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范文(通用9篇)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在該書中,作者打破舊的作文教學程式,提出九大革命性主張,是在豐厚有效的作文教學實踐土壤上開出的美麗的思想之花。自謙為“一管”之見,實有超邁的視野,下面給大家分享《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 1
近日繼續讀管建剛老師的《我的作文主張》,我繼續保持一種狀態——讀得“一愣一愣”的。管老師是真的在進行一場革命,他的許多觀念于我來說,都是顛覆性的。果然是越學習,越覺出自己的無知。
一直覺得學生怕作文最直接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寫”,卻原來,先解決“寫什么”才是根本。
管老師說作文也得先溫飽再審美。一個紳士帶著一個餓得半死的流浪漢去豪華劇院欣賞意大利歌劇,顯然是不夠紳士的。作文的“溫飽”指的是“寫什么”,只有學生發現到處都是寫的內容,再也不用為寫什么發愁了,老師再組織引導,學生自然會把寫作的重心轉移到“怎么寫”上來。怎么寫更好,更有意思,表現力更強,更能抓住讀者的心,屬于審美范疇。審美要建立在溫飽的基礎上。
寫什么?我們在課堂上精心籌劃給孩子“生成”寫作內容,不就解決這個問題了嗎?管老師說,錯!如此教出來的學生,將永遠是作文上的“高度遲鈍者”。“生成”寫作內容的作文教學,是對學生寫作的一種“溺愛”,生成的寫作內容是一種變相的施舍,作文教學,要讓所有學生擁有自食其力找飯吃得本領。
讀到這里,我又大大的一愣了——難道我們的活動化作文教學是對孩子寫作的一種溺愛?我們在培養作文上的“高度遲鈍者”?細思量,又釋然了——活動化作文是在解決“怎么寫”的問題呢,若解決了溫飽,難道不需要審美么?在快樂的活動中了無痕跡地習得“怎么寫”的方法,孩子們何其幸運。但是,作為老師一定不能忽視引導學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如何解決作文的“寫什么”?走進生活,貼近生活嗎?管老師說,錯!寫作,要的是“留心生活”。而且“留心生活”這四個字中,重點不是“生活”,而是“留心”。對寫作而言,觀察只是發現的一個外在部分,而且是一個不成正比的條件。又是一個讓人一愣的觀點呢。就是說,并不是你觀察的越仔細,就能發現越多。“重要的不是進入你大腦的是什么,而是進入你大腦的那個東西,在你心靈的湖泊上激起的浪花”。解決溫飽,第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觀察,而是內在的發現。
決定寫作高度的正是內在的眼光而不是外在的眼睛。一個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外部的觀察上,忽視了內在的心靈的看、回味,他的寫作之路是走不遠的。只有當眼中事物成為心中事物,才會有寫作意義上的'發現。
由此,我想到“活動化作文”教學中的一個環節——閉眼默想,此時,孩子們所有的外在感官都關閉了,內在的心靈當是洶涌澎湃的吧這也是寫作意義上的一種發現吧?
外在感官一減弱,內在的心靈隨即活躍起來。其實內在的心靈每一刻都是活躍的,只是外在感官活躍時,你忘了體會,忘了審視,忘了捕捉。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安靜的閱讀比看熱鬧繽紛的影像更讓人獲益的原因之一吧。
管老師還提到了一種說法——寫作牽掛,這回我的一愣,是因為找到了共鳴呢!
管老師說一個寫作的人,應該時刻牽掛著他的寫作。要時刻想著:今天有什么故事會走進我的文字呢?寫日記,當是最好的牽掛了。
我一直非常推崇魏書生老師的觀念——日記是一項道德長跑,堅持下去,收益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一年級下學期,我就領著我的娃兒們起跑了。生活處處皆素材,但是孩子們的眼睛還不夠善于發現,或者說他們發現了還不善于捕捉,我總是時不時地提醒孩子——“這個可以寫在你的小書里呀”,“哎呀,今天的小書有東西寫了!”,漸漸的我也能經常從孩子那里聽見這樣的聲音了——“我要把這件事記到小書里”,“耶耶,我今天有東西寫了”日記不在長短,目的在讓學生日日牽掛著寫作,有一種天天寫著的狀態。這樣每天尋覓著寫作的素材,讓人留心到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對事物的想法看法,人會漸漸變得敏感,富有洞察力,就會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而寫作的成功就在于,“一顆有準備的頭腦和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 2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是管建剛老師作品。在這本書里,管老師指出要淡化“作前指導”,強化“作后講評”,這才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出路。他認為學生的作文就如盆景制作,盆景制作有兩種典型方式,一是強制地將枝桿朝著人為的方向前進,從而制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順著枝桿原有的姿態,做必要的牽引,每一個盆景都是不可復制的。當前大量存在于一線的,以“指導”為中心的作文教學,就是第一種盆景的制作方式;而以“講評”為中心的作文教學,走的恰恰是第二種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藝術生命的制作方式。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頭不禁一寒。按照管老師的理論,如果我的課前指導越成功不就是對學生作文更大的禁錮嗎?那把這一塊放進課題不就是一個錯誤嗎?還是直接做習作中和習作后的指導就可以了呢?我陷入了沉思。
管老師眼中的學生的作文水平和我們的學生是不一樣的,基于農村學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實際情況,我們的課前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的很多學生如果不對他進行課前的作文指導,他就無法下筆了。傻傻地坐著或者是亂寫一氣,所以,課前指導還是應該進行。但是我們也不能走極端,就拿一篇范文來指導,那樣的話,所謂的盆景就真的會是千篇一律的,沒有欣賞的價值。這就提醒我們課題組在實施課前指導的過程中多選一些不同的案例,并鼓勵學生根據啟發寫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的作文。
雖然這本書中提出的觀點與我們的課題研究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管老師強化作文講評的觀點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他說:“學生寫好了作文,老師認真地讀學生的作文,研究學生的.作文,“指”出哪里寫得好,句子就該這么寫,作文就該這么寫;“指”出哪里有問題,什么問題,以后要注意。老師認認真真地讀學生的作文,研究學生的作文,由學生的作文現狀,“導”出一個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的作文訓練點,兩者合起來,就是“指導”。“講評”,就是最好的“指導”。它是有了“學生作文”這個文本之后,實打實的“指導”。
“講評”課,就是先“號脈”,再“下藥”,這藥就能下得準,就能藥到病除。即使不藥到病除,它的副作用也少:學生已經寫出作文了呀。先讓學生寫,寫出來了,有什么問題,我給你診斷,給你開藥方,給你治,這就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先寫后教”,“以寫定教”。這就是聞名全國的洋思經驗。
一定要研讀學生的作文。離開了對學生作文的研究,作文教學必肯定無的放矢,你不朝著學生的現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射”,你能朝哪里“射”?又能“射”到哪里去?作后講評課,是“研究學生作文”之后的一個表現形式,最好的表現形式。一個老師講評課重視了,上好了,對學生的作文狀態了如指掌了,班上學生的作文絕不會差!”
所以我們在實施課題的過程中,要側重于習作中和習作后的指導,讓學生習作這個盆景千姿百態,不可復制。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 3
我閱讀了管建剛作文教學系列《我的作文教學主張》之后,我深有感觸,非常認同管建剛的主張——讓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學會作文,創造性地寫好作文,享受作文。我在作文教學中,也體會到,學生想寫的作文寫得開心,寫得得心應手。否則,學生咬著筆桿也寫不出皮毛。因此當學校發給我管建剛的《我的作文教學主張》這本書時,我是滿懷期待,希望從中再次得到啟發,得到方法,得到動力,得到實惠。
一、“文心”重于“文字”
“文心”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應是學生寫作的心靈,是心靈的蘇醒,是心靈的敞開,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對理想的追求。而管老師認為的“文心”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意志上,他強調:沒有興趣的寫作是“死”的寫作。是的,管老師點出了作文教學的關鍵處了。作為第一線的老師,也深深知道: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更何況是公認難的作文呢?對于一個小孩,讓她們寫什么呢?怎樣寫?沒有興趣如何實踐!因此,我太佩服管老師的這一個觀點。“你要好好調動學生的作文興趣啊。”這是一些老師見到管老師問及作文訓練的方法時,管老師回答的一句話。管老師還認為:作文教學以“技能訓練”為核心,是一條走不通的路。我也覺得是:因為作文興趣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作文能力。因此,管老師提出了他的一些主張,我愿跟大家分享:說錯誤的真話,不說正確的套話;說不好聽的真話,不說好聽的假話;寫作熱情來自真誠的回應;沒有興趣的寫作是“死”的寫作。
二、“生活”重于“生成”
學生的作文不是另一種生活,即不要把學生的作文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割裂開來。是啊,“只要活著就有寫的內容”,因為學生不是為生活而作文,作文也不就是為了生活。因此,我也認為,如果覺得學生沒有寫作的內容時,我會捫心自問,我限制了學生的心靈沒有?每當此時,我會把作文教學停下來,因為讓學生再寫下去是毫無意義的,沒有一種另外的“寫作生活”。記起,在春節后的開學初,班里舉行一次茶話會,我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談談茶話會的情況,再用筆頭寫在紙上,愿意寫多少就寫多少。學生的興趣可濃了,寫出的內容豐富多彩,有側重于春節的趣事,有側重于庭聚會,有側重于對同學的思念有詩歌、散文、記敘文,形式多樣,這不就是他們的真實生活嗎?還記得,在舉辦的心理團體輔導中,我班的學生是活動的對象,于是我讓他們抓細節、抓氣氛、抓過程,把活動刻畫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讓人身臨其境。一篇篇多好的作文,就在學生的筆下記錄下來。每當手捧著這些美文的時候,心里不由地再次感慨:學生要寫作文,必須從生活中來,走向生活中去,這樣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學生的生活就是寫作的“金礦”!我們就要幫助學生發現他們的“寫作金礦”。
三、“發現”重于“觀察”
眾所周知,觀察是作文的首要前提,觀察最重要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但我又突然想到:海倫凱勒成名的事實。所以,我覺得寫作,重要的是內心的發現。傾聽內心,發現題材,是最重要的寫作能力。“留心觀察”這四個字,重要的不是“觀察”,而是“留心”。因此,學生的發現是與眾不同的,唯有這樣才會寫出獨一無二的文章。
作文教學是一個弱勢的群體,作文教學研究是一個落后群體。看了管建剛的這本書,讓我掩卷沉思,作文教學的路子,自己在管建剛的主張下,努力綻放作文教學的奇葩!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 4
“打破舊的作文教學程式,提出九大革命性主張,是在豐厚有效的作文教學實踐土壤上開出的美麗的思想之花。這便是《我的作作文主張》,這便是管建剛,這便是自謙為“一管”之見,實有超邁的視野的作文教學先鋒。
鐘情與他的主張四,那一針見血的犀利語言,時時敲打著自己的心,那高屋建瓴的風范刻刻震撼著自己的魂,讓你不得不掩卷深思,不得不注目品味。“學生作文前,套用林語堂的說法,老師的話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作前指導”的禍害,已經嚴重到了可以毫不心疼的、割掉腫瘤一樣地將它拋棄。“講評”就是最好的“指導”。它是有了“學生作文”這個文本之后,實打實的“指導”。“講評課”,就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順寫順教”。講評課,它無法演練,無法磨課,無法反復,“一次性”是它的特征,它與“一勞永逸”無緣”
重視講評,這是管老師的作文風格,很欣賞上他的“作后講評”課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欣賞。寫好一句話,寫精彩一句話,每個學生努力一下都能做得到。所以大面積地欣賞學生作文的最好辦法是抓“好句”。將學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來,大家一起朗讀,朗讀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小作者聽到同學朗讀著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帶給他的尊嚴和榮耀、自信和光榮一定會使他對作文產生新的認識和感念,其他同學念著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盼著下次能念到他的名字,每一個期盼都在學生心里播下一個“我要寫出精彩句子”的種子。所以在下學期的創新作文課上,我的第一板塊就是讓學生欣賞五個以上孩子上周作文中的的好句、好段,讓展示的學生感到榮耀,讓展示的過程成為其他孩子本周寫作的動力。第二件事是挑刺。挑刺一般著力于“句病”。學生經常出現的作文病有:“的”病、“我”病、“長著”病、“心想”病、“關聯”病、“開頭”病、“記得有一次”病、“然后”病、“于是”病、“再”病、“就”病。我班學生還有一個“看到”病。因孩子較小,改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下學期作文講評,集中、反復讓學生認識三種病——“的”病、“我”病、“看到”病,努力讓學生的作文做到準確、順暢、干凈、利索。這也是我的創新作文課的第二板塊。第三件事是訓練。講評課的練主要來自兩處:一是從學生寫得好的地方引伸出來。從課文、優秀作文選中引出的例子,學生有畏難感,從同伴作文中來,學生覺得自己“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二是從學生寫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再來,好幾個同學缺少心理描寫,教師創設一個場景,大家一起練一練,學一學,寫一寫心理的活動。
讀著他的文章,又讓我想到了美國學者威廉姆E多爾在《后現代課程觀》里有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評價的目的就是在共同背景中以轉變為目的的`協調過程。”其中的關鍵詞“以轉變為目的”值得我們玩味。評價是為了轉變,服務于轉變,問題是,我們老師的作文評價,是讓學生變好還是變壞?我們老師的批語,是讓學生變得信心十足還是心灰意冷?我們老師的分數,是讓學生變得興趣高漲還是興味全無?
他強調講評重于指導。由管老師的作文教學,想到我們平時重指導,對講評重視不夠,講評重于指導。我們的講評課往往不受重視,也往往流于形式。沒有講評,學生的習作基本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較難取得突破性的發展,更難以體會習作的快樂。
我們今后在作文講評上要體現老師真切了解學生作文水平,把握住學生作文最近發展區域,讓學生有心理認同感,可以嘗試先寫后教,以寫定教,作文教學中要有多改強于多寫意識。由此我又想到了作文大師于永正對批閱作文的自法,“尊重性靈,多就少改;尊重差異,慷慨解囊”。于老師對學生的作文,多肯定,多認可,多保留,多賞識,多發現美,不要吹毛求疵,不要吝嗇分數。
當然,我們的作文教學絕對不是一次兩次所謂成功的指導(一節好課解決不了孩子寫作的問題,浮華熱鬧的表演更不能解決),而是貫穿于我們平時教學生活的始終,一天又一天,循環往復,日日如功的。
所以,老師們,要耐下性子,放遠眼光,像與自己的家人過日子一樣,平平實實地抓好作文教學。不要讓孩子覺得是作文在折磨他,讓他失敗,而要讓孩子覺得,作文,讓他成功,讓他享受!作文里的他,和他的作文,是成功的。任何教育一旦變成折磨,就走向反教育!
“幫助指導要明事理。不明是非的‘指導’只會捆綁學生的手腳,這樣的指導,約束力是很強烈的。”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哪!作文指導巨大負面效益一直潛藏其中未被發現,一直抱怨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原來“禍根”出在了自己身上!我們為什么不認認真真地進行講評呢?針對性地進行“評”,針對性地進行“教”,這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指導”啊!
作前指導,有禍害,必須拋棄。這樣的主張,哪位語文老師還能不附和?語文老師們,讓我們都來學習管建剛和他的作文教育系列,一起走近管建剛、走進管建剛,拿到教作文的駕照,明明白白教作文。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 5
一本書,就是一艘船,能帶人到遠方,到我們平時無法到達的地方。《我的作文教學主張》把我帶到了江蘇吳江,認識了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管建剛。
最初選購這本書,是因為看了此書作者管建剛的個人簡歷:一年大病、兩年養病、三年經商、七代務農、八年村小、九九寒冬,十年板凳。著有《魔法作文營》、《不做教書匠》、《我的作文教學革命》、《一線教師》等教育書籍;創下了帶班兩年,學生發表作文200余篇的記錄。讀著簡歷,不由地被他的身世所吸引了,于是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本《我的作文教學主張》。
書被帶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閱讀,當天內一口氣讀完,對有關教育理論書籍如此讀法,是第一次。《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若只從書名看似乎不過是本枯燥無味的作文教學理論書籍而已,細讀你會發現它完全打破舊時理論書籍的寫法,以樸實但充滿智慧的語言,融理論于一個個小故事之中,夾敘夾議地提出作文教學九大革命性主張:“興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發現”重于“觀察”;“講評”重于“指導”;“多改”重于“多寫”。
他的“作文教學主張”系列,具有的批判性、顛覆性和革命性,無不是對權威的挑戰。當名師們都在研究體驗生成作文指導課,憑著幾節指導課講遍大江南北,紅遍全國時,身為一名村小教師的管老師卻敢于向名師們提出異議,以其主張“講評重于指導”、“生活重于生成”犀利地評判了“作前指導”的弊病,并提出大凡“作前指導課”百分之九十五均是弊大于利,提出學生作文前,老師的話應該“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只有“作后講評”才是綠色無污染的。管老師的觀點無論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認可,但這種勇氣與睿智確是令人欽佩!這種創新意識更值得提倡。
管老師說:“我是一個喜歡故事的人,希望每天下班后都能帶回一個故事。”這句話讓我們發現管老師對待自己的作文教學主張,當成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演繹,每一個故事,都在演繹中閃爍著生命的光彩。故事,讓他不斷地在教育實踐中探索、反思、總結,最終達到了成長。管老師的故事讀著平實,當你嘗試著效仿他時,你才會體會故事的感人之處!在主張“多改重于多寫”、“文心重于文字”中,管老師為了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修改熱情,特辦了一份《班級作文周報》。于是,他的作文課與眾不同,“寫作文”叫做“投稿”。平時的作文課成了投稿課、品讀“周報”課。就這樣10年來,《班級作文周報》,共辦近500期、500萬字。讀著這些別出心裁的管理制度,我覺得自己讀的不再只是文字,而是管老師的那份愛與執著,是孩子們成長路上的微笑與幸福!讀著讀著,我想起了楊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教師的`樣子——“是愛,是暖,是詩,是人間的四月天”;想起了楊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學生的樣子——“活潑潑,是在天空展翅的鷹,是在海里飛翔的魚”;想起了楊九俊教授描述的理想學校的樣子——“到處流淌著奶和蜜”。
楊九俊的描述,是所有老師的追求,可這卻是管老師的人生寫照!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 6
現行“讀寫結合”的理念。所以閱讀教學中流行擠進“寫”,沒有擠進“寫”的閱讀課,被認為理念不先進。一個“擠”字,道出了閱讀教學的對“寫”的重視,也道出了閱讀教學對“寫”的無奈。如果閱讀教學過于糾纏文本內容的理解,缺少對文本表現形式上的追問,擠進去的“寫”,本質上不僅不為“寫作”服務,還會對“寫”產生了誤導。在自己的教學中,也常給學生練筆,更多的是為了讓學生揣摩人物的內心,深化文章中心而練,久之造成學生不是我筆寫我心,抑制了學生的自由表達。所以,閱讀教學的重心應從內容的理解是走出來,學生讀懂了基本意思后,要帶領學生去搞明白,文本的`意思是如何隨著語言的鋪展表現出來的。
管建剛老師認為寫作高于閱讀,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了,閱讀能力必將迎刃而解;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寫作能力依然可能還未提高。這讓想到了平時,家長在詢問如何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我不假思索說:“要多看書!”現在想想這是多么不負責任的話呀。班里有個別孩子的書是看了不少,可作文寫得不盡人意,也就像管老師說的:一個經常閱讀的人不一定會寫作。原來這其中還有深刻的奧秘!管老師把語文教學的三大內容“識字“、”閱讀“、”寫作“,比作三層樓。一樓是“識字“,二樓是”閱讀“,三樓是”寫作“。我們應站在哪層樓看語文?答案是“三樓”。從“三樓”(即從表達出發的閱讀)上看下來的風景,一覽無余,愜意舒服。也只有這樣才能把語文看的更清除、更真切、更凸顯語文的本質!
因此,我們的閱讀應是指向“寫作”的閱讀。一旦閱讀教學有了“寫作意識”的關照,步入指向“寫作”的閱讀的腳步就臨近了。閱讀的前方有個“寫作”引誘著、引領著,你的閱讀肯定會發生“質”的飛躍,你的閱讀將不再糾纏于內容,將是從內容作向內容的呈現。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 7
今天開始讀管建剛的《我的作文教學主張》。瀏覽一遍后,我對管老師提出的這兩個觀點很感興趣,一是“語文書”不等于“語文課程”,一是“課堂主陣地”不等于“課本主陣地。有一種說法,三分課內,七分課外,到底“三分”和“七分”,哪個重要?
管老師認為,沒有課外的七分,是永遠學不好語文的。一個只知道讀課文的人,語文學習上永遠不會有出息。一個把語文書放一邊,把小說藏在桌肚里讀得忘乎所以的人,或許能成為作家、文豪。一本語文書不過三萬字,教得再透,讀得再熟,煮得再爛,不過三萬字,不會變成30萬字。
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天到晚抱著薄薄的語文書,視語文書為寶典,一篇通俗易懂、明白如話的白話文,折騰了兩三節課,還不夠,還有一頁又一頁的關于課文的.練習題、“課課通”。把“三分”折騰得死去活來,把“七分”忘得所剩無幾;把學生折騰得死去活來,把活潑潑的自主閱讀、寫作忘得所剩無幾。
絕大多數的語文老師,錯把“語文書”當成“語文課程”,以為把語文書教好了,就是把語文課程教好了,學生就能學好語文了。把語文書等同于語文課程的悲劇,正在認真而嚴肅地上演。我們的教育經常在嚴肅而認真地做著滑稽而錯誤的事。我們的老師經常在嚴肅而認真地做著滑稽而錯誤的事。
將“語文書”的教學等于“語文”的教學,直接孿生了一個可怕的現象:“課堂主陣地”等于“課本主陣地”。語文學習重在課外的“七分”。一本薄薄的語文書對于語文課程來說,杯水車薪,缺得太多了。一個語文教師認識不到這一點,把課堂教學窄化為“課本教學”。拿著薄薄的語文書折騰來折騰去,折騰了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也折磨了學生一個學期又一個學期,折騰到最后,老師筋疲力盡,學生枯燥無味。
一個語文老師,應該用百分之七十的精力處理“七分”的“課外”,即開發語文課程和使用開發出來的語文課程。
語文書太薄了,開發語文課程太迫切了。開發語文課程,開發好課外的“七分”課程,應該是語文老師的核心教學能力、第一教學能力。開發語文課程,是發展語文老師、成就語文老師、幸福語文老師的重要途徑。只有自我開發,教師才有作品感,才能走向“教自己的東西”,教學才會充滿老師自己的思想、見解和情感,教學才能烙上“我的”色彩。教師的核心能力不是課堂教學能力,那畢竟只占“三分”。一個語文老師用自己開發的“課程”來教,如《第56號教室的奇跡》里的雷夫,用“他的”莎士比亞來教學生,教師的教學才能對學生有個人的、個性的影響。
語文學習要“課堂小陣地”,更要“課外大舞臺”。課堂,語文老師的研究重點,不是教材解讀,而是“兩個”開發,一是課程開發,二是組織、引導、激勵學生方法和手段的開發,使學生主動用起、用好“課外大舞臺”,將“讀”和“寫”融入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最好的語文老師,這就是最好的語文教學。
讀了管老師的以上論述,讓人感到豁然開朗。一直以來,我也很多一線老師一樣,犯了同樣的錯誤,一是認為“語文書”就是“語文課程”,把語文書當做“圣經”,抱著語文書死死不放,不把它讀通讀透決不罷休。一是認為“課堂主陣地”等于“課本主陣地。“課堂是個大舞臺,誰都可以進來”。竇桂梅老師不是提出三個超越嗎?其中就有超越課堂,超越教材。還有課內海量閱讀的推廣人韓興娥、常麗華和薛瑞萍,不是已經把課外書搬進了課堂嗎?韓興娥,《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的作者,她僅用四個星期就教完課本,節省下來的時間全部帶領學生讀課外書,暢游書的海洋,讀了一本又一本,她所教班級語文成績與其他班級相比,遙遙領先。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的提高,不是靠一本語文書,不是靠大量的做題,讓學生大量閱讀,才是當務之急,老師不能禁錮于“一畝三分地”,學生,不能禁錮于“課堂小天地”,要到書的海洋中暢游。只有這樣,才能解放學生、解放老師、解放課堂,學生才真正做到“營養均衡”。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 8
最近,學生們的作文扣分很多,于是感慨自己在作文教學方面的能力不足,便找來了管建剛老師的書開始閱讀。
看著書,就讓我聯想到自己平日的工作過多地關注于學生的基礎知識,不重視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就是等到了作文訓練之前,再急急忙忙地說上幾句沒有深度有話語。
而管老師讓我看到了在作文教學方面不一樣的見解。他把寫作興趣放在第一位。是呀,自己有沒有想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是生硬地講解,機械地批改,那還有什么提升空間呢?其實,興趣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再去談其他的。可是如今的課堂,自己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不知道應該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于是,學生們沒有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沒有興趣參加到寫作文的活動中來。
管老師卻進行班級周報的活動,把學生們優秀的習作進行改編,發到班級小報中進行有效地獎勵。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家長們也都拭目以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可是,要想得到不一樣的成績,必須走一條適合學生的道路,必須讓學生們能夠愿意去嘗試,愿意在這個活動中去體驗一下。
每一件事的解決地都不止有三種方案。是呀,自己每天被動地工作著,學生們每天也機械地學習著,我有時候照顧學生們的感受,往往少布置作業,可是學生們卻并不領情,他們還經常耍小聰明,覺得有機可乘,于是,經常偷工減料,沒辦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其實有的孩子就是在偷懶,不是在認真積極地對待學習。有時候自己也很苦惱,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是順其自然,還是狠狠批評,還是通知家長?我有時候也沒有招兒了。是不是把學生們捆綁在一起,讓他們有點責任感,這樣的效果也會提升一點?是不是跟他們商量一下,讓他們了解了寫作業的重要性,他們才會感受到自己的責任?
今天,嘗試了一種不同的方式跟學生們一起寫作文,效果稍微好了一些。可是有些基礎差的同學還是跟不上趟兒,總是在那里亂寫一氣。只寫了幾行字,還有的根本就不動了,無動于衷的樣子。沒辦法了。實在是無語了。
有時候,自己不知道應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去應對各種突發的事件。
有時候,只顧著找學生的毛病了,卻沒有想到如何讓他們的內心真正喜歡上習作,真正讓他們把心里想說的話訴諸筆端。應該讓那些正在努力的同學看到他們的進步,看到他們的提升空間,讓每個孩子者做他們最好的自己。
雖然生活中有很多我們不愿意做的事,可是,我們還是要堅守著心中那個夢想,勇敢地走著,走向那個心中的百花園。也許這條路并不平坦,也許還有很多路并未開辟,可是,我們只要努力地走下去,努力地朝著那個目標奮進,我想,最終每個人都會有所收獲,都會受到夢想的青睞,都會感受到堅持的力量的。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 9
你必須對一件事深感興趣,才會專注,然后你才會想要知道相關的所有事情。你的整個心、整個人才可能專注。同樣的,如果你認識到你所提出的問題的重要性,你就會有興趣知道這件事的真相了。
一個人對某個事物有興趣,才會想知道關于這個事物的其他信息。你想寫作了,才會想去了解與寫作有關的所有事情,你的寫作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你的生活中將充滿了寫作的因子,你的閱讀是帶著寫作的氣息的,你的思考是帶著寫作的氣息的,你的看、你的聽、你的觸摸和感受,是帶著寫作的氣息的。你的寫作深感興趣了,你所做的任何一個事情,都會與寫作發生隱秘的聯系,并且,你會逐步地發現這種隱秘,這種秘密最終會成為你清晰的感受和論斷。
寫作教學,教師首先就要轉變觀念,“作文興趣”是第一重要的作文能力,“作文意志”是第二重要的作文能力,然后再是寫作人格和寫作技能。
最最重要的作文教學是什么?就是讓你的學生對作文葆有長久的興趣。
要讓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就讓學生說真話,說大實話、大白話,就得允許學生說不正確的話,允許學生說不健康的話,哪怕,不是這個年齡該想的事,不是這個年齡該問的事,只要是他認為重要的話,就讓他寫出來,表露出來,這本身就是健康的標志,是走向“真健康”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一個習慣在作文里說正確的假話的學生,今后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誰都不難想象吧。一個習慣于在作文里說正確的假話的民族,今后會成為一個怎樣的民族,誰都難以想象。
我想說,我們作為老師,要蹲下身子,跟孩子平等的交流,摒棄成人的觀念,從兒童習作的要求出發,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草根教師也應有教學主張11-30
自作主張作文10-17
讀《名師教學主張》有感01-20
《教學勇氣》讀書筆記03-21
數學教學讀書筆記03-15
《有效教學》讀書筆記04-26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03-29
我的大學讀書筆記12-04
我的寒假讀書筆記08-24
《我的母親》讀書筆記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