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精選10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么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莊子《秋水》讀書筆記(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篇1
莊子的《秋水》乃是莊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在那個刀雕竹刻的時代可算是非常長篇的東西。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這句話引起了全文。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畢竟“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了嘛,他有他驕傲的本錢。
但是,很快,這個河伯就知道自己錯了。因為他看見了大海,看見了不見水端的北海,他被嚇壞了。于是,河伯這個孺子開始接受教育。若便是他的老師。
其實,作為一個職業上接觸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態度所折服。現在的老師,往往是站在制高點上對學生灌輸各種的結論和觀點。其實,你的那些東西,學生未必就買賬。要是學生不買賬而被迫地接受。這樣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問題。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樣,讓自己的學生將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來、暴露出來,這個時候適時地給學生看一點真理的外觀,讓他們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讓他們自己產生探索真理的沖動和欲望的時候,這個時候,老師才開始教育。我想,這樣的教育一定會效率更高。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對于規模化的教育,這個成與不成,我不好說。
接下來,他們開始進入到虛與時的關系的論述上。夏蟲不可以語冰,是因為冰雪對于它們來說太虛妄了。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談論天地,對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過于虛妄了。其實,對于教育,尤其是德語教育來說,這樣的虛妄的東西在我們身邊還真是太多了。于是,就要怪呀學生會說一套做一套了。不要怪呀學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規則在內的.許多規則了。
我們再往下讀。他們已經開始關于大小的討論了。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來真是滄海一粟。牛尾算是小的,然后比起更細微的東西來說它可算是高山大丘。這樣的論證很有意思。教師對于學生在學問上算是天地了吧,然而相比大師,教師又遜色很多。學生就像是牛尾吧,但是相比嬰幼兒,他們知之甚多。然而大師卻要學習嬰幼兒,學習他們最接近天堂的純真和無邪。比如教育心理學就是從學習嬰兒開始的。儒家的爭論比如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也是從嬰兒開始的。所以,老師也沒有可以驕傲于學生的東西。自然,學生因為理論知識的缺乏也更沒有可以驕傲于老師的本錢。于是,教師和學生的相互提攜,共同進步就不是一句虛言了。我堅信一句話,好的學生是自己學好的。而好的老師都是學生養成的。如此說來,老師更加依賴學生的。也就是大的更加依賴小的。我想太陽雖然大,一個個微不足道的離子都剝離掉了,大概也就只會剩下一個空殼的概念吧?
接著,他們又對貴賤、為與不為、道天人等等觀點進行了論述。洋洋灑灑,我想不想多滴感慨了。前人已經說了很多,我也不打算在這里多費言語。總之,老莊式的相對主義和虛無主義的觀點在這里橫行其中。然而,《秋水》文筆抑揚、氣勢洶洶,讓人目不暇接,還是讓人非常手不忍釋卷的。然而,最讓我最讓我感悟的還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這段。
這段話當屬全文的精華。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由無數相互隔閡的個體構成的,我不可能是你,于是我就不知道你的痛苦和快樂。我以為你的痛苦和快樂其實是我臆想的。比如,我看見你皺眉,以為你很不快,其實很難說你不是在沉思。看見你笑,也許以為你在快樂,其實可能你在偽裝。
雖然“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然而我會融入你的身心,就像水,緊緊包裹住魚兒,就會產生“我在你的心里,你在我們的夢中”的境界了。這樣的交流和融通,就算自己不是魚,也能夠知道魚的苦樂的。
固然,《秋水》的這一段是精華,然而是反面的精華,是莊子小國寡民相互隔絕的精華。我們這個世界就要交流、就要溝通,就要“我非魚,也當知魚之樂。”。作為教師,就更得如此了。不如此,教育的職能是不可能發揮正常的。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篇2
莊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寫得出色,善于用寓言來說明一個道理,《莊子》是莊子及其后學所著,我讀了《莊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觸。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秋雨應時而來,百川流入黃河,黃河主流加寬,兩岸和河中沙洲之間,辨不清對岸是牛是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之壯美盡在于此了。河伯順流東行,到達北海,向東望去,看不見水的盡頭。于是河伯改變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對海神感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過上百種道理,便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話,說的正是我啊。而且我曾聽說有人認為孔子學問少,還看輕伯夷的義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這無邊無際的大海,我若不來,那可就危險了,我將貽笑大方啊。”
河伯少見多怪,知識淺薄。后來,看到了煙波浩淼,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認識到自己的渺小、知識淺陋。河伯是仙,都會因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況我們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宇宙無窮,而我們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識,知道了極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去探索,去發現,去了解。世界如此之大,我們卻如此渺小。因此,我們不能坐井觀天,不能因其環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縛。河伯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海,才望洋興嘆,而我們則要向遠處看,走更長的路,長更多的見識,千萬不可以滿足于現狀。
可是,許多人因不明白這個道理而因小失大。比如說明末的李自成起義,起義軍殺敵勇猛,于公元1644年農歷三月十八日攻進北京城。明朝滅亡了,但是李自成和起義軍被這勝利沖昏了頭腦,將士們不再像以前那么守紀了,整天吃喝玩樂,聽歌賞舞,他們好像忘記了他們的對手——一直想打進山海關的清軍。后來,吳三桂聯合清軍向起義軍發起進攻,竟沒有一位將士肯應戰,李自成只好親自出馬,倉促應戰,最終以失敗告終。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短短的時間內,就使這支強大的隊伍失去了戰斗力,原因在于起義軍和李自成自以為已經勝利,有了榮華富貴,不用再擔心什么,只管享樂,放松了警惕,最終敗在清軍手里。
從古至今,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這是真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們在做成功一件事后,應該記住如何成功的經驗,不可以輕視比你差的人,也許有一天他會跟上你,甚至超過你。還要向比你更優秀的人學習,在他們眼中,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們要學無止境。做到了這些,那么你才會取得豐碩的成果,才能成為一個知識淵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篇3
莊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的文章充滿了想象力,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正如《秋水》,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用淺顯易懂的方法,向我們闡述了做人之道。
文章寫到:“秋水時至”河伯在自己的領域內看到“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就以為他所看到河水開闊雄壯,是無可比擬的,但當他來到海邊時,見到大海“不見水端”的遼闊壯觀時,他為自己的見識淺薄而感到羞愧,而整篇故事就是以河伯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只有經過比較,才會顯示出自己的`不足,而如果驕傲自滿,就會怡笑大方。
例如,明末的李自成起義。起義軍殺敵勇猛,于公元1644年農歷三月十八日攻進北京城。明朝滅亡了,但李自成和起義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將士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守紀。整天吃喝玩樂,聽歌賞舞,他們忘記了他們的對手——一直想打進山海關的清軍。后來,吳三桂聯合清軍向起義軍發起進攻,竟沒有一位將士肯應戰,李自成只好親自出馬,倉促應戰,最終以失敗告終。短短的42天,這支強大的隊伍失去了戰斗力,原因在于起義軍和李自成自以為已經勝利,有了榮華富貴,不用再擔心什么,只管享樂,放松了警惕,最終敗在清軍手里。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篇4
《秋水》中,“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至于北海……望洋向若嘆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尚書》曰:“滿招損,謙得益”人們無論身處何種狀態,面對人或事,都應該本著謙遜的態度。狂妄自大,驕傲自滿,是人性劣根的體現,不宜提倡。
文章開始,河伯驕傲自滿的情緒達到了極至。一個“盡”字充分體現了此時的河伯片面的、絕對的、主觀的看問題、看這繁復的大千世界!孰不知,此時的河伯只是身處無數江河之一的黃河……河伯在有限的空間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使河伯過于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無論觀察人或物都要用全面的、客觀的,發展的觀點。只站在個人主觀的、狹隘的立場上看問題,就會犯河伯那樣的錯誤。我們更不能驕傲自滿。為自己取得點滴成績而得意忘形。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驕傲的人是難以有所作為的。
河伯至北海,面對無垠的大海,在現實面前慚愧自責。這種勇于糾正自己錯誤,謙虛的態度是可貴的。今天更應提倡。畫家齊白石,當看到明代徐渭的畫作時,佩服得五體投地,遂刻了一方印章“甘為青藤門下走狗”其虔誠、謙虛的態度令人敬仰。通過他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前無古人的一代國畫宗師。如果河伯沒有改變驕傲的心態,那么,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更加悲哀的'!
宇宙之大,人是渺小的,人生是有限的。但是,人類討論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既人類應該如何認識外部事物的認知行為是無限的。這也是莊子《秋水》留給后人的中心課題。我們應該懷著膜拜的心,謙虛的向大自然求教,去探討發現真理。
我們只有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態度,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虛心學習世界上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鞏固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果。才能建設好真正的和諧社會。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篇5
《莊子秋水》中,秋水時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東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興嘆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無遺。
滿招損,謙受益。勿以己之長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須知五岳之外,別有他山之尊,我們應該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人生之旅才能受益無窮。
滿招損,驕傲的人是永遠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環境里,以為天下之美盡在己。主觀片面的認識,使河伯過于自負,這是一種見識的淺陋。如果河伯沒有改掉自己驕傲的心態,那么他將永遠看不到大海,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將是多么悲哀啊。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不能為自己取得的一點點小成績而驕傲自滿。我們要跳出自身主觀的狹隘圈子,開闊視野,只有不斷地學好專業課程,多看一些有意義的好書,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嘆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學習和工作。人生,要經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見識而自滿自足。在知識的海洋中,我們應當時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學習態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種更積極向上的人生,讓人生變得更加有意義。
謙受益,謙虛使人進步。舟車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處一焉。相對于宇宙萬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個人所作所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知識多么淵博,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我們只有保持謙虛的學習態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師的求學人生,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富蘭克林曾說:缺少謙虛就是缺少見識。牛頓說過,我不知道人家怎樣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的小孩子,偶爾拾到較為光滑的圓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發現。這種謙虛的胸懷,不正是牛頓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礎嗎?
在今天這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年代,認識自身的有限,更加謙虛、勤奮地學習,尤為重要。進入了大學,并不代表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人才造就未來,社會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會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堅持,每日的進步,用知識豐富自己,提高個人修養。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個自滿的人,是不會知禮,知義的。懂的自謙,才會明白禮義廉恥。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篇6
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為要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我看莊子的絕對自由中國傳統的美學體系博大精深、難以盡述。而公認的對此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學、道家美學和禪宗美學以及其他的一些小的學派,這些思想的不斷變化和融合,影響和決定著中國傳統的藝術思想。這些學派除了禪宗幾乎都是起源于春秋戰國的軸心時代,在那時表現為百家爭鳴的諸子學派。在這里我想談談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思想和影響。我們學的是莊子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秋水》。
老實說這篇文章的主題并不是很清楚的,因為它的內容很多,涉獵得也很廣,但都很高深。隨處的一些內容都可以看到莊子的精神世界,尤其是那種對絕對自由的追求,那種忘我的不惜代價的追求!作為道家的莊子崇尚“天道”自然之道,具有鮮明的超功利傾向。魯迅對他的評價是:汪洋,恢宏,恣睢。“他認為能觀于天地而體道得道的理想人格,應當于天地并生,與萬物為一,與造化同流,與日月同輝,游乎四海之外。”(《藝術學概論》彭吉象)記得臺灣也有個文學家喜歡莊子,姓陳,研究的是道家,但只對莊子的自由思想大為欣賞,極其討厭專制制度,后來被臺大趕走了;雖然后來平了反,可他自己反而不在乎。中國文人很多都是陷落在這種圈子中而不得自拔了,其實這是很可嘆的。中國現在的這種思想似乎更是膨脹到了恐怖的地步。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人類做到了很多以前夢想中的事情,于是對永生的自由的追求大幅度的'崛起。首先是武俠,然后是玄幻,還有現在的很多另類文學,老少皆喜的金庸,男生喜歡的黃易,女生喜歡的安妮。這些的這些其實正在不可遏制地吞噬著很多人的思想!
在lqqm(一塌糊涂的繼任論壇)上看到過一個很有名的作家對自己此類文章的評價:YY!(由于這個詞比較,猥瑣就不直指其名了)不過確實,真的自由在哪里?!連標榜著民主自由打著輸出民主戰爭的美國又是都是如此的狼狽不堪,其實還是有很多事情讓人不禁漢涔涔的。沒有自由而狂熱追求絕對自由正是中國以前文人的悲哀,現在似乎正朝著更大范圍蔓延,這也是相當可怕的吧?!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篇7
河伯望洋興嘆曰:“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貽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滿載秋水,至于東海,看見那浩瀚的大海,始旋其面目,后悔的發出這樣一席話,雖有些晚,但卻飽含了河伯的自卑感。
這也告訴我們要:學會自卑,認清自己。貝多芬在給兄弟的一封信中寫道:“當站在我身旁的人聽到遠處傳來的笛聲,而我卻聽不到,這對于有如此敏感軀體的我,是莫大的羞辱啊!”從此,貝多芬開始過離群索居的日子。但貝多芬并沒有從自卑中倒下去,他從自卑中,依靠自卑的'力量站了起來,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天賦,因而創造出自己新的藝術風格,完成了傳世佳作——《第三交響曲》也就是《英雄交響曲》。這里的自卑并不是普遍理解的自棄,而是換了形式的自信,是從壓抑的心里中,爆發出的一種力求上進的力量。學會自卑,才能使這種力量得到有效的利用。貝多芬就是一位勇于自卑的舵手。也許你和我也可以成為優秀的舵手,但我們現在可能還是“少年不識自卑味”。看,學會自卑是多么重要呀!竹子是一種堅韌的植物。當大風降臨時,他們并不是逆風而站,而是彎下身軀,隨風而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與風之間的力量懸殊,所以他們學會自卑,彎下身軀。但他們并不是俯首任風搖,他們從自卑中發掘出自己的堅韌性,用隨風搖擺來保護自己,從而用堅韌性去搏擊風的洗禮。植物尚懂得自卑的重要性,何況有靈性的人呢?學會自卑,是一種很難的事。它需要勇氣,需要放棄世俗偏見,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這樣。《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因為他們怕世俗的目光;巫師樂師百工之人卻不恥相師,最終巫、樂、百賢于士大夫。
從中可以看出,學會自卑對于人的發展是重要的。更體現出,其實自卑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學會自卑,是一種以守為攻,以退為進的策略。只要你正確對待,你就是一位優秀的舵手。因此,如果一個人想要顯明于世,必須要先學會自卑,認清自我,切不要如河伯般,臨東海,才悔矣,晚也。學會自卑,就是“于無聲處聽驚雷”。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篇8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是惠子與莊周在濠梁觀魚時的對白,成為一個時期的經典。它也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諦。
惠子當時是梁惠王的宰相,于權勢之中可謂呼風喚雨,顧慮自身的榮辱尚且不暇,又怎能知道魚的快樂呢?而莊子,曾經生活困頓,只做過短暫的蒙園小吏,后便一心投入到求解道的真諦中去,他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在他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么,規定什么,固而他能夠理解魚的快樂也就不足為怪了。
確實,生活是自己的,不是他人的;快樂也是自己的,不應以他人的評判為準。
魯迅也曾說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活出自我,走出自己的精彩。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篇9
道家文化與哲學是中華文化傳統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風骨、包羅萬象的廣闊胸懷而成為中華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堅實基礎。而在源遠流長的道家文化與哲學的歷史發展中,莊子的思想可稱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脈,并且莊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絢麗多姿的特色而被視為先秦諸子散文中的奇葩。莊子的思想被輯錄成書,即為今天所見到的《莊子》。《莊子》一書其體例有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內篇、外篇和雜篇。而此三篇中惟外篇中的《秋水》最得莊子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之妙。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徑流之大,兩岸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于己”。
文章一開篇,直契入題,引眾人開始進入文章自身的世界之中,“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時值秋季,雨水連綿,乃逐漸成勢,由文本身而看,“川”當為支流,而“河”就是干流了,河水由支流而漸漸匯集到干流之中,互相增益,于是乎終于達到了“徑流之大,兩岸之間,不辨牛馬”的浩大場景,這就難怪“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于己”了。應該說河伯的心態也是人之常情,試想,如果我們忽然間也擁有了一大筆財富,誰又不會象河伯一樣沾沾自喜呢?什么叫“自滿“?這就叫自滿,自以為滿,可憐(也可以說幸運)河伯不知道后面將有一個多么廣闊的世界展現在他面前!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見大海無邊無垠,水天一色,海天相接,乃望洋興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則見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足以論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語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語至道者,束于教也“
等到河伯順流而到達大海之后,見到了大海的遼闊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滿是多么可笑——不過,河伯的可貴之處在于: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后,能夠及時自我反省,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自我批評的話“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意思大約是說:俗話說,自己知道一點東西就自以為了不起,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唉,這難道不是在說我嗎?看來河伯在海神面前很不好意思,于是就對海神說“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則見笑于大方之家”。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 篇10
《秋水》是《莊子》中篇幅較長的一篇,全文從河伯與海神若之間的對話開始,以莊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結尾,中間又雜以孔子和公孫龍的故事,貌似沒有支點的和主題,延續了莊子一貫的風格。但是,看完全文后卻不會產生錯亂的感覺,因為莊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條隱秘而連綿的線索——那就是莊子希望告訴我們的處世態度。
近來,學業開始繁忙起來,難免由心底升起些許急躁,其實靜下心來,回頭看看卻只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喪,于此就倍添了對于莊周的羨慕。在他看來,世間萬物或大或小,都因為命運的限制而不能看清自己,就像河伯一樣。人屬毫末,只需安于自然天“道”就好。譬如海神說“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
又說“井鼃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爾將可與語大理矣。”有時人生的迷霧“只緣身在此山中”,參悟了大道,就不再迷惘了,孔子在匡的游歷正是這樣一個例子。
最后,莊子與惠施的故事放在這里也就不顯得突兀了。對于莊周來說,河流比之滄海、人比之萬物、天下比之天地,都是毫末,對于天下的.爭奪和名望的博取更是嗤之以鼻,因為他們是在以有限的智慧去追求對他們本身來說過于大的東西。如此,我也了解了我的繁忙與疲敝,只是我追求的窺度了而已,要適度,要控制膨脹的欲望才行啊。
但是,我還是不得不說,莊子所說容易讓人想起“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云”,看來也只能是淺嘗輒止了……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莊子《秋水》讀書筆記(通用16篇)06-10
莊子秋水教案(精選10篇)12-01
《莊子》讀書筆記04-26
《秋水》教案02-23
秋水長天作文12-24
《秋水》教學反思08-10
秋水教學反思04-14
《秋水》教案15篇02-23
《秋水》教案(精選5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