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0年高考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
2010年高考歷史教學工作總結岳西縣店前中學歷史組王焰明2010年歷史學科高考早已塵埃落定,但歷史是不能忘記的。回首過去,特別是反思2010年歷史學科高考參照下的高三歷史教學工作之得失,對于我們應對歷史學科來年之高考,更有效地組織2011屆高三的歷史教學工作,其意義不言而喻。首先,也是最為重要的,把準2010年歷史高考考試范圍之主體內容。認真反思我校2009年歷史學科高考之得失,充分吸取這一屆的慘痛教訓--由于首次參加新課程高考,經驗不足,本分地遵守新課程理念,對于在高考中僅僅約占10%的四本選修歷史教材內容投入過多,浪費了大量寶貴時間,嚴重影響了對于高考之主體內容三本必修歷史教材之復習教學,學生歷史高考成績因之受到很大影響--克服教條主義的照搬新課程理念,大膽取舍,確立以三本必修歷史教材為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主體內容,對于四本選修歷史教材擱置不問,待高考《考試說明》下來之后,再安排時間上選修中高考所規定的必考內容。事實已經證明,這種反思及其指導下的做法是非常正確的,2010年我校高考歷史科之所以取得優異成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準了2010年歷史高考考試范圍之主體內容。這一寶貴財富也將指導著我們今后高三歷史教學工作乃至影響著整個高中階段歷史教學工作。顯然,我們已經深刻的認識到,即使在高一、二階段,安排過多的時間去教學歷史選修教材,也都不是很現實的做法。可以安排學生自己有興趣去閱讀,特別是選修三、選修四;有些可以在上完必修后,對必修進行復習時,聯系相關的選修內容做一些學習,特別是選修一、選修二部分。當然,當年高考選定的選修內容還是需要認認真真組織教學的。其次,也是每屆必須的,制定高三歷史特別是對于三本歷史必修教材的復習教學思路。雖然面對的是新課程,雖然高考在不斷地改革,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其如何改,不管其如何變,不管其怎么新,教育教學自有其自身的規律,這是不能被改變的;受教育教學規律影響或支配的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學基本方法,也是需要繼承而不需要加以改變的。基于這種認識,我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高三歷史復習教學思路。既參照以往之經驗做法,又根據新的變化做適度之調整。該屆高三歷史復習教學安排,像往年一樣也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只不過現教材是專題模塊形式,因而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復習較往年不一樣的是,第一階段是專題模式復習,第二階段則為通史模式復習。第一階段約需4個月的時間,即從暑期開始補課的8月到當年11月,以2009年高考《考試說明》為指揮棒,系統地按照教材單元、課目之順序深入細致而扎實地復習三本必修教材內容、全面落實相關考試內容,這一階段最為重要,是按照課本的專題模式夯實歷史基礎知識的最重要階段--歷史基礎知識是該學科之根本,同時通過月考及相關的一系列訓練初步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與技巧;第二階段,大致也需要4個月時間,即從2009年12月到4月(除去2010年2月放寒假),這一階段我們逐漸以2010年高考《考試說明》為指揮棒,采取打亂教材單元、課目順序,將三本必修教材相應的以縱向聯系為主的專題知識結構體系整合成橫向聯系的通史式知識結構體系,并安排一定的教學時間教學選修教材的必考內容,這一階段在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主要是通過月考、半月考、周末文綜考及相關的一系列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與技巧,特別是培養學生多角度、多方位的綜合分析與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無疑,這個階段是學生能力提升的關鍵階段;第三階段,即高考前三十五天時間,是綜合提升階段,通過對《考試說明》規定的知識內容予以多角度的歸納,構建縱橫聯系、網絡化的歷史知識結構體系,突出主干知識,并關注熱點、冷點、焦點;特別注意對高三歷次月考、半月考及文綜考試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與診斷,并通過若干考前的一些適應性心理培訓與輔導,這樣使得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迎接高考。理論是行動的先導。實踐證明,正確的復習思路是高三歷史復習教學成敗得失的關鍵。本屆高三學生歷史學科優異成績的取得無疑與此密不可分。第三,也許是值得商榷的,是更加注重對高三歷史課的自評反思而非突出集體教研。由于我校歷史教師少(四名專職、兩名兼帶),工作量大(每人每周15-18節課,另有大量自習及周末加班課),教育教學任務繁重(四名專職中又有兩人帶班主任),開展頻繁的集體教研活動很不現實,流于形式的教研活動沒有多大意義。但是切實的教學研究對于我們教學水平與能力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校歷史組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呢?雖然,一直以來,我們提倡積極參加歷史教研活動,要求我們歷史教師多多參與集體備課及聽評課。這個方面固然重要,但是我想,我們廣大歷史教師更應該重視對我們自身課堂教學進行認真評價與反思。參與教研組集體教研活動畢竟是有次數的、是有限的,只有時時刻刻地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比照聽評別人課中的得與失對自己的每一節課進行認真評價與反思,這樣我們的教學與研究才可成為一種常態,我們就可以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與能力,我們的工作才能不斷地取得進步。我們每上一節歷史課下來,經過一番辛勤的勞動之后就到了收獲階段,教學后對教與學活動的思考,即教學行為結束后的教學行為(過程)的自評階段--反思階段。這個階段的自我評價與反思首先必須帶有批判性,要認真思考教學設計存在的哪些不足、教學目標是否完全達到、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足夠的尊重、相關課程資源是否得到有效的整合、對問題的設置是否有意義、歷史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否到位、教學過程中有哪些欠缺、學生上課時出現哪些未曾預料的問題特別是因知識儲備不足或課前準備不足或情急生智不夠而引起的尷尬即對未預見言行是否妥當地進行了處理等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進行深入的再思考、再認識。一節歷史課后為了修正以后的教學行為,進行認真自評,寫好教學反思,將教學經驗理論化,使得播種、耕耘之后有所收獲,這是我們歷史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和不斷總結改善的過程,更是提高我們廣大歷史教師教學能力的必要與必須過程,不但利于我們教師個人的專業成長,也利于進一步提高歷史教育教學質量。"每課必有所得",就是要求我們歷史教師在課后認真進行自評與反思。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對教學過程本身的一種備課,這比參與聽評別人公開課顯得更為重要。在高三階段我們需要反思的東西確實太多了。因此,我們主張校內集體教研活動少而精,取消流于形式的不必要的教研活動;主張多一些個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讀讀一些教學刊物(諸如《歷史教學》《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等等)上面的文章與教學實錄,看看一些優質公開課實況錄像;特別是主張注重教師個人的自評與反思。這樣,效果也許更好。第四,也是新課程理念所追求的,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高三歷史復習教學中滲透新課程理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與創新。新課程理念主張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其核心思想就是培養學生的質疑與創新精神。我們反對歷史課堂形式主義的花架子,形式新穎、思想內容毫無新意尤其是實際上淡化甚至削弱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不但無益反而有害。有些歷史課堂甚至一些省優質歷史課,都存在著這種問題。表面來看,這些省優質歷史課課堂熱熱鬧鬧,顯得很民主、很平等、很和諧,既非教師的一言堂,亦非學生被動與孤立的情形,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仿佛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但是實際狀況恰恰不是這樣,其課堂效果沒有使學生的質疑與創新精神得到培養。課堂上,學生會不會質疑、敢不敢質疑,關鍵在教師是否愿意真正能夠創建一個開放的課堂,一個真正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害怕"出亂子"駕馭不了課堂、擔心回答不上學生問題時的尷尬,這樣的教師是做不到讓學生去質疑的,他們備課時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在自己所設定的范圍內思考問題,如何將學生一步一步引入自己所設定的圈套,在自己所設定的范圍及圈套內,學生的想象力是放飛不起來的、質疑精神是能夠被控制的。其實,課堂上有些尷尬、出現些意外--孔子在教學中也碰到回答不上學生問題的時候--這純屬正常,這才是真實的課堂教學。如果一節課沒有出現任何異常,師生配合默契,環環相扣,行云流水,一氣呵成,過于完美,這本身恰恰就是一個大大的問題。讓人產生懷疑,是否經過了反復演練,是否是多次彩排而形成的花架子。沒有質疑就沒有創新!由于學生思想一開始就可能被教師引入其預設的圈套之中,所以課堂上可能難以給學生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學生的思想難以有較大的作為,只能是附和著教師,至多不過是在教師嚴格指導之下(其實是一種循循誘導之下的指令),做了一些所謂自主探究、合作研究性學習(討論),意義不大,本質上與新課程理念相差甚遠。我們主張課堂上應以創新為靈魂,教師既要積極"有為",又要善于"無為"--"有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無為"放飛學生盡情想象,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知識源于創新,是前人創造性思維的結晶,但知識不等于創新,知識的積累本身并非是創造性思維。在當今信息時代,每天產生的知識是如此之多,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知識又是如此浩如煙海,我們沒有更多的精力也沒有必要去完全擁有這些知識,但我們卻有必要掌握運用無限豐富的知識的能力和學習、創造新知識的能力。學海無涯,雖然個人所掌握的知識永遠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想象力卻是無限的,它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想象力又是創造力的基礎,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而質疑能力的培養又對學生的想象力的放飛具有關鍵作用。我們歷史教師在高三歷史教學中的"有為"絕不可以僅僅停留在一遍一遍地講授教材知識這個簡單層面--高三階段學生學習時間極其寶貴,因而更重要的是要我們去引導學生質疑,要善待質疑,更要啟發質疑,要創設放飛想象的民主、和諧、寬松的環境,最終達到清靜"無為"之高妙境界,以實現學生的積極"有為"的學習與創造這一終極目標;同時,教師的有為還要體現在對學生情況的分析,特別是對于月考試卷之得失分析,然后有針對性地精講深講。這樣高三歷史教師也不至于累而無功,歷史復習教學效果肯定會更好。第五,也是最為現實的,是努力精選精練試題,逐步提高學生應試高考的能力。高三學生一個不可回避的也是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高考了。就當下中國而言,高考不僅僅對于高三學生乃至于對于我們農村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是最為現實和最大的利益。從高考應試這個角度來看,歷史學科的所有各種能力不外乎就是一個應試能力而已,不過是一種應試技巧罷了。因而,在牢固掌握教材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如何培養我們高三學生的應試技巧、提升其解題能力,是高三教師及每一個高三學生所要面對的共同問題。高考既然是一個技巧,那么要想提高應試能力,必不可少的當然就是反復的強化訓練了,熟能生巧么。面對海量試題,避免題海戰術,精選海練試題。我們不但有月考、半月考、月末文綜考這種大幅度統一而集中的訓練,而且有單元測試、每節課滲透的幾道典型題的訓練。這幾年高考試題題型及能力要求基本穩定了下來,只是試題材料情景更加新穎,設問更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因此,我們精選精練試題時,圍繞高考《考試說明》,突出主干知識,以問題為中心、以能力立意、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或現實的重大的社會問題為素材,將理論觀點、史學方法、思想素質和教育功能巧妙滲透,注重考查學生的人文知識和基本素養。通過大量訓練,使學生在審題思路、解題技巧、解答條理、答卷速度、語言表述及規整卷面等方面逐漸養成優良之習慣。事實已經表明,這種努力,成效顯著。2010-10-29 MSN空間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高考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工作總結03-03
歷史教學工作總結范文06-08
初一歷史教學工作總結04-29
初二歷史教學工作總結05-24
高三歷史教學工作總結07-01
初中歷史教學工作總結03-28
初三歷史教學工作總結02-27
高二歷史教學工作總結02-22
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總結03-11
高考美術教學工作總結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