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書籍《論語》學生讀書心得五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書籍《論語》學生讀書心得五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書籍《論語》學生讀書心得五篇1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每個人都能夠讀到自我想要的東西。有人讀出了“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的矢志不渝,有人讀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謙虛,而我讀論語,更多的則是像看到一個長者坐在一群年輕人中間,同他們暢談自我的人生感悟,試圖讓他們懂得:人應當如何度過自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作為一個平凡人,應當如何過好自我的人生。
《論語》所傳遞的第一個生活的要訣,便是堅持平和的心態。生活中常常能見到讓你不順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會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往遭遇貧窮,當他走到鄭國的時候,糧食都斷了,他的學生不高興的問他,怎樣君子也會窮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夠安于貧窮,而小人則會因為窮而作亂。這份安于貧窮的心境至為難得,而他之所以能夠安于貧窮,正是因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夠在貧窮中找到心靈的支點,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態。孔子并不掩飾對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誠的說:“如果能夠發財,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強求:“如果發不了財,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愛的工作。”達致幸福的路徑有很多,金錢并非唯一途徑,關鍵在于內心的歡樂。他贊賞他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觀貫徹到自我的身心之中了,能夠在物質的清貧之外,找到自我心靈的安穩和歡樂,因為他們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內心的安詳與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讓幾個徒弟各述其志,對那些看似遠大的抱負,他置之一笑,而當曾點淡然說出自我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風中與童子嬉戲時,他卻贊許的點頭。可見孔子在內心并不真的認為君子必須治國平天下,人生最終的追求,仍然是要歸結到內心的平靜,要能夠體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這些,其實都取決于心境。
人應當如何生活呢?孔子給出的第二個答案便是“愛”。讀過《論語》的人都明白,孔子最看重的東西似乎是“禮”,如何宴請賓客,如何侍奉國君,所以禮節他都一板一眼、嚴謹無差,并認為禮樂是治國安邦之本。但孔子又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可見在他看來,沒有仁愛的根基,禮也是無用的。這點孔子曾反復闡述。尤其是對父母之愛。他談論孝,人人都說孝就是奉養父母,而他卻說如果不能從心底里敬愛父母,這又與飼養犬馬有何區別?事實上,也僅有基于真誠的親子之愛,才有可能到達真正的孝道。當別人向他請教治喪之禮時,他簡潔的回答:“與其易也,寧戚”,與其在面子上搞得隆重,不如從心底里真的為逝者悲傷,一場充滿愛的喪禮,才是對死者真正的尊重。其實,不論是古今中外,對于任何人來講,愛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們能夠達致幸福歡樂的`階梯,不懂愛的人便不會懂得生活。但今日的孩子呢,他們受過更好的早期教育,很多孩子比那個時候更聰明更靈巧,卻很少看到他們對父母的體諒和感激,父母盡最大所能給了孩子一切,卻獨獨忘記教會孩子如何去愛他人讓孩子覺得理解別人的關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愛的缺失,不僅僅會讓孩子在今后的團體生活中遇到種種挫折,更重要的是,心中沒有愛的人,無法體會到生活中最高的歡樂。所以,真誠的仁愛之心,是孔子反復向他的學生所強調的,這也應當是古今中外教育的永恒中心。
人活在世上歡樂與否,很重要的因素,取決他能否在人際交往中得到歡樂。孔子強調在人際交往中,要堅持自我人格和心靈的獨立性。他用一句話為這個原則做了最好闡述:“君子和而不一樣,小人同而不和”。即告訴人們,與朋友之間,不管相處的多投合多愉快,也不用強求兩人觀點完全一樣。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應當能夠堅持內心精神世界的獨立。也僅有這樣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進而獲得真正的友情。當受到他人傷害的時候,他不贊同無原則的以德報怨,因為善待對自我壞的人,實際就是怠慢了真正對自我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認為應當“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也是做人原則性的體現。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有自我的堅持和原則,這點說來容易,但它需要個人有足夠的確定力,有足夠強大的內心世界,才能夠明白什么是自我應當堅持的,什么是能夠包容的,什么是應當反擊的,這一切的前提,便是個人具有精神上的獨立性。最能體現這種獨立性的,便是那句著名的“不怨天、不尤人”,這是一種充分自我負責的態度。有了精神的獨立性,便能夠在任何情景下獨立承擔其自我的職責,而不是從外界或他人身上找借口,也僅有這樣的人,才能在逆境中奮發而起,不論外界條件是貧是賤,是亂世還是太平,他都能找到自我的出路。
“溫故而知新”聽起來很簡單,孔子為什么說做到了這一點就能夠做教師了呢?其實細想一下,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讀過《狗熊掰棒子》的寓言,在學習上要想不像狗熊掰棒子那樣掰一個丟一個,就得經常溫習舊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做到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而不是止步不前,故步自封。我們每一天學習一個漢字,掌握一個英語單詞,每月讀一本有益的書,這樣做并不困難,如果能長期堅持,不忘舊知,學習新知,幾十年后必然博學多才。這體現了孔子“學而不厭”的教育主張,也貼合當前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
我感覺《論語》和其它經典的最大不一樣在于,它關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訴人們應當怎樣去生活才能夠達致幸福,它是溫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們每個人在學習其它各種知識之前最應當學習的,因為它關乎一個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擁有充實的內心世界。在今日這個充滿了誘惑和選擇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們去用心感悟。
書籍《論語》學生讀書心得五篇2
這周,同學們學習了《(論語)十則》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二千多年前的偉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語錄。這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一則是說幾個人在一齊行走,那么他們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師;后一則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要以誠實為先,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兩句話雖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這天,是同樣具有教育好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觸到許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拿我們的班來說吧,在這個60人的群眾里,就有許多小“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寫著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闖將,有的是象棋盤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數學家般敏捷的思維,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賦……多向他們學習學習,多向他們的長處靠攏,正所謂“揚長避短”。這樣不就能夠使我這株置身于萬頃細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識的養分嗎?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淵博的知識,就應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如果說拜能者為師是理所當然的話,那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強烈的虛榮心,不要為了一時渴望得到榮耀,而不懂裝懂,其結果只是無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且不要不懂裝懂。這樣,成功的大門才會時刻向我們敞開!
書籍《論語》學生讀書心得五篇3
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為什么這樣說呢?這半部《論語》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論語》中蘊藏的大智慧啊!
《論語》到底寫的是什么呢?里面篇章很多,有關學習的學而篇,有關品行做人的道德篇等等,平時我們經常掛于嘴邊的幾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均出自此書。這些語句隨便找個同學都會說上一兩句,我想這也許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吧。
《論語》里面的精彩語句數不勝數,但我最喜歡“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省也。”這句話。意思是:見到賢人圣者就想想自己有沒有他的成就,見到沒有賢者思想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也是不是這個樣子。我一直將這句孔子說的'名言刻在心里,半點不敢忘記,因此養成了爭強好勝,希望自己也能達到別人一樣水平的性格。
《論語》不僅能發人深省,還能使人改變人生觀點。讓頑皮不愛學習的人變得發憤圖強,努力學習;令自卑的人不再自卑,昂首挺胸重新做人;使奸險狡詐的人變得誠實憨厚……從這個角度出發,這難道還算不上是一本好書嗎?
《論語》書中記錄的有勤學之人、守信之人、也有死讀書不求甚解的人,陳正之就是那個勤學之人的代表。他每天以勤補拙,勤學苦練從不間斷,人家讀一遍書,他就翻倍,甚至更多,并在學習中尋找樂趣,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由“陳傻子”變成陳才子,成為漢代一位很有造詣的博學之士。再如北宋的米芾,他把“學而不厭”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勤練書畫,特別是在練“捺”方面,廢寢忘食。他的妻子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啊,再也忍不住就給他送飯,在送飯的過程中不心小碰了一下米芾的右手,沒想到就這個細節竟寫出了世間少有的一個“捺”,這是一個巧合嗎?正因為米芾那勤學苦練,終于成為當時享有盛譽的“宋四家”之一。而曾子則是守信人的代表,他不顧妻子反對,言出必行,說給兒子殺豬就殺,絕不向孩子撒謊,成為后人誠信的楷模。《論語》中有些語句的意思確實難以理解,但“讀書死,讀死書,死讀書”這句話總該明白吧。《論語》中也有這種人,誰呢?就是伯樂的兒子。伯樂的兒子不動腦筋,不思上進,手拿著伯樂寫的相馬經去尋找千里馬,結果錯把一只癩蛤蟆當做千里馬,這種只知讀書,卻不知思考的人,到頭來只會一無所獲,鬧出笑話……
《論語》,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有關孔子或他的弟子的一個個小故事里隱藏著一句句至理名言,語言清新自然,構造新穎活潑,翻開書本,其中的人物歷歷在目、躍然紙上。
現在你明白為什么“半部《論語》治天下”了吧!
書籍《論語》學生讀書心得五篇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的《論語》,小時候我雖然背的朗朗上口,但是當時的我還不太明白為什么要讀國學課程,我們這么小的`孩子學這些有用嗎?慢慢地就明白了,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了解為什么我們所歸屬的民族叫做中華民族?它為什么值得我們為之驕傲?它到底有些什么樣輝煌的思想文化藝術在通過我們的血脈傳承?
其中《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愛國首先要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父母就為這個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媽媽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為我洗衣做飯,輔導我功課。父母經常教導我做人要有愛心,要學會體貼父母,關心別人,也可以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長大后會更加孝順父母,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人與人之間都要和睦相處,互相關愛,別人做錯了,就要以理服人,盡量與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學習他們的優點,幫助自己改正壞習慣。學習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見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問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只要明白了這些,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完美。
書籍《論語》學生讀書心得五篇5
于丹的《論語心得》這本書用許多淺顯的故事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事的方法和做人的原則。她在《論語心得》中闡明:《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我們的眼睛,總是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這是于丹教授給我們講述《論語》的精華之一,她就是要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對待我們的生活中的那些缺憾和不完美。人首先要正確面對那些缺憾和不完美,要在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苦痛。生活不完美而有缺憾,工作不如意而有心酸,這似乎是每個人都曾遇到過的。但是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處理的辦法不同,與其在那里苦苦的怨天尤人,還不如坦然的正確面對。敢于正視和承認那些不完美的現實,敢于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去彌補那些不足之處,才是我們應該去做的,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抱怨。一個人有了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他的內心會變的仁厚,寬和,所以便會忽略很多的小事和細節,不再患得患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真正做到內心安靜,釋然。
“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那么什么樣的朋友才時真正的好朋友呢?于丹教授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那么論語中倡導我們交什么樣的朋友呢?很簡單,孔子說:在這個世界上,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是第一種好朋友,就是說我們交朋友為人要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人格魅力。“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在這個世界上能夠有自己的思想,頂天立地,才是一種好朋友。因為他的人格魅力可以影響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猶豫的時候給你做出抉擇,可以在你失落的時候給你勇氣,他是能夠減少你的痛苦而延長你的快樂的人。友諒是第二種好朋友,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寬容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能夠衡量一個人氣度的標準。
生活中,能夠感動別人的不僅僅是金錢和眼淚,寬容也同樣能夠讓人釋懷。懂得寬容的人是懂得生活的人,懂得寬容的人是懂得珍惜的人。所以說有一個寬容的朋友不僅相互之間能夠融洽相處,他還能夠感化和改變我們處事方式和不良習氣。友多聞是第三種好朋友,就是說這種朋友能夠旁征博引,見多識廣。選擇一種朋友意味著選擇一種生活,選擇一種朋友意味著選擇一種人生,而選擇一種朋友首先要看我們站在怎樣的一個人生坐標和天平上。
見多識廣的朋友能夠賦予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常識,能夠告訴我們許多不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感悟。一起探討人生,一起切磋技藝,一起品味生活。當你在生活中彷徨失落的時候,朋友能夠幫助你做出最終的抉擇;當你在工作中遇到疑惑與不懂得時候,朋友能夠給你最終參考的答案。所以說結交一個見多識廣的朋友就像打開百度搜索一樣,我們總能從他的人生字典里面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這即是孔子所說的三種好朋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修己以敬”,好好修煉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煉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讓別人安樂。“修身”是對國家,對社會負責任的第一前提,而在這個修煉的過程中,不是苦悶的心態,而是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好好的珍惜生活的點點滴滴,讓自己成為一個充滿陽光與快樂的人,擁有一顆感恩與快樂的心,像一縷陽光一樣去溫暖和照亮別人。快樂的面對生活,面對家人,面對社會,讓別人能夠在自己的感召下獲得生活的生機與慰藉。“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樂而樂”,這是一種信仰,一種情懷,一種社會責任,但是前提是樸素的,是始自腳下的。這大概是《論語》給我們最大的經驗和借鑒。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用淺顯的文字和簡約的語言點出了人生之道,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坐標,學會在生活中一一的去踐行。學習《論語心得》最大的收獲還在于凈化了心靈,調整了心態,使我們懂得用最樸素的情懷去感受快樂,感受生活。
【書籍《論語》學生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中學生閱讀書籍的心得03-24
寒假閱讀書籍心得06-22
《論語》的學生讀書心得01-17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01-05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精選34篇)10-27
《論語》的學生讀書心得 11篇01-17
論語優秀學生讀書心得08-04
小學生論語讀書心得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