何寫的有趣而有靈魂。托爾斯泰的藝術論: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蘸著血淚寫成的!
一口氣,讀了這本是的三分之一,如此的全神貫注,我總因為作者是在寫自己的經歷,原來是在聽別人的講述。富貴從一個富家少爺,從不務正業賭光家產,再到落敗到一家人住進茅屋,父親病逝,老丈人接走懷孕的妻子,從不會做農活點滴做起。七個月之后妻子攜子歸來一家團聚的歡喜中,母親病倒,進城請郎中的時候被抓去做了壯丁,又經歷了烈火硝煙的戰爭,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嗎?
他又次的回到自己的村莊,兒子有慶已經三歲了,女兒鳳霞因一次高燒從此失聲。人生的苦難莫過于如此了吧!
文中一直環繞的主題,人只要活的開心,窮點不怕。富貴在講述的過程中總是嘿嘿笑著,一個對自己的過去能夠記憶如此深刻的人,能看到自己年輕時的樣子,也許過錯、苦難、遺憾對他來說已經不算什么了吧!
《活著》讀書筆記 2
第一次接觸到余華的這本書是在我的高中時期。
那年,我在念高一,出于完成任務為目的的我,選擇買了這本書。本想著買完之后就擺在書櫥里,再也不動了的。可誰知,語文老師讓全班買書的原因竟是為了上他那在語文課開設的一周一節的“閱讀課”。
沒轍,縱使再沒有興致,我也得鐵著臉打開這本名為《活著》的書。或許是因為這本書的書名太過沉重,一時間,書中的主旨基本被我猜的差不多了,而當我發現這點時,我已經讀完了。
“真沒想到啊,我竟然花了兩個周的時間斷斷續續地把它讀完了”,我合上了書,內心這樣想著。對于一個不愛讀書的人,余華的這部作品可謂是十分對我的胃口。利用細膩的文字將主角富貴的.內心價值觀的轉變靈活的奉獻給了讀者,并憑借強勁的敘事手法將一個個連續的事件串聯起來,一來能使讀者感受到身臨其境的體驗;二來能更直觀的從中看出富貴的成長。一個出身富裕家庭的少爺,從小就不知疾苦,因為衣食無憂而感到無聊的他,想到去去找找樂子,起初開銷并不多,直到他接觸了,沒出幾個月,他就把家產給全部敗光了。他也因此失去了地主的身份,轉而變成了一個貧苦的農民。
貧苦的農民生活使得他第一次領悟到了“活著”這個概念,可生活并沒有就這么放過他。隨著國民黨軍隊的強制征兵,富貴被迫去往了戰場,在那里,他結識了一些過命的兄弟,戰場的惡劣環境,連食物都成問題的困境,讓他不由自主的想到家人,他想“活著”,他想活著見到他的家人,他想念在農村耕作的“苦日子”。就這樣,不知怎得,應該說是上天愛愚弄人么。因為意外被拉去戰場的他,竟然活著迎來了解放,在黨領導軍隊的迎接幫助下,終于回到了家鄉。
望著妻子的笑容,聾啞的長女,陌生的次子和母親的墳墓,富貴又一次悟出人生道理,他摟著全家老小,說著:“活著就好,活著就好”。
然而他的不幸還沒有結束,兒子的意外死亡,女兒的難產致死,女婿的事故死亡,妻子的安然病逝,外甥的意外去世……身邊的人就這么一個個從富貴的身邊消失。
他的身邊誰都不剩了,他沒有親人了。
他就這樣一個人活到了耕不動地的年紀,買了一頭跟他一樣要壽終正寢的老牛,名字也叫“富貴”。就這樣,一人一牛,兩個富貴就這樣走在夕陽下,走在鄉間的小的路上,每當人們看到他們時,都會自嘲一句:“喝!這兩個的。”
不過即使每天在富貴耳邊嘟囔個上百次又有什么用呢,因為經歷了這么多的富貴,心里比誰都清楚,他最擅長的事呀,就是“活著”。
《活著》讀書筆記 3
一個時代的兵荒馬亂總是會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富貴是不信的,大部分的中國人在那個時代的眼影。他本身就有一種泥糊不上墻的混沌,都要他經歷層出不窮的逃亡和失去,一次次為了活著而失去了自己的底線。
他好像在一路奔跑中另有一個欲望,那就是活著!看著他過著豬狗般的逃難生活,不顧一切的要跑,要回家,他的形象讓人看起來可笑又可悲。最后他經歷了一切終于活了下來,回來家,親人們卻一個個離他而去了,最后還是他自己一個人,茍延殘喘的過,活的沒有人樣,但那又如何?
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延續萬年,就是因為有人咬著牙也能挺過來,再活個幾十年的'生命的強大。生命的不息在于生命就算如此脆弱,如此飽經滄桑,也要承受著!
即使到最后,無親無故,生命回到最初的個體,也要在田野里含著麥秸,帶著打不倒的意志,活下來。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著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并不知道什么是活著,他只知道人活著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著就是這么簡單。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有錢的愛賭愛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經歷了破落、貧窮、戰爭,一步一步失去了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另有一頭很老的牛陪伴余生。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戰友,獨自一人活著。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著就好,只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活著》讀書筆記 4
利用了一周睡前的時間又重讀了一遍余華老師的《活著》,余華老師用他哲學的思考為我們勾畫出了血肉豐盈的福貴,艱難的近乎殘忍的人生,福貴用他那悲劇的命運向我們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與活著的意義。
年輕時的福貴是紈绔、不羈公子哥兒,從家財萬貫到輸光所有的家產,到送走了身邊一個又一個親人,孤苦的走完一生的他,艱難的選擇著“活著”,做一個繼續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的人。
文章最后,寫到了福貴老人與老耕牛“福貴”相依生活。從此,兩個在屬于他們的土地上繼續耕耘,全書的境界也在這微妙的刻畫中得到進一步升華,在給了人們更多思考空間的同時,更深層次揭示了活著的本質意義,也暗示了人生在經歷困苦艱辛,嘗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后終將歸于平靜,就像暴風在洶涌過后終會變平靜而祥和。
初次讀完福貴的故事時感覺他是平庸的更許是悲慘的,待重讀之時細細體味,其實他不平庸,因為他承受住了所有難以忍受的苦難,他還有強烈的活著的信念,他有著一股子與命運抗爭不屈的精神。他是一個平凡的人,但他是擁有平凡中的偉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鑄就了他的偉大,他的`堅忍與抗爭升華了他的價值,活著,就是他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證明。
其實,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希望,它們就是鞭笞我們的動力,不管身上承受著什么,不管肩上負載著什么,需要在最低谷的時候去抓住每一個讓自己成長的機會,讓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堅強,變成一個有經歷、有故事的人。
一本好書像是擁有魔法的仙女,她輕輕揮動仙棒,就能讓你心中充滿了激情,久久回蕩,而后留下一種深深的感動,或喜或悲。一本好書他能賦予你力量,或影響人生路,或改變價值觀……而《活著》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這幾天我讀了余華的《活著》,真是受益匪淺啊。
《活著》讀書筆記 5
這本書太悲了。看到十幾頁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很久之前就看過余華這本小說了,還看了電影,現在又看了一遍,很悲慘。
男主人公身邊所有的親人個個都死去,父母,兒女,妻子,女婿,外孫,白發人送黑發人。世上恐怕很難再有比福貴更命苦的`人吧。富二代出身,吃喝嫖賭輸光家產,氣死父親,隨后母親也病逝。命運總是捉弄福貴,兒子被無情地抽血至死,妻子任勞任怨,得軟骨病病逝。女兒聾啞,雖找了個好丈夫,卻生孩子死了。工地一伙人工作,偏偏死亡還是選擇了徐家人,女婿又死。留下外孫苦根,吃太多豆子死了。上帝一次次無情地奪走了徐家人的生命,就只留下福貴一人,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多悲慘……
然而福貴卻享受著濃濃的溫暖的親情。母親對兒子哪怕犯下天大錯誤也包容他;妻子對丈夫包容,體貼,忠貞不渝;兒女對父親舐犢情深;女婿心地善良,待人真誠…
現在的社會中,每個人經歷的坎坷太多,抱怨也太多。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沖它笑,它不會沖你哭。當我們承受著太多的辛勞時,背負著太多的責任時,享受著太少的成功時,想想福貴,想想活著的意義。
不要問活著的意義是什么,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活著》讀書筆記 6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作為一部經典之作,《活著》講述了一名叫富貴和他周圍人的親情,友情,愛情的故事。富貴年輕時因為賭博從富家的紈绔子弟淪為身無分文的農民,然后在抗戰時期被抓去抗戰,經歷了非人的折磨,意識到生活的殘酷。幸運的是,迎來了紅軍,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但是在富貴晚年的`生活中,他以及他的下一代遭遇了一系列的突發意外,使他明白了生活的艱難與不易。
富貴的一生正是當時那個年代所有社會底層人民所經歷過的一生,娶妻生子,辛苦持家,然后生老病死。然而生活并不會讓你如此平庸度過,總會給予你意料之外的東西,戰爭,階級斗爭,突發意外等,總會在生活的某一個時間來臨讓你措手不及。在那個年代,人們飽受饑餓,戰亂,矛盾,爭奪,尊嚴之間的選擇與抉擇,最終只是為了“活著”!
無論人們身處在哪個年代,終歸逃不了生活的洗禮。過去,人們為了填飽肚子到處奔波;現在,人們為了精神愉悅日常消遣。終歸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我們究竟有沒有想過人到底從何而來,又要到哪里去,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富貴坎坷的一生告訴我們很多人生道理,生命中充滿了無數的坎坷和挫折,但這些都不能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道路,我們可以被打壓,但是不能被打敗,要努力,勇敢的活著。或許,人們活著就是為了自身而活,而不是為了人以外的任何東西而活。如果要說活著的意義,那就是為自己而活,并且活的精彩,因為時間會證明一切!
《活著》讀書筆記 7
我總以為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重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躲閃,但亦毫不羞怯地袒露著。其深淺難以以厚薄而論,正因它們載負的無不是思想的洪流。我時常想著一本書的力量,純粹的文字卻沖擊人的視聽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靈,撞擊思想,潛入意識。
《活著》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著》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后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秘的期盼——呼喚著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么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后。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仿佛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著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到最后敗壞家業,淪落到為糊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的年代里,他死里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饑餓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后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這應是一個杯具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著,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著。在書里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著,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仿佛是看見一綹極纖細的發絲被—逼迫著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著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盤剝的冬筍。
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著人的堅強。可到最后,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凈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著,為了活著而活著。活著,執著地活著——已成為一個唯一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最好的肯定與頌贊。至于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里,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活著》讀書筆記 8
淚水久久縈繞在眼眶,黑色封皮包裹著的舊書被我緊緊擁在胸前,心酸的凝望一個老人心酸路,口中嗚咽,竟不知何以傾訴。《活著》深深觸動著心底的脆弱。
年少輕狂,倉皇走過的路,在福貴老時看去,應該只是蒼蒼橫著的翠微,不再見愁容了。父親自己賭光家產而被氣死,自己被抓去當壯丁,在戰火紛飛的炮火中,流離兩年,再回家,卻早已物是人非,女兒聾啞,一切都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不過,欣慰尤在,他多了一個可愛的兒子——有慶,終于迎來了幾年辛苦卻溫馨的團圓生活,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也許才是最完美的,不需榮華富貴,只求相守一生,輕輕撫摸你陽光下閃亮的長發,溫柔的用體溫知遇我們的心,父母的病故,令不孝之子翻然悔悟,用淚水埋葬過去,開始體貼妻子。照顧家庭。
歲月飛逝,世事果然都如浮光掠影。兒子天性善良,細心呵護羊兒長大,不辭勞苦的給羊兒喂草。兒子上學了,善良的他在為縣長夫人獻血時被無良醫生超額抽血致死。今夕何夕,星空之下,又是一道流星劃過天際,又是一條生命的凋零。
隨后女兒鳳霞產子離世,女婿因工活離開了自己,外孫被黃豆撐死折翼離去,身邊至親離開了自己身邊,只留下老牛陪伴,悵惘人世,老人沒有悲觀,沒有墮落。曾經的浪蕩子弟在親人離世的傷痛里成長,變得愈加堅強,因為他懂得,老淚縱橫,一味苦怨,是挽回不了至親生命的,只是徒增憂愁罷。在那個連酒都買不起的年代,甚至比不得千年前借酒消愁的李白,杜甫,頑強活著,實屬不易。
山風習習,流水纏轉著憂愁。當年富家大小姐家珍嫁到富貴家,卻吃了一輩子的`苦。臨死時,還拖著病體,想為丈夫多干點兒活。幾十年前,福貴在外沾花惹草,家珍忍辱負重,不愁不怨,忍受丈夫打罵,卻從未抱怨。幾年后,因丈夫的賭博,讓她褪去絲綢,拿起了鋤頭,她卻依舊不愁不怨,只因丈夫一句,“別累壞了,歇會兒吧”內心竟換了滿滿的安慰與感動,紅暈浮上臉龐,欣慰的笑容綻放,愿為福貴付出全部真心。
幾十年后,時光漂白了發絲,兩人長相廝守,彼此的眼里都多了更多的柔情。世事難料,倉皇走過的昨日已是最美的時光,家珍因過度勞累而患上了軟骨病,可憐的女人,不矯揉,不造作,依舊超越自己身體極限的吃苦耐勞。家珍死時,我的淚水止不住溢出眼眶,如此善良的女人卻在那個民主與法制遭踐踏的年代如此凄苦,那個紛亂的年代,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格遭受踐踏,生命遭受摧殘。當時人的苦難,換來了如今的國富民強。
古槐煙薄晚鴉愁,獨坐黃昏誰是伴?暮色蒼茫牛與歸。
《活著》讀書筆記 9
讀完《活著》,我想到了一直困惑著我的一個問題:你活著的理由是什么?而現在,我完全可以回答我自己,那就是為自己活著的本身而活著。
《活著》講述了故事的主人公福貴與命運作斗爭的艱苦歷程,接踵而至的打擊一次又一次地摧殘著福貴,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就好像上帝在拿他的命運開玩笑……每每讀到一個悲劇,我內心就為之一顫,我不禁多次深入到福貴的內心,忐忑不安地考慮福貴是不是能挺過身邊的人撒手人世的痛苦。但是,這好像不可思議卻又在情理之中,福貴挺過來了。一次次的噩運與打擊沒有使這個毅力超凡的人倒下,命運一次次地向他昭示:你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你為了你的本身而活!
其實,人生與命運血脈相連,它是生于幻想樹上的一朵蓓蕾;人生與命運骨肉相親,它是出于現實源頭一股清泉。人生永遠逃脫不了命運的束縛,它們相互依存,彼此不分;幻想永遠解脫不掉現實的禁錮,它們缺一不可,不離不棄……讀《活著》是殘酷的,雖有一些輕松,優美,心曠神怡的時刻,但《活著》的基本格調卻還是悲慘的。悲在福貴對抗命運的艱苦,慘在他親眼所見自己的親人一個又一個離開人世……書中沒有煽情,只有接踵而至的打擊。為自己而活著的信念,成為福貴身上唯一不被滄桑世事帶走的資本。
除了悲慘的感情基調外,《活著》也包含作者對福貴所處的一生中社會的辛辣諷刺,以及對建國前后幾十年中國政治生活的不滿。靠賭博而成為地主又最終被槍斃的`龍二,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逝去的數以萬計的生命,被勢利的醫生抽干鮮血的有慶,以及中因身心受到摧殘而上吊自殺的春生。揭示了建國前后政治道路上的不光彩,人情的勢利,戰爭的殘酷……
讀完《活著》,我不禁想,在那幾十年間里,會不會有一個像福貴一樣的人,對命運樂觀面對,對生活充滿信心,對未來懷有希望?我想是有的。也許有些讀者,覺得福貴是一個形象猥瑣的小人,但我覺得他是個英雄。面對命運他不屈不撓,面對生活他奮勇向前,面對未來他鍥而不舍。我相信,所以人都會因此而受益匪淺,因為《活著》給了我們活著的理由!
《活著》讀書筆記 10
《活著》是一本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闔上書本才會感到的隱隱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性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發人送黑發人這樣的故事并不具備轟動性。然而,所有的情緒都在娓娓敘說的過程中悄悄侵入著讀者的思想。
人越懼怕死亡,人就活的越怯懦。
余華在序中這么寫,“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本書是以一個老人的回憶展開的,書中就這樣以平淡的語調地敘述著一個似乎微不足道而又壯烈的故事。主人公叫“福貴”,一個在現代人看來略顯俗氣的名字,但是卻代表了那個年代天下父母親對子女的殷切期望。但什么是福?什么是貴?也許他們并不知曉,他們既單純得可愛,也愚昧到可悲。
小說敘述了福貴一生的悲歡,表達了福貴一生的起落盛衰。福貴,年輕時是一個地主蕩產、家破人亡的代價——由于半年賒帳的積累,福貴把祖輩留下的家產在一夜之間輸得精光,由遠近聞名的闊少爺變成了一文不名的窮光蛋。所有的風光都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蕩然無存。他也從此一蹶不振,日子越過越窮苦。父親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之后,在從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死了。他為病了的娘到城里買藥時抓壯丁抓走,此后的日子飽嘗顛沛流離、飄無定所之苦。快兩年時,他終于死里逃生,回到了家,得知母親已病故,女兒鳳霞因為一次高燒,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原以為一家人終于團聚可以過好日子了,誰料,苦難才剛剛開始——的兒子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醫生奪去了生命;女兒鳳霞終于長大成人還找到了一個疼愛自己的丈夫卻死于了產后的敗血癥;妻子家珍也死于軟骨病;女婿二喜死于工地的事故;不僅如此,死神連他年僅7歲的外孫苦根都不肯放過,竟因吃豆子而撐死了!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相繼死去,福貴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親手埋葬了五個自己摯愛的人。
經歷的越多,徹悟的就越深。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也沒有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明白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著世界。
“人為什么而活著?”
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更是一個眾說紛紜而沒有結論的話題,福貴一生的杯具是自身命運與社會變遷的交織,活著,為了什么,為了這讓人撕心裂肺的痛楚嗎?不,正是這種痛楚才使活著的感覺更加強烈。期望破碎后的痛楚使下一個期望更加真摯,使得來的幸福更加珍重。人生來就注定要伴隨悲傷,正是悲傷使我們更清醒地活著。如余華自己說的一樣:“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著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活著,生命就是一個活著,不談幸福或苦難,生命,只是一個活著的過程。活著吧,活著,生命而已,畢竟,生命還要繼續。
《活著》讀書筆記 11
如果你懷疑生命的意義,就一定要讀讀余華的《活著》,書籍是一位叫福貴的老人對他跌宕起伏一生的自敘,他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無常,似乎幸運與他毫無關系,苦難才是常態。
小說中的主人翁福貴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地主家的少爺,他的父親年輕時輸掉一半家產,富貴比之父親是有過之無不及,嗜賭放蕩,敗光所有家財,還好妻子不離不棄。輸光家產并不是最慘的,沒有最慘只有不斷更慘,福貴被抓去當壯丁,參與到血淋淋的戰爭,九死一生回到家中,母親已經去世,女兒也因一場病喪失了聽說能力,成了一名聾啞人,苦難接踵而至,勤快有愛心的兒子在位縣長夫人獻血時,被抽干了血液失去了生命,女兒嫁給了疼愛她的男人,有了好的歸宿,這個苦難的家庭眼看日子逐漸好轉,結果女兒又死于難產,絕望中找尋著希望,女婿是能干孝順的人,況且還有一個可愛機靈的小外孫,女婿后來突發意外死亡,患難一生的妻子平靜離世,相依為命的小外孫吃豆子被撐死,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又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最后自己與老牛相伴,孤獨一生。
讀完這本書后,心情很復雜,有失落壓抑,也有揪心忐忑,也許是文學的力量我們可以通過細膩文字產生強烈的代入感。福貴的命運如同戲劇一般,讓人不禁感慨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往前行走的過程中,誰又能料到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呢?這中間悲喜劇的發生有人為的.因素,也有不可抗拒的時代因素,更有冥冥之中的一種注定,這些合在一起就構成了命運。年輕時的富貴荒淫無度、嗜賭成性,拉開了悲劇人生的序幕,社會的動蕩不安、物資匱乏讓悲劇不斷上演,冥冥之中注定的親人意外離世讓悲劇無以復加。物極必反,苦難之后的富貴,反倒更加豁達的看待這一切,有了把親人都已經提前送走的輕松。在福貴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倒霉透頂、殘敗不堪、讓人絕望的老人;但這個有著頑強生命力的老人猶如在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上挺立的一顆老樹,縱然歷經風沙、滿目瘡痍,但枝葉間的新綠,依然顯示了生命的堅韌。福貴在飽經患難、歷經滄桑之后,收獲了一份和命運平靜相處的豁達。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主人公福貴認真的講述著自己的故事,沒有一句抱怨的話,甚至苦難讓他變得更友好、更豁達,更珍惜生活中點滴幸福,甚至因為有人重視自己的故事而感到滿足。突然想到無問西東里的發問“如果提前了解你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從福貴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是超出自己的預期,有時生活對我們很殘酷,我們認為我們會絕望、會失去前行的勇氣,事實上每一段苦難都最終成為了后期云淡風輕的談資。活著作為一個詞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里的福貴經歷了多余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么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里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額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活著》里的福貴讓我相信: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意大利的賀拉斯所言:“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不用思考活著究竟為什么?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所以快樂很重要。做到為自己而活,縱使經歷了人生的每一次坎坷,依舊可以做到縱有疾風起,生活不言棄,那便是對活著最大的詮釋。(王雪婷)
《活著》讀書筆記 12
《活著》這部作品讓我感觸良多。這本書敘述了主人公福貴所有親人的死亡到老年福貴只有一老牛做伴的一生。主人公徐福貴本是一個富裕土地的擁有者,卻因為擲骰子賭博讓他失去了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也讓他整個家庭陷入無限的不幸跟貧苦之中。
在去給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當他歷盡艱險回到老家時,等待他的卻是更加艱難的現實。最疼愛的兒子有慶因意外身亡;唯一的女兒鳳霞分娩時難產而死;妻子家珍也因軟骨病離他而去;接著女婿二喜出了工傷而身亡;連最后一個親人小外孫苦根,也在七歲吃豆子時也被噎死了。
福貴從失去金錢到失去親人,再到最后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的敘述卻又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他樂于談論人生,不羞于年少時的放縱,不頓于磨難時的煎熬,也不懼于面對至親離去時的痛苦。
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
在福貴的故事中,穿插著其他人不同的生命軌跡。每個人身上都有時代的烙印,每個人又都是時代的縮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他們都在各自的命運里顛簸,自顧不暇。當命運對所有人都不公時,反而是種公平。此時,打破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幻想,低到塵埃里去,褪掉所有不忿不平,以一顆被歲月磨礪得粗糙的平常心,專注于當下的自己,活下去,反而難能可貴。
在這么多人物里,二喜是最讓我扎心的,他是個總會在幽暗中暖心、給讀者以慰藉的偏頭漢子,然而噩運的毒花偏偏精準的開在這個好人的墳頭,這個諷刺讓人不解,甚至埋怨作者的殘忍,但也因如此,福貴的精神世界不斷得以絕處逢生——擁抱苦難,熱愛生活。
一口氣讀完老人的故事,情緒像吊了沉沉的鉛墜,心境卻逐漸開闊。“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愿你我日后,像福貴一樣,不畏過去,不念將來。
《活著》讀書筆記 13
《活著》余華著,雙十一的時候半價買的,我足足等了五天。
此書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第一次如此入神的去看一本小說,是從作者的自序開始的。“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的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的突出。內心讓他真實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寫現實,可是他們筆下的現實說穿了只是一個環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現實。他們看不到人是怎樣走過來的,也看不到怎么走去。當他們在描寫斤斤計較的人物時,我們會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計較。這樣的作家是在寫實在的作品,而不是現實的作品。”看到這段話的時候,突然間就讓我頓悟了,好像在說一直書寫的自己。
作者的妙語橫生,總讓人要不斷的思考寫作手法的絕處所在,讀書的'人很多,一些人注重故事情節,而近幾年我常常注重的是別人如何在寫,同樣的一件事兒,如何寫的生動而不乏味,如何寫的有趣而有靈魂。托爾斯泰的藝術論:任何偉大的作品都是蘸著血淚寫成的!
一口氣,讀了這本是的三分之一,如此的全神貫注,我總因為作者是在寫自己的經歷,原來是在聽別人的講述。富貴從一個富家少爺,從不務正業賭光家產,再到落敗到一家人住進茅屋,父親病逝,老丈人接走懷孕的妻子,從不會做農活點滴做起。七個月之后妻子攜子歸來一家團聚的歡喜中,母親病倒,進城請郎中的時候被抓去做了壯丁,又經歷了烈火硝煙的戰爭,真是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嗎?
他又次的回到自己的村莊,兒子有慶已經三歲了,女兒鳳霞因一次高燒從此失聲。人生的苦難莫過于如此了吧!
文中一直環繞的主題,人只要活的開心,窮點不怕。富貴在講述的過程中總是嘿嘿笑著,一個對自己的過去能夠記憶如此深刻的人,能看到自己年輕時的樣子,也許過錯、苦難、遺憾對他來說已經不算什么了吧!
《活著》讀書筆記 14
這本書看完有一段時間了,不想寫東西。總覺得回憶一遍內心要陰沉好長一段時間,欲哭無淚。書名雖是《活著》,卻講述著關于死亡的故事,并且是讓主人翁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死去,將這種苦難像解剖一樣地赤裸裸、血淋淋地呈現在你面前。讓你看到經歷了所有的極致苦難之后,死去就是活著。
福貴年輕的時候是個地主家的敗家子,嗜賭成性。像所有的電視劇情節一樣,嗜賭的最終結局就是敗光家產。他的人生從此開始了像他放飛自我的青春一樣,開始一場又一場的撕心裂肺的送別。先后經歷了父親因他敗光家產從糞缸上掉下來摔死;母親重病不治而亡;懂事的兒子有慶因為給縣長夫人獻血被抽血過多而死;吃苦耐勞的女兒鳳霞小時候因為生病成了聾啞人,本來嫁了個歪脖子丈夫開始了幸福的人生,卻因為產后大出血而死;妻子家珍本來是城里姑娘,嫁給他之后任勞任怨,對他始終不離不棄,卻患上了軟骨病,最后因病而去;女婿二喜的出現可謂是福貴后半生出現的唯一一點喜色,卻因為在工地干活被水泥板壓死;剩下了唯一的外孫,可愛的苦根,就像名字一樣可憐,也因為吃多了豆子撐死了。生活將福貴的苦難推向了極致。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覺得作者是冷酷的,為了引起讀者的悲憤、憐憫,將福貴的生活撕裂得面目全非,猙獰不堪。可是,最近的敘利亞戰爭,各種媒介用圖片、文字、影像、聲音等等,將這個國家里的普羅大眾的困難排山倒海般地推到我的面前。除了感嘆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國度,我能想到的這些可愛的人們就像福貴一樣,就是《活著》。他們不得不面對無法躲避的生活苦難,忍受疾病、戰爭,親人的離去,和不可知的未來。
而我也漸漸懂得,福貴是怎樣活著的。這種活著是在他人生中比肩接踵的困難中偶爾的溫情脈脈交替支撐著的。比如家道中落后家珍被岳父接回了娘家,可是半年后家珍給他生了個兒子有慶;比如瘦弱的有慶在學校的長跑比賽中居然獲得了第一名,并且老師告訴他,即使讀書成績不好,跑步跑的好也是很有前途的;比如鳳霞在嫁給二喜的那段日子里,倆人牽手走在回家的`路上。這些簡單的快樂在莫大的痛苦面前顯得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正如你終于會明白,無論現時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著,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那個結果對現時的我們毫發無傷。這樣的結論是多么的冷酷無情,卻又是多么的真實。
有句話說:“上天只會給你過得去的坎”。大部分人或多或少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有如此境地。可真是到了一定的時間之后,我們再回過頭去看那些我們覺得痛徹心扉的那些坎,可能好多看起來其實已經微不足道了,比如某些難以釋懷的失戀,比如不堪回首的高考失利。而那些加諸在我們身上的苦難,也會在悠悠的歲月長河中,說起來的時候云淡風輕,心里面隱隱作痛。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這個不完美的國家提供給我們的一切,少一些社會戾氣,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提醒幸福。
親愛的敘利亞的孩子們,當你們的國家遭遇苦難的時候,你們要像福貴一樣,直面慘淡的人生,敬畏生命,勇敢地活下去,因為活著就有希望。你們是國家最后的希望,是“國寶”,倘國之大器,皆化炮灰,將來國家形勢必定更加嚴峻,你們應當為你們的國家和民族“死中求生”,一往無前。
《活著》讀書筆記 15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著》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找來閱讀。近幾天又經常聽到讀書會的會員們在討論余華的《活著》,便到閱覽室借來并急迫的讀完。
《活著》的作者余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用冷靜的、平常的筆調,用至真至誠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位叫富貴的老人極其不平常的一生。
富貴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家的少爺。年少無知的他,夜以繼日的吃喝嫖賭。終于在一夜之后將龐大的家業全部輸光。從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淪落的靠租地為生的佃戶。巨大的人生落差,刺醒了他麻木的心。他開始孝敬母親、關懷妻子、憐愛孩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為自己過去的錯誤付出代價。他去為母親請郎中,卻在路上被國民黨殘兵抓了壯丁,被抓后母親病死。以后他的兒子有慶在為學校的.校長獻血時,卻被不負責任的醫生酬謝過量致死。他的女兒鳳霞死于產后大出血。他的妻子家珍在兩個孩子去后也撒手人寰。他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運事故中慘死。剩下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也因貧窮,吃豆子被撐死。親人相繼的離開了富貴,孤獨的富貴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為伴,繼續活著。
富貴只是千千萬萬那個年代中的人物的一個縮影,默默的忍受著這一切。我們可以體會到人世的`殘酷與個人的渺小。作者在《活著》韓文版的自序中這樣寫道: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忍受,成為生命給予生活的一種狀態,是活著的一個必須條件。但是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撐,愛的牽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么,這種活著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其實活著是一種證明、一種歷練。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活著》讀書筆記 16
在還未看內容時我曾做過這樣的猜想:小說既然取名為活著,那必然是表現主人公在經歷萬難后仍然堅強的活著。帶著這猜疑我細細品讀余華的《活著》,讀完之后讓我倒吸一口冷氣。雖為活著,但卻讓我不斷地看著鮮活的生命在這個活著的故事中一個個死去。
《活著》這本書太過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線,那些曾經鮮活,最終變的死寂的生命卻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書作者余華用冷靜的令人發怵的筆調記述著這個故事。
在我看來余華是冷漠無情的,他何以讓那善良的妻子,那聰明伶俐的兒子乃至更多人相繼離福貴遠去。只留下我內心無聲的嘆息和淚水。
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有慶對生活充滿無限的向往和希冀,即使貧苦艱難的生活,即使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他都那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他愛他的兩只小羊,為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因此當他在父親面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衷心的笑了,因為我好像看見了有慶的希望。 可是令我無法接受的是有慶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很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于血型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逼著去獻血,他竟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一切就像一個非常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后福貴只剩下自身。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為遠離那些動蕩的年月,因為并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不禁有些戰栗。全書籠罩著“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好像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著,縱使要擔當更多難以承受的苦痛,我們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或許就是生命的力量,這或許就是活著的呼喚。
《活著》讀書筆記 17
暑假里,我讀了《活著》這本書,我似乎有些明白了活著的意義……
正如作者所說:“正是在這樣的心態下,我聽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舊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我想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
在這部作品中,富貴因為好賭,輸光了家產,卻僥幸逃脫土改槍斃地主一難;老醫生被打成了反革命,結果醫院沒人會治療;春生參加了革命,最后卻被害死……冥冥當中,這似乎都是命中注定。
正如中國的老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將這句話反過來理解,也是一個深刻的道理。
余華給主人公福貴的人生苦難找到了的緩解之路——忍耐!這就使得這部作品的敘述都因這種寬闊的忍耐而變得沉郁、悲痛而堅定。
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苦難中磨煉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含著一切。不論多大的苦難降臨,福貴都把它化解在無邊的忍耐中,最終達到與孤單生活相依為命的地步。
“忍耐”是一種柔韌的品質,時刻保衛內心免遭苦難這種生活暴力的`破壞。圣經里說“愛是恒久忍耐”,也就是說,恒久的忍耐可產生愛。福貴就是這樣的,他無法改變貧困、苦難、死亡的內部規則,于是用堅忍、平和的心境去注視人生,用自己特有的幽默、樂觀戰勝歲月,進入一種淡泊寧靜的境地。然而苦難真的能像余華所寫的那樣,消失于幽默與樂觀之中嗎?我想,這也未必能夠……
苦難作為一種遭遇,可以很快過去并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失。但對于福貴來說,苦難已經貫穿在了他的整個人生中,成為了他基本的存在狀況,除非他死才能消失,但死亡本身又何嘗不是一種苦難呢?
正如書后所說:“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著》讀書筆記 18
活著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為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蕩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后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盡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可能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喬峰抱著她的尸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后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著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后,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可能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著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己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對,我不敢說。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著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說不清到底該怎么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著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脫,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盡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后天形成的反叛可能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己的意愿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并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帶著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說聲再見。
《活著》讀書筆記 19
《活著》講述的是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澌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上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這一切,又一次引起了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只要活著就是一種勝利。但是似乎作品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人在苦難中堅強地活著。
我們可以說,福貴老人是樂觀、達觀的,他對生活充滿著一絲可憐的希望,他對苦難命運平靜的接受,甚至是忍受但這也悲哀顯示他精神上的逆來順受。他已經被苦難壓平他的活著幾乎失去了活著的'價值。但這也使他看淡了苦難學會同情的眼光看世界,這是一種活著的態度。才會出現最后的福貴花了很多錢卻買了一只老牛回來,到風燭殘年之時牽著一頭老牛做伴過目子。還會和作者平靜的講述自己的。
然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著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于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也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后退,后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于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后揮手而去了。有一位哲人說:“生命就是今天,雖然不能預測明天,但你可以精彩。”是的,生命就是今天,只有把握住今天,生命才能精彩。然而,如此淺顯的道理也許只有到了生命的界點才會有更深切的體會。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還擁有人生最寶貴的財富——生命。
《活著》是一面人性的鏡子,它讓我們懂得了人為什么活著。“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無論生活多么悲慘,人都要堅韌地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只要活著,就是勝利。
《活著》讀書筆記 20
死很容易,活著很難。這也許是最能概括本書情感的句子了。親人一個一個離自己遠去,靈魂一次一次被自己喪失。沒有活下去的支撐和信念,不知道為什么而活,但內心深處卻不會放棄生命,這恰恰是生命的本能。活著,是一種本能,無關環境,無關信仰,無關追求。
福貴一家原應該是地主階級的有錢人,有著幸福美滿的家庭,雖然老爹是個敗家仔,但依舊很寵福貴,有個支持自己,永遠關心自己的老娘,娶了個能吃苦耐勞,善解人意的有錢人家小姐做妻子——家珍,還有個漂亮、能干的女兒——鳳霞,最后還有個善良,熱心的小兒子——有慶。但卻經過福貴的一系列折騰和當代社會的發展,最終導致錢沒了,老爹死了,疼愛自己的老娘病死了,可憐的兒子和女兒在同一間醫院走了。妻子也死去,留給福貴最后的念想是鳳霞的丈夫二喜和孩子苦根。曲終人散,最終都離他遠去。這世界上只剩下他孤零零的一個人。
我會想,他為什么不去尋死?他為什么還要活著?最親的爹和娘去世了,最愛的妻子兒女走了。沒有一個人能頂住這般打擊。這世界已了無牽掛,他也都這般歲數,活在這,沒人給自己送終,所謂的家財萬貫一夜失,白發人送黑發人,世上無親人,這類悲慘的事情在同一個人身上發生,試問自己,誰有他這樣堅持活下去的信念?他究竟是心底強大,還是想替自己愛的人繼續活下去,看遍世間所有美好。
我常常進入書中,幻想假如我是福貴,那個最悲慘的主人公,我會不會在家珍去世后便與她一同死去,我不敢想象,但心底里卻是有個明確的答案仔細想想,我不會那樣做。那是高潔的`愛情,但我欣賞不來。我不會死,雖然我不知道為了什么活著,但我終究不舍得這世間,我留戀它,我會努力抱著好的心態迎接接下來的日子,但確實不會有從前的快樂和無憂無慮了。深入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與福貴感同身受,想象他經歷苦痛時的心情,理解并生存。
不是每個人都能從打擊中走出來,人是為了本身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其實活著本身的美好就足以讓我們迷戀,足以讓我們繼續為其活著。活著,是責任,是心態,是生命本該有的色彩。連生存的機會都沒了,又談何創作?夢想?機遇?死去可以奪去人們的痛苦的記憶,但是活著可以讓人們重新創造歡樂的記憶。總結起來便是:與其忘記痛苦,不如制造歡樂。瀟瀟灑灑過完余生。但依舊會帶有悔恨,恨自己、恨世界。
《活著》究竟是想表達主人公的可悲,亦或是表達希望讀者堅強生活。沒有準確把握,但中心絕對是:把握生活,領悟一切,努力活著。
《活著》讀書筆記 21
合上書本已是深夜,閉上眼睛,冥思、遐想。《活著》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一生的命運在腦海深處層層涌現,撞擊著藏在深處的靈魂,《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他們相互感激,同時也相互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同時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講述主人公富貴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難時,也令我從中深受啟發。
福貴年輕時貪圖享樂,以致傾家蕩產,父親不久便被氣死,母親也相繼離世,原以為命運到這里便會有一些的好轉,但往往事與愿違,幾年平靜生活過后,接踵而來的是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的相繼死去。最后,只剩得福貴與一頭老牛在世上相依為命。中國過去六十年所發生的`一切災難都一一發生在福貴與他的家庭身上,但當厄運來臨時,福貴并沒有自哀自憐,只是在稍許的麻木后,又開始迎接生活的挑戰,以一己之力承擔著照顧這個破敗家庭的重擔,他始終沒有放棄生命的想法,即使在這個世上他僅有一頭牛,幾畝田與破茅房。所以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尾時,我沉沉的感受到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
我已經被這堅強的意志所打動,我明白了無論遇上多大的困難,只要有一顆堅強、樂觀的心,世上沒有邁不過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時,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僅與一頭牛相依為命,但他那活著的意志超乎于常人,我們更會精神抖擻,充滿這斗志。
《活著》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召喚著我不斷前行。有人會認為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對于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著》體現了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活著》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活著讀書筆記04-25
《活著》讀書筆記03-21
活著的讀書筆記01-04
活著讀書筆記范文04-26
企業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
網絡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12-16
市場營銷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
網絡營銷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
西廂記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
理論學習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