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荀子勸學讀后感范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荀子勸學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荀子勸學讀后感范文1
《孫權勸學》這篇文章講的是吳王孫權勸其大將呂蒙學習的故事。起初,吳王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當權掌事,不可以不學習啊!”呂蒙用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成為精通儒家書籍、傳授經學的學官嗎?你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你軍務繁忙,能比的上我嗎?我常常讀書,并感到自己獲得了很大的收益。”于是呂蒙開始學習。等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與呂蒙討論事情,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后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吳州的阿蒙了!”呂蒙說:“對于有抱負的人,分別了數日后,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么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后告別而去。
讀了這篇文章,我從中受到了不少啟發。
首先我認識到人不學習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人生下來就在學習生存的本領。從學吃奶開始。我又想起小鷹學飛的故事,當小鷹羽翼豐滿的時候,老鷹就會叼上小鷹狠心地從懸崖上摔下去,因為老鷹知道,搏擊萬里長空,必須從一點一滴的學飛開始。當前,我們面臨的是飛速發展的知識爆炸時代,幾天不學習就落伍,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才干,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不被淘汰,也才能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更能擔起振興家國的大任。
其次,我認識到只要肯學,就能擠出時間,就會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當孫權勸呂蒙學習時,呂蒙說自己軍務繁忙,沒有時間學習。呂蒙作為吳國的大將軍,忙是肯定的。可貴的是他最終聽從了孫權的勸說,開始擠時間學習,并開卷有益增強才干使魯肅聽了呂蒙的談吐,大為驚訝,認為呂蒙已經不是昔日的呂蒙了,真是士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
那么,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環境中,也會有呂蒙同樣的理由,甚至比他的理由還充分,我們一定要記住“堅持”養成學習的好習慣。
雖然“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句子,不怎么提倡,但是“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是千古不變的。
一位巴格達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個陌生的聲音對他說:“撿幾塊石頭吧,明天,你會既高興又懊悔。”商人于是撿了幾塊石頭,繼續趕路。天亮了,他掏出石頭,它們全變成了寶石!商人無比高興,可是,過一會兒,他又很懊悔,撿得太少了。我們的學習難道不也是這樣嗎?今天學的東西,看起來是那樣的平平淡淡,甚至枯燥無味,但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原來他們是那樣的彌足珍貴。我感到學習是一個比恒心比毅力的過程。有這樣一句話“時間就向海面里的水,要是擠總還是有的”。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克制和放棄,克制不良生活習慣,放棄娛樂和享樂。時間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每天24小時,但是,生命的歷程和在這段歷程中是否輝煌,決定于我們自己。
在人生的航海線上,大浪淘沙,不進則退。知識的積累,閱歷的豐富,人格的提升,文化素養品位的升華都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從孫權的勸學到呂蒙的苦學我們不難明白,選擇學習就是選擇了進步,選擇學習就是選擇了人生的財富!
荀子勸學讀后感范文2
學,是一個博大而深厚的字眼。在學習中,我們完成了自我成長,自我成熟,自我成功。荀子的勸學對于人一生的漫漫長路而言是一席聽而不厭的教導。理解了荀子,我們或許可以“任君行走無柱杖”,從而達到“學而瀟灑,活而逍遙。”
《勸學》的開篇第一句就是“學不可以已。”現代社會也提出了要終生學習的理念。活到老學到老,不單單是自身內在的要求,無奈的是它也是日新月異的社會要求我們達到的一種最基本的生存狀態。無論我們學習是為了什么,有一點我們必須要謹記的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兒行無過矣。”莊子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生命有限,知識無限,以有限對付無限,會使自己陷入一種困境。莊子的學習觀與荀子的學習觀似乎有矛盾之處,但是,細想,它們兩者能達到一種奇異的`和諧。如果我們既要“學不可以已”又要做到在“有涯隨無涯”時“無殆”,我們就需要找到一個可扛起兩者的支點,或者說聯系兩者的橋梁。支點會是什么?我認為是在終生學習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它可以是你謀生的手段,你興趣之源,也可以是一種讓人修身養性的學問,總之,它能讓人“逍遙天地間,行走人群中”。這或許是荀子提出的“學不可以已”最終的目的。
知道要學習,但是如何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吾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學習要行動,更要善于借助外物的幫助,牛頓說:“如果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善于利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才能更好地學到我們想要的知識——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古人懂得要在古圣先賢中找到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古圣先賢與古籍就是要多加利用的物。“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行走游歷中為什么能學到如此多的知識呢?一是能接觸到不同的風俗,不同的文化,拓展了視野的同時,也拓展了自己的文化積淀的廣度。二是能與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交流這種方式是極好的學習方法。正如蕭伯納所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或者更多的思想。”這是交流的魅力所在。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極其幸福,我們不僅可以利用書籍、報刊、雜志、電視,還可以利用把地球縮成一個村莊的網絡。“登高而招”,“順風而呼”是智者的治學之道。
學習要勤奮,專心。“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學得好不好,要看態度好不好。“笨人用聰明的方法治學,聰明人用笨方法治學。”笨的人,要用各種方法不落人后,聰明的人要腳踏實地,發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的精神。古有牛角掛書,囊螢映雪,鑿壁借光的精神需要我們學習,今有華羅庚的滿房演算稿的勤奮需要我們借鑒。勤奮了,努力了可能沒有收獲,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到“用心一也”。“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董仲舒能成為漢朝的儒學大家了,因為他能做到目不窺園。
《勸學》是一筆挖掘不盡的寶藏,我們在品《勸學》中收獲太多太多。
荀子勸學讀后感范文3
《勸學篇》開宗明義地告誡人們“學不可以已”,意謂學習應持之以恒,不可中輟。他說“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意思是說青色染料是從藍色染料中提取出來的,卻比藍色的顏色更深;冰是水遇冷后凝結起來的,卻比水冷。通過學習前人積累的知識,博學深思,加以總結提煉,就能夠超越前人,后來居上。他又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肢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意謂有了知識,才能夠站得高,看得遠,就像行千里路借助于車和馬,過江河借助于船和槳。
荀子認為,學習的成效來源于辛勤的積累。“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駭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楔而舍之,朽木不折,楔而不舍,金石可按。”只有積土成山,風雨才能從那里興起;只有積水成淵,蚊龍才能生長;只有積善成德,才能自得神明,具備圣心。所以只有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才能到達目的地;只有一條一條的涓涓細流,才能匯成萬頃波濤。騏驥那樣的好馬一躍也不會十步,駑馬走出十駕,功效就在不舍。用刀刻物停下來,朽木也不會折斷;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屬、玉石,也能雕刻成功。
荀子認為,學習要專心致志,不急不躁。他舉例說:“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螫,非蛇膻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蚯蚓雖然無爪無牙,無筋無骨,卻能上食泥土,下飲黃泉,原因是其用心專一;而螃蟹八腳而且有兩個大鉗,卻只能住蛇的洞穴,原因就在于心躁。茍子總結性地指出:“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憎憎之事者,無赫赫之功。”沒有專默精誠,不去埋頭苦干,就不能明辨是非,就不會有輝煌優異的成績。
荀子還強調學以致用。他說:“不聞,不著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
意謂學習本身有它廣泛的內涵,應具備“聞”“見”“知”“行”四要,只有學以致用和付諸實踐,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荀子還特別強調“學莫便乎近人”及“隆禮”,要親近良師益友,要正身慎行,注意道德修養,做到“權利不能傾,群眾不能移,天下不能蕩”。只有全粹精一的德操,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荀子的'《勸學篇》是關于學習的名篇,文中反復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及學習目的、態度和方法,強調學習是人們思考問題,認識事物的重要條件,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增長才干,完善自我,使自己超越前人,以成赫赫之功。書中的“鍥而不舍”、“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以及演化而成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等文句,已成為后代人們的座右銘。
荀子勸學讀后感范文4
荀子以他縱橫捭闔的雄辯、嚴謹細密的邏輯,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應取態度,他勸勉世人為學,語重心長,發人深省。
荀子指出“學不可以己”,是很合乎道理的。知識是浩瀚的海洋,隨著社會進步,現在的知識遠比古代豐富。知識日新月異,經驗年積月累,沒有一個人能夠說他已經囊括了全人類的知識。學習如同在知識海洋上遨游,不可停止一日,不可荒廢一時,要長此以往,永遠進取,才有可能到達知識彼岸。知識的寶庫奧秘無窮,用陳舊知識顯然不能扣開成功的大門,只有吐故納新,不斷獲取最新信息充實頭腦,才能在五彩繽紛的現實生活中不被事物的雜亂無章現象所迷。 “學不可以己”,一旦停止學習,就會落后于時代,被歷史前進浪潮淘
汰掉,這是時代提出的迫切要求。只有不斷汲取知識瓊漿玉液、甜汁蜜果,才可能提高自己。
孔子與他的弟子顏回有一段精彩對話,顏回說:“南山之竹,生來就直,不需要墨線校準。 ”孔子說:“箭頭裝了箭尾,其飛不更輕巧,其入不更深嗎?”形象說明學識可以增長才干的道理,顏回深受啟發,于是欣然拜孔子為師。荀子也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同樣說明了學習潛移默化的作用。 “非學無以廣識”,常學則可以“智明而行無過” 。通過后天的學習,完全可以改變人的自身缺陷,陶冶性情,行動變得高尚,思想變得豁達,識解變得通徹,頭腦變得靈活,道德日益趨于至善至美境界。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愚拙平庸變得聰明非凡。如果我們養成好學不輟的習慣,一生該學多少知識啊!像蠶一樣不斷吃進桑葉,又會吐出一縷縷光潔的`絲,那么你的努力將獲益匪淺,社會也將受益匪淺。
學習不是為了裝潢,為了談吐吹噓,而在于假借外物,如上高臺,登高而博見,如順風而呼,使聞者彰,這實際上彌補人的能力之不足,發揮智謀的無窮威力,達到“致千里,絕江河”,物我所欲,改造自然的目的。
明白了這一點,就會知道為學容不得半點弄虛作假、一知半解、好高鶩遠的做法,反對淺嘗輒止、驕傲自滿、見異思遷的態度。而應該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今日悟一事,明日知一理”,積硅步,聚小流,鍥而不舍。有一付對聯說得好:“好大喜功終成怨府,貪多務得哪得閑時” 。學習不要以為瑣細而委棄,認為高難而卻步,要有日積月累的功夫,“快船遲開晚進港,笨鳥先飛早入林”,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登上萬仞高峰,每一步都是同等重要,沒有咫尺跬步積累,休想到達絕頂。
孔子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也,則得久,得久則居之安,居之安則取之左右逢其源”。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最無益,無過于一日曝、十日寒” 。精巧的工藝品,全憑人工摩玩鐫刻之不已。滴水穿石全憑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一以貫之,聚焦于一點,用心專一。蚯蚓雖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卻在土壤中自由穿入,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我們學習需要這種精神,才能由知識的必然王國到達自由王國,進入運用自如、左右逢源的境界。
【荀子勸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荀子勸學的議論文09-23
荀子勸學讀后感03-03
讀荀子勸學有感11-11
荀子勸學的讀后感7篇06-21
《荀子勸學篇》讀后感1000字06-27
《荀子勸學篇》讀后感500字06-22
讀《荀子·勸學》有感500字作文10-08
荀子與《中庸》12-12
荀子名言名句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