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展民營經濟的實踐與思考 -學習心得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重要問題的決定》,在深入學習《決定》的過程中,帶著對“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這一問題的思考,對昌樂縣民營經濟進行了調查。深切地感到,民營經濟已成為昌樂縣經濟發展中比重最高、活力最強、貢獻最大的經濟增長群體。
一、基本經驗
近幾年來,昌樂縣始終把民營經濟作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天字號工程”緊抓不放,堅持總量抓擴張,骨干抓提高,政策抓落實,環境抓優化,民營經濟實現了突破性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的主體。2004年,全縣注冊民營業戶已達9611戶,注冊資金24.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7%、17.4%;完成營業收入145.5億元,實現利稅12.6億元,實交稅金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4%、54.8%和43.6%。昌樂縣民營經濟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勢頭,持續實現了量的膨脹和質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找準了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近年來,昌樂縣委、縣政府從實際出發,確立了“招商引資促發展,求真務實建強縣”總體工作思路,大力實施“工業立縣”戰略,把“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作為兩個“天字號”工程來抓,選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起到了抓關鍵、帶全局的理想效果。其中,招商引資實現較大突破,成為支撐和帶動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04年,全縣新引進項目311個,實際到位資金31億元,實際引資額同比增長49.4%,其中引進總投資過億元項目29個,過千萬元項目51個。
(二)探索了市場經濟新條件下指導企業工作的新方式。針對部分已改制企業改革不徹底、不到位和部分新發展民營企業管理粗放等問題,著眼于培養市場競爭實體和“四自”主體,在民營企業中廣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大力推行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使民營企業普遍上了檔次、上了水平。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借助國外、省外、縣外的力量“嫁接改造”全縣民營企業,培植起了一批新的骨干企業。目前,全縣規模企業已發展到160家,比2001年增加72家。濰坊盛泰藥業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嚴重虧損的國有企業,改制后積極與國外客商開展合作,新上萬噸藥用淀粉和萬噸藥用白糊精項目,總投資4000萬元,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元,利稅1200萬元。最近,該公司又與山東大學高分大材料研究所聯合投資開發了藥用水溶性包衣項目,該項目是獲得國家專利、填補國內空白的高科技項目,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造就了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好環境。堅持“環境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的觀點,高度重視環境建設,既抓硬環境,又抓軟環境,大大優化了民營經濟的整個環境。硬環境建設方面,積極籌措資金,增加投入,為民營經濟發展搭建平臺。全縣重點規劃建設了“二區四園”,成為外資和縣內民營項目注入的“洼地”,產生了良好的聚集效應。縣經濟開發區吸引了許多項目,其中投資過千萬的11家。濰坊中傳拉鏈項目,投資3080萬美元,主要生產隱形拉鏈和拉鏈頭,目前已形成年產隱形拉鏈6500萬打、拉鏈頭6000噸的生產能力,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利稅4000萬元。三藝珠寶石飾加工項目,由香港恒昌珠寶首飾有限公司、青島世通工貿有限公司和濰坊藍天首飾珠寶有限公司共同投資5000萬元興建,投產后可形成年加工黃金首飾
(四)形成了重視民營經濟的大氣候。昌樂縣委、縣政府狠抓解放思想這個“先導工程”,適時開展縣情教育,提出“經濟相對欠發達是昌樂最突出的實際”、“招商引資是解決昌樂發展問題的重要途徑”等重要觀點,較好地統一了全縣上下的思想認識,增強了大家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大力弘揚了“解放思想、干事創業、加快發展”這個時代主旋律,用“認真、扎實、求實”精神要求各級干部,先后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的扶持、考核、獎懲政策和辦法,落實了領導包靠民營企業和招商引資項目等措施,在全縣形成了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良好風氣。可以說,目前全社會關注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參與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氣候已經形成。
二、幾點啟示
昌樂縣在發展民營經濟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力度之強、措施之實、成效之大是顯而易見的,為我們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面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提供了有益啟示和借鑒。
其一,政府合理定位是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的關鍵。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抓經濟的職能定位,在某種程度上恰恰是“不抓經濟”,市場做不好的才是政府要做的。在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政府應在為社會公眾的服務上,用駕馭市場經濟的膽略和魄力,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不干預企業內部事務,把重點放在政策扶持、技術指導、項目引導等外部環節上。昌樂縣明確提出了要讓民營企業主“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經營上有靠山”,縣里每年都要評選民營經濟發展先進鄉鎮、50強民營企業、先進民營納稅企業、優秀民營企業家等,并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全面營造有利于民營經濟能人脫穎而出的政治氛圍。今年,又確定了20家重點骨干企業,在信貸投放、項目審批以及資金、技術引進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力爭打造一批頂天立地的大企業、大集團。在民營企業中開展黨的建設,讓民營企業家參政議政,吸收民營企業家入黨,讓民營企業家廣播里有聲,電視里有影,報紙上有名,政治上有位。同時,政府部門對企業不搞“吃、拿、卡、要”,不向企業征“過頭稅”,不與企業爭利,藏富于民,放水養魚,為民營企業營造寬松、和諧、優越的發展條件。
其二,立足本地優勢是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的基礎。對于一個地區、一個企業來講,可能會沒有什么絕對優勢,但總會存在著比較優勢。民營經濟的成功者,大多數都是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因此,發展區域經濟,不僅要在招商引資、吸引外力、擴大對外開放上下功夫,還要在發揮優勢、激活內力、做大做強民營經濟上下功夫。昌樂縣民營經濟的發展,就得益于把特色產業作為發展壯大民營經濟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這是靠壯大提升傳統特色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優勢的明智選擇。目前,該縣的塑料制品、食品加工、化工、醫藥、樂器等十大特色產業,已成為支撐昌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這十大產業實現的銷售收入、利稅、上繳稅金已分別占到全縣工業指標的80%以上。
其三,實現科技和管理創新是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的動力。創新是企業前進的發動機。持續的科技和管理創新,是民營經濟克服弱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法寶。如果創新停滯了,企業的生命活力也就行將結束。昌樂縣堅持把人才作為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的一個大的戰略,招才重才,尊才愛才,制定優惠政策,通過多種方式積極為民營企業引進、輸送和培養人才,特別是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提高企業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同時,加強對企業家隊伍的培訓力度,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讓更多的優秀企業家脫穎而出。其根本目的在于打造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優勢。這也是該縣民營企業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源泉的關鍵所在。以技術創新搶占市場制高點,通過自主創新,使產品最大限度地規避市場競爭風險,不僅使企業效益明顯提高,而且企業規模也日益壯大。目前,該縣90%以上的規模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產學研關系,并擁有自己的科研機構,創辦科技型企業20多家,其中,濰坊旭業塑膠公司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被評為“濰坊市十佳民營科技企業”。山東樂化集團與中國科技大學、安徽大學聯合成立了山東樂化納米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現已研制成功了納米基荷葉型自清潔外墻涂料和超耐侯涂料等產品,成為國內同行業率先利用納米技術生產涂料的企業。
其四,優化發展環境是做大做強民營經濟的保障。從一定意義上講,民營經濟就是環境經濟。有什么樣的環境,就有什么樣的發展。為實現民營經濟的大發展、大提高,昌樂縣提出了“環境是生產力,環境是競爭力”的口號,并將其落實于行動,制定完善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若干問題的補充規定》等相關文件,認真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取消行政審批事項217項;建立了集“審批、收費、會計結算”于一體的行政服務中心,對所有項目實行“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建立了縣長熱線和優化經濟環境投訴中心,設立了投訴專線電話,優化了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當前,昌樂縣正在開展以創新機制優勢、創造人才優勢、創建環境優勢、爭先晉位為主要內容的“三創一爭”活動,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經濟發展硬環境的同時,從各方面入手打造優質的經濟發展軟環境,營造親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圍,以此為保障,不斷實現經濟發展的新跨越。
【發展民營經濟的實踐與思考 -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淺析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工作總結范文01-17
鄉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12-15
搞好項目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調查報告 (精選10篇)08-28
關于農村經濟發展突出問題的調查報告8篇11-30
民營醫院勞動合同04-22
進一步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 -調查報告(精選11篇)08-28
經濟調研報告范文04-20
全市2006年工業經濟發展回顧暨2006年工作安排 -年終總結12-15
經濟專業求職信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