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

時間:2023-01-31 12:39:43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1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14篇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1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實際情景里提出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和思維的.靈活性。

  3、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

  教學重點: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十幾減8、7。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圖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從圖上知道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共有15把號,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

  怎樣列式?

  根據回答板書:

  15-8=□

  你想怎樣計算呢?

  二、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講述:如果用小棒來表示,你應該怎樣擺、怎樣算?(學生擺學具)

  小組匯報:你是怎樣算的?

  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158+(7)=15

  這么多種算法,小朋友覺得哪一種最容易算?

  試一試。

  書上P5試一試中也為你們準備了兩道題,請你用這種最容易的方法來計算,好嗎?

  學生做完后,小組內互相檢查,交流算法,指導做錯的學生更正。

  三、鞏固應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看圖,說圖意。

  (2)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再集體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看圖獨立完成在書上,集體交流時讓學生說出題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先計算,再比較。使學生加深認識“想加算減”的方法。但不要求統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交流時可以根據學會的錯誤說說計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題。

  游戲“過獨木橋”:同學們,如果你們算對了就可以過橋了,看誰先過橋。

  (1)小組合作口算。

  (2)比較十幾減8和十幾減7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師: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這些知識你是怎樣學到的?先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根據學生回答

  ,板書:十幾減8、7)

  板書設計:十幾減8、7

  15-8=7方法一:15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海底世界——數數

  1、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2、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3、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4、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空間與圖形:

  1、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2、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

  統計與概率:

  1、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

  2、我換牙了——統計

  實踐與綜合應用: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

  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20以內加減法及應用。

  2、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難點:

  1、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勇于創新的學習習慣。

  2、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地掌握6、5、4、3、2加幾和十幾減6、5、4、3、2的計算

  2、通過練習進一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聯系,逐步形成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困生熟練地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學具

  教學過程

  一、計算方法訓練

  1、擺擺說說

  (1)請大家拿出小棒,左邊擺5根,右邊擺8根

  (2)要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樣列式?(板書:5+8=)怎樣算?說出不同的算法

  (3)一共有13根小棒,去掉左邊的5根,求還剩多少根?怎樣列式?(板書13-5=)怎樣算?說出不同的算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小結:計算13-5時小朋友們可采用你喜歡的方法進行口算。

  二、口算練習

  1、練習三第1題

  示第1題,讓學生觀察每組的得數,引導他們從感性上懂得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2、練習三第2題

  同桌之間互相合作,完成口算練習,活動完成后說出所有算式,師板書,讓學生讀出所有的算式。

  3、練習三第3題、第5題

  以比賽的形式進行,交流結果。

  三、解決實際問題

  1、、練習三第4題

  提問:第(1)題知道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第(2)題呢?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書上填寫。

  交流結果。

  提問者兩道小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2、練習三第6題

  學生觀察,獨立理解題意,能完整說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學生獨立計算解決,把結果填寫在表格里。交流結果。

  3、練習三第7題

  摘蘋果比賽。

  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反饋

  四、全課總結,交流收獲

  1、小朋友,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2、完成思考題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9、3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對“百數表”的整理,進一步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含義和排列規律,鞏固數的讀寫

  2、運用操作活動,結合顯示背景,了解“單數”、“雙數”并進行簡單應用。

  3、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規律,培養自主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并進一步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

  1、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排列規律。

  2、“單數”、“雙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發現數按一定規律排列后相互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

  100以內的數目表

  教學過程

  一、激活舊知,引入新課

  1、從36數到55,從81數到100。

  2、填一填:

  (1)3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xx。

  (2)。8個一和7個十合起來是xx.。

  (3)9個十是xx。100里面有xx個十。

  3、揭示課題

  這一節課就來學習100以內數的順序和排列規律

  二、自主探索,整理百數表

  1、激趣導入:數學王國開運動會啦!數娃娃們排成了整齊的方隊(出示百數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這些數娃

  娃是怎么排隊的?

  要求同桌學生相互說一說。

  追問:咦,方隊里還有不少位置是空著的,你知道是哪些數娃娃還沒來嗎?

  2、小組活動:邊數數邊填寫,在書上完成百數表。

  三、小組合作,探索規律

  1、各小組展示百數表。

  2、談話:這張百數表里可藏著好多有趣的奧秘呢!先請小朋友橫著選幾排數讀一讀,在小組內說說數娃娃的排列有什

  么規律。(如:41、42、43、50,左邊九個數的十位上的數是相同的,個位上的數一次是1、2、3、9,最右邊是整十數等等)

  再讓學生指著不同橫排說一說。

  進一步啟發:豎著看又有什么規律?斜著看呢?轉彎看呢?請小朋友積極開動腦筋,把你發現的'規律告訴小組里的小朋友!

  3、談話:小朋友真了不起,在這張百數表里發現了這么多奧秘!老師還做了幾個“魔力框”,大家仔細觀察,在“魔力框”里你還會有新的發現的!投影出示:用三種不同形狀的圖形分別在百數表里框出幾個數。要求讀一讀,并找一找

  這幾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在小組里交流。

  4、提問引導:(出示帶一個數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幾個數嗎?

  四、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填一填,在討論。

  2、“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弄清題目的要求后,獨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體會。重點引導學生區分比幾大的數是xx,幾比xx小幾

  的類型

  4、“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掛圖后,著重引導學生理解:現在要看35號,說明35號還沒有看,已經看了34人。

  5、拓展提升

  出示一些數字

  出示分類標準:

  (1)個位是5的數;

  (2)個位是0的數;

  (3)十位是5的數。

  要求各小組自由選擇一個標準,把符合該標準的數稱作“我們的朋友”。然后分小組活動,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

  們按順序排一排,讀一讀

  五、總結評價

  提問:這節課小朋友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哪些本領?發現了哪些奧秘?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5

  設計說明

  小括號的意義學生很難理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本節課的教學圍繞情境展開,化難為易。

  1.貼近學生生活,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由于一年級學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離不開情境的支撐,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充分結合學生熟知的現實生活情境進行教學,讓學生明確解題思路。

  2.把算理融入情境中,加深學生的理解,突破重難點。

  結合情境,讓學生理解算式“10-2+3”中“先加后減”的算理,從而改變學生已有的“從左往右算”的算法,使他們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感受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并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理解小括號的意義,感受數學符號的簡潔性、統一性,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意識。

  3.在對比練習中,通過具體、真實的情境進行演繹,鞏固了小括號的意義。使學生對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從而掌握運算順序,鞏固新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圓片

  教學過程

  ⊙鋪墊孕伏

  1分鐘口算比賽。(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在1分鐘內完成)

  10-6+2=12+6-5=

  18-9-9=18+9-9=

  學生說出結果的同時還要著重說出運算順序。

  強調:像這樣的加減混合算式,計算時要從左往右算。

  設計意圖:上課初始開展1分鐘口算比賽,目的有二,其一是復習加減混合運算的舊知,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其二是采取比賽的方式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從無意注意有效地轉移到有意注意中來,提高了學習效果。

  ⊙通過游戲揭示小括號的意義

  1.在游戲活動中滲透小括號的意義。

  (1)游戲探索一:先是左邊站3名同學,右邊站2名同學,接著5名同學靠攏站在一起。

  師:像這樣的游戲過程,我們一般用什么方法計算?這時一共有多少名同學?

  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3+2=5。

  預設

  這個游戲情境學生完全可以理解,能夠列出正確的算式,但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靠攏”與加法建立聯系。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引導,將“靠攏”與加法建立聯系,促使學生加深對兩數之和的理解,為學習一個數分別減去兩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這兩個數之和做了充分的知識準備。

  (2)游戲探索二:10名同學排成一隊。

  第一次演示:先有2名同學走出來,再有3名同學走出來。

  師:這時隊伍里還剩下多少名同學?

  學生說算式,老師板書:10-2-3=5。

  第二次演示:同樣是先有2名同學走出來,再有3名同學走出來,但是走出來的同學靠攏在一起。

  老師啟發:這時可以看作一共有幾名同學走了出來?隊伍里還剩下多少名同學?

  學生明白游戲活動的意義并說出可以先求兩數之和后,老師概括:從10人里面分別減去2人和3人,實際上也可以看作一共減去5人,可以先算“2+3”。

  老師板書“10-2+3”,并引導學生思考。

  預設

  通過游戲活動演示,絕大多數學生可以理解從10里面分別減去2和3,實際上也可以看作一共減去“2+3”之和的道理,但是,怎樣才能改變運算順序來先算加法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活動形象地演繹一個數分別減去兩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這兩個數之和的抽象過程,使得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從而為解決改變運算順序的教學難點作鋪墊。

  2.在交流活動中認識小括號的作用。

  (1)引發思考。

  師:“10-2+3”按照原來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往右算,然而現在要先算算式右邊的加法,你能在“10-2+3”中添上適當的符號表示先算加法嗎?

  (2)同桌討論。

  師:你們想在“10-2+3”中添上什么符號?

  教師巡視,并參與到一些學困生的討論之中。

  (3)匯報交流。

  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情況,如有的可能在2+3的下面畫線,有的可能畫框,有的可能畫圓,有的可能畫括號等。

  (4)抽象概括。

  將同學們所有表示的方法都在黑板上板書。

  教師在肯定大家想象力的同時,指出如果每個人一個符號,太亂了,而且不是自己說明,別人還不知道這個符號的作用,所以,數學家選定了“(  )”,這個符號叫“小括號”,它的作用就是改變算式中的運算順序。

  預設

  認識小括號的意義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但是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同伴的交流中得到啟發,同時經過老師的抽象概括,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認識小括號的.作用。

  設計意圖:為了突破在算式中加入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這個難點,采取老師引導,小組合作以及全班匯報交流等方式,從而在相互促進和抽象概括之中,認識小括號的作用。

  3.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師:帶著下面的問題閱讀教材,看誰回答得最好。

  (1)根據情境圖說說10-2-3=5表示什么意思,10-(2+3)=5表示什么意思。

  (2)10-2-3=5和10-(2+3)=5在計算時的區別是什么?不明白的同學也可以借助手中的小圓片擺一擺。(出示課堂活動卡)

  (3)例題中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我們前面游戲中的思路一致嗎?如果一個算式里有括號,應該怎樣計算?

  教師要有目的地指導一些學困生。

  設計意圖:閱讀教材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這是“理解小括號的意義”的再次交流,不僅突出了教學重點,更重要的是體現“面向全體”的教學理念,讓一些學困生在充分的交流中真正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了解20以內退位減法表。

  2、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

  教學重難點:

  能夠把所有的有關計算題整理成減法表

  教學準備:

  20以內退位減法表,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我們已經學完了20以內退位減法,今天我們就來上一節復習課

  板書:復習20以內退位減法

  復習

  1、算一算

  3+9=11-6=13-7=

  4+8=12-3=12-4=

  5+6=15-77+6=

  2+7=16-8=13-6=

  指名口算,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二、練習

  1、復習(1)

  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3、復習20以內退位減法

  出示第13頁第2題

  (1)豎著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第一行十幾減9,第二行十幾減8,第三行十幾減7......

  你能按照這樣的規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適的算式嗎?

  學生填表,師巡視,個別輔導,填完后指名說一說你是怎么填的`?

  (2)橫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第一行11減2,第二行11減3,第三行11-4......

  斜著看,你有發現了什么規律?

  每一斜行得數都相等

  得數是9的算式有哪些?得數是5,7的算式有哪些?

  (3)口算練習

  師任選一道算式,要求很快報出準確結果。

  4、復習(3)

  同桌游戲

  5、復習(4)

  課件出示:

  11-5={16-8={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6、復習(5)、(7)

  師計時,要求學生在1分鐘內完成,集體訂正。

  三、復習小結:

  今天的復習課我們復習了這一單元的哪些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7

  第1課時 十幾減5、4、3、2

  設計說明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多種計算方法,本節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靈活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熟練地進行計算,所以教學設計具有如下兩個特點:

  1.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例題以后,教師不再參與學生的活動,讓他們自由選擇計算方法解決問題,充分發散他們靈活的思維,獲得自主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2.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基礎上,讓學生口述自己的思考過程,使學生能夠理清思路,熟練思考,在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水平。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

  1.填空。

  7+(  )=12   8+(  )=14

  6+(  )=13   9+(  )=15

  2.口算。

  16-7= 15-6= 12-9= 17-8=

  16-8= 12-7= 11-6= 13-6=

  3.請學生任選一道題說說口算方法。

  設計意圖:學習新課之前,針對新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相應的口算練習,幫助學生回顧前面掌握的計算方法,方便學生遷移類推,順利地掌握新知。

  ⊙掌握十幾減5、4、3、2的計算方法

  1.課件出示例4。

  師: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

  生:我發現這些減法算式的減數都比較小,不超過5。

  2.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例4中的題。

  師:請你從這些算式中任選一道,先算出得數,再說說你的計算過程。

  預設

  生1:12-5=7,想10-5=5,5+2=7。

  生2:11-4=7,想4+7=11,所以11-4=7。

  生3:12-4=8,想4+8=12,所以12-4=8。

  ……

  (教師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

  3.觀察比較,哪種方法更實用,更簡便?

  師:同學們在計算的`過程中,運用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更實用,更簡便呢?

  預設

  生1:我覺得“破十法”更實用,因為先算10減幾比較容易。

  生2:我覺得“想加算減法”更實用,因為只需要一步就能算出結果。

  生3:我也喜歡用“想加算減法”,因為用一道加法算式能算出兩道減法算式的得數。

  生4:“想加算減法”雖然簡便,但有時要很快想出另外一個加數比較困難,所以我還是比較喜歡用“破十法”。

  ……

  師:運用什么方法計算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只要能迅速、準確地算出得數即可。

  設計意圖:計算十幾減5、4、3、2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只需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自主體會每種算法的優越性,達到熟練計算的目的。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8

  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按照“圖形間的規律—數字間的規律—數組中的規律—找規律解決問題”這一順序進行復習的。同時在細節上又注意以下幾點:

  1.知識點、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易于學生掌握。

  教學中,教師通過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對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層次清晰,難易適度。關注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從而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

  2.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培養他們歸納、總結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復習找規律的相關知識。(板書:找規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學期我們都學習了哪些有關找規律的知識呢?

  (圖形的排列規律,數字和數組的排列規律)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找規律相關知識的復習,引導學生回憶相關知識,為下面的復習作鋪墊。

  ⊙復習整理

  師:同學們的記憶力真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這兩方面的知識。

  1.復習圖形的'排列規律。

  (1)課件出示。

  (2)提問:這組圖形是按照怎樣的規律排列的呢?你能繼續畫下去嗎?

  預設

  生1:這組圖形是按照一個正方體,兩個上下放的正方體,一個正方體,兩個上下放的正方體……重復出現的規律排列的。

  生2:如果要繼續畫下去,應該接著先畫出一個正方體,再畫出兩個上下放的正方體。

  (3)如果只出示

  這一組圖形,你還能找到它們的排列規律嗎?(引導學生說出不能找出規律,只有三組以上重復出現的一組圖形才能確定排列規律)

  (4)提問:如果用數字表示出這組圖形的排列規律,該怎樣表示呢?(學生獨立完成)

  (5)鞏固練習。

  □△△△□△△△□△△△ ____ ____ ____ ____

  (6)教師小結。

  圖形、數字或其他事物以不同的顏色、形狀及其他形式為一組重復排列,就稱之為有規律的排列。

  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是相對應的,圖形的排列有什么規律,數字的排列就有相應的變化規律。

  2.數的排列規律。

  (1)課件出示。

  3 6 9 12 15 ____ ____

  (2)仔細觀察,發現數的排列規律。

  (所給數是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后一個數總是前一個數加3得到的)

  (3)根據發現的規律填出橫線上的數。

  (4)教師說明:這組數中相鄰兩個數的差都是相同的,這樣的一列數叫等差數列。

  提問:你能根據等差數列的特征,自己寫出這樣排列的一組數嗎?

  (引導學生自己寫出一組等差數列,并說明自己寫出的數列的排列規律)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3、54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求去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中條件與問題的聯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實際問題里德數量關系,能正確列式解答。

  2、在聯系實際情境分析數量關系過程中,積累用合適的方式找實際問題里數量間聯系的經驗,進一步發展推理、判斷等思維能力,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3、通過求問題解決的活動,體驗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感受學習、探索的成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解答求去掉多少即求減數的減法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問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看圖提問題(出示圖)

  小猴上次從果園里采到桃之后,回家就和小伙伴們一起吃桃了!過了幾天,小猴到筐子里看一看。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問的什么?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怎樣求出吃掉了多少個桃?把你的'想法和同學說一說。

  2、畫圖幫助

  如果有的同學還想不懂,我們一齊來畫圖研究,題目中告訴我們什么?我們貼一張紙條,蓋住的就是28個桃(板書)這28個桃吃完了嗎?還剩幾個?(揭去后一段紙條,露出剩下的6個桃。)

  讓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個數?(寫?)

  現在知道該怎樣計算了嗎?誰能說出算式?(板書:28—7=21(個))

  4、揭題

  談話:28減7等于21中,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21表示什么?誰來說一說怎樣求去掉的個數?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求去掉多少的實際問題。”(板書)解決這類問題,只要從總數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三、鞏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用三句話說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

  啟發:原來有27只小船,劃走一些后分成了哪兩個部分?求劃走了多少只可以怎樣想?和同桌說說想法。

  交流:你是怎樣想的?用什么方法計算?

  完成算式。

  交流解法,說說各個數的意思,再說說算式表示的含義。

  要求學生口頭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自己讀題,再把問題和條件連起來說一說。

  書本上填寫算式。

  你是怎樣列算式的,得數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自己讀題,再把問題和條件連起來說一說。

  書本上填寫算式。

  你是怎樣列算式的,得數是多少?

  你能看著圖說說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嗎?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指導讀題,讓學生填寫算式和單位名稱,指名板演。

  交流解釋算法。

  四、歸納總結

  談話:通過剛才的練習,同學們對求去掉多少的實際問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誰來說說解決這一類問題應該怎樣想?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7、58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筆算方法的過程,能用豎式正確地進行計算。

  2、經歷探索筆算方法的過程,感受探索方法的不同策略,發展形象思維和初步的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3、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意識,培養思維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筆算方法的理解。

  教學準備:

  主題圖、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談話:我們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心和愛護。你們看,有一所學校的一年級學生正乘汽車準備到全國著名的景點青海湖去旅游呢,他們多高興啊,聽一聽他們說了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體會領悟

  1、教學例題

  出示情境圖

  讓學生仔細觀察掛圖,讀圖中人物的對話。

  提問:你能從圖中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想好之后在自己的小組里互相說說,然后各小組推選一名代表說一說。

  在掛圖下出示“兩輛車上一共坐了多少人”的數學問題,學生連起來讀掛圖中的對話和下面的問題。

  讀完后提問:同學們讀了題以后,知道這個問題可以用什么方法計算嗎?

  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再同桌討論,然后進行小組交流,最后指名說說想法,達成共識。

  提問:你們能不能借助自己的學具(小棒、算珠)或者利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計算。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里交流,最后推選代表匯報結果。

  談話: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剛才你們用小棒計算時,把4捆和3捆合在一起,把5根和1根合在一起;用計數器計算時,40和30都撥在十位上,5和1都撥在個位上。有的同學心中想的算法是先算40+30,再算5+1。想想,這些算法的相同點是什么?

  講述:在計算加法時,必須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加,十位上的數與十位上的數相加。這樣的算式,除了用同學們剛才提到的幾種方法計算以外,還可以用豎式計算:

  提問:同學們能從這個豎式中看出什么?(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

  談話: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想一想,為什么要相同數位對齊?

  學生試算,指名板演。

  然后針對學生試算情況,讓學生說說計算順序,對于先加個位上的數或先加十位上的數,都予以肯定。

  2、教學“試一試”

  談話:根據我們剛才學習的用豎式計算加法的方法,你能用豎式計算這題減法嗎?

  學生試算,然后同桌交流,教師巡視,最后請一名學生板演。

  3、歸納筆算的方法

  提問:列豎式計算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小組討論后指名發言。

  小結:在用豎式計算加、減法時,必須把個位與個位對齊,十位與十位對齊,然后把對齊的數相加減。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題:

  在書上計算。同桌檢查計算結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做完后在學習小組里交流批改。

  3、“想想做做”第3題:

  老師讀題目要求,學生自主觀察題目,作出判斷。

  提問: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要注意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觀察插圖,把對話和問題連起來讀。

  各自列式計算,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訂正。

  5、“想想做做”第5題:

  各自看圖填空。全班共同訂正。

  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談話: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都能積極思考,主動合作,現在同學們再回顧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想一想怎樣用豎式計算加、減法?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1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和簡單的加法計算。

  2.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教具準備

  例5、例6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學例5

  出示例5掛圖,提問:“這是幾元幾角?”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元2角,接著問:1元可以換成多少個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樣想的?學生試回答后,教師說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書1元2角=12角。

  2.教學例6

  出示例6掛圖

  知道什么?說一說

  問題是什么?怎么解決?

  5角+8角是幾角?(5角+8角=13角)

  教師問:還可以怎樣表示13角?教師板書:5角+8角=13角=1元3角。

  例6第二小題學生嘗試完成,然后提問:你是怎么想的?教師強調:元、角計算,只有在相同單位情況下才能相加。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57頁“做一做”。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說給同桌的.同學聽,你是怎么想的。

  第2題:學生先做,教師巡視,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2.練習十三第1、2、3題。

  四、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xxxx,計算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1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人民幣,能識別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元、角、分時人民幣的單位,認識1元=10角,1角=10分。

  2、經歷人民幣的識別過程,體會1元以內各種人民幣的幣值,通過簡單的模擬活動,培養簡單的換錢、算錢、付錢的技能,發展多角度的思考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參與小組的交流,體驗主動學習的作用,發展主動學習、合作交流的意識;了解人民幣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的面值及人民幣的單位

  教學難點:

  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準備:

  1元以內的紙幣、硬幣若干;鉛筆、橡皮、尺子、羽毛球、郵票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談話: 小朋友,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需要什么?(錢)

  對了,錢在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名稱。美國的錢叫做美元,英國的錢叫做英鎊,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做什么嗎?(人民幣)

  揭題: 小朋友真聰明,我們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幣,每張人民幣面值大小不一,有幾元的,有幾角的,有幾分的。為了了解人民幣的一些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元、角、分。(板書課題)

  二、 認識人民幣

  1、 4人小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銀行中拿兩張你認識的人民幣,并在小組里說一說: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幣?是怎樣認識的?

  引導: 人民幣有兩種,一種是紙幣,一種是硬幣。誰愿意向小朋友介紹一下你認識的人民幣?你是怎樣認識的?

  2、根據教師的統一要求拿出相應的人民幣。

  要求: 下面請每個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幣。

  板書: 1元。(教師把1元紙幣、硬幣都貼在黑板上,紙幣正面朝上)

  用同樣的方法認識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課件展示1元以內的紙幣。歸納: 紙幣上都印有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勞動人民的頭像、中國人民銀行,另一面都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人民幣是受法律保護的'。小朋友應該愛護人民幣,不要在上面亂涂亂畫,更不能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們,你們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練一練。

  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

  學生完成后用課件展示答案,共同訂正。

  三、 認識進率

  1、談話: 有個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媽媽買的一件黃顏色的新衣服,放學后豆豆來到了一家玩具店。(課件展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學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鋼筆、計算器、練習本等

  (2) 還有兩個小朋友在買東西。

  (3) 鋼筆的價錢是5元,計算器的價錢是20元,練習本的價錢是1元等

  提問: 豆豆想買1本練習本,他應該付給營業員阿姨多少錢呢?(1元)他可以怎樣付1元錢?

  讓學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給小朋友看,幾個小朋友在講臺前站一排,可以是10個1角的、2個5角的、5個2角的、1個1元的等等。

  引導: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種方法都是付幾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們來看看豆豆怎樣付這1元的。

  (課件展示,豆豆說:“我付10角可以嗎?”)

  提問: 小朋友,你們說可以嗎?為什么?

  (出示圖)板書: 1元=10角

  2、引導: 根據1元=10角,請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幾分?

  (出示圖)板書: 1角=10分(學生齊讀一遍)

  3、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完成后,教師把不同的取幣方法都展示出來,并追問:哪一種方法最簡單?

  四、 簡單購物

  1、談話: 老師今天開了一家小小商店,你們愿意上我這來買東西嗎?開業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錢,誰愿意跟我換一換零錢?

  教師用1元分別和不同的學生換5角、2角、1角的零錢。

  填空: 1張1元可以換( )張5角;

  ( )張2角可以換1張1元;

  1張1元可以換( )張1角。

  2、同桌互相換零錢,活動1分鐘。(教師輔導)

  3、引導: 換完了零錢,我的商店開張了。看一看我賣的有哪些東西?

  課件呈現: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鉛筆4角,自動鉛筆7角,尺子3角,郵票8角。

  提問: 你想買什么?

  誰想買郵票?你打算怎樣付這8角錢?有誰和他的付錢方法不一樣?

  幾名學生上臺買郵票,一手拿郵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錢展示給全班學生看。

  4、招聘營業員,學生互相購物。

  談話: 我當了經理后,想招聘一名營業員,條件是服務熱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對賬。其余的小朋友準備好1元人民幣來買你想買的東西。

  學生活動2分鐘,對表現好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表揚。

  5、延伸練習。

  小組討論: 1元錢可以買哪2樣東西?如果買3樣東西,可以怎樣買?

  五、 全課總結

  小朋友,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 課后作業

  1、幫助媽媽買一樣東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價錢大約是1元?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1、62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理解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認識求兩數相差多少簡單實際問題的不同方法,能正確列式解答。

  2、通過練習體會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相同點,提高筆算加減法的運算能力,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積累分析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3、體會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進步,逐步發展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簡單實際問題的不同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

  59+xxxx+7062+436+237-676-5057-466-20

  學生開火車口答。

  揭示課題:練習九

  二、練習

  1、第1題:

  用豎式計算:

  44267457+32+53-24-51

  學生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全班交流,改正。

  說說用豎式計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2、第3題:

  出示插圖:從圖上讀懂了什么?

  問題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然后由代表說。

  3、第4題:

  出示插圖:從圖上讀懂了什么?

  問題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學生在小組中說一說,然后由代表說。

  4、第5題:

  出示插圖:從圖上讀懂了什么?

  問題是什么?(指名說說)

  追問:問題的意思也就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學生再在小組中說一說。

  5、第6題:

  30+1856-4047-20xx-320+635+24

  學生獨立計算后全班交流。

  6、第7題:

  7、(1)出示第12題,提問:這道題告訴我們什么?(桌子40張,椅子4把,有48人來開會。)

  提問:求什么?有幾個問題?是哪幾個問題?(再搬幾張桌子?再搬幾把椅子?)

  (2)學生列式計算后集體交流,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8、第9題:

  出示情境圖:從圖上知道了什么?

  問題有哪些?第一個問題用什么方法計算?第二個問題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說一說)

  9、第10題:

  出示一組算式:

  99-18=81

  99-27=72

  99-36=63

  觀察這些算式:發現了什么?

  你還能寫出幾道這樣的算式嗎?

  三、布置作業

  用豎式計算:

  35+2352+3064+37+4248-1174-20xx-3529-26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28~29例2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會用長方形和正方形拼組簡單的圖形。

  2、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歷、釘子板、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教學單元主題圖

  出示第21頁的單元主題圖。

  師:這是在第二單元學習時我們看到的一幅圖,那時小朋友們在圖中找到了很多有關方向和位置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再來看這幅圖,從圖中你能看到一些圖形嗎?

  引導學生說出圖中人行道的地磚是正方形的,人行橫道是長方形的,吊牌也是長方形的,崗亭的頂上是圓形的,還有玻璃窗也是長方形的。

  師:這些圖形在我們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小朋友們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一些圖形了,這節課我們就在你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圖形的基礎上,繼續來認識圖形。

  板書課題:

  二、教學例2

  黑板上貼出例1的圖形。

  師:這些東西小朋友見過吧,對了,這是同學們經常用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歷,我們在前面學習了分類,你能把這些東西分成兩類嗎?

  學生可能有多種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顏色分、按形狀分等。分完后讓學生在上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類的,并把分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

  師:小朋友們有很多種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顏色分,有的按形狀分。老師唯獨對按形狀分的這種分法感興趣,像這樣按形狀分的小朋友舉手看一看,能說一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分嗎?

  預設一:學生可能說出這邊分出來的是長方形,這邊分出來的是正方形。這時師追問“你怎么知道它是長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學生說出這面的圖形要長一些,這面的圖形要方一些的感覺。

  預設二:學生可能說這樣分的依據是這邊的圖形要方一些,這面的圖形沒有這樣方。

  師:小朋友們說出了自己分類的想法是這些圖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們用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對折一下,可以上下對折,也可以斜角對折,看從中你能發現些什么?

  學生操作后說自己的發現,四邊都是一樣長的。

  師:用算式卡片斜角對折,它們的邊是一樣長的嗎?

  學生:不一樣長。

  師:對了,方方的圖形四邊都是一樣長的,像這樣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正方形;這邊的圖形也有四條邊,但它的邊不是一樣長的,所以這種圖形不是正方形,這種圖形是什么圖形呢?對了,同學們叫它長方形。

  師邊講邊把正方形類的和長方形類的分別用橢圓圈起來(如圖)。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兩個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為什么它們都叫正方形呢?

  讓學生回答出這兩個圖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條邊都一樣長。

  師:還能發現什么?

  引導學生發現正方形的邊都是直直的,還有四個尖尖,師給學生糾正說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師:看看這些長方形的東西呢?它們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導學生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直直的邊,都有四個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條邊都一樣長,給人正正方方的感覺;而長方形有的邊不一樣長。

  師:如果我們把這些圖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還能認出它們嗎?

  把以上的物體的顏色去掉,只留下圖形讓學生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師把上面沒有顏色的圖形移一個下來,在下面標上長方形的字樣;再移一個正方形下來,在下面標上正方形的字樣。

  師:我們在上學期學過哪些物體?哪些物體和我們今天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有關?

  引導學生說出上學期學過的物體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估計學生要說長方體和正方體與今天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有關。

  師:既然有關,就把它們請到桌面上來吧。學生拿出長方體和正方體。

  師:看看這些物體,它和我們今天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觀察、討論后發言。學生可能說出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這時師拿出一個兩邊是正方形的長方體問學生“這個長方體的每個面都是長方形嗎?”讓學生自己把自己的話糾正為“長方體有的面是長方形。”

  師:既然正方體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體來畫正方形嗎?畫一個試一試。抽一個學生先到黑板上來做示范,把正方體“印”在黑板上畫正方形;然后學生獨立在本子上用正方體的學具畫正方形。

  師: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學具畫正方形,你還能用長方體的學具畫長方形嗎?試一試。

  學生畫長方形后,抽幾個學生的作業在上展出,并要求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畫的。

  出示下圖。

  師:這時應該圈哪個圖形呢?為什么要圈這個圖形?學生回答略。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說一說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嗎?

  學生回答,回答時強調是物體的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和正方形。轉好后要求學生看一看自己圍的正方形的每條邊是不是一樣長,并指一指圍成圖形的4個角。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六第2題、第4題和第6題。其中第4,6題都只要求學生完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練習就行了。

  (3)指導學生完成思考題的第1小題。

  (4)指導學生用長方形和正方形拼圖,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圖形。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怎樣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回答略。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01-31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教案(14篇)01-31

一年級數學下教案03-10

一年級下數學教案01-27

數學一年級下教案02-10

一年級下數學 單元教案12-17

小班下數學教案02-26

一年級數學下教案12篇03-10

一年級數學下教案(12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