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省財貿系統“營銷(征管)能手”單行事跡材料(地稅) -先進事跡材料
全省財貿系統“營銷(征管)能手”單行事跡材料
扎根山區 情系稅收
——記旬陽縣地方稅務局雙河稅務所張興強同志
旬陽太極城以東約一百公里處的大山深處,有一個古老的小鎮—雙河鎮,這里地處陜鄂邊陲,山大人稀,交通不便。雙河地稅所就座落在這個古鎮,其征管區域涵蓋原雙河區的兩鄉一鎮,轄區內各種納稅人近280戶,是全縣一個農村大所。2002年底,年富力強的張興強同志帶著組織的希望和重托,毅然回到這個幾年前,他曾戰斗過的崗位,肩負起所長的重任。
上任伊始,全所只有4名稅務干部,其中1人年齡50多歲,體弱多病,只能分配輔助性工作,因此,稅收征管任務,主要依靠其余3位同志去完成。到任當年縣局下達的稅收、社保費及基金任務近150萬元,人均37.5萬元。面對艱巨的任務和嚴峻的考驗,這位臨危受命的新所長清楚地意識,任何猶豫的思想和為難的情緒都不允許產生,否則,不僅無法打開局面,更有負黨組織的培養和信任,擺在眼前的唯一道路就是迎難而上,帶領全所同志全力開創雙河地稅工作的新局面。作為一名地稅工作的基層領導,既要有全局意識,又要有身先士卒的風范。從那時起張興強同志就踏上了新的稅收征管旅程。
摸清稅源底子,夯實管理基礎。
雙河地稅所轄區有各種納稅人270余戶,稅收來源主要靠大量分散的個體經營者納稅。因此,要完成縣局下達的稅收任務,實現年度增長目標,不僅要在稅源上做文章,更要在加強征管上出實招。
為掌握稅源分布情況,張所長帶領全所干部走鄉串戶,調查了解個體經營戶的經營狀況,為準確的定稅爭取主動,同時,建立健全征管檔案,全面的查清了轄區稅源分布,當年查出漏征個體經營者30多戶,追繳稅金5200多元。通過詳細的摸底也得知:雖然轄區個體經營戶較多,但零星散布在偏遠鄉村經營,一般規模小,加之農民消費水平低等因素,經濟效益都比較差,稅源很不可靠。要完成當年任務已是困難重重,更不用說超額完成了。為此,張興強同志轉換思路,調整方向,決定把征管重點放在礦區方面。當時,轄區有紅軍鄉青銅溝汞銻礦和廟坪鄉鉛鋅礦兩大礦區,其中廟坪鉛鋅礦已開采多年,主要是個體開采,業主包括本地、外地人員,經營狀況復雜,產業變更頻繁,流動性大,很難管理,因此,每年從這里產生的稅收收入并不理想,成為當地稅收工作的死角。為防止稅源流失,有效控制 ,徹底查清稅源實情,他親自跑遍了每個硐口,尋找到一個個礦主,詳細了解生產經營狀況,耐心宣傳有關稅收法規,并建立礦產納稅戶登記檔案,還多次主動與工商、公安、金融部門配合行動,從而徹底摸清了轄區礦產稅源狀況,有力保證了礦區稅收征管工作的順利進行。當年入庫稅收、基金收入168萬元,占年任務的115%,超額完成縣局下達的稅收征收任務,僅礦產業一項征收稅款達109萬元之多,占全部任務的64%,成為地稅稅源的龍頭。
注重調查研究,強化稅收管理,確保超額完成稅收任務。
從認真貫徹《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入手,逐步建立配套管理制度,規范征納行為。結合雙河所實際,先后制定了《雙河地稅所依法治稅制度》、《規范各種納稅資料制度》、《直管、共管戶納稅管理辦法》、《執法錯案追究制度》、《稅收發票及空稅證填寫制度》、《稅務、工商信息共享制度》、《漏征漏管戶稅收管理辦法》等各種管理制度,有力強化了征管機制,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張興強同志一貫注重調查研究,特別是對稅收收入產生重大影響的“礦產業”稅收變化作為調查的重點。今年以來,由于礦區經營業主變動較大,這正是一些不法經營者瞞天過海的機會。為防跑堵漏,張所長親自掛帥,依多年來建立的檔案為依據,配合工商、公安、金融等部門聯合行動,加大了檢查清理力度,先后投入50多天時間蹲在礦區抓征管,就地解決相關征管問題25件,辦理變更注冊登記21戶,并根據掌握的各種資料,撰寫了《關于加強礦區零散稅收管理的探討》的調研論文,先后被縣、市稅訊刊登和推廣。
為適應征管工作需要,理順工作秩序,張興強所長集思廣議,大膽改革,緊密結合本所實際,先設立征管和稽查兩個“大”的窗口,然后細劃內部工作崗位,分別設立了企業崗、鎮區崗、農村崗、會計崗、管理崗等5個崗位,做到崗位明確,職責到人,并在重點稅源區域聘請了6名代征員協助稅收征管,建立健全稅收征管網絡,從而理順了轄區內的稅收征管秩序,為加強稅收征管,確保年度稅收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基礎。
完成稅收任務是稅務部門的中心工作,一切征管工作都要服務于這個大局。每年的年初,張興強同志就將稅收任務及時劃分到各鄉(鎮),分解到人、到崗、到月,實行分片分人的方式,建立重大征管事項“限時辦理”的制度,實行嚴格的考核辦法,將月份征收任務與獎金掛起鉤來,這種責任制優勢在地稅日常征管工作中得到了有效發揮,與此同時,在全所大力推行納稅申報“一窗式”管理,強化納稅征管服務,建立健全適應現代稅收工作需要的征管平臺。
作為基層稅務所長,張興強同志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長期奮戰在工作第一線,為全所同志率先垂范,每當安排好所上工作后,便一頭扎向鄉下,了解納稅戶情況,或進行上門征收,并不時為納稅戶親自辦理稅務登記、申報、停歇業以及減免稅等事項,年深入鄉村及礦區達180多天。不僅如此,他還對征稅重大事項親自把關,年年參加企業匯算清繳,年均追繳企業應繳稅款都在30萬元以上。幾年來,張興強同志不光年年超額完成全所的征收任務,同時也年年超額完成了個人稅收征收任務。在全所年稅收增長數據中,無不滲透著他的心血和汗水。
廉潔自律,依法治稅。
作為一名稅務工作者,堅持做到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秉公執法,自覺抵制消極腐敗現象是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張興強同志憑一身正氣和良好素質,在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日益橫行的今天,拒各種誘惑于千里之外,自覺維護了稅法的嚴肅性和國家利益。2003年11月,雙河鎮一居民張某出售價值30萬元的房屋,找到張興強同志要求在向其征稅時少征2個百分點,并說辦理后給予2000元好處費,被張所長當即拒絕,并對他進行了稅收法規教育,張某只好如數繳納了稅款。2004年4月,從事勞務工程的陳某因與張興強關系很熟,還有點沾親,找到張興強要求幫忙填開一筆15000多元的工程款發票,張興強知道,如果答應了陳某要求,意味著近千元的稅款流失,斷然說:“這違反規定,不能辦理”。陳某當即變臉說:“你太不給人面子,真是只認工作不認交情”。是的,由于稅收工作的執法地位,工作中難免遇到少數納稅意識淡薄的經營戶,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千方百計的偷、逃稅款,不惜以人情和利益為誘餌,以達到少交或不交的目的,而這些在張興強同志面前總是行不通的,因為在他眼里只有原則,沒有人情,只有國家利益,沒有個人利益。幾年來,通過張興強同志檢查處理涉稅戶達37人(次),其中應加收滯納金34人(次),征收滯納金近兩千元;處理違法違規3人(次),征稅8.1萬元,罰款3.4萬元。這種“剛性”的執法原則,不僅維護了稅法的嚴肅性,也教育了大多數。張興強同志不愧為稅務戰線上廉潔奉公的楷模,依法護稅的忠誠衛士。
只有敬業,才能精業。
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上進心是張興強同志不斷進取的動力,這種進取精神,鞭策著他為地稅事業忘我工作。幾年來,日常工作時間幾乎沒有因私事請假,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崗位。不但如此,為處理階段性征管工作,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年加班時間不少于30天。由于人員較緊,所上返聘了一位老同志填開征稅門票,該同志時常身體欠佳,不時需要休息,而其他同志又有各自的工作任務,遇到這種情況,張興強只要沒有下鄉或外出開會,便親自上陣,確保日常工作不受影響。僅2004年10月以前,他就填寫各種納稅憑證150余份,征收稅款近50萬元。
人常說:“人到中年家事多”。父母、妻子和女兒都在異地,而張興強同志卻把孝敬父母的責任托付給了妻子,把教育子女的責任托付給妻子,把一切其他家務托付給了妻子,最令人難忘的是2003年8月末到9月初,張興強老家蜀河鎮連續發生三次特大洪水,由于家在漢江邊,地勢偏低,每次漢江洪峰到來,全家緊急搬遷撤離。這種危急情況下,家里多么需要他啊!可當時正值所上對礦區進行稅收整頓期間的緊要關頭,作為領導,工作實際多么需要他,他權衡再三,毅然決定選擇了工作。他不顧家庭財產被水毀的危險,依然戰斗在征稅一線,歷經30余天終于完成了工作任務。2004年7月初,妻子和女兒同時生病,都住院治療,家里急需人照顧,妻子和女兒眼巴巴望著他回家看望一下,但時逢所上大力推行“個體簡易征管辦法”關鍵時期,實在抽不出身,妻子埋怨說:“你啥都放得下,就是工作放不下”。面對妻子的埋怨,張興強同志只能在電話里安慰幾句。“愛崗敬業”、“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精神在今天有多少人能真正實踐?孔繁森做到了,張興強同志也做到了。
辛勤的耕耘,帶來豐厚收獲,張興強到雙河地稅所工作3年來,付出了一般人難以付出的辛勞,也取得了一般人難以取得的成績。雙河兩鄉一鎮這個4萬多人口的征稅區域,個體經營戶從2000年的220戶增加到2004年的275戶,稅收、社保費、基金收入,從2002年的168萬元增長到2003年的185萬元,2004年可以突破210萬元。年均增長率在13%以上。雙河地稅所先后被評為“市級文明窗口示范單位”、“縣級稅收征管先進單位”、“創佳評差”競賽活動最佳單位,張興強本人也前后被評為先進稅務工作者和優秀稅務所長。
【全省財貿系統“營銷征管能手”單行事跡材料(地稅) -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教師青年崗位能手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5-15
先進家庭事跡材料03-29
先進事跡材料08-05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7-31
先進班級事跡材料08-05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6-21
先進企業事跡材料10-11
某村支書先進事跡材料 -先進事跡材料09-18
xxx同學事跡材料 -先進事跡材料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