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精選29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前教育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1
“五一”假期,我讀了一本好書《生命的留言》,作者是身患癌癥晚期的陸幼青。作者,他是一個非常堅強、幽默、樂觀而又很有勇氣的人。
讀著此書,感覺給自己增添了很好的一筆精神財富,受益匪淺。啟示一:雖然疾病的疼痛讓陸幼青難于言說,他仍然希望他的家人的生活不要有一絲陰影;他還呼吁:快樂起來吧,朋友們,不要為年齡、健康、容貌、金錢、職務、公平之類的事情而不快樂。
啟示二:當誘惑來自內心,千萬小心。人生的功課實際就是一門,就是對各種誘惑的取舍啊!所謂成功者,是指他們拒絕了很多真的誘惑;所謂失敗者,只緣他們相信了很多假的誘惑。
啟示三:春天是年年會來,可賞春人的`心境能歲歲依舊嗎?想來答案是簡單的,全在于你如何評價自己的和家人的價值了,在于你看重的是自己的感受還是別人的印象了。啟示四:他說,應該提倡博傻主義,因為傻不是笨,更不是蠢,也不是低能。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2
睡覺——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們對睡覺再熟悉不過了。睡覺簡單而平凡,可能在人的心目中沒有什么特別可談之處了。可是小班的分享閱讀中就有一篇《上床睡覺》的故事。這么簡單的故事怎樣教幼兒呢?其實這個故事表面上是很簡單,但它有很多空間給我們挖掘的地方,如何更好地發揮讀本的教育功能。除了教幼兒朗讀故事之處,還能從讀本當中獲取什么知識呢?讀了這本書,孩子能夠學會什么呢?其實在《上床睡覺》這個故事中,巧妙的融入了數的概念、量的體驗有關數學領域的知識經驗。如小蛇和河馬、大象的對比,動物與枕頭的一一對應關系等。
從動物們上床睡覺到動物們都住院了,在讀本的圖畫信息非常豐富,有很強的`敘事性從畫面來預測和推斷故事情節的發展。比如,所有的動物都上床睡覺了,哪床將會發生什么變化呢?這里可以讓幼兒不斷的預測和推斷。在這樣的情節中不斷發展幼兒的推理能力,同時培養幼兒更有效地觀察的方法。比如小蛇的尾巴卷樹上緊緊的,動物們的表情等等。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3
“人,如果要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但當參加工作、結婚、生子這一系列的事情都相繼發生后,我敢說我從沒有認認真真地讀過一本書。假期又要完成讀書任務,該讀一本什么書呢?我煞有介事地跑到書店。選選本專業的吧,說實在的,教學那類的專業性與理論性很強的書,我真的沒有勇氣去選,因為我真的是不喜歡,怎么辦呢?忽然一本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書吸引了我。我只翻看了幾頁,這本書就帶給我不小的震撼。“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別,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段貌似平凡、實為哲理頗深的引子,驅使我下定決心把它買回家并作為我假期必讀數目之一。接下來的幾天,我幾乎是廢寢忘食地讀完了作者尹建莉的這篇大作。
尹建莉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愛的質量。
2、把學習做成輕松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5、做家長應有的智慧。
6、小事兒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點講得都很詳細,作者通過自己接觸的實例,把教育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教我們用哪些方法去解決教育的問題,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傷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純真。
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個家長都可以做到這一點;難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經常讓孩子有機會獨自做事,獨自承擔責任,獨自解決問題。凡能讓孩子獨自做的家長就不要包辦,凡能讓孩子獨自想的家長就不要急于給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長要裝得無能一些,無知一些,以便把各種機會留給孩子。凡事讓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錯誤,才能慢慢地學會做事,結果是不再犯錯。
作者在書中說:“打孩子是一種陋習和惡習。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么豐厚,地位多么顯赫,學問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防線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有時,我的脾氣略顯暴躁,失控時總是對孩子施以拳腳。我們兒時的教育,多數都受到過父輩拳腳的教育。可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孩子不該再接受20世紀父母那種煞費苦心卻失敗的教育。小學老師說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們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不斷地學習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當我們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總是在犯錯誤,達不到自己理想的時候,我們是否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是否愿意向孩子承認或向自己承認“我錯了”。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勇氣或不愿做出這種反思,我們就不要奢望我們的孩子會有所改觀。
一個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對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兒經驗無私地奉獻給讀者,讓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了解了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使孩子接受我們的意見,從而培育出聰明、健康、活潑、富有愛心的好孩子。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4
今天,我在《學前教育》雜志上看到這篇文章。是文章的題目首先吸引了我,引起我強烈去閱讀的興趣。因為在我們以往的慣性操作中,認為只要制訂好計劃,班內三名教師認真組織實施就可以了。教師就像一根指揮棒,指到東孩子就得向東,幼兒完全不知道教師有什么安排,幼兒是一個盲從的狀。
針對課間自由活動混亂的局面,作者在文章中是這樣反思:我們給幼兒自主的空間了嗎?我們有提供給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做事的條件嗎?幼兒知道在這個環節可以做什么嗎?于是,作者在每天的活動區講評時都將問題拋給孩子:“活動結束后我們有什么事可以做呢?”洗手、小便、喝水等等。“小朋友做事有快有慢,需要我們等待,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呢?”根據孩子的回答,按照孩子的想法,作者在教室中豐富了一些簡易活動材料。
針對每次活動在不同的場所,需要幼兒在短時間內一次次搬椅子到不同地方的`問題。如何讓幼兒預知呢?作者還是把問題拋給孩子:“我們每天上課的地方都不一樣,怎么才能讓小朋友都提前知道把椅子搬到哪里呢?”通過幼兒的討論,最后決定用圖片的預知方式來告訴幼兒,下一環節要準備什么。于是作者在班內開設了一個“溫馨提示角”,每天早飯后都將當天上午的活動要求、場地安排用圖片的形式告訴幼兒。
通過作者這兩方面的闡述,我們可以貫通的使用這種方法。在一日活動的其它環節中,如:戶外活動前,通過提示牌讓幼兒了解去哪兒,站幾路隊,要帶什么?音樂舞蹈要到哪里上?要帶上道具嗎?數學活動要到珠心算室嗎?要帶上書嗎?等等。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5
目前,我們的幼兒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我覺得就面臨了缺少同伴間的交往,當然,幼兒在幼兒園時,都會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對此,我看了《學前心理學》中的同伴交往,讓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義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與大人接觸的多,這其實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兒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條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沒有形成。還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隱患,可能會形成“小大人”的性格。由此看來,同伴交往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過程中,同齡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夠促進身心全方位發展。這主要是由于同齡伙伴生理、心理和認知經驗的相似性決定的。有人說,只有兒童最了解兒童。確實是這樣的。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媽媽分別抱著自己不滿歲的寶寶在一起聊天,此時發現兩個孩子也在用無聲的語言進行交流:一個寶寶笑了,另一個寶寶也笑了;一個寶寶發出聲音,另一個寶寶也發出聲音……這就說明同伴交往認知的同步性,使他們的溝通非常容易,包括我們幼兒園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以,兒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進其身心全方位發展。
同齡伙伴認知的同步性,就決定了同伴交往影響的有效性。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現有水平與同伴更為接近,在同一事物認知過程、情感體驗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極易產生共鳴。尤其是在社會化行為規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進程。當孩子遇到矛盾時,我們成年人總習慣這樣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應該讓著小弟弟(小妹妹)”。這事兩種不同的暗示,可能對兩個孩子形成不同的影響和結果。一方會覺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虧了,時間久了會形成性格傾向;而另一方會覺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應該讓著我,久而久之,也會出現性格傾向。我覺得這種教育方式不利于兒童形成解決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響的有效性。
讀了這個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來我們身邊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誤區,我會繼續了解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6
這次教師培訓,令我豁然開朗。從姚老師的精彩理論講座中,得知姚老師做了精心的準備,再加上她很深的理論功底,我從心底里感到佩服,通過學習,使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幼兒園教育評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都園長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又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通過交流與研討,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理論的應用水平與教學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下面是我通過培訓所獲得的:
一、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是保證幼兒園教育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手段
幼兒園教育活動要規范化、科學化,真正促進幼兒、教師的發展,就必須建構合理的評價體系。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評價應遵循發展的、適宜的、分類的原則,采用觀摩、談話、案例分析等方法,重點關注教育活動目標的綜合性、層次性、差異性;教育活動內容的生活化、趣味性、實效性;教育活動過程中活動方式的多樣性、開放性,活動結構的連貫性和彈性,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反思;活動效果更加關注幼兒的情感態度和全面的發展。
二、幼兒園教學評價應注意以下問題
1、教育活動的發展價值是教育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應以終身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視角看待這一問題,教育活動應當既有利于幼兒的現實發展又有利于幼兒的長遠發展。
2、評價應當是全面的,兼顧知情行三個方面,其中情感、態度雖然是伴隨的過程,但對幼兒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而認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則是保證幼兒健康良好心境的關鍵。
3、要堅持過程與結果并重,過程中蘊含著內容,如學習的方法、策略的滲透,對合作的體驗、成功的愉悅等,教師的教育策略本身也應當是教育的內容,它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活動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態度、專注等同樣是評價的重要信息和依據。結果是評價信息來源的一個部分。結果有顯性與隱性之分,顯性(外化、物化)的結果如作品、語言或動作的表達等,應當重視,但不能作為評價的唯一依據,它僅僅是幼兒學習成果的部分外化,隱性的東西可能更多,況且幼兒的學習還更多地與他們的想象聯系在一起。不能僅看顯性的結果而忽視隱性的結果。
4、教師的行為與幼兒的反應應當受到同樣的重視,教師的行為應當和幼兒的反應相適宜,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是否有激勵性、針對性。師生的互動應當是自然的、以幼兒的行為反應為依據的,而不是強拉硬扯的。教育活動(教育)是教師配合幼兒的發展步調、促進幼兒發展的過程,而不是幼兒配合教育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
5、教育活動應當是計劃性和靈活性的結合,計劃應當立足于對幼兒的了解,預成的計劃應當是彈性的,應當根據活動中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適當調整。切不可苛求教育活動一絲不茍的按教案展開,不得有所調整。
6、材料的提供應當與活動的目標要求、幼兒的發展水平相適宜,應當具備適宜的結構,有利于幼兒操作發現,變化創新。
7、控制點的把握應當準確,控制點存在于教育活動的過程之中,有的是顯性的,如觀察學習-嘗試創造-分享交流的活動設計,有的是隱性的,如探索-交流-歸納-遷移活動設中,感知-交流-歸納-遷移的活動設計等,不同的環節各有側重、各有價值,按各階段的教育意圖是否達到、是否在幼兒身上得到了體現,完成的質量標準應當時這一環節的控制點,達到了控制點的要求,活動即可繼續進行,否則就應作相應的調整。
總之,當好幼兒園的教師難,當好幼兒園的骨干教師更難,需要我們加倍努力。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7
學前教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要進入學前兒童教育的領域,你必須經歷書本和實踐的雙重歷練,技術與藝術的雙重修習,思想和體驗的雙重積淀。你要以哲學和心理學、人體生理解剖學和腦科學作為學前教育的敲門磚,再學習關于兒童發展和兒童教育的基本理念,從而進入一個更為具體的層次,學習如何針對兒童在語言、社會、科學、藝術、身體等方面的特點因循其規律來實施教育,你還需要學習兒童游戲、兒童文學等課程。如果你希望將來成為一個幼教機構的管理者,或者課程研發人員,也有相應的選修課程來支持你。在理論學習的同時,我們非常重視實踐性教學,從藝術實踐到科研方法的訓練,從教學實習到科研實習,都有著較為嚴謹和完善的管理。
在學前教育的內容中用心體會,在實踐中靈活掌握。
本門課程是教育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基礎理論學科,是全國高等師范院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它以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以教育與社會發展、教育與人的發展這兩個基本問題為主線,從基本原理的層面,對教育自身的有關理論作以全面的闡說,基本要求是使學生領會和掌握從事中小學教育管理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提高他們學習和研究教育科學理論及從事教育管理的能力;增強他們熱愛教育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所以我要在實踐中靈活掌握它。而在這個都是教育引導極其重要的時代,這無疑給我提動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有效的進行學習。
學前教育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這期間養成的習慣會直接影響到他的一生。學前教育要避免錯誤的`想法:重知識的培養,讓孩子認讀多少的漢字,學會幾百、幾千乃至幾萬的加減法。在學前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能力的培養,包括:
1、自理能力如能夠獨立的進餐就寢、穿脫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
2、交往能力,學會與人分享、懂得輪流等待、能夠主動大方的魚陌生人打招呼等。
3、分辨是非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分清好與壞、丑與美、善與惡。
4、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用連貫準確的語言表達出自己想要說出的事情,我良好的傾聽習慣。
我們可以根據寶寶的能力發展設計一些游戲,但0~3歲嬰幼兒對外界事物的反應是有著他們自己的興趣點,我們更多的是要提供豐富有益的材料,讓寶寶在各中刺激中接受信息,讓寶寶在自己的探索中獲得發展。維果斯基也曾說過:三歲以前的兒童是按照他們自己的大綱學習的。我們在和這一年齡段寶寶做游戲時,不能刻意的追求一個什么目標,以自身的想法去束縛和限制孩子,要求他們學這學那,對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說,他們愛怎么玩,就讓他們怎么玩,這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和自主能力,都是非常有效的。
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從“新”開始。
學前教育重要的是有顆心!因為它接觸的是特殊人群,所以其實學前教育方面的知識是用來補充和完善自身教育能力的,愛心、耐心、細心, 學前教育是很關鍵的,這個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在很愉快的環境中接觸教育,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加強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培養對學習產生興趣,這些是很關鍵的。只要是這樣做了,孩子以后就會很好的去學習,去生活。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8
朱永新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不是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認為,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沒有家長的發展也沒有學生的發展。教育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人的發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要關注學生和教師、校長、家長以及社會上所有人的發展。無論他是貧困的,還是富貴的;無論他是愚昧的,還是睿智的;無論他是健全的,還是殘疾的,都應該讓他們快速地發展。
朱教授說,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地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他認為,參加新教育實驗的所有學校的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學生都要成功,相當部分的老師和學生都能夠成才。所有參與實驗的人都要感覺到自己在不斷地進步,成長并快樂著。
朱教授說,目前以成敗論英雄、以金牌論英雄、以升學多少論英雄的觀點是錯誤的。新教育實驗行動方案的關鍵是,教一些讓學生一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朱教授說自己是蘇州大學畢業的,但他并不認為自己比北大、清華的學生差。他說,我甚至可以到北大、清華去做老師做教授。關鍵是怎么樣讓學生有一個真正輝煌的明天,而不僅僅是輝煌的今天。
朱永新非常推崇“學生走出校門,忘記學校所教內容后剩下的東西才是教育的成果。”許多人認為這非常精辟地詮釋了教育;也有人認為就剩不下什么了(我想,這里學校所教內容,主要是指一些純粹的應付考試的東西,這些東西,好多在實踐中是用不上的,注定是要忘記的;而那些在實踐中一刻也離不開的,是根本不會忘記的)。
在這一方面,他專門做過調查:平江實驗小學的.一些教師提出,作為教師都想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也希望在快樂活躍的氛圍內進行教學,可現實是現在的學生和教師都沒有講話、活動的時間,沒有活動作文怎么寫?尤其蘇州現在已取消學生的春、秋游,他們不得不將時間花在那些重復的題海里,以至于學生一聽到放假就歡呼雀躍,學習已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對此,學校固然可以按照新教育實驗逐步改善以往的辦學理念,可更大的壓力是來自社會的壓力,甚至出現有的家長看到作業少了就責怪老師的情況,社會究竟對新教育是個什么樣的態度?
為此朱永新指出,學生的課外活動一定不能少,該做的還是要做,只要是省內游,安全工作做細一點,可以恢復學生的戶外游。不僅如此,還要多搞些這樣的戶外活動,哪怕是附近的博物館、園林等,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大自然中得到實踐。教學最關鍵的是如何讓學生更活躍一點,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現在很多教師和學生埋怨沒有時間,那時他們都將時間用在了加班加點上,試問:加與不加究竟有多大的區別?不如將這些時間讓學生自由支配,讓他們在課余時間多讀一些書,現在有些學生對有些科目的什么定律、定理、公式都了如指掌,可遇到題目就不會做,原因就是沒看懂題目,這非常值得教師們反思。相信只要學生確實是進步了,社會會給予新教育一份肯定。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9
參加工作很多年來,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常態也許只是把手邊的工作由陌生變得熟悉。當講解課文不再成為我們的負擔,我們在怎樣更深入、更藝術地解讀文本上花費精力。毋庸置疑,繁雜瑣碎的現實正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支離,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也許這種苦澀而甜蜜的咀嚼過程能夠讓我們收獲幸福感覺。當自我的一腔心血在課堂之上成為我們揮灑才智的真情演練,之前的所有煎熬也許都已經云淡風輕。很多時候,我們在這種簡單然而十分充實的輪回中度過白天和夜晚,看身前身后的繁華漸漸地迷蒙雙眼卻依然癡心不變。
作為教師,我們很自然地把自我定位為知識的傳授者。時代闊步前進,教師依然清貧。可是,無論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還是白發皤然的老同志,他們都能夠堅守自我的工作職責,把自我心中所有想盡一切辦法傳輸給學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是無私的,也是偉大的。我們有快慰的時候,可是我們也有心痛的時候。雖說是太陽下頭最光輝的職業,可是這種光芒究竟吸引了多少人參與其中?書中自有千鐘粟換來的也可是是我們平凡的生活。學生聽其道之后不再親其師,我們成了被多次遺忘的群體。日出而作、日落未息的生活狀態怎樣才能夠帶給我們富足的精神與寧靜的心態?
所以,如果靜下心來聆聽自我,其實在匆忙的身影背后有很多問題壓迫心頭。王金戰教師創造了很多教育神話,他能夠把倒數第一名的學生送進北大、清華,著實令人驚嘆。可是,不能忘了他是在北京。也許這位學生本來就是一位英才,地利人和,那就無所謂“造就”了。我想王金戰教師的可貴之處在于他能夠使真正的金子發出耀眼的光芒,而不至于被埋沒。這本書并非教大家怎樣把石頭變成金子,而在于告訴大家怎樣把玉石雕琢成晶瑩的美玉。閱讀《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不應當抱著尋找答案的.想法,因為我們的很多問題他并沒有給予回答。掩卷沉思,我們卻能夠從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
在課堂之上,我們會看到睡覺的、眼神空洞的、無心學習的等個別狀態不佳的學生。有時,我們會這樣想:他不想學習就算了,畢竟學習是他的事。事后想想,這種想法是一廂情愿的,也是武斷的。學生的學習是他自我的,也是屬于教師的。王教師現身說法,高中時,化學教師一個小小舉動就激發了他無限的學習熱情,竟然能夠把地窖當作學習的天堂。而他自我也能夠用動情的話語讓學生感到不學習就是一種折磨。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無論在課堂內外,我們都不應當吝嗇自我愛的語言,應當讓語言成為激蕩學生心胸的滾滾浪濤,洗滌學生心中偶爾泛起的沉渣碎片,在雙向的、真誠的交流中構建教與學的和諧。這樣,教師和學生是平視的,也是單純的,這種相互交流的狀態維系著一種平衡而又穩固的溫情。教學,不應當只是說出知識和見解,更應當是讓學生理解和理解你的知識和見解,從而自主學習,隨著時日增長才智。
僅有這樣,學生和教師才有了進一步溝通的可能。看到學生滿頭的烏發和蔥蘢的青春,我們感受到他們每一刻都在成長。看到他們無邪的笑和純情的哭,我們想起自我的以往年少。當他們舉起的零食因為你的發現而慌亂地掉落,他們一臉善意地提醒你偶爾的失誤,他們因為成績的低迷向你尋求幫忙,還有,他們從來微笑地向你問好,他們送上溫馨的祝福卡片,他們從來以無敵的青春守候在你的身邊,每一個教師都該愛他們,理解他們,并給予寬容。王金戰教師在和一個紀律較差的學生談話的時候這樣說:“研究到你的特殊情景,我允許你每周違反兩次紀律。”理解萬歲,僅有真正深入了學生的內心并理解他們,我們也會得到理解,得到來自學生的愛。
教師在學校日落的每一個黃昏思考,也在城市日出的每一個早晨趕路。我們居住在這個繁華的城市,讓早讀的朗朗書聲把耳朵叫醒,讓夜晚的通明燈火把生命照亮。我們要教給學生準確無誤的知識,要為他們走向成功鋪設路途,所以,很多時候教師的心是很累的。教師每一天都處于一種學習的狀態,奔波待命的狀態,是什么讓他們無怨無悔地堅守,我想應當是一顆火熱的良心以及對這片凈土難以割舍的愛。王金戰教師說:“世間萬物,寧靜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在這片不大然而美麗的學校內,我們讀書、寫作,傳道授業,涵養精神。在這樣的堅守中,我們送走每一個日出月落,我們竭盡所能地送走一屆屆學生,然后看身邊的學校安靜繼而喧騰,飛揚在我們身邊的永遠是生命中最完美的青春詩篇。
所以,王金戰教師供給給我們的并非能夠直接拿來為我所用的范本,說老實話,我們很多教師的做法并不比他遜色多少。其實,從中領悟一種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也許比單純的吹捧更重要。基于此,教師的五個關鍵詞我理解為:愛、理解、寬容、堅守、崇高。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10
讀了一書。我認為,《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一書,無論是促進我的課題研究還是提升我對科學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摘錄了書中的一些觀點。
1、什么是科學?
通常科學是指近代科學,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對實證方法的確立,看作是現代科學誕生的標志。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的特點?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它主要表現為:
(1)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要求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強調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
(3)探究式科學教育依靠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4)探究式科學教育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談論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學教育期望促進學生科學態度的養成。
3、什么是探究?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給出了定義:探究是一種多層面的活動,他包括:進行觀察;提出問題;經過閱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來了解什么是已經明白的知識;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方面的證據,評價已經明白的知識;用多種手段來搜集、分析和解釋數據;提出解答、闡述和預測;交流結果。探究需要對假設進行證明,需要運用批判和邏輯思維,并研究其他可供選擇的解釋。
4、要正確理解探究式科學教育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讓兒童親歷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在科學教育中,經常爭論的`問題是:探究式科學教育究竟是一種用來幫忙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學習科學的方法,還是本身就作為一種課程的目標。學探究活動集中探討一個問題,而不是想學生提出一大堆問題,或是不明確的科學問題。討論是發展兒童思維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比較不一樣意見,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別人、尊重不一樣意見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語言和表達本事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敢于爭辯和進取的過程。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11
其中一個案例描述了一個可愛的8歲男孩,他不喜歡寫作業,也不喜歡安靜地讀書。他喜歡一下課就跟著老師:“胡小姐,我昨天被狗咬了。”和“胡小姐,李強在課堂上踢我”。“胡小姐,我不想和趙小道坐在一起。”老師看著他,總是不耐煩地對他說:“我知道,我知道。老師很忙。今天就開始吧。他并不生氣,很寬容,慢慢地轉過身去。有一天,當他的老師做完作業要去開會時,他又站了起來。還沒等他開口,老師就問:“怎么了?”來吧,我很忙。“我沒有書,而且……”“那么,為你自己做點什么吧!”然后老師去開會了。當他會后回到辦公室時,老師看到他的座位上有一個彩色的蛋糕,旁邊有一張紙條:“胡先生,你很忙,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看我的紙條。”今天是我的生日,本來我想當面告訴你,讓你和我分享快樂。但是你太忙了。你想嘗嘗蛋糕嗎?老師感到很羞愧。他撥通了孩子家里的電話,給他送去祝福,告訴他老師不是很忙。
讀完后,我和老師一樣感到羞愧:我過去很忙。我覺得和學生交流是在浪費我寶貴的時間。有了這些時間,我可以改變多少作業,我可以準備多少課。然而,當他在“我很忙”的旗幟下拒絕傾聽學生的時候,他失去的是耐心、愛和對老師的依賴。
關心有問題的學生
禪師班吉是禪宗學校的好老師。他的一個門徒偷東西時被抓住了。當其他徒弟要求潘貴趕走被偷的徒弟時,潘貴把所有的徒弟都叫來,對他們說:“你們都是聰明人。你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你想學多久就可以學多久。但這兄弟連對與錯都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誰來教他?這種深情的話語溫暖了小偷的心,凈化了他的心靈。從那時起,偷竊的沖動就像煙霧一樣消失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們不禁被班吉大師的慈悲心所感動。教育本質上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情感,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懷。在現實中,無論教育形式多么復雜,愛都應該是它的核心。教育離不開愛,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當前的教育已經逐漸偏離了這一核心。教育需要愛的回報。需要一顆充滿愛的心才能撼動另一顆心。禪師班吉的故事不僅告訴我們這個道理,而且以其完美的結局證明了愛情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以人為本,創造適合人民的教育
哈佛大學總統的Gropes設計了迪斯尼樂園,他的靈感來自于一位擁有葡萄園的老婦人。由于缺乏勞動力,老婦人讓買葡萄的人自己摘葡萄。于是他讓工人們在游樂園的所有空地上種上草,幾天后草就發芽了。Gropes提前三個月開放了公園。起初,因為沒有辦法,游客們不敢去。格羅普斯告訴游客們去游樂園沒有任何限制。所以,幾天后,草原清楚地顯示出人們所走的優雅和自然的道路。人多的地方路更寬,人少的地方路更窄。摸索讓人們沿著自然足跡建造道路。由于游樂園的路徑設計不僅和諧自然,而且滿足游客的.需求,尊重游客的自主選擇,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教育和教學,我感觸很深。在過去的教育教學中,誰能像摸索一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開拓精神?大多數老師擔心學生誤入歧途,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總是導致學生不放棄。后來,活潑、可愛、有創造力的孩子們被“培養”成統一標準的“誠實”、“聽話”的學生。其實太多的約束,違背了教育規律,違背了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只能壓抑學生的天性,只能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而“順其自然”才能使其茁壯成長和完善。教育必須是,也只能是適應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適應教育的教育。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12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愛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當我捧在手里細細品味的時候,被書中無數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本書為意大利小說家亞米契斯的代表作,以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男孩的成長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著感人肺腑的力量。其中,讓我最感到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是——《佛羅倫薩小抄寫員》。二歲的小學生朱利奧看著父親天天辛苦地為一家賺錢,他想幫助父親抄寫(由于他父親的工作錢很少,所以幫助報社抄寫而賺錢)。于是,他在父親十二點鐘睡覺后偷偷地幫父親抄寫,一開始,父親未發覺,他決定繼續做下去。后來,他因為每夜睡眠不佳而導致經常打瞌睡,引起了幾次父親的責罵,但他沒有放棄,還繼續抄寫,更沒把真相說出來。最后,父親得知了敘利奧一直在幫助他抄寫,對自己罵敘利奧而后悔不已,并讓他好好地睡了一覺。這個故事,給我的觸動很深,我今年已經十一歲了,我一定要以朱利奧為榜樣,要多體貼體貼父母,現在我們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要把心用在學習和鍛煉上,以優異的成績來讓父母覺得他們的辛苦有所值。通過這一本書,讓我知道了怎么立身為人,也懂得了愛的真諦!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13
最近,我讀了20位教師的實踐這本書,時光飛逝,兩周的學習,讓我感覺像一陣春風,收獲很多。郭先生在他的前言中寫道:“我不知道;這是我10年來寫的一本書,但對于我自己和我那些愿意成為有品味的老師的朋友們來說,這本書值得“閱讀”。在帶著虔誠的心閱讀之后,我忍不住隱藏了我的幻想。這本書確實值得每一位教育家閱讀。本書提出了引導教師理解“教育生活”的理念,從細節入手,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策略,闡釋了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新的.教育理念,并描述了動態的教育生活方式。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塑造教師形象、提煉教師生活、錘煉教師專業。據說";修行就是追求完美,追求卓越。修行是一種自我提升的策略。培養是教育真善美的內在要求,是理解“真善美”的必由之路;教育生活rdquo“教師修養實際上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完善和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和自我修養。每一次實踐都激勵著我,讓我深思。它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我的成長方向在我的日常教學和教育工作中,日常的自我是不完善的。讀完這本書后,我驚訝地發現有那么多地方我原來的自我并不完美。每一次實踐甚至可以成為我們未來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向,但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師的寬容。
寬容是對利益的一種嚴格要求。寬容應該因人而異,因人而異。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寬容,而且要寬容:我們不應該屈服于原則問題,不應該在對錯面前混淆。對于同樣充滿好奇和天真的孩子們,我們應該珍惜他們,努力讓每個學生的心中充滿陽光,讓每個學生在愛的安慰下快樂成長。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14
學生對老師寬容。只要你對他們付出了愛,他們就會原諒你的冷言冷語和對他們的憤怒。他們崇拜你,愛你。我經常認為老師應該對學生更加寬容。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也許他們常常無法約束自己的言行,無法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也不必擁有輝煌的未來。但是誰說一個普通人不如別人呢?盡管書籍知識的灌輸非常重要,但是,為學生創造一個寬容的學習環境更有利于鼓勵學生個性力量的增長和個性宣傳的發展。總的社會趨勢、教育氛圍以及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有時會使我們的教師偏離方向。
如果愛是一條河,那么寬容就是河上的一座橋。教師要以寬廣的.胸懷為碼頭,以良好的教育為橋梁,以傳播知識為路燈,以清晰的智力為護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站在師德的橋梁上,認真對待生活,有一顆學習的心和溫暖的情感。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15
人才是如何創造的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工作,大多數時候,我們可能只是將手頭的工作從陌生變為熟悉。當解釋文本不再成為我們的負擔時,我們將精力花在如何更深入、更藝術地解釋文本上。毫無疑問,復雜而瑣碎的現實正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也許這種苦口婆心的過程能讓我們感到快樂。當一個人在課堂上的辛勤工作成為我們智慧的真正鍛煉時,之前所有的痛苦可能都很輕。很多時候,我們日日夜夜都在這個簡單但非常完整的輪回中度過。看著眼前和身后的繁榮,我們的眼睛漸漸模糊,但我們仍然迷戀。
作為教師,我們自然將自己定位為知識的傳授者。時代在大踏步前進,教師仍然貧窮。但是,無論是剛開始工作的年輕人,還是白發的老同志,他們都可以堅持自己的工作職責,千方百計把心中的一切都傳遞給學生。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是無私的,偉大的。我們有快樂的時光,但也有心痛的'時光。雖然這是陽光下最輝煌的事業,但吸引了多少人參與?書中有成千上萬的小米,用來交換我們的日常生活。聽完老師的話,學生們不再親吻老師了,我們也多次成為一個被遺忘的群體。日出日落的生活狀態如何給我們帶來豐富的精神和寧靜的心境?
因此,如果你冷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聲,在匆忙的身影背后,有許多問題壓迫著你的心。王金燦先生創造了許多教育神話。他能把最后一個學生送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真是太神奇了。然而,我們不能忘記他在北京。也許學生是一個地理條件優越、人緣和諧的人才,所以沒關系;培養。我認為王金燦老師的價值在于他能讓真金閃閃發光而不被掩埋。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把石頭變成金子,而是教你如何把玉雕刻成水晶玉。閱讀人才是如何產生的,我們不應該抱著尋找答案的想法,因為他沒有回答我們的許多問題。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
在課堂上,我們會看到一些學生的身體狀況很差,比如睡覺的學生、眼睛空空的學生和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有時候,我們這樣想:他不想學習。畢竟,學習是他的事。事后看來,這種想法是一廂情愿和武斷的。學生的學習屬于他們自己和老師。王先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在高中時,化學老師的一個小小的舉動激發了他無限的學習熱情,并能夠將地窖作為學習的天堂。他還可以用情緒化的語言讓學生覺得不學習是一種折磨。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我們不應該在課堂內外吝嗇自愛的語言。讓語言成為激起學生心靈的滾滾波濤,洗滌偶爾出現在學生心中的沉淀碎片,在雙向真誠的交流中構建教與學的和諧。這樣,老師和學生是平等和簡單的。這種相互交流的狀態保持著平衡和穩定的溫暖。教學不僅要表達知識和觀點,還要讓學生理解和理解你的知識和觀點,以便獨立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提高智力。
只有這樣,學生和教師才有進一步溝通的可能。看到學生們烏黑的頭發和青翠的青春,我們感到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成長。看到他們天真的微笑和哭泣,我們想起了過去的青春。當他們拿著的零食因為你的發現而心慌意亂時,他們會親切地提醒你偶爾犯的錯誤,他們會因為你的表現不佳而向你求助,他們總是微笑著向你問好,他們會送上溫暖的祝福卡,他們總是帶著無敵的青春在你身邊等待,每個老師都應該愛他們,理解他們,寬容他們。在與一名紀律較差的學生交談時,王金贊老師說:“我不知道你是誰。”;我研究過你的特殊情況,我允許你每周兩次違紀“理解萬歲。只有我們真正深入學生的內心并理解他們,我們才能從學生那里得到理解和愛。
教師們在學校的每一個黃昏思考日落,在城市的每一個日出的早晨繼續前行。我們生活在這座繁華的城市里,讓早讀的聲音喚醒我們的耳朵,讓夜晚明亮的燈光照亮我們的生活。我們應該教給學生準確的知識,為他們的成功鋪平道路。所以很多時候老師都很累。教師每天都處于學習和待命狀態。是什么讓他們毫無怨言和遺憾地堅持下去,我認為這應該是一種對這片凈土的熾熱的良心和熱愛。王老師說:";世間萬物,寧靜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在這所小而美麗的學校里,我們讀書、寫作、講道、教書,培養我們的精神。在這種堅持中,我們送走了每一個日出和月亮。我們盡力送走了每一個學生,然后看看我們周圍安靜嘈雜的學校。在我們周圍飛翔的永遠是生命中最完美的青春詩篇。
因此,王金贊先生提供給我們的不是一個可以直接用于我的模型。老實說,我們的許多老師并不比他差。事實上,理解教育的概念和精神可能比簡單地吹噓更重要。基于此,我將教師的五個關鍵詞理解為:愛、理解、寬容、執著和崇高。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16
“讓教育充滿愛和樂趣,讓孩子成為孩子”這是《守望教育》給我的最大觸動!雖說不能是精讀,但也能看過一遍,發現它確實是一本好書,值得為師者一看。在文中讓我印象頗深的一句是“沒有故事的生活是寂寞的,沒有故事的童年是暗淡的”,讓我思考最深的一個問題便是“在教學中道德教育和知識傳授哪個對于孩子什么才是最重要?”
書中對道德教育的詮釋,以“教化的困惑”為標題,體現了撰寫者對當今社會道德教育沉重的.擔憂和對學校教育問題復雜化思考的審慎,作者以一個學者的角度為我們解惑。在“關注我們時代的倫理覺悟”、“走向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從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開始”等篇目中,我們看到了作者想要闡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目標要下移、內容要貼近實際、采取的方式要適合孩子。
在文章中作者提到以現實生活中的美德故事來喚醒孩子們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鑒。他強調知識和故事是教育中雙管齊下之要素,第一個讓我們獲得對世界與自我的認知,第二個則憑借真實可感的世界來撫慰作為聽者的我們的生命。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侵潤著。故事的閱讀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感情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啟蒙教化的熏陶。一代代孩童通過閱讀童話故事完善自己的精神構建,而孩子們閱讀中成為經典,成了永不褪色的永恒。因此,我們應鼓勵學生多讀一些好的兒童作品,看或聽一些兒童影片、故事那是必需的。愿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閱讀,留給學生閱讀時間和空間,讀他們自己的故事,讀一些美德故事。
“美德故事也許不如道學家的‘道德推理’來得嚴密、系統、深刻,但卻能夠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當、更簡明易懂、更親切可心。”“優美敘事的倫理是讓人去體驗、感受、關切于一種真實的倫理境遇,而不是如規范的倫理讓人被動地接受道德律令。”
讓孩子在這些美德故事中,去觸摸、感受這個世界的美麗、快樂與芬芳,從而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成長。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17
前幾日,在學校的閱覽室偶然翻到了一本書,叫《守望教育》。這本書的作者并不是名家,只是一位工作在教學一線的老師。雖然這是一部以隨筆和讀書體會為主的著作,但讀過之后,感覺它像一片優秀的散文,作者通過詩意般的手筆,表達了他多年來對工作和學習的深切感悟,并闡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寶貴經驗。其中科研情結這一章節中,作者提到了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認識。
首先,作者引用了肖川的一句話:有效的教學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然后作者從以下幾方面詮釋了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明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也就是這節課要講什么,要達到什么目標,學生應該學會什么。比如我們的音樂課,要學會唱哪首歌曲,然后設定教學目標,目標不宜過大,要淺顯,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最后要讓學生有哪些收獲,是能跟唱,還是能背唱,或者表演唱……
2一定要注意把握學生的學情
學情就是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包括學習氛圍,學習表現,只是理解接受程度等。課講的再好,課堂氣氛表面上再活躍,如果學情不真實都是無效的教學。音樂課設定教學目標時,要考慮班級學生的接受能力,班與班之間存在差距,學生能力也高低有別,在設計課堂環節時,要考慮學生的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同一節課的教法不能從一而終。
3要科學把握課堂教學時間
書中提到,教師究竟講授多少時間為好,要看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言堂”,要充分發揮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參與性。如在音樂欣賞課中,就要多聆聽,多提問,多參與,少講解,只要引導學生把握音樂的內涵即可。在《國之瑰寶—京劇》這一課的欣賞教學中,首先播放了一首FLASH制作的京歌《說唱臉譜》,看著那一副副生動鮮活的臉譜,聽著那膾炙人口的旋律,學生們興致很高,有的同學還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于是我便趁熱打鐵,有的放矢地提出問題:“剛才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有京味。”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對,這是一首京歌,歌唱了名揚中外的京劇藝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多姿多彩的京劇世界。首先我問問同學們你們對京劇知多少?”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提到了京劇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的說到了京劇中的人物的分類,有的介紹了京劇中的樂器。在同學們互相探討的過程中,我順勢利導跟他們一起討論了京劇的起源、行當、唱腔、念白等內容。整堂課學生都很投入,學習興趣和效果超出了我的預料,不知不覺中下課鈴聲就響了。“多”與“少”看似矛盾,其實只要我們樹立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觀念,它就會統一在我們的課堂中。
總之,有效教學時一個永恒的研究課題,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繼續深入理解,實踐,從根本上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18
以前聽說過“新教育”,但沒看過;也聽說過朱**這個人,但不了解他。這次南京學習,很慶幸導師給了我最新版《新教育》(修訂本),才讓我對“新教育”有了全面的認識。
何謂新教育?新教育認為,教育應該面向未來,更應該直面當下,教育就是生活,是促進人們過美好的生活,因而凡是與教育發生、關系的人,都應該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試想,現在有多少莘莘學子深受應試教育之害,身負沉沉的功課負擔,剝奪了他們的自由、時間,使教育變成了受苦;有多少教師受考試的指揮棒控制,不得不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加班加點,指揮學生機械地標準化操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溫著“昨天的故事”,甚至于當每接到升學指標任務不由自主心驚膽跳,沒有歡樂,何來幸福!也難怪有人要搖旗擂鼓“為教育吶喊”。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似乎是一種理想,是的,《新教育》就是因為它喚醒了教師的教育理想和信念,點燃了教師的教育熱情和干勁,才受到一線教師的熱烈歡迎。懷揣著理想上路,永遠憧憬明天,生活才賦予生命的意義,有意義有夢想的生活,當然才算得是幸福的生活。
新教育新在哪里?這種“新”不在全盤否定舊教育,“新”在于不斷地新陳代謝推陳出新,不斷地向前進化,是順應時代發展,不斷改革、不斷完善、面向未來的教育。它有兩個基本特征:
一、是一種富有辯證法精神的教育;
二、是一種動態的、面向未來的教育。新教育實驗主張回歸教育的原點,主張讓教師和學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強調教育應該培養美好的人性,讓學生擁有美好的人生,從而建設一個美好的社會。是的,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應關注人的情感,關注人的價值,關注人性的完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校長、教師和家長常常關注的是學生學到多少知識、是否聽話、行為是否規范等等。忽視心靈的成長,人性的引導,喪失教育的本質。
新教育實驗如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管理最最靈魂最最核心的東西就是用教師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影響學生的成長”。這是《新教育》反復陳述的觀點,它認為: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則永遠不會有學生的成長,如果沒有教師的快樂,那就永遠不會有學生的快樂。如果教師他不能充滿激情地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師不能每天用心去發現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終有一種缺陷。的確,我認為作為學校管理者就應該全心全意地為教師服務,把教師放在第一位,學生放在第二位;而教師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學生在教師工作中的位置應當是第一位;領導者是通過教師管理學生,直接管理學生那就是越俎代庖,其實也是在幫助教師的管理,還不如直接管理教師。為教師創造優質的教育生態環境是領導者應盡的職責,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是教師應盡的職責。當教師對職業認同后,專業發展尤為關鍵,《新教育》認為可以通過“三專”模式來實現:專業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專業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專業發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
如何施行新教育?真理是在實踐中獲得的,憑空捏造的只能是空中樓閣,《新教育》的理論系統化也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認為:先有行動才有知識,再用知識去指導行動才能成功。這就是“實踐——思考——再實踐——再思考”模式的輪回,才有成長發展壯大。《新教育》不是行動的矮子,它提出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筑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這些行動,任何學校都可以做,都可以去實踐。當然,能否創造性地實踐六大行動,決定于對其要義的真正理解,但《新教育》的行動論認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有堅持才有奇跡。特別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新教育共同體”集體行動,更是創造了教師團隊性發展的奇跡。
新教育以其富有的人文性、情感性,激發人們對理想教育追求的熱情;以其獨特的行動性、實踐性、可行性,促使新世紀的教育走向深刻幸福之道。相信在新教育的召喚下,我們廣大的教師都能蘇醒,并收獲著教育的快樂與幸福。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19
寒假期間,我讀了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個心靈獻給孩 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洗禮。我被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師的敬業精神、 教育機智和靈活性所打動,深深地被大師的理論所折服,被大師的教育實踐所吸 引。大師書中字里行間充盈著的、流露溢出的是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孩 子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作為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是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 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個教師,而只有這樣,孩子才會 把一切都告訴他。這一點,對于我們音樂教師尤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作為教師我們對學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因為每個學生最 初都是以張空白的試卷。我們每一筆書寫,都是未來的答案.愛學生就是要及時發 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進行賞識教育,事實上,當孩子們在犯錯誤的時候,他們迫切 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 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一 群孩子。身為音樂教師,我們更應該利用所任學科的特點,賞識那些后進或處于 困境中的學生,賞識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每個學生都能在 音樂所獨有的情感藝術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見我們愛學生、賞識學生,其根本目 的就在于讓學生用同樣善良,真誠之心去愛他們、愛集體、愛社會,從而的達到 受教育的`目的。 教師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影響學生的 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頭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為一個 教師,要想得到更多孩子們的愛戴,就應該學會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給他們 信心,這應該是對所有孩子而言的。對一個靦腆的孩子、對一個木訥的孩子、對 一個經常是表現平平的孩子,教師往往一句不經意的稱贊的話語,一個微笑,
一 個親切的小動作,就會溫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給他們信心,同時也亮麗了自己在 孩子們心中的形象。 感謝學校安排的這次讀書活動,感謝書本給我知識與力量,讓我感悟到了很 多道理。作為一名普通的音教工作者,我要以蘇霍姆林斯基為榜樣,努力學習他 的教育思想,傳承和踐行他的教育思想,學習他為孩子健康成長,為教育事業發 展而忘我工作,鞠躬盡瘁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去愛我所 教的所有的孩子,并讓這種愛在我所教的學生身上得到延續。我想,這就是愛的 價值;這就使愛的奉獻!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20
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最后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讀完后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述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里持續著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絡。家里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里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最后,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
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遜于成年人的孝子必須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借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忙,最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忙下,馬可爾和媽媽最后重逢了……讀到那里,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就應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但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完美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必須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忙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必須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忙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完美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21
《生命與教育》為我們描摹了生命與教育的一個理想風景--生命應該在教育中詩意的棲居。全書分為前言和六個章節及結束語。
第一章、生命:教育的原點。教育固然對社會發生作用,但這種作用必須通過培養的人參與社會實踐而實現。所以,人是教育的根源,教育是關乎人的教育。對人的認識,成為教育活動和教育學的前提。想想:自己對學生都有哪些認識?平時并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其實這個“認識”既有群體的也有個體的,細細思量“認識”并不簡單啊!
第二章、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與反思 。這一章真是在說明一開始的那個案例。教育的職業性和社會性誠然重要,但舍掉其精神性則是致命的,它之所以致命,是因為可能長時間都看不到缺少精神性,就如同一種不知不覺加重的病患一樣。一個國家也會因此受苦,直到病入膏肓才認識到病情的嚴重。這是理查德·利文斯通的一段話,真是讓人警醒!可是我能改變什么?我改變不了什么,只能影響自己的學生,教會他們在歌唱中釋放負情緒,積累正能量。教會他們結交益友,與朋友敞開心扉地交流,教會他們樂觀的面對問題……別人小看音樂學科,自己可不輕視音樂學科,想:為什么很多發達國家這么強調藝術學科?因為他們比我們早知道藝術教育的價值,我只能盡我所能。
第三章、教育對生命的祈求與追尋。這一章的開篇正是我現在的思想狀況。“多少世紀以來,教育的車輪在緩慢地移動著。當讀著過去時代里所提出的精湛理論而又不見將其實施時,卻是令人灰心沮喪的。”想想在幾十年前冰心就擔憂的教育問題現在依然存在,這些過程西方世界也曾經歷過,看來事情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希望這個過程再短些,我要耐心追尋我的教育夢想。
第四章、教育的生命品性 。這一章印象深刻的是關懷生命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解的研究范式是人文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和方法論,在這種指導思想下的研究,都可以歸為質化研究之中。質化研究不是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而是體現人文精神的一套研究方法體系。下面有各種各樣的研究類型,包括觀察研究、實地研究、訪談研究、內容分析研究、人種學研究、民族志研究、生活史研究、口述史研究、傳記研究、常人方法學研究、現象學、解釋學、解構主義、后結構主義、女性主義等等。”看完后篩選了一下,我能夠操作的研究方法只有敘事研究、行動研究、個案研究和傳記研究,對我來說比較容易的是敘事研究。
第五章、生命化教育的建構。“教育應當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應該使每個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時代所受的教育,能夠形成一種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確定在人生的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他認為應該做的事情。”可能以前我會對“審美意識”這樣的詞比較敏感,自認和學科結合的緊密,但是現在我覺著我的學科、我的課堂是整個教育的一部分,在音樂學科中也要關注學生的智力成長、豐富學生的敏感性、培養學生的個人責任感、給學生崇高的精神價值追求方向。而且當你有這個意識的時候,這些都不是空洞的,是實實在在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落實的。
第六章、生命的品質及其教育意蘊。“促進生命--讓它自由地發展、展開--這便是教育家的首要任務。教育家必須能被對生命的深刻崇拜所激發、必須通過這種崇拜,尊重兒童生命的發展。”這是蒙臺梭利的話。聽過錢志亮做過的一場報告以后,對這段話的理解就更深刻,知道生命來之不易才能敬畏生命、崇拜生命!才能尊重生命!以前在工作中尊重學生是出于師德,覺得自己作為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現在尊重學生是因為對生命的理解和敬畏!不只是尊重學生,也要尊重和我接觸的任何一個“人”。
結束語:生命在教育中詩意地棲居。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把對教育的憧憬寫得像詩歌一樣美妙。生命在教育中的詩意境界,是一種生活的境界。什么叫生活?陶行知說,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在一個環境里生生不已就叫生活。生活作為人的一種存在形式,并不簡單地是“生存”“活著”,單純地“生存”“活著”動物也會具有,人的“生存”“活著”要顯示人的意義,這就是陶行知所說的對生命“生生不已”的追求,教師的責任是要讓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生活。可以說通過這本書的閱讀對“教育即生活”有了一次認識上的飛躍,對教育的意義有了覺解與體悟。
我向他學習,他為我們指引了的理想方向,盡管路上會布滿荊棘,我想只要路是正確的,堅持下去總會收獲精彩的。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22
還記得剛走上教師這個崗位的時候,譚校做了一件讓我們很意外的事,那就是讓我們每周都寫一篇博文,而且還以很“強悍”的手段“逼”著我們去完成,當然譚校同時還做了一件事,就是給每個老師都發了一本書,目的就是要我們認真地讀書和寫反思。當時是我拿到的書便是朱永新教授寫的《新教育》,這樣說來,我拿到這本書還真是有蠻久了哦,可是真正卻是這次才來寫一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要說這心得體會該寫什么好呢?《新教育》這本書讓我覺得有很多的可寫之處,但是就是因為這樣也讓我覺得無從寫起。新教育中的許多理論我們都能經常聽譚校說起,什么要“過一種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啊及“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啊等等。有些事卻是譚校一直帶領著我們在做的事情,如“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經典誦讀”等等都是。這樣一來,我們其實是每天都在感受著新教育,也算是活在其中吧。
對于新教育的理念,我還只是在慢慢的摸索著前進,但我在這里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便是《新教育》中提到的網絡對教育的推動和如何克服網絡的負面影響。
如今的社會日新月異,電腦走進千家萬戶,人類進入了網絡時代,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也同樣進入了網絡時代。隨著教育進入網絡時代,于是小學階段便多了一門新的課程——信息技術。網絡的發展不過短短幾十年,可它的地位卻著實不輕,如今的社會,不會使用電腦等于算是半個文盲了,各行各業都在用,它成為了我們生活和辦公的一種必需品,也正是因為其重要,我國便從小學便開始開設信息技術課,于是我們的教師隊伍中又多了一個信息技術老師,而我就是一個小學信息技術老師。
作為一個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老師,對于網絡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好處自然是非常清楚,而《新教育》中把網絡對教育的推動作用總結了三個方面。“一是對教師成長的推動作用。二是網絡為教師的培訓提供了無限充足的信息。三是網絡促進了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信息技術對傳統教育的“三中心”的挑戰和沖擊是必然的。可是,任何新的事物在體現它的優點的同時,也會帶來相應的負面影響,這個好比事物的光面和暗面。我們的網絡在方便我們的生活和升級我們的教育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煩惱。
如今對于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等現象是許多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不得不煩的一件事情,有些家長在面對網絡的負面影響時,給我們的學生采取的措施便是不能其接觸網絡,我在擔任電腦班培訓的時候便聽許多的家長說起過,很多的家長都不許自己的.孩子報電腦培訓班,其主要原因就是怕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但是我們一味的阻止學生進入網絡世界,便就能杜絕其傷害了嗎?我想,不是的。我認為引導青少年主動接觸網絡、利用網絡才是當務之急。
《新教育》中提出的一些對網絡教育的措施讓我大受啟發,書中是這么說的“應通過各種培訓,加強青少年網絡知識教育,給青少年充分的‘網上空間’。要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專門設立宣傳正面信息的網站,豐富為青少年服務的形式。要適應網絡時代青少年社會化的特點,重點培養他們的是非判斷能力,讓青少年在多元化的價值觀體系下學會鑒別,學會選擇。要在思想上為青少年修筑一道‘防火墻’,讓青少年形成對網絡道德的正確認識,增強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養成道德自律。要加大網絡立法力度,對青少年進入網絡社會進行法律保護,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犯罪。”
21世紀,青少年要學習的最重要的能力是管理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網絡是獲取這種能力的工具,計算機及其網絡將成為未來社會的巨大載體,學習和掌握計算機知識將有利于青少年未來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因為網絡的負面影響便將其拒之門外。
通過讀《新教育》,讓我對網絡的利與弊了解的更加透徹,讓我在教師崗位上有了理論依據和前進的方向和目標,我將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努力提高課堂教育效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我們和學生共同成長,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23
朱永新說:“人要會做夢。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也就沒有了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與心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希冀與要求,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使得很多人的心愿化為泡影,有的人甚至認為夢想只能成為夢想!然而,不管你有著怎樣的夢想,也不管你的夢想在你的心中沉淀了多少年,只要我們細心經營,予以陽光,相信總有一天夢想終會實現的。教育也因為有夢而更精彩!
從圖書室借了由袁衛星老師主編的《教育有夢》一書,這本書記錄了“新教育實驗”中一些老師的教育教學生活,在散發著馨香的紙頁間,我讀到了一種更豐盈、更完善、更令人向往的夢,那就是新教育之夢——閃爍著理想的光輝、人性的光輝的新教育之夢!
這本書,作者對他心中理想的師生關系、理想的課堂、理想的學生等六方面作了概述,以教師、教育研究者專業的眼光,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圖景:比如在《理想的'師生關系》中向我們講述了教師可以和學生這樣靠近;在《理想的課堂》中向我們展現了這樣的課堂才富有生命氣息;在《理想的教師》中借各位教師的美文向我們闡述著理想的教師就是有夢想的教師……
在書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讓人受益匪淺。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從教育理想中尋找到差距和動力,尋找到職業的魅力和尊嚴!而站在建設與批判的交點上實踐并書寫自己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老師說過:“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是什么?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每一個學生,既要愛在心中,也要讓他們看得見,感受得到。我選擇了微笑為溶合劑,用微笑來傳遞著對孩子們的關愛,顯示著對他們的信任,表達著對他們的理解!
而我們的學生,他們應該快樂地生活、學習,在充滿愛與信任的目光中快樂地成長。他們自信、自強、自立,臉上應是洋溢著陽光般燦爛無比的笑容,應懂得什么叫堅韌不拔,什么叫永不言敗和怎樣才能坦然面對。他們能夠自己學習,利用手中的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去看,去想,去問,去查,去討論,去寫,通過自己的能力學習知識,掌握知識。新奇的思維,巧妙的點子,大膽的創舉,能在他們身上層出不窮,如不竭的源頭。他們對待長輩有理有節,對待誤解平心靜氣,以寬容之心對待一切。
《教育有夢》讓我看到了夢開始的方向,那里有我們師生共同實現的夢。我們要邁開步伐向那前進,前進……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24
《慢教育》這本書既有理論色彩,又有人文風采。樸實平和的資料中充盈著深刻的哲理,從而給人一種獨特的享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教育是一種等待的藝術,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蹴而就,這也決定了她特有的“行走姿態”——慢一些,平穩一些。
“讓真的教育成為心心相印的活動,從心里發出,打到心靈深處”(陶行知語)。我們的教育應當關注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有刻骨銘心的經歷,學生在和同伴、教師的交往中能體會到歡樂,有自我施展才華的領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所以,需要放慢教育的腳步。
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著孩子慢慢地走,尤其是那些淘氣的孩子、理解新事物遲鈍的孩子,教師就如一個母親應對蹣跚學步的嬰兒,站在他的對面,微笑著耐心地看著他,等待著他邁出第一步,哪怕是搖擺的,哪怕是瞬間的跌倒,允許他失敗,給他鼓勵,給他目標,吸引他向前,一步,兩步,從搖擺到平穩,從磕絆到連續,從害怕到從容。在不可預知中,慢慢地感受成長的喜悅,慢慢地等待著孩子成長,何嘗不是一種睿智,一種氣度
我們此刻需要把自我從“效率至上”的機械運轉及由此帶來的精神困頓中解放出來,進入“慢”的教育情境中,恢復教育本來的.“慢”性。“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是崇高的事業,任何功利和浮躁只能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我想,放慢自我教育的腳步,少一些浮躁與功利,多一些耐心與平和,這也是教育成功的途徑之一!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25
一個名叫托蒂的意大利小男孩有一只十分奇怪的眼睛。說“十分奇怪”,是因為眼科大夫多次會診得出的結論都相同:從生理上看,這是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但它卻是失明的。一只完全正常的眼睛何以失明了呢?
原來,當小托蒂呱呱墜地時,這只眼睛因輕度感染被繃帶纏了2個星期。正是這種對常人來說幾乎沒有副作用的
治療,對剛剛出生、大腦正處于發育關鍵期的嬰兒托蒂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由于長時間無法通過這只眼睛接收任何外界信息,原先為這只眼睛工作的大腦神經組織也隨之衰退了。
小托蒂的遭遇并非偶然。后來研究人員在動物身上做了很多類似的實驗,結果都一樣——生命的器官嚴格執行著“用進廢退”的原則。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26
小托蒂的悲劇在于錯過了眼睛受光的敏感期。
經驗證明,在各個敏感期,如果兒童受到干擾和阻礙,不能正常使用他們的'身體的各種功能,相關的功能就會喪失。不使用鼻子,鼻子就會失嗅,不使用耳朵,耳朵就會失聰,不使用眼睛,眼睛就會失明。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當嬰兒開始使用口和手時,成人的干涉就開始了。這種干涉剛開始還限于一些老人、低齡保姆和少數無知的父母,隨著幼兒的活動越來越頻繁,成人的干涉就越來越多。當兒童開始使用他自己的意志和思維時,成人的干涉會更厲害。
試想兒童不能自己思想,不能使用自己的意志,那意味著什么呢?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27
一天中午剛吃完飯,2歲的小男孩偉偉就把明明的手咬了。明明大哭著,偉偉滿臉歉意和恐懼,語無倫次的為自己辯解,說是為了一個玩具吵了起來,然后就用牙齒咬了明明。
我覺得有點奇怪。偉偉是一個很乖巧、語言表達能力很強的孩子,平時沒發現他有侵犯性行為,為什么會要小朋友呢?解決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后,我突然想起,前幾天發現偉偉在用嘴巴啃桌子,很是“津津有味”當時我還以為他是無聊,就提醒他去工作。現在想來,偉偉可能是在用舌頭和牙齒感知物體,探索環境。
第二天剛吃完加餐,幾個孩子爬欄桿玩,偉偉也在其中。老師在旁邊看著他,以防再次出現意外。偉偉正和洋洋跳墊子,只見他突然抱住洋洋在洋洋臉上咬了一口,速度之快讓老師猝不及防!
老師抱起洋洋,她的臉上有了一圈牙印,而偉偉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什么,愣愣的看著洋洋,不知所措。下午偉偉的媽媽來接他時,老師跟她談了這件事,媽媽很生氣,說偉偉在家也咬爸爸的手。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28
我們發現一些2歲左右的孩子會出現用口腔即舌頭、牙齒探索環境的敏感期,這個敏感期應該在2歲以前完成。兒童出現這些現象時家長一定要注意,使兒童順利補上口腔的敏感期。
偉偉是在用“咬人”這種方式來彌補自己落下的口腔敏感期。我對他媽媽說:“這些天留意偉偉,給他提供可以咬、嘗的東西,比如橡皮圈,各種軟硬不同的食物,干凈的、不同質地的物品等,以滿足他的口腔的味覺和觸覺。”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關注下,過了一段時間,再也沒有發生偉偉咬別的'小朋友的事。
兒童無意中用口、用牙齒認識事物,和人有意使用牙齒攻擊有著本質的區別。兒童長牙時要用牙,舌頭發育時要使用舌頭,這是1歲左右孩子的特點。
很多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咬人。這時我們給孩子提供了一些東西,如大象的鼻子等,但效果不是很好,有時候孩子會明確告訴你,咬橡膠不好,咬皮膚的感覺才好。咬皮膚似乎能很快滿足這一敏感期,并讓孩子迅速度過這個時期。然后兒童會出現高度的寧靜和下一步的智能需求。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 篇29
隨著社會發展,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得到關注,關于教育的問題層出不窮,關于教育的爭論也是眾說紛紜。捧讀劉鐵芳教授《守望教育》,讓我們能在泥沙俱下的現實中保留一份清醒,也讓我們在一個喧囂的時代里堅持一份難得的執著守望教育理想,心中不由得涌起一種久違的感動。
在這里,有一種安靜的狀態。劉鐵芳,從貧困的鄉村走出,在泥土筑起來的小學就讀,師范三年畢業后到鄉村教書,幾年后進入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哲學博士,現為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他的人生經歷跟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學習成為他的人生常態。在《守望教育》一書他說道:“我所夢想的境界就是能在四壁書櫥之中做一個純粹一些的問學之人,與此同時,又能時刻把心靈的觸角伸向人間社會的冷暖,不忘記自己作為普通個體的良知與社會一員的責任。”這樣的狀態能夠讓他保持一份清醒和安靜,能夠在泥沙俱下的時代保持一份獨立的思考。縱觀我們的教育現狀,應試教育的痕跡依然濃重,依然打著素質教育的旗幟開設補習班、興趣班,依然以愛的名義綁架著學生的.快樂和童真,我們的教育不少還滿足于灌輸,滿足于齊步走。在浮躁的社會里,教育需要一種安靜的狀態,在安靜中深刻反思,生成思想,這樣才不會盲從,不會搖擺。“雖然我并不知道路途的終點將在何方,但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我都將執著地前行。”
在這里,有一種真摯的情感。現在,許多理論層出不窮,許多人口頭掛著時髦用語,各種場合滔滔不絕,總認為自己掌握了教育的規律。于是,教育領域也有了“造星運動”,有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也逃脫不了各領風騷三五年的尷尬。名校所謂的辦學模式和名師教案成為模仿和學習的重點,不少老師就此成了流水線上的“熟練工”,執行著各種規則、程序,而自我的思想卻在教育世界中缺席。也許我們仔細品味一下劉鐵芳教授這段話:“凡把自己的教育理論、方案、謀略說得天花亂墜者,皆不可信;凡動輒稱“學習的革命”“教育的革命”“……的革命”者,皆不可信;凡動輒宣稱教育的真理在握,非如此不可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奧義說得伸手可及者,皆不可信;凡把教育的改革發展說得易如反掌者,皆不可信。”
在這里,有一種詩意的情懷。在作者的筆下,教育不是枯燥的,教育理論不是灰色的,而是充滿了生機,沸騰著生活的氣息,洋溢著詩意的情懷。在《行走在理想與現實的邊緣》一輯的篇前語中,作者寫道:“且讓我們一道在樹下坐一會兒,讓我們共同享受此刻的寧靜與自由,傾聽心靈深處細微的震顫。讓我們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時,多一點平凡和樸實,多一點清醒和自覺,讓教育生活成為師生心靈自由徜徉、共同依戀之鄉。”教育是富有詩意和理想的事業,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有一種教育情懷,有一種“烏托邦”情結。教育事業之所以富有詩意,就在于它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個靈魂推動另一個靈魂”的過程,是“一個生命點燃另一個生命”的過程。也許,這種“好教育”永遠不可能實現,但只要我們相信它們‘在’,我們就能一直走在路上,就有抵達的可能。
守望教育,僅僅是大學教授的事情嗎?不是,教育跟我們息息相關,跟我們的民族復興休戚與共。只要我們愿意接近教育,對教育心生敬畏并滿懷詩意,我們都可以,而且應該做一個守望者——用自己的眼睛、頭腦去關注教育,去反思和審視日常教育生活,去批判不合理的教育現實,比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我們究竟為什么教?正如劉教授所說的,“讓我們在心系教育生活的同時,多一點平凡和樸實,多一點清醒和自覺,讓教育生活成為師生心靈自由徜徉、共同依戀之鄉。”
教育是創新之基,人才之要,和諧之源。教育的率先基本現代化,是全市基本現代化的前提。我們深感自豪的是,我市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市”戰略,高度重視并優先發展教育,全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舉措,形成了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素質教育強力推進、教育惠民加快提速、品牌效應日益彰顯的良好發展態勢;我們也堅信,雖然個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但教育的發展與進步需要的正是眾多的細小的努力,只要我們堅守理想,守望教育,一定會把真正的教育引向充實、和諧與高貴。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學前教育讀書筆記(通用12篇)11-23
學前教育方案03-24
學前教育的心得04-06
學前教育心得08-25
學前教育論文11-04
學前教育教案01-23
學前教育行動方案09-18
學前教育提升方案03-18
學前教育求職方案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