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世說新語讀后感

時間:2023-03-06 19:03:07 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世說新語讀后感7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世說新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世說新語讀后感7篇

世說新語讀后感1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看了《世說新語》就能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內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過與華歆的對比,贊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情好時大家沒事,心情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快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于自己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己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霉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一定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里可把對自己有害的東西轉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為不讓后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為古人樂于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僅用了16個,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由于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只言片語和某個細節來論定一個人的優劣,或據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沖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動,名價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圣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王衍很賞識這“將無同”三個,即請阮修為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生服藥,也成為一種風尚。《世說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內容。“任誕”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良品質,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為民除害、勇于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治階級的兇殘、丑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這些內容可以為研究歷史做參考。

  《世說新語》是非常具有代表的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并且練習世說新語讀后感的寫作。

世說新語讀后感2

  《世說新語》是中國古代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作者是劉宋臨川王劉義慶。全書共36篇1130則,主要記載了東漢末年直至劉宋初年近300年間的人物故事,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學、思想、習俗、民生等諸多方面,保存了大量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劉宋臨川王劉義慶不是詩人,他及其門下文人編纂的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也不是一部詩歌作品,然而如果我們從詩的角度對這部中國最早的志人小說重新進行解讀,則不難發現,這部以記寫帝王將相、名士風流遺聞軼事為主要內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現著鮮明的詩性品質,放射著奪目的詩性光輝。主要在反映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

  《世說新語》主要記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讓我們明確的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 謝安以其脫俗的言行、超逸的氣質而為士人所仰慕,是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

  總體說來,《世說新語》受到魏晉流行的老莊哲學的影響,因此在用語上,語言雖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情節具有戲劇性,曲折風趣。善于把記言與記事結合起來寫。

  《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節。其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斷,但言記言方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如實地記載當時口語,不加雕飾,因此有些話不很好懂但是言簡意賅,很能傳達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反映出有時如同口語,但是意味雋永物的個性特點。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地描繪出主角的語言、動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時的描寫。

  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戰時謝安的沉著和朝中大臣們的驚慌。還有,桓溫伏甲設宴,廣請朝士,想借機除去謝安、王坦之。王坦之驚恐萬分,謝安卻“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夸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典故。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我認為其重要價值就在于它原生態地記錄了“魏晉風度”。魏晉是一個喜歡追求美的時代,欣賞形體、神態之美,追求名士風度成為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尚。魏晉時期對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過任何一個時代

  因為政治原因,魏文學智慧、人生智慧晉時期“玄言”成風,名士彥流多尚清談,經常雅集,清談時多手執麈尾,作神姿仙態名士風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們身上的詩性傲骨。他們縱酒放誕,蔑視禮法,張揚個性,標舉才情,狂放不羈,隨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對生死,蔑視富貴,不就官職……他們是那個時代身上的龍骨,讓我們在千年之后,仍然懷想起他們:名士本色,獨立特行。或體現為山林之志,或表現為乖時癖行。耿介不阿,傲視萬物,不與時務經懷,瀟瀟灑灑。

  我想不憤世嫉俗人的很難成為名士,尤其難成為魏晉時代的名士。《世說新語》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這樣的社會群體或說是文化群體。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后世筆記影響尤其大。《世說新語》的影響、魏晉風度的風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識分子心中,它所體現的理想的、審美的人生境界成為中國知識分子永遠的追求。

世說新語讀后感3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譯文:阮光祿是當時的名士,辭官后隱居剡縣;為人很慷慨——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因為是葬母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借車,阮光祿聽說之后便焚車以自省;今天我們看來此舉未免有些做作,那是我們的修養還未達到阮光祿的境界。一個賢人從來不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唯有不斷完善,才能在人格上繼續前進。一輛車就是品德上的一個污點,不但要燒掉車,還要去自省,去改掉身上的不足。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過與華歆的對比,贊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情好時大家沒事,心情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快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于自己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己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霉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一定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里可把對自己有害的東西轉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為不讓后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為古人樂于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由于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只言片語和某個細節來論定一個人的優劣,或據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沖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動,名價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圣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王衍很賞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為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生服藥,也成為一種風尚。《世說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內容。“任誕”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良品質,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為民除害、勇于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治階級的兇殘、丑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

世說新語讀后感4

  《世說新語》是一部專門記敘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談舉止的小說集,向來被視為魏晉「志人」小說的典范。在世說新語以前,也曾出現過不少軼事小說。今天所見的世說新語雖然已失去原來面目,但從其流傳來看,還是較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歷代普遍受到重視的價值。在魏晉南北朝的「志人」軼事小說中,世說新語因其廣泛豐富的內容涵量和純熟精美的語言藝術,被推為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也確立了他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承先啟后,不可忽視的地位。

  世說新語一書里記載許多種類,內容有關人的言行軼事,分別有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等,而今天我們所要談論的是有關德行的這一部分。德行有分很多種,諸如孝順、人為作風和對金錢的看法……等。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寧鋤與瓦石不異,華歆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

  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舉例來說,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里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動心,把黃金當作平常的瓦石一樣的揮鋤耕耘。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丟棄。后來有一次,兩人曾經共同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而過,十分熱鬧。管寧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心慕虛榮,擱下書本,跑到門外去觀看。于是管寧拿刀割斷草席,分開而坐,向他說:「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華歆為了一時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

  我覺得華歆不應為名和利所動心,它應該多學習管寧,不為名和利所動心。管寧就好象王戎,因為王戎的父親王渾所曾經任官過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義,懷念他的恩澤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賻儀達數百萬,此時王渾已死,故由他的兒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華歆的話就卻不是如此。

  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已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情好時大家沒事,心情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快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于自己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

  有時德行和孝順亦可兼為,如王祥。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十分恭敬,他家有一棵李樹,結的果實非常甜美,后母常派他去守著李樹,有時遇到刮風下雨王祥便害怕死去,而抱住李樹哭泣。有一次,王祥曾經再另一張床上睡覺,后母趁機悄悄的暗中前往砍殺他,但王祥恰好起身便溺,因此只砍到被子,后母卻一直遺憾不已,王祥于是跪在后母前面,請求后母殺他,后母這時才感動覺悟,從此疼愛王祥有如親身兒子,有時人可以不用為了對方的討厭而彼此互相憎恨,反而可以化悲憤為力量,進而互相欣賞對方,平等看待對方,我想這樣會比互相憎恨還來的好。

  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己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但是如果下一個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嗎?如果倒霉一點反而還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一定為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里可把對自己有害的東西轉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為不讓后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為古人樂于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由這些故事可得知只要有很好的德行不管是交朋友,或是父母和兒女之間良好的關系都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德行究竟要如何培養呢?這就和個人的日常生活習慣有關,只要平常生活作息正常、面對任何事物都以平常心看待、長幼有序……等。只要具備這一些準則時,相信距離良好的德行就不遠了。所以從現在開始努力的培養自己的德行吧!

世說新語讀后感5

  讀《世說新語》,思魏晉風度

  《世說新語》是我最喜歡的經典著作之一,它是我國古代志人小說的最高峰。別看是小說,但大都紀實,可以看作紀實文學——全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歷史現實。作者用機智幽默、妙趣橫生的語言,傾瀉了對錚錚風骨的欣賞謳歌,對卑劣宵小的譏嘲諷剌。那飄逸清麗的翩翩風度,精妙玄遠的名士清談,至今仍讓我傾心不已。

  心中的仰慕化作行動,于是我認真地融入《世說新語》,進入那個神異又黑暗的亂世。去追慕先賢們獨特的精神風貌,去體察那個混亂無序的時代。

  追源·思友情

  讀過《世說新語》,最能打動我的,自然要數“竹林七賢”了。據《世說新語·任誕》載:“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瑯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從中可以看出,“竹林七賢”不是什么嚴密的組織。參與其中的賢士們寄情山水、縱酒放歌,都是本性的自然流露,全然不摻雜任何功利的東西。

  他們不會委曲求全地壓抑自己,不需虛情假意地相互吹棒,不屑追名逐利地曲意逢迎。那么他們有什么呢?只是友情,淡漠到近乎濃烈,濃烈到近乎淡漠。俗話說“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意思是“有的人一輩子相交,直到頭發都白了,卻還是像陌生人剛剛認識一樣,根本不了解對方。而有的人只是在路上休息時很偶然的相遇,一起坐在臨時搭起的遮陽傘下談了幾句,就像是三生的知交。”傾蓋如故哦,感覺真好!不知當年七賢是否這么感嘆過。 至少,我是被他們的友情深深打動了。

  談士·思風度

  提起魏晉風度,必談竹林七賢;談及竹林七賢,必言阮籍、嵇康。因為所謂的魏晉風度,大概只有此二人深得其味。魯迅先生曾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提到:“他們七人(指竹林七賢)差不多都是反抗舊禮教的。”誠然,那些驚世駭俗的“非周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張,就是他們首倡而又身體力行的。

  可是,外面的世界實在是太無奈了,他們的抗爭實在是太無力了,即便總是同心協力,能做到的`卻還是那樣的少。最終,所有的努力化為泡影,怕是僅僅鞏固了他們的友情而已。

  七賢之中最負盛名的是阮籍、嵇康。阮籍十分會說,談起“玄”來口若懸河,然而他“口不臧否人物”,讓統治者沒有把柄可抓,自己也樂得逍遙自在。這一點嵇康十分羨慕,他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寫道:“阮嗣宗(阮籍)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而王戎又說,和嵇康相處了20年,都沒見他有過大喜大悲的神情。這么看來,嵇康在性格上慷慨激烈,只是喜怒不行于色;但他言辭犀利,禮法之士絕對不能容忍。事實上,他的遭遇確實更震憾人心。

  嵇康,字叔夜,官拜中散大夫,娶長樂亭主(曹操的曾孫女)為妻。他的出現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史上一大奇跡:詩詞歌賦無一不精,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為人剛直簡傲,精通樂理,崇尚老莊,好言服食養生之事。”他人品一流,愛做的是寄情山水,喜歡的是清靜無為的道家思想,時不時還吃些丹藥強身健體……尤其讓人羨慕的是:他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世說新語·容止》中說他“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他的朋友山濤也贊嘆說:“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關于他的優點還可以舉出很多,如善于打鐵,身體強壯,文辭清遠,未失高流……甚至毫不夸張的說,他是集中華傳統美德于一身的名士。

  寫到這里,我心里不禁泛起一絲擔憂:名士,名士就能逃脫被殺的命運嗎?可惜答案是否定的,《晉書·阮籍傳》告訴我們:“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余秋雨也在《遙遠的絕響》中寫道:

  “……而到了魏晉時期被殺的知識分子,無論在哪一個方面都不一樣了。他們早已是真正的名人,姓氏、事跡、品格、聲譽,都隨著他們的鮮血,滲入中華大地,滲入文明史冊。文化的慘痛,莫過于此;歷史的恐怖,莫過于此。

世說新語讀后感6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展到必須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看了《世說新語》就能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資料和形式了。也能夠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述。綜觀全書,能夠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經過這些人物形象,能夠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經過與華歆的比較,贊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境好時大家沒事,心境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歡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于自我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齊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我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可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霉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必須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里可把對自我有害的東西轉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為不讓后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為古人樂于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述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經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由于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只言片語和某個細節來論定一個人的.優劣,或據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沖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動,名價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圣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王衍很賞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為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生服藥,也成為一種風尚。《世說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資料。“任誕”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良品質,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為民除害、勇于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治階級的兇殘、丑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

世說新語讀后感7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它主要記敘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于我們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境,更讓我們明確的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

  《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對我而言,其中最富有哲理的、讓我領悟最深的是“德行”類。如“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這則小故事把管寧與華歆對比,贊揚管寧淡泊名利。也教導我們不要被權勢所誘惑。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出來的。關于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為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情好時大家沒事,心情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快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于自己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藝術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世說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僅用了十多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世說新語》故事短小,盡管每個故事都只有寥寥數語,但它總能述說出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它用風趣的語言述說著一個個簡單卻又不平凡的故事。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世說新語》總能讓我們在其中找到值得借鑒學習的地方。

  #世說新語讀書心得體會3#

  看到《世說新語》的書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甚至認為這是一本現代書。但事實并非如此,據說《世說新語》編于南北朝時期,是一本收錄歷史故事的書。

  終于拿到這本書,我翻了翻,卻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啊?這本書不是收錄故事嗎?怎么全是文言文!我對文言文并不感興趣,覺得沒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頭看時,卻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來《世說新語》分為三十六章,每個章節都記敘了一種思想或行為,收錄了一定篇數的歷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面,都標有注釋與譯文。這下我就能閱讀了。

  那么,《世說新語》都講了些什么?它里面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人軼事,比如管寧割席、廣陵散絕等,還有許多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故事。通讀下來,真是收獲多多。

  讀了這本前無古人,也許會后無來者的好書,我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首先,這本書編得非常好,它把歷史濃縮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讓人讀起來就好像在看一本故事書,而不是單調的歷史記載。而且它把諸多故事進行了分類,分成三十六章,讓人查閱起來很方便,一目了然。

  其次,它通過故事傳播著道理,看著一個個形象生動的人物,我們就會明白,哪些人是學習的典范,哪些人是“負面教材”。

  最后,這本書讓我收獲了許多知識,不僅讓我認識了歷史,還讓我學到了古文。古文讀多了,就會慢慢發現其中有的規律,進而了解了古文的規格與韻律。知道了古文的字代表什么意思。這樣一本好書,誰會不喜愛它呢?

  《世說新語》讓我眼界大開,沒有想到歷史遇見古文竟然能碰出知識的火花。真心希望大家一起來讀這本好書,感悟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歷史!

【世說新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世說新語讀后感1000字的(--)世說新語讀后感12-18

世說新語12-08

《世說新語》的教案02-25

《〈世說新語〉》教案03-07

《世說新語》教案01-03

世說新語的教案09-19

《世說新語》三則09-30

25《世說新語》12-08

世說新語812-08

世說新語112-08