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

時間:2024-05-29 18:32:19 讀書心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共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共15篇)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

  靈氣的馴鹿奔跑在山巒溪流間,自然饋贈的森林在廣袤的土地上恣意生長,大氣磅礴的日出夕陽亦或寧靜的繁星點點共同勾勒出一派清新自然,與現實的浮躁截然不同。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看似蒼涼的開篇,實則透著力量和平靜的娓娓道來,鄂溫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長骨子里的堅毅和內心的充盈充分展現。這應該是感受過大災大愛,看透生死的人才能獨有的淡然。書中對萬物有靈的尊重、舍己為人的精神、面對生死的坦然無不讓人為之動容。

  全書對大興安嶺未開采前景色的描述,讓讀者心曠神怡。鄂溫克族崇敬自然,相信萬物有靈,所以馴鹿是他們的親人,火塘里的火種都擁有了生命。隨著社會化進程的加快,讓大興安嶺的上空變得日益空曠,被砍伐的樹木變成了房子,用作了生產,卻唯獨不再為族人遮擋風雨,不再阻斷與外界的聯系。聯想到今年的極端天氣,自我有認知以來感受到的最熱夏天,下鄉途中看到因為干旱空落落的大豆,癟粒的玉米,世界各地不是這里干旱就是那里汛澇,冰川的融化,每天都有生物逐漸退出歷史進化的舞臺……這些算不算自然的報復?于自然而言,我們都是如恐龍一般的過客,我們試圖改造它的時候,已然遭到它的反噬,如果不能與自然和諧共生,渺小如我們,又會消失在自然發展的哪一個階段呢?如果認識到個人的渺小,我們能不能多一份謙卑?社會進而多一份和諧?

  尼都薩滿和妮浩,鄂溫克族最后兩個薩滿,因為天賦使命,用不完滿的一生書寫出什么是大愛。我一直在想,尼都薩滿和林克用射箭的輸贏,決定誰迎娶達瑪拉的那一刻,是真的失誤還是不想看到弟弟失望的樣子,我個人更傾向于后者,他是天選成為薩滿的人,這樣的人,不都有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的品質嗎?所以他用自己孤苦的一生成全了弟弟幸福的.一生。妮浩無論是敵是友亦或陌生人,她都選擇用自己孩子的性命換取了他人生命,連自己最后的犧牲都是為了滅山火。她每一次的跳神都讓人心疼,身為母親,選擇用麝香避孕,用不要孩子的方法,去避免再次經受喪子之痛,獨自承受失去和痛苦,只因為那句“我是薩滿”。而族人感念他們的付出,所以在瑪克辛姆有成為薩滿征兆前,人為隔絕了那股神秘而蒼涼的氣息,這是一個民族的溫柔。

  書中另一處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于他們與生死相處的態度,因為有出生就有死亡,有憂愁就有喜悅,所以不忌諱婚禮和葬禮同時舉行,書中的人如走馬燈,陸續出現又逐一逝去,留下孤獨長壽的酋長,這樣的宿命早已被看透,所以她能釋然接受生命給予的一切。讓孤獨的人單獨待著,至少還能有美好的回憶相伴,強行讓孤獨的人和歡樂的人在一起,他們反而更加孤獨。

  很多人說《額爾古納河右岸》像是中國版的《百年孤獨》,但我不這樣認為。雖然兩書都籠罩了孤獨和死亡氣息,但《百年孤獨》中死亡是終結,孤獨是主線,貫穿了一生;《額爾古納河右岸》中的死亡是生命自然的更迭,孤獨只是生命中小小的一部分。為了方便對比,下期就選材《百年孤獨》。

  仿佛冥冥之中的安排,20xx年8月20日,差不多是我第一次讀完這本書的時間,故事的原型,中國最后一位女酋長瑪麗亞索逝世,在她鐘愛的馴鹿身邊,享年101歲。感謝她教會我又一種生活態度。人生是什么樣子,從來都是自己過出來的,日子怎么過下去,靠的都是自己的探索和堅守,且做一個內心豐饒堅韌的人,去過好這不長卻也不短的一生!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2

  如果你的生活中遇到遺憾、離開、死亡。它們讓你久久不能釋懷,你可以試著讀讀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它的開篇就讓你著迷“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然后手不釋卷,讀完深深呼出一口氣,反復思索,斬斷內心的糾纏。

  這本書初讀起來的感覺像極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復雜的人物關系,古老的民族部落,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敬畏自然,人性坦白,不斷上演的死亡與新生……讀到后來發現兩本書都是描摹一個家族多代人的發展與落幕,靜靜地開始,熱烈地發展,安靜地結束。

  作者那像散文一樣的行文風格,交待死亡沒有鋪墊和渲染,非常自然直白容易接受。其實正是如此啊,人生大半遭遇都是不期而遇,大多意外與晦暗的明天沒有預兆和暗示,它說來就來了,赤裸裸擺在你面前,就是這樣了,你看著辦吧。能怎樣?只好讓心變得更加強大,一切壓不垮你的終將成為你的鎧甲!

  他們可能是鄂溫克族也可能是鄂倫春族,也可能是任何一個被現代文明沖擊走向消失的古老部落文明。他們的生活簡單,就是解決溫飽和繁衍后代。在書中他們的部落最小單位叫“烏力楞”,逐水草而居的移動房屋叫“希楞柱”(后來政府建的林中聚居區房屋叫木刻楞),倉庫叫“靠老寶”,父親叫“阿瑪”,母親叫“額尼”,信仰的神叫“瑪魯神”,神封的馴鹿首領叫“瑪魯王”,神選中的部族守護者叫“薩滿”。

  他們敬畏自然,信仰神靈,也敬畏生命。嚴肅對待生死,成年人死后選擇“風葬”,未成年死亡后尸體裝進白口袋放到山體陽坡,上吊死亡和吊死的樹一起火葬;生孩子要建專門的產房“亞塔珠”。風、水、樹、星辰、月亮、太陽、馴鹿、白樺樹、苔蘚、蘑菇、露珠……自然界萬物有靈;他們順應自然而遷徙,默默守護生態平衡;他們傳承千百年流傳的火種,古老但青春活波。他們小心翼翼守護文明,卻力不從心,時代洪流如貝爾茨河江水滔滔而下。

  正是因為有信仰和敬畏之心,他們沒有律法、醫院、冗雜的組織機構,只有酋長、忌諱、善良、薩滿、柔軟的內心和高度的自覺,彼此高度信任,生活井然有序,他們才配成為大自然的主人。所謂文明的'現代人,難堪此任。

  在這個故事里死亡與新生交替上演。當講述者“我”的弟媳妮浩成為薩滿,每當她救活一個人,她就會失去一個孩子,連同腹中胎兒,她失去了四個自己的孩子,盡管心在泣血,但是薩滿的使命使得她救人的心從未動搖。她失去的孩子也許化成了光、化成了鳥、化成了懸崖上的黑柳樹,生命輪轉,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書中說,故事總有結束的時候,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尾聲,總有一些看起來跟你有關的人在你的記憶里不知所蹤,不是每個人都有尾聲。

  人生種種,皆是常態,向前走,時間才是最大的贏家。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3

  本書以第一人稱口吻講述了一位年近90的鄂溫克老婦人在額爾古納河右岸度過的一生,本書分為清晨、中午、黃昏、半個月亮四部分,這四部分串聯了一個鄂溫克民族的百年歷史。故事娓娓道來,字里行間仿佛能看到一位耄耋老人彎著腰坐在爐火邊,從清晨淅淅瀝瀝的小雨一直到日落黃昏,仿佛在私語,又仿佛將故事講給風、講給雨,講給身邊所有的物件,她渾濁且歷經滄桑的眼神望向額爾古納河,眼神中有想起愛人的溫柔,有想起同族朋友的懷念,還有對漫漫歷史長河和時代變遷的深深感慨和無奈。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深深折服于作者的語言藝術之美,時而恢弘磅礴,時而溫柔細膩,我仿佛一次一次的置身其中,感受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命運無常,還有愛恨情仇,我恨沒有在學生時代讀到這么優秀的文學作品,否則我的語文功底定是比現在高出多少倍了;

  在這之前,從小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環境的我是無法想象世代居住在大森林中的鄂溫克族人的生活;作為一名無神論者,我也同樣無法理解這個民族的.人們對于神靈的虔誠,他們與馴鹿相依為命,追逐馴鹿食物和氣候變化而搬遷游獵,在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與自然進行一次次的抗爭,受盡暴雨嚴寒、猛獸、瘟疫帶來的痛苦;生活本就艱難,他們失去過親人骨肉,卻頑強不屈,善良堅韌,一次次與命運和苦難抗爭,她們承受了日寇剝削和現代文明的擠壓,卻依然保持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他們信奉薩滿教,相信“瑪魯神”能讓一切苦難和病痛消失,然而通書卻充斥著死亡的氣息,每每讀到薩滿巫師通過“跳神”起死回生的同時就有另一個生命代替隕落,我都不禁脊背發寒,尤其是妮浩為救人接連幾次失去自己的孩子,我感動于她的善良,也震撼于薩滿巫師的“神秘力量”!

  我想,作者肯定是親身經歷過這一件件一樁樁才能將每個人物刻畫的如此栩栩如生,定是對生活和大自然充滿敬畏與感恩才能將一個民族的信仰與文化描述的如此生動活潑;于我而言,唯有認真生活,善良真誠,保持初心,始終如一!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4

  小說讀罷,放下案頭。讀這個小說用了半個下午加一個晚上,可以說是一氣呵成,好的小說魅力就在此,總讓人迷戀其中,不舍離開。

  因為自己去年也曾去過離額爾古納河不遠的地方,小說中提到過的金河、滿歸我都親自到過,自己在大興安嶺深處了呆了好幾天,雖說現在沒有了原始森林那些粗壯的樹木,甚至小說中提到的各種狍子、鹿甚至水獺都沒有看見過,但是走在大興安嶺林區中間,依然能感受到大自然帶給人的一種靜謐感。以至于讀了遲子建的小說之后,產生深深的共鳴。

  小說中通過一個年逾古稀的老酋長的女人的口吻,給讀者展現出一個渺小的鄂倫春氏族的集體生存的畫面,雖然“我”的描寫并不是很圓潤,但她卻是在講她百年來的見聞,而這個見聞正是這個以游獵為主的民族的生存變遷歷史。歷史的真相無法還原,小說也是加入了創作的成分,但是我更加愿意相信小說流露出來的大部分的故事都是有事實依據的。小說里的人物盡管受了些現代文明的影響,在原始和現代之間尋找平衡,但是他們仍然生活在刀耕火種的狀態。而這種生活狀態下所表達出來的人性,必然是人性中最根本的東西,是沒有經歷過任何現代文明粉飾過的,他們既敢愛敢恨,達西可以拋棄家人跟一個剛剛守寡的歪嘴的女人生活在一起;伊芙琳可以把自己的嫉妒怨恨不加保留的展現在對手面前;他們也可以在了解自己過錯之后而揮刀自宮(抱歉,小說里的.鄂倫春人名字都記不住,但是看到之后會對上號);妮浩薩滿明知道救人會失去自己的孩子仍然不忘記自己的操守……總之,他們就是把對自己內心最想表達的東西毫無保留的表達出來,而又會在整個大家庭中充當自己的角色,服從組織的安排,他們有著共同的利益追求。就像作為族長的拉吉達讓伊芙琳在平分出來的肉先挑,她挑了兩次之后再也不好意思拿好的了,而每個人的任務分工都很明確,男人們總是愿意出去打獵而把獵物等量的分給氏族里的每一個人。

  小說中描寫的鄂倫春人生活是那么的和諧,雖然沒有強大的物質生活保證,可是他們卻并不像現代人那樣那么貪婪,一味的剝奪他人的生存空間。他們會把用不了的東西存在樹上而不帶走,他們燒火用的木材不是筏自新鮮的大樹,而是撿那些已經枯萎落下的枝干。他們已經達到的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多么的可歌可泣。

  還有一個比較震撼的就是他們可以很從容的面對生死,盡管瘋狂的愛過恨過,可是死對于他們來說感覺很平淡,或許是死亡經常毫無征兆降臨的緣故吧,“我”的第一任丈夫死了以后,本以為不會再愛了,可是仍然和瓦羅加依偎在了一起,時間是一切解決不了問題的良藥,我們也應該從他們中間學習些什么?大家總感覺死亡離大家很遙遠,有些人因為害怕死亡而不敢做一些稍微有點危險的事情。生命的本質不應該在此,活到哪里就到哪里。而且,生命是寶貴的,人們不應該輕易的放棄自己的生命,更不應該隨意的剝奪他人的生命。

  鄂倫春人會在文明發展的大潮中充當千年一粟的角色,他們的語言會消失,他們的生活方式要不了幾十年就會從地球上消失而僅僅存在于教科書當中,因為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年輕人總是喜歡接收新鮮的事物,而那些保存了民族文化最真實的老人們則會逝去。遲子建一個時代的作家的作品大部分是描寫了時代烙印留下來的東西,如文革,如開放,而她卻把游牧民族的活化石遞到世人眼前,她為我們保存了這最后一點純真,單從這點來說她就很偉大!人性總是相通的,我們沒有必要把很多事情搞得那么復雜,相互謙讓和諧相處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我們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不要忘記了還有那么一批人,他們對于這個花花世界并不感冒,他們更熱衷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哪怕再苦哪怕再悲,而我們不能稱之愚昧,因為這兩條線永遠是平行的,我們得到的并不是他們所追求的。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5

  讀《額爾古納河右岸》,我想,我對平等的認識,已由淺入深。平等是沒有種族界限的,人、草、木、石、獸都有共同的生存權利。平等文明無條件的,它像無聲的細雨,悄然滋潤萬物。

  這本書講的雖是一個東北少數民族鄂溫克族的生存故事和百年滄桑,但在他們與大自然的對話中,平等卻無處不在,它埋鋪在故事的字里行間。

  卷首的第一句是女主人公的心里獨白:“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已過九旬的鄂溫克族的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把雨和雪、跳動的火焰當作聽眾,故事從清晨講到了黃昏,她回憶了一生,從女孩到暮年。那句話像清風,吻了我心內的平靜湖面,蕩起陣陣感動的波瀾。在漫長的歲月里,她和雨雪是相互作用的,她們成了老熟人。這一份跨越種族的平等,也愈鮮明了。我忽然想起了現代社會里一直提倡的“人人平等”,理念很好,只是人類中心主義太根深蒂固,當人們提到平等時想到的幾乎都是人類之間的,但其實平等是無關種類界限的,不是嗎?人存在于天地之間,其他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也同在這天地,萬物都平等地存在著的呀。

  鄂溫克族生活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古岸,他們與馴鹿為伴,享受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在艱難地生存,他們要征服自然嗎?不是。樺樹林是他們的皮膚,清溪流是他們的血液,馴鹿是他們的`眼睛……大自然承載了他們的全部,他們把全部交付給了大自然。女主人公在小的時候,親眼見證了一頭灰色的馴鹿仔代替病重的姐姐列娜去了一個黑暗的世界。姐姐的“烏麥”找回來了,但那頭原本活蹦亂跳的小鹿卻再沒了生息。母鹿失去孩子的同時也失去了哺乳能力,直到姐姐意外死去,母鹿才重新有了奶和活力。馴鹿失,姐姐得;姐姐失,馴鹿得。人和動物,沒有任何一方是無償的付出和得到,生存權利誰都沒增,誰也都沒減,大家都是平等的。

  火種是鄂溫克族的希望之一,他們不管遷徙去哪都帶著,百年來從未變更。故事的末尾中,鄂溫克族的生活方式和現代文明沖突不斷,生存環境漸劣,族人決定下山定居,卻沒帶走火種。他們說布蘇的房子里有火,再也不需要火種了。不愿意去定居而留在山上的女主人公獨自坐在火塘前無奈而憂愁:我們的火種是用鐮刀和石頭打出來的,而布蘇的火里沒有陽光和月光,這樣的火,怎么能使人的心和研究明亮呢。孫子安草兒往火塘里添了幾塊柴,她又想起族人燒火從來不燒鮮木,只用樹木里的枯枝斷木。他們看到漢人門房前后堆著滿滿的劈得整整齊齊的柴時會心疼不已,好像躺在那兒的不是柴,是他們。

  列夫·托爾斯泰曾道“我們平等的相愛,因為我們互相了解、相互尊重。”鄂溫克族在百年光陰里握緊了自然的手,和它一起去感受變化、感受疼痛。平等不再只是“人人平等”,而是“眾生平等”,它們都基于對天地和諧的期望,都是對精神靈魂歸屬的尋求。于是,平等,讓所有的渺小成為不渺小,讓所有的平凡成為不平凡。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6

  馴鹿、灰鼠、白樺樹;薩滿、希楞柱、靠老寶,它些極具民族特色的詞匯,帶著原始森林的靜謐,帶著北方凍土的氣息,向我們撲面而來。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我們踏入了一片陌生而神秘的領域,結識了一群熱血激情的人民,領略了那個正在與現代融合卻又崇尚傳統、熱愛自然、敬畏生命的民族的獨特風情。

  這本書講述了生活在額爾古納河右岸鄂溫克人的故事,講述者是一位90歲的老奶奶,她坐在火塘邊,用蒼桑的語調,為我們講述她的民族和她的生活,講她們怎樣從300年前的河左遷到河右,怎樣在河右的土地上逐草而生、繁衍不息,既親近自然又勇敵災難、既相親相愛又不乏沖突、既敬畏神靈又不失刻板、既熱烈奔放又難免憂傷。

  故事很精彩,因為故事發生地是廣袤靜謐、遙遠而神秘的,人物的生活回歸自然和原始的.,他們的信仰是神奇而令人嘆服的,而人物的性格,更是豪邁、質樸、自然而純粹的。

  故事人物眾多,但均個性鮮活、有血有肉,讓人又愛又恨又痛又惋惜:有尖酸刻薄又極有預言性的伊芙琳,有為了信仰而痛失愛子的尼浩薩滿,有愛喝樺樹汁愛穿裙子的達瑪拉,有堅強卻又固執得愚昧的拉吉米......

  故事開頭很吸引人,“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看老了。”我有了強烈的一聽為快的期待感,要想追著她的講述,一窺那片神秘土地的真顏。

  故事的文字很有感染力,它是靈動的充滿活力的,仿佛人物的所有動作、話語、目光,都能與身邊的山谷、河流、樹木聯系在一起,用這樣的文字告訴你,她們的生活,與自然息息相關,她們的愛,已經傾注到自然界的一切生靈中。

  夢醒所見,滿眼星光;側耳所聽,鹿鈴泠泠;張嘴呼吸,是清新的空氣;閑時所想,是熟悉的過往。所有的愛,所有的記憶,都深植在這片土地,無法分開。這是老人最愛的生活,也是我們夢寐以求所向往的生活。

  愿現代文明的步伐,依舊為這群人留一片凈土,愿她們傳統的生活方式能在發展中不棄傳承。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7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讀罷“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的第一句話,我的心靈就被這厚重而安詳的語言吸引住了,我不由自主地走進那“雨雪交加的山頭上”,一眼就看到了夜幕里正圍著篝火跳舞的一群人。

  他們住在北方遼闊的山野中,白天游獵,夜晚跳舞,睡在特色的帳篷“希楞柱”里,一抬頭就可以通過頂部的孔看到閃耀的星星。他們是鄂溫克族人最神秘的分支,是土地的孩子。但如此簡單歡快的部落,也總是遭到各種災難:瘟疫、野獸、暴雨。特殊時期的多災多難壓迫著這些樸素的人民,看著身邊親友逐漸離世,他們該如何有信心生活下去?

  “以一顆樸實的心熬過冬天。”這是他們簡單而樸素的'生活哲理。酋長和人民團結一心,幾十人的小部落,一直奔波在他們的母親河額爾古納河的右岸。季節變化,世事變遷。無論是女酋長的第一任丈夫拉吉達在尋找馴鹿的路上失溫凍死,還是第二任丈夫瓦羅加,為了保護族人葬身熊腹,他們從出生到離去,都一直熱愛著腳下的土地。正如他們的前輩,曝霜露、斬荊棘,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這群最樸實的人,在最熱愛的土地上安靜地生老病死,樸實而安詳。

  書里說:世界上有兩條路,一條有形的橫著供人前行徘徊或倒退,一條無形的豎著供靈魂升入天堂或下地獄。只有在橫著的路上踏遍荊棘而無悔,方可在豎著的路上與云霞為伍,這或許是遲子建老師的初心。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看著書中的小部落踏踏實實地走著地上的路,經歷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式的普通生活,熬過生活的一個個難關。而另一邊,作為讀者的我,也和小部落一起,走在飄浮在天上的精神之路,與云霞為伍,感受心靈的起起伏伏,感受共鳴人物的喜怒哀樂,感受世事浮沉后的處事不驚。

  隨著伐木聲取代了鳥鳴,工業化找到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小部落。小部落經歷了幾年的雨雪,有了安穩的日子,便再也不想繼續奔波。

  很多人都走了,走向那看起來恢宏的城市。但女酋長沒有。她留下來了,坐在希楞柱里,最后一次看著天上的星星,撫摸著最親昵的馴鹿。

  中國最后一位女酋長,風與雪的老熟人,告訴了人們一條信念:淡然。

  人生如海,潮起潮落,但終會回歸風平浪靜。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8

  買這本書單純是被書名吸引了,當初以為是寫蒙古族的一本小說,拿到書看了簡介才知道是寫鄂溫克族的,然而我還是單純的以為,鄂溫克,不就是蒙古族的一支嗎?現在想來自己是太單純又膚淺,每個民族都有其存在的歷史與意義,以一種優越的姿態去看待其他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只會被人恥笑,也算是提醒自己不要再做此類事。

  我不知道“好書”是怎么定義的,因為有些書你從頭看到尾連連暗叫乏味,卻總有讓你如沐春風的句子,反復品味反復斟酌,忘了書里的時間地點人物,這句子卻時時不能忘;有些書你一頭扎進去竟不能停,吃飯睡覺都惦記著下面的章節,一有時間就要捧起來翻看,直到終于解開謎底,終于發現隱情,合上書喝口水潤潤喉,除了唏噓感嘆竟也說不出個甲乙丙丁;還有些書讓你懷念童年懷念青春懷念一段戀情,通讀起來都是些平常小事,卻在細節上如涓涓細流,一點一點滲透你感性的一面……而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竟不知該把它歸于哪一類,只好寫篇讀后感以示對它的喜愛。

  這本書就像是一扇大門,打開了我對上個世紀生活在額爾古納河右岸的使鹿部落的認識,他們與冰雪為伴,與馴鹿為伴,與山川河流為伴,與神仙、眷侶為伴,與我所向往的一切為伴。我想摸摸達瑪拉的羽毛裙子,看她在篝火旁跳舞;我想告訴娜杰什卡,日本鬼子不抓藍眼睛的人了,你們快回到伊萬身邊吧;我想勸勸拉吉米,馬伊堪是大姑娘了,她有心上人了;我想安慰尼都薩滿,愛人她的心里也裝著你呢;我想在手里放一捧鹽,讓馴鹿舔舔我的掌心;我想和大家坐在一起,喝酒吃肉,聽木庫蓮悠揚凄美的演奏聲,我想行走在那片土地,看看“我”和伊蓮娜的巖畫。

  雖然這只是本小說,但卻那么真實,我總是在字里行間尋找一些與我和我的民族相關的點點滴滴,然而作者把他們分撇的如此干凈,只有金德愛上了一個蒙古族姑娘,但是依芙琳和坤得都不同意,最后逼得他在與達芙琳娜的婚禮上上吊自殺。最后滲透了他們生活的也不是蒙古族,而是漢族。我有些失落,我想在額爾古納河右岸有那么多蒙古人,他們之間的交際竟然如此疏離嗎?我有些擔憂,在鄂溫克族人被漢化,被迫離開山林去鄉里定居的時候,我的同胞們在哪里呢?我承認自己又在以一個主人的姿態去提問,在“內蒙古自治區”這片土地上,我祈求了解更多蒙古人的歷史生活,但是可愛的鄂溫克人啊,他們就在那兒,生在那兒長在那兒死在那兒,額爾古納河右岸,大興安嶺北部,世世代代為他們的故鄉。

  翻開書舍不得放下,合上書又忍不住打開,提起筆寫不出什么,放下筆又滿心思緒,只有閉上眼睛,聽一聽歌,看著靈魂飄出窗外,飄向那冰天雪地的寒冷之鄉,我看到了,他們向我走來,瑪魯王氣定神閑,鹿鈴叮叮當當,林克送我一身獸皮衣,達西在訓練他的奧木列,娜拉送我一匹自己染好的布,哈謝要我喝上一樺皮筒的酒,而我,我只請求妮浩為我跳神,為我洗清一身的罪孽與世俗。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9

  《額爾古納河右岸》,我前后買過三本贈友,自己也收藏2個不同的版本。與心靈相通的朋友共讀一本書,是一種奇妙又很燃的感覺。

  因為董永輝的緣故《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本書20xx年創造了一年賣出350萬冊的奇跡,不得不感嘆流量的力量之大,也反映出大眾內心對文學的渴望。

  《額爾古納河右岸》一一部鄂溫克人的百年孤獨,一首凄美的死亡贊歌。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是一個偶然,此前我從未聽說過這部作品,但當我在茫茫書海瀏覽的時候,目光卻被她的名字深深吸引。額爾古納河,她還有一個漢族名字叫做黑龍江,那里,是我一直想去卻未曾涉足的地方。

  我是帶著好奇翻開這本書的,幸運的是她沒有讓我失望。

  作者以沉靜穩健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個個充滿民族神秘色彩的故事,刻畫了一群鮮活的鄂溫克人,就像大興安嶺無邊的山林和額爾古納河無數的溪流一樣,無不讓我感到震撼和迷戀。書中一代代薩滿祭司擁有的神奇魔力,以及應驗在不同人們身上的生生死死,仿佛讓我看到了《百年孤獨》;而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戰爭、運動、解放之后逐漸熄滅的游牧文明之火,又像極了《塵埃落定》。

  然而這種比較是不必要的,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的靈魂,而額爾古納河右岸的靈魂就在那潔白如雪的白樺林里,在蜿蜒清澈的金水河中,就是那掛著鈴鐺低頭啃食苔蘚的馴鹿的角,是夜晚能看到星星的會制造風聲的希楞柱,是彈奏出的悠揚婉轉的曲調的`木庫蓮,是四棵高大挺拔的松樹上搭起的風葬臺,更是一個個身穿獸皮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的鄂溫克人臉上純真的笑容。這,是一部鄂溫克人的百年史詩,是一首游牧民族在現代文明沖擊下逐漸衰落的凄美挽歌。

  本書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講述死亡的方式,里面幾乎每一個角色都經歷了死亡,而作者用一種悲傷但卻平淡的方式把死亡敘述的非常自然,鄂溫克人的死亡,就像是大自然中的各種生靈,自然而生自然而死,悲傷但不遺憾,凄涼卻依舊美麗。

  但我認為這是也本書的不足之處,作者給予每個角色以不同的死去方式,有很大成分的象征性和因果性,有明顯的文學再創作痕跡。中間篇章冗長、拖沓的故事敘述。有些蒼白,有些刻意的想象,它不夠自然。人物不夠立體,刻畫不夠細膩。還有就是縱觀全書,鄂溫克人有仇恨,但是沒有惡人,我覺得沒有哪個民族是沒有惡人的,只有善沒有惡的民族是不完整的,我想這是本書的一個遺憾吧。

  瑕不掩瑜,依然五星推薦。偉大與否,筆者說了不算,讀者說了也不算,它屬于時間,時間說了算。20xx年,我仍然期待與人共讀。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

  在這本長篇巨著里,作者講述了居住在東北大興安嶺、額爾古納河右岸的鄂溫克族的成長發展歷史,和他們的生活方式與現狀。

  作品以鄂溫克最后一個酋長女人的口吻敘述一個民族的生存、堅守、抗爭和文化變遷。“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夏季的雨越來越稀疏,冬季的雪也越來越稀疏,它們就像我身下被磨得脫了毛的狍皮褥子那些濃密的絨毛,都隨風而逝了,留下的是歲月的累累痕跡……”,這是它的第一個句子。這些比喻的、完成式的、嘆息著的句子有一種來自命運本身的.蒼茫意味。有時低吟淺唱,有時大氣磅礴,簡約、直接使憂傷與詩意洋溢而出,為整部作品確定了基調。

  整部作品充滿憂傷悲憫與同情,同時也表現鄂溫克人民的善良堅韌不屈。這個民族在冰天雪地的祖國大北方生存,一條額爾古納河隔成了中蘇兩個國度。這脈堅強的鄂溫克民族,在右岸過著游牧生活,他們以飼養馴鹿為生,以獐狍野鹿灰鼠為食,他們不忌生冷,敢于生食野獸的心肝脾臟和生肉。這是嚴酷的生活環境造就了這一脈人民,試想,冬季里漫天大雪,風沙茫茫,千百里地渺無人煙,他們不生吃怎么辦?難道眼睜睜等著餓死?

  這里的環境和嚴酷的現實生活條件,造就了這個弱小民族的衰敗!

  饑寒交迫,野獸襲擊,疾病瘟疫,缺醫少藥,都是對這個民族最大的威脅。“許多生在冬天的孩子,常常由于嚴寒而夭折。我有一個姐姐,她出生時漫天大雪,父親去找丟失的馴鹿,母親特意搭建了西愣住,姐姐出生時由于風大掀起了一角,姐姐受了風寒而得病,只活了兩天就走了。姐姐被裝在一條白布口袋里,扔在向陽的山坡上。”母親因為失血過多,加上悲傷,已經好幾天沒有進食,沒有走出希愣柱,面色如土。所以,當組長提出這里灰鼠稀少,要搬遷時,父親林可是反對的,并且把族長痛打了一頓。母親說“你怎么能這樣?你真讓人生氣,我們怎么能這樣自私?!”從這里我們看到了這個民族夫妻之間的恩愛,也從母親口中說出了他們的善良和識大體,小家服從大家服從整體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一個民族監看發展生存。

  姐姐,從小被薩滿跳神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有次一只活蹦亂跳的小鹿死了。可是,再一次遷徙途中被凍死在小鹿媽媽老馴鹿身上。

  達西的妻子被野狼吃掉,達西為了報仇馴養一只鷹,最終殺死了兩只狼,達西和那只鷹雙雙被狼吃掉。這就是悲慘的結局。

  另外一個希楞柱來請薩滿,原來是馴鹿得了瘟疫,薩滿沒有救活他們,回來時帶回兩頭馴鹿,也帶回來一場瘟疫,大多數馴鹿都死了,只剩下父親精心挑選出來的三十幾頭馴鹿生存下來。

  父親出去換馴鹿,遭遇狂風暴雨,被雷擊死在茂密的森林里。薩滿和族人把他風葬了。

  幾件很簡單的事情,反映了整個民族的命運。

  這就是這個民族的命運,他們風餐露宿,捕食野獸山雞、灰鼠為生,現在啥也沒有了,他們依靠打魚烤魚吃。

  作者通過一位老人的回憶,把她的幸福,她的快樂,她的悲傷,她的痛苦寫出了,展現鄂溫克族人民的堅強和特殊的生存方式以及與生活的抗爭。從一百年前寫到了現代社會,從鄂溫克的第一個識字人到第一個大學生,從清末的動蕩、羅薩的侵擾、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到二十一世紀的幸福安康,從生活在森林到搬遷到城鎮的許多變化,從住的希楞柱到住在大瓦房里,這總總的變化,道出了這一個偉大民族的發展變化和與時俱進的滾滾洪流,同時也寄托著作者對這一民族未來的希望與擔憂。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無法記錄他們崛起的坎坎坷坷,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史,只能靠口口相傳,而這些也只是在很少的一部分老人那里可以得到只言片語。現在隨著中國的崛起,全國上下各地區都在發展自己的經濟,爭先奔小康,這一民族的青年人也開始走出自己居住了千百年的深山,告別了他們祖先賴以生存的馴鹿,告別了他們引以為尊的薩滿,走進了高樓林立的城市,學會了普通話,學會了所在城市的語言,可令人擔憂的卻是,他們出去后會不會忘記自己的母語。故事講完了,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美好圓滿的人生結局!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1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

  單是這開頭,已經深深的吸引了我。捧起書本的那一刻,便再也放不下了。我讀書很慢,有時搞不清人物關系還要再翻回來。每天抽點時間與這里的山林對話,享受那片刻的安寧,是件極美的事情。

  這本書是茅盾文學獎第七屆獲獎作品。前些天無意間看到董宇輝的直播,聽到他對這本書的介紹,便心生向往,迫不及待買了一本。很喜歡遲子建老師的文筆,那親切的山川河流,那善良勇敢的鄂溫克人,那神秘又悲哀的薩滿……總能撥動我的心弦,不知不覺沉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跟隨他們一起狩獵,一起跳舞,一起歡笑,一起悲傷。

  這是一個以狩獵為主的游牧民族,他們沒有固定的房子,住在用松桿和帆布做成的'希楞柱里,與山林為伍,與馴鹿為伴。馴鹿是一種高貴的動物,只吃新鮮的苔蘚,使得他們要跟著馴鹿不停的搬遷。習慣了城市的繁華和便利,定會覺得這日子無聊又寂寞,可他們過的開心快樂!

  最神秘的莫過于他們的薩滿。我們或許以為跳神只是一種迷信,可他們的薩滿卻擁有一股神力,真的可以救人。

  尼都薩滿穿上他神圣的衣服,跳上一陣就可以讓生病的人恢復健康,可以讓日本人腿上的傷痕消失,妮浩薩滿可以讓將死的孩子恢復生機……使得書本前的我不得不對這神秘的力量心生敬畏。

  治病救人的薩滿受人愛戴,卻也有自己的悲傷。薩滿每救一個人,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日本人腿上的傷口好了,他的戰馬卻倒下了,將死的少年活了,妮浩薩滿的孩子卻死了。只因萬物皆生而平等,一個人重新獲得了健康,就有一個人替他受過。盡管如此,妮浩薩滿依然沒有拒絕過任何一個向他求助的人,這是怎樣的善良啊!

  在這里生存的是一群善良勇敢的人。妮浩為了救別人,失去了四個自己的孩子;安道爾被瓦霞欺騙,怕她再去騙別人,堅決不同意解除婚約;達西看到歪嘴女孩結婚當天死了老公,覺得可憐執意娶她;杰夫林娜為了不讓老公為難,從山坡上摔下來流產了那個婆婆不想要的孩子;拉吉米聽到馬廄里有嬰兒的哭聲,毅然抱回了家里……喜歡這本書,因為這里的人總能讓人覺得溫暖。喜歡這樣的日子,大家共同努力經營自己的生活,安靜祥和,健康快樂。

  人的出生大抵相同,人的死亡各有不同。這本書時間跨度很長,像《百年孤獨》一樣敘述了一個民族的興旺與衰落,不可避免的描寫了很多人的死亡。列娜在搬遷途中趴在馴鹿上睡著了,掉在雪地中凍死了,達西和老鷹與狼搏斗戰死了,林克在換取馴鹿途中遭遇暴風雨被雷擊中,瓦羅加為救自己的同伴被熊打死……這一個個生命的意外逝去仿佛預示著這個民族的命運。這也許是他們的后代不愿再待在這里的原因之一。如果不是生活在叢林里,就不會有這些意外的發生,那些自己愛的人就不會在本不該逝去的年齡凋零。

  如今,額爾古納河依然靜靜的躺在那里,安靜而又神秘,屬于他的故事仍在繼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卻已寥寥無幾。一代代的年輕人因為城市的繁華和便利,離開了這里,如今的鄂溫克人不足三百人。一個民族就這樣悄然離去,僅剩的幾百人又將何去何從呢。

  讀了《額爾古納河右岸》,又多了一個心心念念的地方,希望有一天,也能來到這片神圣的土地,親眼目睹這里的一切,看看日月星辰,聆聽泉水叮咚,聽聽是否還有那串串鹿鈴聲……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2

  我認為,之于讀者最大的幸福就是遇到一本讓自己“欲罷不能”、可于靈魂激烈碰撞并產生精神“多巴胺”的優秀作品,無疑,《額爾古納河右岸》就是。

  本書以一位自稱為風與雪的老熟人、最后一屆酋長女人的自述口吻,用富有神奇宗教色彩、浪漫溫情的”萬物有靈論“,分上中下和尾聲,即清晨、正午、黃昏和半個月亮四部分娓娓道出鄂溫克部族的百年滄桑和幾代人的愛恨情仇、生死傳奇故事,作者用根植于生命骨血的敬畏”自然“屬性,用通透靈動的精妙語言描繪出了一代代有血有肉、飽滿純粹的一個個鮮為人知的.部落人物,以及整個部族一次次與命運殊死抗爭的頑強生命力和最終沒落的無奈現實。

  鄂溫克,一個出現在《額爾古納河右岸》的百年部族,一個自貝加爾湖畔遷徙而至、以馴鹿為圖騰、以薩滿為信仰的游獵民族。

  鄂溫克人,一群逐馴鹿而搬遷,生存于嚴酷大自然、住在烏力楞中希楞柱里的原始部族人,他們一直生活在受自然災害、物資貧乏、猛獸、瘟疫的侵害,也受時代變革的侵犯,像日寇鐵蹄、文革風云、森林破壞等現代文明的擠壓下,但卻有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團結抗爭精神。

  我們的語言在描述感覺方面總是蒼白,因為喜歡,我不停把書轉借親朋好友;也因為喜歡,我總是舍不得快速看完,以至于接連看了兩遍;同樣因為喜歡,滿腔的激蕩難以言表,總是由她而聯想到《狼圖騰》和《穆斯林的葬禮》。

  如果說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圖騰,那馴鹿就是鄂溫克族的民族圖騰,她們以馴鹿逐食而遷徙,以白色馴鹿為馱載瑪魯神的“瑪魯王”,馴鹿如同她們的孩子一樣珍貴。

  如果說穆斯林是回族的宗教信仰,那么薩滿就是鄂溫克族的神性信仰。《穆斯林的葬禮》和《額爾古納河右岸》在某種程度上有其相似之處,同樣是茅盾文學獲獎作品,同樣是實力女選手,同樣有被世俗所不能容忍的悲情愛情故事。

  記得當時喜馬拉雅聽《穆斯林的葬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讓人心痛不已,對于穆斯林的信仰束縛使主人公們痛苦、糾結和無奈,只是更側重于愛情故事是本書的魔力之一。

  而《額爾古納河右岸》中,主人公母親與父親和伯父的愛情故事只是本書之河的一個分支。最吸引人還是薩滿文化的神秘和神奇,讀完全書你會有一種向往的魔力讓你不斷想了解更多,“萬物有靈論”使得鄂溫克人在與自然相處中平等又和諧,人與人、馴鹿與人、樹與萬物、風雨雷電都有各自的神,所以才會有一命換一命的薩滿文化。

  其實仔細回味本書,各種不容易和苦難很容易讓人崩潰,猶如我們讀了《活著》,讀了《平凡的世界》,總是會產生萬般的不忍,萬般的憤懣,強烈感受到“為什么人活得這么難、這么苦”。然而這本書通體讀起來并沒有讓人有絲毫的怨對和苦痛,最多的是崇敬和溫暖,不由感嘆鄂溫克人為什么可以對自然萬物如何敬仰,對生命苦難全情接納,把這一切都歸為天神、雷神、樹神等各萬物之神和薩滿的召喚。

  “接納”是現如今靈性課程和自然法則的推崇生活方式,希望人們通過自我修煉來使人取消相較心,有接納的力量來適應生活。

  然而書中鄂溫克人卻天生有接納之力,像主人公的兒子安道爾、孫子安草兒和“隱秘”孫子西班,他們天生愚笨、癡憨和善良,主人公并不以為負擔,而是稱他們是馴鹿之子,是大森林的兒子。

  安道兒:“你把我打倒了,我能看云彩,這是好事。”“她愛撒謊,我把她放走,她會去害別的男人!就像一條狼,我知道它吃人還放走它就是有罪的!我要留著她,看著她,不讓它吃人。”

  安草兒:他不明白投票是什么意思,只關心馴鹿被黃蜂蜇腫的眼睛,所以留在大森林中與我為伴。

  西班:愛啃樹皮,只講鄂溫克語,造字和制作樺樹皮工藝品。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3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遲子建的一部長篇小說,它讓我一直從九月讀到十月,又到十一月。小說精美的語言、曲折的故事讓我愛不釋手。它采用一個九十歲的女人的自述,描寫了二十世紀時東北少數民族鄂溫克人的生存現狀和百年滄桑:這些鄂溫克人與馴鹿相依為命,生活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他們隨馴鹿逐食而搬遷、游獵,記錄了民族中神秘的部落文化和與大自然及其他人群的生命抗爭。在生命的不斷更替中、在時光無盡的流逝里,小說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感動人心的故事情節。

  這部書記錄了近百年的.歷史,是鄂溫克民族歷史的活化石。同時,在作者的描述里,這部生硬的歷史片又充滿了眾多的摯愛:有父母制造的風聲、有我和兩任丈夫的愛情、有眾多子女們的愛情、有兩個薩滿對部落眾人博愛、有朋友間的厚愛、有……,這些鮮活的生命,讓人不禁沉醉其中。同時,民族部落的特殊性:烏力楞、薩滿、馴鹿、跳神、巖畫、木庫蓮、狩獵、蹲倉、樹葬等等,為讀者這個呈現出一幅幅從未感受過的畫卷。整部作品共分四個部分,清晨、中午、黃昏、半個月亮,以此來寓意生命的意義,“我和雨和雪都是老朋友了”,等等,象征著對大自然流逝規律的墨守與遵循,作品中眾多生命的生與死,也揭露出事物及自然的更替交換,“唯有自然是永恒”的道理。

  小說里的主要人物,一是我自己,一個女人生長的歷程。二是我的家族中的角色。三是部落里有特征的人物。其中,對于兩個薩滿的描寫,都栩栩如生,給人以血肉痛息之情。同時,隨著外界人群與自然災難的來臨,部落中也發生了更多的故事,涌現出面對生死、面對痛楚、面對有無的抉擇。從清晨到半個月亮,整個鄂溫克民族正由興盛走向消亡,從山林轉向村鎮。而他們,也正在接受著這種生死命運。最讓人可悲的,帶給這種文化消亡的力量,不是自然中的瘟疫、不是自然災害、不是日本人和俄國人,不是國民軍,而是某種要求轉化為文明的力量。

  這種難以抗拒的自然規律,在個體身上表現為:天災中死去的林克,在冰天雪地里死去的拉吉達,與熊搏斗死去的瓦羅加……每個人的命運都在那片原始的山林里一點點的上演。不斷有人誕生,不斷有人上演著死亡,重復著悲傷……,同時,整個部落也在沿續了相同的情形:進化、發展、衰落、消亡。如同小說的四個主題:從早晨到半個月亮。可就在悲傷的同時,勇敢與勤勞的鄂溫克人,又深懷著大愛,在命運面前的殊死抗爭,演繹了一代又一代的愛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獨特民風,一代又一代的生死傳奇,顯示了弱柔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撓的精神。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女人的男人,你一定要去讀這部書,因為它如同一個曼妙的女子在對你輕聲耳語;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男人的女人,這部書不可不讀,因為里面有個女人在對你講述一個個悲壯、感動的愛情故事。如果你不喜歡什么男人和女人,那么你不得不去讀這部書,它將會告訴你,如何去面對世界和生活。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4

  在我心中一本好書的標準:一是讀完后意猶未盡,令人遐想;二是給予人積極正面的思想啟迪。而遲子建老師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就是這樣一本書。

  讀完一本書,往往有很多想說的話,該從何說起呢?為了有一個思路,就從剛翻開書的那一刻說起吧!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一位九十歲的老者,以講故事的口吻拉開了本書的序幕。原來,這位老人要講的故事發生在大興安嶺一個少數民族部落——鄂溫克族。他們自貝加爾湖畔遷徙至額爾古納河右岸,這個民族的風俗人情也許能夠給我們當下的生活帶來某些思考。

  初讀《額爾古納河右岸》,給我的感受是:與《百年孤獨》有點相像,當時感受到的相像只在表層:一是書中人物的名字不易記住,且很難理清人物關系;二是和《百年孤獨》一樣充滿了離奇荒誕的情節,有時無法用正常思維理解,有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

  當我讀完整本書后發現,這兩本書對于孤獨都做過注解,這里我引用《百年孤獨》中的話:“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熱最堅貞的愛情,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恒。”我們常常期望別人理解自己,殊不知,別人的出現只是輔助自己理解自己。認識自己,理解自己,接納自己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

  一個生命的存在與消逝在我們看來是頂重要的事,可在鄂溫克族這里,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這并不是說他們不敬畏生命,在我看來,他們尊重自然與生命的規律,只是他們看透了生命終將逝去這一規律,因而無懼它。書中這樣描述死亡:“我已經說了太多太多死亡的故事,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會死亡。人們的出生是大同小異的,死亡卻是各有各的走法。”書中對蒼老的描寫,讀完讓人在一瞬間不那么懼怕衰老了。或許本書傳達的另一個思想就是:人應該平靜地對待生命中突如其來的意外、分離、得失……

  眼前的茍且與諸多不如意常常令我們痛苦不堪,而遲子建老師《額爾古納河右岸》中的一些文字,可以讓我們暫時逃離現實的紛擾,回歸大自然的靜謐與舒適。這本書最吸引我的一個地方就是對大自然萬事萬物的動情刻畫:山野間綻放的花兒,徐徐吹拂的晚風,夜空忽明忽暗的繁星,馴鹿脖子上歡快的鈴聲,人們圍著篝火歡快舞動的身影……這里的`人與物是那樣的和諧,那樣的美好!

  一本書不能幫我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卻可以在我們面臨困難時給予正確的向導,給我們鼓勵。

  書中人物直率純真簡單的性格我也很喜歡,他們愛憎分明,悲人之悲,樂人之樂,他們的愛恨是那樣簡單,他們的生活沒有大都市的喧囂,他們依山傍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生活的那片地方仿佛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讀這本書,也讓我感嘆個體之渺小,在永不停息的時間與奔流不止的江水面前如滄海一粟。這大概就是蘇東坡《赤壁賦》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所要表達的意思。

  故事講完了,生活還在繼續,那就讓我們都好好熱愛生活吧!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5

  嗨,你好,我是小米,很高興通過文字與你相遇~

  這是一篇完全由書中情緒引導所寫的讀后感受,難得讓人一氣寫就,全然因為這本書,讓人讀后難掩情思。

  合上《額爾古納河右岸》,沒有一口氣讀完的酣暢淋漓,更多是一種悲涼,仿佛親眼看著一個民族消亡,在現代文明的發展中,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傳統氏族部落文明湮滅,一點一點走向盡頭。

  作者描繪了生活在我國東北部大興安嶺深處,額爾古納河沿岸的最后一支狩獵部落(馴鹿部落)鄂溫克族的故事。他們狩獵為生,和放養的馴鹿為伴,獨特構造的房屋希楞柱讓他們方便遷徙,儲藏物品的“靠老保”是他們遷徙的保障,神奇的薩滿為他們治病救人,傳統的喪葬、婚禮、生育文化延續著獨屬部落的文明。

  故事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鄂溫克族最后一位酋長的女人,回顧自己的一生——“我”,暮年的老人,回首生命中過往的人事,始終圍繞著活在自己的氏族部落,這是全部的“我”所認知的世界。年少時的好奇朝氣,為人妻時的堅韌柔情,為人母后的堅強沉靜,“我”和烏力愣一起成長,當我行至暮年時,我的烏力愣也在文明的發展中消散,“我”能做些什么呢?只留回憶和講述罷了。

  生命中依次出現過的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父母、親人、愛人、朋友、兒女、孫輩,在原始的傳統生活中,漸行漸遠,部落一點點沒落,人生在不斷失去舊人和迎接新生命中成長,歲月的長河里重復著死亡與新生,接替中奔流向前,流淌在那片遙遠的、神秘的原野……

  當讀完這個故事,合上書后反復咀嚼體味,這本書帶給我的個中滋味,我該如何形容表達,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兩個詞最為貼切:蒼涼悲壯、沉郁悲涼。

  一種平靜處起波瀾,于靜寂中直擊人心的美與悲。

  董宇輝形容這本書帶給他一種平靜的美,他曾這樣介紹《額爾古納河右岸》——

  “馴鹿逐苔蘚而棲,人們在森林中相遇,也在森林中分離;人們在自然中獲得,也在自然中失去。我們就如自然的'精靈一樣。你看到水鳥從湖面上飛起,你牽愛人的手,在山巔看漫山紅葉;架起了篝火,月光下,薩滿起舞,人們飲酒縱歌,直至天亮。”多么美好的圖畫,多么讓人動容,又是多么讓人向往。

  美好的畫面,如今讀來卻覺悲涼。鄂溫克族的故事該怎樣繼續上演?森林植被的破壞,馴鹿可食的苔蘚越來越少,老一輩人對新定居點的不適應,游獵民族的明天會走向哪里?《額爾古納河右岸》有多美,讀后的感受就有多么悲。

  隨著中國最后一位女酋長的離世,更多的人關注到這個民族,遲子建以此為原型寫下這本動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我們該慶幸,有更多人看到,還有人、還有文字能記錄描繪屬于這個民族的美,讓更多人看見。

  最近,用這篇讀后感做了一次讀書分享,其實當自己讀出來后發現了許多遣詞造句問題,但仍然想以最初寫成的文字推送出來,只因這是完全隨所思所想流露而來……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相關文章: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書筆記(精選15篇)01-06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01-18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05-29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通用24篇)10-27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通用27篇)08-08

關于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通用16篇)08-13

額爾古納河右岸讀后感1000字(通用9篇)01-09

左岸是冬,右岸是春作文07-19

岸花,岸花張籍,岸花的意思,岸花賞析 -詩詞大全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