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學原理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可是讀書筆記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學原理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學原理讀書筆記1
一、深諳兒童心理特征的誦讀教學理念,以讀促寫
我國古代蒙學重視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有針對性地指導蒙童誦讀名篇。兒童多記性,古人認為蒙童十五歲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這符合現代心理學理論。私塾先生對閱讀教學環節理解透徹,甚至已臻化境。朗讀,熟讀,精讀;教書,背書,理書,講書,步驟科學,成效卓著。誦讀是蒙學的教學傳統。如今,高中語文課堂瑯瑯書聲已漸行漸遠。誦讀是中國幾千年童蒙教育實踐經驗的結晶,這一優良傳統我們沒有發揚光大。有人反問語文教學多讀就行了嗎?但是,語文教學不多讀行嗎?葉圣陶說,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讀得不熟練,記得不深刻,背得不扎實,何來思如泉涌,應筆而出,滔滔不絕,文章倚馬可待呢?北宋詩人蘇軾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南宋朱熹說:“凡讀書須要字字讀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這些觀點恰巧契合心理學對人的記憶理解能力的研究結果。
我國古代通行蒙學教本有《三倉篇》《急就篇》《開蒙要訓》《三字經》《百家姓》《龍文鞭影》《千家詩》(《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詩經》《論語》《孟子》《春秋》《禮記》《千字文》《國語》《左傳》《戰國策》《老子》《莊子》《荀子》《昭明文選》《藝文類聚》《文苑英華》《千家詩》《唐宋家文鈔》《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史記》等。據《中國歷史軼聞》一書中統計,古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要背熟精通幾十萬字的書,其中《論語》11750字、《孟子》34685字、《書經》25700字、《詩經》39234字、《禮記》99010字、《左傳》196845字。值得關注的是,古人所說的背誦不是機械記憶,絕非鸚鵡能言,而是輔之以精思、貴通、貴用之法。
華南師大附小陳琴老師致力于小學語文“素讀”經典教學的探索。素讀經典就是不刻意追求理解所讀經典內容的含義,純粹地讀。這種不求理解、大量背誦的方法是科學的右腦教育法。其一二年級素讀目標為:《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聲律啟蒙》;三四年級素讀目標為:《論語》《大學》《中庸》;五六年級年級素讀目標為:《老子》,選讀《史記》《資治通鑒》。她的學生在小學畢業達到“背誦十萬字,讀破百部書,手寫千萬言”的目標。每天識記100多字,還給學生碩果累累的六年。
作為高中老師雖未能在學生十六歲以前加以引導其大量背誦,但用心理學的觀點指導學生吟誦,亡羊補牢,善莫大焉。2013年福建省高考語文《考試說明》背誦篇目增加到三十二篇。這是有識之士的遠見,有獨到的思考。熟讀背誦,是屢試不爽的好辦法。中國古典文學成就之高,令世界為之咋舌。文學家燦若群星,哪一個不是背誦頂尖高手。現代文學巨匠魯迅、茅盾、巴金,其背功已成為美談。讀,只有先“死”后“活”,方能“死”去“活”來。
讀,還能有力促進學生寫作風格的形成。清代學者崔學古說:“通于《書》,其文必實;通于《易》,其文必深;通于《詩》,其文必逸;通于《春秋》,必斷制;通于《禮記》、《周禮》,其文必典雅。”蒙學作文教學關注學生形成寫作風格,何其高哉!縱觀今日高中生寫作現狀,這個愿景難以實現,有遙不可及之態。
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如何深刻理解、借鑒古代蒙學誦讀的要旨,有效指導高中生實現從讀到寫的涅槃,老師任重道遠。這亦是筆者寫作本文的初衷。總復習中,高三學子根據拼音寫漢字,而這個動作已經重復了十二年,學生讀在何方呢?筆者憂思之切。每念及漢代揚雄“能讀千賦,則能為文”,筆者扼腕長嘆,我們的'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和古代蒙學弟子學文差距多大呢?高中作文教學應特別深入研究借鑒傳統語文教育讀對寫的影響,深入骨髓地理解,厚積方能薄發。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然并非淺嘗輒止、浮光掠影般的泛讀,也非“精耕細作”的精讀,恰是系統的“誦讀”。劉勰“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量變推動質變。讀得不好,怎能寫得好?閱讀是吸收,其為主;寫作是運化,是皈依。高中教師如不能意識到寫作的根在閱讀,高中作文教學當無法實現質的飛躍。
二、閎中肆外的人文啟蒙教育,蒙以養正
先秦至清末,古代蒙學重視啟迪兒童心靈和智慧。蒙學教材文質兼美,充滿飽滿的人文精神,為弟子未來卓爾不群奠定堅實的智力基礎。
蒙學教材內容歷史演變,簡要概括如下:先秦時期,出現我國歷史最早的兒童蒙學教材《史籀篇》;西周蒙學以“六藝”為基本學科,學生德、智、體、美等和諧發展,農業、天文、歷法、及數學等科技文化知識滲透蒙學;漢代《論語》《孝經》為最通用的經學教材,醫學、史學也滲透到蒙學領域;魏晉南北朝時期蒙學教育融入玄、黃、老、莊、釋、文、史;隋朝科舉制成為蒙學教育的指南針,經學化傾向明顯;唐代振儒術,容佛道,蒙學教育注入新的元素;宋朝尊孔崇儒,強調了道德啟蒙和文化知識;元代蒙學教育普及農業知識和道德教化;明代法律已納入了啟蒙教育的范疇;清代鴉片戰爭后,蒙學領域教授西方科技文化知識。1898年的蒙學教材《蒙學課本》已破地理上“中國中心論”,強調天外有天,開放胸懷,迎接西學。蒙童人文啟蒙教育根植于中華民族的璀璨文明,民族人文特色熠熠閃光。
據徐梓《中國傳統蒙學書目》統計,蒙學教材為一千三百多種,門類繁多。蒙學對兒童人文啟蒙教育閎中肆外。思想內容博大浩瀚,語言表達縱橫捭闔,恣肆。人文啟蒙教育使蒙童通曉天下人倫事理,精諳古今德教典故,立志建立化成天下的宏大功業。兒童為嬰稚,即識人顏色,知人喜怒;其踐行“凡出言,信為先”;誡“詐與妄、奸巧語、穢污語、市井氣”;引導蒙童珍惜韶華、克盡求學之苦,正所謂“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朱熹在《蒙學須知》講到,“夫童蒙之學,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語步趨,次及灑掃涓潔,次及讀書寫文字,及有雜細事宜,皆當所知”;塑造童子“于灑掃進退之間,持守堅定,涵養純熟”。天真純樸的兒童天性最終發展為他日鑄成大器的精神底蘊、一抹亮麗的人格底色。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古人讓蒙童在生活中快樂學習,實行以人為本的教育,具有人文先進性。蒙童練就的蒙學童子功具有可持續性,能良性發展,浸透人文啟蒙思想基因,為其將來寫作注入了思想和語言的博大動力。
時至今日,須指出的是,許多優秀高中生埋頭數理化題海,分配給語文學科的一點點時間又大量花在對高考滿分作文的模仿上。雖苦苦耕耘,卻一籌莫展,不得其法。沒有閱讀,高中生學識淺狹,胸中不富,作文無神氣基調。清初語文教育家唐彪說:“從古未有只讀四書一經之賢士,亦未有只讀四書一經之名臣。故欲知天下之事理,識古今之典故,欲作經世名文,欲為國家建大功業,則諸子中有不可不閱之書,諸語錄中有不可不閱之書,典制志記中有不可不閱之書,九流雜技中有不可不閱之書。”當代高中生會須痛飲一碗盛滿人文思想的美酒。
若想提升高中生的人文思想,應格外注重學生閱讀文本的選擇,以崇高的作品塑造鼓舞學子的精神,感化和陶冶學生的情操。否則,貽誤無窮。
三、質樸的作文教學法,百鍛為字,千煉成句
古代蒙學對作文教學的認識質樸,但作文教學法科學有效。注重文道統一是傳統蒙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指導原則。人文啟蒙教育客觀上使蒙童在開蒙之初就得到了文德很好的訓練。古代蒙學作文訓練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
其一,屬對、連珠、錘字基本功訓練。古人通過語音、詞匯訓練,修辭、邏輯訓練,幫助蒙童弄懂語音平仄、詞匯詞性、語法結構等寫作知識。作文講究聲律和諧、形式美觀。
其二,模仿和抄寫并用。蒙童模仿前人文章,含有創造的成分。師名家名篇的神,不師其貌,最終自然純熟;抄寫有助于品味前人遣詞造句。
其三,培養觀察能力。古人把用心觀察事物,體驗事物上升到寫作基本功高度,蒙童善寫天地人物情狀,粱劉勰提到,“博見為饋貧之糧”。
其四,作文先“放”中“脫換”后“收”。歐陽修稱,“作文之體,初欲奔馳”。初寫放膽文,抒發胸臆;“脫換”即稍加限制;“收”指終要膽小,文章精雕細刻。文章從氣象崢嶸、彩色絢爛,到造平淡,其實乃絢爛之極。
其五,文章不厭改。古人善于保護學生才思,提出隨學生立意而改;擇精當處,細小筆削地改,以點鐵成金:易日經時地改,則自解雌黃。
反思中國古代作文教學法,我們要從中擷取吉光片羽,傳承創新高中作文教學。
筆者認為小學初中直至高中語文必須實現教學一體化,要有一盤棋的思維,做好銜接工作。例如,古時蒙童屬對,今天高中生做對聯,但如何深入對聯教學,這是個棘手的問題。筆者要求高一學生惡補《幼學瓊林》《龍文鞭影》《笠翁對韻》,豐富典故知識、聲律知識、自然常識。這種訓練如果能提前到小學或初中階段則更佳。
談及古人寫作模仿和抄寫并用,高中老師大有可為。有些學生只看高考滿分文章,這是誤區。畢竟為考場倉促間所作,學生限于時間和才思,無法同前世和當代名家相比,故僅僅閱讀此類文章收效甚微。筆者常年呼吁學生要看名家作品。學生讀經書、讀史書、讀時文,融會變化,是為文的真訣。學生自覺向往釀花為蜜,蜜成不見花;當釀谷為酒,酒成而不見谷時,學生文章就有自家手筆。語文老師必須設計生成一個學生將來發展的空間。高一高二時要多抄寫文章。抄同題不同人的文章,思路就能掃除枯澀阻礙;抄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研究其意思、句語、路脈,從而潛移默化,融會貫通。水融之日,則是學生揚眉劍出鞘之時。
晉代陸機《文賦》提出“玄覽”一說。“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學生佇中區,頤情志,激起寫作精神內驅力,這是足貴的。筆者認識到隨物賦形能力對學生來說太難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應試教育如火如荼開展的今天,學生遠離自然,遠離社會生活,喪失了觀察事物、體驗事物的審美需求。倘能賞“萬類霜天競自由”,何其妙哉!
古人修改文章的做法非常符合現代教育心理學原理。高中作文教學要激發學生興趣。老師改文章不能將學生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切不可強改,要改出學生之非,改出先生之妙。清末教育家王筠提倡“少改易之,以圈為主”,筆者深以為是。若能將以前的文章拿出來改,則更有意義。這樣的老師難能可貴。學生隨寫隨丟,對自己以往文章妍媸好丑不以為意,這不可取。總之,學生文章多改則能助其深入揣摩、玩味、雕琢。正所謂沿根討葉,思自轉圓。
教育學原理讀書筆記2
作為教師,也可以稱為教育工作者。每天和學生打交道,這個詞語再熟悉不過了,可是要確切讓我來說一說教育到底是什么,我們卻無法說清楚……
書上這樣說︰
教育是廣泛存在于人類生活中的社會現象,是有目的地培養社會人的活動。為了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必須對其進行研究,經過長期積累而成為教育學特定的研究對象。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實踐的發展,對于教育學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們深入研究的教育問題很多,例如教育本質問題,教育、社會、人三者關系問題,教育目的、內容、教育實施的途徑、方法、形式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問題,教育過程問題,教育主體問題,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問題,以及反映中國特色的各種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問題等。教育學是通過對各種教育現象和問題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教師和教育學的關系如同魚水在一起一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讀師范的學生,哪一個沒有學過教育學?哪一個沒背過教育學?但是談起了教育學,我好像不是很熟悉。
在我的實際工作中,教育就是培養學生養成各種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做一個守法的好公民等等這樣一些具體的目標和結果。當然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讓他們通過教育局每學期的抽測和學校每學期的考試已經成了我和我們學校老師最重要的`事情。我想這個目的對于很多老師也是最重要的吧!
一談到教育這個詞語,我就馬上想到了我目前在從事的這項工作,想到了我目前每天忙忙碌碌在做的這些事情究竟是不是教育?
為此我重點讀了石中英等各位教授推薦的由英國學者喬伊·帕爾默編著的《教育究竟是什么》這本書。
下面就我以前學習的教育學和學習了《教育究竟是什么》這本書以后說說我對教育的理解。
因為我對哲學有一點兒粗淺的了解,知道這里列舉到的許多思想家都是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先哲。如德國古典主義哲學家康德,黑格爾,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意大利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蒙臺梭利等。
使我感到有點奇怪的是,作者編著的書中是挑選了100位思想家論教育,而不是100位教育家論教育。
作為老師,我在平日的工作中最多接受的是教育家對我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校里大力倡導我們學習的也是這些教育家對教育的闡述。
如,我們學校的老師人手一本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每位老師都要就其中的一條建議在全校進行讀書筆記的宣講,可以說這本書的一些理論和實踐經驗我們學了不少。還有就是我們在學生時代的教育學教材中接觸的也都是前蘇聯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如馬卡連柯的集體主義教育,作為現代課堂模式的經典代表——凱洛夫的五環節教學模式,即“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知——練習鞏固——布置作業”。廣大教師已經潛移默化為課堂教學的習慣。即使是在今天,在實現新課改的今天,我們也沒有完全摒棄這種教學模式。
我想,編者喬伊·帕爾默先生之所以把這100位思想家選進書中,是他的團隊認為這100位思想家都以某種形式對教育思想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
我同時又在想一個幼稚的問題,平時我們學校大力倡導我們學習的這些前蘇聯的教育家為什么都不可以說是對教育思想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的思想家呢?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這些教育家僅僅是對教育現象的總結而非上層建筑領域之下的認識呢 ……
想想自己每天的教育教學工作,其實真的都在沿著書中的大師給我們指引的道路向前走。但是讓我具體敘述這些理論性的思想,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教育學原理讀書筆記3
1.教育模式:教育和教學過程的模式。它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理論)指導下形成的與一定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相適應的教育活動程序及其實施方法的策略體系。既具有概括性、完整性和系統性,又具有明確性、簡明性和操作性,是溝通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重要中介。
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教育模式課歸為兩類:一種是強調學生的學習和掌握知識,重視提高學生的認識;另一種是強調學生的活動和探索,重視學生的發展。赫爾巴特的“傳統教育”和杜威的“現代教育”是代表。
2.赫爾巴特的四個教學階段(明了,聯想,系統,方法)被追隨者發展成為五個教學階段(預備、提示、聯想、概括、應用)即“五段教學法”。
評價:西方教育史上,把赫爾巴特成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一定意義上說,他的教育模式就是傳授和學習系統知識的教育模式。不僅重視系統的書本知識,而且重視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課堂學習。人們概括為“三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和課堂中心。缺陷是: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和個人自由度相對有限,實踐機會少,發現成分小,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及時的交流和反饋。從而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3.杜威宣稱“教育即生長”。教學階段分為,情境、問題、假設、推斷和驗證。“五步法”。運用這種方法使學生開展 探究活動,能養成學生科學思維的習慣,即實驗的、解決問題的習慣,并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這對學生個人和社會都有好處。
評價:杜威是“實用主義的巨人”,提出了理論,并開展了教育實驗。優點是彌補了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缺陷是忽視了學生對系統知識的學習。
4.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模式:目標是不僅在于使學生掌握知識,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智力。教學過程一般分三個階段:(1)教師為學生提供資料,學生提出概念假設。(2)對獲得的概念進行檢驗(3)要求學生分析他們獲得概念的策略。
發現法因學科而異的。教學過程費時較多,對設備要求較高,且要求教師要懂得如何發現。
5.奧蘇貝爾的講解教學模式:目標是要造就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以適應日后新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需要。認為有意義的講解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基本方式。有意義的學習具備三個條件:(1)學生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心向(2)學生認知結構中具有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知識基礎(3)學習的新材料本身具有邏輯意義,不是隨意編造的無意義材料。
一般認為課堂教學應以奧蘇貝爾提倡的講解教學為主,以布魯納提倡的發現教學為輔。這兩種都是側重于學生認知發展的教學模式。
6.謝夫特的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是一種側重于發展學生的人際關系技能的教學模式。
7.羅杰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把學生的“自我實現”作為教育目的。一種側重于人格發展的教學模式。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上,突出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缺點是:輕視知識的系統傳授,忽視理性活動的作用,教師時間浪費多,教學過程失去明確的目標而影響到教學的效率。
8.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模式:一種側重于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的教學模式。強調教材的編制,還強調在教學中使用教學機器。還提出了積極反應、小步子、及時強化、自定步調、低錯誤率等教學原則。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產生過重要影響。
優點:強調教學要適合個人的特點,要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的充分發展。缺點: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關系都不密切,對學生人格的發展是不利的;嚴格規定了學生學習的步子,不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培養。
9.教師在選擇和運用教育模式的過程中,必須創造性的工作。教育模式內在地需要教育藝術。教育是一門藝術的含義分析:(1)教育是一門藝術主要針對教師工作而言的,說教師的工作或勞動是一門藝術。(2)是與“人的培養和教育”連在一起的。主要是教師在培養和教育人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藝術。(3)是一種類比,目的在于強調教師工作某些為人們所忽視或誤解的性質和特點。
教育技術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那些類似于藝術活動的性質和特點的東西。(1)情感性(2)審美性(3)創造性
教育藝術是教師的教育技術,教師是創造教育藝術的主體。教育藝術的創造涉及多種因素,最基本的因素是教師的素質。教師必須加強修養,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1)陶冶情感(2)提高審美能力(3)培養創造性。教師還應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不斷地探索教育規律,總結教育經驗,升華教育藝術。
教育學原理讀書筆記4
讀了喬建中先生主編的《中外教育名著導讀》后,感慨很多。以下就是我的心得。
我經常在想:我們應該如何讀書?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因為理想雖不是高不可攀,但也不是唾手可得,沒有不懈的追求,理想只能是朵美麗的鏡中花。而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人們常把學習形容為在書山上攀登,在學海中遨游。事實上,知識的積累是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我們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我們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從而給自己的人生定向;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么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們除了要善于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要勤于動筆,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于日后比較、綜合、分析。這對于我們提高寫作水平,也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還可以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也可以做一些記號。這就是評注筆記。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注的,效果大不一樣。喜歡閱讀一目了然的書的人是懶惰的`人,只有閱讀那些需要自己反復思考才能明白的書的人,才是真正讀書的人。我喜歡閱讀艱深的著作。在閱讀中我強調想象和聯想。再抽象的理論表述,在進行思辨理解的同時,我把它還原成日常生活的圖景。有些只需要現成的聯想,有些需要想象的構造。我一直認為,無法進入抽象概念的人是缺乏想象的人;缺乏想象的人如果自認為理解抽象概念,這個概念在他那里也已經是一個死的東西了,既沒有聯結能力,也沒有生成能力。閱讀是抽象的,關于命運的感受是具體的。在抽象閱讀和現實感受中,我明白自身觀念的命運。我們生長在這么好的年代,但在接受現成的非個人化的觀念里長大。許多教育和觀念已經深入到生理反應中去。我不得不四面突圍。人不能揪住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在自圓其說的內部突圍中,惟一的途徑是自覺引入差異。遇到能夠證明自己感受和觀點的事物固然高興,遇到不同的甚至否定的事物,我更加高興。我很少單純地閱讀一本書,或者一種觀點。我總會同時將觀點不同的許多書放在一起讀。我越信服某種觀點或某本書,我越要尋找不同的書來辯論。
讀書,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更使我懂得了教育的高尚,教育的純潔。可以說是讀書是我開始喜歡上了教師這個職業。開始讓我明白了一個教師的偉大,明白了教書育人的樂趣。相信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還會不斷的讀書,用讀書來充實我的教學,我的人生。
教育學原理讀書筆記5
用“仰望星空,腳踩大地”來形容新教育是再恰當不過了,因為新教育致力于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課堂、理想的學生……同時,新教育又是一種扎根實踐,用行動來實現理想的教育創新。這種教育理想,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思索以及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熱情,成為眾多教師創造教育、享受教育、提升生命質量的動力。讀新教育,我的心靈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眾所周知,近年中國正在全方位積極推行“素質教育”。一些教育探索如“主體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實驗也方興未艾。其實無論哪種教育,它們的指向都是教育的本原和終極關懷,愿景都是理想而美好的,關鍵是怎樣找到一條通往理想教育的適宜的實踐路徑。
在這方面,新教育的六大行動是值得我們關注與實踐的: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筑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在這六項行動中,我們可以實踐與探索的還有很多很多,怎樣才是有效的?怎樣才是成功的?在不斷的解構與重組中,我們提升的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品質。
1、營造書香校園
我們語文老師也常有這樣的苦惱:在復習的時候生怕漏掉某篇課文、某個知識點,面面俱到,不厭其煩。可是考試總有遺漏,還考察課外的東西。我們也清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應教給學生一些受益終身的東西,尤其是在他們的寶貴的青春歲月里。我想,讀書就是最好的途徑。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學校即使什么都沒有,只有書,也可以成為一個學校。足可見,營造書香校園是一種終極追求。
我們可以嘗試的行動有:
⑴推薦閱讀書目。新教育推薦了張中行先生審定的《中華經典名篇誦讀本》,還有《英文名篇誦讀本》,這些都是很好的借鑒。我們學校也可以推出《古詩文一百篇》、《散文一百篇》等等。在新生入學前和畢業生畢業時,我們應該發送推薦閱讀倡議,做好銜接,宣傳學校。周六可以開放學校圖書館,讓學生自發到校讀書。
⑵開讀書課程。僅僅依靠家庭讀書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將讀書納入我們的課程體系。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語文課程可以壓縮,可以調整。另外,中午的時間,也可以開發利用。開放學校圖書館,或者增設讀書自修室,都是一種環境的創設。晚上睡前半小時,也應該配合學習型家庭創建活動開展,培養學生的終身閱讀的習慣。
⑶開展讀書節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讀書節活動,為期可以是一個月,發讀書倡議,搞誦讀、演講、讀書筆記展覽等活動,評選讀書明星、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等。
⑷創辦文學社。文學社,可以展開讀書指導活動,可以邀請名家入校交流,可以創辦刊物等,成為文學愛好者的'活動。
2、師生共寫隨筆
優秀教師的價值不是體現在優質課上、領導的表揚上,而是在學生身上,從孩子身上找到的成就感、幸福感,和他們一起相互編織有意義的教于生活,才是教師的價值所在。
這也正如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復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日常的工作中,自認為整天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著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著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可是很多時候,自己只是激動一下,興奮一刻,難過一陣,后悔一回……也沒有付諸筆端,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云散了”。現在想來,真為曾經流逝的歲月而感慨,真為逐漸模糊的記憶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為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因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成功的背后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我們真的應該從原點——學生出發,踐行作為教師的理想。無盡的歲月不會給我們無言的結局,我們的教師一定會書寫著自己的生命傳奇,我們的教室也一定會誕生出卓越的學生。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班級博客、班級日記、個性隨筆、學生成長記錄、課堂敘事、班主任筆記等,只要我們的老師拿出火熱的激情,銘記下我們的教育歷程,我想一定會留下豐厚的痕跡。
【教育學原理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對教育學原理心得體會03-14
金字塔原理讀書筆記11-25
《教育學》讀書筆記04-26
家長不可不知的十大教育學原理12-30
科學管理原理讀書筆記(精選16篇)11-29
空調工作原理05-05
親子鑒定原理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