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

時間:2024-07-01 16:43:39 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1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說班主任是學校里最苦的崗位。是的,班主任意味著煩、雜、碎、累,既要教好學科知識,又要管理班級事務。小到班級值日,大到學校活動,無一不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如此看來,幸福似乎與班主任工作相矛盾。閑暇時間,捧起鄭英老師的著作《教育,向美而生》,掩卷深思,感慨頗多。

  作為教師,要喚起孩子們對美的期待,追慕美好。鄭英老師的聰明與睿智,讓學生如春風拂面。她的幽默與風趣,往往給學生帶來由衷的快樂。她不唯利只唯情,把繁瑣的教師工作當成一生追求的最美事業,我感覺她的教育天地就仿佛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在那里面有藍天白云,有綠草如茵,有花香鳥語,有牛羊成群,充盈著自然美、意境美,美不勝收。她主張,教育的過程就是與孩子一起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這是教育的任務,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她曾與孩子們相約在二十四節氣里,每個節氣都走進八卦田,拍下美好的圖片,與孩子們一起分享,著意于引導孩子用一顆審美的心去審視周圍的世界,去發現世界的美好,或是創造新的美好。她每月開設一期“百家講堂”,把各行各業、身份各異的人請進教室,與孩子們面對面互動交流,如同把社會生活的不同場景和截面挪到了班級,打開了孩子們觀看社會的視窗,延長了教育的時空維度,讓孩子們看見了更遼闊的美,大大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提升了他們對事物的慧解。教育向美而生,教師和學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們的事業,要有千千萬萬鄭英老師這樣的教育有緣人,才會有未來美好的教育,我們國家才會有更美好的將來。

  仔細是老師對每一個孩子充滿關懷,仔細是一個人做事的方法。然而對于一個教師來說,仔細并不局限于平時的教學工作和事物管理,而是要真真切切地落實到學生中去。試問,作為一個老師,你認真觀察過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么?你認真了解過每一個人么?你挖掘過每個人的閃光點么?我想,很少有老師能夠做到這么仔細地對待每個學生,而這也正是我對鄭老師最大的佩服之處。從鄭英老師的`實例中我感受到了她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的精神。教學能力或許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提高,但對學生的態度卻并不會與日俱長。幸福的班主任不僅在于對學生成績的提高感到幸福,而是讓每個人都發揮特長,找到自己的閃光點而感到幸福。

  向美而生,做幸福班主任,也許沒有做出轟轟烈烈的感人事跡,那就讓我們用手中的三寸粉筆書寫好人生的責任,用腳下的三尺講臺奉獻出自己的愛心吧!我們的人生也會因教育而幸福。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2

  這個學期拜讀了鄭英女士的《教育,向美而生》,受益頗多,感慨萬千。教師最大的使命,是力所能及為學生的生長提供好的環境,美好的環境包括教室、校園以及教師本人對教育的熱愛。這與我們學校王校長提出的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真是不謀而合,可見教育的真諦是一樣的。教書育人,培養真善美的心靈,成就他人亦成就自己,還有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成為美好的人率先垂范,做一個美好的人,要成人之美。師者,范也。教師自身就是一門課程,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會傳承教師的某些精神基因。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什么樣的老師教什么樣的學生,因此若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發展,教師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真正的教育者,是在施教的同時實現了自我教育的'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同時教師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專業技能。畢竟像我們高中學校,把學生送入高等學府尤其是名牌學校學生之期盼,家長之希望,社會之認可。因此要成人之美,老師要不斷充電,學習專業知識,學習先進教育教學方法。讓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為他們成功打基礎。

  教育是一場美好的遇見,萬千人中相遇并且成為師生,這是無上的緣分,要彼此珍惜。要成就學生,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出現,早操、課間操,運動上學生時刻能夠看到自己的身影,那便是對他們最大關心愛護。教育無小事,要讓每個孩子感受到老師關愛,尤其是那些來自農村、留守兒童、離異家庭中的孩子,要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要關愛他們,要關注他們的新變化,他們更脆弱,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心,更需要和大家交往,更需要樹立自信心。寫到這里我想到了我一個已經畢業的學生,她是一個孤兒,以某鄉鎮中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一中,爺爺奶奶年邁,靠國家助學金上學。在孩子入班的第一天我就了解到這一重要信息,在做她的工作時就有的放矢,平時我開班會或找她談心,就特別考慮她的情緒,同時給她更多的關心,關愛,給她更多的資助,讓她在生活上沒有困難同時心理上沒有負擔,和她交流談心,讓她樹立信心將來回報社會,回報那些資助她的人。在高考中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山東大學。我想我和她的這一場遇見,也算是成人之美。成人之美,要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要培養學生的人格健全,心靈的美善,知識的淵博。

  老師要有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要有眼界、格局。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因材施教。高中學生處于叛逆期,自我意識增強,表達欲望強烈。要正確引領學生,善于抓住每個教育的契機。用各種活動來凝聚人心,團結人心,班內要創設正確的輿論導向,形成積極向上的風氣。尤其是是網絡時代不要跟風,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見解。要對學生多一些鼓勵的話語,少一些打擊挖苦的語言,尤其是在公共場所。成人之美也是成就自己。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發聲的環境和舞臺,要讓學生有表述自己愿望和心聲的空間和時間。如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組織班會課,運動會上各班用年輕人自己喜歡的方式組織豐富多彩,內涵多樣甚至內涵抽象的入場式,如今年秋季運動會上各班獨特而不是統一的入場式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培養孩子一顆美好的,積極向上的心。“培養一個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這無異給社會樹敵”,要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培養孩子們一顆美好善良的心。信息社會,人心浮躁,各種誘惑層出不窮,要讓孩子們在這花花世界中保持一顆美好的心,要用各種實例激勵他們,要崇拜科學家,平凡的勞動者,要多給孩子們講科學家奮斗的故事,而不是讓學生崇拜流量明星、各種網紅,要腳踏實地,而不是幻想一夜成名。要讓孩子們知道每個成功者都經歷過一段沉默、艱苦的日子,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成功沒有捷徑。用身邊的例子教育學生,這幾年我們學校邀請成功校友回母校作報告,讓學生深信偉大來自平凡,成功源于基礎,讓學生知道成功并不遙遠,就在身邊。用歷史名人感化學生,梵高27歲時開始學畫,在人生的最后十年才真正被世人所熟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57歲那年帶蘇軾、蘇轍進京應試,受到歐陽修的重視和推薦,以后才名大起!

  高中階段就是人生的扎根階段,要懂得吃苦,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要超越自我,不要被懶惰打到,失敗者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懶。努力是成功的關鍵,不管一個人有多聰明,如果他不勤奮、不努力,最終也不會取得好的成績。成功似乎很難,但事實上,它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艱難。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恒,不斷努力,我們也能做到。因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很多人無法抗拒孤獨、誘惑,很多人都走失了,能夠撐到最后的人沒有幾個。每個人能力不一樣,各有各的水平。只要你能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繼續超越昨天的你,你就算是進步,成功。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艷它現時的美麗。然而它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成功沒有捷徑,腳踏實地、勤奮是最好的捷徑,它將帶你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彼岸,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要讓孩子們明確,戰勝自己比戰勝別人更困難,戰勝別人是強者,戰勝自己是智者,要做智者。要戰勝自己惰性,當早上不想起,當學習中遇到困難,當受到委屈等等。在這些關鍵的點,尤其是要戰勝自己,培養優秀品質。這時往往需要老師的幫助提醒。在這些教育的關鍵點,老師要及時出現,正確引導。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一個人見識過美、經歷過美,就不容易被不美的或者次美的東西所誘惑,就會擁有一種力量,本能的去對抗世俗的粗糙,永葆內在的生趣和審美的人生態度”。讓我們擁有美,用愛的力量來塑造孩子的美,從而成人之美。真正使教育向美而生。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3

  讀完這本書,我用了將近一個學期,原因有二,書籍的理念魅力讓我邊讀邊寫感悟,一個詞、一段話、一個班級管理方法都可以成為我當日的讀書片段反思;書籍的語言魅力讓我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頁都反復斟酌品味,有時,在讀完本頁之后,還會翻開前頁進行對比思考。也正是讀這本書的“深功夫”和“真功夫”,讓我在這個學期的班級管理中多了思路和方法。

  一、語言之美,浸潤我的心靈,提升我的境界

  拿到這本書時,被封面鄭老師的優雅形象和具有詩意的書名所吸引。翻開此書,被目錄中同樣詩意的題目所震撼。在讀完一部分時,我已深深淪陷,“愛上了”這本書。于是,這本書一邊成為我睡前靜心之書,一邊成為我管理班級的工具之書,更被我封為生命之中神圣的“百科全書”。哪天若未讀這本書,就感覺自己的生活少了點什么,不管多晚,都會靜心去品讀幾頁鄭老師的書才得安然入睡。它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著我,是因為在品讀語言中,我的心靈得到凈化,境界一次次提升。讓我頓悟,這本書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們相處,更教會我們如何和自己相處,和這個世界相處。在相處過程中,彼此成全,共同成長。同時,讀完這本書后,我的眼界大開,書中諸如修辭手法、排比句式、古文的運用、專業術語的呈現等我都盡收眼底。無形中我的文學功底也由此上了一個臺階。

  二、方法之妙,重塑我的教育觀,激發我的教育情懷

  在本書的后半部分,鄭老師分享了如何和三位不同特質的孩子們交往的過程,其中不乏心酸和苦楚,但最終都被鄭老師的耐心、愛心、細心所突破。她的教育妙方,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在自己的從教生涯中,不乏“芥末型”的和“紅孩兒”型的,芥末型的也許我會努力去感化,而對于“紅孩兒”型的,似乎在第一輪的“交涉”中我已俯首投降并用“我不是救世主”來為自己開脫。現在想想,自己錯失了多少成長的機會,和這樣有特質的孩子交往,才能更加體現教師的教育智慧,才能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在教育的長河中不斷探索其奧妙,成就一名有詩心和匠心的老師。讀完此書后,我不再抱怨“紅孩兒”的難教,也不再讓“芥末型”的孩子任其發展。我深刻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由于花期不同,花的色彩不同,從而要求種花人要精心呵護,加之耐心和細心來成就百花齊放的那一刻。正如教育的本質,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作為一名教育教育者,要有搖動樹,推動云,喚醒靈魂的氣概和情懷。

  用心之細,感動我的內心,激活我的柔軟心

  書中鄭老師分享的,在端午節和孩子們一起戴花繩和香囊慶祝節日;在教師節和孩子們一起約定好為任課教師群發祝福;為孩子們舉行集體生日并送上量身打造的禮物;每月進行“星光燦爛”活動;每周進行“我最贊美誰我最佩服誰”活動,激發孩子們的善心;和孩子們一起打造優雅有品的班級文化。這些種種活動,無不體現鄭老師對班級的用心,對孩子們的熱心,對教育的大愛之心。當我讀到鄭老師精心組織,為生日的孩子送祝福、過生日時,我深深的被感動,美好的畫面也隨之浮現。不僅感慨,能做鄭老師的學生實屬幸運啊!當看到鄭老師每周的“我最贊美誰我最佩服誰”活動時,我結合班級情況,稍作修改,在班里實行,效果顯著。被贊揚的孩子眼中的光芒更加明亮了,心中的力量更加堅定了;學會欣賞贊美別人的孩子們,內心的善意被激活,更加寬容友愛了;就連班里最調皮搗蛋的孩子,也在悄悄告訴我,我要努力成為被贊美的對象。這樣以來,班級中和善友好的氛圍水到渠成的`被激發出來,好人好事不斷涌現。作為班主任的我,也被孩子們的溫情所包圍,樂在其中,享受其中。也切實實現了那句話,教育就是最大限度的激發自我管理。諸如此類的細微之舉在本書中一次次震撼到我,最終,激活了我內心的柔軟之心,讓我對教育的認知有了很大的改變。記得剛上班時,對于嚴和愛拿捏不準,導致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影響教學效果。隨著教齡的增加,我的教學風格也在不斷的更新,但最終定格在了嚴格要求上。多年來,一直嚴格要求孩子們,雖然教學成績優良,但孩子們對待我這個嚴師也只能“敬而遠之”,錯失了很多和孩子們一起歡樂的美好時光。讀了這本書后,我不僅感慨,師生關系平等友好和教學成績優良是可以同呼吸共命運般的存在的。我苦苦在教育中奮戰多年,似乎在那一刻找到了平衡,內心被點燃,下定決心要做一名有愛的老師,進行最美的教育———師生間相互啟迪,彼此成全。只是,現在的我還略顯蒼白,要不斷用知識來填充自己的空白,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本書雖已讀完,但繼續拜讀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的心情是迫切的。讀完此書,猶如一粒幼小的種子,在經歷了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之后收獲了沉甸甸的果實。它點燃我對教育的熱情,激活我內心的柔軟之心。也無形中拓寬了我生命的寬度,增加了我生命的厚度;打開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境界;重塑了我的教育觀,激發了我的教育情懷。使我在育人的追夢之路上多了份勇氣和底氣。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4

  教育涉及國家與民族的未來,因此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經常被忽略的是人性的美。讓教育向美而生,以人性美為基礎,是當代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體現人文關懷的重要方向。在我的學習和實踐中,我深刻體驗到,讓教育向美而生的實踐過程中,承載著我們從教育中獲取美的機會,進而成長為更美好、更完整的自我。

  第一段。

  一方面,美好的教育環境是創建人性美的前提條件。這個環境需要學校、教師等各方協同作用,共同營造。在我多年的在校經歷中,我深刻領悟到,教師的育人熱情、對學生的關注與鼓勵、校園文化的塑造等,都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行為,進而影響到他們的人生軌跡。充滿美麗色彩和溫馨印記的校園文化,能夠引導學生的情感、洞見、價值觀逐漸獲得成長,將美好體驗轉化為人格素養。

  第二段。

  另一方面,讓教育向美而生還需要注重課程建設的美。這種美并不是訴求抽象的.知識服務,而是出發點在于培養學生內在的美學觀念、審美情趣與豐富的生活閱歷。正是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個學生的價值取向、世界觀、判斷力、人際關系,以及內心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在秉持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下,提供更多具有人文特色,注重實踐與經驗的課程,成為教育質量提升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三段。

  作為學生,更能夠深刻感受到實踐培養姓名的重要性。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常常能夠體驗到通過實踐探究美的過程中,內心產生的轉化與成長。在實踐中,我曾經參加過不少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如和社區老人聊天、幫助貧困家庭送溫暖等。經歷這些活動后,我深刻認識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溫暖與戰友友好,開拓了我視野和人生。這種實踐,不但能讓我們了解自己的內心更深刻,也能培養我們的同情心、愛心,從而更好的感知美的存在。

  第四段。

  最后,讓教育向美而生也需要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重視和追求美。美好的學習生活只有靠我們自己去創造,需要從日常生活瑣碎的瞬間開始。在實現讓教育向美而生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培養自己的美感官,如人與物之間的聯系,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等等。同時,在美的道路中,我們也需要為身邊的朋友傳遞更多美的力量,讓他們也享受到美的幸福。美的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掛在教室里的招牌,而應該成為教育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教育成為放射美的溫情光束。

  總之,以人性美為基礎的教育能夠滋養學生心靈,培育完整的人格,并將美好生活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為美好的未來提供更好的基礎和應有的貢獻。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5

  最近我讀了鄭英老師的一本書——《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二是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這兩部分文章的內容,都緊扣向美的主題。從鄭英老師的文字中,我讀到了她對教育之美的享受。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直面教育中碰到的問題。所謂優秀的教師,并不是因為他們遇到的學生有多么優秀,他們的學生不會出現各種問題,而是在他們的學生中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時,他們能夠直面這些問題,并且會非常智慧地巧妙地給予解決。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與感悟,正是那些問題學生才成就了老師們。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成果。也決定了我們教育人生的幸福指數。教育無小事,無論是科任老師還是班主任,在與學生相處的'時候,都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當問題出現的時候,逃避肯定不是辦法,把問題推給學校、家長,也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敢于面對問題并想辦法解決,才是我們應該秉持的態度。也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教育成果,從而豐富我們的教育智慧。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對學生教育日常的疏導。大禹治水最核心的詞語是疏導。在教育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固然能體現教師的責任心和智慧。但是如果說在事情發生之前,老師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問題發生的苗頭,及時對學生進行勸說分析疏導,從而避免問題的發生。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再指引學生向更高更好的層面發展,那豈不是更為省力和高效的教育方式?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教師視野的無限拓展。我們常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三尺講臺如何能安放得下教育的千鈞重擔?所以說教育不僅指老師們在課堂上的言傳身教,他還應該有更廣闊的外延空間。當老師把教育的視野拓展拓寬后,教育也就變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美是到處都有的,同樣,教育之美也是到處都有的。我們要善于發現生活之中的美,善于發現教育之中的美,從而享受教育之美。

  享受教育之美,不僅是教師之幸,更是學生之幸,教育之幸,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們教育的理想,讓我們一起追尋這樣的理想,享受這樣的教育。

  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熱愛生活,熱愛教育,富有詩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愿我們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用詩心指引,用匠心行走,從早上到黃昏,從年少到花甲,從喜愛變成寵愛。愿我們的眼里,日常工作和生活不是什么“茍且”,同樣可以成為“詩和遠方”。愿我們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6

  很有幸聽了名師鄭英的講座,聽她娓娓道來,字里行間都體現了她對教育的執著和熱情,打心底被她的教育智慧折服。于是講座結束之后立即拜讀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延續自己對大師膜拜和虔誠向大師“取經”之路。書中,鄭老師為廣大教育人呈現了一個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鮮活而深刻的案例,無不激勵著廣大教育人:向美,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長。感觸頗深是以下幾點:

  一、注重自身修養和儀表

  教師的特殊在于對學生有種長久而不著痕跡的熏陶和感染。而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教師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鄭老師認為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一直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她努力的目標。每天清晨換上一身知性套裝,淺淺淡妝出現在孩子們面前;班會課上會和孩子們一起聊服飾美、儀態美;設計手抄報、班級陣地時,會跟孩子一起聊審美元素、色彩搭配、版面設計,而不僅僅是簡單評價。在許多細碎的教育生活中,也經常用儀式來表達內心的莊重和虔敬。經常會在學生活動時拍下精彩感人瞬間,在活動后詩意地再現重溫,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復習階段會在孩子的作業上畫上大大的愛心,讓孩子在上面鄭重寫下自己努力過程中的優勢品格,點燃孩子的熱情;會用和孩子一起約定他們喜歡的鼓勵方式,把獎勵變成更有意義的尊重與愛的表達;當她被感動時,我會真誠地向學生表達我的贊嘆和敬佩等等,這樣把生活的庸常、細碎,注入有儀式感的教育情懷,原本平淡的日子也會變得光彩熠熠。懷一半詩心,懷一半匠心,過著有品的生活,過著有趣的生活,過著有情的生活。

  二、合理和科學的布置教室

  鄭英老師把教室布置成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他認為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凈化、美化、綠化、書香化是我對教室的布置要求。她的教室不大,所有的裝飾或展示品都應該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每換到一個新教室,她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重新規劃布置教室。首先會帶領孩子清除教室所有無意義的物品和裝飾。然后會和學生一起規劃教室的各個文化區角:公告角、圖書角、勞動角、文化陣地角等。接下來會和學生一起清理衛生死角,巧妙修補遮蓋無法修補的角落。經過一番折騰,賞心悅目具有教育情懷的教室打造完畢。她的目的希望孩子走進整潔有儀式感的.教室時,會不自覺做出跟環境相匹配的行為,從而把整潔有序的習慣,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美感。通過這樣在實踐中體驗做事的條理和方法,同樣會遷移到學習中,促進學生成長。

  “樹從根上起,水自源頭來”教育本就是一條隨著時間逐漸延伸的路,每個人都可以是起點,但沒有人會成為終點,唯有把自己的心安在當下,安在身處的教育環境,在壓力與前進中找回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初心,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教育路。從鄭英老師的書中我們感受到了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那份美妙的師生情。教育就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守護他們的天性,要追求完美,也要包容不完美。有幸讀到這本書,感謝鄭英老師,感謝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震撼,如此愉悅,如此獨特,如此有力量!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7

  本書主要為兩輯,第一輯主題為“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第二輯為“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看到第一輯的標題,不禁想到了李鎮西老師關于好的教育中的重要的一點就是“好的老師就是好的教育”。尤其記得李鎮西老師對如何成為好老師給出了“四個不停”的建議,即:不停地實踐,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閱讀,不停地寫作。而鄭英老師的第一輯的主題——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與李鎮西老師的觀點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如何讓自己成為美好的人呢?鄭老師首先給我們提出了美好教師的三重境界:始境,形勝;又境,氣勝;至境,格勝。

  始境,形勝

  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每天出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次數特別多,我們的言行對孩子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形象傳遞出來的是一個人的品位、修養和審美。作為女教師,今后我也想要做到像鄭英老師那樣:慎重挑選每一件衣服,無論工作日還是假日都能細致地化個淡妝,神采飛揚,榮光換發。我相信修飾形象這個過程既是悅納自己、發現自己又是滋養自己的過程。

  又境,氣勝

  關于“氣勝”,鄭英老師建議的意思是氣質上的賞心。美好教師的氣質里,當有書卷氣,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為師者,因書香而致遠,也因書香而動人,這一觀點與李鎮西老師的建議中“好的教師要不停地閱讀”不謀而合。其次,美好教師的氣質里,當有生活的氣息。的確,教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我們既要工作,又要生活,只有把對工作的進取心和對生活的悠然心恰當安排好,讓生活充滿詩和遠方,我們的氣質才會向著從容、優雅發展。

  至境,格勝

  最后,對于美好教師的最高境界,鄭英老師建議我們要格勝——靈魂上的高貴。如何做到靈魂上的高貴呢?柏拉圖告訴我們“至善方能至美”,教師的內在華彩,立足于其心地的善良。一位善良的教師必定有悲憫之心,這樣的教師才能想學生所想,對學生有同理心,才能走進學生內心。教師的內在華彩,取決于其思想的豐富。對于教師來說,其思想的高度不僅決定了自己的`高度,還會影響多學生的思想高度。我們要多讀、多思,不斷培養和提升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品質,從而真正啟迪學生的心智,促進學生精神的主動成長。教師的內在華彩,根植于其靈魂的高貴。我們要做到不忘初心,堅韌不拔,一日三省吾身。

  總而言之,對一個教師的內在美好,鄭英老師提出了四個維度:追求上,不斷探索價值,做教育的行者;學識上,精進專業素養,做教育的學者;思想上,學會哲學思考,做教育的智者;靈魂上,提升人格修為,做教育的仁者。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8

  近期學校組織了全校教師閱讀“教育,向美而生”,閱讀后也真實體會到教育理念、方法、策略給教育效果帶來的差異。特別是鄭英老師提到的“教師的意義在于以詩心和匠心成就教育的美,同時成就于教育的美。”對我啟發很大,作為教師要陽光快樂的工作、健康充實的生活,同時引導學生陽光快樂的學習、健康充實的成長。

  這本書讓我明白教育的美是自然而然的,正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心,潤吾細無聲”。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將讀書體會與班主任實際相結合,談一下平常是如何借鑒鄭英老師的思想、理念管理班級的。

  要培育有思想的人,通過班會課,我經常給學生播放與當前社會契合度與熱點比較高的勵志視頻,比如“最強大腦、一站到底、非你莫屬、成語大賽、詩詞大賽”等等。今年6月24日高考成績發布時我給學生講,今天一定有許多歡笑許多淚,并且淚水要比歡笑多,大家想想這是為什么。并再次讓學生回看了20xx年詩詞大賽冠軍上海復旦中學的武亦姝的精彩視頻。武亦姝的志向是考入清華大學,當年奪得冠軍后武亦姝便謝絕一切采訪,專心致志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20xx年高考她以613分(總分660分)被清華大學以“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理滲透”為宗旨的清華實驗班新雅書院錄取。由此激勵學生要想成功先要有遠大志向,然后還要通過個人不懈的努力與追求,拼個青春無悔。

  教育之法本于天性。高一分層教學后,各班同學重新組合到一起,很多學生對原班級滿是美好的'回憶與留戀,而對于新班級的一切都帶有挑剔的眼光。如何將他們盡快融合到一起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在開班會時,我讓學生將教室里講臺前拉出一片空地,擺上八個凳子,然后找一個宿舍學生,指導他們坐好,然后沿一個方向依次躺到另一個同學腿上。這時問他們,若將凳子抽掉,他們會怎樣?得到的答案是倒地。通過幾組同學的嘗試,最后支撐不倒時間比較長的接近三分鐘。并找參與的同學談體會、談感受。通過活動既能使同學盡快融合,又能讓他們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并進一步的體會到有些事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教育也可以有童話般的浪漫。有段時間我發現部分同學對于上大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上不上大學對人生的成長影響不大。在某次開班會時,我請所有同學閉上眼睛,利用三分鐘的時間,想象出一個必須是以前沒有聽過、看過、見過的全新的事物。結果同學們越使勁想大腦里越是一片空白。這次想象體驗,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的創新、思維與個人的學識、經歷、環境息息相關,沒有憑空而來的好創新與好主意。

  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的時刻。做更好的自已、成就完美人生不僅是一句口號,更多的是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一個指導,激發學生的潛能,不斷進步,成就自已最好的夢想。以這個思想為指導,班內按時進行每周一期“感動班級人物”的評選,在班會上要進行致頒獎詞、領獎、發表獲獎感言,并將其照片、事跡、頒獎詞撰寫人、獲獎感言張貼在教室外宣傳欄內公開表彰。通過有儀式感的表彰過程,讓表現好的同學得到應有的尊重,對未獲獎的同學也是一種激勵,讓班級多些正能量,并在學習與生活中充滿活力與激情。

  讓教室成為一個詩意的所在。按照學校對教室文化“指向高考、指向學業、指向育人”的要求。我班教室內外做了醒目的班級文化主題標語展示,比如“做更好的自己、成就完美的人生”、“靜下了筑我實力、拼上去亮我風彩”、“陽光快樂的學習、健康充實的成長”、“摒棄僥幸之念,必取百煉成鋼;厚積分秒之功,始得一鳴驚人”等。并通過教室外的宣傳欄與榮譽室對活動、學習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同學進行及時的宣傳、表彰。回顧這兩年,也可以發現校園內外正悄無聲息的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校園景致越來越美了,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亮點,生活在校園內的學生們的心情也越來越好了,笑臉多了,見面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聲老師好,讓人感覺無限愜意。

  最美的教育,莫過于師生相互啟迪,彼此成全,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的教育,能讓學生成長、受益的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信服的方法,最好的交流就是笑臉相迎、笑著喊你的名字、心與心的溝通。我相信隨著學校“靜以修身、志以成學”教育理念進一步的落實,校院內的笑臉會越來越多,師生的心情會越來越好,學校育人的幸福花朵會遍地開放。待到山花爛漫時,咱在叢中笑。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9

  讀了鄭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讀出了美的教育姿態,溫暖的師者仁心,讀出了敬畏生命,讓其符合自然規律自然而然的成才。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有以下幾個感悟:

  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教育是一件充滿人文精神的愛的互動。我們不要把教育作為一件工具,當作一門技術,因為我們面對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靈魂的人。

  《教育的情調》認為,每一個教育情境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情境稍縱即逝,在一種情境下適用的方法,在另一種情境下則不一定了,所以,教育者要培養教育的敏感和機智。

  讓生活充滿儀式感。儀式感有人會覺得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遙遠,尤其跟我們的教學生活很遙遠,其實不然。書中,鄭老師把這種儀式感滲透到生活和工作中,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忘儀式感,用儀式感擦亮課堂,擦亮心靈,在傳承文化和滋養靈魂的同時點亮生命,懷一顆虔敬之心有意識的讓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這種教學姿態讓我對她肅然起敬,原來生活可以這般美好,教育可以這樣有情懷,深深感受到愛的力量,這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這種真摯的熱愛之情透過文字傳遞到我的內心深處。是啊,人生并不會因為一場儀式、一次交流、一堂課而突然發生改變,因為人的成長絕非一日一時之功,但是只要我們帶著對生命敬畏之心,對學生關懷之情,對人生負責之態懷著教育者的赤子之心,我們的教育必定向美而生,向善而行。

  鄭老師的教育意識無處不在,涉及到生活及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她在教育的過程中運用了很多哲學的智慧。我們應該營造和諧、愉快、寬松的課堂氛圍。老師帶著愉快的心情,面帶微笑走進課堂,老師的心情會影響到每個學生,讓他們以輕松的心情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如果老師每堂課總是板著一張臉,一臉嚴肅,學生一定會感到緊張和壓抑,很難與老師有很好的配合,教學效果也不好。如果老師的講課風格詼諧幽默,那么學生就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師生互動更好,學習的效果會更佳。

  鄭英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歷程中也同樣遇到過很多“巨石”和“險灘”。在應對的過程中,她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困難讓她挫而彌堅,也讓她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認為困難是教師成長最好的教科書,教育也并非想象的那么艱難。

  細細一想,當我們面對大量瑣碎的、令人不快的教育小“問題”時,要學會縮小,而不是夸大問題的難度。正確的方法就是告訴自己這問題是不值一提的,總有辦法可以解決的。最終,所有的事情都會過去。當我們面臨艱難的選擇時,永遠不要忘記:生活就是機會,當我在一件事情上遭遇到失敗時,在另一件事情上卻很有可能是順利的;要相信“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完全失敗的生活是不存在的,而智慧就在于要永遠保持樂觀的態度。

  同樣,面對資質平平的學生,無論有多少種辦法,若想看到效果,關鍵在于堅持。而能否堅持,雖離不開老師的智慧、方法的改進,但說到底考驗的是老師的耐心。偶有的嘆息可以舒緩內心的壓力與急躁,是必要的,是情有可原的,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更需要的是平心靜氣。只要學生不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們都沒有必要讓自己的情緒受到較大的干擾。要做到莫急、莫燥、莫煩,這樣才不會輕言放棄。當然,若能在細致的觀察中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不論是學習上的,還是做人上的,都會成為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因此,在工作之時我們要學會笑,每天要調整心態,振作精神,把快樂帶進教室,用自己的快樂感染學生,以利學生學習中信息的積極反饋。正如樂觀的心態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就亮。要做好教育工作,必定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請記住:有困難,不可怕,在做事中磨煉,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但這同時也是提升自我的良好契機。

  她重視培養學生的欣賞力、創造力、匠心等,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品的人。她認為,有品,是對美的深度認識,用審美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發現世界的美,或是創造出新的美。“在教育中,我們應當成為一個有品的教師,讓自己富有美感和質感,同時培養有品的學生,讓他們變得不俗、有風度。”如果你有機會去鄭英的學校,不妨去看看鄭英的班級。鄭英所在班級的教室,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

  最后,我想用書中最喜歡的話作為結束語:在時間的流產中,許多東西會消亡,許多東西會退化,唯有一樣東西永恒不老,那就是“美”;教育,是一項向美而生的事業,我們應當成就教育的美。今后我要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10

  與名家對話、與大師對話、與自己對話,鍛造自己的教學風格,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讀別人的書,想自己的事”,這是我讀書的目的。

  ——題記

  最近,我有幸與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相遇,書中的教育觀點如一股股清流潤澤我心。細細讀來,既興奮于自己曾始終追求的美的教育,與名師共鳴,又感動于鄭英老師把班主任工作描述得如此生動奇妙,讓自己更加心生憧憬。

  教育在于發覺

  在教育的國度里,發覺,本身就是一種制造。每一個同學都有屬于自己的閃光點,等待我們一一地去發覺,去挖掘。書中鄭英老師介紹自己遭受到惹事生非的“紅孩子”,一開頭讓她苦痛萬分,甚至為了早點擺脫噩夢還動員他轉學,到最終最終喚起一顆松軟心。其實,鄭老師就是賜予他時間的等待,擅長捕獲他的優點,并逐步地放大,適時地加以表揚。每一個問題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轉變的`,他們都需要我們反復抓,抓反復,我們要始終信任每一個同學都有綻放之時,最重要的是找到那個“點”。教育的意義在于發覺,教育者應力求去發覺每個孩子的“源動力”所在。我想,只要我們擅長發覺,美就在我們身邊,教育中的每一次“山重水復疑無路”,都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鋪墊。

  教育在于喚醒

  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同學發自內心的關愛,能夠讓同學親其師、信其道,能夠喚醒孩子內在的力氣,關心他變得強大,這是一個老師最大的善。書中鄭英老師介紹自己如何關心一位“低起點”的孩子確立向上向善的信念。“我也是別人的環境”“我也是一塊發光體”“我有力量轉變”“我很重要”,這些點點滴滴的話語讓我們感受到了鄭老師對孩子的關愛,也關心濤濤一步一步地找到了久違的自信。教育在于喚醒,更在于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與敬重。關愛在于一句贊美的話語,在于一個賞識的眼神,在于一次公平的溝通,在于一個暖和的擁抱,在于一次真誠的握=手我想,這點點滴滴的關愛既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也讓我們在這陪伴中感受著歲月之美。

  教育在于堅持

  有人說,一個人不是由于看到了盼望才去堅持,而是由于有了堅持才會看到盼望。我想,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貴在堅持。堅持可以讓我們變得跟別人不一樣,假如我們能把一件事堅持做下去,便是勝利。鄭英老師連續七年擔當兩個班的班主任,班上的科任老師生病或懷孕,她就去做替補,結果贊譽爆棚。每天處理完班級繁雜的事情和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后,她還堅持寫作,至今已出版個人專著三本,這是何等的毅力,實在讓人佩服。堅持不光是對教學專業成長路上的孜孜不倦的追求,還有對教育事業的向往與情懷。面對著每天單調乏味的重復性的工作,鄭老師沒有絲毫的懈怠,反而更加堅決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堅信著教育是向美而生的。

  教育在于引領

  教育的最好方式是引領,引領,意為帶領、引導。教育不只是傳授學問,還在人格塑造、思想引領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學學習的學問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遺忘,但我們賜予他們的思想卻可以深遠至將來。老師要努力做精神富有,品位高雅的人。由于,老師思想的高度不但打算了自己的人生高度,更會影響到同學的精神世界,唯有老師自身思想豐富,他的同學才有可能思想豐盈。一個思想豐富的老師,本身就是一本行走的教材,對學問有自己獨到的解讀,對世界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對育人有自己堅決的信念,使自己的思想熠熠生輝的同時,也努力讓自己的同學們站在了思想的最高處。

  我想,一個人無論干什么,首先要有一顆喜愛之心。教育中,我們要學會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的時刻,使之在歲月深處始終閃著微光,帶給我們一生暖和的回憶。讓我們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用詩心指引,用匠心行走,從早上到黃昏,從年少到花甲,從喜愛變成寵愛。我情愿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11

  教師之美

  第一個是教師的自我修為,倡導三重境界:始境,形勝;又境,氣勝;至境,格勝。行勝就是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形象,這即是對學生的尊重,更是對自我對教育的尊重。我們見過聽過很多不修邊幅的老師,似乎覺得有才華的老師就應該隨意灑脫,其實不然,教師的形象,就是教育的標簽,有了教育形象之美,才能有教育的未來之美。氣勝則是教師要注重提升內涵,優雅從容的氣質,是要用隱形的豐富來支撐悅目,就是要多學習,多思考,腹有詩書氣自華,正如那句話,在你的氣質里,有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格勝則是靈魂的高貴,做教育的行者,追求教育人生的長度;做教育的學者,拓展教育人生的寬度;學會哲學思考,探索教育人生的深度;提升人格修為,鑄就教育人生的高度。唯有這四個維度都不斷增加,教師的教育人生才算豐盈。

  如果說“教育即生長”教師最大的使命就是力所能及為學生提供好的環境。什么是好的環境?美好的教師自身既是。每個教師身上都有一種無形的氣質,能對學生產生長久的熏陶和濡染,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會傳承教師的某些精神基因。若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發展,教師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

  第二個是關于教師工作與生活的態度,鄭英老師推崇積極工作、快樂生活。似乎在大家的印象當中,一名教師尤其是好教師就應該永遠把蠟燭精神、春蠶精神放在前面,多付出少索取。可鄭英老師卻這樣說,把生活過成千般風情,不是矯情,而是深愛和深情,不管在哪里、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能在勞作之余過一種富足的精神生活。而她更是積極踐行者,即便奮斗在教育最辛苦的第一線,帶班、上課、帶徒、做各種雜事,都不妨礙她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鄭英老師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一個有品的人,才是在生活,而不是在生存。她工作業績突出,同時,她把生活打理的豐富多彩,富有詩意。

  學生之美

  作為教師,要喚起孩子們對美的期待,追慕美好。鄭英老師的聰明與睿智,讓學生如春風拂面。她的幽默與風趣,往往給學生帶來由衷的快樂。她不唯利只唯情,把繁瑣的教師工作當成一生追求的最美事業,我感覺她的教育天地就仿佛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在那里面有藍天白云,有綠草如茵,有花香鳥語,有牛羊成群,充盈著自然美、意境美,美不勝收。

  她主張,“教育”一詞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其目的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業,從“育”開始,致力于培育出一個個有趣、有品、有情、有思想的活潑的人。

  教育的過程就是與孩子一起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這是教育的任務,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她曾與孩子們相約在校園的二十四節氣里,曾在每個節氣走進八卦田,并拍下美好的圖片,與孩子們一起分享,著意于引導孩子用一顆審美的心去審視周圍的世界,去發現世界的美好,或是創造新的美好。

  她每月開設一期“百家講堂”,過一種有主題的教育生活,班級每個月開設一期,把各行各業、身份各異的人請進教室,與孩子們面對面互動交流,如同把社會生活的不同場景和截面挪到了班級,打開了孩子們觀看社會的視窗,延長了教育的時空維度,讓孩子們看見了更遼闊的美,大大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提升了他們對事物的慧解。

  她引領學生閱讀,閱讀讓人知道“光”在哪里。教室的書柜里,有國學叢書,讓孩子們輪換著閱讀,然后簽上自己的名字。待畢業時,每人挑走自己喜歡的一本,權當是她的`一份小小紀念品。鄭英時常用帶有精神成長媒介的物品當獎品,既傳遞了知識,又傳遞了感情,更傳遞了一種品質。

  鄭英老師班上一位女孩為她寫下的頒獎詞就概括了她的執著追求:

  “她,自比教育農人,春耕秋收,守望教育的一方農田。一路彷徨,一路風采,采擷細節,不疏點滴。兩個班級,年復一年的班主任,她始終堅持像第一天那樣工作,從容打理好每一株麥苗。她樂于與學生促膝長談,善于在學生困惑時以廖寥數語指點迷津。她身上蘊含著詩人的浪漫,話語間透露著智者的清明。她以教育的藝術、個性的魅力,濡染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感化一顆又一顆冥頑不靈的心。她留給我們的,是一抹執著的背影,和一份揮之不去的堅定。”

  女孩用詩意和浪漫的語言來描繪她的老師,不僅不想辜負老師的不俗氣質,更不辜負老師的橫溢的才華與卓越唯美的教育情懷。

  教育向美而生,教師學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們的事業,要有千千萬萬鄭英老師這樣的教育有緣人,才會有未來美好的教育,我們國家才會有更美好的將來。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12

  鄭英老師說:“教育,是一項向美而生的事業。”“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鄭英老師其人,即是“美好”的代名詞。在這次講座中,她飽腹詩書的氣質、舉手投足的優雅、笑容可掬的態度......都鮮活地向我們詮釋著“美好”。

  看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之后,第一感受就是,鄭英老師一定是個內心柔軟的女人,她把工作和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她每周都會定一束鮮花精心侍弄;每次出門著裝都保持清新整潔;每次看書都要將手洗凈......這些事情在一般人眼里或許要多花費很多時間,但也正因為需要花時間,才更能體現出對生活的`深情。

  其實我在學校里接觸過很多老師,覺得他們身上都有這種對生活的深情。比如胡鐵城校長,前不久在我裹著羽絨服去上早讀的路上,看見他穿著運動短袖在跑步;還有胡自強部長、邱勇兵和湯軍老師,他們經常結伴打乒乓球、去郊外騎行;還有汪正文老師,每個月都堅持跑步;還有當時被戲稱是“祁門陶淵明”的汪文峰老師,辦公室里的花花草草養的生機勃勃;還有現在辦公室的“多肉達人”楊軍師老師......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這種對生活的美的追求,無關年紀、無關學識、無關金錢,只關乎對人、對己、對物的深愛......

  真正的教育,不離生活之美,因為我們自己就是一門課程,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們對待生活的態度。過好自己的生活,會為教育注入新鮮美好的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說,會以拐彎的方式為教育人生做新的箋注和眉批。

  所以說,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再者,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還應當是一個詩人。

  馬卡連柯說:“教育是像詩一樣美好的科學,尤其是教育新人的過程中更如同詩歌創作一樣,其間充滿著艱難困苦的探索,同時也極富浪漫傳奇的色彩。”師者,當懷一顆詩心,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如此。我們不是文章、修辭、語言、考試的分析家,也不是教材和教參的操縱者。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有遠比“語文”更寬闊的視野,即引導學生發現美。師者,當以一顆詩心領悟美,再引導學生感同身受。

  昨天上公開課《夜歸鹿門歌》的時候,我就發現擁有一顆詩心真的很重要,我們講緣景明情,如果沒有一顆詩心,又怎么去領會那些意象,置身那樣的詩境,與詩人達到共情呢?

  所以,我期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熱愛生活,富有詩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13

  最近有幸拜讀了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她是一名正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等,她的頭銜很多,著作和論文更多。我校的王校長給老師們推薦這本書,細讀下來,如獲至寶,心情非常激動。真是愛不釋手。我似那干渴的莊稼,恰逢雨露的澆灌。所以放假回家我還是把書帶回了家,好書是值得用心欣賞且慢慢品味的。

  《教育,向美而生》是鄭英老師多年來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總結,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啟迪性,尤其是管理班級的教育技巧和策略,我非常喜歡。希望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鄭英老師的教育策略和技巧能夠為我所用,在面對真實具體的教育問題時,能給予我啟迪和幫助。盡管有著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和班主任的管理閱歷,可面對的學生一屆又一屆,性格不同成長環境不同,老方法不能適應新同學。

  從青年走到中年,一路上教育故事跌宕起伏,有欣慰,有失落,更有困惑。直到讀了鄭英老師的書才豁然開朗。她的書中有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教育策略和技巧,這些都可以為我今后的管理工作指點迷津。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優秀的或天生就是壞孩子(殘障孩子也不例外),我們可以用心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幫助他們變得強大。我們需要用一雙慧眼發現孩子的特質,揚其所長,補其所短,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鄭英老師書中有句話說得好:我們需要在工作的細微處用心。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班級管理表面上差不多,無非就是考勤、衛生、紀律那些事。事實上有許多細節,不同的班主任經營起來,價值也就相差甚遠。怎樣把不同的“米”釀成不同的“酒”,這很關鍵。需要我們班主任用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或困難來發酵,用一顆執著的教育心來升溫,加以教育智慧來勾兌。這些細微處體現在與科任教師的合作藝術上,與家長的合作藝術上,更重要的是與學生之間合作的藝術,包括獎勵的藝術和懲戒的藝術。

  談到獎勵,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也會少批評,多鼓勵。有時也會來一點獎勵,但收效甚微。現在想想,可能是走到了獎勵的誤區,沒有真正掌握獎勵的藝術。獎勵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激勵學生積極表現,并且為其后續的行為注入恒久的動力。所以對獎勵的時機、方式、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門藝術,同樣的獎勵方式,最后效果也會因人而異。鄭英老師說獎勵要注意“發行量”,從而保證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體適度、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見精彩,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狀態。懲戒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是一把雙刃劍。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可行性和科學性,否則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孩子個性都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懲戒必須與其他教育方法如說理、溝通、感化等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既嚴厲又包容,既有剛性又具柔性。

  這是一本描述班主任工作細致、全面、實用的書。回想我以前的班會課按上級要求的多,流于形式的多。今后我必須深思:怎樣上班會課才能既有實效又有長效?怎樣給學生營造一個溫馨、浪漫的詩意的學習環境?學生的思想工作怎樣做才有實效?如何讓學生愛上勞動?學生的評語如何書寫?一份好評語,猶如一面反光鏡,它能決定一個學生在假期中的幸福指數,有時甚至能影響學生成長的軌跡。評語的作用可見一斑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評語自然不能生搬硬套,要突出孩子的個性。

  一個人無論干什么,首先要有一顆熱愛之心,熱愛本職工作,熱愛生活。捫心自問,這兩者我都具備。當一名人民教師就是我兒時的夢想,我亦是一個熱愛生活之人,喜歡做公益,喜歡走走拍拍,喜歡用手機留下一切美好的事物。如鄭英老師所說,“師者,當懷一半詩心一半匠心。詩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腳踏實地;詩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證境界;詩心是致其廣大,匠心是致其精微;詩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讓美成真。”我要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積極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14

  農人耕田,力求土地柔軟,柔軟的土地才能帶來豐收的希望;師者教育,亦需柔軟的內心,柔軟的心地才能培養出溫暖、良善與光明。

  ——題記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在斑駁的時間光影里,回味或深或淺的記憶。

  兒時,常隨父母下地勞作。印象最深的除了父母勞作時疲憊不堪的身影外,就是他們在勞作中樸實的言語。

  每年秋收后,家里的田地總會進行一番“革新”:一方硬實的田地總會在父母的犁、耙、平、整下,變得松軟而簇新。這時我總會赤了腳,在軟綿綿的土地里撒歡。身后是一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母親總是嗔怪道:“踩實了不長莊稼!”。父親也常常說:耙好的田地莊稼好。

  于是從此明白,柔軟的事物最能給人帶來舒適,也更有韌勁,像水——為其柔軟才有了滴水穿石;為其柔軟才有了積水成淵;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水至柔,上化而為云,下滋養萬物,服帖于地面,聚集于低洼。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默默無聞不與萬物爭輝。

  教育似水,接納百川有容乃大。

  善于接納學生的一切,是教育之本。上周周末收到畢業學生小恩媽媽發來的短信,眼眶在碰觸到短信的剎那間濕潤。短信內容是兩張可愛的卡通畫和孩子的幾句祝福,小恩媽媽發來特別強調:孩子說一定要轉給您......

  與孩子們相處的.一幕幕從記憶深處緩緩流出:小恩是班級里內秀且文靜的一個孩子,尤其善于畫各種卡通畫,是班級許多同學學習的榜樣。似乎是青春的叛逆作怪,這個一向內斂的孩子在初三那年突然間變得大膽而“不守規矩”。于是,我請來了家長,于是開始了一系列的“教育”......這似乎都未能打動孩子的內心。

  換種方式吧,我對自己說。于是試著走進小恩的內心,了解她的想法,與她傾心相訴,慢慢地,小恩打開心底的防線,與我交流。我理解了她的想法,知道了孩子“不守規矩”背后的原因,于是不再糾結,讓孩子自己處理,這是一種基本的信任,也是我的一種接納。

  換一種方式,我有了收獲:我能理解小恩的一切“與眾不同”,她亦能敢于向我吐露真心。

  教育于我,是讓心柔軟似水,善于接納。似農人耕田,師者也要“耕”心。

  教育似水,明凈之境創設高雅。

  教育向美而生,一切詩意的所在應該是教室。環境,有一種力量,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或者改變一個人。

  美的環境,一定是以干凈為底子,干凈,永遠是美的第一要素。

  每年的班級文化的建設,我們都是以“美”為始。從桌椅的擺放整齊有序,到班級角落的點點書香,我們都精心設計,并持之以恒堅持下去。

  每天清晨,走進教室,看著整齊的桌椅,擺放有序的工具,感覺連空氣都清新許多。確實,在這樣的環境下,誰還會亂扔垃圾,亂說臟話呢?干凈整潔的環境對于一個人影響是熏洗,是濡染。

  干凈的環境是基底,豐富的文化是本質。從入校時的“個人成長小檔案”到“最美男生最美女生”的競選活動,從“一對一的傳幫帶”到“小組的組成與競爭”;從“感恩父母的系列活動”到每周“主題班會”的策劃與展示,從“每日一言”的分享到“整本書”的推薦......這些源于我們的班級理念:善良感恩,陽光積極,溫暖有愛,向善向美。

  教室不只是一個空間,還應是一個詩意的所在,它充滿美感與質感,更賦予形象與理念。

  教育,向美而生。師者用心耕耘,收獲環境的高雅,收獲內心的良善!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15

  有幸拜讀了鄭英女士的兩本書《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有味》。鄭英,何許人也?她是一名正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德育特級教師、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等,她的頭銜很多,著作和論文更多。去年十月十九日,鄭英老師來祁門一中作了講座,聽說反響特好。我雖未曾有緣親臨現場聆聽,但從許多聽過其講座的同行的言談和交流中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后來有幸獲贈她寫的書,我如獲至寶,心情異常激動。我即刻就閱讀起來,真是愛不釋手。我似那干渴的莊稼,恰逢雨露的澆灌。兩本書很快就讀完了,可是放假之前我還是把書帶回了家,好書是值得用心欣賞、

  慢慢品味的。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染,這個漫長的假期哪兒也不能去,不得不靜心地呆在家。我重拾書卷,從書里找到一些最有價值的、能助我一臂之力的內容,閱讀、品味、反思,鄭英老師的文章在我心中蕩起漣漣心漪。

  《教育,向美而生》和《班主任,可以做得這么有滋有味》是鄭英老師多年來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總結,具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和啟迪性,尤其是管理班級的教育技巧和策略,我非常喜歡。希望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鄭英老師的教育策略和技巧能夠為我所用,在面對真實具體的教育問題時,能給予我啟迪和幫助。

  我盡管有著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可班級管理經驗很有限。工作至今,我只當過兩屆初中班主任。說來也好笑,這兩屆班主任都是中途接班的。第一屆記得是從20xx年到20xx年,那時七年級有兩個班,到了八年級兩個班并成一個班,學校把重擔壓在我身上,讓我來當班主任,我可是只有一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可想而知,合并后的班級管理比以前難多了。

  20xx年又再次接手七年級班主任工作,這屆學生整體素質高一些,學習等各方面比原來那一屆要好一些,所以管理起來相對輕松多了。可誰曾想又因工作調動換了一個學校,好在接手的班級就是八年級。初到這個學校,了解到這個班現狀:基礎差,紀律不太好,學習習慣不好,尤其是英語這門學科全縣倒數第一。學校又給我安排一門從未帶過的地理課。三重壓力,真是壓力山大,我該如何是好?如何管理好這個班級,帶好這幫孩子,如何帶好這兩門課?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有成功,有失敗,更有困惑。直到讀了鄭英老師的書才豁然開朗。她的書中有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教育策略和技巧,這些都可以為我今后的管理工作指點迷津。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天生優秀的或天生就是壞孩子,我們可以用心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幫助他們變得強大。我們需要用一雙慧眼發現孩子的特質,揚其所長,補其所短,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鄭英老師說得好,我們需要在工作的細微處用心。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班級管理表面上差不多,無非就是考勤、衛生、紀律那些事。事實上有許多細節,不同的班主任經營起來,價值也就相差甚遠。怎樣把“米”釀成“酒”,這很關鍵。需要我們班主任用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或困難來發酵,用一顆執著的教育心來升溫,加以教育智慧來勾兌。這些細微處體現在與科任教師的合作藝術上,與家長的合作藝術上,更重要的是與學生之間合作的藝術,包括獎勵的藝術和懲戒的藝術。

  談到獎勵,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也知道少批評,多鼓勵。有時也會來一點獎勵,但收效甚微。現在想想,可能是走到了獎勵的誤區,沒有真正掌握獎勵的藝術。獎勵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激勵學生積極表現,并且為其后續的行為注入恒久的動力。所以對獎勵的時機、方式、分寸的把握也是一門藝術,同樣的獎勵方式,最后效果也會因人而異。鄭英老師說獎勵要注意“發行量”,從而保證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體適度、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見精彩,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狀態。懲戒也是一種教育手段,是一把雙刃劍。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可行性和科學性,否則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孩子個性都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懲戒必須與其他教育方法如說理、溝通、感化等結合起來,才能做到既嚴厲又包容,既有剛性又具柔性。

  從沒見過一本描述班主任工作像這么細致、全面、實用的書。回想我以前的班會課走過場的多,流于形式的多。今后我必須深思:怎樣上班會課才能既有實效又有長效?怎樣給學生營造一個溫馨、浪漫的詩意的學習環境?學生的思想工作怎樣做才有實效?如何讓學生愛上勞動?學生的評語如何書寫?一份好評語,猶如一面反光鏡,它能決定一個學生在假期中的幸福指數,有時甚至能影響學生成長的軌跡。評語的作用可見一斑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評語自然不能生搬硬套,要突出孩子的個性。

  一個人無論干什么,首先要有一顆熱愛之心,熱愛本職工作,熱愛生活。捫心自問,這兩者我都具備。當一名人民教師就是我兒時的夢想,我亦是一個熱愛生活之人,喜歡做公益,喜歡走走拍拍,喜歡用手機留下一切美好的事物。如鄭英老師所說,“師者,當懷一半詩心一半匠心。詩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腳踏實地;詩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證境界;詩心是致其廣大,匠心是致其精微;詩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讓美成真。”我要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06-24

向死而生04-27

向死而生作文09-14

向死而生_600字11-12

(經典)向死而生作文2篇11-05

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遇見唯美句子03-10

向死而生,又有何畏作文800字12-04

李開復《向死而生》讀后感04-25

向死而生國產影視劇的網絡化突圍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