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縣級要素市場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調查報告
一、要素市場發展現狀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增強,要素市場已逐漸成市場配置資源的直接渠道和基本平臺。改革開放以來,我縣市場體系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金融、力、技術、房產、土地等生產要素市場已具雛形,為推動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以擴大信貸投入為核心的金融市場體系逐步健全。目前,全縣擁有中國民人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7家金融機構、40多個金融網點,4家保險機構、2家證券市場,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銀行為領導,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政策性銀行和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并存的金融組織體系。到2003年底,全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38.5億元,凈增7個億,貸款余額達22.9億元,凈增4.3個億。保險業務已有人壽險、財產險等70多個險種,保費收入8200多萬元,綜合賠付率為52%。
(二)以市場引導為主導的勞動力市場得到較快發展。一是就業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到2003底,全縣有縣級職業介紹機構1家,承擔公共職業介紹服務職能的鎮(社區)勞動保障服務中心17家,從事職業介紹的工作人員32人。2000年來,進入縣勞動力市場供職的單位980家(次),提供就業崗位1.7萬個,進入市場登記的各類人員3.5萬人次,全縣組織各種現場招聘會32場,進入市場招聘的單位356家(次),介紹成功0.9萬人次,成功率33%。二是就業服務體系正在不斷完善。2000年以來,各類職介機構為近5萬名求職人員進行了職業咨詢與指導。整頓和規范了民辦職介市場,清理整頓民辦職介機構5家,取締非法職業中介機構2家,查處違法職介案件7起。及時開展了勞動保障事務代理,到目前為止,全縣已為19個改制破產企業的1607名下崗失業人員開展了檔案托管、社保關系接續的工作,全縣累計公共職介機構已托管檔案1607份,接續養老保險關系人數2000多人。三是基礎設施大大改善。到2003年底,縣財政投入60萬元,新建成了一個800平米的縣級勞動力市場服務大廳,配備了大型顯示屏1個,電腦觸摸屏1臺,工作電腦7臺,內部建成了局域網,并通過寬帶接入因特網,可基本實現與全國各地及省市的信息查詢。縣城13個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機構均已配備了工作電腦,科學化、現代化水平有了提高。
(三)以科技成果推廣利用為中心的技術市場日臻完善。一是科技創新機制初步建立。通過與清華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上海電機21所、包頭稀土研究院等二十多所國內知名大學、研究院所建立了正常的技術合作關系,逐步建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制。目前,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一家,民營科技企業12家,省認定的高新技術產品2個,通過ISO9002質量認證的產品2個。二是技術市場投入開發體系日臻完善。一方面, 投入不斷加強,從2000年開始,縣財政每年拿出90萬元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引導資金,支持企業的創新和技術改造。另一方面,企業和農民科技投入逐年遞增,2001年以來,共投入了約3875萬元,完成技改項目25個。再一方面,科技開發投入加大。近幾年來,全縣共有約20項在省以上科技部門立項,爭取國家、省、市主管部門科技開發資金共1500多萬元。三是技術引進推廣卓有成效。技術引進成效顯著。近幾年全縣共引進新技術300余項。僅在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醫藥三大專項領域中平均每年實施了10項技術攻關?萍夹庐a品交易活動較為活躍。近三年來,全縣共組織30余個單位參加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參展產品50多項,獲得金獎8塊,引進洽談項目80余項,成交額過2億元。技術推廣發展迅速。全縣在近幾年中推廣新技術50余項,新產品40余種,使主要農作物的良種覆蓋率達到92%,名、特、優新產品產值率達到工業總產值的35%。
(四)以房地產開發投資為特征的房產市場發展態勢良好。一是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保持高增長。2000年至2003年,全縣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6億元,連續四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高速度遞增,比基建投資的年均增速高出2.8個百分點。其中2003年共完成住宅投資1.2億元,完成商業用房投資0.8億元,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積為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2.9%,商品房竣工面積為9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8%。二是房產市場交易供需兩旺。2003年全縣商品房銷售面積為8.8萬平方米,增長16.4%,其中商品住宅實際銷售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1.6%。商品房實現銷售額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商品住宅實現銷售1.6億元,比上年增長9.4%,在商品房銷售中,個人購買面積7.8萬平方米,實現銷售額2.34wmxz.cn億元,分別占銷售總量的76.6%和97.5%。
(五)以改革使用權為主線的土地市場不斷規范。一是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充分顯化土地資產。在堅持土地供應總量必須少于需求量的供地原則,由政府高度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對建設用地總量實行嚴格控制,實現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縣行政劃撥土地僅占供應總量的5%;2001年到2003年,土地招標拍賣年均增長10%;2003年以來,全縣共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667宗,面積18.32公頃,收回土地出讓金8256萬元(含開發成本),有力地推進了城鎮化建設。二是充分發揮地產交易機構的中介服務職能,地產交易逐步走向依法合理流轉。1994年,縣里成立地產交易中心,設立交易大廳,通過1995年的“清隱”、1997年的非農業建設用地大清查、1999年的閑置土地清查、2001年和2003年的土地市場清理整頓工作的開展,使全縣土地市場從無形到有形,從有形到成型,土地市場日趨規范,土地交易市場的管理日趨規范和完善。去年來,全縣共辦理土地使用權轉讓162宗,土地面積34408平方米,土地使用權抵押設定115宗,土地面積104316平方米,收取各種規費152萬元。三是認真開展土地市場清理整頓工作,土地違法現象得到有效遏制。2003年,針對縣內土地閑置問題、土地非法交易行為、非法占地行為,縣委、縣政府組織力量進行了重點清查和嚴肅處理,收回閑置土地706畝,儲備土地735畝。四是適時修正各鎮基準地價,加強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價格管理。從1994年開始,全縣半數以上建制鎮相繼進行了基準地價評估,特別是對縣城基準地價進行了四次修正,并將基準地價評估和修正結果,以縣政府的名義適時依法公布,使大部分地段的地價情況在居民心中有了基本了解,為正確指導我縣國有土地使用權價格發揮了重要作用。五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向縱深發展,土地市場管理制度日趨完善?h政府成立了土地儲備委員會,組建了土地儲備中心,專門負責土地收購儲備和出讓前期工作。與此同時,縣政府還相繼出臺了《ⅩⅩ縣地產市場管理暫行辦法》、《ⅩⅩ縣縣城規劃區土地管理暫行規定》、《ⅩⅩ縣縣城鎮規劃區土地儲備暫行辦法》三個規范性文件,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政府宏觀調控土地市場的能力,促進土地市場的規范化管理。
(六)以培養和使用人才為重點的人才市場穩中有進。一是全方位培養現有人才力度加大?h委利用縣委黨校主陣地,定期不定期地培訓黨政一把手、年輕后備干部,各行業主管部門也紛紛在縣委黨校和本單位的業余黨校加強經常性業務培訓,參訓人數平均每年達3600人次。目前,全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專及以上學歷或具要初級及初級以上技術職稱資格的各類人才共17821人,其中研究生13人,本科1827人,?6919人,中專7522人。二是吸收和儲備人才逐年增加。近三年來,共吸收工作人員228名,年平均吸收69人,其中黨政群機關錄用公務員47名,年平均錄用公務員16人,事業單位吸收工作人員181名,年平均吸收工作人員60名。三是引進人才、急需人才有新的突破。對“211工程”院校本科畢業生及縣內急需緊缺的專業人才,特別是8級、規劃建設的本科生和工程師及以上職稱的實用人才,不受編制、經費限制,也不需要參加錄用考試,直接上崗,并對高級人才給予5000元、急需專業本科生和工程師給予2000元的安置費。三年來,共引進人才27名。四是建立激勵機制獎勵人才。對企業改革、招商引資、發展工業、科研創新的各類人才和企業主,每年由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予以獎勵。三年來,全縣共對67名人才及企業主進行了獎勵,獎勵總額達210余萬元。
(七)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基礎的信息市場初具規模。一是信息化網絡設施已有一定基礎。目前我縣向社會提供網絡服務的運營商有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通4 家。截止到2003年底,全縣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9萬門,固定電話用戶8.1萬戶,城市電話普及率達90%以上;移動電話用戶7.9萬戶,每萬人擁有移動電話726臺;城市網絡出口總帶寬0.2G,因特網注冊用戶0.8萬戶,寬帶網用戶2104戶。二是信息技術在各領域廣泛應用。政府上網工程全面建立。2001年以虛擬主機的方式,在市政府信息網中心平臺上建立了ⅩⅩ縣政府信息網,開設了ⅩⅩ新聞、ⅩⅩ概況、領導主頁、電子政務、招商引資、文化旅游、重點企業、縣域經濟等欄目,并以此為窗口,大力宣傳ⅩⅩ政策優勢、資源優勢、人文環境,宣傳ⅩⅩ形象,提高ⅩⅩ的知名度。企業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天龍米業、金浩植物油、鑫利、科力等重點企業都相繼注冊上網,通過網絡平臺展示企業形象,宣傳企業產品,實行網上采購、網上銷售,利用信息技術對財務、物料、生產、銷售和決策實行信息化管理,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機要保密、紀檢監察、教育、外經外貿、金融等許多專業性比較強的部門和行業根據自身業務特點,建立了各自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逐年提高。三是信息產業發展起步良好。目前,我縣郵電通訊、信息咨詢、網吧營運等信息服務業發展迅猛,特別是電信服務業,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鐵通等4家通訊企業互相競爭,不斷改善服務設施,優化服務質量,擴大業務總量。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縣要素市場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受思想理念、經濟發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全縣要素市場發展明顯帶有市場經濟初期的特點,市場規則不健全,市場組織無序,生產要素市場滯后。突出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資金緊張的矛盾仍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一方面,制約企業方由于資本金不足,加之有市場、有效益、講信用的企業少,銀行不愿意放貸,企業貸款難;另一方面,銀行貸款審批權上收,縣級行長沒有審批權,貸款審批都要報市、報省審批;銀行因利益關系,都“重大輕小”的傾向,對大項目都搶著放貸,而對小項目卻不愿意放貸;金融部門加強了資管理,實行貸款責任追究制,等等,導致銀行難貸款。目前,全縣工業企業和“三農”普遍缺乏發展資金。據調查分析,要使現有的天龍米業、金浩植物油、五神酒業、宏泰鋁型材、惠豐公司等民營企業全部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每年僅需增加流動資金就達8200萬元。三農資金主要渠道是農村信用社。去年縣信用社存款余額12個億,貸款余額10個億,分別占全縣存貸款余額總數的31%、50%,存貸比84%,超過了央行規定的75%的上限。與此同時,銀行信貸資金要求質量高與企業資金使用效益低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金融風險存在較大隱患。因種種原因,現在銀行都是投入多,產出少。2003年,全縣不良資產達7.5個億,不良資產比率達37.2%,超過了全省22%、全國10%的水平。
(二)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程度還不高。與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由于行業集中度不高,規模小,生產要素市場化程度不夠高,市場秩序不夠規范,要素市場的發展嚴重滯后。一是技術市場規模小,檔次底,技術單一。導致技術和經濟“兩張皮”,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去年全縣雖申請科技專利20多個,但都是一些小發明,很難形成大產業。同時,由于資金和技術的不足,目前原有的林科所、農科所等一批公辦科研所已基本上沒有開展任何科研項目,原有的科研人員和職工差不多都外出自謀出路。二是勞動力要素市場發展滯后。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對勞動力要素的組織與管理只限于城市,人為地分割了勞動力要素市場。特別是農村的勞動力要素市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受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勞動力流動機制不健全和城市化水平較低等因素的制約,勞動力市場發展較慢。目前,全縣只有1個勞動力市場。全縣23萬外出務工人員,90%以上是通過親友介紹、自行外出等方式,實現自發轉移的。三是住房二三級市場發展緩慢。二級市場目前存量房在房地產交易中比重僅為交易總量的18%,三級市場也僅在培育階段;低價房供應量太少的結構性失衡問題也顯得更加突出。據調查,在近兩年的住宅施工面積中,70平方米以下的占2.6%,70-90平方米的占27.8%,90-130平方米的占51.4%,130平方米以上的占18.2%,房地產企業開發的經濟適用房僅占住宅施工面積的10.7%。
(三)人才極為缺乏。從我縣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人才緊缺與需要旺盛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是高層次人才缺乏。全縣接受大專及以上教育的僅1.27萬人,占總人數的1.34%,比全省少1.78個百分點。近5年來,全縣沒有引進一名碩士研究生;工業系統近7年來參評中級職稱的僅2人,7年來未晉升一名高級工程師;農業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的僅3人。二是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近5年來,全縣共流失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的20人,中級職稱的130人,經貿委系統所屬部分廠礦企業由于停業破產,先后有150余名專業技術骨干以各種形式外流。2000年,企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為830人,2002年下降到725人,呈負增長的趨勢。三是人才斷層現象比較突出。全縣現有高級職稱科技人員中,平均年齡達54歲,45歲以下的47人,占總人數的26.6%,其中35歲以下的5人,僅占高級職稱總人數的2.8%。與此同時,后備新生力量得不到及時補充。我縣平均每年回祁大中專畢業生1000人左右,自從1996年實行“并軌”以后,國家不再包分配,在這種情況下,我縣每年吸納的大中專畢業生呈逐年減少的趨勢。據統計,2000年得到安置的大中專畢業生600余人,2001年為180人,2002年為120人,2003年為86人。2003年,我縣計劃招考50名師范類本科生,最后實際報名僅37人;衛生系統招考30人,無一名重點院校學醫的本科生報名。2004年,全縣向社會招考50個職位的本科學歷的高中教師,實際只報足40個職位。
(四)受大氣候和宏觀調控的影響比較明顯。目前,我國對經濟的調控與管理主要還是依賴于行政手段,宏觀調控的市場基礎還沒有真正形成,使縣級生產要素市場的發展處于十分不穩定狀態,某種程度上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如今年國家決定從今年4月29日起對用地市場剎車,不再開審批窗口,整頓半年。這對縣域經濟發展就是一大制約。今年縣里的豐達機電、金藤生物制藥、金浩植物油三大骨干項目需用地300多畝,還有浯溪電站等20多個項目,需用地800多畝,而全縣今年的用地計劃只有275畝公頃,根本適應不了發展的需要。
三、對策與建議
(一)完善要素市場管理體制。主要是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中去。一是下放信貸資金管理權限。目前,銀行信貸資金放貸權高度集中,只有市以上金融機構才有審批權,縣級金融機構除管理貸款外無權發放企業貸款,這種權責不掛勾,影響了基層管理的積極性。建議適當下放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審批權限,進一步擴大縣級金融部門的貸款自主權,特別是增加部分優質客戶的票據業務、流貸轉貸、消費信貸等方面授權,以改變信貸審批權限過于集中和新增存貸比過于偏低的問題,提高其放貸積極性,增強縣級商業銀行對當地經濟的服務功能。二是下放垂直部門管理權限。目前,金融、工商、質監、稅務、電力等部門在體制上實行直管,中央集權過多,地方無權管人,更無權更改和制定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有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捆住了地方的手腳,對縣域經濟的`發展是不利的。現在不少企業主反映,工商、質監等部門對企業干擾太多,收費過重,企業不堪重負。三是改革市管縣管理體制。目前,實行市管縣體制,中間環節過多,不利于行政效能的提高,更不利于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建議省委、省政府加快省管縣改革步伐。四是狠剎非生產性成本開支。重點是精減會議,F在的會議過多過濫,只要省、市召開了會議,不管是全局性的,還是部門性的,都需要會議貫徹落實情況匯報,全縣一年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會議上。建議省政府拿出硬措施,減少各種行政性會議,切實將各級的精力集中到加快發展上來。
(二)制定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發展縣級要素市場,離不開國家、省里宏觀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主要是五個方面的政策:一是市場準入政策。應進一步放寬政策,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和發展空間。允許民間資本在更廣闊的領域以獨資、合作、合資、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進入。面向外資開放的領域應向民營資本開放,向外資不開放的領域也應向民營資本開放。二是社保政策,F行的社保政策主要涉及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而沒有將民營企業納入社保范圍,致使在民營企業內從業的人員有后顧之憂,打工人員不安心,技術骨干留不住,不利于企業穩定發展。同時,還應盡快出臺 政策。湘發[2004]8號文件的主要精神就是“人隨事轉,費隨人轉,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這個政策并沒有真正解決好 后人員的養老保險問題。應盡快出臺事業單位改制政策,切實解決事業單位改制后社會保障“人往往哪里走”的問題。三是土地政策。整頓土地市場、嚴格控制用地計劃對全國來講是件好事,但對縣一級特別是不發達地區,可能就是一大瓶頸。建議省政府從實際出發,只要是好的項目、急需的項目和重大項目,省里應特事特辦,批準用地計劃。四是人才編制政策。應制訂出臺全省統一的人才激勵和編制政策,積極鼓勵人才到邊遠和不發達地區建功立業,擴充邊遠和不發達地區的人才后備力量。特別要鼓勵科技人才以自主科技成果到企業或項目入股,支持企業和科研單位以高薪、高待遇聘請緊缺人才。五是稅費政策。外商到內地投資,主要看中的是土地優惠和稅費減免?h級政府無權核減稅費,這就導致縣里的一些優惠政策難以落實到位。建議省政府給予縣級政府在營業稅、所得稅、土地增值稅等方面稅收的一定減免權。
(三)加大對要素市場建設的投入。發展縣級要素市場,最大的瓶頸就是資金緊張。因此,要加快縣級要素市場建設,就必須擴大投入。一是要擴大信貸投入。各級商業銀行應完善信貸服務體系,規范信貸擔保和風險管理,推行項目或項目打捆融資,擴大縣及縣以下信貸規模,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力爭貸款與經濟增長同步。特別應解決好銀行“重大輕小”的問題,增加對中小企業所需資金的有效供給。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國家政策要求科技三項經費投入應占財政總支出的1—1.5%,但對經濟欠發達的縣級財政而言,壓力相當大。如我縣的科技三項經費只有財政年支出的0.3%,遠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建議省財政建立科技發展基金,加大對縣級技術市場建設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大中央轉移支付力度。目前,大多數的縣級財政都是“吃飯”財政,供養人員過多,縣鄉政府債務沉重,資金調度困難,絕大部分縣(市)依靠省財政轉移支付,才能國家規定工資和津補貼的正常發放。如ⅩⅩ縣今年降低農業稅稅率、取消農業特產稅后,縣、鎮、村三級減少收入1320萬元,這對于本來就不寬松的ⅩⅩ財政是個極大的壓力。建議省財政將1320萬元全額納入省級轉移支付,以保證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
【關于縣級要素市場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 -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