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來歷
“元旦”,就是每年陽歷的一月一日,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傳統的新年。然而在運用陰歷記法的古代,“元旦”并不是1月1日,而是農歷春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旦的來歷,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旦”的來歷
“元旦”相傳起源于三皇五帝,意味著“初始之日”的這一天,顧名思義代表著一年中的第一天。傳說上古的堯舜時代,實行禪讓制,在位者為公為民,很受百姓愛戴。到大禹時,祭祀先帝堯舜,大家就把那一天當作一年之始,成為“元旦”或“元正”。
而“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房玄齡等人所寫的《晉書》中:“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 晉朝詩人辛蘭曾有詩:“元正啟令節,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錄的就是當時“元旦”互相慶賀的情景。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一年中有兩個新年的國家,這還要從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說起。
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而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又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 秦朝時,始皇統一六國,又改陽春月即十月為正月,“元旦”又變成了農歷十月初一。 那時候的“元旦”到底是哪天,是隨著王朝的更替而不斷變化的。 漢武帝時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此月第一天即夏歷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統一了規范,直到清末。
現代歷法中分為公歷和農歷兩種,辛亥革命勝利后,孫中山先生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利,以便于統計”,定正月初一,也就是古代的“元旦”為春節,而公歷1月1日為新年,也就是現在的“元旦”。
后來民國政府為了讓公歷“元旦”和古代過年的習俗融合起來,做了很多努力。但千百年來,習慣了農歷的民間百姓對公歷實在不感冒,仍舊按農歷過年。 不過正月初一為"春節",而1月1日為“元旦”的說法卻逐漸在潛移默化中被接受了。 這就是,為什么在中國一年中,會出現兩個新年的原因。
古人“元旦”怎么過?
過節當然要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宋人的學術筆記《野客叢書》中說:“國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團、寒食……為大節日,七日假。”在北宋時期的“元旦”相當于現在的春節,當時國家的“假日辦”要發出通知,給“上班族”放假七天。元旦當天,京城的許多繁華街道上都要結彩棚,擺放帽子、梳子、珠翠、首飾、衣著、花朵、領抹、靴謝、玩具之類的商品,還有舞場歌館,車馬來往,絡繹不絕。
據有關史料記載,我國明朝天順年間,民間就已經出現了賀年卡。 在明朝時期,有人用二寸寬、三寸長的箋紙,在上面印制出美麗精巧的梅花圖案,并且工工整整地寫上姓名和地址。 到了農歷正月初一這天,爆竹聲聲,春聯鮮艷,人們滿臉喜悅之情,互相拜年。有人就拿著自己精心制作的賀年卡贈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既可以恭賀新春之喜,又可以送上一片溫暖如春的美好情愫,真是一件很有意義又無限溫馨的事情。
凡過盛大的節日,幾乎都離不開美食。在飲食上,也同樣有講究。喝椒柏酒 唐代武平有詩云:“愿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椒柏酒是用花椒和柏樹葉浸泡的酒,古人以此祈愿祛病長壽。
喝桃湯
桃湯是去桃樹葉汁浸水煮沸而得,祈愿平安吉祥。
吃膠牙餳
膠牙意為“牢固不動”,老人常說牙堅齒固,能吃能喝是最大的福氣。白居易有詩云:“春盤先勸膠牙餳”,所以膠牙餳也代表了古人希望健康長壽的美好愿望。
五辛盤
五辛盤的說法有兩種,一是大蒜、小蒜、韭菜、蕓薹和胡荽五種辛辣之物,一是五臟。 《本草綱目》中提到,“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葉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
【元旦的來歷】相關文章:
春節的來歷(二) -元旦04-26
春節的來歷(說法一) -元旦04-26
清明節的來歷08-09
清明節的來歷故事05-22
清明節的來歷與習俗07-08
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09-27
中秋節的來歷的作文01-15
中秋節的來歷介紹01-26
過中秋節的來歷10-11
中班中秋節的來歷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